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一、引言专业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本文将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标准进行探讨,以确保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二、定位和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标准应该明确方案的定位和目标。
方案的定位是指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在于提供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方案的目标是指培养学生具备哪些能力和胸怀、责任。
定位和目标的明确可以使方案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质量标准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合理性:方案应设置全面、合理的课程内容,覆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
2.课程的难易程度和深度:方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设置适当难度和深度的课程,既要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又要挑战学生的潜力。
3.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方案应设置适当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项目实训等,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保障,质量标准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方案应规定师资队伍的构成和比例,确保拥有具备相应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2.师资培养与评价机制:方案应规定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评价机制,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五、学生评价机制学生评价是衡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的重要指标,质量标准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评价的对象和内容:方案应规定学生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师生互动等方面,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方案的认知和反馈。
2.学生评价结果的利用:方案应规定学生评价结果的利用方式和意义,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改进和优化培养方案。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经济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一、适用专业范围1.专业代码:经济学类(0201)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1)基本专业(2个):经济学(020101)、经济统计学(020102)(2)特设专业(4个):国民经济管理(020103T)、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4T)、商务经济学(020105T)、能源经济学(020106T)二、培养目标经济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
在满足基本培养目标的同时,各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学校特色,在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上各有侧重,对开设的相关专业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定期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应保持相对稳定性。
三、主要课程1.通识课程通识课程包括大学语文与写作、外语、数学、计算机操作与数据库应用、创新创业教育、体育,以及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开设的人文学科、管理、法律、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课程。
通识课程为30学分左右,其中外语类课程8学分左右,数学类课程9学分左右。
通识课程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大学语文与写作、外语、数学分析(或微积分)、高等代数(或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操作与数据库应用、创新创业教育、体育、国防教育(军事训练)。
2.专业课程(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25学分左右。
专业基础课程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和会计学。
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可增开其他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21学分左右。
专业必修课采取“4+4+X”模式,第一个“4”是指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的4门课程;第二个“4”是指必须开设的4门专业必修课,“X”是指学校根据培养目标选开的进入专业必修课的课程。
(完整版)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附件一: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说明[1]“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学校关于本科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任务安排等总体设计和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安排以及必要的说明等。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单价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不含实验台、桌、空调等)。
[3]“实习、实训基地”须满足下列条件:具有稳定的场所,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有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有科研和技术生产活动,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习项目。
[4]“期刊”指专业类期刊杂志。
统计时,须按种类和年度装订成合订本,1本算1册。
[5]“电子图书资源”,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
[6]“师资队伍”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对于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也可计算在内。
[7]“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专业的“专任教师”特指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专任教师。
[8]“岗位资格”是指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同等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
新参加教学工作的人员须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9]“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
[1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11]“教学文件”包括学校转发的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学校制定的教学文件(含教学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学期教学进程计划、课程表、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
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方案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方案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XX省中长期教改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XX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XX大学“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现就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改,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构建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体制机制1.坚持定期专题研究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机制。
把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性的工作,每年召开一次全校性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围绕解决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推进全校教育教改和教学基本建设;学校行政常务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听取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确定年度人才培养工作重点,研究解决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院(系、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辅导员和教学秘书参加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学院(系、部)教改和学风建设工作;学校教务处和学生处每月组织召开一次研究本科人才培养的工作例会,研究、部署和落实本科人才培养常规工作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辅助部门每学期召开1-2次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建立本科人才培养应急保障机制,解决各类突发问题。
2.规范和落实教学工作责任制度。
强化全面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保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
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校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及所分管的部门,研究落实支撑和服务本科教学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院(系、部)行政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教改和发展建设的整体工作,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工作分工落实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监控等重要环节的工作任务,完善本单位教学质量责任制度。
本科专业评估实施方案-附件1 评估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
3.3实习基地(5分)
●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充足,有长期合作协议,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实习基地有一定数量的明确的指导教师,且指导能力强。
●有3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有协议,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实习基地有指导教师。
★3.4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与使用(5分)
●专业投入有保障,专项经费投入落实到位,使用合理,能够满足专业建设需要。
●选题基本反映培养目标要求
●指导教师数量较足,水平较高
●过程管理基本科学;论文或设计质量较好
5
管
理
制
度
(14分)
★5.1教学制度(7分)
●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并有效实施。
●教学基本文件【注16】健全,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操作性强。
●毕业论文选题基本合理、科学;论文质量较好,有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考研等录取率达10%。
★6.2学生创新能力(5分)
●学生有公开发表的论文。【注25】
●参加各类教学与科技竞赛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学生有在内刊上发表的论文。
●获得校级奖励。
7
专
业
地
位
与
特
色
(12分)
7.1地位与特色(6分)
●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或科学研究基地,或博士点。
3、支持条件(20分)
★3.1图书资料(4分)
★3.2教学实验设备(6分)
3.3实习基地(5分)
★3.4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与使用(5分)
4.教学过程与改革
(30分)
★4.1课程建设(8分)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引言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该方案旨在搭建学生发展平台,提供全面而系统的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全面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学生应具备对所学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
2. 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应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在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
4. 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应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主动的学习能力,具备自我学习和适应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1. 基础课程:本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
2. 专业课程:本阶段主要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教学环节:本阶段通过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培养方式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评价方式。
1.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测试和评估。
2.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价:通过实验和实践过程中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4. 课程论文评价:通过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评估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五、实习实训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习实训环节,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熟悉行业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六、质量保障与监控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1. 教学质量监控:通过不定期的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价。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4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4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机构制定的针对本科生的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介绍一个2024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参考内容。
1. 课程设置与专业发展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在于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发展规划。
2024年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各个专业的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确保本科生能获得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
2. 学科交叉与跨学科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日益复杂,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
提供学科交叉的选修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本科生是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对象之一,他们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包括实习、实验、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学术研究与科学素养培养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术研究和科学素养培养是2024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该重视的内容。
通过科研训练和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让他们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5. 个性化拓展与全人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人教育。
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 国际化视野与国际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促进学生参加海外交流项目、外语学习和国际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
7. 素质评价与终身学习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素质评价方式,包括考试、项目评估、作业报告等。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终身学习,提供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支持,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意见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意见一、背景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本科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强对本科教育的管理和评估工作,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意见。
二、目标评价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旨在确定本科教育的优势和不足,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提供改进和发展的方向,促进本科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评价内容1.教学水平评价:评估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资源的充足程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教学过程的效果和学生的评价等。
2.学生能力评价: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
3.课程设置评价:评估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包括课程的内容和难易程度、与专业需求的匹配程度、与社会发展的契合程度等。
4.实践教学评价:评估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质量,包括实习实践环节的安排和管理、实践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提供等。
5.教学管理评价:评估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课程评估和改革的落实、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等。
四、评价方法1.综合评价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多种数据和信息,综合评价各个评价内容的情况,制定综合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形成综合评价结果。
2.学生评价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评价和意见,作为评价参考。
3.教师评价法:通过教师自评、同行评价等方式,评价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学能力,为教师的聘任和绩效考核提供参考。
4.就业评价法:通过跟踪调查和就业单位的反馈,评价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能力,为改进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五、评价周期与频率1.评价周期:每个学年作为一个评价周期,评价主要集中在学年末进行。
2.评价频率:每个评价周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和学生评价,每两个评价周期进行一次教师评价和就业评价。
六、评价结果的管理和应用1.评价结果的管理:评价结果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分析和汇总,形成评价报告和分析报告,作为决策和改进的依据。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要求
附件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要求
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培养目标
应包含培养的人才类型和服务面向等。
二、培养要求
(一)包括总体表述该专业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基础,需要具备的专业实践工作方法与技能,以及需要掌握的专业基本技能;分项表述毕业生应获得的具体知识和能力。
(二)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三、课程设置
(一)主干学科。
(二)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三)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四、修读要求
(一)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二)毕业标准与要求。
五、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
六、课程介绍及修读指导建议
注:以上内容仅为基本要求,各学校可结合本校实际,自主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格式,并调整或增加其他内容。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意见 (2)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意见引言概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意见是为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实施意见。
正文内容:一、明确评价指标体系1.1 确定基础教育环节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1.2 设定专业教育环节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表现。
1.3 制定实习实训环节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1.4 规划毕业设计环节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在项目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1.5 确定综合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在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二、建立评价机制2.1 设立专门的评价机构,负责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
2.2 制定评价方法和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3 定期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2.4 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及时向学校和相关部门反馈评价结果,为改进教育质量提供依据。
2.5 引入外部评价机构的专业力量,提高评价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3.1 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3.2 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使其能够与时俱进,紧跟行业发展的需求。
3.3 建立教师培训和交流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3.4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其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3.5 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四、优化教学资源配置4.1 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2 定期更新教材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
4.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机会。
4.4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在线学习平台、图书馆资源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效果成为重要的关注点。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因素。
本文旨在提供统一的指导意见,以确保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合理,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二、培养目标1. 专业素养培养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相关领域胜任各类工作。
因此,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所培养人才的专业素养要求,确保培养出具备较高专业水平的毕业生。
2.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随着创新创业的不断涌现,本科教育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设立相关课程,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创新创业之路奠定基础。
3. 综合素质培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素养,也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该方案应结合学院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设置适当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设置1. 专业课程设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专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应包含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选修课程应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2. 通识教育设置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合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实践环节设置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合理设置实践环节。
可通过实习、实验、项目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四、教学模式1.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XX师范学院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工作、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按照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要求,现就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意见。
一、制订原则和要求总体原则: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四个转变”的理念引导人才培养改革,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从以专业教育为主转变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从以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修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我校特色,突显教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具体要求:(一)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跨学科综合学习、研究、创新能力。
为实现拓展学科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二)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努力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三) 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培养基础教育的合格师资围绕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发挥师范类专业优势,构建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潜在的教师素质, 增强学生适应基础教育工作的能力。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努力适应社会需求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包括课程实验、教育(专业)实习、专业见习(考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实践锻炼的平台。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质量标准
宁夏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书
宁夏师范学院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项目”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标准项目书
单位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填报日期201 年月日
宁夏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二○一二年五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
填写说明
1、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项目推荐所在单位应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3、申报书限用A4纸张双面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情况介绍
二、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实施的举措
三、项目实施技术线路及可行性论证
四、项目建设过程保障措施
五、项目建设效果预测
六、项目建设责任单位承诺
七、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审核、推荐意见
八、专家推荐意见
九、学校评审委员会审核、评定意见。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5]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2号)等文件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体现我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特对2015级修订工作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
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学分制,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成才的能力。
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学科渗透、文理渗透和实践教学环节。
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突出能力、激励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1.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在保证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体现通识教育课程的统一性与学科专业特色的多样性,突出专业特点和特色。
2.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
准确把握知识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杜绝“因人设课”现象。
处理好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和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
重新审视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重点改革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现象,避免课程内容的脱节和重复。
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
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发挥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第1页3.加强课程平台建设,强化通识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
构建“四平台一环节”的课程结构体系,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平台,按照学科大类设置学科教育平台,实施低年级通识课程与学科大类课程教育,夯实基础,推进学科综合交叉培养。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培养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培养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与专业领域的需求相符。
2. 课程设置合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合理设置课程,并与培养目标相匹配。
课程设置应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3. 教学方法有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有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资源支持。
教学方法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实践环节充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包含丰富的实践环节,如实习、实验、实地考察等,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5. 评估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评估,以及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反馈机制。
6. 教学资源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包括教师队伍、实验室设备、图书馆资源等,以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
7. 编制程序规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标准应该以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专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评估体系,以保证培养出质量过硬的专业人才。
中北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中北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北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说明[1]“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学院关于本科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任务安排等总体设计和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安排以及必要的说明等。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单价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不含实验台、桌、空调等)。
[3]“实习、实训基地”须满足下列条件:具有稳定的场所,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有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有科研和技术生产活动,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习项目。
[4]“期刊”指专业类期刊杂志。
统计时,须按种类和年度装订成合订本,1本算1册。
[5]“电子图书资源”,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
[6]“师资队伍”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7]“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专业的“专任教师”特指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专任教师。
[8]“岗位资格”是指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同等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
新参加教学工作的人员须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9]“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
[1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11]“教学文件”包括学院转发的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学院制定的教学文件(含教学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学期教学进程计划、课程表、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评审标准)
本次培养方案修订较上一次修订的更新情况。
总分
85
评价
注:1.请在选中的栏内划“√”,单项选择,然后计算并填写总分。
2.计分公式:E=∑KiMi (E=得分,Ki=等级系数,Mi=分值)。健康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评审人(签字):
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取得的成就;
专业特色
符合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5
结合本专业办学理念、专业定位、办学经验、发展现状等,准确凝练出专业特色。
培养标准
培养规格中描绘出与本专业相适应的职业岗位群;
10
知识要求: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科和专业基础知识,本专业及相邻学科知识等;
能力要求:准确提炼本专业培养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
素质要求: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行为素质等具体体现;
其他要求(参照相关标准)。
毕业要求
符合毕业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
10
符合毕业需要的总学分和各课程性质学分要求;
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
实践实训教学
科学设置实践课程,总学分(学时)比例达到要求;
确定本专业的在线课程,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标出;
明确各课程之间的修读顺序,形成课程流程图;
课程设置与专业核心能力间拓扑图关系清晰;
课程与能力之间的矩阵关系图对应合理、准确。
学分结构
培养方案中总学分正确;
5
各课程性质学分结构和比例合理;
前后各课程性质学分是否一致。
学位要求
授予学位条件表述清晰、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