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宁》赏析

合集下载

《婴宁》解读

《婴宁》解读

《婴宁》解读
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叫做《婴宁》,它是一部描
写了古代社会风情和人生百态的优秀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婴宁》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学价值。

《婴宁》一词起源于古代诗歌中的一个角色,他是一个在尘世中执
着追求的人物,代表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整个作品中,婴宁所经历的种种困境和挣扎,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追求幸福和成
功的艰辛和曲折。

在《婴宁》中,作者通过丰富多彩的细节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众生相。

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那个
时代的气息和人们的心境,仿佛置身于古代社会中,与婴宁一同经历
人生的坎坷和沧桑。

除了对古代社会的描绘,《婴宁》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体验。

通过婴宁的命运起伏和内心挣扎,读者可以领悟到生活中的坎
坷和不易,体会到成功的真谛和幸福的真谛。

作品中的一言一行都充
满了启迪和感悟,让人深思和感怀。

总的来说,《婴宁》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意义的文学作品,
它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情万种,还蕴含了珍贵的人生智慧和哲理。

通过对《婴宁》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感受到人类文明的深厚底蕴。

愿我们在阅读中领悟生活的真谛,感悟
人生的意义,不断积累智慧和体验,走向更加充实和幸福的人生之路。

浅析《婴宁》的叙事技巧

浅析《婴宁》的叙事技巧

浅析《婴宁》的叙事技巧婴宁是十一部南宋文艺领先作品之一,是宋景淳的早期代表作之一。

《婴宁》以叙事技巧构成了一部完美的故事,并且充满了宋景淳对家庭、婚姻以及感情的独特观点。

《婴宁》以一种独特的叙事技巧,设定了故事情节。

它一开始就以七个短句开头,并以平缓的步骤向前推进,使整个故事流畅而顺畅。

在叙述中,作者使用了许多技巧,以前后反应来让故事变得更加引人入胜。

作者利用上下文,让读者了解到故事的本质、主题和字里行间都在暗示着什么。

这也给了读者一种观察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

叙事技巧在故事中广泛运用。

在故事中,宋景淳用多种叙事方式来描绘情节,比如叙述、描写、对白、讽刺等等。

宋景淳几乎每一个句子中都尽可能地把故事的情感细节描绘的特别细腻,而且很恰当的运用语言,使得叙事具有流畅的节奏。

例如,“阮府夫人额头上长出一道皱纹”,通过这句话作者把阮府夫人的苦恼与焦急给了读者一个直观的显示。

作者还利用暗示、比喻等修辞手法,让叙事更加准确迅速,鲜活生动。

比如,“她犹如一只百步蚁,被困在一只瓦罐里”,这句话里用比喻的方法把婴宁被困的感受表达的很清楚。

此外,宋景淳在写作《婴宁》的过程中,运用了许多他的独特的作品技巧,使叙事更加明快有趣。

比如,宋景淳经常使用闪枪乱点,也就是一段短短的话语之后紧接着又接一段,就像是一发闪枪一样。

这种技巧使得叙事更加流畅,节奏也使得故事变得更加轻快、生动有趣。

《婴宁》是一部完美的文学作品,其叙事技巧的精彩,在当时的南宋文艺中集百家之长。

从独特的情节、恰当的语言以及精彩的叙事技巧,来看,《婴宁》是可以为很多后世艺术家所模仿的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
《聊斋志异》之
作者简介
蒲松龄
号柳泉居士,世称 聊斋先生,自称异 史氏,清代杰出文 学家,小说家。
作者生平
蒲松龄
三个第一 屡试不第
成为先生 成为贡生
满腔孤愤 终成聊斋
《聊斋志异》
花妖鬼狐 荒诞故事
写 鬼 写 妖 高 人 一 等 , 刺 贪 刺 虐 入 骨 三 分
社会现实 美好理想
积郁孤愤 抗争命运
环境对性格的影响
人迹罕至 世外桃源
自然人
纷纷扰扰 人间俗世
社会人
性格总结:天真与狡黠
“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 “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连接双重性格的钥匙:悲啼
返回
艺术赏析
设置悬念,奇幻色彩 情节委曲,叙次井然 描写丰美,形象生动 语言精炼,词汇丰富
典型细节,反复渲染 富于哲理,发人深思
返回
谢谢大家!
性格特点二、爱花成癖
婴宁出场
再见王生 居所 婚后生活
梅—杏—桃
梅 的 皎 洁 杏 的 娇 媚 桃 的 娇 艳
性格特点三、呆痴如婴儿
“个儿郎目灼灼似贼!”
“园中花……斫一巨捆负送之”
“我不惯与生人睡” “大哥欲我共寝”
性格特点四、一片孝心
女哽咽曰: “……妾本狐产……以 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 日…… ” 舁归,寻秦氏墓合葬焉。由是岁值 寒食,夫妇登秦墓,拜扫无缺。 “背他人,岂得背老母?”
构思设计
婴宁的出身
人性和狐性
鬼母的设置
从情节发展看 从主题看 鬼母与王母
婴宁的儿子
“大有母范”
返回
主题思想
爱情说 批判说 人性说 愤懑说
返回
总结
这篇小说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悲欢离合, 没有艰难困苦,没有感情波澜。 有的只是轻松的氛围,美好的意境,奇 迹般的邂逅和美满的结合。 鬼狐的灵异和现实的情节相结合,描绘 出人情美,人性美,情操美。

婴宁人物

婴宁人物

一、人物形象分析(婴宁)1、刻画人物,虚实相衬。

婴宁是一个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女子。

作者十分巧妙的应用虚实相衬的手法。

虽写的是王子服、老媪、婆婆、西邻之子和自然环境,但实际上却处处落笔在婴宁身上。

王子服是小说里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塑造婴宁形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抓住个性特征,反复渲染爱花、爱笑的特点,使婴宁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笑声塑性格,鲜花配美人。

小说开头“笑容可掬,拈梅花一枝”、“ 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点出了婴宁的“爱花、爱笑”的两个性格特征。

首先,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

为了突出婴宁的独特个性,作品极少雷同的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 这种种笑声,时时处处都有:郊游时、会客时、拜见婆婆时、捉弄西邻之子时、走路时站着时、坐着时、下树时------这种种笑声可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可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可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这笑声由远及进,极有层次地描写,使人觉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将出来会见王子服时“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到门口时“嗤嗤笑不已”、进门后“犹掩其口,笑不可遏”、被老媪斥责后“忍笑而立”、当王子服问“妹子年几何矣?” 后,婴宁再也忍不住“复笑,不可仰视”。

其次,“爱花”是婴宁另外一个突出的特性。

她无论在哪里哪里就是花的世界:“遗花地上、拈梅花遥望谷底丛花乱树、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执杏花一朵、含笑拈花而入;窗外海棠枝朵,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

从这里可以看出,花是婴宁生活的一部分,她爱花着象征着她的心灵美。

3、亦憨亦黠,写狐写人,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婴宁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性格上具有“亦憨亦黠”的特点,作者写狐目的是为了写人。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美到极至是自然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美到极至是自然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美到极至是自然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古文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

《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

如清风拂过山野,如泉水叮咚跃过小溪,婴宁之美纯洁如玉,真实如璞,又如自然中被晶莹露珠滋润得青翠欲滴的“笑矣乎”。

她的生活环境是美丽的、自然的:“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下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

北向一家,门前皆细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

”这诗意的世外仙地,何等恬寂静谧。

在这个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她的天性得到了自由的发展。

她是大自然的女儿,也是大自然的化身。

真纯自然的婴宁是花的化身。

她在花中摇曳,秀美如花,纯洁如花。

她是自然的象征。

她拈花微笑,得天然神韵。

婴宁的美在笑中摇曳,在花中闪现,她的美与笑、花同在。

花、笑、婴宁三位一体,融铸成生机盎然、青春勃发的生命之境。

花儿灿烂,笑声爽朗,婴宁则是这至美之女神。

花的灵秀、笑的生机、少女的青春,相互生发,相互映照,在婴宁、花、笑的蒙太奇变幻中,我们所有的联想都被激发出来婴宁不仅清丽、自然、纯洁、真实,与她的生活环境溶为一体,她的行为更是自由不羁,率性而至她身上丝毫没有世俗的繁文缛节,她率性而为,与尘世无染。

她的行为一如赤子之心,天真之至。

婴宁的纯洁在她的憨笑痴语中表观得更是淋漓尽致。

她终日“嬉不知愁”孜孜憨笑。

她笑对人生,笑对社会。

她的笑如此恣意,好像要化作清风把整个社会都遮蔽住婴宁的笑源于赤子之心,发自内心深处。

篇末,作者比之为山中的“笑矣乎”草,相比之下多少人艳羡的“解语花”是多么的俗气与矫揉造作。

她的笑如天籁之音,自然无邪,一如她纯真的灵魂。

更能表现其纯真的是她的痴语。

初遇王子服,不谙世俗语的她竞说“个Jb~l1日灼灼似贼”。

在世俗看来,此等事是不能想的,更不能在人前乱讲。

而婴宁不知避讳,脱IZI而出,令人婉尔,少女的稚气与天真未凿表露无遗。

婴宁

婴宁

二,笑口常开
初见: 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初见:"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再见: 含笑拈花而入""隐有笑声" ""隐有笑声 再见:"含笑拈花而入""隐有笑声","嗤 嗤笑不已" 笑不可遏" 忍笑" 嗤笑不已","笑不可遏","忍笑","复 不可仰视" 大笑" 笑声始纵" 笑,不可仰视","大笑","笑声始纵", 且下且笑" 微笑而止" "且下且笑","微笑而止" 归家: 浓笑" 憨笑" 笑极" 归家:"浓笑","憨笑","笑极"
三,近乎痴憨
初见对王生"注目不移" 初见对王生"注目不移"的反 个儿郎目灼灼似贼! 应:"个儿郎目灼灼似贼!" 对王生出遗花示爱的反应: 对王生出遗花示爱的反应: 园中花……斫一巨捆负送之" 斫一巨捆负送之" "园中花 斫一巨捆负送之 对王生"夫妇之爱"的反应: 对王生"夫妇之爱"的反应: 我不惯与生人睡" "我不惯与生人睡"

《聊斋志异》之《婴宁》 赏析
作者是怎样塑造婴宁这一单纯 天真,美丽可爱的狐女形象的?
一,爱花成癖
婴宁出场: 拈梅花一枝" 婴宁出场:"拈梅花一枝" 居所:门前细柳,墙内桃杏, 居所:门前细柳,墙内桃杏, 门内红花夹道,满庭豆棚花 门内红花夹道, 窗外海棠掩映, 架,窗外海棠掩映,舍后花 木满园 动作: 执杏花一朵, 动作:"执杏花一朵,俯首 自簪" 自簪"

聊斋志异《婴宁》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婴宁》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婴宁》原文、翻译及赏析聊斋志异《婴宁》原文王子服,莒之罗店人1。

早孤,绝慧,十四入泮2。

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郊野。

聘萧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3。

会上元,有舅氏子吴生,邀同眺瞩4。

方至村外,舅家有仆来,招吴去。

生见游女如云,乘兴独遨。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5,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女过去数武,顾婢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6!”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7。

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不语亦不食。

母忧之。

醮禳益剧,肌革锐减8。

医师诊视,投剂发表9,忽忽若迷。

母抚问所由,默然不答。

适吴生来,嘱密诘之。

吴至榻前,生见之泪下。

吴就榻慰解,渐致研诘10。

生具吐其实,且求谋画。

吴笑曰:“君意亦复痴,此愿有何难遂?当代访之。

徒步于野,必非世家。

如其未字,事固谐矣;不然,拚以重赂,计必允遂11。

但得痊瘳12,成事在我。

”生闻之,不觉解颐13。

吴出告母,物色女子居里。

而探访既穷,并无踪迹。

母大忧,无所为计。

然自吴去后,颜顿开,食亦略进。

数日,吴复来。

生问所谋。

吴绐之曰14:“已得之矣。

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氏女,即君姨妹行,今尚待聘。

虽内戚有婚姻之嫌15,实告之,无不谐者。

”生喜溢眉宇,问居何里。

吴诡曰16:“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

”生又付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17。

生由此饮食渐加,日就平复。

探视枕底,花虽枯,未便雕落。

凝思把玩,如见其人。

怪吴不至,折柬招之18。

吴支托不肯赴召19。

生恚怒20,悒悒不欢。

母虑其复病,急为议姻。

略与商榷,辄摇首不愿,惟日盼吴。

吴迄无耗21,益怨恨之。

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22?怀梅袖中,负气自往23,而家人不知也。

伶仃独步24,无可问程,但望南山行去。

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25。

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26。

北向一家,门前皆绿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27。

赏析婴宁的人物形象

赏析婴宁的人物形象

赏析婴宁的人物形象
婴宁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他是贾宝玉的儿子,出生后不久便被王熙凤抱养。

婴宁的形象在小说中是一个可爱而聪明的孩子,展现了他无辜而纯真的一面。

婴宁的形象首先体现在他的外貌上。

他有一张娇俏的脸庞,双眼明亮而清澈,给人一种天真无邪的感觉。

尽管他是贵族世家的后代,但他的外貌并没有给人一种高傲和自大的印象,反而更加平易近人。

婴宁的性格也是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天生聪明伶俐,很早就表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智慧。

他能够迅速学会各种技能,如识字、弹琴、写字等,这让他在家族中备受赞赏。

与此同时,婴宁也是一个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孩子。

他总是关心家人的感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和照顾他人。

婴宁的人物形象还体现在他与其他角色的关系上。

他与王熙凤之间建立了一种亲密的母子关系,王熙凤对他疼爱有加。

婴宁也与贾宝玉有着特殊的联系,他是贾宝玉唯一的儿子,被贾宝玉寄予了厚望。

婴宁的存在给贾宝玉带来了欣喜和快乐,也增添了贾宝玉在红楼梦中的家庭情感。

总的来说,婴宁的形象展现了一个聪明、善良和可爱的孩子。

通过他的形象,作者不仅表达了对儿童天真纯洁的赞美,也展示了贾宝玉作为父亲的责任和喜悦。

婴宁的形象丰富了《红楼梦》这部作品,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

[转载]《婴宁》赏析

[转载]《婴宁》赏析

[转载]《婴宁》赏析原⽂地址:《婴宁》赏析作者:⼩⼩堪称短篇⼩说之王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学宝库中的⼀颗明珠,⽽《婴宁》则是这颗明珠上的⼀束奇光。

⼩说描写了婴宁与王⼦服的爱情故事,描写了婴宁从“孜孜憨笑”到“⽮不复笑”,最后“反笑为哭”的变化,成功地塑造了婴宁这个卓尔不群、光彩夺⽬的⼥性形象。

在这个特殊的⼥性形象中,贯注着作者对⼈⽣世态的深切感受,也寄寓着他美好的社会理想。

⼩说前半部分以浓墨重彩描写了婴宁从恋爱到成婚的过程中⼿不离花、⼝不离笑、天真憨痴的性格特征。

她诞⽣和成长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园还要美丽的⼭村⼩园中。

园外“乱⼭合沓,空翠爽肌,园内“细草铺毡,扬花穆径”。

她似乎是⼭⽔灵秀之⽓的结晶。

婴宁上元节郊游与王⼦邂逅,好遗花地上,笑语⾃去,王⼦服相思成疾,负⽓独住西南⼭中。

于是⼆⼈在⼭村重见,园中共话,偕归成婚。

随着情节的展开,婴这爱花爱笑,天真娇憨的特征由淡到浓,层层展⽰,步步加强。

这些情节中有⼆、三⼗处写婴宁的笑。

她见花笑,见⼈笑,坐也笑,站也笑,⾛也笑,笑来笑去,笑进笑出,笑得痛快淋漓;她哈哈⼤笑,吃吃⽽笑,拈花带笑,倚树狂笑,掩⼝犹笑,莞尔微笑,纵声朗笑,孜孜憨笑,笑得千姿百态。

甚⾄举⾏婚礼时,她还是狂笑不已,以⾄拜不成天地,她仿佛是⼀个天⽣的笑神。

婴宁还爱花成癖。

她居室门前是细柳,墙内是桃杏,庭中红花夹道,窗外海棠探室,处处流着花⾹,缀着花朵。

她出门郊游“拈花带笑”,家中嬉耍“含笑拈花”。

嫁⼊王家后“私典⾦钗”,遍植佳花,仅⼏个⽉时间,就使王家“阶砌藩涵,⽆⾮花者。

”花是婴宁⽣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爱花的习性,渗透着⼀种⾃然美,也象征着婴宁的⼼灵美。

“⼈⾯桃花相映红”,天然之花,和她⼭花烂漫般的童真形象,相映成辉。

作者还刻画了婴宁性格中的另⼀侧⾯:天真痴憨,“似全⽆⼼肝”。

⿁母说她“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

”“年已⼗六,呆痴如婴⼉。

”⽽在作者眼中婴宁的呆痴正是⼼灵纯净的体现,也是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本意。

蒲松龄《婴宁》全文注释、分析

蒲松龄《婴宁》全文注释、分析

婴宁蒲松龄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

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

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

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

《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子服,莒之罗店人1。

早孤,绝慧,十四入泮2。

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郊野。

聘萧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3。

会上元,有舅氏子吴生,邀同眺瞩4。

方至村外,舅家有仆来,招吴去。

生见游女如云,乘兴独遨。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5,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女过去数武,顾婢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6!”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7。

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不语亦不食。

母忧之。

醮禳益剧,肌革锐减8。

医师诊视,投剂发表9,忽忽若迷。

母抚问所由,默然不答。

适吴生来,嘱密诘之。

吴至榻前,生见之泪下。

吴就榻慰解,渐致研诘10。

生具吐其实,且求谋画。

吴笑曰:“君意亦复痴,此愿有何难遂?当代访之。

徒步于野,必非世家。

如其未字,事固谐矣;不然,拚以重赂,计必允遂11。

但得痊瘳12,成事在我。

”生闻之,不觉解颐13。

吴出告母,物色女子居里。

而探访既穷,并无踪迹。

母大忧,无所为计。

然自吴去后,颜顿开,食亦略进。

数日,吴复来。

生问所谋。

吴绐之曰14:“已得之矣。

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氏女,即君姨妹行,今尚待聘。

虽内戚有婚姻之嫌15,实告之,无不谐者。

”生喜溢眉宇,问居何里。

吴诡曰16:“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

”生又付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17。

《聊斋志异.婴宁》简析

《聊斋志异.婴宁》简析

《聊斋志异.婴宁》简析《聊斋志异.婴宁》简析《红楼梦》中贾宝⽟有段名⾔,⼤意是未出嫁的⼥⼉是颗宝珠,出了嫁的⼥⼉就变成了死珠,再⽼些竟成了鱼眼睛,连珠⼦都算不上了。

这段名⾔可与另两段名⾔结合着理解。

其⼀:“⼥⼉是⽔作的⾻⾁,男⼈是泥作的⾻⾁。

我见了⼥⼉,我便清爽;见了男⼦便觉浊臭逼⼈。

”其⼆:“⼭川⽇⽉之精秀只钟于⼥⼉,须眉男⼉不过是些渣滓浊沫⽽已。

”贾宝⽟对⼥⼉推崇备⾄,然其珍爱的⼥⼉多是未嫁之⼥,“⽆价之宝珠”应是贾府中那些未嫁的姑娘和丫头们,“⽵篱茅舍⾃⽢⼼”的李纨应属于“死珠”之列,⽽“鱼眼睛”当指那些骂骂咧咧的⽼婆⼦们。

宝⽟的这段话道出的不仅是⼥性容颜不断衰⽼的⾃然历程,更是⼥性纯洁之性灵⼀步步丧失的可悲过程。

《聊斋志异?婴宁》篇中的婴宁从初始的“笑容可掬”到终尾“虽故逗之,亦终不笑”的逆转故事,正是婴宁的纯洁性情不断遭世俗侵袭的渐进过程。

婴宁可说是“美”的代⾔和化⾝。

这种美⾸先体现在其惊鸿照影的外表之美:“拈梅花⼀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其次体现在其居住环境之美:“乱⼭合沓,空翠爽肌,寂⽆⼈⾏”,“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犹繁,间以修⽵”,“门内⽩⽯砌路,夹道红花⽚⽚坠街上;曲折⽽西,⼜启⼀关,⾖蓬花架满庭中。

”这种美更体现在她精神上的纯真⾃然之美,集中于爱花、爱笑两个特征。

爱花、爱笑是婴宁最可爱之处,她可说是“花痴”、“笑仙”。

婴宁出场是在初春郊游时,“拈梅花⼀枝”,可谓⼈⾯梅花两相宜。

“遗花地上,笑语⾃去”,这遗落的梅花竟成就⼀段美好姻缘。

王⼦服拾花归家,“凝思把玩,如见其⼈”,竟害起相思病来。

王⼦服初次登门,见婴宁“执杏花⼀朵,俯⾸⾃簪。

举头见⽣,遂不复簪,含笑拈花⽽⼊。

”以上描写表现的是出嫁前的婴宁对花的痴爱,⽽婚后的婴宁竟“爱花成癖,物⾊遍戚党;窃典⾦钗,购佳种,数⽉,阶砌?O溷⽆⾮花者。

”婚前爱花的婴宁正是宝⽟所谓“⽆价之宝珠”,⽽婚后的婴宁爱花如故,⾮但不是“死珠”,反⽽更耀其光芒,显得难能可贵。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课外阅读】《婴宁》赏析《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脍炙人口之作。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着力于女性美好形象的描绘,但呼之欲出经世长存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形象却并不多见。

而柳泉居士蒲松龄笔下的婴宁则是一个成功的美的纯洁的憨直的完美的少女艺术形象。

作者在描绘这个形象时,思想大胆而新颖。

在当时的社会无人能出其右的。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

生活的重担,礼教的枷锁使千千万万女子如失去了甘露的小草憔悴枯黄,但在一个“乱山合沓,空翠爽肌”的小山里面,却生活了这样一位少女:她嗜花爱笑,天真无邪,仿佛一朵未经尘世沾染,生长在遥远天山的雪莲花。

在《婴宁》这篇小说里,作者着力刻画的是婴宁的外貌及其嗜花爱笑的特征。

在婴宁出场的一刹那,作者用了寥寥数字刻画出婴宁的风华绝代:“拈一枝梅花,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恰恰是这数十字,作者已经为以后描写婴宁的嗜花爱笑的性格埋下伏笔。

足见作者之用心良苦。

而作者又紧接着对王子服的神态描写,从侧面烘托出婴宁的美貌。

比如“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可以想象,当时的王子服是怎样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也许这样写作者觉得还是不足以描绘出婴宁的美貌,于是又通过小婢讥笑王子服“个儿郎目灼灼似贼”,一来描写王子服当时初见婴宁则惊为天人的呆样,更是衬托了婴宁的美貌不可方物。

而对于王子服一副登徒子的好色相,婴宁竟然“笑语自去”,足见她内心的纯洁,丝毫没有被封建礼教世俗枷锁所污染。

在文章以后较长一部分篇幅里,作者专写王子服的相思之苦:怎样茶不思饭不想,终日卧床满脑子都是婴宁的倩影,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啊。

作者如此不惜笔墨描写王子服的“忽忽若迷”,其实也是为描写婴宁的外貌如仙所服务的。

要知道,正是婴宁的美丽,才使得王子服神魂颠倒。

后来王子服按照他表兄弟吴生的指引,去寻访婴宁。

找寻之后作者不再是用寥寥数句话对婴宁进行概括的描写,而是不惜重墨,全方位多角度的描写婴宁及与她有关的一切。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脍炙人口之作。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着力于女性美好形象的描绘,但呼之欲出经世长存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形象却并不多见。

而柳泉居士蒲松龄笔下的婴宁则是一个成功的美的纯洁的憨直的完美的少女艺术形象。

作者在描绘这个形象时,思想大胆而新颖。

在当时的社会无人能出其右的。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

生活的重担,礼教的枷锁使千千万万女子如失去了甘露的小草憔悴枯黄,但在一个“乱山合沓,空翠爽肌”的小山里面,却生活了这样一位少女:她嗜花爱笑,天真无邪,仿佛一朵未经尘世沾染,生长在遥远天山的雪莲花。

在《婴宁》这篇小说里,作者着力刻画的是婴宁的外貌及其嗜花爱笑的特征。

在婴宁出场的一刹那,作者用了寥寥数字刻画出婴宁的风华绝代:“拈一枝梅花,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恰恰是这数十字,作者已经为以后描写婴宁的嗜花爱笑的性格埋下伏笔。

足见作者之用心良苦。

而作者又紧接着对王子服的神态描写,从侧面烘托出婴宁的美貌。

比如“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可以想象,当时的王子服是怎样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也许这样写作者觉得还是不足以描绘出婴宁的美貌,于是又通过小婢讥笑王子服“个儿郎目灼灼似贼”,一来描写王子服当时初见婴宁则惊为天人的呆样,更是衬托了婴宁的美貌不可方物。

而对于王子服一副登徒子的好色相,婴宁竟然“笑语自去”,足见她内心的纯洁,丝毫没有被封建礼教世俗枷锁所污染。

在文章以后较长一部分篇幅里,作者专写王子服的相思之苦:怎样茶不思饭不想,终日卧床满脑子都是婴宁的倩影,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啊。

作者如此不惜笔墨描写王子服的“忽忽若迷”,其实也是为描写婴宁的外貌如仙所服务的。

要知道,正是婴宁的美丽,才使得王子服神魂颠倒。

后来王子服按照他表兄弟吴生的指引,去寻访婴宁。

找寻之后作者不再是用寥寥数句话对婴宁进行概括的描写,而是不惜重墨,全方位多角度的描写婴宁及与她有关的一切。

聊斋志异婴宁赏析

聊斋志异婴宁赏析

《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婴宁》一文中,描写婴宁的形象十分生动,也隐隐吐露着作者的心意。

婴宁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文中用“笑”来刻画其天真烂漫共26处.出游时“笑容可掬”,见有人挑逗她时是“笑语自去”在园内是“含笑捻花”,见客人时是“笑不可揭”,下树时是“且下且笑”,行婚礼时是“笑极”.与王子服正是初见时的婴宁是这样的: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生曰:“小于甥一岁.”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又问:“甥妇阿谁?”答曰:“无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惜有内亲之嫌.”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似乎这样频频的笑在众人眼中是痴,可她真的痴傻吗?如若她真的痴傻作者也不会如此偏好她了吧。

不似小倩的鬼魅,如一颗明珠般存于世间,以欢乐的笑声对待惨淡的人世,以咤咤叱叱应付世俗的纷纭。

蒲松龄不仅写出了她的天真娇憨、“狂而不损其媚”的性格,而且着力描出了那山中“笑矣乎”生活的环境。

她诞生在比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还要美艳的园圃之中。

园外“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园内“细草铺毡、杨花糁径”。

【课外阅读】《婴宁》分析

【课外阅读】《婴宁》分析

【课外阅读】《婴宁》分析【课外阅读】《婴宁》分析一、思想内容分析这篇小说的主旨是肯定青年男女的不畏礼教,冲破封建桎梏,真诚相爱,自由结合。

在青年男女没有恋爱自由的封建社会中,这样充满美丽幻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真正爱情的向往和憧憬,有很强的进步意义。

小说中作者塑造的独特的异类狐女形象——婴宁,她住在原生的山野中,爱花爱笑,一派纯真的天性,天真到似乎不懂得“葭莩之情”与“夫妻之爱”的差别,有知道还该有生活的隐私。

她大胆而少人间礼教的拘束,永远天真地笑个不停,嬉闹玩耍,绝无顾忌,丝毫未受到人间文明法则的污染。

婴宁的爱笑戏嬉和钟情,表明她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的,具有冲破礼教规范,反抗封建势力的积极意义。

而当她进入了人世后,便不得葆其天真、无拘无束了,她不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

作者写她的美貌天真,超凡脱俗,有高洁的情操,在她身上,倾注有作者的激情爱憎,寄托了作者的情趣和追求。

而写她的天真与笑的被扼杀,则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沉重”的深入思考。

这样一来,就把爱情故事与其它诸多社会问题结合了起来,扩大并加深了主题的思想意义。

二、艺术特色分析作者在表现这一爱情主题时,大胆运用浪漫文义手法,将幻异境界与现实社会联结在一起,通过狐女与人的恋爱故事塑造个性鲜明的反抗封建势力的人物形象。

故事既可自由驰骋,离奇瑰丽,又立足现实,蕴含有深厚的生活内容。

写来恢奇变幻,诞而近情,抒发胸臆,表达理想,更富有诗情画意。

正如鲁迅所言:“出于幻域,顿入人间”。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继承唐传奇笔法,采用传记体,以人物为中心来写作,故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极为成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感情丰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婴宁外憨内慧,天真爽朗,纯洁善良,自由放纵,不受礼法的拘束。

为了塑造此形象,作者精心采用了一系列创作手法:如描绘生活细节以突出人物的个性。

婴宁与其他某些少女一样具有天真烂漫的性格,但其个性表现为爱笑,于是小说便全篇以笑作点染,将她的性格风貌从内到外写得栩栩如生,在爱笑的细节描写中,使婴宁漠视封建礼教的思想获得了个性化的表现;又如渲染生活环境,以衬托人物形象。

《婴宁》赏读

《婴宁》赏读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幽梦影》:“以爱花之心爱美
人,则领略自饶别趣;以爱美人之 心爱花,则护惜倍有深情。”
• 《婴宁》中写花写人杂错纷呈,拈
梅花,执杏花,种海棠,探碧桃, 以至爱花成癖,典金钗,购佳种,
攀木香,惩恶人,无一不与花为伴。
三、笑痴婴宁
《婴宁》赏读
一、命名解析 二、花痴婴宁 三、笑痴婴宁
一、命名解析
《庄子· 大宗师》:
其为物也,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 无不成也,起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也。
撄宁,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保 持心境的宁静。以之命名,代表了作者对于理想 女性的认识。
二、花痴婴宁
清平调词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婴宁的笑应作何解? • 深藏于笑貌之后的聪慧与痴情。 • “异史氏曰:“我婴宁殆隐于笑者 矣。”而这与婴宁的命名又是遥相 呼应的:扰动外表下的安宁!
• “异史氏日:“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
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黯孰甚焉”,道出 了这一用心。严惩西邻之后,婴宁“竟不 复笑”,似乎是婆母劝阻的结果,实则是 寄情于憨的目的已然达到,因而“凄恋鬼 母,反笑为哭”,向王子服道出自己的凄 凉身世,流露出无限真情。
• 《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 盼兮。” • 宋蔡。”
• 白居易《长恨歌》:”回头一笑百 媚。”
王子服郊游初遇,婴宁即以“容华绝代,笑容 可掬”出场;此后山中探访,二遇心上人,婴宁则 “含笑拈花而入”。几乎何处有婴宁在,何处就有 笑声伴随。从“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 已”至“犹掩其口,笑不可遏”,是由远及近写婴 宁的笑声。从“以神掩口”到“至门外笑声始纵”, 又由里而外写婴宁的笑声。写婴宁的笑态与笑貌, 更是点乱成画,情趣盎然,如“女复笑,不可仰 视”,“见生来,狂笑欲堕”,“女笑又作,倚树 不能行,良久乃罢”,“才一展拜,翻然避入,放 声大笑”,“孜孜憨笑而已”等描写,皆涉笔成趣, 惟妙惟肖。

《婴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婴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婴宁原文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

绝惠,十四入泮,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zhi郊野。

聘萧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

会上元,有舅氏子吴生,邀同眺瞩。

方至村外,舅家有仆来,招吴去。

生见游女如云,乘兴独遨。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女过去数武,顾婢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

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

不语亦不食。

母忧之。

醮禳益剧,肌革锐减。

医师诊视,投剂发表,忽忽若迷。

母抚问所由,默然不答。

适吴生来,嘱密诘之。

吴至榻前,生见之小下。

吴就榻慰解,渐致研诘。

生具吐其实,且求谋画。

吴笑曰:“君意亦复痴!此愿有何难遂?当代访之。

徒步于野,必非世家。

如其未字,事固谐矣;不然,拚以重赂,计必允遂。

但得痊瘳,成事在我。

”生闻之,不觉解颐。

吴出告母,物色女子居里,而近代访既穷,并无踪绪。

母大忧,无所为计。

然自吴去后,颜顿开,食亦略进。

数日,吴复来。

生问所谋,吴绐之曰:“已得之矣。

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氏子,即君姨妹行,今尚待聘。

虽内戚有婚姻之嫌,实告之,无不谐者。

”生喜溢眉宇,问:“居何里?”吴诡曰:“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

”生又付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生由是饮食渐加,日就平复。

探视枕底,花虽柘,未便雕落。

凝思把玩,如见其人。

怪吴不至,折柬招之。

吴支托不肯赴招。

生恚怒,悒悒不欢。

母虑其复病,急为议姻。

略与商榷,辄摇首不愿,惟日盼吴。

吴迄无耗,益怨恨之。

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怀梅袖中,负气自往,而家人不知也。

伶仃独步,无可问程,但望南山行去。

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

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

意其园亭,不敢遽入。

回顾对户,有巨石滑洁,因据坐少憩。

俄闻墙内有女子,长呼“小荣”,其声娇细。

乌托邦的丧失的悲剧——浅析《婴宁》的悲剧意味

乌托邦的丧失的悲剧——浅析《婴宁》的悲剧意味

乌托邦的丧失的悲剧——浅析《婴宁》的悲剧意味《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重要一篇,婴宁也是蒲松龄所塑造的重度美艳高洁女子之中性格特征最为明显,同时整个人生遭际也作为悲苦的人物形象。

婴宁的悲剧在于其怀着吗美好的愿景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跟着王子服来到世俗的世界,爱情的滋润和温养却并没有将婴宁心中的童真天性以及婴宁、王子服二人的乌托邦世界圆满地维持下去。

现实与梦想,天真与世俗,爱情与阴谋,这些人类世界中永远无法规避的终极矛盾和命题在《婴宁》这篇古文之中得到了极为现代化的表现。

一、乌托邦的营造之环境与人(一)环境中的自然、高洁意味在《婴宁》中,蒲松龄十分注重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希望能够借助对典型环境的营造和针对性气氛的形成来为人物的丰富和发展提供环境上的助力。

婴宁作为文中主角,其自幼生长环境得到了蒲松龄极大笔墨的渲染,可谓是泼墨如水,墨香四溢:“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

肃客入舍。

粉壁光明如境;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

在此简单几句对婴宁生活环境的描写中,读者可以很容易读出蒲松龄的修缮意图:他希望借助对这个环境的细致描写,来交代清楚和烘托出婴宁性格内涵的特征与来源。

刚开始的乱山合沓,还只是纯自然的方面,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

这在一点程度上就是将自然之力引入到了婴宁生存环境的塑造之中。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在丛花乱树之中,婴宁居住的村落就隐没在这花树之中,这样的搭配丝毫没有破除掉整个画面中的自然气氛,反而是交相辉映,象征了一点人迹的房屋的存在更加从侧面烘托了出了这个乌托邦环境中的自然、单纯的味道。

当然,在对谷中人家的描写中,这种自然意味得到收敛,更多的地将环境中居住的人作为重点描写对象,蒲松龄在对这一客体进行描写时,没有片面将自然的味道注入其中,反而是开始讲人类世界中的高洁、道德等意味突出表现出来,借助素客、粉壁、光明、海棠等等客体的使用,读者分明能够从这几句话中找寻到人类世界中大方之家、大德之家的意味。

浅析《婴宁》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

浅析《婴宁》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

浅析《婴宁》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花妖狐魅的形象,有浓厚的人情味,各具姿态,在这些花妖狐魅幻化的女子形象中,最令人难忘的当属婴宁,一位最爱笑的奇女子。

她敢说敢笑,天真烂漫,亦憨亦黠,不受任何礼教约束,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

人物的性格包含着后天环境的作用,而婴宁的人物性格内涵中则寄托了蒲松龄对人间悲剧、人的生存困境等终极命题的思索。

婴宁人物的魅力正在于其性格的明晰而又模糊,现实而又高远。

一、爱花的婴宁文中婴宁第一次出场,只见她“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再次出场是“执杏花一朵”,见到王子服后是“含笑拈花而入”。

婴宁的住处,“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豆棚花架满庭中”。

和王子服成亲以后,“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

更加相映成趣的是,蒲松龄在文中特地为婴宁设置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环境。

其居所离城三十多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门前皆丝柳。

墙外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花已经是婴宁生活的一部分,爱花象征着她的心灵美,使婴宁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文学理论认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内涵以及整个文本所致力表现的人物性格和审美意蕴。

古人爱花,花本身就象征了女子的美好,而婴宁的爱花,相比之下内涵更加丰富:爱花的婴宁多了一丝追求的意味,是对美好的品德、高尚的人格等的追求。

二、爱笑的婴宁纵观古典小说,没有一篇能把少女的笑写得那么美,那么多姿多彩。

婴宁是笑得最美的少女。

《婴宁》全文四千字,涉及到“笑”竟然达到四十处之多。

含笑、隐笑、嗤笑、可笑、复笑、纵笑、狂笑、微笑、憨笑、忍笑、浓笑……真是笑得摇曳多姿,美不胜收!婴宁是笑着出场的,“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使书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而婴宁看到书生的呆状,笑吟吟地说了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遂“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宁》赏析
摘要:从作者到作者的作品及思想引出重点——《婴宁》,剖析《婴宁》女主人公婴宁的笑是天真烂漫的,以及婴宁笑的背景因素是与世俗隔绝、不受世俗污染,还有写出几位名家对《婴宁》的剖析语。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婴宁、笑
蒲松龄(1640-17150,字留先,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出身于半农半商家庭,后家道陷于贫困。

他屡次失意于科场,只得以做幕宾、塾师为生。

他生活在明清正当易代的乱世,黑暗的社会现实与坎坷的个人遭遇,造成了他“孤愤”、“狂痴”的人生态度,表现在他的创作《聊斋志异》中。

其诗、文、俗曲等作品今汇编成《蒲松龄集》。

《聊斋志异》近500篇,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唐传奇和《史记》传记文学的传统,把花妖狐媚人格化,幽冥世界现实化,曲折地批判社会,表达理想,是中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被压在社会的底层。

生活的重担,礼教的束缚,使千千万万的女子犹如巨石之下的小草,枯黄柔弱,失去了生命的色泽。

但在一个“乱山合沓,空翠爽肌”的小山村里,却生活着这样一位少女:她爱花又爱笑,天真无邪,像山花一样烂漫,山泉一样纯净,丝毫没有受到封建礼教、世俗人情的摧残和污染。

这位少女就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婴宁》篇中塑造的理想形象——婴宁。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为优秀的篇章之一,对这篇小说进行重点剖析,可以使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聊斋志异》的思想和艺术。

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文言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一篇精金美玉式的作品。

作者蒲松龄对他笔下这位性格鲜明的女性倾注了无比炙热的情感,“异史氏曰”以“我之婴宁”称之,即可见一斑。

(来自《名作欣赏》2011年第29期作者:郭慧)
《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显得很突出。

像清风拂过山野,像泉水叮咚跃过小溪,婴宁的美纯洁如玉,真实如璞,又像自然中被晶莹露珠滋润得青翠欲滴“笑”。

我们都知道婴宁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

文中用“笑”来刻画其天真烂漫共26处。

出游时“笑容可掬”,见有人逗她时的“笑语自去”在园里的“含笑捻花”,见客人时的“笑不可揭”,从树上下来时的“且下且笑”,举行婚礼时的“笑极”。

再看与王子服见面一节:媪曰:“唤宁姑来。

”婢应去。

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

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

”户外嗤嗤笑不已。

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媪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

媪曰:“此王郎,汝姨子。

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

”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

女复笑,不可仰视。

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

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

”生曰:“小于甥一岁。

”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

又问:“甥妇阿谁?”答曰:“无之。

”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

惜有内亲之嫌。

”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

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

至门外,笑声始纵。

这样的举止言行,是超越我们常人正常的行为表达方式的。

也许,在许多人的眼中,婴宁的笑已被归入了傻大姐的行为表现当中。

那么,婴宁到底傻不傻呢?在我看来婴宁不傻。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婴宁一露面,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她看到王子服对自己一个劲地盯着看,笑吟吟地说了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

”大大方方地把花丢到地上,跟丫鬟有说有笑的走了。

婴宁说的“贼”不是“小偷”,是淄川方言,淄川人叫心爱的小男孩是“小狼贼”。

婴宁似乎无意的丢花,其实是丢的是爱情信物,可见婴宁并不傻。

在婴宁极其天真的外表下,实际掩藏的是一颗及其聪慧的心。

那么,婴宁为什么如此爱笑呢?这就要从婴宁生活的内外环境说起了。

这里所说的外环境,指的是婴宁生活所处的自然环境。

婴宁从小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山谷之中。

那里山峦起伏却寂无人行。

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如婴宁般美丽;洁净的空气,朴素的摆设如婴宁般无邪。

由于这是一个世外桃源,所以没有礼教的熏染,也没有世俗风气的浸浊。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女,不懂人情事故,只有自然与清纯。

这时的婴宁是自由的,她那爱美爱笑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伸长。

再看她的内环境。

也就是作为自身主体的内在条件。

在那个受封建礼教的枷锁牢牢束缚的时代,现实世界中的少女永远也无法像狐女那样去寻找自己的爱恋者。

张稔穰、李永昶解说婴宁:
婴宁这一形象的构成是比较复杂的,从整体上说,她是人和狐的相结合;如果单从她作为人的方面看,又是两种个性的结合。

我们看:她的鬼母几次说她“少教训”、“少教诲”,并叮嘱她到王家要“小学诗礼,亦好事翁姑”。

但她到王家后,并未学诗礼,即懂得“昧爽即来省视(姨母)”,“操女红精巧绝伦”;她在母亲面前直言不讳地说“大哥欲我共寝”,而与王子服成婚后,“生以其憨痴,恐漏泄房中隐事,而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语。

”她对王生述说自己的身世、请求王生将其父母合葬的那段话,更是真挚感人。

婴宁的这些言行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使爱花、爱笑、纯真得近乎痴憨的婴宁形象中又依稀迭印出另一个聪慧的婴宁。

蒲松龄在“异史氏曰” 中说:“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

”这就再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孜孜憨笑”“似无心肝”只是她的性格,而在笑的背后,隐藏着另一个婴宁。

她大约不愿使自己形同世俗之女,又有少女的羞涩之心,所以才以天真烂漫的面目出之,才在王子服向她告白时时假装不明白,以傻巧妙地透露出自己的性格,正是这个狡猾的婴宁之所为。

婴宁这两个性格相交错,使这一形象越发显得可爱了。

一个人物两副面目,又使她增强了狐女的形象的特殊真实性,具有了真真幻幻、扑朔迷离的艺术美感。

她知道母亲耳聋,故意在母亲面前说“大哥欲我共寝”,捉弄得王子服觉得自己很难堪。

我觉得这个婴宁真是很聪明很狡猾。

王书林《聊斋•婴宁》赏析——透过咤咤叱叱的笑声:
婴宁是蒲松龄理想中人物,但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人物。

她“出于幻域,顿入人间”(鲁迅评《聊斋》语),是当时生活的反映。

生活中的活人,艺术反映中真实的艺术典型,即使在现代,也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存在;正相反,《红楼梦》脂评说得好:“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

”婴宁的形象,蒲松龄自指有两特点,一是“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二是“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既天真又狡猾,是蒲松龄对婴宁的认识、对婴宁的设计。

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正是婴宁的真处和美处。

婴宁一方面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一切,用笑声动摇一切;一方面嫁入人间,依从文士,既畏狱之酷,又恪守男女大防的封建道德,轻施颦笑,严惩意淫。

她是无法跳出当时社会环境的,既有所突破又无法脱离的真正的美人。

人狐交配而生的婴宁如此,完狐所生的小翠(《小翠》)也如此。

小翠几乎与婴宁一样美貌绝伦、天真绝俗,然而不是也毫无怨言地听凭母亲之命送给了一个连人事也不知的痴儿么?这难道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糟粕?蒲松龄只能根据生活,根据生活给予的理想来塑造人物。

他的杰出才能正表现在婴宁的复杂性上。

婴宁形象的复杂性正是作家忠实于生活的创作方法的胜利。

说婴宁的“缺陷”应去除,不但是求全之毁,更是脱离历史实际的要求。

参考文献:《名作欣赏》2011年第29期
《中国古代文学2》
《红楼梦》
《蒲松龄集》
《中国古典文学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