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文学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象征主义文学
二、表现主义文学
三、存在主义文学
四、意识流小说
五、新小说派
六、荒诞派
七、魔幻现实主义
八、黑色幽默
九、超现实主义
十、后现实主义小说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象征主义者在题材上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极少涉及广阔的社会题材;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强调用有质感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来创作。此外,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多重视音乐性和韵律感。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在世时长期担任报刊编辑工作。其作品是在任何时代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格。语言和形式精致、优美,内容多样。
爱伦·坡是侦探小说(detective story)鼻祖、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先驱之一、恐怖小说(horror fiction)大师、短篇哥特小说巅峰、象征主义(symbolism)先驱之一,唯美主义(aestheticism)者。受到过爱伦·坡影响的主要人物有:柯南·道尔、波德莱尔、斯特芳·马拉美、儒勒·凡尔纳、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希区柯克、蒂姆·伯顿、江户川乱步等。爱伦·坡最著名的文艺理论是“效果论”。坡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先确立某种效果,再为追求这种效果而思考创作。他在《怪异故事集》序中称“自己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深思熟虑的苦心经营”。
爱伦·坡、安布鲁斯·布尔斯(1842~1914?)和H.P.洛夫克拉夫特(1890~1937)并称为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
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托马斯·艾略特和《荒原》
艾略特,生于美国,一战后入英国籍。因为“对当代诗歌做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荒原》被西方评论家看成是现代诗歌的里程碑。作品以西方现代社会为中心,把神话的人类学的、基督教的和东方宗教的意象结合在一起,用诗的方法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用象征和暗示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西方现代世界的腐朽没落和人类的精神空虚。
在艺术形式上,采用了独特的象征结构,发展了象征派诗歌的艺术技巧。使用了大量的典故,从而使诗歌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表现主义文学产生于20 世纪初,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影响较大,成就也较为突出的一个流派。发动并掀起了一个新的艺术狂飙——表现主义运动。
表现主义者认为,文学不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与再现,而是主观的自我表现。他们的作品极力表现心理上永不安宁的灾难感与恐惧感。表现主义认为客观外在现象不可相信,人生无真实可言,真实的惟有“自我',“本质”即自己的灵魂。作家只有从主观自我的出发,才可以演绎出万事万物来。表现主义作品常常涉及重大题材,反映与人类命运攸关的事件,如战争、和平、劳动、自由、异化、孤独以及人的各种境遇等等。
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1883 — 1924),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卡夫卡由1912 年开始创作,成名作为《变形记》,由此到1922 年,他持续不断地发表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写作了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美国》(1912 — 1914)、《诉讼》(1914 一1918)和《城堡》(1922)。
《城堡》写于1920 至1922 年间,作品不仅表现出“卡夫卡式”小说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是卡夫卡一生思想探索与艺术探索的总结。“城堡”这个象征物就是他一生所感到的那种与人敌对、压抑着人的精神和肉体的社会超验的力量的象征。这种存在既有“至高无上”的强迫性,又有“不可捉摸”的隐匿性。它实际上是折磨人、摧残人的社会机器,它从各个方面,以各种方式挤压人、虐待人。它随时随地无端地强迫人出示自己的生存许可证,为自己与生俱来的自由权利作外在说明。《城堡》所反映的绝望凄凉的人生境遇,既是卡夫卡的个人的,也是犹太民族和整个人类的。因此,它具有惊人的普遍性和强大的艺术力量。卡夫卡是以他的全部痛苦、孤独、绝望和磨难来创作出这部经典作品的。
《城堡》与卡夫卡其他作品一样,人物、故事、主题都深奥难懂,作为一部表现主义作品,卡夫卡无意在此叙述一个娓娓动听的大团圆式的故事,而是想透过作品的表层结构表达深刻的主题意蕴。
西方学术界关于《城堡》主题内涵的三种理解:第一,犹太人长期漂泊而寻找精神家园。第二,人类寻找上帝;第三,人类追寻真理和人生目的。此三种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更是当代西方知识分子对人与荒诞境遇关系的真实反映。《城堡》所表现的是人在世界上荒诞感、孤独感、绝望感这一存在主义哲学命题。卡夫卡用表现主义创作方法来处理这一主题。
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存在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表现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达到了高潮。存在主义的旗帜也飘到了欧美乃至东方一些国家的文学界。从20世纪60年代起,存在主义作家已经失势。到了20世纪70年代,存在主义作为一支文学流派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
法国的存在主义基本上分成两大派别:一是以西蒙娜·魏尔和加布里埃尔·马赛尔为代表的基督教存在主义;二是以让·保罗·萨特、阿尔培·加缪、德·博瓦尔为代表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从文学的社会影响上说,萨特(1905-1980)和加缪(1913-1960)最为重要,他们都是法国的文学家。尤其是萨特,他是存在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人的前景》、《辩证理性批判》等,奠定了这种文学的理论基础。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 ,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萨特是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鼓吹者之一,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战后的历次斗争中都站在正义的一边,对各种被剥夺权利者表示同情,反对冷战。剧本《禁闭》是萨特的代表作。它描写死后禁闭在地狱里三个阴魂加尔撒、伊内丝、艾丝黛尔。加尔撒是个胆小鬼,伊内丝是个搞同性恋的女人,艾丝黛尔是个追逐男性的色情狂。这二女一男各自掩盖自己生前的罪过,但他们又互相追逐。他们当中每两人在一起时,外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