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利胆法为主治疗口苦思路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㊃54 ㊃

现 代 中 医 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5年07月第35卷第4期July.2015 Vol.35 No.4

和之气,滋养之效最佳㊂并以稻草为燃料,则可得秋冬肃杀之气,使之活力坚固而温和㊂醪醴是用五谷酿成的浊酒,可通调营卫,对于病位较深㊁病情严重的疾病,若五谷汤液和一般的汤药治疗无效时,使用醪醴(药酒)长期治疗方可取效,这正是 药食同源”的根本体现㊂

5摇小结

五谷具有很好的食疗功效,有着药物所不能比拟的优势㊂运用‘黄帝内经“中的食养理论指导谷物的养生,将 谷物”作为日常食物的首选,遵照主食和副食之间的配餐结构和比例 主食应占60%,粗细搭配,切忌粗粮粗吃㊂五谷杂粮的外皮富含生物的营养成分,弃之则营养流失,但是不可一味硬吃,否则会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功能㊂若脾胃受到伤害,则会影响人体对饮食物的吸收㊂以食养生㊁以食防病㊁以食治病是中医药学的主要特色,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㊂饮食不节是造成许多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指导人们正确的摄入饮食 水谷”,纠正错误的食饮习惯,对于预防疾病和颐养天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㊂

参考文献

[1]高开平.中国食疗本草[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03.

[2]仝小林,刘文科,连凤梅.论‘内经“水谷运化理论与人

体能量代谢[J ].北京中医药,2012,31(4):284-286.[3]王洪图.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M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4:171.

[4]张岩,张焱.论‘黄帝内经“中 五畜为益”的食养原则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8):1029-1048.[5]张焱.试论‘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J ].中国中医基

础医学杂志,2012,18(4):360-364.

[6]帕特里克㊃霍尔福德(英).营养圣经[M ].北京.北京

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3:111-129.

[7]张焱.‘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 食饮有节身体好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8-131.

[8]游修龄.说文解字 禾㊁黍㊁来㊁麦”部的农业剖析[J ].浙

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1(5):57-63.[9]孙思邈.千金要方[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471-473.[10]江肖莹.五谷治百病[M ].广州:中国出版集团,世界

图书出版公司,2011:5-9.

[11]王琦.中医体质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5:2-4.

(收稿日期:2015-01-21 编辑:邢玉瑞)

疏肝利胆法为主治疗口苦思路探讨

刘 泉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苏州215129)

摘 要:通过总结分析病例认为口苦的继发病位在胆,而原发病位在五脏六腑,其中肝较为多见㊂其病机为气机不和,肝失疏泄,胆气上逆,发生口苦,故疏肝利胆法需贯穿始终;同时根据病机不同而配合清心泻火㊁扶阳㊁滋养肾阴㊁健脾理气等法,可取得良好疗效㊂

关键词:口苦;疏肝利胆;治疗思路

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71(2015)04-0054-02DOI :10.13424/ki.mtcm.2015.04.023

口苦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中医诊断学“中将口苦的病因归结于 心火上炎或肝胆火热之证”[1],多用泻肝胆火的药物,常能收到疗效㊂尽管口苦以热证多见,但还可见于许多非热证,如‘景岳全书“中论述: 若据此说,则凡以口之五味,悉居火证,绝无虚寒之病矣,岂不谬哉?如口苦者 盖凡以思虑劳倦,色欲过度者,多有口苦舌燥,饮食无味之证㊂此其咎不在心脾,则在肝肾,

心脾虚则肝胆邪溢而为苦,肝肾虚则真阴不足而为燥”㊂故临床中遇口苦时,应仔细推敲,是胆腑

2015年07月第35卷第4期July.2015 Vol.35 No.4

现 代 中 医 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㊃55 ㊃

自病,还是它脏之病波及于胆,不可泛泛清热㊂

1 疏肝利胆法贯穿治疗始末

口苦是胆病主症之一,‘伤寒论“指出: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㊂”口苦在前,咽干㊁目眩在后,刘渡舟老先生曰: 少阳诸证,以口苦为第一证㊂”[2]口苦的病机为胆虚气上溢或胆火上炎㊂

‘素问㊃奇病论“曰: 有病口苦 病名曰胆瘅㊂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㊂此人者,数谋而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㊂”‘素问㊃痿论“又曰: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㊂”可见口苦的继发病位在胆,而原发病位在肝㊂肝胆位居中焦,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导宣畅全身气机保持其畅达的功能,亦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㊂如果情志失调,所欲不遂,郁怒不解或忧愁所伤,导致气机不和㊁肝失疏泄㊁胆失条达㊁枢机不运㊂肝主谋虑,若数谋虑而不定,则肝气郁结,郁久则化火,波及于胆,导致胆的功能失调,胆火上炎,或胆气上溢,则发生口苦㊂肝胆相连,肝病最易累胆,故肝病中最多口苦㊂但脾胃湿热壅遏,心火上炎,肾火上冲,肺热蕴积等,一旦波及于胆,亦可出现口苦㊂胆为阳木,胆中相火敷布于周身,十一脏借此而生机勃勃,故‘素问㊃六节脏象论“曰: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㊂”反之,十一脏有病,亦可波及于胆,因此胆病主症之一的口苦,便可出现在多种疾病之中㊂故口苦的继发病位在胆,而原发病位在五脏六腑,其中以肝较为多见㊂其病机重点在胆气上逆㊂气机不和,肝失疏泄,胆气上逆,则发生口苦,故疏肝利胆法需贯穿其治疗始终㊂

2 临床辨证配合其他治法

2.1 配合清心泻火法 心在五行属火,‘兰室秘藏㊃眼耳鼻门“曰: 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静而安㊂”心为火脏,火味苦,肝五行属木,主疏泄,木火相生,故凡心火亢而有木郁之象者,需注意疏肝而散火,这也是火郁发之之义㊂临床可见口苦,心烦,失眠,急躁易怒㊂兼见口渴喜饮,胸闷胁痛,目赤,头晕头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或黄燥,脉弦数或弦滑数㊂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黄连㊁莲子心等㊂

2.2 配合扶阳之剂 ‘内经“有天人相应脏气法时的观念,在一日之中,胆对应子时,子时一阳初生,故胆能将阳气输注至全身十二经脉,主持阳气发挥正常功能的作用;一年十二月之中,胆对应子月(十一月);在二十四节气中对应大雪和冬至,冬至一阳生,故胆有管理阳气,输送㊁主持升发的功能㊂清代医家郑钦安认为真阳乃立命之根,他在

‘医理真传“中指出: 真阳二字,一名相火,一名命门火㊂”相火有生理性病理性之分,这里提到的相火即指前者,生理性的相火即为真阳㊂相火根于肾,藏于肝胆㊂相火的发用在乎肝胆,尤其是阳木胆㊂经云: 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㊂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㊂”[3]此口苦即为真阳上浮㊂针对阳虚所出现的口苦,若考虑为少阳为寒湿所郁滞,可用桂枝合二陈汤加减;若考虑阳气不足,真阳上浮所出现口苦,则需加用附子㊂可见真阳失于运化,积滞内停出现口苦等症,当疏肝利胆合扶阳之剂治疗㊂

2.3 配合滋养肾阴法 肝肾同源,肝肾同居下焦,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即肾精滋养于肝,使肝之阴血充足,以制约肝阳过亢;肾水滋养肝木,以使肝气疏泄条达㊂如肾虚肝失所养,则出现肝失条达,郁而化火,胆汁上泛而口苦,临床可见腰膝酸软,兼见头晕眼花,口渴失眠,胁肋作痛,舌红,苔薄,脉细数㊂可予以滋肾疏肝法,方选滋水清肝饮加减㊂

2.4 配合健脾理气法 五行中肝属木,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脾运化;脾属土,脾胃为气机之枢纽,脾胃的运化功能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㊂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脾,胆汁过溢,或胆汁上泛而口苦,临床可见口苦,纳呆不饥,抑郁寡欢,兼见口淡不渴,少气乏力,饭后思睡,大便稀薄,舌淡,苔薄,脉弦细㊂治疗当健脾疏肝,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健脾丸等㊂

总之,临床所遇口苦以肝失疏泄,胆气上逆为多见,但亦非全责之于肝胆㊂口苦作为一个症状,背后隐藏着或寒或热的病机,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全身情况,病史,舌脉来综合考虑㊂古人云: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㊂”本人在临床工作中,有些许体会,遂整理成文,借此机会不揣浅陋提供出来,以求与大家探讨㊂

参考文献

[1]朱文峰.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29.

[2]张保伟.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

[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4):48-50. [3]张登本,孙理军.全注全译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新

世界出版社,2008:189.

(收稿日期:2014-07-21 编辑:方亚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