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一轮复习写景诗问答题十四种题型汇编
2020版高考语文新设计一轮复习浙江专版精练:“古诗歌阅读”仿真综合练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仿真综合练仿真综合练(一)唐代诗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①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
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中原士庶大举迁居东南,史称“衣冠南渡”。
(1)颔联和颈联从自然特点、、三方面来写“吴越风烟”。
(4分)解析:颔联写自然环境的清静幽谧、景色优美,突出吴越人的居住特点;颈联运用“衣冠南渡”的典故,突出其历史渊源。
参考答案:居住特点历史渊源(2)请简要赏析“避地衣冠尽向南”一句的艺术技巧。
(4分)答:解析:“避地衣冠”是用典,以“衣冠南渡”的典故,既写出当时政局的动荡,又间接写出江南风景的美好。
“衣冠”运用借代手法,借指士庶。
参考答案:①运用借代手法,以“衣冠”借指士庶。
②运用“衣冠南渡”的典故,既写出当时政局的动荡,又间接写出江南风景的美好。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注]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
(1)颔联“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运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怅惘之情。
(4分)解析:“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
“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
参考答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2)“紫菊”和“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起到什么作用?(4分)答:解析: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作用主要从借景抒情、衬托等方面思考。
先立足全诗理解这两个意象的具体含义,再分析诗人在它们身上所寄托的情感。
参考答案: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景色。
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堂的莲花,使人产生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之情。
练习15: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4)-【教考融合】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练习15: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4)(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龙门①杜甫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②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③屡改,川水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注释∶①龙门,即伊阙,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故曰伊朗,在今洛阳市南。
作者家离此地较近,诗人作本诗时正值壮年。
②气色∶景色,景象。
③时∶四时。
17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驿路旁的树像是从洛阳城伸展出来,衬托了龙门的壮观。
B.颔联写龙门有着众多豪华气派、金碧辉煌的佛寺,几乎可以和皇家居处相媲美。
C.颈联与张若虚的名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四季变换,岁月蹉跎,人生短暂,诗人因不能一直观赏龙门盛景而痛苦不堪。
176.本诗为杜甫前期作品,而《登高》为后期作品,请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泊岳阳楼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诗人初到岳阳时的总体印象,即水泽浩瀚,山城高耸。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
诗人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灯影摇曳;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
诗歌通过营造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愁苦之情。
C.尾联的“鲲鹏”“图南”是诗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
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本诗沉郁顿挫,有跌宕之致。
首联开篇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相干,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2.《泊岳阳楼下》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思想情感有何异同?(三)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14题。
(共12分)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辛弃疾一丘壑。
老子风流占却。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最全题型解析(满分答题模板)
领红包:支付宝首页搜索“7446771”即可领取支付宝红包哟领下面余额宝红包才是大红包,一般都是5-10元支付的时候把支付方式转为余额宝就行呢没钱往里冲点每天都可以领取哟!广告:本教程由购物省钱的淘优券()整理提供古诗鉴赏的七种类型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
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
为使考生在备考中训练有素,高考临场发挥得好,下面根据近几年高考鉴赏题问答类型。
归纳成几种模式,作操作性指导:“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答] ①“阔”字更好。
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
下同。
)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写景抒情类(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写景抒情类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甘露寺多景楼①曾巩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②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③。
[注]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北宋时郡守陈天麟所建,是寺内风景最佳处。
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行经镇江,登临多景楼。
②钟呗:撞钟和唱诵经文声。
③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提挈全篇,先写诗人有“登楼观景”之念,继而写登楼后倚阑四望,视野开阔。
B.颔联用“乱”“含”“浮”“入”生动写出了云气、水光、晚霞、山色的交相辉映。
C.置身多景楼上,听月光下传来的钟呗声,诗人内心油然而起超然物外的隐逸之情。
D.“万里帆樯海外风”虚实结合,诗人由眼前的航船想象到它们即将入海乘风破浪。
2.宋朝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谈到诗歌的情景关系时曾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这一理论在本诗的情景描写中也有体现,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郡圃春晚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注】韩琦,北宋政治家,这是诗人晚年因病申请回到故乡相州任职时的作品。
3.下列对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样写春天,韩诗用细腻笔触描绘出落蕊飘香的暮春之景,《归园田居》则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淡雅的阳春之景。
B.同样写愁,韩诗以“万”字修饰,夸张地突出愁之多;李词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欲说还休。
【一轮复习考点扫描】专题14: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讲义)(解析版)
专题14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考向讲解】本考点内容为全国卷必考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难点内容,主要原因是“表达技巧”本身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语文教育界未形成完整统一的认识,这对师生的备考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本专题资料力图梳理课本和真题中的常见表达技巧,分门别类地讲解相应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
此外,全国卷高考真题中直接考“表达技巧”的题型并不多,而是与句子赏析题、情感题等结合在一起呈现,近年来全国卷中涉及到表达技巧的题型主要有:2020新高考《赠别郑炼赴襄阳》考查借景抒情的具体运用,2019全国Ⅱ《投长沙裴侍郎》考查间接抒情的表达作用,2017全国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实则是对比喻和以动衬静手法的考查。
备考过程中,既要掌握必要的答题套路,同时又要有结合具体诗歌进行细致分析的能力,如上述:2020新高考卷和2019全国Ⅱ卷都很注重对作品本身的解读,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得分率。
【重点知识】一、方法点拨1.提问方式:这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这首诗是如何描写……的?2.答案构成:本义+诗句分析+效果“诗句分析”重在结合所描写的对象突出其特征,“效果”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①物——突出景物(事物)……特征,营造……意境(氛围)。
②人——突出诗中人物……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感情。
③读者——给读者留下了……的印象。
二、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四种,又侧重考查描写和抒情。
①描写a.人物描写方法:直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间接——他人衬托、物象衬托、环境烘托。
b.环境描写方法:结合——远近、高低、正侧、内外、点面、动静、虚实、形声色、五官(视听嗅味触)技巧——白描、细描(工笔)、场面、细节;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②抒情直接——直抒胸臆间接——用典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2.表现手法衬托类——对比、衬托、渲染、烘托开头类——比兴、铺陈思想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联想想象3.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增强语气类——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4.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易错易混】1. 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2020高考复习专题之诗词鉴赏含例题及答案
高考复习专题诗词鉴赏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写景诗问答题十四种题型
写景诗问答题十四种题型【问答题题型】【写景手法】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行①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 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
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②原:原野。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
【写作效果】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题。
赴洛道中作[晋]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 ①陆机:西晋文学家。
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
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
【画面】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题。
哀郢二首①(其二)陆游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②。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③,废城霜露湿荆榛。
诗的尾联勾画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具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简要分析。
【炼字】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溪亭林景熙①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 ①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赏析颈联中“穿”“数”二字的妙处。
【语言特色】五、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行香子[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2020高考语文诗歌一轮复习:次北固山下
【导语】所有的成功都来⾃于⾏动,只有付诸⾏动,才能⼀步步⾛向成功。
以下为⽆忧考为你准备的2020⾼考语⽂诗歌次北固⼭下的知识点,⼀起看看吧。
【原⽂】 次北固⼭下(王湾) 客路青⼭下,⾏⾈绿⽔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知识点归纳】 1、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然理趣的诗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来感叹岁⽉⽆情,徒增游⼦⽆限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残夜,江春⼊旧年。
2、表达乡愁之情的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联写出了诗⼈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先写“客路”,后写“⾏⾈”,写出了⼈在他乡、神驰故⾥的漂泊羁旅之情。
4、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 答:①“阔”字更好,它给⼈以视野⼗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
或“失”更好。
它⽣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涨⽽与⽔⾯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②不能改,诗⼈意在以“⼀帆悬”之⼩景衬“两岸阔”之⼤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5、颈联历来为⼈们所欣赏,请选择⼀个⾓度作简要分析: A、“⽣”“⼊”⽤拟⼈的⼿法,⽣动形象,富有⽣机。
B、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然理趣。
C、“⽇”“春”作为新⽣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6、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对家乡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处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最后两句,诗⼈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7、从这⾸诗看,诗⼈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外,⾏⾈绿⽔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 8、前⼈评价“海⽇⽣残夜,江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2020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鉴赏作业形象类题目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推导流程:本题考查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
【答案】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
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解析】(1)筛选典型意象。
诗中的典型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图景画面。
根据上面筛选出的典型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连缀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3)概括画面特点。
根据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画面。
自主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导流程](1)游子、离歌、微霜、鸿雁、云山、关城树色、御苑砧声(3)寒秋送别的凄凉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注】也愁人苦。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2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山东模拟)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
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
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
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
”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
2020-2021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重点)学生版一、分析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应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以上四步可概括为: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或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术语链接: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一节写景抒情诗的鉴赏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现代诗歌知识梳理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第五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三)现代诗歌第1节现代诗歌知识梳理一、基础知识积累1.现代诗歌的概念诗歌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
诗歌饱含情感和想像,是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
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
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
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2.诗歌的主要分类(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和抒情诗①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②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①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③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和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古代诗歌景物形象题设问
古代诗歌景物形象题设问一、基础理解类。
题目1:解析: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清新、幽静、恬淡的雨后秋山晚景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明了时间(傍晚)、地点(空山)和季节(秋),刚刚下过雨的山显得格外空寂。
“明月松间照”描绘出明亮的月光透过松林洒下斑驳的光影,给人一种清幽之感;“清泉石上流”则写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缓缓地流淌,泉水淙淙作响,动静相衬,更显山林的幽静。
题目2:解析:此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日江边图景。
秋风呼啸,又高又急,猿猴发出悲哀的啼叫。
水中的小洲显得清冷,沙滩白茫茫一片,鸟儿在空中盘旋。
诗人通过描写风、猿、渚、沙、鸟这些景物,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渲染出一种凄清、肃杀的氛围,为下文诗人抒发自己的悲苦之情做了铺垫。
题目3:解析:这几句勾勒出一幅离别时的凄清画面。
寒蝉叫声凄凉悲切,点明了离别的季节是秋季,寒蝉的叫声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氛围。
长亭是古人送别之地,傍晚时分,更添离别的惆怅。
骤雨刚刚停歇,周围的环境显得清冷、压抑。
这些景物描写为全词定下了哀怨、感伤的基调,也暗示了离人内心的愁苦。
二、作用分析类。
题目4:解析:这里描写瀛洲的烟涛微茫难寻,是为了衬托天姥山的可睹。
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难以寻觅,而天姥山虽然也充满神秘色彩,但云霞明灭间似乎可以看到。
通过这种对比衬托,引起读者对天姥山的向往,也为下文诗人梦游天姥山做铺垫,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题目5:解析:这两句诗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战争的艰苦、环境的恶劣。
青海湖上空的阴云笼罩着雪山,一片黯淡,一座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
“暗”字写出了阴云密布,使雪山也显得黯淡无光,暗示了战争的阴霾。
孤城的存在突出了戍边之地的孤远,展现出戍边战士所处环境的孤寂、危险,烘托出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的情怀。
题目6:解析:这几句景物描写生动地描绘出赤壁雄伟险峻的景色。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拍打着江岸,卷起层层如白雪般的浪花。
如此壮观的景象,一方面是为了展现赤壁古战场的雄浑壮阔,与英雄人物周瑜的形象相映衬,英雄配美景,说明周瑜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在这样的伟大战场上建立功勋的;另一方面,通过对古战场昔日辉煌景象的描绘,与如今自己被贬黄州的境遇形成对比,表达出诗人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归纳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归纳意象意境类分析诗歌意象型〔景物形象〕提问方式①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②诗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品格。
答题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模式:诗歌描绘了的意象。
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或品格。
答题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意象特点;③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下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竹石〔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答案例如诗歌描绘了竹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的意象(步骤一)。
诗人通过描绘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竹的意象 (步骤二),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媚权贵,不迎合时俗的刚毅品格。
(步骤三)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公式:什么意象+意象组合成什么画面+表达诗人的什么情感答题模式:①诗歌描写了意象;②营造的气氛,组成一幅的画面;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或给人的启示和思考。
答题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精选思想感情分析主旨〔情感〕型题提方式:①首表达了怎的思想感情?②首反映怎的社会?③首寄托怎的的情?答格式:〔1〕首通⋯⋯的描写,〔2〕展了⋯⋯的画面,〔3〕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诗问答题十四种题型【问答题题型】【写景手法】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行①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 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
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②原:原野。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
【写作效果】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题。
赴洛道中作[晋]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 ①陆机:西晋文学家。
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
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
【画面】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题。
哀郢二首①(其二)陆游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②。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③,废城霜露湿荆榛。
诗的尾联勾画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具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简要分析。
【炼字】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溪亭林景熙①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 ①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赏析颈联中“穿”“数”二字的妙处。
【语言特色】五、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行香子[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景物特点】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致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注]陆游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注] 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1196)陆游在故乡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据梦中所作而补写,时年他已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意象】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归雁陆龟蒙①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②云行未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注】①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
②岳:指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
本诗所咏“归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意象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6分)【景物描写用意】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初到黄州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苏轼时任水曹郎黄州团练副使,领取的薪俸用朝廷造酒后废弃的压酒囊折抵。
颔联景物描写有什么用意?【赏析】九、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6分)【景和情的关系】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游柳永参差烟树灞陵桥①,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②。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③。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④。
[注]①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
②楚宫腰:以楚腰说柳。
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
④兰桡: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这首词景与情的关系如何?【景物作用】十一、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问题。
东坡①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怪石嶙峋。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眼】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的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6分)【炼句】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别吴仲俊[宋]吴锡畴背人春事①水趋东,浅紫深缸次第空。
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棘花风。
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②老来同。
[注]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
②作恶:指忧郁不快。
“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6分)【意蕴】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奉使嵩山途经缑岭宋之问侵星发洛城,城中歌吹声。
毕景至缑岭,岭上烟霞生。
草树饶野意,山川多古情。
大隐德所薄,归来可退耕。
请结合全诗,赏析颈联的丰富意蕴。
(6分)【答案】一、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颔联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②视听结合。
上句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下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
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数峰人格化,以“数峰无语”突出数峰的静态美。
二、①采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加突出。
②全诗通过山川、崇丘、平莽、嵩岩、悲风等一系列意象铺陈出旅途之艰,又以“抱影衔思”勾勒出抒情主人公孤独忧愁的形象,结尾的哀情,正是这一系列意象的升华。
③月光明亮是扰人入眠的直接原因。
“月”作为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也更加突出了作者远离家乡、无心赏景、只剩愁思绵绵的孤苦心态。
三、①尾联勾画出一幅荆榛满地、霜露侵袭的惨淡的废城景象。
②意蕴:尾联上下两句通过郢都古今盛衰的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沦丧的痛惜;尾联借景抒情,眼前之景的惨淡,透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与孤独。
(两问答两点就可以。
)四、①“穿”即穿行,写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和忧郁。
②“数”即数数,诗人独坐无聊,只得靠数流萤以遣闷,诗人苦闷无聊的心情跃然纸上。
③这两个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五、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生动自然。
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香”,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
②用词准确。
“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
“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与三个动物的活动特点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
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
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
六、①色彩浓淡相衬,景物相映生姿。
雨后荷花分外洁白,碧绿的荷叶上停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
色彩描写鲜明生动。
②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
洁白的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
③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相结合。
白色的荷花、红色的蜻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陶醉。
七、相同点:①都是以物喻人(或“双关”);②都抒发了作者苦闷(愁苦)的情感(或“都抒发了作者羁旅天涯的感慨”)。
(2分,答出一点给1分)不同点:①本诗的“归雁”表现了诗人生活状态的悲苦艰辛、处境的险恶、世无知音无人理解的愁苦,(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险恶;(1分)②王诗中的“归雁”,表现了出临边塞、远离朝堂的失落之情(或“王诗中的‘归雁’,反衬了自己远离家乡、出使异域的愁苦。
”)。
(1分)八、①诗人以“知”、“觉”二字,以想象之辞入实见之景,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
②表达对初到新地生活的憧憬,紧扣题意。
③显示了苏轼一贯的人生态度:乐观旷达、随遇而安,在逆境中寻找乐趣。
九、①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
②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③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十、①以哀景衬哀情。
眼前的烟柳历经沧桑而衰败,又加上历来被离别之人攀折,如今也是憔悴不堪。
②突出了人间的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
③“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倚在画船的船舷的画面;“独自”二字,笔力沉重,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衷情,孤身飘零的苦况。
十一、①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②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
③映衬诗人明澈的精神境界。
十二、①诗眼分别是“摇”“滴”。
②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
③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十三、①构思巧妙。
由“春去”引出“人去”,渲染了友人间离别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
②手法精妙。
“背人”使用比拟手法,借春天的离去形象表达诗人的感伤。
“浅紫”“深红”使用借代的手法,以“次第空”写出繁花的凋零,营造了暮春时节感伤的氛围。
③用词精妙。
“空”字使用精妙,形象写出春天离去的空寂之感。
十四、①内容上,颈联上句写小草和山林充满了山野意趣,下句写古人通过山川来寄托自己的情怀;②手法上,由眼前的“野意”联想到曾经的“古情”,由眼前景拓展到历史层面,外延丰富;手法上,草木饶有野趣,欣欣向荣,诗人触景生情,由此陷入思考,生发了深沉的感慨。
③情感上,颈联寄寓着诗人对缑岭的喜爱之情和历史之感,为尾联的表情达意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