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品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黄瓜耐低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黄瓜耐低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基 因或寡 基 因组 。 i Ca等 认为 黄瓜 幼苗 时期耐 低温
1 配合力分析 _ 3 配合力分析表明,耐冷性亲本各性状 的一般配 合 力 效 应 值 高 于冷 敏 感 亲 本 ,亲 本 组 合 间各 性 状
的特 殊 配 合 力 效应 值 差 异 极 显 著 。通 过 耐 冷 ×耐 冷 的方 法 提 高杂 交一 代 的耐 冷 性 ,其 效 果 是有 限 的 ,即使 用耐 冷性 亲本 回交 1 次对 耐冷性 提 高也不
文献 综 逃
V g tbe 0 09 e ea ls2 1 .
黄瓜耐低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闫世江 - ,张继宁 洁 z ,刘
(. 1山西省农业科学 院蔬菜研究所 ,0 0 3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0 0 3 ) 30 1 . 3 0 1
黄瓜 ( uu s ai s . C cmistu )又称 胡瓜 ,王瓜 ,起 v L 源于 喜马 拉雅 山南麓 ,属葫 芦科甜 瓜 属一年 生草 本
利用荧光仪对黄瓜的低温、高温耐性进行鉴定的报
道[-】 11。 03 还有 学者 两 种 指标均 采 用 , 余纪柱 报道 【 如 l 4 呵
把叶面积 、干重 、干鲜重比、MD A含量 、C T活 A 性、P D活性 、叶绿素 a 及光合速率作为黄瓜耐 O / b 低温弱光的鉴定指标 。 于拴仓报道 [用种子活力综 I 5 合指标、 超弱发光指标及胚根伸长指标构建的黄瓜 芽期低温鉴定指标体系可以全面、 准确地反 映黄瓜
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 , 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但其
实 际值 未 达 到 耐 冷 性 水 平 而 对 耐 冷性 育 种 无 实 际 意义 。耐 冷 ×不 耐 冷 组 合 中多 数 表 现 了 很 大 的 特 殊配合 力效 应值 , F 的耐 冷性 明 显高于 双 亲 的平 其 。 均值 , 遍表 现 离 中优 势 , 普 个别 组合 存在超 亲 优势 。 朱 其杰 等f、闰世江 等嘲由此提 出育 种过 程 中 , l 】 在综 合 考虑抗 病性 、丰产 性等 性状 的 同时 ,只 要保 证亲

黄瓜的保健价值及机理研究进展

黄瓜的保健价值及机理研究进展

黄瓜的保健价值及机理研究进展作者:吕慧芳刘四运王俊良来源:《吉林蔬菜》 2012年第3期吕慧芳1刘四运1王俊良2(1.安徽省池州学院247000)(2.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430065)ProgressofMechanismResearchofHealthValueinCucumberLVHui-fang1LiuSi-yun1WangJun-liang2(AnhuiChizhouUniversity,Chizhou,247000;WuhanVegetableResearchInstitute,wuhan,430065)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cucumberhealthvalueofanti-aging,beauty,antitumor,liver,anti-inflammatorybyusingtheresultswhichcamefromtherecentstudiesofoncucumberhealthvalue,andabriefsummaryitshealthmechanism.Keyword:Cucumber;VitaminE;Cucurbitacin;Anti-aging;Anti-tumer黄瓜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甜瓜属(Cucumis),一年生植物,又称胡瓜、刺瓜、青瓜,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蔬菜,也是中国种植范围最广,最大的蔬菜种类之一。

黄瓜口感脆嫩、瓜味浓郁,既可做蔬菜,也能当水果食用,是水果蔬菜两用型食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营养与保健价值。

而黄瓜作为人们喜爱的主要蔬菜之一,其保健价值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对黄瓜的保健价值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概述,以期为黄瓜功能食品和保健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1黄瓜的保健价值黄瓜既是蔬中佳品,也是一味治病防病的中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黄瓜味甘、性凉,能清血除热,解毒消炎、解渴、利水、除湿、滑肠之功效。

家庭黄瓜种植的科学文献

家庭黄瓜种植的科学文献

家庭黄瓜种植的科学文献黄瓜(Cucumis sativus)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在家庭种植中备受青睐。

为了实现高产、高质量的黄瓜产量,许多研究人员对黄瓜种植进行了科学研究。

以下是一些与家庭黄瓜种植相关的科学文献摘要,供参考。

1. 《黄瓜栽培中光照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这篇研究探讨了不同光照条件下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研究结果显示,适度的光照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过高或过低的光照都会对黄瓜的生长和果实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2. 《施肥对家庭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该研究考察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家庭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适量的有机肥和速效肥料的结合可以提高黄瓜的生长速度和果实产量。

过量或不足的施肥都会对黄瓜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3. 《水分管理对家庭黄瓜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该研究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策略对家庭黄瓜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浇水以及灌溉管理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生长速度和水分利用效率。

4. 《病虫害防治在家庭黄瓜种植中的应用研究》该研究探讨了病虫害防治在家庭黄瓜种植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

通过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黄瓜被病虫害侵害的概率,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5. 《温度对家庭黄瓜生长和发育的影响》该研究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家庭黄瓜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结果显示,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黄瓜的生长和发育,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黄瓜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是一些与家庭黄瓜种植相关的科学文献摘要。

若需要了解具体内容,请通过途径如图书馆、学术数据库等渠道获取完整文献资料。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黄瓜育种技术是为了改良黄瓜的外形和产量,使其更适合市场需求。

国内外对黄瓜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主要有以下方向和趋势:
1. 抗病育种技术:目前国内外黄瓜病害猖獗,育种界正逐渐将疾病防治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在黄瓜基因中筛选出抗病性较强的基因,以进一步加强黄瓜的抗病能力。

2. 品质改良技术:市场上对黄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育种者通过选育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从而提高黄瓜的口感和外观质量。

3. 耐旱育种技术:在干旱的环境下,黄瓜容易降低产量并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目前国内外的黄瓜育种者正在研究如何通过育种来耐旱。

4. 去雄栽培技术:去雄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黄瓜种植技术。

通过去雄栽培可以降低黄瓜的苦味和屑性,提高黄瓜的种子质量和收益效益。

总之,黄瓜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品质改良、病害防治、耐旱性和去雄栽培技术等方面发展。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黄瓜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蔬菜,其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对于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盐碱土壤和气候变化等逆境条件下,寻找耐盐碱和抗逆性强的黄瓜品种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黄瓜的耐盐碱特性以及抗逆性育种研究的方法和进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黄瓜的耐盐碱特性是指其在含有高盐和高碱性的土壤中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在盐碱土壤中,高盐浓度会导致土壤中的土壤水分减少,造成黄瓜根系吸收水分困难,进而导致黄瓜水分失衡、生长受限。

而高碱性土壤则会导致植物体内的酸碱平衡紊乱,影响植物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因此,耐盐碱性是黄瓜育种中一个重要的性状。

为了研究黄瓜的耐盐碱性,许多研究人员在不同的盐碱条件下进行了实验观察。

研究发现,黄瓜的耐盐碱性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就遗传因素而言,一些耐盐碱性特征的基因已经在黄瓜基因组中被鉴定出来,并与黄瓜的耐盐碱性相关。

而在环境因素方面,水分、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对黄瓜的耐盐碱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黄瓜的耐盐碱性可能会有所变化。

针对黄瓜的耐盐碱性育种研究,科学家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首先,通过野外收集野生的黄瓜种质资源,发现一些具有耐盐碱性的野生种质,并通过杂交等手段与栽培种质进行杂交育种,从而获得耐盐碱性更强的新品种。

其次,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组学等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鉴定出与黄瓜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为选择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逆境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也被应用于黄瓜抗逆性育种中,通过转基因技术引入抗盐碱胁迫的基因,从而提高黄瓜的耐盐碱性和抗逆性。

关于黄瓜耐盐碱性育种的研究进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的杂交育种和亲本筛选,培育出了多个耐盐碱性强、抗逆能力高的黄瓜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更强的抗盐碱胁迫的能力,在盐碱土壤中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和生长表现。

同时,通过进一步的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科学家们鉴定出了一些与黄瓜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了功能研究,为黄瓜耐盐碱性育种提供了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提高黄瓜耐低温性的栽培措施研究进展

提高黄瓜耐低温性的栽培措施研究进展
V g t b e 0 14 e ea ls2 1 .
文献 综 述
提高黄瓜耐低温性 的栽培措施研 究进展
闫世 江 ,张继 宁 ,刘 洁
(. 西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蔬 菜 研 究 所 ,0 0 3 1山 30 1;2山 西省 农 业 科学 院 科 技情 报研 究 所 ,0 0 3 ) 3 0 1
瓜 的 C T和P A OD活 性提 高 , 从而避 免 了幼苗 伤害 。 J 此外 ,由于 低 温锻炼提 高 了 P ( s 光合 系统 )的修复 能力 ,减轻 了低温诱 导 的光抑 制吲。李 晓萍 等 还发 1
现低 温锻 炼 诱导 的黄 瓜幼 苗 子 叶 中多 肽 发生 变化 ,
并 指 出锻炼所 诱导 的抗 冷力 提高 是基 于与 发育有 关 的代谢 的 协调 。在 掌握 适宜 锻炼 强度 的条 件 下 ,低
杂粮作物,0 02 () 84 .圈 2 0 , 1: —1 0 3
55 —

文 献 综 述
V g tb e 0 14 e e a ls2 1 .
苗 。5℃低 温胁 迫 4d,嫁 接 苗 叶片 与根 系 电解 质
泄漏 率 均低 于 5 %,幼 苗移 至常 温 下 尚能恢 复 ;而 0
摘 要 :从低 温锻 炼 、嫁接 换根 、化 学物 质处 理
法 ,即将 种子于 冷水 中半 吸胀 (3℃ , ) 1 4h ,然后置 自然 的昼 夜温差 ( 夜温有 时下降至 0℃以下 )下 3d , 以后在 温暖条件 下育苗 , 子叶展开 后 , 改为 3 C/~ 0 ̄ 2
等多方面论述提高黄瓜耐低温的栽培措施 , 中国 供
【]陈钢. 同供氮水平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农业 7 不 J华 .

影响黄瓜品质和产量的农业技术研究进展

影响黄瓜品质和产量的农业技术研究进展
巷业 辱 } l 琏
2 0 1 3 . 8 试验 研究
影响黄瓜 品质 和产量 的
农 业技 术研究 进展
杨 小华
( 山东省 济 宁市农 业科 学研 究院 济 宁 2 7 2 1 0 0 )
摘要: 介 绍 了当今 影 响黄 瓜 品质 和产 量的 一 些农业 技 术 , 主 要 阐述 了播 种期 、 嫁接 技 术 、 种 植 密度 、
试 验 中发 现 。 随 着 播种 期 的 推迟 , 黄瓜 的始 花期 和 始 增 加 , 节数 、 叶 面积 指 数 和 株 高 均 逐 渐 减 小 , 茎粗 逐
5元/ I ( g 、 磷酸二 铵 4元/ l 【 g 、 大 白菜 0 _ 3 元/ l 【 g 。 从表 6 可 于 常规 施 肥 .有效 提 高 大 白菜 的产 量和 品质 ,增 加
知, 补充 施肥 和优化施 肥 的亩收益 分别 为 1 4 7 9 . 7 5元 收 人 .产投 比要 高 于农 民常 规施 肥 。补 充施 肥 是 在 和1 3 8 4 . 0 6元 . 产 投 比分 别 为 5 . 4 : 1和 5 . 3 : 1 , 亩 收益 配 方为 1 6 — 8 — 1 2的 配方 施肥 方 案 的基础 上 用 过磷 酸 分别 比常 规施肥 多 收入 3 5 1 . 1 2元 和 2 5 5 . 4 3元 。常规 钙 替代 磷 源 同时 又补 充 钙源 的施 肥 方案 ,此方 案 的 施肥 的产 投 比为 4 . 2 : 1 ,相 比优化 施肥 和补 充施 肥来 产 量最 高 、品质 也最 好 ,农 户 的效 益也 最 高 ,值 得 说, 其 收 益要低 一些 。
地表 覆盖 以及 肥水 管理 等 5个方 面 , 以期 为 以后 的研 究、 试验提 供 参考 。

黄瓜设施栽培的研究进展

黄瓜设施栽培的研究进展
加上 1 5 d就 是 从 播 种 到 进 入 盛 果 期 所 需 的 时 间 。从 进
形 成 了根 系 浅 , 叶片 大 , 喜温 、 喜 湿 和 耐 弱 光 的 特 征 。 我 国是 世 界 上 黄 瓜 生 产 面 积 最 大 、 总产量最 高的 国
家: 。
入 盛果 期 往 回推 1 5 d 是始收商品瓜期 , 再 往 回推 算 减 去 定植 至始 收瓜 所 需 天 数 就 是 定 植 期 , 由定 植 前再 往 回 推

的种 子 发 芽 百 分 数 。黄 瓜 发 芽 率 一 般 指 催 芽 7 d内种 子 的发 芽 百 分 数 , 发芽率 9 0 以 上 时 才 能 符 合 播 种 要 求。 大 棚 栽 培 黄 瓜 茬 口主 要 以春 提 早 为 主 , 其 次 是 秋 延 后 。适 于 温 室 长 季 节 栽 培 的 品 种 有 中农 1 9号 、 京
单性 同株 , 单生 或雄花簇生, 花 冠轮状或近钟状 , 深
裂 。黄 瓜 的起 源地 是 热带 潮 湿 森 林 地 带 , 由 于 长期 处 于水肥充足 、 有 机 质 丰 富 的 土 壤 和 潮 湿 多 雨 的环 境 中 ,
场需 求 相 吻合 。一 般 黄 瓜 品 种 从 始 收 商 品 瓜 到 进 入 盛 果期 需 要 1 5 d 左右 , 从 播 种 到 始 收商 品瓜 所 需 要 的 时 间
2 0 1 3 年7 月
绿 色科 技 J o u r n a l o f G r e e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第 7期
黄瓜设施栽培 的研究进展
郑文法
( 福 建省福 清 市江镜镇 经 济发 展服 务 中心 , 福建 福清 3 5 0 3 1 6 )

果蔬品质与食品营养的研究及其进展

果蔬品质与食品营养的研究及其进展

果蔬品质与食品营养的研究及其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膳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健康饮食方面,果蔬是我们不应该忽视的重要部分。

然而,在农业生产和加工方面,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品质不佳、营养损失等。

因此,研究果蔬品质和食品营养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初步介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果蔬品质研究1.气候和环境气候和环境对果蔬品质的影响不可忽略。

例如,温度、湿度、光照和风速等因素,会影响果蔬的味道、口感和色泽等品质特征。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愈发剧烈和频繁,气候条件对果蔬品质的影响变得更为显著。

2.控制采后控制采后是保证果蔬品质的重要步骤。

在果蔬采摘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机械性损伤,导致外皮破损和营养成分的丢失。

因此,农业科技和生产企业需要研究和改进果蔬采摘和后期处理技术,以保证果蔬的新鲜度,保留其有机营养成分,提高其品质。

3.提取果蔬营养成分果蔬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多酚等。

这些营养成分是维持人类健康的关键所在。

因此,提取和利用果蔬中的营养成分,是果蔬品质研究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二、果蔬食品营养研究1.果蔬作为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表明,果蔬富含许多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缓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发生的风险。

因此,在膳食搭配上,应该保证摄入足够的果蔬,以达到长期的健康效果。

2.果蔬营养成分的烹饪损失烹饪过程中,果蔬中的营养成分会被破坏或流失,降低其对人体的有效性。

因此,在烹饪前应该尽可能保持果蔬新鲜度,并采用适当的烹饪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其中的营养成分。

3.果蔬与健康饮食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据个人需要和膳食偏好,应该在膳食中适当摄入各类果蔬,以满足人体对营养成分的需求。

对于处于某些特殊时期或生理状态的人群,如孕妇、小儿等,应按照专业医生的建议搭配膳食。

总之,果蔬品质和食品营养的研究对于促进人类健康、优化膳食结构、推动农业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黄瓜涩味感官评价影响因素及种质资源涩味评价分析

黄瓜涩味感官评价影响因素及种质资源涩味评价分析

中国瓜菜2023,36(3):36-41涩味是园艺产品常见的一种口感品质,表现为口腔中持续的收敛、皱缩、粗糙或干燥之感。

前人研究显示,涩味是由于涩味物质与口腔中唾液蛋白产生络合物以及沉淀物所形成的[1]。

现阶段,黄瓜的口感品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育种者的重视。

黄瓜作为一种鲜食为主的蔬菜,涩味是影响其鲜食口感的一大不良因素。

因此,培育低涩味黄瓜品种已经成为育种家的一个重要育种目标。

黄瓜涩味感官评价影响因素及种质资源涩味评价分析任思铃,朱雪云,闫立英,李晓丽(河北省特色园艺种质挖掘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科技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建立准确灵敏的黄瓜涩味感官评价体系,是筛选口感品质优良的黄瓜种质资源的基础。

通过比较不同品尝部位、不同切分方法以及切分后样品不同放置时间对黄瓜涩味感官评价影响程度,确定黄瓜涩味感官评价操作方法。

并应用此法对228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感官评价以检验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区分度。

结果表明,果皮处涩感显著强于果实中心腔处。

扇形瓜条切分法相比切片法、切除瓜把法更能减少涩味物质的流失,有助于评价员感知黄瓜涩味,相对更灵敏。

另外,结果显示随着切分后停置时间延长涩味有降低趋势。

综上所述,黄瓜涩味口感评价操作体系为采用扇形瓜条切分法切分商品瓜,放置1min,用舌尖舔触果实扇形横切面的果皮处溢出的汁液并感知涩度。

利用该方法对黄瓜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筛选出低涩资源6份,强涩资源9份。

关键词:黄瓜;涩味;感官评价;种质资源;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S64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871(2023)03-036-06 Establishment of sensory evaluation method for astringency of cucumberand its application in germplasm evaluationREN Siling,ZHU Xueyun,YAN Liying,LI Xiaoli(Hebei Key of Horticultural Germplasm Excavation and Innovative Utilization/College of Horticulture Technology,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huangdao066004,Hebei,China)Abstract:To identify cucumber germplasm resources with high taste quality,an accurate and sensitive sensory assessment technique for cucumber astringency must first be established.In this study,the astringency of the cucumber's flavor was used as the primary criterion for evaluation.By contrasting the effects of various slicing techniques,sample placement times after slicing,and various taste locations on the sensory assessment of cucumber astringency,the sensory evaluation methods of cucumber astringency were established.To examine the efficacy and discrimination of this strategy,228 cucumber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evaluated.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stringency in the fruit's skin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its interior cavity.The degree of cucumber astringency in terms of flavor varied significantly depending on how it was chopped.The fan-shaped melon slice method may assist the evaluator detect the astringency of cucumber, which is substantially more sensitive,and can decrease the loss of astringency compounds when compared to the slicing and cutting methods.Additionally,the findings of the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astringency tended to diminish with an extended staying period following slicing.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findings,the operational procedure for determining the astringency of cucumber was as follows:slice commercial melons into sections,stay for1minute,and touch the juice that has leaked from the fruit's skin by licking the tip of the tongue.This approach was used to evaluate cucumber germ-plasm resources,and6low astringent and9high astringent resources were chosen.Key words:Cucumber;Astringency;Sensory Evaluation;Germplasm Resources;Influence factors收稿日期:2022-10-09;修回日期:2022-12-13基金项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博士启动基金(2021YB019);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QN2021070)作者简介:任思铃,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蔬菜作物遗传育种和种质创新研究。

黄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黄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蔬 菜所 黄瓜课 题组 经过 十几年 的研 究
பைடு நூலகம்
[1 11 , 锡香, 沈镝 李 方智远 , 西双版纳黄 瓜种 等.
源 ,这些 资源 虽然在 生产 上不 一定 具 有 直接利 用价值 ,但通过诱变 、 自交 、 杂 交 、回交转 育等手 段可 以获 得育 种
新材料 。
【] 1 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学分会 . 6 中国作物遗 传资源[ 】 M. 北京: 中国农 业出版社 , 9 . 1 4 9
点及对现代科 学育种 的影响 . 天津农 业 科学, 9,4. 1 9f 9 51
[ 李锡香 , , 江萍, . 6 】 沈摘 宋 等 中国黄瓜 遗传 资 源的来源及 其遗传多样 性表 现『. J 作物 品 】 种资源 . 9 ( . 1 9) 9 3 [ 李 锡香. 种质遗传多 样性 的形 态和分 7 ] 黄瓜 子评价及 其亲缘关 系研究 [】 D. : 北京 中国农 科院, 0 . 2 2 0 【 戚 春章, 8 】 袁珍珍, 李玉湘, 黄瓜新类 型—— 等. 西双版纳黄瓜U. 】 园艺学报,9 31) 18 (0。 [ 1东农业大学. 9/ 11 蔬菜栽培学各论d 方本) 1 B p. a 北京: 农业出版社 , 8 . 1 0 9
适于做咸菜和罐头。 ( 二)黄瓜种质资源利用
国内外 黄瓜 育种家 ,通 过对 各 自
提高 我 国黄 瓜育 种整体 水平 发挥 了重 大作用。 四、黄瓜种质资源发展趋势与展望 种质 资源 在任 何时 候都 是育 种 的 物质基 础 ,为使 新品种 具有 更广 泛 的 遗传 基础 ,防止 尚存 资源继 续丧 失 和 减少 , 必须重视保 存与更新种质资 源 。 我 国 已搜集 约 1 0 余 份 黄瓜 种 质 资 0 0 源 ,但从 数量上 看 ,还不 能满 足育 种 目标 多样 化 的要 求 。况 且对 这些 已保 存 下来 的大多 数资 源材料 尚未作 鉴定 和评 价 ,这显然 制约 了育 种工 作者 对 这些种质资源材料 准确有效 的利用 。 目前 ,我 国已经从 国外 引进 大 量

黄瓜耐低温机理的研究进展

黄瓜耐低温机理的研究进展

温度 是影 响气 孔开 闭 的因子 之一 ,叶片 气孔 的 开 张度 与 黄瓜 抗 寒 性 的相 关性 较 好 。耐 低 温性 弱 的 品种 的 开 张度 大 ,耐 低 温 性 强 的 品种 的 开 张 度
最小 , 中间型 品种趋 于 二 者 之 。
种 3 6h的种 芽经 (. 25±05 .)℃处 理 2 ,恢 复期 4h 的胚 根伸长率 可 以区别品种 间的低温 耐受性 。
寒性和丰产性 等综合性状评价 , 郑研寒玉和掖辐大
葱表 现 最好 ,适宜 在 中原地 区优 先种植 推 广 , 掖 但 辐 大 葱 在 栽培 上 要 注意 加 强病 害 的 防治 ;章 丘 大
以进行越冬设施栽培 , 提高种植效益; 寒丰巨葱表 现 最 差 ,应淘 汰 该 品种 。同


47 . .
之 间呈 正 相 关 。耐 寒 品种 体 内的 还 原糖 特 别 是 葡
22 电解质 泄 漏 . 朱 其 杰 【认 为 ,低 温 胁 迫 下 生 物 膜 流 动 性 降 1
文 献 综 述
V g t be 0 11 e ea ls2 1 .

Pi k rma 用 1 ℃/ 6℃ 、 1 ℃/ 7℃ 、 1 ℃l 6℃ 6 1 7 1 8 1
有 可 能 是从 膜 上 或 其 他 结 合 形 式 中降 解 释 放 出 来
( 温/ 昼 夜温 ) 的低 温处 理 黄 瓜 幼苗 ,发 现 温 室 品 种N ( R 硝酸 还原 酶 )活力 降低 幅度 比露地 品种大 。
12 花粉 . 黄瓜 花粉 的形状 、大小 及萌 发 孔与抗 寒性无 相
关性 ,但花 粉粒 表面 纹饰 ( 即雕 纹 )有 2 区别 : 亦 点 其一 为 覆盖层 的类型 不 同。耐低 温性 强 的品种为 半 覆 盖层 类 型 ,其 表 面纹 饰为 开 放 的大 网状 式 纹饰 , 耐 低温 l 的品 种为 覆盖层 一 孔型 , 表 面纹饰 为 生弱 穿 其

我国黄瓜栽培的发展现状

我国黄瓜栽培的发展现状

我国黄瓜栽培的发展现状我国黄瓜栽培的发展现状1. 引言黄瓜是我国常见的蔬菜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蔬菜需求的增长,我国黄瓜栽培业发展迅速。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黄瓜栽培的发展现状,从产量、品质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估,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2. 产量的提升我国黄瓜栽培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产量提升。

这得益于农业科技的发展、新品种的引进和栽培技术的优化。

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得黄瓜的抗病性和耐逆性得到提高,有效降低了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引进耐病品种和高产品种,能够进一步提高黄瓜的产量。

栽培技术的优化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例如合理的施肥、适当的灌溉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都能够有效提升黄瓜的产量。

3. 品质的改善我国黄瓜栽培业在品质改善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农民通过精细化管理,如严格控制施肥量和病虫害的防治,使得黄瓜的外观更加美观、无瑕疵。

另品种改良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质品种,黄瓜的风味和口感得到了明显提升。

冷链物流的发展也为优质黄瓜的销售提供了保障,能够更好地保持黄瓜的新鲜程度和品质。

4. 科技创新的应用科技创新在我国黄瓜栽培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为农民提供了更准确的栽培指导和精细化管理的手段。

通过大数据分析,农民能够了解黄瓜的生长情况,并及时调整栽培措施,提高产量和品质。

人工智能和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农民能够更快速、更高效地监测病虫害和施肥情况,提前做出相应的决策和措施。

5. 总结与回顾我国黄瓜栽培业在产量、品质和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产量的提升得益于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栽培技术的优化,品质的改善则得益于品种改良和精细化管理。

科技创新的应用为黄瓜栽培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然而,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病虫害的防治、种子质量的稳定等问题。

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培育优质品种,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黄瓜栽培业的发展水平。

黄瓜果实表面蜡粉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黄瓜果实表面蜡粉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黄瓜果实表面蜡粉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沈琼;魏珉;任仲海;崔健;王秀峰【摘要】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综述了黄瓜果实表面蜡粉及其形成机制、影响蜡粉形成的因素以及嫁接对蜡粉形成的影响.黄瓜果实表面的蜡粉是由4~8个无核细胞组成且表面硅化的球状体,蜡粉形成过程有硅参与,蜡粉的有无或多少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可能存在与之相关的修饰基因.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以及嫁接砧木均对蜡粉形成有显著影响,砧木可能通过改变嫁接黄瓜的硅吸收特性而影响蜡粉的形成.%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bloom on the cucumber surface and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effect of grafting on bloom formation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bloom on cucumber fruit surface is a spheroid covered with a layer of silicon and formed by 4 ~ 8 cells without cell nuclear. Silicon participates in the process of bloom formation. The existence or nonex-istence and the amount of bloom are controlled by a major gene, and some associated modifier genes may exist either. The formation of bloom can be affected by grafting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significantly, such as temperature , humidity, light and so on. The formation of bloom on grafted cucumber can be affected by rootstock through alt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licon absorption.【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4)003【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黄瓜;蜡粉;影响因素;嫁接【作者】沈琼;魏珉;任仲海;崔健;王秀峰【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青岛266100;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2.2黄瓜果实品质包括商品品质、风味品质和营养品质[1],果面蜡粉属于商品品质的重要内容。

分析黄瓜实验报告

分析黄瓜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黄瓜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黄瓜连作障碍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黄瓜产量和品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选取了EM复合菌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黄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地点:某设施农业基地黄瓜大棚实验材料:黄瓜品种为“翠玉”,EM复合菌剂、生物有机肥、普通肥料等。

2.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黄瓜大棚分为4组,分别为:A组:施用EM复合菌剂+生物有机肥B组:施用EM复合菌剂+普通肥料C组:施用生物有机肥D组:施用普通肥料(2)实验过程①播种: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黄瓜种子进行播种,确保各处理组播种密度一致。

②施肥:按照实验设计,分别施用EM复合菌剂、生物有机肥和普通肥料。

③田间管理:根据黄瓜生长情况,进行适时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

④数据收集:定期观察黄瓜生长状况,记录各处理组的产量、品质、病害发生情况等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施用EM复合菌剂和生物有机肥的A、B两组黄瓜产量显著高于C、D两组。

其中,A组产量最高,说明EM复合菌剂与生物有机肥的协同作用对黄瓜产量有显著提高。

2. 品质分析通过对比各处理组的黄瓜品质指标,发现A、B两组黄瓜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C、D两组,说明EM复合菌剂和生物有机肥能够改善黄瓜品质。

3. 病害发生情况实验结果显示,A、B两组黄瓜病害发生程度明显低于C、D两组,尤其是黄瓜枯萎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这表明EM复合菌剂对黄瓜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4. 土壤理化性状通过对比各处理组的土壤理化性状,发现A、B两组土壤EC值、pH值等指标均优于C、D两组,说明EM复合菌剂和生物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环境,减轻土壤盐渍化程度。

四、结论1. EM复合菌剂与生物有机肥的协同作用对黄瓜产量、品质和病害防治具有显著效果。

2. EM复合菌剂能够改善土壤环境,减轻土壤盐渍化程度。

黄瓜育种

黄瓜育种

黄瓜育种研究进展黄瓜(Cucumis sativus L),别名“胡瓜”、“王瓜”、“刺瓜”,为葫芦科甜瓜属中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

其果实脆嫩清香,味甘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其它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黄瓜中特有的丙二醇具有减肥的功效。

黄瓜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作物之一,在全球蔬菜供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我国是黄瓜的生产大国,其栽培面积约占全国蔬菜总面积的10%,2012年我国黄瓜产量约78亿t,居世界第一位。

黄瓜作为我国主要的设施蔬菜,对蔬菜周年供应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农村致富及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我国黄瓜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20世纪50 年代末,提高黄瓜的产量、改善品质、增强对病虫害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是目前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发展方向。

黄瓜的育种方法:1 常规育种常规杂交育种基本上是染色体的重新组合,这种技术一般并不引起染色体发生变异,更难以涉及到基因突变。

该方法可对多个基因控制的多个性状进行综合改良,变异范围广,在作物品种的创新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由于这种育种途径主要是通过普通黄瓜基因间的交换重组育成新品种,因而也存在不足之处。

2 诱变育种诱变育种就是利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导生物体发生遗传变异,并对其后代进行研究、筛选和鉴定的一门现代生物学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

2.1物理诱变目前常用的物理诱变剂主要包括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质子以及紫外线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γ射线。

王玉怀[1]等利用9万伦琴的60Co-γ照射‘长春密刺’干种子,发现1 株黄色子叶的突变幼苗,研究表明黄色子叶为核遗传的隐形性状,受核内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性状可作为苗期标记鉴别F1杂种。

李加旺[2]等利用23.22C/kg·S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黄瓜自交系种子,并在其变异后代群体中,筛选出两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

经3代系选,从中分选出一个主要性状均能稳定遗传的株系M-8。

黄瓜育种报告总结与反思

黄瓜育种报告总结与反思

黄瓜育种报告总结与反思1.引言1.1 概述黄瓜育种一直是植物育种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强,黄瓜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对其品质和产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本报告旨在总结黄瓜育种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黄瓜育种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报告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与反思三大部分。

-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报告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黄瓜育种的重要性,以及本报告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 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黄瓜育种的意义、方法和挑战。

首先分析了黄瓜育种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其对优质、高产、抗逆性等方面的影响。

其次,介绍了当前常用的黄瓜育种方法,包括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等。

最后,分析了黄瓜育种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探讨了如何克服这些难题的可能途径。

- 结论与反思部分将对本次黄瓜育种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分析。

同时,展望未来黄瓜育种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黄瓜育种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旨在探讨黄瓜育种的意义、方法和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对黄瓜育种工作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我们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品种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问题与反思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当前面临挑战的有效方法,为黄瓜育种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正文2.1 黄瓜育种的意义黄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蔬菜之一,其营养丰富,口感清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因此,黄瓜育种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黄瓜育种可以提高黄瓜产量和质量。

通过选择优良的品种和培育高产、抗病、耐逆的新品种,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保证供应稳定,提高农民收入。

其次,黄瓜育种可以改善品质和口感。

针对市场需求,培育出口感脆嫩、口味甜美的黄瓜品种,使产品更受欢迎,提升商品附加值。

我国黄瓜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我国黄瓜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工 的 特 点 。 据 统 计 , 授 粉 期 间 , 人 每 天 可 授 粉 在 每
量 较 低 。而 在 苗 期 喷 施 乙 烯 利 可 使 雌 花 出 现 早 且 多 , 而 有 利 于 提 高 黄 瓜 种 子 产 量 同 时 , 云 南 从 在
地 区 冬 季 繁 殖 黄 瓜 也 获 得 成 功 。 也 就 是 说 , 我 国 在
在 山 东 省 中 南 部 地 区 ,黄 瓜 制 种 最 适 宜 的 播
种 期 为 3月 3 日左 右 。 在 这 一 时 期 播 种 , 但 有 0 不
利 于 培 育 壮 苗 , 且 制 种 产 量 高 。这 主 要 是 由 于 提 而
高 r黄 瓜 的 单 株 采 瓜 数 和 单 瓜 结 籽 数 , 而 且 种 子
利 用 昆 虫 授 粉 其 安 全 距 离 开 阔 地 为 10 l 以 00 I l
上 , 屏 障 的地 方 为 5 0 m 以上 。 交 制 种 有 三 种 有 0 杂 方 法 : 工 杂 交 制 种 、 性 系 制 种 和 化 学 去 雄 自然 人 雌
杂 交 制 种 。人 工 杂 交 制 种 又 可 以 分 为 三 种 方 法 . 一

慨 h & w 0k r
ec
0p
维普资讯
我 国 黄 瓜 良 种 繁 育 研 究 进 展
王艳 飞 孙玉河 李怀 智

要 对 我 国黄 瓜 良种 繁 育 的 季 节 、 种 的 方 法 , 厦 影 响 黄瓜 制 种 产 量 、 制 质
产量 质 量
5 0 k / m 一此 外 , 于 网 室 内 小 气 候 条 件 较 露 地 0 gh 由
供 充 足 的 良 种 保 障 黄 瓜 生 产 打 下 良好 的 基 础 . 而 且 为科 学 研 究 加 代 繁 殖 创 造 了条 件 一 以前 的 研 究 认 为 . 适 于 不 同 栽 培 条 件 的 黄 瓜 品 种 , 保 持 其 原 有 种 性 , 在 相 廊 的 条 件 下 繁 殖 为 应 原 种 。 由 于 保 护 地 采 种 成 本 较 高 .经 过 多 年 的 观 察 , 在 任 何 黄 瓜 品 种 均 可在 露 地 采 种 , 其 种 性 现 而

黄瓜的调研报告

黄瓜的调研报告

黄瓜的调研报告黄瓜的调研报告一、引言黄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是夏季人们餐桌上经常能见到的绿色蔬菜。

它的外形呈长圆形,有着清脆爽口的口感,广受大众喜爱。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黄瓜的生产与市场销售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黄瓜的种植、营养价值以及市场需求进行分析。

二、种植情况黄瓜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

黄瓜种植需要合适的土壤,土壤要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另外,黄瓜对阳光的要求较高,光照不足会影响黄瓜的生长和品质。

黄瓜的种植分为露地种植和温室种植两种方式。

露地种植成本较低,但受到气候和病虫害影响较大;温室种植虽然成本较高,但能够控制温度和湿度,提高产量和质量。

目前市场上主要以温室种植的黄瓜为主。

三、营养价值黄瓜的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水分、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黄瓜中含有的维生素C能够美白肌肤、抗氧化,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其中的维生素B能够帮助人体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此外,黄瓜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矿物质,有助于骨骼发育和维持生理平衡。

四、市场需求黄瓜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市场需求较大。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蔬菜的食用和选择。

黄瓜具有清热去火的特性,常食可以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因此备受女性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黄瓜主要以鲜食为主要销售形式,出口和加工产品比较少见。

黄瓜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大型超市、菜市场和餐馆,其中大型超市是主要的销售渠道。

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电商平台购买蔬菜,黄瓜也不例外。

五、结论黄瓜是一种受欢迎的蔬菜,其种植方式多样,目前以温室种植为主流。

黄瓜富含营养,对人体有益,因此受到市场的青睐。

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大型超市和菜市场,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电商销售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六、建议1. 种植者要注意控制病虫害,提高黄瓜的质量和产量;2. 加强黄瓜的宣传推广,提高消费者对黄瓜的认知度;3. 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种植策略,开发新的销售渠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国黄瓜种植区划 ( 长江蔬菜 )!**+,&&- )". %!’ 余纪柱 ) 石内伝治 ( 影响黄瓜品质的物理特性 (
上海农业学报 )&//#)&!,!-0.+:.$
% 在土壤含盐量高达 $-.#/ 的情况下 ! 施入
一定量的钙也能提 高 黄 瓜 可 溶 性 糖 和 钙 的 含 量 ##.$% 施用生物菌肥能降低硝酸盐含量 ! 提高黄瓜品质 ##0$% 叶面喷施海藻肥 ! 能显著提高黄瓜的外观品质 ! 增强 植株抗病性 ##1$% 施 23#4 菌剂可以增加黄瓜中 ,4 种 氨基酸含量 ! 尤其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 ! 以及果实 中蛋白质 " 糖 " 钙 " 磷 " 铁 " 锌和 !3 含 量 ! 改 善 果 实 品 质 ##5$% 光合细菌不仅可以提高黄瓜的产量 6而且可以 提高作物叶绿素 "!" 的含量 ( 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6 延长保存期 ##4$% 施稀土可以提高黄瓜的干物重 " 粗蛋 白及总糖含量 ##7$% 施用 38# 气肥可显著增加黄瓜产 量 !而并不对黄瓜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9$%
!$,"
%:) * 灌溉上限为 ’E)5 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 7 的条
件下 * 黄瓜产量高 + 水分利用率高 + 可 溶 性 糖 含 量 高
!*C"
. 营养条件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营养条件对黄瓜品质影响的研究较多 . 黄瓜喜
. 刘春香等研究表
,#"
明 * 果皮较薄 + 薄壁细胞 体积由表皮向内 壁 增 加 快 * 果肉细胞形状规则 * 圆形 + 近圆形细胞多的黄瓜品种 质地品质好 / 肉质脆性与组织结构 + 纤维 素 + 果 胶 含 量关系密切
!!!!!! 黄 瓜 !!"#"$%& &’(%)"& *+" 起 源 于 印 度 喜 马 拉 雅
山 #具有喜温 $ 喜湿 $ 耐一定弱光的特点 # 是人们普遍 喜 爱 的 蔬 菜 % ,--, 年 底 # 我 国 黄 瓜 栽 培 面 积 已 达
.+.
感观鉴定法 黄瓜品质的感观鉴定是指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
’%(’) *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 !*+"# 曹辰兴等对黄瓜
茎叶无毛性状与果实瘤刺性状的遗传关系做了研 究 * 发现无毛基因对果瘤基因存在隐性上位作用 !**"# 瓜条粗度和心室大小的特殊配合力在组合间表现出 较大差异 * 瓜把长和平均单果重的狭义遗传力较低 * 而瓜条长度 ’ 瓜粗和心室直径的遗传力较高 * 选择较 有效 * 也较易稳定
#
"-"
黄瓜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品质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关系 * 相关关系有多
大 *这是只有少数科研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 果肉硬度 ,./0 ’010 -’ 脆 度 ,020 -’ 果 肉 弹 性 ,"34 - 及 果 皮 硬 度 56107 等参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 徐强等对
!""
黄瓜某些品质性状间遗传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8通 过对果实长度的选择 8 可实现对果实鲜重 + 果实干重 性状的间接选择 * 而对总蛋白质含量的选择可通过 对果肉厚度的间接选择来实现
专 题 综 述 ,--E+-J
!"#$%&’ "( )*+%,!-&%, ./,/0+1’/2
长江蔬菜
黄瓜品质研究进展
张政 刘伟 罗庆熙 陈碧华
!!!!!! 摘
要 从品质鉴定 ! 品质性状遗传相关性研究及环境因子对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黄瓜品质的研究进展 " 并探
讨了品质研究的方向 # 关键词 黄瓜 品质 研究进展
实长度和果肉厚度的遗传力较高 * 对其进行早世代 单株选择有较好的效果 * 遗传变异系数以可溶性总 糖含量和果实鲜重较高 * 选择潜力较大
!*,"
积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 研究温度对黄瓜某一些品质 性状形成的影响 * 可以找出所需要的最适合温度及 其临界值 . 光照对黄瓜产品品质的影响主要从光照 时间 + 强度 + 光质三方面进行研究 . <=>>=?@A<1 等 研究发现光强对黄瓜品质具有正效应BCD. 水分对黄瓜 品质的影响 * 可从灌水时期和灌水量两方面进行研 究 . 贺忠群等对日光温室黄瓜滴灌灌水指标进行了 研究 * 结果表明 * 秋延后温室黄瓜栽培在灌溉下限为
###$
0
展望
总的来说 !黄瓜品质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 黄
瓜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及控制品质性状的基因研 究仍需深入进行 % 某些施肥技术可提高黄瓜品质 ! 但 其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 有的研究者已经找到一些 降低硝酸盐及有毒物质的含量的措施 ! 但实际应用 推广比较困难 !还需要改进 %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及 其与传统育种的紧密结合 ! 黄瓜品质研究的步伐将 会迈得更大 % 参考文献
"#$
黄瓜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黄瓜品质品种间差异很大 !%&’"# 控制黄瓜品质性
状的基因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内因 # 品质性状多为数 量性状 * 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改良一直是个难题 * 通过 传统的杂交 + 回 交 ’ 自交等方式育种 * 即 当 前 主 要 的 育种方式来改良品质往往需要很多代 * 又要相当的 种植规模 * 还要具有丰富的选择经验才可能达到目 的# 顾兴芳等对黄瓜瓜把遗传进行研究 * 发现其遗 传以加性效应为主* 加性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
基金项目 $ 本文由北京市重点项目 %EFGFHGFFIFJIF & 资助 张政 " 西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 重庆北碚 "KFFHLJ 刘伟 " 通讯作者 " 北京蔬菜研究中心 罗庆熙 " 陈碧华 " 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 $GFFKMFKMFN
3 IH 3
长江蔬菜
耐藏性 !!"#
!"#$%&’ "( )*+%,!-&%, ./,/0+1’/2
接品评其外在或某些内在性状的优劣 % 由于黄瓜产 品品质指标要符合人们的喜好和饮食习惯 7 因此感 观鉴定必不可少 % 可以用感观鉴定评价的指标有外 观 $ 风味 $ 质地等 % 感观鉴定也有其局限性 #如不能评 价营养成分 #精确度不高等 %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名次 法和评分法 # 尤其是评分法 # 由于其 结 果 更 可 靠 # 获 得数据更多 #更受研究人员重视 %
质育种带来了新的希望 * 我们可以研究具体性状由 哪些基因控制 * 由哪些基因调节 * 以此理论为基础从 基因水平进行调控 * 从而达到对性状的控制 . 研究风 味物质合成途径是研究风味品质的前提 * 黄瓜的特 征风味化合物的合成途径比较简单 * 认识也较清楚 * 它是以脂肪酸为前体合成的 !*%". 这为黄瓜的品质育 种提供了参考 . 目前 * 黄瓜离体再生体系的构建及在 抗虫 + 抗病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较多 * 分子标记技术 , 如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建立及基因定位 ; 亲缘关系 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品种纯度 鉴定等 - 在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日益增加 . 这些研 究在创造新的育种材料和提高育种效率方面为黄瓜 品质育种提供了帮助 .
!*""
,
环境因子对黄瓜品质的影响研究
影响黄瓜品质的环境因子有 1 温度 + 光照 + 水分 +
营养条件及环境污染等 . 国内外都着重研究它们对 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
,-$
温度 ! 光照 ! 水分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温度是黄瓜产品器官成熟 + 色素 + 及营养成分累
# 黄瓜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 ’ 果
!$9"
肥 * 施肥是黄瓜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 * 科学合理的施 肥 * 不仅能提高黄瓜 产量 * 而且能提 高 黄 瓜 品 质 * 有 利于无害化生产 . 梁称福等研究发现 * 尿素追施量与 黄瓜中的总糖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 与氮含量呈正相 关关系 * 与黄瓜中 FG 含量无相关关系 . 这说明在一 定范围内降低尿素施用量能提高黄瓜的品质 !*’". 施
.,/+0 万 1$ # 比 .23- 年扩大近 0 倍 # 占全国蔬 菜 总
,
面积的 .-4 左右 # 而且栽培范围广泛 # 几乎每一个
&.’
省市均有栽培 % 近年来我国黄瓜品质研究不断深入 # 在品质鉴定 $ 品质性状遗传相关性研究及环境因子 对品质的影响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 本文拟对 此作一综述 %
. 赵殿国等认为短果型黄瓜品质优于
!$:"
长果型 0 短果型可溶性糖含量高 * 粗纤维含量低
!""
.
在某种程度上短果类型黄瓜的脆度比长果型的脆度 高 . 黄瓜耐藏性与瓜皮上的瘤刺和瓜的抗病性 + 耐
3 !" 3
!"#$%&’ "( )*+%,!-&%, ./,/0+1’/2
长江蔬菜
用有机肥可较好地改良黄瓜的风味品质 ! 提高其 !" 和可溶性糖及铁 " 钙等矿物质含量
寒性显著相关 * 大多数瘤刺大而密的品种不耐藏 * 少 瘤少刺或无瘤无刺 , 含少刺 - 品种耐藏性好 !*!".
"
黄瓜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相关性研究
多年来 $ 育种工作者就把品质育种作为黄瓜育
"-,
生物技术在黄瓜品质育种中的作用 生物学的发展及生物技术的日趋成熟给黄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