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宁人物形象鉴赏
狐女“婴宁”形象的典型性
![狐女“婴宁”形象的典型性](https://img.taocdn.com/s3/m/07603958be23482fb4da4cbe.png)
狐女“婴宁”形象的典型性《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佳作,文中的女主人公婴宁也被人称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笑的最美的女子。
她的笑,她的天真烂漫,她的狡黠聪慧均构成了她的典型性格的方方面面,她的笑让我们为之感叹,而她的不笑又让我们为之感叹。
婴宁可是说是蒲松龄狐鬼世界的一个典型,而它自身所蕴含的典型魅力又让我们为之倾倒。
一,婴宁的典型性《婴宁》这部作品和《花姑子》、《青凤》、《狐梦》、《绿衣子》等作品一样,均构成了蒲松龄笔下的狐鬼世界,让这个奇异神秘的异域空间显得愈发多彩斑斓。
而婴宁表现的就是狐鬼等进入人世间的结构模式,她虽是个异类,但是却似人的形神性情为主体,并没有太过异于常人之处。
在婴宁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单纯无私,天真,同时又带有些许狡黠。
作为一个狐女,她异于常人的一点就是她的笑。
这种笑可以说是作者艺术的幻想,同时也让婴宁这个狐女的信心有了异于常人之处。
可以说,婴宁的笑是她最突出的典型性所在,也可以说是她最闪光的地方。
她的笑是贯穿整部作品,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在她与王子服初遇时“荣华绝代,笑容可掬”,当王生找上门,两人再遇时“户外嗤嗤笑不已。
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两人在园中相遇,婴宁在树上“见生来,狂笑欲堕”,最终随王生到了他家,“但闻室中皆婴宁笑声”,“女犹浓笑不顾”虽然笑的不合礼教,但却“笑处嫣然,狂而不抚其媚”,文中为了表达她的狡黠之处,刻意描写了婴宁因笑声吸引西人子最终将其惩治的故事,这些都让婴宁的笑深入人心。
而后婴宁由笑转为不笑,可以说是作者的精心之处,一个不谙世事“似全无心肝者”的狐女在进入世间后,却被迫放弃了笑声。
这在王子服与婴宁的园中相遇中已埋下伏笔。
婴宁的“直言不讳”,让“生恨其痴,无术可悟之”。
可见,两人说代表的精神世界观念就有所不同,其鬼女就曾半开玩笑的说过婴宁“有何喜,笑辄不辍?若不笑,当为全人。
”当她进入到王生家,王母就说过她“此女亦憨”,而这些只言片语,汇集懂啊一起,均婴宁因笑为王家引来官府麻烦之时全部爆发出来:王母说“憨狂尔尔,过喜而伏忧也……我儿何颜见戚里?”正是这段话让婴宁“失不复笑”,而女竟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
浅谈《聊斋志异》中婴宁天真善良的形象
![浅谈《聊斋志异》中婴宁天真善良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5fccc8c50c22590102029dd6.png)
安徽电大宿州分校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聊斋志异》中婴宁天真善良的形象2009(秋)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分校:宿州电大姓名:曹宇学号:0934001265171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目录一、内容提要 (1)二、关键词 (1)三、正文1、天真单纯与花为伴 (3)2、善解人意惩恶扬善 (6)3、纯质无暇笑口常开 (8)四、参考文献 (12)浅谈《聊斋志异》中婴宁天真善良的形象内容摘要:婴宁,出自《聊斋志异》卷二婴宁篇,是蒲松龄笔下一位较为特殊的女性。
聊斋里的女子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美的,无论是鬼是狐是妖还是普通的良家女孩子,一个个都是美得妖冶而轻灵。
蒲松龄是描写女性的高手,他笔下的那些女子,性格各异,却无一不美得让人心醉神驰,沉迷不已。
要说这些美丽的女子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婴宁,因为她的天真、善良与乐观。
本文将从婴宁天真善良的性格特点开始,揭示古人眼中的妇女形象,以及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婴宁形象善良天真爱笑《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鲁迅评价它说:“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换之状,如在眼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锁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聊斋》的数百篇作品中写了上千的社会阶层各色人物,其中不乏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婴宁》的女主人公就是其中之一。
《婴宁》写的是狐女婴宁与王子服真诚相爱,并终于结成美满婚姻的动人故事。
表达了封建社会中青年人追求坚贞,纯洁爱情的美好向往,也揭露和鞭挞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迫。
婴宁是古往今来笑得最美的女子,也是蒲松龄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亲热地称呼为“我婴宁”,那一句“我婴宁何尝憨耶”,更像是长者对于调皮小女的嗔怪和爱护。
尽管封建社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但是婴宁以一介弱女仍然获得了胜利,这当然是由于蒲松龄热爱她的原故。
蒲松龄为什么偏爱她,赋予她最长的篇幅?是由于她不仅是位天真可爱的少女,更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想能以女代男完成母愿的奇女子。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06751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5.png)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
接下来由店铺为大家整理出婴宁人物形象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婴宁人物形象分析1《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花妖狐魅的形象,有浓厚的人情味,各具姿态,清人冯镇峦在《读聊斋杂说》一文中曾评说:“人各面目,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意境翻新,令读者每至一篇,另长一番精神。
如福地洞天,别开世界;如太池未央,万户千门;如武陵桃源,自辟村落。
不似他手,黄茅白苇,令人一览而尽。
”在这些花妖狐魅幻化的女子形象中,最令人难忘的当属婴宁,一位最爱笑的奇女子。
她敢说敢笑,天真烂漫,亦憨亦黠,不受任何礼教约束,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
是聪明、勤劳、知礼、虑事缜密而又具有深沉的感情。
婴宁是对封建礼教下的妇女形象的颠覆,她的一颦一笑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爱笑的婴宁笑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也是人类特有的表情。
都说女子当笑不露齿,古代的女子笑得时候总是低着头用手绢遮住口鼻。
且不说大笑了,光是露出牙齿也是有违常理的。
然而蒲松龄笔下的婴宁是笑得最美的少女,不仅爱笑,而是喜欢大笑,见人就笑,似是痴憨。
《婴宁》全文四千字,涉及到“笑”竟然达到四十处之多。
含笑、隐笑、嗤笑、可笑、复笑、纵笑、狂笑、微笑、憨笑、忍笑、浓笑……真是笑得摇曳多姿,美不胜收!婴宁是笑着出场的,“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使书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而婴宁看到书生的呆状,笑吟吟地说了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遂“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蒲松龄不厌其烦地巧妙地写出了她在不同场合的无拘无束和纯真笑语,无不感染着众多读者。
她的笑声可以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可以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可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谈婴宁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
![谈婴宁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7517943fe4733687e21aa5e.png)
・ 聊斋志异 研究・谈婴宁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刘加夫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一篇精金美玉式的作品,其丰富的思想意蕴和璀璨夺目的艺术品质结合无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而整篇作品的最成功处在于对婴宁这一形象的塑造。
蒲松龄运用精粹的艺术语言,通过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美丽娇憨、欢快忘忧而又心识大体的少女婴宁形象;婴宁爱笑的特点经作者的着力渲染尤其显豁醒目,整篇作品也因此而更加妙趣横生、摇曳多姿。
作品以王生与婴宁的上元邂逅开篇,推出“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的婴宁,然如惊鸿一瞥,婴宁一句戏语,嫣然一笑,竟翩然而去。
开首一段即非常有戏:婴宁美艳若仙,却毫不矜持;对王生的放肆无礼笑骂而已,并无反感。
其人耶?仙耶?正耶?邪耶?于王生有情耶?无意耶?均极尽迷离,颇费猜度。
然而至此作者却将笔势宕开,不写婴宁,而是写一见钟情的王生如何寤寐思服,以致恹恹生病;又如何急不可耐,亲自寻找婴宁;在此寻找过程中,作者又以王生的视角,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人间胜境。
这种虚晃一枪而又不著痕迹的写法,显示了作者于叙事张弛之际的从容风度,很见文章的回环曲折之美。
但更有意义的却是这些描写突出了婴宁来去飘忽、深居简出的神秘色彩,渲染了一种灵异氛围,为婴宁的再度出场蓄足文势。
正当寻寻觅觅、山重水复之时,蓦然间却见婴宁于茅舍断墙边俯首自簪杏花。
王生喜出望外自不待言,读者至此也松了一口气,终于又见到婴宁了。
但是和上元相遇一样,婴宁“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
这句描写和李清照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几乎同一机杼,极富诗意美,婴宁乍惊乍喜之态宛然在目。
行文至此又有一顿,作者暂时撇开婴宁,写王生一步步“渐近佳人”,却又总不见佳人露面。
这一段有描写有叙述,有聋聩老媪的絮絮叨叨,有住舍内外的明丽景致,处处闪动着婴宁的影子,偏偏不见其真面。
若即而若离,似真又似幻,于作者的腾挪跳跃中,婴宁的神秘色彩又添一层,她美好娇憨的形象呼之欲出,惊讶不安的少女情怀也隐约可见。
婴宁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课本中的语句举例
![婴宁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课本中的语句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e58c340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9.png)
婴宁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课本中的语句举例
婴宁的性格特点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1、爱笑:蒲松龄对婴宁的笑进行具体细致,生动传神的描画的。
在作者笔下,婴宁的笑是多侧面的。
有微笑,有大笑,有非笑而似笑,有嗔笑,有含情脉脉的笑。
例如:媪日:“唤宁姑来。
“婢应去。
啟,闻户外隐有笑声。
媪又唤日:“婴宁,汝姨兄在此。
“户外嗤嗤笑不已。
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媪嗔目日:有客在,咤咤叱叱,影象何堪?”女忍笑而立,生揖之。
媪日;“此王郎,汝姨子。
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
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
言之。
复笑,不可仰视。
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
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大笑,顾婢日:“视碧桃开末?"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
至门外,笑声始纵。
2、天真浪漫:这和婴宁自小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养成了这种性格。
3、勇敢:婴宁敢说敢笑天真烂漫,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形象,跃然纸上,一扫封建闺阁女子形象。
蒲松龄婴宁赏析
![蒲松龄婴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92e23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5.png)
作品鉴赏主题婴宁是蒲松龄着意渲染的宁馨儿。
仿佛笑神似地,以欢乐的笑对待惨淡的人世,以咤咤叱叱应付世俗的纷纭。
这不仅是对于美的颂歌,也当然地是对于“子夜荧荧”浓黑悲凉社会的否定。
婴宁一方面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一切,用笑声动摇一切;一方面出嫁于人间,依从文士,既畏狱讼之酷,又恪守男女大防的封建道德,轻施颦笑,严惩意淫。
她是无法跳出当时社会环境的,既有所突破又无法脱离的真正的美人。
她独居幽谷,披萝带荔,仍然拂不去社会中尔虞我诈的尘埃,不得不罩上“笑”的面纱,这可见社会摧残人性的力量是多么无孔不入,多么强大。
婴宁不仅是位天真可爱的少女,更是一位孝女,更是一位想能以女代男完成母愿的奇女子。
婴宁对丈夫的哽咽陈词实际上是哈姆雷特式震撼人心的内心独白。
婴宁身为狐仙之女,却生受父母的遗弃,长承山村雨露,完全是底层农民的凄苦无靠生涯。
鬼母收留,正是相濡以沫的农民同情心的表现。
正是这一点孝情,成为婴宁一切言行的指南。
应指出,婴宁生于幽谷,实是农民的儿女,她的报恩孝道不是封建士大夫所提倡的“忠孝不能两全”忠高于孝的孝道,而是农民的“养儿防老”理想的孝道。
农民身处穷僻尤其重视劳力,婴宁想以弱女代男的理想正是当时农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理想的体现,也正是对当时农村中迫于生计溺弃女婴的批判。
表层的喜剧色彩和内在的悲剧情味,使这篇短篇小说跨在了喜剧与悲剧的边缘,成为女性命运和人类困境的一个绝妙的象征。
小说写婴宁由无时不笑到“虽故逗亦不复笑”性格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作者的一种饱经世事挫磨产生的谨慎处世和超然于世俗的态度。
在作者看来,世事难测,人葆其天真,却不可以一任其天真,女性尤应如此。
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与现实可能的折衷,是他人情练达之见。
蒲氏对婴宁的笑这种赞美态度在潜意识上也许带有男子赏玩女性的嫌疑,但其根本还是对人之个性生而自由的肯定。
而世事纷扰,人生多忌多艰,女子的处境则尤为难堪,即以“笑”而言,充其量只能“有时而笑”。
赏析婴宁的人物形象
![赏析婴宁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c54a87c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6.png)
赏析婴宁的人物形象
婴宁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他是贾宝玉的儿子,出生后不久便被王熙凤抱养。
婴宁的形象在小说中是一个可爱而聪明的孩子,展现了他无辜而纯真的一面。
婴宁的形象首先体现在他的外貌上。
他有一张娇俏的脸庞,双眼明亮而清澈,给人一种天真无邪的感觉。
尽管他是贵族世家的后代,但他的外貌并没有给人一种高傲和自大的印象,反而更加平易近人。
婴宁的性格也是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天生聪明伶俐,很早就表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智慧。
他能够迅速学会各种技能,如识字、弹琴、写字等,这让他在家族中备受赞赏。
与此同时,婴宁也是一个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孩子。
他总是关心家人的感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和照顾他人。
婴宁的人物形象还体现在他与其他角色的关系上。
他与王熙凤之间建立了一种亲密的母子关系,王熙凤对他疼爱有加。
婴宁也与贾宝玉有着特殊的联系,他是贾宝玉唯一的儿子,被贾宝玉寄予了厚望。
婴宁的存在给贾宝玉带来了欣喜和快乐,也增添了贾宝玉在红楼梦中的家庭情感。
总的来说,婴宁的形象展现了一个聪明、善良和可爱的孩子。
通过他的形象,作者不仅表达了对儿童天真纯洁的赞美,也展示了贾宝玉作为父亲的责任和喜悦。
婴宁的形象丰富了《红楼梦》这部作品,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
《婴宁》: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独到之处
![《婴宁》: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独到之处](https://img.taocdn.com/s3/m/5e27a93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59.png)
《婴宁》: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独到之处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它塑造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人物形象,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些花妖狐魅幻化的女子形象。
其中婴宁具有鲜明的个性:天真烂漫,肆意言笑,亦憨亦黠,不受任何礼教约束,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
因此,《婴宁》成为《聊斋志异》的代表作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来简要分析婴宁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特点如下:一、刻画人物,虚实相衬,“痴憨”相衬,众星捧月,以优美的景色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
婴宁是一个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女子。
作者十分巧妙的应用虚实相衬的手法。
虽写的是王子服、老媪、婆婆、西邻之子和自然环境,但实际上却处处落笔在婴宁身上。
王子服是小说里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塑造婴宁形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小说开头只用“容华绝代”来概括,并没有具体描写婴宁的美貌,而是通过王子服的巧遇、思念、寻找等细节,从侧面来描写,衬托出婴宁的沉鱼落雁、钩人心魄的美貌,使人感到呼之欲出。
王子服初遇婴宁,在婴宁美貌之前,如醉如痴,忘记男女之别“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婴宁离开后,他“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恹恹而行”,达到失魂落魄的地步;回到家里,因思念婴宁,茶饭不思“不语亦不食”、“肌革锐减”;被其表兄哄骗得知婴宁消息后,“喜溢眉宇”、“饮食渐加”;久不得婴宁消息,他又把玩婴宁遗弃的梅花,睹物思人,陷入无限思念中,难以忘怀。
这些虽带有夸张的色彩,但也通过王子服的动作、心理、喜怒无常的情绪变化中,真实地从侧面写出他对婴宁的刻骨铭心的思念。
为了找到他的一见钟情的“梦中情人”,王子服不顾千山万水,只身前往山中寻找心上人。
当他在园亭中发现婴宁时“心骤喜,但念无以阶进。
欲呼姨氏,顾从无还往,惧有讹误。
门内无人可问,坐卧徘徊,自朝至于日昃,盈盈望断,并忘饥渴”。
这样充分写出了王子服对婴宁的一片痴情。
这样通过以虚写实,虚实相衬,既间接地写出婴宁的美貌,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出现了“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婴宁”。
浅析聊斋志异中婴宁的形象
![浅析聊斋志异中婴宁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b364de5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b.png)
浅析聊斋志异中婴宁的形象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由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创作,是一部集鬼怪神仙、爱情奇遇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作品。
在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牡丹亭》中,婴宁是牡丹仙子的代表人物,其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婴宁的特点在于其外貌清秀、举止优雅,身为仙女的她也拥有非常强大的异能力和法力。
她最大的特点是真情实意,不假装外表的仙气和神秘感,而是直率、热情,对于爱情更是认真而执着的追求。
在牡丹仙子的故事中,婴宁是女主角柳湘莲的娘亲牡丹仙子的凭依之一,也是营救柳湘莲的重要助手之一。
她的形象在整个故事中始终保持最独特的一份积极力量和善良之心。
当柳湘莲吞食灵芝获得不死之身后,她帮助柳湘莲顺利地与唐伯虎两情相悦。
她对于唐伯虎和柳湘莲的爱情非常理解,她为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一只翅膀,为他们开辟了两人情感的天地。
婴宁在聊斋志异中的另一个具体形象则在《婴宁》一篇中。
故事中,她为了救活父亲,主动承担了一生的孤独百年,并在这长达百年的孤独岁月中锤炼了自己的纯真、宽容和替人设想的品格。
她坦然地接受了一生的孤独,不因寂寞而自怨自艾,而是虔诚地修炼自己的心性,以致于最后的她成功了解刘仁逵的心意,为他排难解怨。
总的来说,聊斋志异中的婴宁形象,虽然柔弱,但却充满着坚定和豁达。
她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散发出不同的迷人光芒,为故事增色不少。
她的形象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追随,也因其独特的品质而深受感动和启发。
大学语文中《婴宁》人物性格解说
![大学语文中《婴宁》人物性格解说](https://img.taocdn.com/s3/m/0796a663a417866fb84a8ed7.png)
冯国晨(仰恩大学中文系)《婴宁》是《聊斋志异》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婴宁的形象是蒲松龄笔下许多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人见人爱,好评如潮。
学者们把它选编到《大学语文》课本中,是很有见地的。
但是有的教材编写者,对婴宁这一文学形象的理解,有失准确,因而衍生出一些看似深刻,实则幼稚的、矛盾的、别扭的观点来,很值得商榷。
和很多古代文学中的少女形象一样,婴宁美丽聪明,不同的是她有个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特别爱笑。
婴宁的笑在作品中出现有近三十次,有含笑、微笑、嗤笑、浓笑、大笑、隐笑、忍笑’、纵笑、憨笑等等,各种情态,不一而足。
这些笑,绝大多数出自本心,出自天性,是感情的自然流露,绝非忸怩作态,也丝毫不受人情世故和封建礼数的束缚。
读者明显地感受到她的率真、纯洁、本色天然。
蒲松龄通过这一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的塑造,寄托了自己的人性理想和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冯国晨(仰恩大学中文系)《婴宁》是《聊斋志异》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婴宁的形象是蒲松龄笔下许多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人见人爱,好评如潮。
学者们把它选编到《大学语文》课本中,是很有见地的。
浅析婴宁形象
![浅析婴宁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e8dcb6c64028915f804dc2ef.png)
谈《聊斋志异》中的婴宁形象婴宁是笑着出场的,“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使书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而婴宁看到书生的呆状,笑吟吟地说了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遂“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这一笑,笑出了书生的情思,笑出了少女的纯真。
然而这才是婴宁给予读者许多笑中的一个笑的序幕,殊不知,婴宁奇特的笑便是她独特性格的美好而纯真的展示。
再次出场时,“执杏花一朵”,“含笑拈花而入”,等鬼母唤婴宁出来会见王子服时,更是“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到门口时“嗤嗤笑不已”、进门后“犹掩其口,笑不可遏”、被鬼母斥责后“忍笑而立”、当王子服问“妹子年几何矣”后,婴宁再也忍不住“复笑,不可仰视”。
在后园中,婴宁在树上看见王子服,“狂笑欲堕”,直到“失手而堕,笑乃止”,王子服“扶之,阴其腕”,婴宁于是再次大笑,“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
后来婴宁随王子服回家,“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及至王母室,婴宁“犹浓笑不顾”,最后连举行婚礼时也“笑极不能仰”,致使婚礼不能正常进行下去。
蒲松龄不厌其烦地巧地写出了她在不同场合的无拘无束和纯真笑语,无不感染着众多读者。
她的笑声可以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即解”;可以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好一个狐女!好一个奇女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早已被打入了另册,社会只是男人的世界,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庸,妇女一举一动都被封建纲常礼教所束缚。
而婴宁的笑,笑傻了封建礼教,笑进了所钟爱的情人家,她几乎把封建时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不愿笑乃至不会笑的条框框全都打破了。
一切封建礼教的繁文缛节对婴宁都只是虚设,她是“笑的化身”,是“不知愁的别名是“笑的天使”。
蒲松龄将婴宁千姿百态的笑描绘得惟妙惟肖,令人奇,让读者跟着一起笑。
她的笑声无论在任何一种场合都是那么的无拘无束,感染着周围的一切,洗涤着周围的一切婴宁是古代文学女性形象中笑得最烂漫、最恣肆、最优美一个。
浅析《聊斋志异》中婴宁的形象
![浅析《聊斋志异》中婴宁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3ab59b98d0d233d4b14e6934.png)
间教化 , 只有 山月松 风 , 没有尔 虞 我诈 , 只有绿树 红花 , 过 着无拘 无 束、 无忧无虑 的生 活。在这个远离
尘 嚣 的世 界 中 ,形 成 了 婴 宁 盎 然
无 不迎 也 , 吾 不毁 也 , 无 不成 也 , 其 名为撄 宁 ”。所谓 “ 撄宁” , 就是 心神宁静 , 外 界一切 事物 , 人 世 间
代少女不 能笑 、 不敢 笑 、 不愿 笑乃 至 不 会 笑 的一 切 条 条 框 框 打 破
了, 那 时 女人 只 能 够 笑 不 露 齿 , 笑 不 出声 , 要 言词 庄重 , 举 止 消停 , 否则就 有悖纲 常 , 有 失检 点 , 不 正 经, 而婴 宁在任何 场合都 可 以笑 ,
踏青 , 偶 遇王生 , 婴 宁一 出场便笑 容 可掬 ,王 生注 目着这位 容华绝 代 的 少 女 ,她 却 跟 婢 女 小 荣 戏 之 以赋 , “ 个 儿 郎 目灼 灼似 贼 ” 、 “ 笑 语 自去 ” ,身 后 撒 下 一 串 串 笑 声 。 人 物随笑 出场 ,显示 了她天真烂 漫、 诙谐真率 的性格 端倪 。第二次 露 面 是 王 生 来 到 西 南 山 中 的 时 候, 她 正 赏花 , 见 到墙 外 的王 生 , 便“ 含 笑而入 ” , 想笑 没有笑 出声 , 而是 把 “ 咯咯 ” 笑声 忍 在 了唇 边 、
极 为 新 颖 大 胆 ,故 事 情 节 极 为 简 单 少 曲 折 ,主 要 写 王 子 服 与 婴 宁 的 爱 情 故 事 , 突 出 了婴 宁 的 特 殊 性格 ,同时揭露 和鞭笞 了罪 恶的
《聊斋志异》中婴宁人物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中婴宁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f80c767fd5360cba1adb64.png)
《聊斋志异》中婴宁的人物形象分析《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鲁迅评价它说:“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换之状,如在眼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锁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以理想主义的笔触塑造了一批敢于藐视封建礼教法规,按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事的血肉丰满的女性艺术形象,憨直任性的婴宁,活活泼机智的小翠,多情狭义的秋荣、小谢,温柔拘谨的青凤,绰约可爱的聂小倩,意绪风流的林四娘,等等。
《婴宁》的女主人公就是其中之一。
《婴宁》写的是狐女婴宁与王子服真诚相爱,并终于结成美满婚姻的动人故事。
表达了封建社会中青年人追求坚贞,纯洁爱情的美好向往,也揭露和鞭挞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迫。
对婴宁的形象,作者更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称其为“我婴宁“,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刻画,确立的《婴宁》在《聊斋志异》中的艺术代表地位。
少女婴宁是一个狐狸精与人所生的狐女,从一开始就受到封建社会的摒弃,但她一出场,就是笑容伴着鲜花,“撚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完全没有被遗弃孤儿那种愁容,此后,作者反复用笑容对婴宁进行了细腻深入的刻画,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可爱动人形象。
婴宁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便是与鲜花相伴。
她的少女时所居住的山村,处处是花,到王子服家之后,爱花成癖,甚至不惜当掉金钗四处购置良种,在房前屋后都种满了花。
鲜花在小说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以大自然中美丽的鲜花来象征婴宁的的美丽和纯洁,以花衬人,以人比花,将婴宁花一样的容貌和内心表现的淋漓尽致。
此外,王子服和婴宁的爱情一是由于花而引起的,园中的对话更是围绕花来进行。
是花引起了王子服勇敢的追求,使他得以接近婴宁并最终实现完美结合。
众所周知,在封建礼教重重压迫之下,女子有所谓“三从四德”,“行不露趾,笑不露齿”,然而婴宁却蔑视这些礼教的清规戒律。
在我看来,她的蔑视完全是由于“不知者无畏”。
浅析婴宁形象的塑造
![浅析婴宁形象的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f6691152ee06eff9aff80711.png)
浅析婴宁形象的塑造《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为优秀的篇章之一,作者着力刻画的是女主角的外貌美和爱花、爱笑以及纯真的近乎的痴汉的的性格特点。
千百年来婴宁形象一直深入人心,即便至今也堪称”理想女性的代表”。
婴宁美,美若天仙,超凡脱俗。
作者在描写其美貌的时候,开篇第一段用了”荣华绝代,笑容可掬”八个字来形容,这是文中唯一的正面描写,大部分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现的。
首先,通过王子服见到婴宁的表现来写婴宁。
王子服”绝惠,十四入泮”,仪表堂堂,一介书生,但是即便老实本分很有修养的王子服,初见婴宁也是”注目不移,竟忘顾忌”,惊为天人。
元宵节相遇,从此王子服对婴宁朝思暮想,茶饭不思,以致”“醮禳益剧,肌革锐减”。
当吴生告诉王子服,婴宁游于郊野必非世家千金,寻找也亦非难事,王子服”不觉解颐”,后来吴生欺骗他婴宁已经找到,在西南山中,王子服”喜溢眉宇”,急不可耐只身一人前往山中找寻。
王子服的一系列表现,充分表现出婴宁的美丽和卓尔不群的风姿。
作者极力渲染王子服的相思之情,就像画家的”留白”,尽管是虚写但是我们处处能感受到婴宁的美在荡漾。
其次,婴宁生长的环境的美反映婴宁的美:”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等等,而这居住的环境的幽雅典美正是反衬出婴宁的美。
婴宁是聪明的。
据专家考证主人公婴宁名字的来历,应出自《庄子o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
其名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宁也者”,所谓”撄宁”就是心神宁静,外界一切事物,人世间迎来送往,成功失败,都不能扰动其心,这是道教所追求的境界。
而婴宁就是取”撄宁”之意。
首先,上元节她将梅花遗落的王子服的面前,乍看无心而实则有意,是为了以此牵动王子服的相思之情。
这一”遗花”的举动,实际也是婴宁在暗示王子服,自己对他是有意的。
其次,王子服按照吴生的谎言居然找到婴宁,而且见到了那个死去多年的姨母和,完全证实了吴生”谎言”的”真实性”,能够对应起来。
婴宁人物
![婴宁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1b68266bf242336c1eb95e5d.png)
一、人物形象分析(婴宁)1、刻画人物,虚实相衬。
婴宁是一个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女子。
作者十分巧妙的应用虚实相衬的手法。
虽写的是王子服、老媪、婆婆、西邻之子和自然环境,但实际上却处处落笔在婴宁身上。
王子服是小说里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塑造婴宁形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抓住个性特征,反复渲染爱花、爱笑的特点,使婴宁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笑声塑性格,鲜花配美人。
小说开头“笑容可掬,拈梅花一枝”、“ 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点出了婴宁的“爱花、爱笑”的两个性格特征。
首先,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
为了突出婴宁的独特个性,作品极少雷同的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 这种种笑声,时时处处都有:郊游时、会客时、拜见婆婆时、捉弄西邻之子时、走路时站着时、坐着时、下树时------这种种笑声可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可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可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这笑声由远及进,极有层次地描写,使人觉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将出来会见王子服时“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到门口时“嗤嗤笑不已”、进门后“犹掩其口,笑不可遏”、被老媪斥责后“忍笑而立”、当王子服问“妹子年几何矣?” 后,婴宁再也忍不住“复笑,不可仰视”。
其次,“爱花”是婴宁另外一个突出的特性。
她无论在哪里哪里就是花的世界:“遗花地上、拈梅花遥望谷底丛花乱树、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执杏花一朵、含笑拈花而入;窗外海棠枝朵,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
从这里可以看出,花是婴宁生活的一部分,她爱花着象征着她的心灵美。
3、亦憨亦黠,写狐写人,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婴宁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性格上具有“亦憨亦黠”的特点,作者写狐目的是为了写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卢昱如:文中描写的狐女婴宁,天真烂漫,敢说敢笑,
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生活。她的笑不顾一切,含着对封建礼 教的蔑视,她的蔑视除了是“不知者无畏”,还与她从小 的环境密切相关。那里犹如世外桃源,寂无人行,止有鸟 道,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村落,意甚修雅。这里不受世 俗气息的污染,纯净而充满生机,正式这样的环境孕育了 一个纯真美丽的婴宁。正是这样的婴宁挣脱了封建礼教的 桎梏,粉碎了一切教条和虚伪,赢得了幸福生活。
婴宁人物形象鉴赏
一、爱花成癖
——突出婴宁圣洁无暇的心灵
• 文中二十五处写到花,其中梅花八处,桃花两 处,杏花三处等等,如: • 婴宁出场:“拈梅花一枝”,“遗花地上,笑 语自去” • 居所:门前细柳、墙内桃杏、门内红花夹道、 满庭豆棚花架、窗外海棠掩映、舍后花木满园 • 动作:未嫁则“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 “含笑拈花而入”;已婚尚攀登花架,摘花簪 玩
• 牟越:婴宁的形象,一是“孜孜憨笑,似全无心 肝”,二是“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既天 真又狡猾。婴宁由笑到不笑是其对个人人生命运 的一种把握,是婴宁自身主观意识使然。她的笑 外在表现为天真烂漫,率性坦然,内在上是她用 笑声蔑视,动摇一切封建礼教的束缚。 笑是她试 探人生、应付生活、取得胜利的手段。 • 李天天:婴宁她天真烂漫,爽朗喜笑,憨态可掬, 是那个时代不太可能出现的新人。这一人物真切 地寄寓了蒲松龄的生命智慧与痴情诗意,表达了 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体悟和向往。其中婴宁具 有鲜明的个性:天真烂漫,肆意言笑,亦憨亦黠, 不受任何礼教约束,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 活。
☆讨论总结☆
• 婴宁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她一个天真烂漫、爽朗喜笑、圣洁无暇、 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女子,也是一个聪慧狡黠的小狐狸。她的笑声 不分场合不分地点,贯穿了整篇文章的始末,文中写了她含笑,隐笑, 痴笑,复笑,狂笑,憨笑,浓笑,忍笑……嫣然却不媚俗,恣肆却不 狂妄,从中表现出她的真性情,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是出自她本能 的最真实最直接的反应,也是她试探人生、应付生活、取得胜利的手 段。然而她也有狡黠的狐性一面,这是婴宁的陋处,也是婴宁的真处, 她用恶作剧的手段处理了不法之人,这是她保护自己的方式。作者通 过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了世外桃园与现实的差距,致使婴宁从笑到 不笑的巨大性格变化,让人不得不觉得遗憾,随性自然却抵不过封建 礼教的束缚,使读者知道了婴宁对于纯净美好世界的渴望,表现了作 者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总的来说,婴宁是纯真美丽的,她除了有独特 的性格,还有孝心痴心,对自由幸福的爱情大胆追求。蒲翁称之为 “我婴宁”,口吻相当亲切,就像是在称呼自己的女儿,而“撄宁” 指合乎天道、保持自然本色的人生,足可见作者对她的真实自然、追 求真璐:婴宁本是一个狐狸生、鬼母养育的可爱少女,她
从小就生活在与尘世隔绝的美丽山野中,那里没有世俗风 气的侵蚀,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她爱花,像花一样美丽; 她爱笑,表现出她的真情;看似虽痴,但又很聪明。婴宁 纯真,善良,又有一片孝心。在“西人子”事件后她不复 笑,表现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二、笑口常开
——突显婴宁天真烂漫的秉性
• 文中写婴宁的笑也是二十五处,把娇憨的婴宁 处处与烂漫的鲜花映照来写,使“笑”与“花” 成为少女天真的个性鲜明的象征性因素。如: • 初见:“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 再见:“含笑拈花而入” • 相见:“隐有笑声”、“嗤嗤笑不已”、“笑 不可遏”、“忍笑”、“复笑,不可仰视”、 “大笑”、“笑声始纵”、“且下且笑”、 “微笑而止” • 归家:“浓笑”、“憨笑”、“笑极”
孟翀云:我认为婴宁是一个天真单纯的人物。她的笑是对封
建礼教的反抗,是出自她本能的最真实最直接的反应。不过, 婴宁天真但并不愚笨,后来婴宁戏耍那个西人子时就表现出 她的聪慧机智可爱之处。当然,这并不能说婴宁狡猾,这只 是婴宁自我保护的方式。后来婴宁一直的沉默表现了他对封 建礼教的臣服,是封建制度下的悲剧,不过值得安慰的是, 一代一代都会有这样反抗封建礼教的人出现(婴宁的儿子)。 张鹤川:婴宁一个天真浪漫、圣洁无暇、活泼可爱的女子, 也是一个聪慧狡黠的小狐狸精。蒲翁称之为“我婴宁”,口 吻相当亲切,就像是在称呼自己的女儿,而“撄宁”指合乎 天道、保持自然本色的人生,足可见作者对她的真实自然、 追求真性情的赞美,以及对她的爱之深切。然而主人公婴宁 由无时不笑到“虽逗亦不复笑”的巨大性格改变,却让人不 得不觉得遗憾,随性自然却抵不过封建礼教的束缚,在封建 传统的统治下,欲葆其纯真是多么的艰难。
• 沈雯嘉:本文主要通过各种侧面描写阐述主人公婴宁的性格特点,
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并不是婴宁,而是通过王子服元宵夜游看到婴宁 而引出婴宁的荣华绝代。一笔带过的较好面容并不足以突出其美艳, 而是通过后来王生对其魂牵梦萦,茶不思饭不想只为寻得美人来加深 人们对其美艳的印象,也为后文中邻居想要轻薄婴宁而埋下伏笔,找 到了动机。当王生寻得婴宁之时,此时我们看到了婴宁这个人物的第 二个特点,那就是爱笑。而这个笑更是贯穿了整篇文章的始终,文中 写了她含笑,隐笑,痴笑,复笑,狂笑,憨笑,浓笑,忍笑……等多 种笑来烘托出她爱笑的特点,甚至她不分场合不分地点,由此也可以 看出她的另一个特点那便是天真烂漫。从小,她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 般的环境中,不谙世事,所以才能培育出这样灿烂的笑容,也是这样 的纯净美好才吸引到了王生。而在后文中,邻居的轻薄让她意识到了 现实社会的浑浊,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婴宁应付未知事物的智慧与 聪敏。作者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了桃园与现实的差距,致使婴 宁从笑到不笑,这样的转变让读者知道了婴宁对于纯净美好世界的渴 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最后,婴宁将身世对丈夫和盘托 出,也体现了他的狡黠沉稳与细致,她一直用笑在试探着,好的坏的 对的错的,她不断用笑来学习,渐渐明白现实社会的残酷的一面,即 便是与她最亲的丈夫也是通过了试探方能真正了解她,而她对于鬼母 的孝顺也最终深深使丈夫折服。
三、“呆痴如婴儿”
• 初见对王生“注目不移”的反应:“个儿 郎目灼灼似贼!” • 对王生出遗花示爱的反应:“园中花…… 斫一巨捆负送之”,并回复他“葭莩之情, 爱何待言”“不惯与生人睡”
婴宁形象的三种解读
• 一:天真烂漫,无所顾忌的痴笑;似乎全然不懂 人情世故的娇憨;透过那个恶作剧表现出的狡黠。 • 二:婴宁为自由而生(她不顾一切的笑粉碎了一 切教条,一切虚伪);后来“竟不复笑”表现出 现实的沉重。 • 三:婴宁“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为了融入、 适应人类生活,以痴笑为韬隐之策略的极为聪明 而可爱的的小狐狸精。但也体现婴宁深谋远略, 玩弄众人于鼓掌的心机深重的狐狸精的一面。
组员看法
• 盛情:婴宁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性格上具有“亦憨亦黠”的特
点。婴宁是人和狐的和身。在她的身上既有人性,也有狐性,因为她 与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感情丰富:时而大笑,时而哀哭,时而憨语, 时而伤感,时而任性。她 既天真又狡猾。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是 婴宁的真处。她用笑声蔑视,动摇一切封建礼教的束缚。 笑是她试 探人生、应付生活、取得胜利的手段。 婴宁是当时大胆追求自由幸 福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影子,表现了当时人们反对封建礼教“三从四 德”的束缚,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正 是婴宁形象的光辉所在。 • 吴秋阳:她的笑声不分场合,但每每使人深陷其中总觉得嫣然却不 媚俗,恣肆却不狂妄。纵然不复笑亦余一子,见人辄笑,大有母风。 在婴宁的笑语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无忧无虑、不拘礼俗、坦荡无私 而又极其机智的少女形象;而她的“哭声”证明婴宁已经成为一个现 实的、实实在在的女性。这样,一个完整成熟的、有立体感的婴宁就 出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