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声现象知识点全面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答:枪弹的平均飞行速度是780m/s.
2018/9/16 8
【例7】在长为1000m的一根铁管两端有甲、乙两个同学,若乙 同学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 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75s,求:声音在铁中的传 播速度。(已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是340m/s) 【分析】根据声音在空气中和铁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但传播的路 程相同都等于铁管的长度,即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在铁中的传 播速度。 【已知】 v1=340m/s t=2.75s S=1000 m 【求】V2 【解】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和通过铁管传播的时间分别为
第四单元
声现象知识结构网络
声 现 象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传播: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声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响度:振幅决定响度 特征 音调:频率决定音调 音色:发声体决定音 利用 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
2018/9/16
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干扰人们正常生活、学习、 工作的声 生理 危 噪音 害 心理 防止噪音产生 控 制 阻断它的传播 1 防止它进入人的耳朵
2018/9/16 6
【例5】旅游者进入两侧是峭壁的山谷,大喊一声后经2秒听到一 侧峭壁反射回的声音;又经1秒听到另一侧峭壁反射的回声。 求两峭壁间的距离约多远?(声速约344米/秒) 【分析】两峭壁间的距离为旅游者到两侧峭壁间的距离之和。 【已知】 v=344米/秒 t1=2秒 t2=1秒 【求】s 【解】
2018/9/16 2
5、乐音的三要素(物体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① 音调:声音的高低,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 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② 响度: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源 与听者之间的距离有关系。 ③ 音色: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不同的。 6、噪声 (1)概念(见知识网络):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 减例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知识点精细梳理
第 2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流传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流传,声波抵达人耳,惹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 声音在介质中的流传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状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流传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为0m/s。
4. 回声是因为声音在流传过程中碰到阻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假如回声抵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阻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起码为17m。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 1 S总1 vt总。
2 2二、声音的特征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次相关系,频次越高音调越高。
物体在 1s 振动的次数叫频次,物体振动越快频次越高。
频次单位次/ 秒,又记作Hz。
1.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相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本来地点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自己决定。
人们依据音色能够鉴别乐器或区分人。
不一样发声体的资料、构造不一样,其发作声音的音色也不一样,可依据音色来可判断瓷器的利害、西瓜利害、诊断病情等。
三、声的利用能够利用声来流传信息和传达能量。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来辩路、捕食;雷达利用回声定位搜寻敌机;医学上利用回声定位制成了 B超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凌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歇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扰乱作用的声音。
2. 人们用分贝( dB)来区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出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出70dB;为保证歇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出50dB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第二章声现象01 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 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0.1 s。
4)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
2.声音的特征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影响音调的因素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人听到声音的大小还与距离有关。
3)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因素有关。
3.声的利用声的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另一个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工作、研究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不同分贝的声音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3) 减弱噪声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侵入。
02 知识对比1.声音的特征特征概念影响因素描述术语实例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音、低音钢琴发出的高音和低音响度声音的大小发声体的振幅响亮、轻声演唱者发出的高音和低音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回响、清澈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2.乐音与噪声区别物理学界定环境保护角度图像波形图联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乐音可能成为噪声,但在任何时候噪声永远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
03 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声的传播1)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男高音和女低音是声音的两种基本类型,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机声现象知识点docx
16、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声速取340m/s)7、小明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这种科学探究方法叫作转换法。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2、物理学中用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频率3、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4、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5、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
6、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兹;人们把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作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波叫作次声波。
233、地震产生强大的次声波能够摧毁附近的建筑物。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的来源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的波形是无规则(杂乱无章)的。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二、噪声的危害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它的符号是dB。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三、噪声的控制1、控制噪声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即:(1)防止噪声产生(2)阻断噪声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2、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产生声音的物体称为发声体,也叫声源。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3.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实验中:①老师讲课学生能听到,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②用塑料袋包好正在发声僧的电话放入水中,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③敲击课桌,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④玻璃罩内的闹钟,随着空气不断减少,响声越来越弱,直至听不见,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结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可以靠固体、液体、气体作为传播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往外传播的。
4、声速:①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②声速与介质的温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较慢,在气体中最慢。
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④公式为v=s/t5、能听清回声的条件:回声与原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时,或者与障碍物的距离在17m 以上时。
反之的话,回声与原声就会叠加在一起,使得我们听到一个更大的声音。
6、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7、空气传导: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到方式。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到方式。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通俗“粗细”):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常见描述音调:男高音、女生声音高、这首歌音太高、脆如银铃、螺丝松动、水牛哞哞的叫是响度大,蚊子嗡嗡的叫是音调高。
①影响音因素: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频率,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②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讲义
一、知识点通关站【知识点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
2.在150C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
【知识点 2】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____、_____、_______。
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
3.找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往玻璃杯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当用金属汤勺敲击玻璃杯时,听到的声音有高有低,试试看,并将音调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A B C D【知识点 3】噪声1、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第二章 声现象 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难点:声音产生原因的探究,利用回声进行相关计算 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dB【知识点 4】声音的利用1.回声是声音的一种现象,利用此现象可以用来增强原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也就是乐音的三要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第二章声现象01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________.(2)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________,会被________回来的现象.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________s.(4)声速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有关.2.声音的特征(1)音调:声音的________叫做音调,影响音调的因素是________,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____;频率越低,音调越________.(2)响度:声音的________叫做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人听到声音的大小还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3)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3.声的利用声的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声来传递________,另一个是利用声传递________.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指发声体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人们以________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不同分贝的声音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3)减弱噪声途径:防止噪声________;阻断噪声________;防止噪声________.02知识对比1.声音的特征2.乐音与噪声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乐音可能成为噪声,但在任何时候噪声永远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03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声的传播(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你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②用抽气设备抽去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________.③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________听到声音.(3)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在真空中不能________.实验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伸出桌面长时,钢尺振动得________,发声的音调________;钢尺伸出桌面短时,钢尺振动得________,发声的音调________.(3)实验结论:________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时音调________,频率低时音调________.04图片展示图片桌子能否传声水瓶琴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05典例点拨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贵阳中考)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C.声音的响亮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解析】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会再发出声音.考点2声音的特征【例2】(宜昌中考)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解析】用木棍敲击玻璃瓶时主要是水柱在振动,水越少,越容易振动,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反之越低.考点3声的利用【例3】(淄博中考)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弦乐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跟松紧、长度、粗细有关,不同的琴键其松紧、长短、粗细不同;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仪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海洋的深度为s=vt=1 531 m/s×1 s=1 531 m.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考点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例4】(北海中考)下列做法属于在声源处有效制止了噪音产生的是( )A.在嘈杂的环境中带好耳塞 B.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C.会场里将手机调静音 D.有居民居住的公路旁修建隔音墙【解析】在嘈杂的环境中带好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会场里将手机调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路两旁建隔音墙,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参考答案知识梳理1.(1)振动振动停止(2)介质真空(3)障碍物反射0.1 (4)传播的介质温度 2.(1)高低频率高低(2)强弱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3)材料结构 3.信息能量 4.(1)无规则工作学习休息(2)分贝(3)产生传播传入耳朵实验突破实验一:(2)能变小不能(3)介质传播实验二:(2)慢低快高(3)频率高低图片展示固体相同 1 能量典例点拨例1 A 例2 A 例3 音调能量 1 531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超声波不能传播例4 C。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4.百米赛跑:
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
6.耳聋
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二章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总结: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
-声音的振动源可以是弹簧、弦、膜等。
-声音的大小与振动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3.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动数、声强和音调等特性。
-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振动数是指声音波动的次数,单位是圈。
-声强是指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传播可以分为发声、传播和接收三个过程。
-发声过程是指声音的产生过程,物体发生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
-传播过程是指声音从振动源传播到接收者的过程,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相互碰撞传递能量。
-接收过程是指声音到达接收者的过程,接收者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引起耳膜振动,再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
5.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声音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折射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密度的变化,使声波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吸收是指声波能量被障碍物吸收而无法传播的现象。
6.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能量,可以通过声强来表示。
-声音的音量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大小,与声音强度有关。
-声音的音量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强度来改变。
7.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的振动次数,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频率来改变。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整理-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
(1)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
(2)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举例:固体声源:振动的音叉;液体声源:流水声;气体声源:笛声,笛子是由内部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2.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只要发声,肯定有物体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常见的有磁带、激光唱片、储存卡等记录方式。
3.声音的产生实验(1)把正在振动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现象:乒乓球被弹起;(2)把正在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现象:溅起水花;(3)敲击放了小纸屑的鼓面,现象:小纸屑被弹起。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研究方法:转换法,将不明显的实验现象通过另外一种更为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研究方法。
这三个实验中,乒乓球、水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小纸屑的作用是放大鼓面的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1.真空罩实验(1)实验步骤和现象表格:步骤现象打开闹钟听到清晰的铃声,并看到闹钟在振动罩上玻璃罩声音变小抽出空气声音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同时能观察到闹钟仍在振动玻璃罩内重新放入空气声音逐渐变大)实验结论:真空不能传声,空气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注意事项:①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
②玻璃罩要密封且用减震材料与桌子隔开,防止桌子传声;③抽气机要远离玻璃罩,减少干扰;④无论怎么抽,靠的很近还是有可能听到铃声,是因为抽气机无法真正把玻璃罩内抽出真空;(5)研究方法:科学推理法(或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推理得出规律的研究方法。
2.介质:声音的传播媒介。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和液体。
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必记姓名:完成情况: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人、动物——声带振动打击乐器——鼓面、锣面振动弦乐器——琴弦振动管乐器笛子等——空气柱振动炮仗、气球爆炸——空气振动水流声、煮开水水声——水振动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不能传声,及真空中速度为0m/s【除了地球以外的环境,都是真空环境,都不能传播声音】知识点三:声音的速度——声速1、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②介质的温度2、两个规律:▲不同介质,声速不同,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相同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也不同,温度越高,声速越大★15°C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知识点四:回声及回声测距➢声音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可以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如果小于0.1s,无法区分,此时回声能加强原声s声=v声t 声音走过的距离s距离=1/2 s声=1/2v声t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必记姓名:完成情况:知识点一:特性①——音色▲影响因素: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关键词:辨别声音(分辨不同的人、动物或乐器)闻其声而知其人模仿秀者模仿的就是音色清脆悦耳、声音嘈杂▲波形图:波的形状不同知识点二:特性②——音调▲影响因素:频率◎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定义: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字母:f◎单位:赫兹Hz▲关键词:长短(振动部分长度)粗细(梳子的粗细、声音的粗细)松紧(琴弦松紧程度)慢快(振动的快慢)◎男、女高音,男女低音◎男生声音低沉,女生声音尖细(声音的粗细)◎A大调、C小调、1 2 3 4 5◎惊声尖叫、低声闷响▲波形图:波形的疏密程度不同(横看)知识点三:特性③——响度▲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①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 ②与发声体的远近 ▲关键词 ◎生活中的音量◎轻敲、重敲,用大小不同的力度 ◎距离声源的远近◎震耳欲聋、不敢高声语、低声呢喃(音量的高低)◎声音越到远处越分散,使用扩音器、医生用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波形图:波形的高低不同(竖看)tt乙甲振幅小振幅大2.3声的利用——知识点必记姓名: 完成情况:知识点一:声的分类知识点二: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没有引起其他物体变化,或者对其他物体造成伤害)▲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雷声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 (通过雷声,我们得到了一个信息大雨)✓ 医生通过听诊器听心跳的声音,了解器官工作情况✓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基础知识考点复习)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向外传播.(2)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及有关(v固>v液>v气).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会回来,形成回声.【提示】回声测距:测量原理:s=v t回=v t 2【图片解读】1.如图1,敲击鼓面,鼓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用力和不用力敲鼓,鼓发出声音的不同.用的力越大,振动的幅度越大,越大.2.如图2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最后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3.如图3,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面(使附近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听到敲桌面的声音,说明能够传声.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2.三种乐器【图片解读】1.如图4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这是探究声音的与的关系;若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大小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这是探究声音的与的关系.2.如图5,甲、乙、丙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由波形图可知,三者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填“相同”或“不同”)声音的利用人耳听不见的声音: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做,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图片解读】1.如图6分别是火山爆发、蝙蝠飞行、汽车倒车、B超检查时的情景,其中利用超声波的是图,产生次声波的是图.蝙蝠确定前方障碍物的方法叫,说明了声可以传递.2.如图7所示,发声的扬声器能使烛焰晃动,说明声能传递(填“信息”或“能量”).噪声的危害与控制1.噪声的概念: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等级:通常用(符号)来划分噪声的等级.3.控制途径:①在防止噪声的产生,如汽车排气管上加消声器、无声手枪的消音器;②在阻断噪声的传播,如加隔音设备以及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③在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如戴耳塞.【图片解读】1.噪声令人心烦意乱,是四大污染之一,如图8所示,请分析:甲图“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减弱噪声;乙图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减弱噪声;丙图“工厂里工人戴耳罩”是在减弱噪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哗哗”响时,观察树叶在振动;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让橡皮筋振动发声;把手放在音箱的纸盒上,感受发声的喇叭在振动……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方法技巧: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①转换法:有些物理现象发生时,人们的感觉器官往往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观察到,在实验研究中,通常将这些感知不到的现象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
如本节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很多声音发出时,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物体的振动,这是,可运用转换法把物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的跳动、泡沫小球的摆动、乒乓球的跳动、水花飞溅等可见的现象来来体现发声体在振动。
在有的例子中把不易观察的现象,通过具体的方法,使它放大便于观察,所以有人也把这种方法叫做放大法。
例如音叉的振动很小,放在水中使水花飞溅,振动就被放大便于观察。
②比较法:通过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或物理现象进行比较,从中寻找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研究方法。
本节中,通过比较物体正在发声与未发声时的区别,从而确定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
③归纳法: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共同点的一种研究方法。
如通过归纳大量的发声现象,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理解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出声音,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所以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
例如,对着高山喊话,停止喊话后,声带不在振动,但是几秒种后,仍会听到回声,就是原来发出的声音继续存在并传播的结果。
另外,“振动”中的“振”字不能写成“震”,这也是容易犯错的地方之一。
③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听见。
例如,人耳听不见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当人离声源太远时,人也可能听不见声音等。
拓展:几种常见物体的发声部位①常见的几种动物,蟋蟀是靠左右翅膀摩擦引起振动而发声的,蝈蝈是靠两前翅摩擦引起振动而发声的;令我们讨厌的蚊子在飞行时,翅膀振动而发声;青蛙靠气囊的振动发声;蝉靠腹部的鼓膜振动发声;鸟靠鸣膜的振动发声。
②乐器:打击乐器(如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等的振动发声;弦乐器(如二胡、小提琴等)靠弦的振动发声;管乐器(如长笛、萧等)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
3、声音的保存方法振动可以发声。
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来一样的声音,像我们经常玩的八音盒,就是按某一首曲子的旋律,在金属表面上制造不同的突起,上弦后放手,当金属突起转动时,使金属片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再比如早期机械唱片,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主要用磁带、激光唱盘和存储卡等来记录声音。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猜想和假设: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物质来做媒介,也可能不需要物质做媒介,在真空中就可以传播。
过程现象结论固体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一端,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另一端的桌面上,堵住另一侧的耳朵能听到明显的敲桌子的声音声音能在桌子中传播液体找两块石头,在水中敲打碰撞,让别人听撞击声能够清晰的听见石头撞击的声音水中的声音是通过水传入空气,又传入人耳的气体把两个相同的音叉相隔不远相对放置在桌面上,静止时,两个音叉都不发出声音,用槌敲打右边的音叉我们会发现左边的音叉也在振动,因为右边的音叉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了左边的音叉上,引起了左边音叉振动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再让空气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了,空气又进入玻璃罩后,铃声逐渐变大真空不能传声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注意:①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①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出声音,也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①空气越稀薄传声效果越差,真空不能传声。
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航天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流。
①一般而言,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传声效果最差。
方法技巧: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时,由于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可能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所以只能通过声音的逐渐变小,推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实验推理法。
2、类比法理解声波方法技巧:类比法:当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现象或一个新的知识点时,要学习的新内容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不形象直观,只靠空泛的口头描述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往往采取一种方法,用一种我们已有的认识,来帮助理解新的知识,而所用的已有知识与新内容有许多类似之处,例如声波我们看不见,但大家都见过往水中扔一块石头,水就一圈一圈荡漾开去,形成水波,声波也是这样,从声源处发出,一圈一圈在空气中传播开来。
像这样类比着水波学习声波的方法,就叫做类比法。
知识点三、声速2、影响声速的因素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上表中列举了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分析表中数据可知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v固体>v液体>v气体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变大。
①平常我们讲的空气中的声速,一般指的是340m/s。
这个数值应作为常数记住。
口诀:振动发声介质传,遇到真空要阻断;常见介质固液气,固快液中气最慢。
3、回声①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①能够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若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就使原声加强,因此,在屋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音乐厅中也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
根据s=vt知,人耳要区分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间距离至少是s=340m/s×1/2×0.1s=17m。
①回声的应用: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可以测定海洋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距离。
测量原理:t v s 声21,其中t 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拓展: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从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三方面理解。
声音是由物体(声源)振动引起的,通常在空气中传播使周围空气振动,这种振动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使大脑接收信号。
由此可知,如果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发生障碍(如鼓膜损坏)而引起的耳聋,人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如利用骨传导方式,即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进行创作的。
双耳效应是人们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判别声音方位的效应。
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一、音调 1低之分。
2、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决定因素的高低?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否有关?设计和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将一把学生用钢尺紧紧地压在桌面上,分别将钢尺的1/4、1/2、3/4长深处桌面边缘,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外的部分,使其震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分析和论证:比较三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发现钢尺伸出桌面边缘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的越慢,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结论:物体振动的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
注意:本实验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时,应保证两次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是控制变量的具体体现。
3、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物体在1s 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是100Hz 。
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
4、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音叉振动频率不同。
在相等的时间t0内,甲震动了3次,乙振动了9次,甲的频率低,音调低;乙的频率高,音调高。
从波形图上可以看出,音调高的波形密集,音调低的波形比较稀疏。
如图所示,用纸片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齿轮的齿数越多,纸片振动的频率高,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5、理解音调应注意的四个问题①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无关,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都相同。
②振动频率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有关。
一般情况下,发声体的长度越长,振动的越慢,频率越低;发声体的长度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
③一般来说,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年人高,女人说话的音调比男人高。
我们平时所说的“男低音”“女高音”中的“高”“低”指的都是音调。
④声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音调高的声音,波形密一些;音调低的声音,波形疏一些。
拓展:弦乐器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弦越细、越紧、越短,音调越高。
管乐器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所含空气柱的长短,长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低,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高。
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的越快,音调就越高。
6、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通常我们把这一频段间的声叫做声音。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都听不见,但有些动物能够听见。
如图所示,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声。
注意:①超声波和次声波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只是振动的频率不同。
②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也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③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人耳能听听到的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
拓展:发生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台风、核爆炸时都会伴有次声波,有些动物能发出超声波,如蝙蝠、海豚等,有些动物能接收到次声波,如大象等。
知识点二、响度1、响度:不同的声音,人耳感觉到的强弱是不一样的。
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我们生活中常说的“音量”,指的就是响度,所以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2、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呢?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如图所示,敲击音叉使之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观察音叉振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