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PPT课件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PPT课件
年播种,全年收获。
35
转变之三:“固定型”到“移动型”
❖ 发达国家出现的 “手提箱和人行道农业”的农业经营方式,使农民居住地与耕 地相分离
❖ 分别在几个地方拥有土地,在耕作和收获季节干完一处,提上手提箱干下一处,最大限度地提 高农具使用率而且不误农时
❖ 适合于栽培谷类作物 目前土地流转催生移动型方式
❖ 怎么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 企业化管理
❖ 目的: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 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
16
(一)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
思路1:确定主导产业:选择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 作为开发重点,把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融为一体,形成产业优势。 思路2:实行区域布局: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多种 专业生产区和各类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建立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
保护价。
26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对策
3、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规模效益
组建股份制农业开发公司: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 ❖ 办法1:把责任田集中反租,再承包给懂科技有经营头脑生产者; ❖ 办法2:村委会把土地集中,由懂技术、有经营能力、一定资本的人牵头组建股份制农业开发
公司,让农民把自己的“经济田”按面积入股,同时也可在该公司从事劳务。 两份收益:土地利润分红;劳务工资。
3
(一)现状与差距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农业土 地和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产品商品率、农业集约化 程度。
4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
❖ 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中国11.9%,美国1.3%,日本为 1.7%,韩国为3.2%,巴西为5.1%,印度为17.5%,全世界平均只 有3.4%。

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PPT课件

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PPT课件
形势与政策课程专题五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
1
内 容 提 要要
一、农村历史剧变的历史脉络 二、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 三、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改革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五、金融危机冲击下2009 年“三农”工作新思路
2
3
4
导读
现状: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改革面
任务:2009年我国“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
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针是“稳粮、增收、 强基础、重民生”。
5
6
7
一、农村历史剧变的历史脉络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始终关系党和国家事业 发展全局。我国改革开 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 正是从农村肇始的。根 据农村改革内容的标志 性变化,大体上可以将 31年来的农村改革历程 划分为四个阶段。
2000年 ,安徽试点;2001年,江苏试点; 2004年,全国取消农业特产税,吉林、黑龙江 两省免征农业税;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 取消农业税
31
32
33
温总理赴田间视察夏收和农村税费改革
34
改革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体制,农业全 面对外开放
35
2007中国农业利用外资情况
36
推进以乡镇机构、 农村义务教育和 县乡财政管理体 制改革为主要内 容的综合改革
1978一1984年,中国农业产出平均每年保持了7 . 7% 的增长速度。1984年与1978 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以不 变价计算增加了42 . 23%。
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从2 . 5亿人下降到1 . 3亿人, 贫困发生率从30 . 7%下降到15 . 1%。
15
16
(二)1985 一1991年:农村改革迈向市场化的 阶段

改革开放家乡巨变PPT

改革开放家乡巨变PPT
专家告诉
三、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变化
• 我们在过去热闹的路口看到居民穿着朴素而简单,在现在 人的眼里已经是俗不可耐了。
• 如今,时尚逐渐成为人们穿着的追求。右图是在我市举办 的旅游小姐大赛,课件人们的审美品位在不断上升。
四、未来腾飞的改革之路
进入新世纪,宣城市将坚持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政治和经济 体制改革,宣城必将兴起新一轮 的发展热潮。
二、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变化
工业方面,宣城市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宣 城市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三十年的发展,到2007年,全 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03.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 51.8倍,年均增长14.7%;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17.1% 上升到2007年的31.1%,提高14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达696个,比2000年增长1.8倍,完成工业总产值439.4 亿元,比2000年增长4.7倍;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 2000年55.1%上升为2007年89.2%。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将 超过800户,实现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15亿元,跨上百亿元新台 阶。
三、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变化
• 上图为宣城当时 的民居,可以看 得出房屋破落陈 旧,而且拥挤不 堪
• 现在的小区,不 仅房屋美观舒适, 而且居住环境宜 人,更重要的是 生活设施一应俱 全。
三、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变化
• 过去的大街上很 少见到私家车, 三轮摩托车在当 时相当于便利的 出租车。
• 现今,不仅拥有 了平整宽阔的路 面,而且私家车 在寻常百姓家开 始慢慢普及开来。
二、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宣城市的第一、第二、第 三产业均取得显著的成绩。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PPT课件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PPT课件

关于进一步稳 全国推行“延包”政策,明确规定集体“机
定和完善农村 动地”不得大于耕地面积的5%,农户承包土
土地承包关系 地在30年期限内发生转包,其地租收益归原
的通知
承包农户。
关于农业和农 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 村工作若干重 变的政策,同时要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 大问题的决定 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
我们是“明组暗户”,不 准任何人向上面和外人讲, 谁讲谁不是人。
如果队干部因为分田到户 而蹲班房,他家的农活由 全队社员包下来,还要把 小孩养到18岁。
10
改革的主要内容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制度改革 社会制度改革
11
经济体制改革
三个阶段
1978年-1985年,改革过去人民公社的经营体 制,标志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给农民充分的 自主权,让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按照市 场的需求去发展生产,去选择自己愿意干的职 业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
1
改革前中国的现状
全球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倒数第四 绝对贫困人口数量2.5亿,贫困发生率30%
2
改革三十年农村发展的成就
农业生产总值快速发展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 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5
农村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数量不断上升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课件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历史文献 ?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 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
(2) 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 ? 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 因。人民公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 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 济规律。
专题复习
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事 件 时 间
土地改革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 1953 年至 1956 年
发动人民公社 化运 动 开始于 1958 年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开始于 1978 年
1950 年至 1952 年
背 景
封建土地制度 阻 农业分散 经营,满 人民公社 阻碍 农村 错误扩 “左”倾 碍农村经济和中国 足不了国家工业化 发展,党和政府作 展到经济领域。 社会发展。 建设需要。 出改革决策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 农业 生产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走集 集 体化 体化和共同富裕的 社会主义道路。 土地集体所有 一大二公,统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 一经营,集中 础上, 分田 包产到 劳动,分配搞 户,自负 盈亏。 平均主义。 土地集体所有 土地集体所有
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据材料回答,哪些原因导致“左”的错误泛滥? 2、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
1、农业政策的制订要立足本国国情,
坚持实事求是。
2、农业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材料一 1958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一切财 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 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农村人民公社在计划经济下, 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 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 高。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前一个时期有些人认为,责任制只是包干到户一种形式,包 干到户就是“土地还家”、平分集体财产、分田单干。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 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农户和集 体保持承包关系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2年1月) 材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 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国内农业发展情况PPT课件

国内农业发展情况PPT课件

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进口国的质 量安全标准的要求
• 农业部制定、修订农产品国家标准450多项, 行业标准1550项,开展创建“无公害农产 品示范基地县”活动,从生产源头抓农产 品质量安全。另外,优质专用小麦、玉米、 早稻和高产高油大豆等优质专用农产品迅 速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我国粮食产品质量 的提高。
• 我国是农业大国,66%的人口生活在农村, 48%的劳动力依靠土地为生计,农产品国 际贸易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就
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
• 第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
• 第二,农产品贸易进大于出的局面得到改善,贸易顺差扩 大。
• 第三,沿海、沿江和边境地区为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 主要地区。
2、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1)我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主要是关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计民生的粮食、棉 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我国每年都大量进口这几类产 品。
(2)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单一。 (3)出口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 (4)出口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 (1)要素禀赋优势。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 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 (2)出口商品价格优势。从总体看,我国的水果、蔬 菜、肉类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 产国。苹果、柑橘、梨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
• (4)出口商品质量优势。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内消费 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 准的要求。
• 第四,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品种上看,粮食、蔬菜、水 果和水产品出口增较快长,大豆、油脂和棉花进口较多。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优劣势分 析

改革开放课件ppt

改革开放课件ppt

对外开放
• 1、1980年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增设了_____经济特区。 • 2、1984年开放大连、烟台、青岛等___个沿海城 市。 • 3、随后又开放了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 • 4、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 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5、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_____。 • 6、90年代后__________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 和金融中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内容和特点: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自主经营。 5、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 6、前提:土地公有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7、意义(结果和作用):
• (1)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大 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 (2)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 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进一步扩 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 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 阅读材料: •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 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邓小 平 • 请回答: • (1)材料中提及的“特区”最早建立于何时? 具体指哪四个城市? • (2)其中被成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座特 区城市? • (3)结合材料的内容说说特区的建立有什么作 用?
汕头
厦门
海南
上 海 浦 东 金 融 贸 易 区
⑴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是指? ⑵“有一位老人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的圈 是指? ⑶“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 海边写下诗篇”,这里的诗篇指? 改革 春天的故事 开放 南方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谈话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 了一个圈 下诗篇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厦门等经济特区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体 二验 )历 史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PPT课件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PPT课件
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2021/3/24
授课:XXX
10
中国农业发展对策
2 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要以市场为导向, 依托科学技术, 提高农产品质量, 打开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进入国际市场需要实现农产 品的规格化和标准化, 这就要农民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生 产出消费者满意, 甚至是全世界消费者都满意的产品, 不 仅要占据国内市场, 还要在国外占据一定的份额。只有 这样才能改变众多农产品过剩的局面, 才能令农产品价 格走出低谷。
2021/3/24
授课:XXX
11
中国农业发展对策
3 建立完善国家农技推广体系
农业科技普及率低是制约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原因。 科技成果的生命周期与科技成果梯度纵向转移规律提醒我们要 紧密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努力推动科技成果的“平民化”和 相关科技知识的“普及化”, 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 推 广转化工作。
成就具 体例子
改善农业问生题产·基2 本条件
五年来共改造中低 产田1.3亿亩,新增 粮食生产能力407亿 斤、棉花8.5亿斤、 油料26亿斤,为确 保国家粮食安全作 出了重要贡献。
2021/3/24
授课:XXX
4
中国农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 就 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五年来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达到 113.5亿元,共扶持了1149个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优质高效 农业种植基地635.6万亩,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07.1万亩,促进 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4)提高开发科技含量,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
(5)推进改革创新,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财政支农方式
2021/3/24
授课:XXX
3
中国农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 就

《农村发展概论》课件

《农村发展概论》课件
详细描述
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
CATALOGUE
02
优化农业结构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高农村交通条件。
农村道路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旱抗涝能力。
农村水利
完善农村电力设施,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农村电力
03
农村新能源
推广农村新能源,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土地确权登记
该地区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该地区在征收农村土地时,注重对被征收农民的合理补偿和社会保障,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土地征收和补偿
某地区在城乡规划中注重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乡规划一体化
该地区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提高城乡发展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该地区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提高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公共服务一体化
THANKS
感谢观看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指国家对农村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进行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和有效利用,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是指国家为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和服务体系的过程。通过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农村融资难题,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村发展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
总结词

《中国乡镇机构改革》PPT课件

《中国乡镇机构改革》PPT课件
模普遍变小,建制镇的数量猛增,行政村 和村民组划分零散,这既增加了国家行政 成本支出,又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导 致出现了乡村生产性资源分化与支配性权 利膨胀互相背离、矛盾激化的现象。于是 从1986年开始,各地又开展了“撤并乡镇” 工作 。
精选PPT
7
第二阶段:“撤并乡镇”和推行 “村民自治”并进
• 1980年6月18日,已经挂了22年的“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 员会”牌子终于被摘下来,换上“向阳乡人民政府”牌子, 建立了乡党委、乡政府和农工商总公司。生产大队改为行 政村,生产队改为村民组。由此揭开了四川省乃至全国的 “社改乡”序幕。
精选PPT
4
第一阶段:“社改乡”和“乡政村治” 体制建立
• 四、确立及推广: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5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95条 规定“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第107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 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管理 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第110条规定“农村按居住 地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从此确立 起“乡政村治”体制模式。
• 三、试点:从1986年下半年开始,山东省莱芜市
率先进行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把市直20多个 涉农部门分支机构下放给乡镇政府管理,分流机 关干部和事业单位职工多达12,874人,取得了明 显的成效 。
精选PPT
10
第三阶段:县乡综合改革试点和建 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Hale Waihona Puke • 四、特点:• 1、中央没有制定出县级综合配套改革方案。 • 2、深化农村改革,需要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也需要自
精选PPT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课程专题五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内 容 提 要要
一、农村历史剧变的历史脉络 二、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 三、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改革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五、金融危机冲击下2009 年“三农”工作新思路
21
22
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
23
24
农产品改革与菜篮子工程
25
26
27
28
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
1992 一1996年,乡镇企业经历了第二个高速 增长时期。乡镇企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达到42 . 8 % ,同期名义GDP 年平均增长率 为25 . 7 %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为 26 . 0 % ,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3 . 4 % ,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 的重要支柱。
19
20
(三)1992 一1995年:农村改革进入全面向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阶段
改革方向:一是通过立法手段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并在土地承包期15年到期后,继续延长30年保持不变。 二是对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
尝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产品流 通体制。 三是乡镇企业通过加快产权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和产 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改善内部管理等,获得了空 前发展。
任务:2009年我国“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农
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针是“稳粮、增收、强 基础、重民生”。
6
7
8
一、农村历史剧变的历史脉络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始终关系党和国家事业 发展全局。我国改革开 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 正是从农村肇始的。根 据农村改革内容的标志 性变化,大体上可以将 31年来的农村改革历程 划分为四个阶段。
1978一1984年,中国农业产出平均每年保持了7 . 7% 的增长速度。1984年与1978 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以不 变价计算增加了42 . 23%。
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从2 . 5亿人下降到1 . 3亿人, 贫困发生率从30 . 7%下降到15 . 1%。
16
17
(二)1985 一1991年:农村改革迈向市场化的阶 段
小试点村
13
14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
15
1978 —1984年:农村改革的 成就
1984年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就被确立为中国农村一项 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 宣告了人民公社体制彻底解体,标志着农村微观经济组 织基础从此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2000年 ,安徽试点;2001年,江苏试点;2004 年,全国取消农业特产税,吉林、黑龙江两省免 征农业税;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 业税
32
33
34
温总理赴田间视察夏收和农村税费改革
35
改革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体制,农业全 面对外开放
36
2007中国农业利用外资情况
37
推进以乡镇机构、 农村义务教育和 县乡财政管理体 制改革为主要内 容的综合改革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全面确立,农村第二步改 革进入了全面探索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改革重 心放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农产品市场、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非农企业发展等重要 方面。
18
农产品流通体制 :“双轨制” 农村产业结构上 :一方面积极鼓励发展多种经
营,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鼓励农民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产业活动和 发展乡镇企业。
9
(一)1978 —1984年:农村改革的突破阶段
首先从改变农村的基本经营制 度入手,在推行“包产到户” 和“包干到户”等责任制形式 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家庭承 包经营制度,这是农村改革初 期的核心内容
1983年底,全国农村基本上实 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0
11
3
4
5
导读
现状: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改革面
临着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 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社会利益格局 深刻变化等困难和问题 。
措施: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
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 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按照“多予、少取、放 活”的方针
农村义务教育 ;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将覆盖 整个农村范围
43
44
二、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
45
(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 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30多年来,我国始终 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 发展的首位的思想不 动摇,相继制定了一 系列保护农民利益和 保护农村社会稳定的 政策。
38
粮食流通体制改 革取得突破性进 展。
2004年开始,国 家全面放开粮食 收购和销售市场, 实行购销多渠道 经营
39
推进城市化发展过程 中,着力解决进城农 民工的就业、社会保 障、住房、子女教育、 医疗服务等问题,力 争为农民工进城就业 创造良好的环境
40
41
42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 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 设。
46
(二)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障农民权益,核 心是保障农民的物 质利益,尊重农民 的民主权利。
47
48
49
(三)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主线:始终是以市场为取向的,建立社会主
29
30
(四)1999年以来:着力于城乡统筹和农村全面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的阶段
改革的重点 :新阶段的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问题
改革的突出特征 :城乡统筹和农村全面发展、
农村社会事业建设
31
90年代全面清理农民负担项目的基础上,对农 村税费改革进行试点,在试点成功之后全面铺开, 取消各种农业税费,使得农业发展进入无税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