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现代文学研究调查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中西方侦探小说接受情况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现代文学中西方侦探小说接受情况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现代文学中西方侦探小说接受情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文学市场越来越繁荣,而现代侦探小说不仅是西方文学中重要的体裁之一,也在中国市场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中国文学市场上的侦探小说多以传统侦探小说为主,并未广泛接受西方侦探小说,导致了中国侦探小说的单一和文化局限性。

因此,通过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中西方侦探小说接受情况,有助于了解中国侦探小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促进中国侦探小说的多元化、国际化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分析中国现代文学中西方侦探小说的接受情况,以了解中国侦探小说市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现状,同时探究中国侦探小说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分析西方侦探小说在中国的接受情况;2. 探讨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 研究西方侦探小说对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的影响;4. 探讨中国侦探小说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以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四、论文结构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文学市场分析、西方侦探小说在中国的接受情况、西方侦探小说对中国侦探小说的影响和中国侦探小说国际化发展。

1. 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 文学市场分析:分析中国文学市场的现状和特点。

3. 西方侦探小说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分析中国读者对西方侦探小说的接受情况,并探讨其原因。

4. 西方侦探小说对中国侦探小说的影响:分析西方侦探小说对中国侦探小说的影响,以及中国侦探小说在接受西方侦探小说的同时又如何进行文化融合。

5. 中国侦探小说国际化发展:针对中国侦探小说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和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

五、论文预期成果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中西方侦探小说接受情况的研究,本论文有助于对中国侦探小说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对于中国侦探小说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中国文学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初中语文课本中外国文学作品的调查报告

关于初中语文课本中外国文学作品的调查报告

关于初中语文课本中外国文学作品的调查报告
语文是人文学科,语文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日益繁荣、科技发展迅速,与各国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

其中,以文化交流最为频繁和突出。

这就要求我们加深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从小开始认识外国文学作品,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我国对中学生外国文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我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对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外国文学作品作了调查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如下:
尤其是在名著导读这一方面,所占比例达到了64%,这反映出我国对中学生外国文学
教育的重视,也显现出了中国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以国际化为目标,培养新型人才,在学习本国文化的同时吸取外国文学的精华。

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外国文学作品都只作为选读课文,因此就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不受重视,并非重点讲解的对象,学生只能略作了解,达不到深入了解。

希望在以后的教材编排中能对此作出合理调整,真正的做到对外国文学的深入学习了解,更好的顺应时代的潮流,为我国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中西方现代文学研究调查

中西方现代文学研究调查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对中西方 现代文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研究范围与限制
研究范围
本研究以中西方现代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涉及其他相关领域如文化、历史 和社会等方面。
研究限制
由于中西方现代文学涉及范围广泛,本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于具有代表性的 作家和作品的分析上,未能全面涵盖所有相关内容。同时,由于文献资料和时间 等方面的限制,本研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叙事技巧
西方现代文学在叙事技巧上有着 极高的要求。例如,魔幻现实主 义作品通过将现实与幻觉、梦境 等相结合,达到表现人性的复杂 和多元的效果。
语言风格
西方现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多 样,从简洁明了的对话到意识流 的内心独白都有体现。例如,海 明威的写作风格就以其简洁、明 快和有力而著名。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分析
要点三
20世纪末(19802000)
中国现代文学开始多元化发展,以新 写实主义、文化研究等为代表的新流 派开始涌现。
中西方现代文学比较分析
文化背景
中西方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存在 很大差异,西方现代文学受到工 业革命和后工业时代的冲击,而 中国现代文学则受到政治和社会 的变革的影响。
叙事风格
中西方现代文学的叙事风格也存 在很大差异。西方现代文学更加 注重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体验,而中国现代文学则更加注 重表现社会历史背景和群体形象 。
2023
中西方现代文学研究调查
目 录
• 引言 • 中西方现代文学发展历程 • 中西方现代文学研究现状 • 中西方现代文学作品分析 • 中西方现代文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中西方现代文学研究的创新与突破
01
引言

文学制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维度 西方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文学制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维度 西方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文学制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维度西方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摘要:当代文学更有文学制度的参与,因此,对当代文学的逼视,没有比文学制度的视角更能看清当代文学生成的真实面影,把制度引入文学研究,这实际上是拓展了一个新的维度、一种新的研究思维和空间,也由此引出一系列新问题,产生一些新的看法,事实上,文学的制度研究给我们的视野是多重的,把文学制度当成一种方法、一种工具,深入开展文学制度本身的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无疑是中国文学发展的独特历史时期,这不仅表现在它截然有别于传统文学,更重要的是文学制度参与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建设过程,以文学制度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是我们不能忽视却又是过去未曾注视的领域,显然具有拓展学术空间的意义。

几年前,王本朝就提出并采用文学制度这一命题来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并相继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与《中同当代文学制度研究》(新星出版社,2007年6月),连同他发表于《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的一系列论文,能够看到他在文学制度领域里的思考和收获。

就“制度”的使用频率看,人们多用它来指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等,而文学似乎远离政治、经济领域,因此,它常被看作与制度无关的独立的语言艺术。

事实上,文学与制度的纠缠,以及制度对文学的干预与渗透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而复杂得多。

中国现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学制度,作家的创作、文学文本、读者的阅读与文学的生产、流通、消费发生着紧密联系,现代文学作家的职业性和社团归属,作品传播对报刊和出版以及文学批评、文学论争、文学审查和文学奖励的参与,就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强大的制度力量。

文学制度是文学与社会关系的表征形式,它表明文学没有绝对的自由,必定受制于制度。

当代文学更有文学制度的参与,因此,对当代文学的逼视,没有比文学制度的视角更能看清当代文学生成的真实面影。

正如王本朝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型的文学,而中国当代文学的生长与形成无疑必须体现社会主义这一意识形态性质。

探讨中外文学的不同风格

探讨中外文学的不同风格

探讨中外文学的不同风格中外文学的不同风格引言:文学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表达,通过文字和语言传递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中外文学因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外文学的不同风格,以期增进读者对中外文学的了解和欣赏。

一、中文文学的特点1. 古典文学的繁复与含蓄古代中国文学以诗词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音韵、格律和意境的表达。

古典文学作品常常使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繁复,寓意深远。

例如《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形象和性格,通过对话和行动来展现人物关系和社会风貌。

2. 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文学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

现代文学作品以小说为主要形式,注重真实性和写实主义。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的独白,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二、西方文学的特点1. 古希腊文学的英雄主义与悲剧古希腊文学以史诗和戏剧为主要表现形式,强调英雄主义和悲剧冲突。

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讲述了英雄的传奇故事,希腊悲剧以人物的命运和悲剧冲突为核心,通过戏剧性的表达方式触动人的内心。

2. 现代文学的个体主义与现代主义西方现代文学注重个体的内心体验和心理描写,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例如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主人公格雷戈尔·萨姆萨的变异身体,揭示了现代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

三、中外文学的交流与影响1.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外文学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受到印度佛教经典的影响,如《西游记》中的佛教故事和哲理。

而西方文学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如英国作家鲁迅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借鉴。

2. 文学的翻译与传播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传播是中外文学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翻译,中外文学作品得以互相传播和理解。

例如鲁迅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学。

结语:中外文学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研究中西文学的异同与互补

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研究中西文学的异同与互补

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研究中西文学的异同与互补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研究:中西文学的异同与互补文学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中西方文学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形成,因此在内容、形式和风格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就中西方文学的异同与互补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文学传统间的交流与影响。

一、古代文学的对比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诗、词、曲等各种文体。

而西方文学的古代阶段主要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

在内容方面,中国古代文学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而西方古代文学则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个人情感,呈现了希腊罗马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形式和风格方面,古代中国文学注重韵律和平仄的运用,诗词的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律规则。

而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则注重表现力和语言的直接性,以散文和戏剧为主体,追求故事性和戏剧冲突的展示。

古代文学中中西方文学的对比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还表现在思想观念和艺术价值的差异上。

中国古代文学重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而西方古代文学则更加倾向于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类情感的表达,强调个体和自由的追求。

二、现代文学的对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方文学进入了现代阶段。

在现代文学中,中西方文学的对比更加显著。

首先,在内容方面,中国现代文学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的表达,批判社会不公和探索中国历史的发展。

而西方现代文学则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体验和现代社会的变革。

其次,在创作风格上,中国现代文学继承了传统文学的韵律和格律,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新形式。

而西方现代文学则更加自由和多元,摒弃了传统的模式和形式,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

最后,在思想观念和艺术价值上,中国现代文学探索了民族自立和现代化的道路,表达了民族复兴的情感和渴望。

而西方现代文学则更加关注个体的存在和精神层面的探索,强调人类的存在主义和自由意志。

【word】20世纪中国小说与现代西方小说的社会学比较研究

【word】20世纪中国小说与现代西方小说的社会学比较研究

20世纪中国小说与现代西方小说的社会学比较研究2O世纪中国小说与现代西方小说的社会学比较研究周成平文学研究内容提要由于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在形成过程中所存在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后来所产生的不同的影响,同时也由于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所具有的不同文化内涵,民族个性,心理特征,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等等,这使得20世纪的中国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在社会学的内容表现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差异,由此人们可以看到20世纪中国小说和现代西方小说所呈现的不同创作特征和发展风貌.关gll词20世纪中国小说现代西方小说小说特征社会学差异周成平,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210013一般来说,小说总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特别擅长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和深入的描写.小说文体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其所包含的社会生活容量在一般情况下比其它文体要丰富得多.然而,由于中国小说与西方小说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的发展道路,同时,也由于中国的小说观念与西方社会对于小说的认识之间所存在的重大差异, 这就决定了中国小说与西方小说在社会学内涵I-存在着明显的反差.即以20t!t纪中国小说与西方小说相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这种情形.因此,我们认为,在对20t!t纪中国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的社会学流变进行了初步研究后,再把20t!t纪的中国小说与西方小说作一社会学的比较研究,在中西比较的背景下来进一步考察20t!t纪中国小说的社会学状况与特征,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一,中西小说形成过程的差异及其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中西小说进行比较研究,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就是中西小说在形成过程中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各自对社会生活内容的反映和表现具有不同的特点,甚至在小说观念和小说反映和表现生活的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也就是说,中西小说各自都经历了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由此在不少方面表现出了具有差异性的社会学的内涵和特点.根据不少学者的研究意见,从小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中国小说主要是在史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西方小说则与神话,史诗,传奇等有着更多的直接联系.这样的观点可以简括如下: 中国小说:史传——小说;西方小说:神话——史诗——传奇——小说.应该说,把史传作为孕育中国小说的母体,并-———165?-———江苏社会科学筏t&∞铜∞i非完全否定了神话与中国小说的历史渊源关系. 过去,我国的学术理论界普遍认为小说起源于神话,从一般意义上讲,这种说法似乎也是成立的. 因为神话几乎是所有意识形态的始祖,小说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品种也概莫能外.问题是,如果从神话与小说的艺术特征上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神话与小说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前者以充分的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为前提,甚至可以有极度的夸张,大幅度的变形等等;而后者则与”大历史”相对应,被认为是”小历史”,注重的是”实录”,反x,-i虚构.正因如此,有的论者认为:”尽管小说与神话在精神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文体上却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客观而准确的表述.因为在中国的神话和小说之间,出现了大量杰出的史传作品,如《尚书》,《国语》,《战国策》,《春秋》,《左传》等等,史传发展到西汉达到了辉煌的高峰,《史记》就是其显着的标志并成为中国叙事文学重要的里程碑.我们说,正是这些史传作品孕育了中国的小说.因此,我们才看到中国小说为什么在艺术特征上更接近于史传而与西75-小说有明显的差异.相比较而言,西75-小说的形成与发展则走了一条与中国小说不尽相同的道路.西方文学史研究界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欧洲长篇小说是欧洲长篇叙事文体发展的第三代:第一代是史诗,第二代是中古传奇,第三代是长篇小说.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神话明显地处于欧洲叙事文体发展的原点上.也就是说,神话的艺术特征在史诗, 传奇和小说中都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和显着的发展.因此,西方小说有史以来就强调虚构,注重创造.这与中国小说是大为不同的.而且,在文学观念上,东西方也有重大的差异.例如史诗,在西方的文学观念中,它已经具备了叙事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后来我们所理解的小说只是在语言形式上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长达15000余行,是一部巨型史诗,它描绘了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生动地再现了特洛伊这场古代战争.从叙事文学角度来看,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长篇小说可谓旗鼓相当.正因如此,西方人喜欢用”史诗”来衡量和评价小说. 如果我们承认中国小说与西方小说在形成过程中的这些差异的话,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种差异在后来中国小说与西方小说各自的发展中产生了那些不同的影响.我们认为,这些200S~期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形成了不同的小说观念.对于中国小说来说,在传统的”史贵于文”的思想影响下,中国小说自古以来就恪守着”实录”这条底线,认为小说就是作为”大历史”的一种补充的”小历史”,属于“史书”的范畴.因此,中国自有小说开始,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观念.人们十分看重小说中所写的是否为真人真事,仿佛只有写了真人真事才是最有价值的.正因如此,有论者指出:”西方批评家也指责大多数的中国传统小说由于过分地依赖原始材料而缺乏创造力.”这种小说观念到了明代才出现了一些变化.而在西方,小说这种文学体式在受到神话的启迪和滋润以后,经过史诗,传奇几个阶段的发展,十分明确地认为小说是一种艺术文类,它不排斥纪实,但更注重和强调虚构,是一种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发挥艺术想象进而达到艺术创造的文类.二是产生了不同的创作追求.在中西不同的小说观念支配下,中国和西方的小说在发展中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创作追求,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创作特点:中国小说追求实录和写真,而西方小说则崇尚虚构和创造.由于中国小说与史书有着十分密切的血缘关系,因而在此后的发展中,中国小说在思想观念,结构模式,表现手法和创作倾向等方面从史书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追求史书的实录和写真风格,反对虚构和杜撰.x.-l-~g,有论者认为: “传统目录学的’小说’与作为散文体叙事文学的小说,分水岭就是实录还是虚构.说实话的(至少作者自以为)是传统目录学的’小说’,编假话的是作为散文体叙事文学的小说.”biE因为中国/l,说受到了史书如此强大的影响,才造成了自身难以独立发展而大大地晚出于其它的文体.而西方小说则在神话的基础上一路发展过来,无论是史诗, 传奇,还是到了后来的小说,虚构,杜撰和创造成为主要的创作追求.三是发展了不同的叙事方式.在中西不同的小说观念支配下,中国和西方的小说在成长中发展了各自不同的叙事方式,中国侧重”再现”,西方则强调”表现”.例如,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即使是在像”三言”,”二拍”这样描写市井人物的小说中., 作者在开篇一般都要煞有其事地说明故事发生于何时何地,主人公姓甚名谁,试图去完整地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凡此种种,都呈现着中国小说的”再现”方式.而在西75-_小说的发展中,我们却很少看到这种陈规俗套.西方小说家由于确一166—立了小说是艺术这样的观念,因而一般都能从创造的角度来”表现”生活,其叙事方式因此也就显得十分的自由灵活.应该说,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在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及其所产生的不同影响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到了近代和现代随着东西方文化,文学gt:其是tl,说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确实出现了某些减弱的趋势,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看到,在整个20世纪中国和西方小说的发展中,其在社会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还是十分明显的.二,20世纪中西小说的社会学差异小说作为人类社会所共有的一种艺术品种,作为人类社会认识,反映和表现大千世界的一种艺术方式,其所具有的共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承认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业已存在着的共性的前提下,我们看到,由于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在形成过程方面的差异及其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同时也由于中国和西方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个性,心理特征,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等等,这使得20世纪的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在社会学的表现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在认识和对待小说的特性方面,20世纪的中国小说更看重小说的社会学功能,在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甚至把小说当作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政治斗争的工具,特别强调小说在阐明事理,指导人生甚至是开展说教方面的作用;而现代西方小说则更强调小说的艺术学功能,注重小说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作用,更多地是把小说当作一种调节社会人生的审美和休闲的艺术品种来看待的.20世纪中国小说的发展首先是从政治小说发端的.晚清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寻找新的革命突破口,当时文学艺术被看作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继”诗界革命”之后,1902 年”小说界革命”应运而生.梁启超在为《新小说》撰写的发刊词《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第一次把小说的地位从”小道”提高到了”文学之最上乘”,把小说的社会作用推崇为革新社会,人心乃至一切的前提.所以,我们可以说,梁启超所倡导的”新小说”其实也就是政治小说和社会小说.关于这一内容,我们从他所创作的《新中国未来记》中可以看得比较清楚.在谈到政治小说特点的时文学研究候,梁启超指出:”政治小说者,着者欲借以吐露其怀抱之政治思想者也”.对此,有的论者指出: “在梁启超看来,理想的政治小说应该像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人的小说,从思想上具有强烈的启蒙主义特点,从艺术上融小说与政论于一体,不拘于传统小说的模式,在思想革新的同时也具有一种文体革新的意义.”…在《新中国未来记》中,作者叙写的内容更多的是那些政党纲领, 政治条文和时事新闻,从艺术上讲很难说是一部成功的小说,但它在20世纪初期所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在”小说界革命”的背景下产生的《新中国未来记》至少给当时的许多中国人以这样的感觉:小说不是一般的艺术体式,它与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紧密相关.加之20世纪初期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等小说的影响,小说应具有突出的社会学功能似乎就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时期,文学艺术各种样式的社会学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同和扩张.在”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的引导下, 中国的小说在社会学内容的表现方面异军突起, 一马当先.自1918年起,鲁迅的小说创作以其”表现的深切”而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成为20世纪初期”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的一面镜-y=“.与此同时,文学研究会”为人生”派的小说创作也成为一个十Ys”醒目的创作现象.他们在自己的文学宣言中明确提出了文学不是高兴时的游戏和失意时的消遣,而是于社会人生很切要的一项工作.在20世纪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小说和其它文学样式一道,都是被作为革命的一翼来看待和要求的,其社会学功能的表现和发挥都是十Ys”显着的.到了20世纪后半期,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n,l期,小说的社会学功能在继续得到进一步张扬的同n,l又实现了超乎~/.-g-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的n,l期内完全沦为为政治服务的212具,进而走火人魔,走向了极端化,从而给20世纪中国小说的社会学发展留下了许多失败的记录和深刻的教训. 相比之下,现代西方小说在发展中由于得益于其深厚的小说传统和小说艺术的规范.在一般情况下更强调小说的艺术学功能,注重小说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作用,主要是把小说当作一种调节社会人生的审美和休闲的艺术品种来看待.当然, 不可否认的是,现代西方小说并没有也不可能与社会政治内容脱离干系,而且其自身的社会学功一167—能也在或隐或现地得到表现与张扬.然而,在整个20世纪现代西75-小说的发展中,我们的确又很少看到有哪一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哪一个党派在小说创作上大做文章,指望利用小说来开展政治斗争,进而为自己夺取政权和巩固统治地位服务.20世纪90年代,美国小说《原色》问世后很快被拍成影片.该作直接影射攻击美国当任总统,但是,事情也就只是如此而已,没有谁再利用该作来进一步大做文章,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相反,作为文学艺术家族中的小说,现代西方许多作家主要追求的是小说的艺术表现和小说特性的健康,和谐的发展.当代美国作家托妮?莫瑞森是一个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黑人作家,她也曾受到过黑人文学中”艺术即武器”传统的影Ⅱ向.但是,由于其x-J’d,说的特性有较好的体会与把握,特别是她善于把”神话色彩与政治敏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的天地,代表了当代美国黑人文学的一股新潮流,因而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于1993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第二,在小说对人的认识和表现方面,20世纪的中国小说因为特别看重自身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政治斗争的作用,因而~x.-t人的认识和表现方面呈现出比较沉重的社会责任感和凝重的历史感,特别注重对人的社会学内涵的揭示和发掘,并试图通过这些内容的表现来强化小说的社会学功能;而现代西方小说~x.-t人的认识和表现方面则显得比较轻松和自如,许多现代西方小说往往能从人的本性上去发掘和表现人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背景上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上来揭示人所具有的一些普遍性.在谈到20世纪中国小说对人的认识和表现这一问题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鲁迅小说中的那些人物,如阿Q,狂人,孔乙己,华老栓,祥林嫂,爱姑等,他们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批成功的艺术典型.这些典型形象应该说是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深刻的美学价值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这给20世纪中国小说在对人的认识和表现方面,同时也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创造了良好的范例.而且,从小说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鲁迅笔下的这些典型形象包容了深广的社会学内涵,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然而,问题在于,当20世纪的中国小说在继续前行的时候, 由于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小说对人的认识与表现方面不断扩展了社会学的容量并逐2oos~期步提升了社会学方面的要求,因而~x.-t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就逐步地偏重于表现其社会政治内涵而弱化了对其应有的美学意义的开掘,从而使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含量趋于回落.具体来说,继鲁迅之后,在茅盾,巴金,老舍等现代小说家的作品中,其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塑造与表现还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而到了左翼文艺运动全面兴起的时候,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的社会学表现迅速扩张开来,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政治斗争的要求压倒了一切,进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出现了社会思想内涵与艺术和美学价值严重失衡的现象.到了20世纪的后半期,由于左倾教条主义文艺思想的盛行与影响,许多中国当代小说作品在人物形象的认识与塑造方面继续表现出了一种简陋与幼稚.直到新时期文学兴起之后,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才出现了新的转机,并显示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相比之下,现代西方小说~x.-t人的认识和表现方面则显得比较轻松和自如,许多作家往往能从人的本性上去发掘和表现人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背景上来揭示人所具有的一些普遍性.当然,我们说,在20世纪的社会发展中,一个作家要与外界脱离干系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包括受到来自阶级的,民族的,党派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同时又看到,由于现代西方小说的发展起点比较高,许多作家在小说对人的认识和表现问题上显得比较超脱,没有过多的社会思想负担,他们往往能够最大限度地去表现自我对人的理解和认识,去表现人的本质属性和特点, 进而去揭示人的一些普遍性特征.在这方面,20 世纪挪威作家克努特?哈姆生笔下的流浪者形象,德国作家海?伯尔作品中的一系列”小人物”,英国作家艾?卡内蒂所倾心关注的”边缘人物”如异乡客,怪人以及精神反常者等等,都成为20世纪现代西方小说所要认识和表现的对象.这些人物不仅在作家所属国内有深刻的认识意义,同时也超出了国界而具有更为普遍的人类意义.第三,~x.-t小说思想主题的阐发方面,20世纪的中国小说显然更多地受到了来自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乃至制约,在小说思想主题的阐发方面较多地宣扬作家所追求,所倾心的思想意识形态, 或者竭力表现一个历史时期社会主导意识形态, 因而在许多小说中较多地呈现着某一个阶级的或党派的思想倾向,甚至有时不惜以牺牲小说的艺—-———168—-———术价值为代价;而现代西方小说由于其具有深厚的发展基础和艺术积累,因而在对作品的思想主题的表现方面,往往显得比较冷静,宏观和超脱, 许多作品更注重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和许多根本的方面来表露和揭示小说的主题.在20世纪的前半期,中国处于血雨腥风的历史年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在政治上要求文学创作等意识形态必须与之保持一致并主动服务于这场革命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现代/1,说创作尤其是进步作家和革命作家的/1,说创作过多地阐发民主革命的政治内涵,使/1,说带上了更多的社会学内容,这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在这方面,20世纪30年代茅盾的”社会分析/1,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当时,为了参加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同时也是为了应答关于中国社会性质讨论中的某些观点,茅盾适n’1-创作了《子夜》,《春蚕》和《林家铺子》等小说,深刻阐发了当时的中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思想.应该说,这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为民主革命政治服务的一个典型的个案.当然,也是一个成功的事例.从茅盾的小说创作中我们发现,其实根本的问题并不在于文学创作该不该为政治服务,而在于怎样来处理好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也就是怎样来阐发小说的思想主题,怎样来表现作品的社会学内涵.同样是左翼小说创作,蒋光慈的《短裤党》,《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胡也频的《光明在我们面前》,《到莫斯科去》,阳翰笙的《地泉》,《转换》,洪灵菲的《流亡》等等几乎就只是失败的记录.至于20世纪后半期中国当代/1, 说在这方面所经历的种种曲折和磨难,更是说来话长,教训极多.相比之下,现代西7~/J,说中的许多作品在对/1,说思想主题的阐发与表现方面则显得比较温和与沉稳,似乎有不少作家对那种单一性的,甚至明显带有片面性的来自某个党派,阶级的思想意识不屑一顾,而着重去追寻人类社会在生存与发展中所面临的共同的思想主题.甚至在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的/1, 说《日瓦戈医生》等作品中也表现出了深邃的现实主义批判锋芒和思想深度,善于在历史演变的背景下透视一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和思想变异,真实而又细致地描写了主人公多情而波动的内心世界与冷酷无情的客观现实之间的激烈冲突,从而达到反思历史,呼唤人性的目的.第四,在对小说创作倾向性的把握方面,20文学研究世纪的中国/1,说较多地受制于一定的意识形态的制控,在总体上强调小说创作应有鲜明的倾向性, 一般来说,歌颂什么,反x,l-什么,应当比较明确,甚至尽可能做到旗帜鲜明.而从实际情形来看,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1,说批判的比重较大,而到了20世纪后半期歌颂的势头则明显地占据了上峰;而现代西7~/J,说在对小说创作的倾向性的把握方面则显得比较自由,许多作家可以超越党派和阶级的思想来发表作家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看法与评价,在整个20世纪的小说发展中,从总体上看又以批判为主导性的思想倾向.任何文学作品或鲜明,或隐晦,都会有自己的倾向性,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也是可以理解的.而20世纪的中国/1,说由于受到社会革命和社会发展运动的影响乃至制约,在作品的倾向性方面往往表现得比较鲜明而外露.从总体的政治倾向性上看,中国现代小说从”五四”时期开始是以批判的态度来表达自己X,1-于社会现状的理解与认识的.在这方面,鲁迅的小说率先高举起了批判的大旗,试图要扭转这数千年来”吃人”的历史的发展走向.紧随其后的人生派/1,说,乡土小说,左翼小说等创作潮流继续推进了鲁迅开创的这种批判的势头,从文化思想战线上为民主革命呐喊助威,推波助澜.直到抗战爆发以后,中国现代小说在创作倾向性方面才实现了向两极的发展:一是继续沿。

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向度和张力

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向度和张力

张力之一:文学创新与思想启蒙
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第一个张力在于文学创新与思想启蒙之间。这个张 力主要源自于西方对东方文化的重新审视。以美国当代作家保罗·奥斯特的《孤 独的城市》为例,这部小说运用了中国古代《西游记》中的角色和情节,同时通 过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入思考。
2、表现形式
留欧美学生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在小说方面,他们运 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如意识流、时空跳跃等,来呈现人物的内心世 界和现实世界的荒诞性。在诗歌方面,他们注重诗意的表达和语言的创新,借鉴 了西方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在戏剧方面,他们引入了西方戏剧的元素, 如悬念、突转和内心独白等,以表现人物的复杂情感和现实世界的矛盾冲突。
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向度和张 力
01 引言
目录
02
向度之一:文学创新 与文化交流
03 向度之二:文学形式、 主题与审美特征
04
张力之一:文学创新 与思想启蒙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指的是运用现代学术方法对欧美文学中的中国元素 进行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有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增进对彼此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本次演示将探讨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两个主 要向度——文学创新与文化交流,以及两个张力——思想启蒙与审美特征。
二、留欧美与留日学生文学观的 研究背景和意义
留欧美与留日学生文学观的引入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 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西方现代文学的技巧和思想,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动力。因此,对留欧美与留日学生文学观的 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浅谈从中西现代文学语言比较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现状

浅谈从中西现代文学语言比较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现状

《浅析从中西现代文学比较看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现状》摘要:文学与人类学密切相关,是研究人类自身的一门学问,其中涉及人的本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家庭和人与社会及其政治制度等一系列关系。

文学往往是一个社会文化的缩影。

从一个民族的文学现状可以窥视一个民族的社会现状,同样,从一个民族的文学语言,也可以隐射一个民族的精神层面。

本文从现代这个历史阶段概括地对比中西现代文学语言,并从中分析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现状。

关键词:中西文学交流,中西现代文学语言对比,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现状时下,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评论纷纷,中国现代文学是否在走下坡路引起广泛讨论。

中西现代文学对比也是长期以来文化交流的一个过程。

中西现代文学各自有着鲜明的特点,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又相互影响。

在比较中西现代文学后,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冷静地看待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现状这个问题一、中西文学交流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在文化交流中认识不同文化,从而能够更加正确的审视自己的文化。

在这个全球化源源不断充斥我们生活的时代,文学也不可避免地在全球化背景下影响着彼此,加入到“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这一伟大全球化定律的大河中。

在长期闭关锁国之后爆发的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先进思想,中国文学也开始借鉴西方文学中的长处,从内在的人文精神到浮现文字层面的表现手法等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受政治因素影响,中国当代文学只引进苏联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文学研究和批评方法。

改革开放后中国更是加快了加入世界文学发展潮流的步伐。

在文学的交流过程中,各自也打上彼此的烙印。

鲁迅在回忆写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作《狂人日记》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

鲁迅显然是受过俄国作家果戈理和契科夫的影响,此外我们可以在许多中国现代作家上找到他们所借鉴过的作家,“从茅盾的身上看到左拉和托尔斯泰,从郭沫若身上看到歌德和惠特曼,从叶绍钧身上看到莫泊桑和契科夫,从冰心身上看到泰戈尔,从巴金身上看到屠格涅夫,从老舍身上看到狄更斯和康拉德……”同样,中国文学也对外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形而上的虚构世界--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比较研究

形而上的虚构世界--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比较研究

家那里形 成最 新创作 先锋 小说就 是这 种文化 大潮下 突兀而 起 的一座孤 岛 :这个 作家 群落注
重 文本 的结构 、语 言、意象设 造 ,从 过 往的使 命文 学重 负 中.从 “ 映 ”的社会学 格局 中游 反 离 出来 , 回到语 言艺 术本身 ,以个 人言说 的方 式 ,营造 了一 个别具 风格 的小说世 界 ,并 一度 给 中 国文 学界 带来震 动 。
6 4
维普资讯
文将 主要涉及余 华 、 童 、 苏 格非 等人 的创作 , 笔
( 为其 像幽 灵 ) 中的那 些个所在 . 同样 无 因 其 也
者认 为他 们 业 已代 表 了这 个 派别 的最 高成 就 ; 西方现 代主义 文学 .由于 其下限 问题 在 国 内外
No 2 2 0 ,0 2
天 津 师 范 大学 学 报 ( 会 科学 版 ) 社
J u n l fTini r l ie st ( o ilS in e o r a a j No ma o n Unv ri S ca ce c ) y
总 第 11 6 期
S m 1 1 u No 6
形 而上 的虚 构 世 界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 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比较研 究
武 跃 速
( 东 南 师 范专 科 学 校 中 文 乐 、 山酉 长 浩 0 6 1 晋 40 1

要 :2 世 纪 8 年 代 兴 起 的 中国 当代 先锋 小说 明 显 受到 西 方 现 代 王 义 文 学 的 帚响 ,既 有 总 体 观 念 上 0 O j
的 一 致 . 有 具 体 细 部 的模 仿 与移 植 , 它还 是 植 根 于 中 国社 会 和 文化 的土 壤 之 中 的 。 出现 于 当代 中国 文 也 但 它 坛 , 自有 它 的意 义 , 包括 它 的 成 就 与 局限 ;

关于东西方文学的研究报告

关于东西方文学的研究报告

关于东西方文学的研究报告东西方文学是指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两者分别代表了东方和西方国家的文学传统和风格。

虽然两者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研究报告将探讨东西方文学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

一. 起源和发展东方文学起源于古代的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家。

其中,中国文学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文学作品出现在古代的诗经和书籍,如《论语》和《道德经》等。

印度文学则以梵文为基础,包括古代的吠陀经和摩诃婆罗多等。

日本文学则独立于中国文学,以古代的万叶集和源氏物语等作为代表。

西方文学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其中希腊文学以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为代表,而罗马文学以维吉尔的诗作《埃涅阿斯纪》和奥维德的《变形记》等为代表。

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学在西方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包括经文和圣徒传记等。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但丁和英国的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特点和风格东方文学注重意境和哲理,在表达方面强调间接和象征性的手法。

同时,东方文学也有着丰富的修辞技巧,如夸张、对仗和比喻等。

东方文学作品通常涉及情感、自然和人情世故等主题,如中国古代的辞章和日本古代的歌谣。

西方文学注重个体的表达和情节的发展。

西方文学作品通常是线性的叙事结构,强调冲突和逻辑的连贯性。

此外,西方文学的角色刻画和对话也很重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和狄更斯的小说等。

西方文学还较为注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等风格。

三. 影响东西方文学在各自的地域内都对当地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方文学对诗歌和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的诗歌对日本古代的歌谣影响很大,而中国的哲学思想也在印度的佛教中得到了传承。

西方文学则对小说、戏剧和诗歌等文学形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西方的现实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有着广泛的影响,如俄国的托尔斯泰和法国的福楼拜等。

此外,西方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对诗歌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德国的歌德和英国的拜伦等。

西方文学调查问卷模板

西方文学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参与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您对西方文学的了解程度、阅读习惯以及对西方文学作品的态度,我们特此设计这份调查问卷。

您的宝贵意见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并为相关研究和推广活动提供参考。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A. 男B. 女C. 其他2. 您的年龄:A. 18岁以下B. 18-25岁C. 26-35岁D. 36-45岁E. 46-55岁F. 55岁以上3. 您的最高学历:A. 高中及以下B. 大专C. 本科D. 硕士E. 博士及以上4. 您的职业:B. 教育工作者C. 企业职员D. 公务员E. 自由职业者F. 其他二、西方文学了解程度5. 您平时是否关注西方文学作品?A. 经常关注B. 偶尔关注C. 很少关注D. 从不关注6. 您认为以下哪些渠道可以获取西方文学作品?A. 图书馆B. 书店C. 在线阅读平台D. 朋友推荐E. 其他7. 您对以下哪些西方文学作品比较熟悉?A. 莎士比亚戏剧B. 狄更斯小说C. 海明威作品D. 雨果诗歌三、阅读习惯与偏好8. 您平时阅读西方文学作品的频率是?A. 每天阅读B. 每周阅读C. 每月阅读D. 很少阅读9. 您更喜欢阅读以下哪种类型的西方文学作品?A. 小说B. 戏剧C. 诗歌D. 散文E. 其他10. 您在阅读西方文学作品时,更注重哪些方面?A. 故事情节B. 人物形象C. 语言风格D. 思想内涵E. 其他四、对西方文学作品的态度11. 您认为西方文学作品对您有哪些影响?A. 提升了文学素养B. 增强了跨文化交流能力C. 拓宽了视野D. 培养了审美情趣E. 其他12.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您对西方文学作品的选择?A. 作家知名度B. 作品类型C. 朋友推荐D. 媒体宣传E. 其他13. 您认为我国在推广西方文学方面还有哪些不足之处?A. 缺乏专业翻译B. 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C. 对西方文学的了解不够深入D. 其他五、其他14. 您希望我国在哪些方面加强西方文学的推广与普及?A. 举办文学讲座和活动B. 增加图书馆和书店的西方文学作品库存C. 加强媒体宣传D. 其他15. 您对这份调查问卷有何建议或意见?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填写这份问卷!祝您生活愉快!——问卷调查结束——说明:本问卷共15题,采取选择题形式,。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中外文学是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出发,探究中外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与联系,探讨文学作品背后所嵌入的世界观、人类观、价值观等问题。

中外文学研究的比较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分为文学历史比较、文学风格比较、文学思想比较、文学技巧比较等。

本篇文章将从几个方面对中外文学的比较研究进行论述,以期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这一领域。

一、文学历史比较文学是历史的产物,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受到当时的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中外文学历史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各个时代文学的异同点以及不同文学流派之间的关系。

比如,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都产生了众多不同的文学流派,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而西方文学中也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派等文学流派。

对这些不同的文学流派进行分析与比较,可以揭示各个文学流派的共性和差异,有利于读者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意义。

二、文学风格比较文学作品的风格是作者的个人风格、时代风格以及文学流派风格的综合体现。

通过比较分析中外文学作品的风格,可以发现不同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差异,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学流派的风格特点。

比如,唐诗和西方浪漫主义诗歌都重视感情的表达,在表现手法上也都倾向于使用具有感染力的抒情语言;但唐诗则更为注重意境和气势的表达,而浪漫主义则更为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幻想的呈现。

通过文学风格的比较,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外不同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形态及内在特征。

三、文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是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层面,它反映了作者独特的文化背景、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境界。

通过中外文学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不同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人类观、价值观等异同点。

比如,在中国文学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思想,其价值观中注重个人修身、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等特点深受中国文学家的推崇;而西方文学则更为注重表现个体主义、自由、平等等人文主义思想。

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研究

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研究

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研究第一章引言在当代全球化的浪潮下,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学作品也成为了人们了解和传递不同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在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这种影响在中国文学中的体现及其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西方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启示1.启蒙思潮的影响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思潮提倡人的自由、平等和人权意识,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和家族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知识分子受到启蒙思潮的启发,开始探索个人自由,关注社会进步和民主权益,这些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主题和人物塑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西方现实主义文学以真实、客观地描绘社会现象和人物为特点,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积极介绍和翻译西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对中国作家的创作观念和写作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诸如鲁迅、周作人等一批作家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使中国现代文学开启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

第三章西方文学形式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1.小说形式的变革19世纪末,西方小说逐渐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重要指导对象。

西方小说所采用的第一人称叙事、意识流等手法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使中国作家有了创作新的可能性。

伍尔夫、乔伊斯等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作品对中国小说的现代化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于中国作者而言,西方的小说形式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法,更是对现实的把握和表达的新途径。

2.戏剧形式的发展西方戏剧形式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西方戏剧理论的引入使中国戏剧逐渐摆脱了中国传统戏剧的束缚,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欧内斯特的表演理论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实践对中国话剧的现代化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中国戏剧逐渐走向现代。

国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管窥

国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管窥

国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管窥摘要:国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初具规模至今已历一个甲子。

在这个过程中,20世纪60年代捷克学者普实克与美国学者夏志清的论争,促进了这一领域的学者们在研究方法方面的意识萌动,至70年代,不同研究方法的运用已蔚然成风。

其中历史主义与非历史主义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运用。

有鲜明的实例,亦有显著的成果。

关键词:海外汉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研究方法;历程和运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现代中国文学通讯》的主编迈克尔・戈茨,就西方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做出了阶段性的概括和总结,他指出:近20年来,西方学者认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

已获得了相当的发展。

现在,这种研究已经不只是附属于中国学内的一门基础知识,而是由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以及其他中国学内不属于传统研究中任何一科的各门知识混合产生,完全自成一个领域的新学科了。

由于这一学科是由中国学各界专家通过不同道路进行的,因此,和对其他文学的研究比较起来,这一学科中文学批评所占的分量就比较少,只是在目前才开始受到重视。

又由于这还是一门在继续扩大发展过程中的新学科,学者们所取的研究态度、途径、方法,也各有不同。

这项学科发展中的中心问题,是学者们采用何种研究途径的问题。

每位批评家所采取的研究途径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的世界观、政治思想、美学价值观、学术修养、研究动机等主观因素,其中有很多还是非文学的因素。

每位批评家的研究途径又往往进而指导并约束着他的研究方法。

如果沿着迈克尔・戈茨的方向和视角,将时间加以延伸进行考察,国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诸多特征便较易显现,这里只就研究方法窥探一二。

由于新方法的各色纷呈,国外批评家称20世纪是批评的世纪。

只要对国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著稍做浏览就会发现,当代不同流派的文学批评方法,在不少论著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

如果仔细阅读还可发现,在新方法的运用上,一般并未超出文学批评方法的范畴。

把新的创作方法引入文学批评的方法,由自然科学借鉴而来的,具有较高层次的方法论价值的方法。

当代外国学者对中国文学的研究评述

当代外国学者对中国文学的研究评述

当代外国学者对中国文学的研究评述在当代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外国学者的关注。

这些学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运用各自的学术方法,对中国文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析。

本文主要对当代外国学者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及其评述进行探讨。

一、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学的研究1.马丁·玛利马丁·玛利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著名的中国文学、电影理论家。

他的著作《影像中国:中国文学,电影与现代性》、《中国文学与电影的对话》等,对中国文学和电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马丁·玛利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学的核心,而中国现代文学则是在接纳、批判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他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性的碰撞和交融的结果,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对于中国电影,《中国文学与电影的对话》一书中,马丁·玛利探讨了中国电影所表达的文化复杂性和中西方文化的对话。

他认为,中国电影既有传统文化的基因,又不断吸纳和借鉴西方文化的成果,因此在观念和形式上更具有多元性和全球性。

2. 查尔斯·哈特曼查尔斯·哈特曼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以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和精彩的著作而广受赞誉。

在哈特曼的著作中,他通过对现代中国小说、诗歌和戏剧的分析,深入剖析了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转变和挑战。

他认为,现代中国文学的主题是反映中国现实社会的变革过程,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讲述具体人的命运与心灵的变化。

在《中国小说现代性及其隐喻》一书中,哈特曼将小说作品和现代性联系起来,认为中国小说既是对现代性的理解和反思,又是对传统文化和价值的继承和价值再现。

3. 余英时余英时是美国德州大学教授,著名的汉学家、文学史家。

他的著作《中国文艺史》、《新编唐文精选》等,对中国文学、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发掘。

在余英时的研究中,他强调了中国文学的历史性和文化性。

分析外国文学现代化研究路径

分析外国文学现代化研究路径

外国文学现代化研究中的学科交叉问题
学科壁垒
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可能限制外国文学现代化研究的视野和方法。
缺乏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的缺乏可能影响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全面理解和评价。
忽视其他学科的贡献
忽视其他学科的贡献可能导致外国文学现代化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外国文学现代化研究路径在过去取 得了显著的成果,包括对不同国家 、不同时期的文学现代化进程的深 入研究,以及对外国文学现代化过 程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作品的细 致分析。
2
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外国文学的研究路径不 断变化,因此,对于外国文学现代化研究路径 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3
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外国文学现代化研究路径 的现状、问题与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 参考与借鉴。
研究目的与方法
目的
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出现阶段外国文学 现代化研究路径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外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脉络
文艺复兴时期
外国文学开始摆脱中世纪的宗教和宫廷文化,走向世俗化和人性化,作品更加注重人的内 心世界和现实生活。
启蒙运动时期
外国文学开始倡导理性、平等、自由等现代性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作品更 加注重社会现实和人类共同问题。
现代主义时期
外国文学开始反对传统和理性,追求个性和自由,作品更加注重表现人类的内心矛盾和焦 虑,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形式。
外国文学现代化研究中的理论创新问题
理论老化
现有的文学理论可能无法完全适 用于外国文学作品,需要不断更 新和改进。
缺乏新的理论框架
在外国文学现代化研究中,新的 理论框架的缺乏可能限制研究者 的思路,影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

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中国现代文学对于世界文学史来说,始终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20世纪初到今日,越来越多的学者及文学家致力于探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问题基础之上的研究方向。

在西方文学史中,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西方范围的文学研究仍然受到传统的研究框架的约束时,英语世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就已经步入正轨,在文学史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英语世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由各种方面的研究共同构成,研究内容涉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文本及其对世界文学史的影响力等多个方面。

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第一批学者通常被视为英国詹姆士沃尔斯(James Wale)、美国著名学者约翰劳埃德威尔斯(John Lloyd Williams)和威廉福格(William Fog)等人。

他们尊重传统,崇尚英语语言,将中国抗日文学,以及如茅盾、鲁迅、冯小青、朱光潜等人的作品纳入英语世界的文学研究范围。

从这个时期起,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就受到欢迎,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发展到当今,研究方向也有了较大的变化。

学者们着重于探究现代文学跨文化研究的视角,以及文学框架中的多元文化、文化多样性等问题。

在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现代文学既具有传统文化的特点,又具有国际文化的气息,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英语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学者们也更加深入地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在文化史中的独特性及其对世界文学史的影响力。

要想对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更深刻的认识,必须以多种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精细的研究。

目前,学者多以文本视角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其作家的审美观、文本的文化内涵以及其作品的语言特征等。

另外,还有不少学者研究叙事分析方面的问题,关注中国现代文学叙事结构如何表达现代文化意义,以及文本如何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

此外,学者们还提出了一系列极富洞察力的问题,针对中国现代文学及其故事性质及内容等,更为深入地探讨究竟怎样才可以获得有效的文学研究结果,从而为世界文学及其研究提供有益的建议。

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近些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被英语世界广泛传播。

作为一种多元的文学形式,中国现代文学不仅具有浓郁的时代特点,而且集中表现出强大的思想性、人文性和表达性。

面对这种受欢迎的文学形式,国内外学者们积极深入探索,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英文论文,尤其是在英语世界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论文受到广泛关注。

首先,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研究开始了新的征程,表现出更强的活力和多样性。

以《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为例,本文详细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英语研究,集中表现出深刻的历史性、文艺性和民族性。

从英语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些进步都与英语世界的重要贡献有关,英语世界的众多学者都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点也在不断变化。

从一般英语学习者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探究中国文学形式、风格、主题和表现手法等方面。

在英语研究领域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也有着不同的方向,例如: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及其英文版本,对比分析中英现代文学的特点,探讨英语语言中的文化和历史根源等。

最后,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意义及其未来发展前景也值得讨论。

在中英文化交流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拓宽英语世界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进而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鉴于此,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将会是一个持久的活动,因此,加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将会为未来的学术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

综上所述,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正在发展壮大,在拓宽英语世界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开拓中英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未来,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将会发展更进一步,为深入探究中国文学形式、风格、主题和表现手法等提供有力的证据,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现代文学研究调查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代文学是由“西方”催生的,创作实践和批评理论都离不开“西方”这个意旨丰富的概念。

在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时,西方理论甚至一度成为唯一切实有效的分析工具。

随着东亚系在西方学院中的日益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投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海外汉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而国内学界在重视西方理论译介的同时,也着手进行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翻译。

作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代表性学者,王德威教授在《“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总序》(1)中详尽耙梳了西方学界自1950年代以来,由旅美的夏志清和捷克的普实克两位教授开创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这些研究涵盖了从晚清到199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各个历史阶段,涉及晚清小说、鸳鸯蝴蝶派、左翼文学等诸多文学群体和文学流派,对鲁迅、茅盾、丁玲、老舍、莫言、余华、王小波等重要作家做了详尽的个案研究,并且将文学研究的领域拓展至电影、流行歌曲、美术作品、大众文化等多个领域。

这些研究一方面呈现出中国现代文学的繁复多姿,另一方面则是经由文学与文化研究讨论现代中国的“现代性”问题。

国内的现代文学研究在经历了1980年代的“思想解放”和“西学热”后着力倡导“重写文学史”,这一工作迄今尚在继续。

无论是批判以社会主义文学标准评价现代文学的“左”的倾向,还是建构以鲁迅为代表、以五四启蒙为主导的评判模式,甚至于自由主义与新左派在文学领域的争论都可以看做是在“重写文学史”的背景中,各种文学史观的对立
冲突抑或协商共存。

文学史观的变化体现在对作家作品的重读中,也体现在对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重新审视上,比如“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和“重返八十年代”(2)一度成为研究热点;同时还体现在当代学者的理论建构中,比如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潜在写作”、“民间意识”等试图创新文学史论述的概念的提出。

另外包括对作协制度、出版发行、评奖机制等文学制度和文学生产过程的研究,也开拓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疆域。

当然,这些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叩问的也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

随着海外与国内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日益成为一个“学术共同体”(3),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追寻和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也日益显现出对话和交流的巨大空间。

当然,从宏观上对中西学者的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和把握有着诸多困难,因此,本文拟选择双方研究所涉及的性别、历史建构和中国经验三个话题展开论述,力图呈现研究中的差异和互补,促进学术交流。

一自Feminism在西方理论界兴起以来,“性别”成为一个始终受学者重视的理论视角被广泛应用。

在海外中国现代文学中,“性别”常常成为考察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中介或者切入点。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周蕾的《妇女与中国现代性》颇具代表性。

她借助女性主义理论边缘性、否定性和反异化的立场来质疑或曰挑战“西方”的阅读成规和中国文学界某种根深蒂固的诠释方式。

在周蕾的研究中,性别是呈现“权力关系”的主要方式,因此“‘女性’作为形式分析的方式,不只是处理性别,也处理涉及文化解读的富含权力意味的阶层化与边缘化过程。

尤其就后者而言,‘女性’能够显现出现代中国文学史中根深蒂固的问题”
(4)。

她借助“性别”讨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内容涉及电影(《末代皇帝》)、通俗小说(鸳鸯蝴蝶派)和诸多新文学作品(当然并不局限于女性写作),从女性/阴性的性别经验、性别规范和性别特质中找到了其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连接点。

比如在西方导演的摄影机中,《末代皇帝》如何被生产成一部描写中国的阴性影像;鸳蝴派如何通过“女性”传达出都市化、商业化和某种保守主义信息;新文学作品中那些注重感官的琐碎细节和受虐/幻想结构中女性自我牺牲的力量是如何呈现非西方受西方影响的现代性。

这些讨论并没有局限于女性主义,也没有局限于女性文本,甚至也并不只讨论性别本身。

事实上,当“性别”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时,它所包含的意义就不再局限于性别本身,而是某种功利性的理论借用。

刘剑梅在《革命与情爱》(5)中就融合了朱迪•巴特(JudithBulter)将性别视为具体的权力关系的集合体和埃莱娜•西苏(HeleneCixous)对女性欲望和自然属性的肯定这两种相悖的理论资源,这样的融合为她讨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政治与性别的关联提供了方便。

作为考察20世纪“革命”与“情爱”互动关系的切入点,“女性身体”因此同时具备了社会和自然两种属性,具有了对政治话语包容与非包容两种特质。

这样一来,论者便可以游刃有余地使用这一工具讨论左翼文学如何赋予女性身体以性感形象和革命意识;女作家如何通过女性身体在革命与情爱之间确立性别认同、寻找性别真相;海派作家如何通过女性身体的话语实践来摹写“革命+恋爱”的文学公式;社会主义革命如何借助女性身体的流动性来传递对政治的多种表达等问题。

由于论者赋予了女
性身体的双重属性恰好契合“革命+恋爱”这一文学公式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不断变动的特征,女性主义理论因而成为分析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有力工具。

王斑在讨论现代中国政治与美学体验之间的关系时,性别同样也成为一个有效的介入点(6)。

借助性别特征,两个美学概念:崇高/阳刚与优美/阴柔得到了最为清晰具体的表达。

作者在为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追根溯源的同时,也呈现两者在中国现代政治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各种表达,并以此讨论革命影片如何呈现被政治激情包装着的欢愉;1980年代后期的文化生产如何借助“阴柔”来表达反“崇高”的文化意旨等话题。

在论述过程中,作者没有讨论性别本身,甚至也没有借用女性主义理论,“性别”在此只是一个进入问题、帮助呈现问题的角度。

在国内的现代文学研究中,“性别”也曾是一柄攻城略地的利器。

一部部鲜活的女性文学史从线性的主流文学史中剥离出来;一个个尘封已久的女作家,如陈衡哲、苏雪林、沉樱等重新走入读者的视野;几位文学史上已有定见的女作家,如冰心、丁玲、萧红等则被重新赋予了女性主义的价值和意义。

这样的收获证明了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