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立方根-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 立方根 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 立方根 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 6.2 立方根》教学设计
板书:
1、立方根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记作: 3a 2
3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总体上采取教师创设问题-学生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师生概括明晰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以问题为线索,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这样的设计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开始,提出问题,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归结出答案,由答案的表现形式再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然过度到新知的学习,接着层层设问,引出乘方以及与乘方有关的概念,采用归纳类比的方法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又有利于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评语:
1、教学目标中“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不准确,其中性质不是了解层次的要求。

2、要了解教学设计的要求与形式。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设计思路《6.2立方根》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设计思路《6.2立方根》优质课教案

《6.2 立方根》教学设计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课程设计说明: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概念和相关求法,本节课是就在与平方根的相似之处引入,同时,又要学生辨析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设计如下:
1.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求正方体棱长的同时,体会其过程,知识点类比;
2.结合平方根的定义,引导学生,给立方根下定义;
3.给出例题,让学生运用概念求立方根;
4.在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正数、负数、0立方根的性质,并与平方根进行对比;
5.给定例题,让同学自主探究立方根的性质;
6.练习巩固。

最新人教版数学初中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1)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数学初中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1)公开课教学设计

《6.2 立方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掌握开立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用类比的思想求立方根;由立方与立方根的教学,领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立方根符号的引入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教学难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课前准备:多媒体:PPT 课件、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定义平方根的?它的符号怎么表示? 生:如果a x =2,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符号表示:“a ±”其中0≥a (教师板书)师:昨天我们还学习了一种新的运算,是什么运算呢?它是怎么定义的? 生:开立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平方(互为逆运算)师:那么平方根有什么样的性质呢?生: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是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还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出平方根的定义、符号表示及性质,对定义及符号进行板书出来,性质利用表格的形式板书出来,有利于跟本节课的新知识进行对比。

二、设计情境,导入新课27m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棱问题1:要制作一种容积为3长应该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x,则3x=27.这就是求一个数,使它的立方等于设这种包装箱的棱长为m27.因为33=27,所以x=3. 即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为3 m.本题是已知一个数x的立方,求这个数的值,而平方根是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求这个数,从而学生可以类比平方根的概念归纳出立方根的概念。

师:对比平方根的定义,你能归纳出立方根的定义是什么吗?学生谈论思考,教师引导归纳概念:概念归纳: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教师板书)次方根),即如果3x a33=,所以3是27的立方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求立方根的方法,并能够应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四次根式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实数等知识,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负数的立方根存在疑惑,需要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求立方根的方法。

2.能够应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2.负数的立方根的理解。

3.应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引导、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方根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3.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内容,如“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求这个正方体的棱长。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立方根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讲解立方根的定义,通过PPT展示立方根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立方根的概念。

同时,讲解如何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以及负数的立方根。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立方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包括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以及判断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正负等。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立方根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如“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是-8立方米,求这个立方体的棱长。

”5.拓展(10分钟)讲解立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物质的体积、求解方程等。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6.2《立方根》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6.2《立方根》同步教学设计
2.部分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性较强,可能会影响立方根的手工计算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计算器,注重培养运算技巧。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立方根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教师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立方根的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知识传授,重点突破
-使用直观教具,如立方体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立方根的直观形象。
-通过数学推导,引导学生理解立方根的性质,并掌握计算方法。
-对计算过程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归纳和讲解,帮助学生规避误区。
3.实践应用,难点攻克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对立方根的理解。
-结合实际问题,如科学实验中的密度计算,指导学生运用立方根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6.2《立方根》同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知道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能够准确地区分和运用。
2.学会计算立方根,掌握利用计算器求解立方根的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能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如体积、密度等计算,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4.掌握立方根的性质,如正数的立方根为正数,负数的立方根为负数,0的立方根为0等,并能灵活运用。
-立方根性质的推导和证明。
-立方根计算过程中的错误理解和操作。
-将立方根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针对上述重难点,我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生活实例,如体积的计算,让学生感受到立方根的实际意义。
-利用数学问题,如求解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激发学生对立方根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6_2立方根(课件)【人教版七下数学精品备课】

6_2立方根(课件)【人教版七下数学精品备课】

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问题引入:
问题 要制作一种容积为
27m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
装箱,这种包装箱的棱
长应该是多少?
互助探究:
设这种包装箱的棱长为x m,则
x 3 = 27.
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的立方等于27.
因为33 = 27,所以x = 3.
因此这种包装箱的棱长为3 m.
新知讲解:
立方根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这就是说,如果x 3 =a,那么x叫做a的立
方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正如开平方与平方
互为逆运算一样,开立方与立方也互为逆运算.我们可以根据这
种关系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互助探究:
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你能发现正数、0和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吗?



性质
用计算
器计算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0的立方根是0.
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左或向右
移动3n位时立方根的小数点就
相应的向左或向右移动n位(n
为正整数).
课堂检测:
1.判断正误.
()
1 2是8的立方根.
错误
(2) 3 的立方根是 - 3.
正确
3
2.算一算:
-3
(1) - 3 27 =_______
3
3
(精确到0.001),并利用你发现的规律求 0.1, 0.0001 ,
3
100000的近似值.
新知讲解:
用计算器求立方根
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3n位时立方根的小数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6.2立方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6.2立方根






1.问题: 有多大呢?
2.怎样利用计算器来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3.例:求-5的立方根(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小组内个人展示先学成果,相互交流,明确答案。
对疑难问题,小组内共同讨论完成。
提出质疑,组长解答。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并适时点拨、评价。
1.用递缩法求大致范围。
2.用计算器求数的立方根的步骤及方法:输入 → 被开方数 → = → 根据显示写出立方根.
过程与方法: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重点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
教具
三角板
难点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
学具
三角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抽查学生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并听取各小组组长的汇报。
学生展示前置性作业,小组长批改,并向老师汇报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课时教案
课题
6.2立方根(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初步学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过程与方法: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惟一性.
重点
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具
三角板
难点
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学具
三角尺




练习:
P51 1
小结: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小组长批改,小组内纠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案一. 教材分析《立方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概念,理解立方根的性质,学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四次根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已经有一定掌握。

但是,立方根与平方根虽然在概念和性质上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区别。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把握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学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难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立方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立方根的性质,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知识点和示例。

3.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立方根的概念。

例如,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求这个正方体的棱长。

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的棱长与体积的关系,从而引出立方根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讲解立方根的性质,与平方根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PPT展示立方根的性质,让学生观察、思考、归纳。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求立方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旁边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方、平方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立方根的定义,掌握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以及会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立方根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立方根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方、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可能在理解立方根时会受到干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学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会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2.难点: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实例法:教师运用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立方根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立方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立方根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立方根的概念,如“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求这个正方体的棱长。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给出立方根的定义,解释立方根的概念,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立方根的性质。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平方根的知识,对比二者之间的异同。

人教初中数学七下《6.2 立方根》教案1 【经典教学PPT课件】

人教初中数学七下《6.2 立方根》教案1 【经典教学PPT课件】

《立方根》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了解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2)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3)能用开立方运算求数的立方根,体会立方与开立方运算的互逆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本节重点是立方根的意义、性质.2、教学难点:本节难点是立方根的求法,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及区别.三、教法分析:定义推导上:采用引导探索法.定义应用上:采用递进练习法.用类比及引导探索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立方根的定义,将定义的应用融入到探究活动中.四、学习方法:观察、猜测、交流、讨论、分析、推理、归纳、总结.五、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口答:(1)平方根的概念?如何用符号表示数a(≥0)的平方根?(2)正数有几个平方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负数有没有平方根?0平方根是什么?(二)合作学习:给出一个3×3×3魔方,并提问这是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单位立方体组成的魔方?(三)想一想:1、要做一个体积为27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模型,它的棱要多少长?你是怎么知道的?2、什么数的立方等于-27?归纳:1.立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即X3=a,把X叫做a的立方根.如53=125则把5叫做125的立方根.(-5)3=-125则把-5叫做-125的立方根.数a a”.2.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开立方与立方也是互为逆运算,因此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可以通过立方运算来求. (四)例题讲解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8 (2) 8(3) (4)0.216 (5)0引导学生根据平方根的性质得出立方根的性质:1、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2、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3、0的立方根还是0. 让学生说出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是本身的数分别是多少?. 练一练:抢答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827的立方根是±23(2)25的平方根是5 (3)-64没有立方根 (4)-4的平方根是±2 (5)0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0 (6)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立方根也互为相反数. 例2、求下例各式的值:(教师讲解,可以提问学生)(五)当堂检测(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计算:(六)归纳小结: 学生概括: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那些知识?2、你能总结出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异同点吗? 教师概括:相同点: (1)0的平方根、立方根都有一个是0 (2)平方根、立方根都是开方的结果. 不同点: (1)定义不同. (2)个数不同. (3)表示方法不同.(4)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不同. (七)布置作业《垂线》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827-+1.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B.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CC.线段AD是点D到BC的垂线段;D.线段BD是点B到AD的垂线段D CB ADCBAO DCBA(1) (2) (3)2.如图1所示,能表示点到直线(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A.2条B.3条C.4条D.5条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2所示,AD⊥BD,BC⊥CD,AB=acm,BC=bcm,则BD的范围是( )A.大于acmB.小于bcmC.大于acm或小于bcmD.大于bcm且小于acm5.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cm的点有( )A.0个B.1个;C.无数个D.无法确定6.点P为直线m外一点,点A,B,C为直线m上三点,PA=4cm,PB=5cm,PC=2cm,则点P到直线m的距离为( )A.4cmB.2cm;C.小于2cmD.不大于2cm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如图3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记作_______,此时,•∠AO D=∠_______=∠_______=∠_______=90°.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___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________的垂线.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___,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训练平台:(共15分)如图所示,直线AB,CD,EF交于点O,OG平分∠BOF,且CD⊥EF,∠AOE=70°,•求∠DOG的度数.GOFEDCBA四、提高训练:(共15分)如图所示,村庄A 要从河流L 引水入庄, 需修筑一水渠,请你画出修筑水渠的路线图.五、探索发现:(共20分)如图6所示,O 为直线AB 上一点,∠AOC=13∠BOC,OC 是∠AOD 的平分线. (1)求∠COD 的度数;(2)判断OD 与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ODC BA答案:一、1.C 2.D 3.C 4.D 5.C 6.D二、1.垂直 AB ⊥CD DOB BOC COA 2.一条 3.所在直线 4.•垂线段的长度 三、∠DOG=55°四、解:如图3所示.lA五、解:(1)∵∠AOC+∠BOC=∠AOB=180°,∴13∠BOC+∠BOC=180°, ∴ 43∠BOC=•1 80°,lA∴∠BOC=135°,∠AOC=45°,又∵OC是∠AOD的平分线,∴∠COD=∠AOC=45°.•(2)∵∠AOD=∠AOC+∠COD=90°,∴OD⊥AB.《垂线》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B.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CC.线段AD是点D到BC的垂线段;D.线段BD是点B到AD的垂线段D CB ADCBAO DCBA(1) (2) (3)2.如图1所示,能表示点到直线(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A.2条B.3条C.4条D.5条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2所示,AD⊥BD,BC⊥CD,AB=acm,BC=bcm,则BD的范围是( )A.大于acmB.小于bcmC.大于acm或小于bcmD.大于bcm且小于acm5.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cm的点有( )A.0个B.1个;C.无数个D.无法确定6.点P为直线m外一点,点A,B,C为直线m上三点,PA=4cm,PB=5cm,PC=2cm,则点P到直线m的距离为( )A.4cmB.2cm;C.小于2cmD.不大于2cm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如图3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记作_______,此时,•∠AO D=∠_______=∠_______=∠_______=90°.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___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________的垂线.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___,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训练平台:(共15分)如图所示,直线AB,CD,EF 交于点O,OG 平分∠BOF,且CD ⊥EF,∠AOE=70°,•求∠DOG 的度数.GOFEDCBA四、提高训练:(共15分)如图所示,村庄A 要从河流L 引水入庄, 需修筑一水渠,请你画出修筑水渠的路线图.五、探索发现:(共20分)如图6所示,O 为直线AB 上一点,∠AOC=13∠BOC,OC 是∠AOD 的平分线. (1)求∠COD 的度数;(2)判断OD 与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ODC BA答案:一、1.C 2.D 3.C 4.D 5.C 6.D二、1.垂直 AB ⊥CD DOB BOC COA 2.一条 3.所在直线 4.•垂线段的长度 三、∠DOG=55°四、解:如图3所示.l五、解:(1)∵∠AOC+∠BOC=∠AOB=180°,lA∴13∠BOC+∠BOC=180°,∴43∠BOC=•1 80°,∴∠BOC=135°,∠AOC=45°,又∵OC是∠AOD的平分线,∴∠COD=∠AOC=45°.• (2)∵∠AOD=∠AOC+∠COD=90°,∴OD⊥AB.。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首先,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尝试手算简单的立方根,如2^3、3^3等,巩固学生对立方根的理解。
-其次,引入计算器,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计算器求解更复杂的立方根,包括无理数。
-最后,设计一系列梯度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上,我设想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实际问题情境,如:
-家长出题,让孩子求解立方根相关问题。
-孩子向家长讲解立方根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2.通过实际例题的讲解与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平方根知识,引导学生发现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降低学习难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实物、图形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立方根的几何意义。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如果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厘米、3厘米、4厘米,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它的体积的立方根是多少厘米?
3.创新性作业:结合生活实际,请同学们自行设计一个与立方根有关的问题,并给出解答。问题可以涉及物理、几何、日常生活等方面,要求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和探索。
-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6.2 立方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立方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第二小节的内容。

实数这章内容不多,篇幅不大,但在中学数学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学习实数之后我们的数学内容将在实数范围内研究问题。

实数不仅是后面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三角形等知识的基础,也为高中数学中的不等式、函数以及解析几何的大部分知识做好准备。

学习立方根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空间形体都是三维的,有关体积等的计算经常涉及开立方的问题;另一方面,立方根是奇次方根的特例,就像平方根是偶次方根的特例一样,它对于研究奇次方根的性质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2、教学目标:(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

(2)会求一些数的立方根。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类比平方根学习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类比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三阶魔方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学习激情和热情,学习时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但持续时间有限。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我通过一道数学实际问题引人本节课的新知识。

1、回顾平方根的定义及性质2、用魔方的体积导出立方根从生活中常见的三阶魔方导出立方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望.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建构新知 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立方根一个形如三阶魔方的正方体体积为27,求正方体的棱长;继续引导学生分析本题得到:x 3=27教师发问:这与我们前面学习的哪个知识点类似?联系前面学习的平方根的概念,并联系上面的问题,归纳出立方根的概念;并联系开平方的概念,给出开立方的概念。

学生梳理思路,阐述观点。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的立方根的概念做出总结。

本次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联系前面学习的平方根的概念类比得出立方根的概念,及学生对立方根概念了解的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教案)
其次,在讲解难点内容时,我应尽量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计算不同形状的体积,让学生体会到立方根在几何学中的重要作用。
再者,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表现得非常积极,这说明他们渴望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多地设置这样的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探讨立方根的性质和运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掌握正确的数学证明方法。
3.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培养学生运用立方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求解。
4.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立方根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5.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立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立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教学难点
-立方根性质的理解:学生对立方根性质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立方根的唯一性、正负数的立方根等。
-立方根的运算技巧:特别是分数和负数的立方根计算,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立方根的估算:如何快速准确地估算一个数的立方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举例:解释为什么一个数的立方根具有唯一性;展示如何计算分数∛(1/8)(等于1/2的立方根)和负数∛(-27)(等于-3);在估算∛1000时,如何利用已知的知识(如10的立方是1000)来快速判断其立方根大约是1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第七章:立方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第七章:立方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第七章:立方根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课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6.2立方根”章节的教学设计。

在学习此章节之前,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知识点:平方数、完全平方数、立方数、完全立方数、乘法分配律、乘除律、指数运算等。

此章节是整个教材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章节,主要是介绍立方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代数和数学基础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立方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熟练掌握计算并简化立方根的方法;•锻炼学生的代数计算能力。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和严谨精神。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回忆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出立方根的概念。

让学生反思:如果根号内的数字是2的幂次方,我们会怎么计算它的根号呢?当数字为3的幂次方时我们怎么计算它的立方根?3.2 讲授环节3.2.1 立方根的概念立方根是一个数的三次方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我们可以将∛a表示为 a的 1/3 次幂,即∛a=a^(1/3),或者写成 a 的 3 次方根。

3.2.2 立方根的计算方法•性质1:对于a、b为非负实数,则∛ab=∛a×∛b;•性质2:对于a、b为正实数,则∛(a/b)=∛a/∛b;•注意事项:当数字a为负数时,则∛a为负数。

3.2.3 立方根的应用掌握了立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之后,我们将学习一些关于立方根的应用。

在此过程中,我们将以一些例子来说明:例1:水箱的体积为1000升,求水箱的边长。

解析:设水箱的边长为x,则水箱的体积为x³,因此,题目所求即为1000=x³,解得x=10(单位:m)。

例2: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96平方厘米,求正方体的边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2《 立方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2《 立方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2《立方根》一. 教材分析《立方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平方根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学习立方根,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立方根的定义、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立方根的性质及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方根的知识,对乘法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空间几何图形中的立方体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提高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了解立方根的性质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立方根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2.难点:立方根的性质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立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谁能说出立方体的特点?”、“立方体的体积怎么计算?”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立方根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立方根的定义,用多媒体展示立方根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立方根的概念。

同时,通过例题讲解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些与立方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提高。同时,我会提醒学生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我会及时批改作业,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五、案例亮点
1.启发式教学:本案例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讲解立方根的概念时,我提出问题:“什么是立方根?”“如何快速找出一个数的立方根?”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在学生小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我会让学生探讨如何快速找出一个数的立方根,以及立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立方根的知识,让他们自己总结和归纳立方根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整理和概括,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同时,我会强调立方根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立方根的重要性。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会在课堂上运用生动的例子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立方根的概念。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立方根的计算方法。此外,我还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立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立方根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共同探索立方根的性质和计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 立方根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  立方根 教案

6.2 立方根教学设计课题 6.2 立方根单元第六单元学科初中数学年级七下学习目标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初步学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立方根的唯一性.2.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分清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3.通过立方根的学习,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初步学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难点经历用类比的方法探寻出立方根的运算及表示方法,并能总结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异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创设情境】问题如图,已知小正方体的棱长为2,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反过来,如果大正方体的体积V=64,你能不能求出它的棱长x呢?追问:x3 =64,如何求x呢?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新知,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讲授新课【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 m3 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棱长应该是多少?解:设这种包装箱的棱长为x m,则x3=27.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的立方等于27. 因为33=27,所以x=3.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引出立方根的概念.因此这种包装箱的棱长应为3m.【知识归纳】你能类比平方根的概念给出立方根的概念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这就是说,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一个数a的立方根可以表示为:读作:三次根号a,其中a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3不能省略.【合作探究】类似开平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可以利用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也可以利用立方来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数的立方根.【合作探究】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你能发现正数、0和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吗?因为23 =8,所以8的立方根是( 2 );因为(0.4)3=0.064,所以0.064的立方根是( 0.4 );因为(0)3=0,所以0的立方根是( 0 );因为(-2)3=-8,所以-8的立方根是( -2 );因为()3=-,所以-的立方根是().【归纳】立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学生齐声朗读学生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思考问题.巩固立方根的概念,体会立方根根的表示法和读法.结合平方根的概念进行类比归纳出立方根的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协作交流能力,及主动交流的意识.2. 0 的立方根是0.3.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注意: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有1, 1,0.此处合作探究,由各小组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各组代表汇报立方根的性质,各组代表可互相补充发现的性质,教师最后整理出立方根的性质.你能说说数的平方根与数的立方根有什么不同吗?【合作探究】因为= ,= ,所以;因为= ,= ,所以.请你再试几个不同的数a,观察与是否仍相等?归纳总结:.【典型例题】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3) . 解:(1) ;(2) ;(3) .【拓展延伸】一些计算器设有键,用它可以求出一个数的立方根(或其近似值).实际上,很多有理数的立方根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可以用有理数近似地表示它们. 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学生补充.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巩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通过计算,比较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立方根也互为相反数.通过例题,巩固立方根的概念、计算方法.如:用计算器求,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解:依次按键按,显示12.26494081∴有些计算器需要用第二功能键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可依次按键,显示:12.26494081【合作探究】用计算器计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计算结果,学生通过思考、运算、观察等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规律.【想一想】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并利用你发现的规律求,的近似值.由,得≈0.04642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3位.立方根的小数点相应地向右或向左移动1位. 学生小组讨论,计算完成问题,并写出答案.应用规律进行求解计算.巩固练习.【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827的立方根是23(2) 25的平方根是5 (3) -64没有立方根 (4) -4的平方根是±2(5) 0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0答案:(1)×,(2)×,(3)×,(4×,(5)√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负数没有立方根B.一个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C.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一定是0D.一个非负数的立方根和这个数同好,0的立方根是03.求下列各式的值 :()()()()()33333818;20.064;3;49.125--答案:-2,0.4,-0.4,9学生自主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加深对平方根的概念及性质的理解.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板书1.立方根 (1)定义 (2)性质:①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②0 的立方根是 0. ③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3)立方根关系式:33--a a =2.例题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
a.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立方根的相关知识,如历史背景、数学故事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b.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录制一段讲解立方根计算方法的视频,分享到班级群,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和学习。
5.复习作业:
a.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立方根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b.家长协助学生检查作业,关注学生在立方根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帮助学生提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立方根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立方根性质的探究,让学生掌握数学归纳和推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演示立方根的计算方法:首先,可以通过试除法找到立方根的近似值;其次,可以通过数学软件或计算器求解精确值。
4.结合实例,讲解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体积、密度等计算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举例说明立方根在生活中的应用。
b.讨论立方根的计算方法,并总结计算技巧。
作业布置要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对立方根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4.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立方根的能力,关注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立方根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6.2 立方根.教案 优秀教案精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6.2 立方根.教案   优秀教案精选

6.2 立方根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重点)2.了解开立方与立方是互逆运算,会用开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难点)一、情境导入填空并回答问题:(1)( )3=0.001;(2)( )3=-2764; (3)( )3=0;(4)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 ,体积为8,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得a 3=8,那么a 叫做8的什么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类型一】 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________个.解析:在正数中,31=1,在负数中,3-1=-1,又30=0,∴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1,-1,0.故填3.方法总结:不论正数、负数还是零,都有立方根.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类型二】 立方根与平方根的综合问题已知x -2的平方根是±2,2x +y +7的立方根是3,求x 2+y 2的算术平方根.解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和已知条件可知x -2=4,2x +y +7=27,从而解出x ,y ,最后代入x 2+y 2,求其算术平方根即可.解:∵x -2的平方根是±2,∴x -2=4,∴x =6.∵2x +y +7的立方根是3,∴2x +y +7=27.把x =6代入解得y =8,∴x 2+y 2=62+82=100.∴x 2+y 2的算术平方根为10.方法总结:本题先根据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运用方程思想列方程求出x ,y 的值,再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出x 2+y 2的算术平方根.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9题【类型三】 立方根的实际应用已知球的体积公式是V =43πr 3(r 为球的半径,π取3.14),现已知一个小皮球的体积是113.04cm 3,求这个小皮球的半径r .解析:将公式变形为r 3=3V 4π,从而求r . 解:由V =43πr 3,得r 3=3V 4π,∴r =33V 4π.∵V =113.04cm 3,π取3.14,∴r ≈33×113.044×3.14=327=3(cm).答:这个小皮球的半径r约为3cm.方法总结:解此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球的体积公式,并将公式适当变形.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10题探究点二:开立方运算求下列各式的值:(1)-3343;(2)31027-5;(3)-3-8÷214+(-1)100.解:(1)-3343=-7;(2)31027-5=3-12527=-53;(3)-3-8÷214+(-1)100=2÷94+1=2÷32+1=2×23+1=73.方法总结:做开平方或开立方运算时,一般都是利用它们的定义去掉根号;当被开方数不是单独一个数时,则需先将它们进行化简,再进行开方运算.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0题三、板书设计1.每个数a都只有一个立方根,记为“3a”,读作“三次根号a”.2.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3.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本节课让学生应用类比法学习立方根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要注意渗透类比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已学的知识,并通过新旧对比更好地掌握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立方根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2.内容解析
立方根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空间形体都是三维的,有关体积等的计算经常涉及开立方运算;立方根又是奇次方根的特例,就像平方根是偶次方根的特例一样,它对进一步研究奇次方根的性质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同时,也能丰富学生对无理数的认识.
本节在研究了平方根的内容后,研究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类比平方根研究立方根,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复习巩固平方根概念和求法的同时,学习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类比平方根学习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二、教材解析
教材采用了类似于平方根的方法讨论立方根.首先从典型的实际问题(已知立方体的体积求棱长)出发引出立方根的概念,再学习利用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求立方根的方法,并探讨数的立方根的特征.本节充分利用了类比的方法,通过类比“平方根”展开“立方根”的内容,如类比平方根的概念的引入方式给出立方根的概念,类比开平方运算给出开立方运算,类比平方与开平方运算的互逆关系研究立方与开立方运算的互逆关系,通过类比已学的知识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形成正迁移.
三、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
(2)会求一些数的立方根.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学生了解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知道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达成目标(2)的标志:对于实数a,会利用立方运算,找出数x,使得x3=a.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学习利用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求立方根的方法,很多学生不适应这种通过
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另外,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实际上就是已知幂和指数求底数的问题,这一点与平方根的情况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平方根的情况下指数是2,而现在的指数是3,学生对由此带来的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容易辨别不清.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立方根的求法,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引入
问题1 你还记得什么是平方根吗?平方根具有什么特征?
师生活动:学生口述,教师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即若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设计意图】为类比平方根的概念和特征给出立方根的概念和特征作铺垫.
2.探究新知
问题 2 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m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棱长应该是多少?
追问1 你还记得正方体的体积与棱长有什么关系吗?
师生活动: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追问2如果设这种包装箱的棱长为x m,那么可以得到什么等式?
师生活动:学生容易得到x3=27.
教师引导: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的立方等于27.因为33=27,所以x=3.因此这种包装箱的棱长应该是3 m.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学生生活实际中常常见到的问题情境,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立方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会学习立方根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为从特殊到一般地引出立方根的概念作铺垫.
问题3 你能类比平方根的定义给出立方根的定义吗?
师生活动:学生仿照黑板上平方根的定义给出立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即若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教师在板书立方根的概念时,只要将“平”字换成“立”字,将“二”字换成“三”字即可.【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类比学习立方根的概念,体会两个概念的异同.
问题4 类比开平方运算,请你说说什么是开立方运算.
师生活动:学生回忆,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那么求一个数a 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类比学习新知识.
问题5 你能类比求平方根的方法,给出求立方根的方法吗?
师生活动:我们利用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类似地,可以发现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因此我们可根据这种关系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类比中明确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运用这种互逆关系可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问题6 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你能发现正数、0和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吗? 因为23=8,所以8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0.064,所以0.064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0,所以0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8,所以-8的立方根是( );
因为( )=-278,所以-27
8的立方根是( ).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立方根的特征: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教师可板书平方根的特征,然后对其相关位置的文字做修改得出立方根的特征,并适当分析结论不同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同时,通过类比已学过的平方根知识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形成正迁移.
教师讲解:一个数a 的立方根,记作a 3,读作:“三次根号a ”,其中a 叫被开方数,3叫根指数,3不能省略.
问题7 填空,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因为8-3= ,8-3= , 所以83;
因为27-3= ,27-3= , 所以273;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一般地,a -3=-a 3-.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立方根的概念.由此还可以将求负数的立方根的问题转化为求正数的立方根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这种转化的思想.
3.应用新知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27; (2)38
3; (3)-5. 师生活动:学生得出-27的立方根是-3;38
3的立方根是23;-5的立方根是-5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立方根的概念解题.
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643; (2)81-; (3)6427-. 师生活动:学生得出643=4;81-=-21;6427-=-4
3.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立方根的符号和求法.
4.归纳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立方根?如何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我们研究立方根的方法与研究平方根的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进一步落实相关概念,并再次强调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
5.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6.2第1,3,5题.
六、目标检测设计
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8, 0, 27,64
1,0.001.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立方根概念的了解.
2.求下列各式的值 3310;001.0-3;3-3;27
64-.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是否会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3.下列各式是否有意义?为什么?
3
3 3 3 3
3-3;3-3;333-)(;3
101.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立方根特征的理解.
4.若x 的立方根是-2
1,则x =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是否知道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