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6.2 海水“晒盐”教案 鲁教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6.2 海水晒盐 学案
复习课题:海水晒盐一、复习目标: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知道结晶的两种方法,并会根据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选择相应的结晶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
3、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4、学会难溶性杂质与可溶性杂质的除去方法与基本步骤。
二、复习过程:(一)海水“晒盐”的过程1、原理:海水→→__________→与。
2、饱和溶液:在一定_________下,在一定量的_________里,不能再溶解某种______ ___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问题思考:怎样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4、结晶()(1)定义:固体物质从它的________溶液中以___________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方法:__________结晶, 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结晶, 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1、定义:在________下,某固体物质溶解在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__。
2、影响因素:(1)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因:。
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__________升高而_________,典型物质是。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典型物质是。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升高而,典型物质是。
(三)粗盐的提纯-------重结晶法提纯粗盐1、重结晶法提纯粗盐的实验步骤(1)(2)(3)每步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 __。
每次使用的作用是问题思考:如果我们需要的是难溶性物质,步骤又该是怎样的?三、小试牛刀:1、关于海水“晒盐”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海水降温析出晶体B、海水晒盐后的母液因食盐减少而变成不饱和溶液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分解得到食盐晶体2、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A、往食盐水中加食盐B、往食盐水中加水C、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D、加热食盐水3、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下列哪种措施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A、搅拌B、加水C、倒掉一部分D、升高温度4、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6.2 海水“晒盐”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6.2 海水“晒盐”教案鲁教版一、简介《海水”晒盐”》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本教材的第六单元课题是《海水中的化学》,以学生们熟悉的、热爱的海洋为情境,介绍了海洋化学资源,海水“晒盐”及海水“制碱”的方法,从中了解了许多化学知识和概念;本节课以“海水晒盐”为引线,旨在使学生掌握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等重要概念,培养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技能,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因此,本节的内容既是本单元知识的重点,又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届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二届初三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培养,他们已适应探究式学习方式,有了初步的问题意识。
在知识基础上,初三学生已经了解了溶液的知识,知道食盐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对海水“晒盐”的方法也不陌生,教学中抓住这一有利条件,以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量,在实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知识的认识,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意识到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更能有一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二、学习者分析:本届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二届初三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培养,他们已适应探究式学习方式,有了初步的问题意识。
他们已很难接受机械、呆板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习的兴趣,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他们乐于接受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生动、活泼、充实、深刻的课堂内容是他们所盼望的。
在知识基础上,初三学生已完全具备一定的有关溶液的知识和实验能力,加之本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好,所以本课题的知识内容稍加点拨学生即可自行掌握,所以本课题的着眼点在全面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三、教学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
2.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
3.知道结晶的两种方法,并会根据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选择相应的结晶方法。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教案(新版)鲁教版
-实验器材:准备适量的海水样本、晒盐器具等实验器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海边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海边的一种常见现象吗?那就是海水晒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提出几个关于海水晒盐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例如:“海水晒盐的过程中,为什么盐会结晶出来?”“晒盐实验中,如何控制阳光和风力等因素?”等。学生通过讨论,巩固对海水晒盐知识的理解。
5.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随机提问几位学生,了解他们对海水晒盐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6.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海水晒盐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接着,教师提出一个拓展问题:“除了海水晒盐,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提取盐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7.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提醒学生注意海水晒盐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化学知识,学以致用。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海水晒盐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化学科学产生兴趣,增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意识。
-学生培养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如“海水晒盐原理”、“海水晒盐方法”等,让学生一目了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晒盐”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
《海水晒盐》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以“海水晒盐”为引线,旨在使学生掌握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等重要概念,培养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技能,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因此,本节的内容既是本单元知识的重点,又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了解了溶液的组成和溶解的过程,并且知道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食盐;在生活中,食盐又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学生对海水“晒盐”的方法并不陌生,这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课时的内容以“海水晒盐”的过程为实例,引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结晶等重要概念。
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的建立,以及二者相互转化的方法和措施。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建立,也为第二课时溶解度知识作好了坚实的铺垫。
◆教学目标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2.理解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
3.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阅读初步掌握海水晒盐的过程。
4.结合与人们紧密相关的吃饭的“饱”与“不饱”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饱”与“不饱”。
5.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培养其正向思维及逆向思维的能力。
6.通过介绍我国食盐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7.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8.通过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海水晒盐的基本过程。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以及结晶的概念的建立。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突破1.利用影片资料来展示海水晒盐的过程,设计新颖的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析、探究海水晒盐的基本流程,引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以“食盐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水中”的问题,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分析和验证,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展示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有剩余的两种溶液,前者升高温度,后者增加溶剂,根据现象来分析和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成立的前提条件,从而进一步总结、整理出饱和溶液饱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和措施。
化学初三下鲁教版6.2海水晒盐学案
化学初三下鲁教版 6.2 海水晒盐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粗盐提纯的步骤2、学会过滤、蒸发实验基本操作3、经过海水晒盐相关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学习要点】粗盐提纯的步骤【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活动 1、思虑:海水晒盐获得的粗盐,常常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何才能获得精盐呢?〔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掉?〔2〕除掉泥沙后,再如何操作才能获得纯净的食盐?学习任务一:研究粗盐的提纯1、拟订实验方案,并与同学沟通供选择的实验仪器、药品:量筒、托盘天平、小烧杯、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铁夹台、蒸发皿、滤纸蒸馏水、粗盐2、实验步骤:〔1〕所用仪器:〔2〕所用仪器:〔3〕所用仪器:在以上各步中都要用到的仪器是其作用挨次是、、学生活动 2、阅读教材P17,认识工业净化食盐的过程学生活动 3:阅读课本P17, 《多识一点》学习任务二:认识食盐的用途阅读教材 P17,认识食盐的用途沟通和总结:议论沟通达成下题:1. 比较过滤和结晶两种分别混淆物的方法.2.系统总结本节知识点过滤结晶原理使用范围【二】诊疗评论:1、在以下表达中的横线上,填写适合分别操作的编号: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C、过滤①食盐水混有泥沙,欲从中分别出食盐,应先再;②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混有少许的食盐,应用;③欲从含有泥沙的水里获得较纯净的水,应用;④石灰水中通入适当的CO2气体后要从混淆物中分别出CaCO3,应用。
2、右图为某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操作的表示图。
试回答:⑴写出仪器名称:①②⑵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当〔填“高”或“低”〕于滤纸的边沿。
⑶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滤液的目的是;等到蒸发皿中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移去蒸发皿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3、我国某些盐湖里出产天然碱〔主要成分为纯碱晶体,并含有少许氯化钠等杂质〕。
〔1〕用所学知识解说,为何冬天能够从湖中“捞”碱〔晶碱Na2CO3·10H2O〕,夏天能够晒盐。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新版)鲁教版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实验室内的蒸发皿、搅拌棒、温度计等实验器材;
6.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和实验操作,学生将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他们将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海水晒盐的历史与现状》、《全球盐业市场报告》
-视频资源:海水晒盐的工艺流程视频、盐田参观纪录片
-线上资源:化学知识问答游戏、海水晒盐的科学实验教学视频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如水分子的构成、溶解的概念、晶体结构等。他们也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蒸发皿、搅拌棒等工具。此外,学生可能还了解一些海水的成分和盐的用途。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通常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那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一些简单的科学问题。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喜欢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希望能够亲自动手操作,以增强学习体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海水晒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海水晒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8单元第2节海水晒盐 教案
第二节海水晒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2、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过滤这一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参与粗盐提纯过程,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实验操作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用重结晶法提纯的粗盐三、教学媒体:多媒体、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等。
四、教学流程片断一复习提问【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海水晒得的粗盐中有什么类型的杂质?【学生回答】有泥沙,还有氯化镁等【教师总结】粗盐含不溶性杂质:泥沙,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Na2SO4等片断二导入新课【教师讲解】利用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其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还含有一些不溶性杂质,如泥沙。
那么,如何将粗盐进行分离和提纯,才能使之更好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去呢?【投影】第二节海水晒盐(三)粗盐的提纯【教师展示】展示实验室的粗盐。
【教师讲解】1、我们可以利用什么方法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学生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展示】筛子原理,把筛子和过滤用的滤纸类比,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引导】根据食盐能溶于水,而泥土不溶于水的性质,可以先将混合物加入水中,使其充分溶解,然后使用不能使泥土透过的滤纸把泥土和食盐水分离开来。
【教师讲解】大家为什么会想到使用滤纸呢?是受了什么样的启发呢?简单介绍“筛子”原理,把应用“筛子”原理的事例告诉同学们。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教师小结】凡是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都可以使用恰当的“筛子”将它们加以分离,滤纸是分离可溶物质和不溶物质的理想的“筛子”。
【教师演示】演示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教师讲解】下面来回忆一下过滤操作过程,并请同学们思考过滤操作有哪些注意事项。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教案设计
海水“晒盐”里的红军叔叔送盐。
但是白匪军把进山的路口盘查的非常严格,根本没法通过,这时就看到潘冬子提着装盐的小竹筒来到溪水边,往小竹筒里放进一些溪水将盐溶化,然后再将盐水倒到棉衣内侧,就这样顺利的通过了匪军的检查。
在山上茅屋里,红红的炉火映红了正在熬盐水小主人公的脸庞,就这样潘冬子把盐巴送到山里红军叔叔手中。
师:食盐是最常用的调味品之一,学名氯化钠,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盐是如何制得的呢?问题: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食盐资源,人们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呢?2.投影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知道学习时的重点和难点。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播放视频:海水“晒盐”的过程。
布置自学: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影片的内容,阅读课本,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思考:海水中的食盐是从哪里来的?投影:问题聆听潘冬子冒着危险送盐的故事,体会食盐对人体的作用。
思考食盐的获取方法,从海水中提取。
明确本节课的习目标。
观看影片,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根据观看的内容,自学海水“晒盐”的过程,探究分析,合作交流。
可能的答案:陆地上的盐类物质,溶解在水中,随水流入大海,不断积聚。
利用影片故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渗透海洋资源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可以从海水中提取不同的物质。
根据投影了解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的探究方向,目标性强。
通过影片,使学生感受工业上大规模晒盐的场景。
水“晒盐”,为什么?师: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析出食盐后的母液能不能随意处置?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实验2中冷却后的硝酸钾溶液,试管中又有固体物质出现,这个过程也属于结晶,与食盐结晶相比,方法相同么?点拨:分离出溶液中的可溶性物质,可采用的方法。
投影:常见的晶体硫酸铜晶体硝酸钾晶体明矾晶体【探究升级】上述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的途径是什么?你能够从现象上判断溶液何时饱和吗?食盐晶体,首先必须形成食盐的饱和溶液,而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阳光充足、雨量少等条件有利于水分的蒸发,形成食盐的饱和溶液,故上述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2课时教案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理解什么是溶解度;(3)了解气体的溶解度;(4)认识溶解度曲线;(5)知道降温结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通过活动认识溶解度曲线。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固体的溶解度(2)溶解度曲线【教学难点】溶解度曲线【课前准备】多媒体、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青海湖里含有丰富的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资源,生活在湖区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二、新课学习溶解度首先,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就是溶解性。
溶解性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不同的物质溶解性不同。
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
那么,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呢?参考视频: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
1. 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完成下列实验并记录现象:[溶解性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视频:硝酸钾溶于水2. 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思路分析: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剂质量。
我们可以设计出下面的实验步骤取5g硝酸钾加入20mL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固体全部溶解]向刚才的溶液中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又有什么现象?[固体部分溶解,有固体剩余]将有固体剩余的溶液加热我们看到什么现象?[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5g硝酸钾,又有什么现象?[固体又全部溶解]我们将热的溶液冷却到室温,又有什么现象?[有晶体析出]实验结论:在溶剂质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增大;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量会减少。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单元6.2海水“晒盐”学案1鲁教版
第二节海水“晒盐”[学习目标]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知道蒸发结晶是结晶的一种途。
2、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会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3、学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
[重点难点]重点: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
3、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蒸发结晶的理解难点: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探究发现1、“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提取食盐探究1:阅读课本第9页内容,总结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步骤:思考:①当海水刚引到“盐田”时食盐为何不析出?②是海水中水完全蒸干时才开始析出食盐晶体?还是水蒸发到“一定程度”时,再蒸发水才开始析出食盐晶体呢?③“一定程度”的大致含义是什么呢?讨论:如何配制室温下的一定量的食盐的饱和溶液?探究2:利用家中的合适用品,完成第10页“实验探究”饱和溶液的配制与蒸发结晶。
问题:1、你怎样判断食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2、从获得饱和食盐溶液的方法来看,本实验与海水“晒盐”有什么不同?3、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问题: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二者如何相互转化?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温馨提示:a.必须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在某温度和一定质量的溶剂中,对某种溶质来说已经是饱和了,但是改变温度或者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变得不饱和了。
b.必须指明是何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对于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仅是指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而其他物质可能还能继续溶解。
c.概念中的“不能”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溶解该物质达到最大限度。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4、结晶问题:什么是结晶?“海水晒盐”所用到的结晶方法是什么?它是唯一的结晶方法吗?5、我国食盐分布及古代制盐方法。
阅读第11页第一段及“多识一点”。
问题:我国较大的盐场有哪些?二、练检巩固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C.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溶质的量一定达到了最大值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2.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九年级化学《92海水晒盐》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及过程;掌握海水晒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展示海水晒盐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的习惯;认识到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资源,应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重点1.掌握海水晒盐的原理及过程;2.理解海水晒盐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饱和溶液的物理意义;2.掌握海水晒盐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和水中溶质浓缩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盛海水的容器、大圆底玻璃烧杯、石墨舟、电子天平实验试剂:盐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学生已学知识,提问:“你们知道海水中含有什么物质吗?”2.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海水中溶质的种类。
3.老师提供一些提示,引导学生回答有盐、钾、钙、镁等物质。
第二步:展示实验现象(10分钟)1.老师向学生展示海水晒盐的图像或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鼓励学生提问:“为什么晒干后盐结晶出来?”3.分组讨论,学生就晒盐的原理进行猜测并展示。
第三步:进行实验(30分钟)1.告诉学生本节课将进行海水晒盐实验。
2.将盛有海水的容器摆放在教师台上,让学生将石墨舟放置在水面上,并称量石墨舟的质量。
3.学生自行倒入盛有海水的容器中,并观察水面的变化。
5.学生将石墨舟取出,放置在教师台上,称量石墨舟的质量。
6.学生计算盐溶液的质量,并求出溶液中盐的质量。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晒盐的原理是什么?”第四步:讨论(15分钟)1.老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回顾,让学生说出晒盐的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晒盐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3.引导学生分析晒盐的原理,解释为什么经过晒干后盐结晶出来。
4.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和指正。
第五步:归纳总结(10分钟)1.老师点名学生回答问题:“海水晒盐的原理是什么?”2.播放课程视频,让学生结合实验经验总结海水晒盐的过程。
3.整理并归纳学生的回答,总结海水晒盐的原理及方法。
鲁教五四制版化学九年级全一册海水“晒盐” 教案
1.2.2 溶液的配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主要方法,掌握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
3.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食盐作为人类重要的调味品,你知道它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的吗?
二、探究新知
海水“晒盐”的过程
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为“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
“盐田法”晒盐过程
活动天地:蒸发结晶
现象:玻璃片上慢慢有白色固体析出。
1、思考1:上述实验过程,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到饱和的途径是什么?你能从现象上判断溶液何时饱和吗?
答:途径是减少溶剂;
判断溶液饱和的现象是溶液中有少量晶体析出。
思考2:你认为哪些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答:①阳光充足;②风力大;③雨量少;④湿度低等。
三、合作探究
粗盐的提纯
粗盐初步提纯:(除去不溶性杂质)
(1)仪器
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
(3)过程:
①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②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
③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温度局部过高而飞溅
(4)注意事项:
①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②蒸发结晶过程中,加热到有大量晶体析出,停止加热;
③如果第一次过滤不干净,再过滤第二次。
巩固练习
同学们做练习题。
课堂小结
总结这堂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要点。
新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 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1.知识与技能-4,并进一步知(1)知道用什么试剂可以分别除去溶液中的Ca2+、Mg2+、SO2道如何选择试剂。
(2)知道除去可溶性杂质时,所加试剂一般要过量,过量的试剂也要在后续实验中除去。
(3)在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试剂除杂时,知道如何考虑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评价等方式,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用重结晶法提纯粗盐。
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及除杂质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如何将粗盐进行分离和提纯,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呢?这是本节课探究的主要内容。
推进新课活动1 复习巩固【投影】1.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t2℃时乙的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恰好达到饱状态,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3)将t2℃时甲、乙晶体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1℃,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填“>”、“=”或“<”)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2.通过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是大还是小?为什么要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而不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
从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图中可知,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其高温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氯化钠晶体的量少,大部分还溶解在水中。
另一方面,降温后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的浓度小于其高温下饱和溶液的浓度,降温后溶液浓度减小。
所以,不能通过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使其溶液浓缩的目的。
)活动2 探究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讲解】利用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其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还含有一些不溶性杂质,如泥沙。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晒盐”的过程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晒盐”的过程教学设计(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2)知道蒸发结晶的方法,进一步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水“晒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科学理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海水“晒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海水“晒盐”的方法: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
盐田通常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
2.海水“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
3.海水“晒盐”的过程: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
4.流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母液【合作探究】刚晒出来的食盐可以食用吗?为什么?答:从海水里刚晒出来的食盐不能食用,因为其中除了含有泥沙外,还含有很多其他可溶性杂质,还需要进行粗盐提纯。
【跟进训练】1.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 C )A.溶解法B.过滤法C.结晶法 D.蒸馏法2.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C.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D.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而得到食盐3.我国有辽阔的海岸线,有充足的海水资源。
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
在此过程中( B )A.溶剂的质量不变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C.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小知识点二蒸发结晶【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6页的内容,并分组完成活动天地8-1,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成饱和的途径是加热蒸发;当玻璃片上出现固体颗粒时,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 6.2《海水“晒盐”》教案 鲁教版
海水“晒盐”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图);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相关知识: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在一种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而溶质可以有多种。
3、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制成溶液,有些物质几乎不溶于水重点重点、难点:重点: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难点: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方法技巧与规律小结1、体物质溶解度有温度变化规律: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 a 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 a(OH)2。
2、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逐步学会根据溶解度曲线提供的信息,结合概念知识来解决问题。
思考误区:1、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是易错点,特点是对大多数物质来说,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应该升高温度,但对于C a(OH)2来说,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则应降低温度。
2、浓稀与饱和不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是一个易错点3、固体溶解度四个要素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一个则概念及其应用将是错误的。
板书提纲:第二节海水“晒盐”海水晒盐⎪⎪⎪⎪⎪⎪⎪⎪⎩⎪⎪⎪⎪⎪⎪⎪⎪⎨⎧⎪⎪⎪⎪⎪⎩⎪⎪⎪⎪⎪⎨⎧⎩⎨⎧⎪⎩⎪⎨⎧⎪⎩⎪⎨⎧⎩⎨⎧→→→步骤仪器粗盐提纯溶解度曲线意义影响因素定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二者转化定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结晶母液粗盐结晶池蒸发池海水法海水晒盐的方法:盐田教后记:教后记:教后记:。
化学九年级下鲁教版6.2海水“晒盐”教案
6.2海水“晒盐”(一)知识链接: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它们相互转化的条件2.氢氧化钠溶于水;氢氧化钙溶于水(选填易、可、微、难)3.溶解度是指在下,某固体物质在溶剂(通常为)里达到时所能溶解的。
(二)探究新知:1.有一天,食盐与硝酸钾在比谁的溶解能力强食盐说:我溶解能力大,在200C时,在每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8g。
硝酸钾说:那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能够溶解在水中,在10o C时,我在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20g呢!食盐又说:你的20g是溶解在100g水里,还是我你强。
硝酸钾又说:但是你的温度比我高,我在600C时,50g水中最多溶解55g。
食盐又说:那在200C时你怎么不说?硝酸钾又说:那么,你在600C时,是多少呢……究竟谁的溶解能力强,大家给他们评一评吧……2.溶解度的概念?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4.溶解度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5.溶解度与溶解性之间的关系?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6.参考课本P43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交点表示什么意义?8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多少?何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值相等?小结:1.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分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3.溶解度与溶解性之间的关系(可用数轴表示)(三)典例剖析:的混合物,例1.某温度时,向100克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NaCl和KNO3并充分搅拌,则NaCl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和NaCl的溶解度分别会()A.都增大 C.NaCl的质量分数减小,溶解度不变B.都减小 D.NaCl的质量分数增大,溶解度减小例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克。
B.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一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莱阳市赤山初级中学谭彩霞复习回顾:【教师活动】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其中有一种重要的金属——镁,就是从海水中提取的。
那么,“海水提镁”有怎样的过程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画出流程图,并写出每一步的反应方程式。
(分组,三组画流程图,三组写方程式)【学生活动】小组展示,互评。
导入新课:【教师活动】除了镁等物质,还有一种生活中很重要的物质也主要来自于海水,那就是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化学式怎样写?【学生活动】回答食盐主要成分,写化学式。
【教师活动】板书“氯化钠”及”NaCI”。
【教师活动】食盐不仅是调味品,还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
人们是怎样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海水晒盐。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
教学新课:一、海水晒盐的方法与过程【教师活动】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6页,了解海水晒盐的方法及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学生展示。
(海水晒盐的方法及流程)方法:盐田法流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和母液【教师活动】补充讲解。
二、海水晒盐的原理【教师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了什么原理呢?【学生活动】个别展示,海水——>(风吹日晒)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继续蒸发)食盐晶体其他学生相互补充,完善。
【教师活动】这其实就是我们所学的“蒸发结晶”,蒸发结晶是分离什么混合物的方法?【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分离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和液体”。
【教师活动】蒸发到底能否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吧!介绍实验目的、用品、步骤,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描述现象。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1、把不饱和溶液转化饱和溶液有哪些途径?2、如何从现象上判断溶液何时饱和?3、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中的食盐蒸发结晶?【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逐一回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0讲:海水“晒盐”(教师版)
海水“晒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掌握海水晒盐的步骤与原理2.知道什么是饱和溶液,掌握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知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3.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及相关应用4.掌握精盐提纯的方法一、海水“晒盐”从海水中获取食盐,解决生产(工业)、生活中需求的大量食盐1.原理:蒸发海水使其中的无机盐(主要是食盐)结晶。
2.生产流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和母液(又称苦卤)。
3.原料也可采用海水淡化后的残液晒盐,更经济快捷。
二、固体溶解度及影响因素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单位:克。
溶解度的涵义: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物质的质量。
例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涵义: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或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时达到饱和。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1)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2)外因:温度。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如:硝酸钾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如:氯化钠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如:氢氧化钙三、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一点表示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为饱和状态。
③溶解度曲线上方的一点表示溶质在该温度下有剩余,溶液为饱和状态。
④溶解度曲线下方的一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溶液为不饱和状态。
⑤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物质在对应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共2课时)一、简介《海水”晒盐”》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本教材的第六单元课题是《海水中的化学》,以学生们熟悉的、热爱的海洋为情境,介绍了海洋化学资源,海水“晒盐”及海水“制碱”的方法,从中了解了许多化学知识和概念;本节课以“海水晒盐”为引线,旨在使学生掌握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等重要概念,培养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技能,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因此,本节的内容既是本单元知识的重点,又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届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二届初三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培养,他们已适应探究式学习方式,有了初步的问题意识。
在知识基础上,初三学生已经了解了溶液的知识,知道食盐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对海水“晒盐”的方法也不陌生,教学中抓住这一有利条件,以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量,在实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知识的认识,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意识到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更能有一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二、学习者分析:本届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二届初三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培养,他们已适应探究式学习方式,有了初步的问题意识。
他们已很难接受机械、呆板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习的兴趣,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他们乐于接受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生动、活泼、充实、深刻的课堂内容是他们所盼望的。
在知识基础上,初三学生已完全具备一定的有关溶液的知识和实验能力,加之本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好,所以本课题的知识内容稍加点拨学生即可自行掌握,所以本课题的着眼点在全面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三、教学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
2.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
3.知道结晶的两种方法,并会根据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选择相应的结晶方法。
4.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5.通过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理念1、本课题以新课程倡导的“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为基本理念,教师只是课堂的引领者,本课题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到新问题的提出及解决方法均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积极为学生的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搭建平台;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的实际问题。
2、本节采用“创设情景—问题导思—自主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及药品,从一开始问题的提出即引导学生自行完成,学生的思考、讨论、实验、修正等活动贯穿课堂的始终,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发挥自我、展现自我、提高自我的空间。
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①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设计、合作探究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②学生互动及个人自评相结合,提供较多的机会让学生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判和补充,这可以较好的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同时学会赞赏别人。
在“我的感悟与收获”板块,学生个人或小组代表说出自己本节课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按四人一组准备15套实验仪器及药品(包括托盘天平、量筒、烧杯、试管、药匙、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蒸馏水、食盐晶体、硝酸钾晶体、熟石灰等);准备好需要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内容,以保证清晰、高效的课堂效果。
(二)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引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海水晒盐的过程,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板书】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讲述】(展示两个烧杯)这个烧杯中是我刚才取的海水,这个烧杯中是我在海水中又加了一些食盐,请你结合前面学过的有关溶液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两个烧杯中的物质的认识。
【学生回答】【说明:不直接提出问题,而是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既是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和检验,又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表达能力。
】【讲述】从同学刚才的回答我知道了大家对上节课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掌握的很好,还能很好的结合上学期学习的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既分析出了两份物质的相同点,又找出了不同点,这种良好的知识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说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会达到饱和,说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量的。
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加食盐的溶解限量呢?也就是说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没溶解的食盐多溶解一些呢?【学生回答】(加水;加热)(板书:溶解限量加水加热)【讲述】根据他选择的方法,你认为他对增加食盐的溶解限量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学生回答】【讲述】你同意他的观点吗?有没有证据来证明呢?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进行——实验探究。
先一起回顾一下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咱们今天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投影】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讲述】下面就请每组同学根据每一个可能的因素建立假设,然后通过实验的方法收集证据,看看能获得什么样的结论。
注意:你在实验过程中选择的药品和用量可以参照课本的提示,也可以自行选择。
(实验药品:硝酸钾、氯化钠、氢氧化钙、水;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药匙、量筒、托盘天平、试管夹、称量纸、废液缸、胶头滴管)【说明:在此增加了讨论、猜想、实验验证等手段,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的才能,对学生学会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很有益处;对实验的改进,可引导学生对课本不盲从、不迷信,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为其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汇报交流】哪个组的同学起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探究过程。
【讲述】根据大家的探究,xxx,起来总结一下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板书】1、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温度溶质的种类水的量【讲述】这3个量都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我发现大家在刚才的实验探究中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控制变量法,xxx,你为什么要使用此种方法呢?【学生回答】【讲述】在前面探究哪个问题时曾经用过此方法?(燃烧的条件)今天我们又一次领略到控制变量法是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同学们已经能主动的运用了,相信你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会用的更好。
【说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总结学习的方法,是科学研究的有效途径】【讲述】化学上通常用溶解度来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
什么是溶解度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页,阅读“活动天地”的内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投影】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吗?【学生回答】【评价、板书】2、溶解度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100g水)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3、溶解度曲线【讲述】这条曲线就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通过这条曲线你都能获得什么信息?【学生回答】【讲述】用这样的曲线来表示溶解度非常清晰,一目了然,想不想学会画溶解度曲线?【学生练习】课本14页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你在下面的坐标系中先找到这些点,再用一条平滑的曲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投影】课本15页列出了氯化钠等7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你又能获得怎样的信息?【学生回答】【讲述】除了看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还有什么特点?(特别小)还记得我们在学习酸碱盐时描述氢氧化钙的水溶性是微溶于水,而不是难溶或易溶,为什么呢?请阅读15页内容找出依据。
【学生回答】【练习、检测】请分别查出氯化钠、硝酸钾在20℃和80℃时的溶解度,记录下来。
硝酸钾氯化钠80℃169g38g20℃31.6g36g据此分析为什么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晒盐”,而不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欲从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应选用何种结晶方法?【说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同时激起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想提高都很难;高涨积极的情绪后面,则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冷静和条理性,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在检测本课题的学习效果的同时,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小结】学生谈收获与感悟。
六、课后反思:本节内容首次以实验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为前提,学习溶解度的概念,感觉通过此方法学习溶解度的概念掌握和理解都较为深刻,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探究的过程中,对科学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一、简介本节课的主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陆地资源的日益短缺,人类开始进军海洋,海洋开发成为热点。
本单元意在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而本节课介绍利用海水“晒盐”,不仅点出了海水资源的一方面重要的用途,而且从中引出饱和溶液与结晶的概念,学习蒸发结晶的实验方法等相关知识。
本课时学习内容不多,重、难点突出,主要目的是通过粗盐的提纯、精炼实验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及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学习者分析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引导学生解决混合物分离的问题中,将学生已经具有的过滤、蒸发等实验基本操作知识再次温习、巩固;并且学生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已掌握了有关酸、碱、盐的知识,本节课在此基础上了学习食盐的精炼,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1、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2、了解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思路、方法;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验探究意识;培养设计实验、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表达能力等。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1、在教育活动中,教活动与学活动是同步进行,相辅相成的,教与学的关系并不是两条平行线,它们是互动的。
当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之前必须理解教育目标,认识教育对象,钻研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设计教育程序,提供教育情境;(2)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必须把主体性的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的主体性因素,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3)教师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参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境、状态、方式、结果,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困惑和质疑,矫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向着有利于教育任务完成、教育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