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学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
摘要:我国自古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饮食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
而辽阔的土地,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都是形成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和众多各具特色地方菜系的重要原因。
饮食文化的地域性不是以行政区划来划分的,而是从历史形成的饮食特点这一角度来讲的。
人类在维持生命和举行节日庆典时,渗透进自然、社会、厉史因素而升华形成了饮食文化,包括饮食惯制、饮食结构、饮食口味、饮食器具和烹调方式等。
研究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对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了解不同的饮食文化也是我们与他人建立友好往来的前提。
关键词:南北饮食地理原因文化习俗
一、活动目的
如果你的舍友明明每天都与你一起吃饭,却一再发出已经许多天没有吃饭的感慨;如果你社团的朋友在聚会上菜已上桌却在默默等待最后一道汤品;如果你的同学看着和肉炒在一起的菠萝惊诧的无以复加;如果你还在怀疑你旁边的她到底是在伴着辣椒吃面还是在伴着面吃辣椒,你还在等什么?快来加入我们把,一起开启探索南北饮食差异的奇幻旅程!
二、活动背景
本次主题活动主要以班级为大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划分十人左右小组进行。
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大体分为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体验式、分享式。
(一)讨论式
师生围绕班级带有共性的几个话题或几个问题,在辅导员的引导下,全班同学展开研讨,各抒己见,以期达成共识
(二)汇报式
各小组在老师的监督下,定期汇报本组进度及日常工作、已获得的成果和待完成部分。
同时聆听其他小组活动进度,交流想法,吸取经验。
(三)竞赛式
本次活动针对班级的好胜心和竞争心,设立于全系评选优秀报告的举措,通过满足各班的心理需求与班级荣誉感,调动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激发自我发展的上进心,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体验式
本小组针对我们的选题,开展小组拓展活动,实地采集资料,实验不同地域的饮食特点。
这一活动从现实生活中增加感性认识,使我们扩大眼界,更好地感知生活。
(五)分享式
在此次活动的最后,每个小组都将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活动成果。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现才能,愉悦身心,增长才干。
三、活动内容
(一)、资料搜集
首先,要明确此次资料的搜集范围——南北饮食。
且本小组此次活动的主题侧重于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内涵。
其次,要了解资料的来源。
我们主要从网络、实地考察、图书馆、问卷调查、采访周围人群搜集获取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学到了:文字资料需要借助各种目录索引,有的放矢的搜集——一是图书目录,二是报刊目录,三是档案目录,四是传记资料索引。
(二)、问卷调查
此次活动,我们小组想通过社会调查来研究南北饮食差异现象,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确定所要问的问题,并这些问题打印在问卷上,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交由周围同学、老师、学校工作人员等人填写,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三)、实践体验
为了对此次选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感悟,本小组采用实践体验的方式亲身感受、体会南北饮食的特色与差异。
实践体验是体验教育的主要形式,它通过
实践活动让我们感受、体会、感悟,再将感受、体会、感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成果,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看法观点。
亲身经历和体验使我们对南北饮食的极端差异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获得了获得乐观、同情、激情等正向的情绪,促进了小组的团队精神。
(四)、成果汇总
1、南北饮食特色
徐珂在《清稗类钞》中云:“食品之有专嗜者焉,食性不同,由于习尚也。
兹举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
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
”饮食界也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
a)主食差异:
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
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
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
b)口味差异:
长期以来,我国北方人形成爱吃咸食的习惯,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口重”。
而南方人喜爱清淡,好甜食,菜色浅,盐量少。
特别是广东菜,其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讲究鲜、嫩、爽、滑,调味有五滋和六味,烹调擅长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
a)风格差异:
南方的菜肴,多以精致细微见长,菜量往往较小,并格外讲究情致,最大的特点就是选料讲究,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盛放的器具花色、菜盘的细节装饰,当然也包括就餐的环境,都格外讲究。
就烹饪方法来讲,无论是烤、是焖、是蒸、是炖,还是炙、是熘、是炒、是拌,南方人都有一套繁杂而讲究的程序,追求的是个鲜、嫩、香、滑,以求满足味蕾的各类微妙体验。
北方的菜肴,则以色艳味重取胜,菜量大,加料足,最大特点就是就地取材,讲究火候。
北方作菜的原料没有南方的种类丰富,也没有太多花样,可便是极其普通的东西,北方的厨师也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来。
2、习俗中的饮食文化
a)春节
南有汤圆、年糕,北有饺子、花馍。
大抵是南方人习惯吃年糕、汤圆,北方人更讲究吃饺子、花馍。
b)端午节
北方的粽子都是甜的,,放一些红枣、豆沙、枣泥等等材料,甚至会沾着白糖吃,无论怎样味道都离不开甜的。
而南方的粽子大部分是咸的,而且油非常大。
c)酒文化
北方人豪爽,普遍擅长喝酒,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
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
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
而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
四、活动总结
(一)、活动不足
策划书写的不够细致,还有很多突发状况未能考虑进内。
很多分配工作没有详细规划,,以至于后期有些手忙脚乱。
就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更注意单个问题的分析和找到解决办法,虽然抓住了各个点,却没能够将各个点串连成一条线,显得分散有余,而总领不足。
(二)、活动感想
1、包容的心态接受南北饮食差异
文明的融合需要包容差异的开放心态。
只有怀着包容的心态去认识世界,我们的心胸才会更广阔,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文明融合呈现出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形态。
被动传播文明意味着漫长的征服和无情的奴役。
主动的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基于包容与尊重,基于理解与平和,从春风化雨出发,走向润物无声的相互欣赏。
2、探究现象背后的内涵
苹果落地,却引起了牛顿深深的思索,最终他发现了震惊中外的“万有引力”定律。
生老病死是司空见惯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却偏偏要寻根问底为此,他潜修静思,终于创立了佛教。
细心观察生活,思考背后的内涵,这往往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咸”与“甜”:
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
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糖用甜菜现在主要分布在40°N以北地区,而在我国古代没有甜菜,北方居民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
“米”与“面”:
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
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
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
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但是东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
其他特点:
海陆位置差异和纬度的不同,造就了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
北方的气温比南方低 ,因此北方人的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所占比重大 ,最典型的是牧民的饮食,多以奶制品、肉类等为主。
南方人饮食以植物类为主 , 居民有喝菜汤吃稀饭的习惯,比如我们海南,“饭前喝汤”。
而在高寒的青藏高原上 , 青裸是藏民主要种植的作物和主食 , 同时为了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 , 具有增热活血功效的酥油和青裸酒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用油和饮料。
参考文献:
[1].酸甜苦辣咸——中国饮食的地域差异[J].热点探索2004:14-15 [2]. 刘世坤.东南西北饮食有缺陷[J]. 今日科苑2009(11):99 [3]. 殷凯婷.浅析中国饮食文化的地理因素[J].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76-77
[4] 王万里. 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J]. 地理教学, 2012 ,(18 ).
[5] 陈涓. 地理环境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J]. 福建教育
学院学报, 2003 ,(4 ).
[6] 姚伟钧. 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J]. 中国文化
研究, 200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