DNA的结构制作DNA结构模型教学文案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设计与案例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设计: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一、教学目标1.了解DNA的结构和构成。
2.掌握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介绍DNA的结构和构成。
2.透明塑料袋。
3.盐、面粉、水、搅拌器、塑料容器、食用色素、阳极铝线、阴极铜线、电池。
4.各类颜色的珠子或橡皮泥。
5.制作DNA模型所需的材料:扁平的纸杯、铅笔、细直尺、剪刀、胶带、丝线。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展示DNA的结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讨论DNA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知识讲述(15分钟)使用PowerPoint课件,简单介绍DNA的结构和构成,包括碱基对、双螺旋结构等,并解释DNA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3.制作DNA分子双螺旋模型(40分钟)步骤一:制作阳极铝线和阴极铜线,用导线割开一段阳极铝线和一段阴极铜线。
在阳极铝线的一头插入一块铜片,在阴极铜线的一头插入一块铝片,用胶带固定。
步骤二:制作DNA模型主体,将纸杯从中间切开,保留底部。
用铅笔沿纸杯内壁打出一排小孔,每个小孔间隔约0.5cm,小孔数量为纸杯高度的2/3步骤三:安装DNA模型主体,将阳极铝线和阴极铜线固定在纸杯底部,使阳极铝线和阴极铜线透过纸杯的小孔伸出。
将阳极铝线和阴极铜线与纸杯壁贴合。
步骤四:制作DNA模型的基座,将塑料容器细细剪开一个洞口,使其可以支撑纸杯。
将纸杯插入塑料容器的洞口中,调整位置使纸杯能够稳固。
步骤五:制作DNA模型的链型结构,将丝线通过阳极铝线和阴极铜线的小孔,并将丝线两端绑在一起。
丝线应绕在阳极铝线和阴极铜线之间,形成类似双螺旋的结构。
4.小结(15分钟)学生将制作好的DNA分子双螺旋模型展示给同学们,并简单介绍模型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老师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模型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DNA结构和重要性。
5.展示和评价(1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制作的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放在课桌上展示,同学们互相观摩,并进行评价。
沪科版高中第二册《DNA分子模型的搭建》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高中第二册《DNA分子模型的搭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简介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DNA分子模型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正确的建模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DNA分子的结构及功能。
本文档将提供一份教案,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简单易行的方法搭建DNA分子模型,并分享教学反思,以期对教师教学工作提供帮助与借鉴。
二、教学目标1.了解DNA分子的组成结构以及功能。
2.学习搭建DNA分子模型的方法。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了解DNA分子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包括双链结构、碱基对应关系、核苷酸组成等。
建议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实现这一步骤,例如投影仪、PPT等多媒体教学。
第二步:准备模型材料•一个大号不锈钢线扣。
•一卷黑色电工胶带。
•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塑料圆珠笔芯。
•削笔器。
•剪刀。
第三步:制作双链组分1.首先,将四种颜色的塑料圆珠笔芯点成一定长度,并利用削笔器修剪成所需长度。
2.接着,将两根不同颜色的塑料圆珠笔芯拧在一起,形成一个双链组分。
3.重复以上步骤,制作至少6个不同颜色的双链组分。
第四步:制作核苷酸1.准备一段黑色电工胶带,并将其剪成长度约为3cm的片段。
2.将双链组分的两端分别贴在黑色电工胶带上,形成一个核苷酸。
3.重复以上步骤,制作至少6个不同颜色的核苷酸。
第五步:组装DNA分子1.将核苷酸并排摆放,让学生观察双链组分的配对关系。
2.用大号不锈钢线扣将两端的核苷酸夹住,将其固定在扣子上。
3.连续地搭建核苷酸,直至DNA分子模型完成。
第六步:教师讲解及巩固练习教师可以讲解DNA分子的结构及功能,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仿照搭建的模型作出分子模型,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四、教学反思1.利用模型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DNA分子的结构。
2.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塑料圆珠笔芯的长度、颜色的搭配等方面,以确保模型质量。
DNA的结构——探究实践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 3 章第 2 节探究实践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概述 DNA 结构主要特点,说明 DNA 分子结构层次。
2.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交流精神。
【教学重点】1.DNA 结构主要特点。
2.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难点】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新知探究】诚聘英才为纪念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发表 70 周年,中国科技馆现面向全国,招募核心科研团队,完成今年纪念性标志物的工程设计。
【岗位要求】1.分工明确、合作默契、有创新精神的团队2.有过硬理论基础的团队3.有熟练现场操作能力的团队第一轮:回顾 DNA 结构面试流程第一轮:基础理论通过抢答获得积分,积分高的团队,优先选择第二轮的实验材料。
第二轮:动手实操通过现场制作和展示模型,各团队自评和互评,选出最优的两个团队,与我馆签订聘书。
第一轮:回顾DNA结构抢答以下问题!!!1.DNA的空间结构是什么形状?双螺旋2.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者是谁?沃森、克里克3.生物学家沃森,物理学家克里克,二人合作揭示了DNA双螺旋结构,在科学界传为佳话,据此你有哪些启示?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及经验、团队成员在知识背景上最好互补、兴趣和激情、与他人沟通【人人争先】1.DNA 的空间结构是什么形状?2.DNA 双螺旋结构的提出者是谁?3.生物学家沃森,物理学家克里克,二人合作揭示了DNA 双螺旋结构,在科学界传为佳话,据此你有哪些启示?(二)尝试制作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动手实操】1.讨论完成分工,队长填写任务单,2 分钟模型的结构元件:脱氧核糖、磷酸基团、氢键、磷酸二酯键、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鸟嘌呤、其他分工情况:成员①成员②成员③成员④成员⑤成员⑥2.现场模型制作(10 个碱基对长度),18 分钟3.团队展示,自评与互评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DNA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名短文写道:“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这种碱基特异性配对方式,暗示着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的机制”。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篇一:dna分子结构-教案】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一、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Ⅱ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由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
与原教材相比,本节教材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故事讲述的方式,以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并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本节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的象征。
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本节内容既是对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等相关生物学知识的深化理解,也是现代生物遗传学学习的基础,其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结构、dna复制以及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
学生通过科学的有效的学习,准确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以为以后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双螺旋结构模型;(2)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的特点。
2、能力目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模型构建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体验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3)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艰辛和乐趣。
(4)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三、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四、教学难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五、重难点的突破方法通过已知知识的复习,学生在了解dna分子结构探索历程的同时,尝试构建dna分子结构的模型,在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新知。
教学过程中以“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长链—平面脱氧核苷酸双链—立体双螺旋结构”为主线逐步深入,以“基本单位是什么”,“脱氧核苷酸如何构成脱氧核苷酸长链”,“ 脱氧核苷酸长链如何构成dna分子”、“碱基排列在螺旋内侧还是外侧”、“碱基对如何连接”等一系列质疑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导学生动手构建模型并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并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授课人:【教学目标】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教学重点】1.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有没有同学去过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那儿有个独特的雕塑,那是以何为蓝本制作的呢?(展示雕塑图):是一个DNA雕塑。
DNA模型的创立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它的创立过程是一个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的过程。
DNA作为遗传物质不容置疑,但它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的?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呢?我们必须弄清DNA分子的结构。
【授课过程】在DNA研究过程中,让人们认清DNA真面目的主要是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的研究成果。
(展示两位科学家的图像)那他们是如何创建DNA结构的模型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7页至48页科学家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并完成之后的“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教师等待过程中指导各组同学一些相关问题)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模型的构建过程。
【展示问题】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1分子脱氧核苷酸= + + 。
(引导学生回答并展示1分子脱氧核苷酸的结构。
)因碱基种类有4种,所以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也有4种(展示4种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提问:这些脱氧核苷酸是如何连接成DNA长链的呢?(展示并讨论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连接过程)。
DNA是由几条链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呢?(学生回答并展示DNA平面结构图,教师引导分析两条链的方向)。
它的基本骨架又是由那些物质组成的?位于DNA的什么部位?碱基是如何配对的?又位于DNA的什么部位?(学生回答略)。
经过教师的引导得出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展示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图)【师生总结】DNA分子结构主要特点1.DNA分子是有条链组成,两条链按盘旋成结构。
《DNA的结构》教案(精)
《DNA的结构》教案泉州七中生物组:黄云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掌握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自学中去领悟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观察DNA结构模型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探索求知、制作模型、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DNA的结构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点】(1)DNA分子的结构(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重要性【教学疑难点】DNA分子的立体结构特点。
【解决办法】(1)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独特功能,把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等重、难点知识编制成多媒体课件。
将这些较难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2)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配合适当的练习,将知识化难为易。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短篇导课:短篇展现了两个层面——1、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后,其独特的结构被各个领域竞相模仿,成为标志。
2、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使人类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给生物学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引言:我们经过学习,已经知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
回顾上节课内容:遗传物质应具备什么条件?答:1、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并传给子代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3、具有贮存大量遗传信息的能力4、结构比较稳定等那么,DNA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它是否具备这些条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做细致探讨。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教案一:DNA分子的结构教学目标:1.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理解DNA分子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功能。
教学重点:1.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掌握DNA分子的组成和基本单位。
教学难点:1.理解和解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了解DNA分子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功能。
教学准备:1.电子白板和投影仪。
2.幻灯片和视频资料。
3.DNA分子模型。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图与生物体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Step 2: DNA分子的组成和基本结构使用幻灯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DNA分子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解释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由糖、磷酸和碱基组成。
阐述碱基是形成DNA的双螺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强调DNA是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的,形成一个螺旋。
Step 3: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详细解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并展示DNA分子模型。
通过比较DNA与梯度的形状和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的结构。
解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互补的链沿着中心轴向相对旋转而成。
Step 4: DNA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功能介绍DNA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解释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控制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生物体的正常功能。
提及DNA replication 和蛋白质合成等基本过程。
Step 5: 拓展知识和应用让学生查找和分享DNA的其他相关知识,如DNA的变异、突变和基因工程等。
通过讨论和互动,加深学生对DNA分子的理解和应用。
Step 6: 小结和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
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教学延伸:1.让学生制作DNA分子模型,以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DNA分子在遗传和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DNA 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这就意味着新的基础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把学生看成是有理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和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教育。
这种教育观反映在教师身上,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本体意识、主体意识、个体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装着学生的收益和困惑,装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能力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 3 章第 2 节的内容,主要包括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探索历程、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
其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 结构、DNA 复制以及DNA 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学生学习和理解遗传学的基础知识;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 具有多样性、特异性、稳定性的特征,它是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特异性、物种稳定性本质的物质基础。
地位上看,它是之前所学内容《核酸》《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等内容的深化,更是接下来遗传与变异核心内容《DNA 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以及选修DNA 技术》《基因工程》的基础。
因此,DNA 分子结构在高中生物以及整个生物学科领域都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内容上看,本节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有丰富的生物学史。
DNA 分子结构发现的历程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二是涉及到了学科交叉。
DNA 分子结构的发现是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学科交叉是当今学术界一大热点,因此学科交叉思想的渗透对学生具有积极意义。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注意科学史的学习”以及”学科间的联系”。
这两点在本节内容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认识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懂得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设计与案例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DNA的结构和双螺旋结构模型。
2.学会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彩色纸张、剪刀、胶水、铅笔、牙签。
2.教学材料:DNA分子结构示意图、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图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DNA的基本知识,包括DNA的结构、功能和双螺旋结构模型。
2.展示示意图展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向学生解释DNA的双螺旋结构,并说明双螺旋结构的重要性。
3.分组制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每个小组制作一个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步骤:(1)请学生准备好需要的材料。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组织分工和合作。
(3)首先,每个小组使用彩色纸张剪成相同长度的条状物,代表骨糖和磷酸。
将多个条状物错开叠放,形成一条链。
(4)然后,学生使用另一种颜色的彩色纸张剪成相同长度的条状物,代表核苷酸碱基。
将碱基条状物与骨糖磷酸链的相应位置配对粘贴。
(5)最后,使用牙签将两条链缠绕在一起,形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4.展示与分享每个小组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制作过程和经验。
5.学生总结与讨论引导学生总结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特点和制作过程,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6.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在回家后,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更精细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并写一篇制作记录。
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学生之间互评,评选出最佳DNA分子结构模型。
案例:小组制作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学生分成4人小组,每个小组依次进行制作。
步骤:(1)每个小组准备彩色纸张、剪刀、胶水、铅笔和牙签等工具。
(2)每个小组员自己剪出相同长度的彩色纸条,代表骨糖和磷酸。
将多个条状物错开叠放,形成一条链。
(3)每个小组员选取一种颜色的彩色纸张,剪出相同长度的条状物,代表核苷酸碱基。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教案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案2017. 10.20【实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要点;说明DNA分子的结构层次;阐明DNA分子的稳定性、特异性和多样性。
能力方面:通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精神;体验“模型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体验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并掌握一定技术。
【教学难点】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实验原理】1、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2、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补配对原则两两配对,并且以氢键连接。
【实验材料用具】硬纸方块2个(长约10cm),卡纸片,剪刀,订书机,订书针,钳子,长0.5米细铁丝两根。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提问)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它是由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构成,这几种物质之间的连接方式可用图形表示2、DNA分子两条长链的方向是反向平行,它们之间的碱基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腺嘌呤)一定与T (胸腺嘧啶)配对; C (胞嘧啶)一定与G (鸟嘌呤)配对,并靠氢键相连接。
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LD.Watson,1928~)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Crick,1916~)共同提出的,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制作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方法与步骤:(1)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剪成长方形碱基,用其他颜色的卡纸剪成圆形代表磷酸,另一种颜色的卡纸剪成五边形,代表脱氧核糖。
(2)使用订书机将磷酸、脱氧核糖、碱基连接,制作成一个个含有不同碱基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模型。
(3)用订书机把一个个脱氧核糖核苷酸模型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多核苷酸的长链;根据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制作一条与这条链完全互补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
(4)将脱氧核糖核苷酸中的磷酸固定在细铁丝上,然后把两条链平放在桌子上,用订书机把配对的碱基两两连接在一起。
人教版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案1教材分析:本小节主要讲述了DNA分子的结构,关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而且教材在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后,安排了一个“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结构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DNA分子基本组成单位的化学组成2.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对DNA 分子直观结构模型的观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DNA的结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教学难点:1.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难点突破方案:1.用直观模型进行教学。
2.用多媒体课件显示DNA分子结构组成的动态过程3.总结典型碱基计算规律,配合习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具准备:1.DNA分子的直观结构模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面我们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学习,知道DNA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
那么DNA分子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对DNA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那么我们今天就首先来学习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DNA的相关内容。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概念,知道DNA是生物体内的主要遗传物质。
2. 使学生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了解其空间构型和组成成分。
3. 培养学生通过模型建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DNA的基本概念2.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3. DNA的空间构型4. DNA的组成成分5. 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空间构型和组成成分。
2.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推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DNA的结构。
2. 利用模型建构,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 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DNA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DNA的结构。
2. 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准备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和绘图。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案例,引发学生对DNA结构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介绍DNA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DNA是生物体内的主要遗传物质。
【知识讲解】1. 讲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释其空间构型和组成成分。
2. 通过模型建构,使学生直观地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加深对DNA结构的理解。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DNA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进一步了解DNA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DNA在细胞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DNA结构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DNA的基本概念,包括DNA的定义和功能。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包括螺旋的形状、螺旋的直径、碱基对的数量等。
4.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DNA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2. 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其稳定性3. 理解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教学重点:1. 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2.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其稳定性教学难点:1.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其稳定性2. 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教学准备:1. 课件:DNA分子结构示意图、模型等2. 教学素材:DNA分子结构的相关文章、视频等3. 实验材料:DNA分子模型构建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DNA分子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DNA分子?2. 学生分享对DNA分子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二、探究DNA分子的组成(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DNA分子由哪些基本单位组成?它们如何连接?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展示正确答案。
3. 教师讲解DNA分子的组成: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三、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10分钟)1. 学生观察DNA分子模型,思考:DNA分子的结构有哪些特点?2. 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总结并板书:双螺旋结构、稳定性。
四、探索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如何形成的?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展示正确答案。
3. 教师讲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的互补配对、空间构型。
五、理解DNA分子的稳定性(10分钟)1. 学生思考:DNA分子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2. 学生分享思考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氢键、双螺旋结构。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了解了DNA分子的组成、结构特点、双螺旋结构和稳定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DNA分子的复制(10分钟)1. 学生观看DNA复制动画,了解DNA复制过程。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案名称: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教案2. 学科领域:生物科学3. 适用年级:高中4.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双螺旋模型的构建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1) 核酸的分类和功能(2) DNA分子的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3)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1) 模型材料的选择(2) 模型搭建步骤(3) 模型优化与调整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DNA分子的结构图,引发学生对DNA结构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示范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方法。
3. 学生分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搭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 成果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各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DNA分子的研究领域的了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生物教材《分子与细胞》2. 实验材料:牙签、彩条、胶水、尺子、剪刀等3. 辅助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五、教学评价1. 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对模型构建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DNA 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团队协作精神: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实验材料和工具,确保齐全且易于使用。
2.为学生准备实验指导书,详细列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为学生分组,每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和协作分工。
七、教学步骤1. 实验前期准备:介绍实验目的和意义,讲解实验原理。
2.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根据实验指导书,开始搭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2. 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其组成。
3. 理解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4.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概念: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
2.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补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组成。
3. DNA分子的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
4. DNA分子的复制: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5. DNA分子的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组成及复制过程。
2. 难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复制过程中的细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2. 利用动画演示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究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4. 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介绍DNA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DNA分子的结构。
2. 讲解:讲解DNA分子的概念、结构特点、组成及复制和转录过程。
3. 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结构。
4. 实践:让学生通过动画演示,观察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5. 讨论:分组讨论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拓展:介绍DNA分子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活动1. 活动名称:构建DNA分子模型2. 活动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 结构的理解。
3. 活动步骤:a. 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提供的材料(乐高积木、牙签、彩纸等)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doc教案第一章:DNA分子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定义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3.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定义和功能2. 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3. DNA分子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DNA分子的定义、功能和基本组成单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DNA分子在生物遗传中的具体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介绍DNA分子的发现历程,引发学生对DNA分子的兴趣。
2. 讲解DNA分子的定义和功能:详细讲解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3. 讲解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介绍脱氧核苷酸的组成和作用。
4. 分析DNA分子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DNA分子在遗传中的重要性。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第二章: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碱基配对原则。
二、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2.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3. DNA分子的碱基配对原则三、教学方法:1. 模型演示法:展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2. 讲授法:讲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碱基配对原则。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其意义。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 展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DNA分子的结构。
3. 讲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详细讲解DNA分子的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的排列方式。
4. 讲解DNA分子的碱基配对原则:介绍A-T、C-G的配对关系。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在遗传中的优势。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
2. 使学生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组成2.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3. DNA分子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空间构型和螺旋结构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2. 采用比喻、实例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自主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细胞核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DNA分子。
2. 新课导入:介绍DNA分子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展示相关模型图示。
4. 实例分析:分析DNA分子的特点,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分子的结构。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DNA分子结构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DNA分子结构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八、教学拓展1. 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介绍基因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
2. DNA分子的复制:讲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使学生了解DNA 分子的生物学意义。
3. DNA分子的应用:介绍DNA分子在基因工程、法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第一篇: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赵艳玲(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214500)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能力方面: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遗传信息多样性原因的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二、教学重点1.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四、教学用具DNA分子结构模型组件、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模型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发现式教学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采取多种教学形式,重视“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一致。
基于这个理念,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并没有按照教材中的顺序:先介绍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历程,再概述DNA 分子结构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动手尝试建构DNA双螺旋结构,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而是先让学生依据4个科学研究资料,逐步探究如何构建脱氧核苷酸、单链、平面双链、立体空间结构,从而一步一步地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通过探究构建模型的过程,学生就会自然地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内容,同时还体验了科学家的研究历程,能够学习到科学家善于捕获分析信息和严谨的思维品质及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然后以构建好的DNA模型为依托,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分析模型、主动探究得出DNA结构的有关知识,再由学生总结出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由于考虑到这个模型可以很好的解答遗传信息多样性,所以最后让学生比较不同组构建的DNA模型,分析探究得出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沃森和克里克的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位科学家吗?他们就是因研究DNA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沃森和克里克。
《DNA 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 的结构》教学设计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支柱,而它的形成过程又离不开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
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在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是生物科学史教学的要求,也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涵。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课是人教版(2019)必修 2 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第 3 章第 2 节。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学生学习和理解遗传学的基础,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使 DNA 具有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从知识内容上看,本节由 DNA 双螺旋模型构建的科学史、DNA 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
我设计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前两部分。
本节内容所富含的丰富科学史,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思维和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很多教师对本节课的处理方式是通过阅读而直接得出结论,但是若加以优化,巧用科学史实例,并对科学史进行挖掘和拓展,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就能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科学史中包含的丰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并从中大获裨益。
2、教学目标(1)通过科学史资料论证,运用模型构建和演绎与推理的方法,构建 DNA 的结构模型,培养一定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最终掌握 DNA 的双螺旋结构。
(2)通过模型构建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认同交流合作、多学科交叉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教学重、难点(1)重点: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碱基在内侧;碱基配对方式以及反向平行。
(2)难点:碱基配对方式。
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师生互动的基石,学生已经掌握了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的构成;对 DNA 是遗传物质也具有一定的认知。
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高中学生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并且具有一定的模型构建能力。
但是,学生对 DNA 的结构还不了解,缺少构建模型的机会和经验,同时探究性思维较弱,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和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构建模型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究和构建模型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课堂练习
例题1:在制作DNA双螺旋模型时,各“部件”之 间需要连接。下列结构连接中错误的是( )
例题2:(2013·上海卷)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 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 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 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 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问题1:为什么要反向平行?
原因:只有两条链走向相反,两条链内侧的碱基才 能通过氢键配对连接。
问题2:为什么嘌呤一定与嘧啶配对?
2.0 nm
AT
A G
原因:嘌呤是双环化合物,占有空间大;嘧啶是单环化合 物,占有空间小。而DNA分子两条链的距离是固定的。
问题3:为什么只能是A-T,G-C?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Step1:制作脱氧核苷酸
A
T
G
Cபைடு நூலகம்
Step2:制作多聚脱氧核苷酸长链
Step3:制作DNA分子平面结构
注意:两条链互补配对,且反向平行。
Step4:制作DNA分子立体结构
四、实验结果
(1)各小组派成员展示该组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 型,并根据模型用语言总结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2)根据DNA双螺旋模型你能发现双链DNA中各种碱 基有哪些数量关系吗? (3)用绘图方式画出DNA的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
模型模拟实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
5′
3′
5′ 3′
二、材料用具
球棍模型
①脱氧核糖20个。②磷酸22个。③含氮碱基A5个,T5 个,C5个,G5个。④细连接棒40根,粗连接棒20根。
步步为赢,谁将出彩?
①制作脱氧核苷酸。②制作脱氧核苷酸长链。 ③制作双链DNA。④制作DNA双螺旋结构。
三、方法步骤
A. 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 B. 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碱基对 C. 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 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七、活动创新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材料很多,可以根 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那么就请你替一 所农村中学设计一套制作方案。
更节约,更牢固,更方便
①卡伽夫法则:A的量总是等于T的量,G的量总是等于C的量。 ②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G与C通过三个氢键相连。
问题4:为什么DNA具有稳定性、特异性和多样性?
兴趣小组 模型中碱基对序列 鲍林小组 威尔金斯小组 富兰克林小组 沃森-克里克小组 卡伽夫小组
稳定性:双螺旋结构+氢键+碱基互补配对。 多样性:不同的DN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特异性:特定的DNA具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两链平行反向,绕螺旋。 糖酸交替在外,成骨架。 碱基配对互补,连氢键。
数量关系,您知多少?
双链 DNA
①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脱氧核苷酸数。 ②A=T,G=C,且A+G=T+C,A+C=T+G。 ③A1=T2,T1=A2,C1=G2,G1=C2。
画出你心中的最美的 DNA
五、问题探究
(1)为什么DNA两条脱氧核苷酸链要反向平行? (2)为什么碱基配对时只能一个嘌呤与一个嘧啶配对? 而不能嘌呤与嘌呤配对或嘧啶与嘧啶配对? (3)为什么碱基配对具有专一性,只能是A-T,G-C? (4)为什么DNA具有稳定性、特异性和多样性?
DNA的结构制作DNA结构模型
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空间结构
一、实验原理
DNA分子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 结构,这一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 旋而成。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 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互补配对原则两 两配对,并且以氢键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