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检测算法综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异常因子计算
第一步先产生所有点的MinPts-邻域(同 时得到MinPts-距离),并计算到其中每 个点的距离;
– 对低维数据,可以利用网格(Grid)来作k-NN查询,整个计 算时间为 O(n );
– 对中维或中高维数据,必须采用索引结构如X-树等,使得作kNN查询的时间为O(logn) ,整个计算时间为 O(n logn);
oNMinPts( p) lrdMinPts( p) | NMinPts( p) |
局部异常的性质
对象p的局部异常因子表示p的异常程度, 局部异常因子愈大,就认为它更可能异 常;反之则可能性小。
簇内靠近核心点的对象的LOF接近于1, 那么不应该被认为是局部异常。而处于 簇的边缘或是簇的外面的对象的LOF相 对较大,如前面图中对象o1, o2。
– 光滑因子(smoothing factor)最大的子集就是异常集(exception set);
» 光滑因子用来评价从原始数据集中去除一个子集,差异度降低多 少。
– 为减少输入数据的顺序对结果的影响,可以用不同的次序多 次重复上述过程,找出其中光滑因子最大的子集。
这个算法复杂度与数据集大小呈线性关系,有优异的
k——维数 N——数据点数 特点:
– 不需要建立多维索引结构 – 较费时
基于单元的方法
单元划分
– 数据空间被划分为边长为D/(2k1/2)的单元; – 每个单元有两个包围层
» 第一层为1倍的单元厚 » 第二层为int(2k1/2 -1)+1倍的单元厚
确定异常
– 若cell_+_1_layer_count>M,单元中的对象都不是异常; – 若cell_+_2_layer_count<=M,单元中的所有对象都是异
– 类型1:将变异位置置为*,然后在Q中间选择一个位置,随机 置为1到中间一个数即可。
– 类型2:将变异位置随机置为1到中间的一个值。
算法小结
基于统计的异常检测应用主要局限于科研计算,这主 要是因为必须事先知道数据的分布特征这就限制了它 的应用范围。
序列异常检测算法提出的序列异常的概念并没有得到 普遍的认同。这是因为序列异常在概念上仍然有一定 缺陷,遗漏了不少的异常数据。
Dnk 异常 用Dk(p)表示点p和它的第k个最近邻的距离, 给定d维空间中包含N个点的数据集,参数n和k(自然 数),如果满足Dk(p’) Dk(p)的点p’不超过n-1个,那 么称p为Dnk 异常。
如果对数据点根据它们的Dk(p)距离进行排序,那么前n 个点就被看作异常。
改进的基于距离的算法
距离的异常探测方法的缺陷
– 输入参数p与D很难确定,并且对于不同参数,结果 有很大不稳定性。这就需要用户反复输入p与D进行 测试,以确定一个满意解;
– 不能给定异常的程度;
– 算法的复杂度较高。
基于距离的算法的改进
Rastogi 和Ramaswamy(SIGMOD’2000)提出了一个新 的基于距离异常定义
N * f k (1 f k )
s(D)为负数时,说明立方体D中数据点低于期望值, s(D )越小,说明此立方体中数据越稀疏。
高维数据的异常探测算法思想
数据空间的任一模式可以用m1 m2 … mi…来表示。mi指 此数据在第i维子空间映射区间,可以取值1到,或者 *(*表示可以为任意映射值)。异常检测问题可以转 化成为寻找映射在k(k作为参数输入)维子空间上的异常 模式以及符合这些异常模式的数据 。如4维空间中一个 映射在2维子空间上的模式( = 10)*3*9。
基于距离的算法跟基于统计的算法相比,不需要用户 拥有任何领域知识。与”序列异常”相比,在概念上 更加直观。更重要的是,距离异常更接近Hawkins的异 常本质定义。
算法小结
基于密度的异常观点比基于距离的异常观点更贴近 Hawkins的异常定义,因此能够检测出基于距离异常算 法所不能识别的一类异常数据——局部异常。局部异 常观点摈弃了以前所有的异常定义中非此即彼的绝对 异常观念,更加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基于偏差的方法
Argrawal和Ragaran(KDD’1995)提出一种 “序列异 常”(sequential exception)的概念。
算法介绍
– 给定n个对象的集合S,建立一个子集序列{S1,S2,…,Sm},
2mn
S j1 S j , S j S
– 对每个子集,确定该子集与前序子集的差异度的差 ;
对任意的自然数k,定义p的k-距离(k-distance(p)),为p 和某个对象o之间的距离,这里的o满足: 1) 至少存在k个对象o’D\{p},使得d(p, o’) d(p, o), 并且
2) 至多存在k-1个对象o’ D\{p},使得d(p, o’) d(p, o)。
基于密度的方法的有关概念
– 对特高维数据,索引结构不再有效,时间复杂度提高到O(n2)。
第二步计算每个点的局部异常因子。
高维数据的异常探测
Aggarwal 和Yu ( SIGMOD’2001)提出一个 高维数据异常检测的方法。
它把高维数据集映射到低维子空间,根 据子空间映射数据的稀疏程度来确定异 常数据是否存在。
实际数据往往具有较大的噪声,因此异常模式经常只 存在于低维子空间中,而在全维空间中难以确定;且 以前算法在维数较高时,性能急剧下降。因此 Aggarwal 和Yu ( SIGMOD’2001)提出一个高维数据异常 检测的方法。采用遗传优化算法,获得良好得计算性 能。
表示所有的基于统计的异常。
基于距离的异常探测的算法
基于索引(index-based)的算法 嵌套循环(nested-loop)算法 基于单元(cell-based)的方法
基于索引的算法
寻找所有的DB(p, D )-outlier可以通过对最近
邻查询或以O为中心的范围查询的回答来实现 基于多维索引结构R-Tree或kd-Tree
高维数据的异常探测算法思想
将数据空间的每一维分成个等深度区间。
所谓等深度区间是指将数据映射到此一维空间上 后,每一 区间包含相等的f=1/的数据点。 在数据集的k维子空间中的每一维上各取一个等深度区 间,组成一个k维立方体,则立方体中的数据映射点数 为一个随机数。 设n(D)为k维立方体D所包含点数,N为总的点数。定义 稀疏系数s(D)为: s(D) n(D) N * f k
算法复杂度是O(k N2 )
k——维数 N——数据点数 缺点:
– 需要建立多维索引结构 – 费时
嵌套循环算法NL
将内存缓冲区空间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数据 集分成几个大小和每部分缓冲区相等的逻辑块, 通过认真选择调入每一部分缓冲区的次序,使 I/O次数最小
算法复杂度是O(k N2 )
聚类算法对异常的定义:异常是聚类嵌于其中 的背景噪声。
异常探测算法对异常的定义:异常是既不属于 聚类也不属于背景噪声的点。他们的行为与正 常的行为有很大不同。
异常探测方法的分类
基于统计(statistical-based)的方法 基于距离 (distance-based)的方法 基于偏差(deviation-based)的方法 基于密度(density-based)的方法 高维数据的异常探测
对象p的k-距离邻域(Nk-distance)
给定p的k-距离k-distance(p),p的k-距离邻域包含 所有与p的距离不超过k-distance(p)的对象。
Nkdis tance(p) {q | d(p,q) k distance(p)}
基于密度的方法的有关概念
对象p相对于对象o的可达距离
给定自然数k,对象p相对于对象o的可达距离为:
reach dist k( p, o) max{ k dis tan ce (o), d ( p, o)}
基于密度的方法的有关概念
对象p的局部可达密度(Local Reachable Distance)
对象p的局部可达密度为对象p与它的MinPts-邻 域的平均可达距离的倒数
lrdMinPts( p) 1
oN
reach
MinPts( p)
di
stMinPts
(
p,
o)
| NMinPts( p) |
基于密度的方法的有关概念
对象p的局部异常因子(Local Outlier Factor)
l r dMinPts (o)
LOFMinPts( p)
常; – 否则,单元中的一些对象可能为异常,逐个对象进行处
理。
算法复杂度是O(ck+ N )
基于距离的算法小结
由于索引建立的开销很大,简单索引算 法没有竞争性
当k<=4时,基于单元的算法在N越大时 优越性越明显
当k>=5之后,嵌套循环算法开始显现出 优势
基于距离的算法的改进
Knorr和Ng(VLDB’1998)基于
异常检测算法综述
异常探测简介
异常探测是数据挖掘中一个重要方面,用来发 现”小的模式”(相对于聚类),即数据集中间 显著不同于其它数据的对象。
异常探测应用
–电信和信用卡欺骗 –贷款审批 –药物研究 –气象预报 –金融领域 –客户分类 –网络入侵检测等
什么是异常(outlier)?
Hawkins(1980)给出了异常的本质性的定义:异 常是在数据集中与众不同的数据,使人怀疑这 些数据并非随机偏差,Hale Waihona Puke Baidu是产生于完全不同的 机制。
基于统计的方法
假设给定的数据集服从一个随机分布 (如正态分布等),用不一致性测试 (discordancy test)识别异常。
存在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用户并不知道这个数据分布。而且 现实数据也往往不符合任何一种理想状态的数学分 布;
–即使在低维(一维或二维)时的数据分布已知,在 高维情况下,估计数据点的分布是极其困难的。
用如R*-树的空间索引结构存储。 基于划分的算法(partition-based Algorithm)
可以如先果对某数个据点集的进D行k(划p)较分小,的然话后,估那计么每不个可划能分是的DDnkk(p异)的常上,、 下界,如果能判定某个划分不可能包含异常的话,那么就 可以直接把它删除掉;然后再从剩下的划分(侯选划分) 来计算异常。现有的许多聚类算法可以用来划分数据集, 如BIRCH 。
计算性能。但是序列异常在对异常存在的假设太过理 想化,对现实复杂数据效果不太好。
基于密度的方法
M. M. Breunig, H.-P. Kriegel, R. Ng, J. Sander. (SIGMOD’2000)
距离异常 的缺陷
基于密度的方法的有关概念
对象p的k-距离(k-distance)
基于距离的方法
Knorr和Ng(VLDB’1998)提出一种基于
距离的异常探测方法
基于距离的异常定义
数据集S中一个对象O称为DB(p, D )-
outlier,如果它满足下列性质:数据集S中至
少p*100%的对象与O的距离大于距离D 。
采用不同的参数p和D , DB(p, D )-outlier可以
循环嵌套算法(Nested-loop Algorithm) 对每个点p,计算它的第k个最近邻的距离Dk(p),把具
有极大Dk值前n个点作为异常。上面的算法每次处理一个点 p,那么需要扫描一遍数据库,总共需要扫描N遍(N为数据 点数)。 基于索引的算法(Index-based Algorithm)
高维数据中寻找异常模式是非常困难的。一个简单办 法是对所有数据维进行组合,来搜索可能异常模式, 但是效率极其低下。Aggarwal 和Yu运用遗传算法优化 这个问题的求解过程。
遗传异常检测算法
它以随机选择的p个合法模式作为候选解开始,反 复经历选择,交叉,变异等几个过程,直至得到较满 意的解。 选择 对于候选解,即合法模式,计算其稀疏系数, 并以此依据排序。稀疏系数越小,说明该模式异常程 度大,被选择的概率越大,直至选出新的p个候选解。 交叉 采用了一个优化的交叉算法。 变异 设Q为值是*的位置的集合。变异只发生在非Q 类位置。有两种变异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