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教学设计:4.1《自然资源与人类》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 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明确各类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环境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各类资源的特点和作用: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难点:各类资源的特点和合理利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资源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资源案例,如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5. 总结:强调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掌握合理利用的原则。
2. 认识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资源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
2. 合理利用的原则:节约、高效、可持续。
3. 自然资源保护的方法:法律法规、技术手段、公众参与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利用的原则和保护方法。
2. 难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利用的原则和保护方法。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实践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利用的原则和保护方法。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认识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 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难点:各类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资源的利用实例。
3. 讨论法:探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介绍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然资源的利用实例,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4. 讨论: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目标:1. 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合理利用、节约优先、循环利用等。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技术创新、管理优化、政策调控等。
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满足当前需求,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发展。
4.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
2. 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一、教案名称: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第一章: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
5. 总结:总结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自然资源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保护措施。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和案例。
2. 案例资料:提供典型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
3. 作业习题:提供相关的作业练习题。
八、教学时间:45分钟九、课后作业:1. 列举常见的自然资源,并说明其特点和作用。
2. 分析一个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2.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十二、教学评估: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十三、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目标,制定后续章节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第一章: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1.1 自然资源的概念1.2 自然资源的分类1.3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1.4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第二章:水资源2.1 水的循环和分布2.2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2.3 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4 水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第三章:土地资源3.1 土地的分类和利用3.2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3.3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3.4 土地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第四章:气候资源4.1 气候的分类和特征4.2 气候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4.3 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影响4.4 气候变化应对策略的案例分析第五章:生物资源5.1 生物资源的分类和利用5.2 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5.3 生物资源的利用和管理5.4 生物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第六章:矿产资源6.1 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类6.2 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6.3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6.4 矿产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第七章:能源资源7.1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7.2 能源资源的重要性和安全7.3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7.4 能源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第八章:森林资源8.1 森林资源的特点和功能8.2 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8.3 森林资源的利用和管理8.4 森林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第九章:野生动植物资源9.1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特点和保护9.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9.3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和管理9.4 野生动植物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第十章: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0.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10.2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0.3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挑战10.4 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补充和说明:自然资源是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水、土地、气候、生物、矿产和能源等多种类型。
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对于认识到它们对人类社会的至关重要性至关重要。
二、水资源补充和说明:水是生命之源,但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且面临着污染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高一地理4.1《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1) 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课程标准: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一、导与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概念,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含义,并能加以区分。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原理,分析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上的特征。
3、情感目标: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二、导与学过程(一)情景设置阅读课本P153图4-1-1的5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生活中使用的物品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认识自然资源1、什么是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资源具有哪两个本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讨论导入问题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属于自然资源。
原因是前两者___________,后者___________。
自然资源可分为哪两大类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请将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进行分类,并说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生探究: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同学们思考:a、我国南北方在地形、气候、矿产方面有何差异? b、西北干旱区和西北湿润区在气候、物种有何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P59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我国东部自然带分布有无规律?沿北纬40°自我国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植被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P81页探究世界上有色金属、煤的石油以及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各受什么条件影响制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P82分析:导致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间的联系性表现最突出的是___________。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1(高一地理)

第二课时【板书】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读图4-31,分析回答:1.自然资源对人类有什么重要影响?2.读图说说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变化分哪三个阶段?【探究】读图4-30,分析回答:(1)世界古文明发源地在空间上分布有什么共同特征?(2)这些地区能够成为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共同条件是什么?【点拨】共同特征: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的地区,尤其是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成为古文明发源地的原因: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丰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探究】在工业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举例说明。
【点拨】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因是什么?【点拨】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如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而后天性资源的运输成本较低,产业布局对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
【归纳总结】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的变化规律。
农业社会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
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
工业社会时代——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决定性的影响。
如大庆、鞍山等城市的发展后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的地位上升。
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减少【随堂练习】1. 简要描述当今能源消费构成的特征。
2. 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从什么时候开始下降?为什么?3. 从长远看,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向何处发展?【板书设计】一、自然资源概述(一)自然资源的概念1.概念:直接来自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2.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自然属性分:2.按性质分: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前煤炭时期——18世纪前,生产力不发达,以木柴和水力为基本能源2.煤炭时期——产业革命后,煤炭取代木柴成为主要能源3.后煤炭时期:20世纪60年代,进入“石油时代”;未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社会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2.工业社会时代: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决定性的影响3.后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掌握不同类型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不同类型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使学生对自然资源有初步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如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利用、水资源的分配与保护等,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自然资源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美丽的自然风光、矿产开采现场、水资源短缺的地区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1)自然资源的概念给学生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强调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自然资源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举例说明,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3)自然资源的特点介绍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和多用性等特点。
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森林资源的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一种自然资源可能有多种用途。
4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第1课时课题:自然资源与人类按照以下程序说出下面几个物品的生产和来源(铁锅、自来水)程序:物品←生产厂←原料来源●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一:什么是自然资源?学习知识1.读教材P79图4-1-1,其中的5幅图片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2.在我们的生活中,太阳光变为被我们人类所利用的太阳能说明了什么?总结:⑴自然资源的概念⑵自然资源具有的属性:⑶有用和无用是的。
3.阅读右图说一说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知识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使用的物资和能量就是自然资源B.自然界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是自然资源C.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D.自然资源指自然界中的自然物质◆自主探究二:自然资源的分类学习知识阅读教材P79-80“认识自然资源”一、二段内容思考:1.自然资源常见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2.自然资源按照性质可以分哪几类?具体的含义是什么?3.自然资源按照用途可以分哪几类?运用知识1.连线题草地矿产资源煤炭生物资源可再生资源河流水气候资源风土地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森林水资源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自然资源的什么特征?◆自主探究三:自然资源的特征有哪些?学习知识阅读上图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和初中地理学过的内容,思考:(1)该组材料反映了自然资源在分布上的特征。
①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我国多煤,多磷;北方多、少、少,南方多、多、多;西北干旱区强、大,西南湿润区少、多。
②不同性质的自然资源形成的差异:各种可再生自然资源受条件的影响明显,导致某些可再生自然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
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的制约,不同矿物有不同的分布格局和特点,内生矿多分布于地区,外生矿多分布于地区。
(2)中国年降水量、中国温度带和中国森林的分布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各种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
这种关系在各种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要求我们必须。
高一地理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计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教学设计:自然资源与人类一、教学内容及解析本节包括三个内容:认识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与人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个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一一共性特征,重点突出一一共性特征。
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
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是是内,资源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开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
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第二个内容教材从多个方面比照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说明在不同消费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开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开展的观点对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个内容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开展的重要议程。
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教学目的及其解析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消费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开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开展的观点对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开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对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开展原那么解析:本节的知识的重难点不多,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不高。
要如何做到对重难点的打破让学生很好的掌握,那么应该广泛的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
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要学生掌握根底知识,特别是学会保护自然资源才能。
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论操作才能,还要培养学生养成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才能。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到的重难点的知识不多,而且内容比较好理解。
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例来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导入——讲授新课——学案学习——小结五、教学过程1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地理必修ⅰ鲁教版4.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地理必修ⅰ鲁教版 4.1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课设计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一】教材剖析:㈠、认识自然资源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看法-分类-共性特色,要点突出共性特色。
教材中资源特色的第【一】二两点分别论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区性和整体性。
对于地区差别性,教材从可重生资源和不行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地划分异,致使某些可重生资源的散布拥有明显的地划分异规律。
不行重生资源只管受多种要素的限制,但其散布也拥有必定规律性。
不同地区资源的散布各不同样,而在必定地区的各样资源间是互相影响和限制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定会影响到其余资源发生变化。
教材以热带雨林和沙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进行说明。
经过对这两个资源特色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就地取材、整体的综合的看法。
资源特色的第【三】四点叙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在必定地区,一准时间内,资源的数目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门路进一步扩展。
经过剖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停的,珍惜和爱惜自然资源的看法。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土地资源是人类生计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一样阶段,不一样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教材从多个方面对照三个历史期间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说明在不一样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计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看法对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㈢、自然资源的可连续利用对自然资源的过分开发和不合理,致使某些资源的欠缺和环境恶化。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连续利用渐渐成为人类可连续发展的重要议程。
教材要点在怎样实现自然资源的可连续利用。
经过该节学习,使学生拥有节俭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连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俭型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课目的:1.指引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色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一样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目、质量对人类生计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看法对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经过认识自然资源数目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对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依照可连续发展原那么【三】教课要点:①自然资源的看法、分类和特色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四】教课难点:①自然资源的特色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五、教课方法:主体剖析法六、学生剖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能够建立不过网络形成好的系统。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计教案

学校临清一中学科地理编写人郝曙光审稿人胡玉芹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一、教材分析:㈠、认识自然资源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
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
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
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
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整体的综合的观点。
资源特点的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
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
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三、教学重点: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四、教学难点:①自然资源的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五、教学方法:主体分析法六、学生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构建只是网络形成好的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
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
教学目标 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②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重点难点
教法及教具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
教师主导活动
(导
入)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个案调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离不开自
然环境。
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了基础、原料、证。
但是,人类活动又在同时影响着自然资源, 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影响越来越大。
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
动力,上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保
特别是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科技进
因此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资源,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0 - 81页,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以及种类
(板书)一、自然资源
1.概念
2.分类
(提问思考)①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②举例说明资源间的联系
③怎样理解资源的数量的有限性
④举例说明资源利用的发展性
(分组讨论)由自然资源的特征,谈谈资源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板书)
3. 学生
主体
活动
1
2
分布的不平衡性 资源间的联系性 数量的有限性 利用的发展
(承转)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密切,以土地资源为例,它是“财富之母,民生之本” 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场所。
不同社会时期,不同生产力状况下,土地资 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板书)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承转)地球是有限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一生命一人类系统的平衡和物质的 生产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正日益突出和
尖锐,面对人口膨胀和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日益啬的压力, 人类必须在地球资源和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去谋求人类高度的文明目标,必须构成人 类社会与自然协调指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板书)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存在问题
2. 途径 (小结)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 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课堂巩固训练】 、单项选择题
历史时期 生产力状况
土地资源
经济主体
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
人们已开始警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83 - 84,并完成表格 ,是
1. 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
B.陆地以上的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 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 下列物质和能量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水稻
B.钢铁
C. 雷电
D.地热
3. 自然资源潜力的扩大和提高立足于
A.资源的再生性
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C.物质运动的循环
D. 自然资源数量巨大
4. 下列资源中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石油资源
B.森林资源
C. 煤炭资源
D.铁矿资源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