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复习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明代何景明的《雨夜》,完成后面小题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①万井②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①笳:一种乐器。②万井:古制八家为井,后以井指乡里、家宅,此处指许多村庄。

1.请另写出描写“雨夜”的连续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有错误

...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以声衬静。因为深夜院静,才能听到疏落的轻微雨声,也听到了远风吹林的沙沙声。

B.颔联中“上”字用得好。寒色“上”到梧桐树,可见寒色是慢慢浸润上来的,写出了秋的凄凉、萧瑟。

C.颈联视觉、听觉结合,先实写眼前之景,后想象远处之声,为尾联抒情蓄势。

D.尾联“江东”用项羽的典故,泛指家乡。

3.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本诗是如何寓情于景的。

【答案】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2.C

3.诗歌选取疏雨、远风、蟋蟀、梧桐、孤灯、清笳等意象(1分,答到一两个意象即可),描绘了一幅雨夜之景,营造了凄清的氛围,烘托诗人天涯孤客的思乡(思归)情怀。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从积累的诗句中选择两句描写“雨夜”的连续两句诗作答即可。答案是多元的,符合要求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句“清笳万井中”并非是完全想象的,而是实际有的声响。所以“后想象远处之声”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3.试题分析: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全诗共八句,前六句写周遭的景物——疏雨、远风、蟋蟀、梧桐、孤灯、清笳等,通过对秋天雨夜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幅雨夜秋思图,渲染了凄清的氛围。再通过尾联,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作答时,抓住诗歌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分析作答。

2.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夜坐① [宋]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

文天祥《夜坐》的尾联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内容作比较赏析。

【答案】陆游的诗通过虚写自己睡梦中在战场上激烈厮杀的场面,抒发了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的无奈;文天祥的诗借“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但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的沉重悲凉。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

【解析】

【详解】

尾联一扫沉郁悲凉,转为仰天浩歌,率直地发出“丈夫壮气须冲斗”式的呐喊。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常典,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如今眼看家国飘摇,山河破碎,虽已病痛缠身,保家卫国的理想不渝,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铁马冰河的梦想会在病痛的头脑中出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①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②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③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④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50岁。②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③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④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1.诗歌尾联中哪些词扣住了题意?

2.诗歌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古文《旧唐书·杜甫传》和诗歌《野望》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出郊极目

2.诗的颈联中“唯将迟暮供多病”一句表达了自己暮年多病的无奈与苦闷,“未有涓埃答圣朝”一句表达了自己无法为国家献出绵薄之力的惭愧、遗憾。在那个战乱不断的时代,文中“时关畿乱离”、“甫以其家避乱荆、楚”与诗中“海内风尘诸弟隔”、“人事日萧条”都在渲染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漂泊不安、流离失所的生活。所以,身处其中的杜甫,既为天下苍生担忧,又无能为力,由此诗人内心的痛苦就充分表现在诗的颈联中了。【解析】

1.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尾联“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中的“出郊、极目”紧扣题意而来。

2.五六句又由“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与《旧唐书·杜甫传》中的“时关畿乱离”、“甫以其家避乱荆、楚”,写出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与此诗忧国伤时,想起诸弟们流离分散,自己孓然身在天涯,未来就更见艰危,表现出一种沉痛的感情。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诗人是为了“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2.不是,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赏析。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潼关的险要形势。有力烘托了诗人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突出其吊古伤今的悲愤。据此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