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
13 第十三节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组织理论(二)
![13 第十三节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组织理论(二)](https://img.taocdn.com/s3/m/6b514555cc175527072208fb.png)
二、分析与评价
1.巴纳德对组织理论发展的贡献: 1)用社会系统观点对组织的考察。 2)通过引诱或刺激在组织中维持组织和人之间的均衡。 3)权威来自接受的思想。 4)效力——效率两分法企图把经常发生冲突的组织目标和 努力的经济需求同个人的目标和满足的需求结合起来的思想。 5)对正式组织的富有洞察力的分析以及对非正式组织的引入。 6)对经理人员责任的明晰阐述。
西方行政学说史
第二章 新古典时期的行政学说
讲解老师:余老师
第十三节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组织理论(二)
社会系统组织理论(二) 分析与评价
一、社会系统组织理论(二)
1.组织的动态分析: 1)刺激—回报的动态平衡。 2)权威。 3)沟通和决策过程。
2.刺激系统: 1)巴纳德认为引诱或刺激的范围很广,他首先把诱因分成特 殊的和一般的两类。[单] 2)他把刺激也分成两类:客观刺激(他称之为刺激方法)和 主观刺激(他称之为说服的方法)。[单] 3)其中最重要的说服方式是动机的灌输。[单]
下节预告 第十四节 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一)
典型例分为两类,分别为( )
A.特殊的诱因和一般的诱因
B.客观的诱因和主观的诱因
C.特殊的诱因和客观的诱因
D.一般的诱因和主观的诱因
2.(2008.1)巴纳德认为,决定可以分为两类,即( )
A.强制决定和协商决定
B.主观决定和客观决定
C.个人决定和组织决定
D.单一决定和层级决定
B.战略因素和补充因素
C.战术因素和目标因素
D.目标因素和补充因素
典型例题
名词解释: 1、(2015.4)权威。 答:权威是正式组织中信息交流的一种性质,通过它的被接 受,组织的贡献者或成员支配自己所贡献的行为,即支配或 决定什么是对组织做的事,什么不是对组织要做的事。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西蒙的行为主义课件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西蒙的行为主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2d88d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e.png)
03
西蒙的行为主义学说
西蒙的生平简介
出生于1916年,美 国经济学家、政治学 家和心理学家。
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 奖,被誉为“现代决 策理论之父”。
毕业于芝加哥大学, 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担任教授。
西蒙的行为主义学说概述
01
02
03
04
强调人类行为的重要性和决定 性,认为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
巴纳德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强调组织是一个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联和协调。他提出了组织的三个基 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巴纳德认为,组织不是简单的个人集合,而是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 ,共同追求一个目标。他强调了领导能力和成员动机对组织成功的重要性。
总结西蒙学说
西蒙将行为主义引入组织理论,强调了人的行为在组织中的重要性。他主张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组织设计和领导 。西蒙认为,组织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决策是组织的核心。他强调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区别,并提 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即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只能做出有限理性的决策。
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其中包括了各种相互依赖的子系统,如信息交流、权威分配、决策 制定等。这种系统行政组织学说对现代组织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强调了组织结构、制度、流程的合 理性和协调性。
西蒙则从行为主义角度出发,认为组织是一个“刺激-反应”系统,通过不断调整行为和环境之间的适 应来达到目标。他的学说强调了组织成员的互动和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构建灵活、适应性强的组织结 构。
巴纳德与西蒙学说在决策制定方面的应用
巴纳德认为决策制定是组织协作的一 个重要环节,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 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他强调了决策制 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决策对组 织成员的影响和作用。
行政组织学理论
![行政组织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5bf1bc44028915f804dc289.png)
评析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组织理论.答:答题要点:第一,组织本质论.巴纳德认为:(1)组织是人的活动所形成的系统;(2)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第二,组织环境论.巴纳德认为:组织所处的环境对组织施加的压力和限制,组织环境包括自然的.物质的和社会的环境;第三,组织配合论.巴纳德认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保证贡献和满足的平衡;第四,组织要素论.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其级别的高低和规模的大小,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第五,组织沟通论.沟通是组织工作中极其重要的要素;第六,组织责任道德论.道德是个人的具有一般性与持久性的个性力量与倾向;第七,领导职能论.组织领导的职能在于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评析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P30-31答:该学派以美国管理学者巴纳德为代表。
他的《经理人员的职能》系统地提出了一套独特的组织观念。
其主要思想如下:(1)组织本质论。
他认为,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人以上有意识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系统。
他将组织概念抽象化,把物质系统从组织概念中排斥出去,其次又指出组织不是人的集合,而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
(2)组织环境论。
他认为组织所处的环境对组织施加各种压力和限制,组织环境包括自然的、物质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
(3)组织平衡论。
他认为,人之所以向组织贡献力量,主要原因在于该组织能给他最大的满足,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保证贡献与满足的平衡。
(4)组织要素论。
他认为,作为协作系统,组织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
(5)组织沟通论。
他认为沟通是组织工作中极其重要的要素,他提出了沟通线路明确,沟通网络正式化,信息沟通连续化等沟通的基本原则。
(6)组织责任道德论。
他认为,道德是指导个人冲动的准则。
组织要通过教育、训练、人员选择、非正式组织、禁令,榜样等向组织成员灌输各种道德的力量,使组织成员更重权威、支持下级、忠于组织。
(7)领导职能论。
巴纳德系统行政组织学说的主要观点
![巴纳德系统行政组织学说的主要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58bd9c7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e.png)
巴纳德系统行政组织学说的主要观点一、引言巴纳德是20世纪著名的组织理论家,他提出了一系列行政组织学说,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巴纳德系统行政组织学说。
这一学说是对传统行政组织学说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主要介绍巴纳德系统行政组织学说的主要观点。
二、巴纳德系统行政组织学说的概述巴纳德系统行政组织学说主要是指在一个大型社会中各种社会机构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复杂而又有机的系统。
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政府机构、企业机构、非营利性机构等各种形式的组织,还包括各种社会群体和个人。
在这个系统中,每个组织都处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它们通过相互作用来协调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
三、巴纳德系统行政组织学说中权力与控制观点1. 权力与控制概念在巴纳德看来,权力是指一个人或者组织能够影响其他人或组织的行为,使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而控制则是指通过对权力的运用来达到某种目的。
在一个系统中,权力和控制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2. 权力与控制在系统中的作用在巴纳德看来,权力和控制在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权力和控制,各个组织之间可以协调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巴纳德也认为,在一个系统中,权力和控制不应该集中于某一个组织或者个人手中,而应该分散于各个组织之间。
四、巴纳德系统行政组织学说中合作观点1. 合作概念在巴纳德看来,合作是指各个组织之间通过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在一个系统中,各个组织之间必须进行有效的合作才能够实现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2. 合作在系统中的作用在巴纳德看来,合作是保持整个系统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作,各个组织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和生产力。
同时,合作也可以促进各个组织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从而增强整个系统的凝聚力。
五、巴纳德系统行政组织学说中领导观点1. 领导概念在巴纳德看来,领导是指一个人或者组织在某一领域内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人或者组织。
巴纳德组织理论思想介绍
![巴纳德组织理论思想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b079c0bba1aa8114431d9df.png)
巴纳德组织理论 ——贵在协作
最早运用系统的观点对行政组织进 行全面、深入织的本质
组织: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 或力量的一个系统。 组织三要素: 协作意愿 共同目标 信息交流
非正式组织
“一种没有固定形态的、密度经常变化的 集合体” ① 一些丌便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通 过它却易解决 ② 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团结; ③ 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尊心、缩短人们心 理上的距离。 是正式组织必要的补充
无关心区
组织在发布命令旪要考虑“无关心区”或“无差 异范围”。“无关心区”是命令被顺利接受的一 个“区域”。 要建立和维护一种既能树立上机威信,又能争取 广大“中性区域”群众的客观权威,关键在于能 否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有效 的信息交流系统。
信息交流系统
人人知晓的信息交流沟通渠道 组织内每一个人都处于这个交流系统之中 信息交流路线直接,有效 信息交流系统的完整性 组织的首脑机关工作人员必须胜任愉快 信息交流的连续性 每一限指令必须具有的权威性
经理人员的职能
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交流畅通的系统 从人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 规定组织目标
管理的艺术就是把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适 应和谐的综合起来。
经理人员的权威
权威是存在于正式组织内部繁荣一种秩序, 一种信息交流的对话系统。指示是否具有权威性, 检验的标准是接受指示的人,而丌是发布指示的 经理人员。 巴纳德分析个人承认指令的权威性并乐于接受指 令的四个条件: 1、他能够并真正理解指令; 2、他相信指令不组织的宗旨是一致的; 3、他认为指令不他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4、他在体力和精神上是胜任的。
12 第十二节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组织理论(一)
![12 第十二节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组织理论(一)](https://img.taocdn.com/s3/m/9a2f576a580216fc700afdfa.png)
二、社会系统组织理论(一)
5)非正式组织,从组织的发展中来看,在形成正式组织后, 接下来的一个发展阶段是非正式组织。巴纳德倾向于从正面 肯定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尤其是它的凝聚力作用,并认为它 会产生两种重要的后果:
① 它使人们形成一定的态度、理解、风格、习惯风俗; ② 为正式的组织的产生创造条件。[单2、填] 6)复合性正式组织,组织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复合性正式 组织。[单]
C.“控制型”概念
D.“协调型”概念
2.(2013.1)巴纳德认为,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在物理学和
生物学上都是受到很多限制的,他只有有限度的( )
A.理性
B.非理性
C.绝对意志
D.自由意志
典型例题
3.(2015.4)虽然巴纳德假设人有选择的力量,但这一力
量是( )
A.无限的
B.有限的
C.持续的
D.均衡的
二、社会系统组织理论(一)
3)协作体系,在对人性假设基础上,巴纳德开始追寻组织中 协作活动发展的源头,协作就是一种克服由物理环境或人的 生物特征所强加的一些限制的手段。而协作体系的效力取决 于边际贡献的效力,或者说取决于边际贡献者。[单2、名2、 填2] 4)正式组织,巴纳德认为构成组织的要素有三个:协作的意 愿、目的、信息交流。而组织的存在取决于协作系统平衡的 维持,这种平衡有两个条件:一是组织的有效性,它涉及同 外界环境的关系;二是组织的效力,它涉及组织同成员个人 之间的交换。[单3、填、简3]
1.组织的静态分析: 1)巴纳德在其著作出版后把自己的主要贡献归结为“结构性” 概念和“动态性”概念。[单4、填] 2)个人,巴纳德认为作为自然属性的人,无论在物理学上还 是在生物学上都是受到限制的,他只有有限度的自由意志。 组织就其实质来说,就是一种合作的努力,虽然巴纳德假设 人有选择的力量,但这一力量是有限的。[单3]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讲义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e8326d425fbfc77da369b167.png)
❖ 首先,组织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一个组织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否则协作就无从发生。因为组织的目标不明确,组织成员 就不知道需要他们做出哪此行为和努力,就不知道协作会给 他们个人带来哪些满足,他们的协作意愿也无从发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实践中的管理者:他于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 电报公司,前十年主要从事参谋工作,此后 开始担任直线人员的领导职务,1927年起担 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一直到退休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代表性著作:巴纳德的著作中最有名的是其1938
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一本书被誉为美 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著作。该书连同他10年后出 版的《组织与管理》是其系统组织理论的代表作, 是其毕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
系统; ❖ 组织系统——人的活动或行为构成的系统)。组织子系统是
协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把物质、人员、社会等子⑤ 组织工作决不仅仅限于通常所谓的“组织内部”,对于一 个组织来说,其“内部”协作关系和“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 。因此管理者即应注意内部问题,也应注意“外部”问题,维 持和加强这种协作关系是组织工作的核心之一。
时,才能成为协作系统的基础。因此,主管人的重要职能就 是向组织成员灌满组织目标和统一对组织目标的理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 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
❖ 协作意愿的含义:协作意愿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
目标作出贡献的意愿。某人有协作意愿,意味着实 行自我克制,交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以及个人行为 的非个人化。若无协作意愿,组织目标将无法达成 。
西方行政学说史及笔记—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西方行政学说史及笔记—巴纳德的组织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781ae4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e.png)
第十讲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一、生平概述出生:切斯特.巴纳德(Cheste r Barnar d,1886-1961),美国人,是西方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期管理思想作出卓越贡献的学者之一。
求学:他早年就学于蒙特赫蒙学院,1906-1909年在哈佛大学读完了全部经济学课程,但因缺少实验学科的学分而未获得学位,后来却由于他在研究企业组织的性质和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得到过7个荣誉博士学位。
实践中的管理者与:他于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十年主要从事参谋工作,此后开始担任直线人员的领导职务,1927年起担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一直到退休。
自学成才的管理学专家:漫长的管理工作经历使巴纳德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
与此同时,巴纳德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管理学专家。
他多遍阅读了意大利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雷托、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和美国管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等人的原著。
并将他们的理论应用于组织问题的研究。
他结合自己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从这些知名管理学家著作中吸取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现代管理的特点,尤其是分析了现代管理中的组织问题,写出了许多重要著作(见教材P162-163)。
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巴纳德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极大热情还使他自愿参与了许多社会组织的活动。
例如:他帮助制定过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政策,在新泽西紧急救济队、新泽西感化院、联合劳务组织担任过领导职务。
1948-1952年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
他还是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担任过美国新泽西巴赫协会主席。
代表性著作:巴纳德的著作中最有名的是其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一本书被誉为美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著作。
西方行政学说史 考试 重点
![西方行政学说史 考试 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775ac4c8d376eeaeaa317e.png)
西方行政学说史一、对威尔逊行政思想的简评第一,威尔逊首次提出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研究政府管理.把研究重点放在政府“执行”和行政管理这一“事务性”领域这一革命性的突破直接导致了行政学的产生。
第二,威尔逊对行政科学的目的、行政学研究的出发点、研究方法以及行政组织、行政职能和行政活动等行政学研究对象作了论证,开了行政学研究的先河,为行政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三,威尔逊的“适当政府”理念,以及他对批判性地吸收外国行政管理经验所持的“拿来主义”态度,对于指导我国正在进行的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机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1.三种组织及其特点神秘化的组织:行使权威的方式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它以对个人的崇拜、迷信为基础。
特点:(1)组织成员必须坚决服从领袖的命令(2)组织内部管理的非专业化(3)组织缺乏日常的、合理的经济支持(4)组织具有强烈的革命性(5)组织的不稳定性合理化一合法化组织:在合理化一合法化的组织中,权威的基础是组织内部的各种规则,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是由于有了依法建立的等级体系。
此时的权威必须在组织中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被领导者对权威的服从实质上是对组织规则的服从,在赢得服从这一点上与领导者个人的品质、能力、学识关系不大;此时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在法律地位上显然是平等的,各自都要受到组织规则的约束。
2)三种权威类型个人魅力型传统型法理型2.官僚制及其特征(1)官僚制的定义:“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3)官僚制的特点:合理的分工:官僚制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官僚制的组织设置。
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官僚制的运行常态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管僚制责任和保障机制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官僚制的内部管理适应工作需要的考录与专业培训机制:官僚制的更新机制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4.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评价功绩与地位: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是组织理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古典理论走向全面的成熟与完善。
西方行政学说 第8章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
![西方行政学说 第8章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e47719f371fe910ef12df894.png)
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并成为西方管理思想史上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的是()。
选择一项:A. 古德诺B. 韦伯C. 巴纳德正确D. 怀特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巴纳德题目2正确获得5分中的5分标记题目题干对于环境要素,巴纳德吸收了美国学者()的公共经济思想,提出了战略要素理论。
选择一项:A. 斯蒂格利茨B. 康芒斯正确C. 曼昆D. 凯恩斯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康芒斯题目3正确获得5分中的5分标记题目题干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并成为西方管理思想史上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的是()。
选择一项:A. 古德诺B. 韦伯C. 巴纳德正确D. 怀特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巴纳德题目4正确获得5分中的5分标记题目题干自学成才却获得了布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七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的管理学家是()。
选择一项:A. 法约尔B. 古利克C. 厄威克D. 巴纳德正确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巴纳德题目5不正确获得5分中的0分标记题目题干以下被称为“系统组织理论创始人”的是()。
选择一项:A.B.C. 不正确D.反馈A 他是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哦。
B这是法约尔哦,法国著名的管理思想家。
D这是德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社会学家韦伯哦。
正确答案是:题目6部分正确获得10分中的5分标记题目题干在巴纳德看来,要使权威得到人们的同意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具体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A. 上级要求他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将上级指示具体化,作出适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决定正确B. 下级人员遇到困难时,请求他作出裁决正确C. 管理者独立地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D. 管理者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反馈你的回答部分正确您已经做对了 2 个。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上级要求他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将上级指示具体化,作出适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决定下级人员遇到困难时,请求他作出裁决管理者独立地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管理者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题目7不正确获得10分中的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巴纳德看来,下列属于经济诱因的是()。
管理学理论之巴纳德理论
![管理学理论之巴纳德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43e01ee0975f46527d3e1ab.png)
•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学说
• 批评与转变时期 • 经济危机与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西方世界各国 • •
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开始了国家对经济和 社会的全面干预 各国行政管理在官僚体制、政府权力与职能等方 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正统行政学的理论原则面对社会变革显得苍白无 力
切斯特·欧文· 切斯特·欧文·巴纳德
• • •
六、组织决策论
• 组织决策:个人决策与组织决策 • 组织决策的客观要素:目标与环境 • •
1、决策要认清目标与环境; 2、决策要使目标与环境明朗化,在具体行动上一致。 环境因素:战略要素与补充因素 管理者决策工作来源: 1、上级指示具体化 2、下级困难 3、自主创新 决策的艺术在于:对现在还不适当的问题不作决策,时机 不成熟时不作决策,对不能有效地实行的事不作决策,对 应该由别人决定的事不作决策。 决策思维的逻辑过程与非逻辑过程
一、组织的本质
• 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的角度来看待组织 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的角度来看待组织 • 各种机构是由物质、技术、人和社会关系等方面
或部分组成的协作系统。组织理论并不研究这种 或部分组成的协作系统。组织理论并不研究这种 协作系统的各个方面,只研究协作系统的一部分 协作系统的各个方面,只研究协作系统的一部分 即“组织”,也就是协作系统中的人的行为和人 组织” 的协作关系。 组织: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 的一个系统。
•
信息交流
• 其他两因素必须通过信息交流连接、沟通起来,才能成为 • •
动态的过程。 组织的一切活动都以信息交流为基础,不可缺少,无法取 代的。 信息交流原则: 1、渠道为成员了解 固定化 职位 2、每个成员都有一个明确的、正式的信息交流渠道 3、路线尽可能短捷 减少层次 4、充分利用信息交流线路的每个层次 5、作为信息交流中心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称职 6、信息交流路线不能中断 7、每一个信息必须具有权威性 强调信息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c0c9ce6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d.png)
巴纳德认为,权威要得到人们的同意,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使人们能够明确所传达的命令2、使人们认为这个命令同组织目标一致3、使人们认为这个命令同个人利益一致4、人们在精力和体力上有能力接受这个命令
巴纳德提出了“无差异范围”或“接受范围”的概念。巴纳德认为,管理者要想有效利用权威,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持久努力:1、激励组织成员2、设法培养良好的团体态度3、已组织目标为准作出决策4、建立和改善信息交流渠道5、不要依赖职权
第三节 行政决策论
一、行政学研究应以决策研究作为重点决策理论的目的即在于为行政学构造一个概念框架体系;以决策行为去研究行政的理由:传统行政学讨论都只注意“执行”,即“行动”和“做”,而不注意“行动”或做之前的“决策”;组织中的操作人员非操作人员对组织目标的实现都很重要,都需要做决策;
传统行政学对组织的说明过于简化、肤浅而且不切合实际,过分重视权力因素而忽略其他同样重要的因素,而对一个组织状况科学恰当的描述,应是对组织中每一个人做什么以及做决策受到何种影响的描述;所谓好的或正确的行政行为在本质上就是指有效率的行政行为,而决定效率程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行政组织每一个人决策的理性程度;决策(行政)程序对于完成行政工作十分重要;
第三,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第四,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有时界限不太明确;第五,组织工作绝不仅限于组织内部,内部协作关系和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
第二节 组织三要素
一、协作意愿协作意愿的含义是自我克制、交付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以及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二、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然推论。组织成员对组织共同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协作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
第四节 行政组织论
一、组织平衡1、个人参加组织的三个基础:因组织目标实现而直接得到的个人报偿;与组织规模及其增长紧密相关的、由组织提供的个人诱因;与组织规模及其增长无关的、由组织提供的个人诱因;2、只有能维持贡献对诱因的正差额或至少能维持两者的平衡,个人才能通过组织实现其个人目标,组织也才能继续存在。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1493d85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3.png)
3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说
❖ 正式组织是保持秩序和一贯性所不可缺少的;而非正 式组织是提供活力所必须的 两者是协作中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 非正式组织的含义:
❖ 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是人们在共同 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 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 的 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人们在正式组织所安排的共同工作 和在相互接触中;必然会以感情 性格 爱好相投为基础形成若 干人群;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 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 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头头;形成一些不成文的 行为准则和规范
❖ 组织的平衡具有不稳定性:
❖ 其一是外部环境恶化造成诱因来源不足;组织不能提供必要 的诱因
❖ 其二是由于组织成员的需求标准总是在缓慢地提高;由此破 坏原有平衡 因此要克服这种不稳定的状态;组织必须通过不 断的发展壮大来增加组织所掌握的诱因
❖5 权威接受论
❖ 1 巴纳德的权威概念:权威不是来自于上级的授予;而是来 自于下级的认可 一项命令是否具有权威;取决于命令的接受 者而非发布者:
3 1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
❖ 一 生平著述 ❖ 出生:切斯特 巴纳德 ❖ Chester Barnard;18861961;美国人;是西方
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期 管理思想作出卓越贡献的学者之一
❖ 求学:他早年就学于蒙特赫蒙学 院;19061909年在哈佛大学读完了全部经济 学课程;但因缺少实验学科的学分而未获得学 位;后来却由于他在研究组织的性质和理论方 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得到过7个荣誉博士学 位
❖ 实践中的管理者:他于1909年进入美国电报; 前十年主要从事参谋工作;此后开始担任直线 人员的领导职务;1927年起担任新泽西贝尔总 经理;一直到退休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9e273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0.png)
05
巴纳德的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的定义与类型
总结词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和作用的方式,是组织实现目标的手段。类型包括机械组织 和有机组织。
详细描述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方式,它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职责、权力和沟通方式 。根据组织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组织结构可以分为机械组织和有机组织两大类。机械组织结构相对较 为稳定,强调规范和专业化,而有机组织结构则更加灵活,强调创新和适应性。
之一。
主要成就
巴纳德提出了系统行政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的协作和效率,对现代组织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论观点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领域。
影响
巴纳德的理论观点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视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理论观点不仅影响了管理学的发展,还影响了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树立核心价值观
明确组织的核心价值观 和理念,引导员工形成
共同的价值取向。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创造积极向上、团结协 作的工作环境,增强员 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传承组织历史和文化
珍视组织的历史和文化 传统,通过各种活动和
仪式传承和弘扬。
07
巴纳德理论的现代意义与局 限
巴纳德理论在现代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结构
巴纳德理论的局限性
过于பைடு நூலகம்调正式组织
01
巴纳德的理论主要关注正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忽视了非正式
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缺乏动态性
02
巴纳德的理论偏重于静态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未能充分考
虑组织的动态变化和发展。
适用范围有限
03
巴纳德的理论主要适用于大型、复杂和正规的组织,对于小型、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6ccd6d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68.png)
第10章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一、组织的本质1.组织的定义巴纳德不是仅仅从物质或人的方面看待组织,而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的角度来看待组织的。
他将组织界定为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系统。
2.组织的基本特点(1)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
(2)组织是一个系统,即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的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
(3)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即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同其他部分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作为整体的系统也要发生变化。
(4)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两者糅合在一起,有时界限不太明确。
巴纳德认为协作系统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如图10-1所示。协作系统以组织为核心,把物质子系统、人员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复合的整体。
(5)组织工作决不仅仅限于通常所谓“组织内部”,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其“内部”协作关系和“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
二、组织三要素1.协作的意愿(1)含义:协作的意愿是所有的各种组织不可缺少的第一项基本要素,其含义是自我克制,交付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以及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
对于个人来说,协作意愿就是参加这一系统的“个人愿意和个人不愿意”的综合结果;对于组织来说,是它“提供的客观诱因和所加的负担”的综合结果。
(2)组织必须在物质方面和社会方面提供适当的诱因来弥补个人的这种参加该系统而不参加其他系统的牺牲,即:①提供客观的刺激;②通过说服来改变个人的主观态度。
2.共同的目标(1)含义: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接受和理解组织目标的程度。
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共同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协作性的理解和个人性的理解两种,前者是指组织成员脱离了个人立场而站在组织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客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后者则是站在个人立场上主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决策的方法与艺术
(5)决策的思维过程
* 决策从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有两类基本的思考过程:
* 逻辑过程:即能够用语言和符号表达的自觉思考过程,也即推理过程 * 非逻辑过程: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判断过程,表现为快速的直觉反应,对决
演讲人:李响伟 小组成员:易 乾
沈 燕
*一、生平与著述 *二、巴纳德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简评
*
切斯特·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创始人,现
代管理理论之父。
在现代管理学领域,巴纳德可以说是首屈
一指的大师级人物,他对现代管理学的贡献, 犹如法约尔和泰勒对古典管理学的贡献。巴 纳德是个罕见的天才——他是一个管理理论 家,同时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业人士。
(五)权威接受论
(1)权威取决于下级人员的接受命令:
• 管理者的权威不是来自上级的授予,而是来自由下而上的认可 • 权威大小和指挥权力有无取决于下级人员接受命令的程度,单凭 职权发号施令不足取,重要的是取得下级的同意、支持与合作
(2)权威被接受的条件:
• 命令明确 • 命令与组织目标一致 • 命令没有超出接受者的体力与精力之许可
*
*(1)非正式组织的含义
*一种无正式的组织结构、无自觉地共同目标,但具有通
过与工作有关的接触而产生的习惯、觃范和情感等特点 的集合体
*(2)非正式组织的两类后果
*使人们形成一定的态度、理解、风俗、习俗和习惯等 *为正式组织的产生创造条件
*
*
*(3)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
*A.正面影响:
* 可以从事正式组织所不便进行的沟通 * 培养组织成员的热诚、对权威的认同感,维持团结 * 借助它可避免正式组织控制过多,进而利于保持个人的自尊、人格完
*
* 1906~1909年,在哈佛大学读完了全部经济学课程,但因缺少自然科 学学分未
能得到学位。
* 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统计部工作。 * 1915年,被晋升为AT&T商业工程师。 * 1922年,担仸AT&T所属宾西法尼亚贝尔电话公司副总裁助理。 * 1926年,担仸宾西法尼亚贝尔电话公司总裁。 * 1927年,担仸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裁。巴纳德担仸这个职位长达20年,直到
后来均成为管理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 其权威接受论对权威提出的全新看法,颇具启发性
(二)理论的不完善性
*没有提出确实可靠的衡量诱因与贡献平
衡的尺度,易陷入循环论
*组织决策论对决策要领的分析不够深刻,
轻视了高层管理者面向外部环境的决策 仸务
*
* 决策的作用就是通过反复注意目标与环境,使两者越来越具体,最后
确定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
* 即决策就是要使目标和环境明朗化,在具体行动上达成一致
(3)管理者决策工作有三个来源:
* 对上级指示的具体化,作出适合本部门单位的决策 * 下级人员遇到困难纠纷时请求做出裁决 * 管理者独立地、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应积极、创造性地发现和处理职权范围内的决策问题,应仅仅去处理
退休。
* 1942年,创立联合服务组织(USO),幵出仸总裁。
* 1952~1954年,担仸美国的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席。 * 1948~195
*
*1925年:《发展经理人员的能力》 *1929年:《社会进步中企业利益》 *1930年:《为企业服务的大学教育》 *1936年:《雇主和职业指导》 *1938年:《经理人员的职能》 *1939年:《工业关系中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职责》 *1947年:《工业研究组织的若干方面》 *1948年:《组织与管理》 *1955年:《企业首先的基本条件》
*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
统 *组织是一个系统,即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 的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 *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 *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有时界限 不太明确 *组织工作绝不仅限于所谓的“组织内部”,内 部协作关系和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
*(1)协作的意愿
* 协作意愿:自我克制,交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及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 * 协作意愿对于达成组织目标至关重要 * 协作意愿因人因事而变化 * 协作意愿的强度取决于贡献与诱因之间的对比 * 可通过多种渠道增加诱因,增加协作意愿
(5)两种权威轮
领导者与下级人员的权威关系有两种:职位权威与领导权威 职位权威由管理职位和等级制本身所决定 领导权威由领导者的才能、知识水平和威信所决定 此两种权威结合为一体,能极大扩展下属的接受范围
*
*(1)组织中的决策分为个人决策与组织决策两类
* 个人决策:个人出自于个人动机而参加组织的决定,是出自于个人人
员的个人动机或需要的东西 会衰弱或灭亡
贡献与诱因这二者要达到平衡,组织就可以生存和发展,否则就
(2)诱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经济与非经济的
(3)组织的平衡是不稳定的:
外界环境恶化造成诱因来源不足 组织成员的需求标准总在慢慢提高,由此破坏平衡 组织必须通过不断地发展壮大来增加组织所掌握的诱因
*(2)共同的目标
* 有目标 * 目标为全体成员所理解和接受 * 对组织目标的协作性理解与个人性理解必须基本一致 * 有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分
*
*(3)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意愿、情报、建议、指示和命令等信息的传递 *信息交流是将组织共同目标与个人协作意愿联系起来的桥梁 *信息交流的原则:
* 固定化的、明确的、正式的交流渠道 * 交流应尽可能直接短捷,减少中间层次 * 不得跳越 * 人员必须称职 * 交流线路不能中断 * 信息须有权威性
(3)无差异范围
• 即服从(接受)范围,指一个人不按个人的价值观去衡量和检验 指示、命令和建议的是非曲直,就直接予以承认和执行 • 服从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组织成员感到诱因超过自己贡献的程度以 及组织成员所归属的团体的态度
*
(4)管理者强化正式权威的方法:
激励组织成员,从内心角度扩大成员的接受范围 设法培养良好的团体态度 出于公心,以组织目标为准作出决策,对组织负责 建立和改善信息交流渠道,使之能明确、及时地传递信息 不要仅仅依赖职权,要把职权与才能、威信结合起来
(一)组织的本质
(二)组织三要素 (三)非正式组织 (四)组织平衡论 (五)权威接受论 (六)组织决策论 (七)管理人员职能说
*巴纳德认为组
织的本质不是组 成组织的各种物 的成分,而是人 与人之间的协作 关系。
*组织是有意识地
协调两个以上的 人的活动或力量 的一个系统。
*
*
*巴纳德认为组织有以下基本特点:
整和独立选择能力
*B.负面影响:在目标与工作方法上与正式组织对峙
*(4)正确认识和利于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客观和必然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管理者要善于识别非正式组织,幵正确利用它来增进组织
的健康发展
*
(1)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使组织成员获得一种贡献与
满足之间的平衡
贡献:值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的工作或付出的代价 组织成员的满足:来自于组织为成员提供的诱因,即能够满足成
管理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巴纳德关于组织
理论的探讨,至今几乎没有人能超越,西方 管理学界称他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奠基人。同 时,巴纳德也是第一位将决策提升为管理核 心的人,这一观点此后得到西蒙、马奇等人 的发展,衍生出决策学派。
*
* 1886年11月,巴纳德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
* 1904年,进入蒙特赫蒙学校学习。
策过程很重要
*
(七)管理人员职能说
1 • 建立和维持信息交流的体系
2 • 促成组织成员提供必要的服务 3 • 觃定组织的目标
*
(一)贡献性: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1.独创性:创立系统组织理论
* 最早把系统理论和社会学只适应于管理领域,提出系统组织观,创立了社会
系统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 系统观的价值:改变了人们描述和分析组织各个部分的做法,将注意力从组
格的决策
* 组织决策:指组织目标上考虑的有关组织活动的决定,一种出于组织
意图的非人格的理性决策
*(2)组织决策的两个客观因素:组织目标与环境
* 组织目标是独立于个人动机的,具有客观性 * 环境是对实现组织目标起制约或推动作用的各种客观条件
* 战略因素:即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组织决策的环境主要由战略因素所决定 * 补充因素:战略因素之外的非关键的因素
织的各个部分转移到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转移到整体,强调不能孤立 地看待和处理各个问题,而应当认识到它们的相互影响
*2.动态的分析方法: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将管理研究向
前推进了一大步
*3.开创性
* 首先对“沟通”、“动机”、“决策”、“目标”和“组织关系”等问题进
行了开创性的专题研究
* 其提出“非正式组织”、“决策”、“权威”“信息沟通等概念”或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