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糖尿病

合集下载

2篇《Nature》揭示肠道菌群和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关系

2篇《Nature》揭示肠道菌群和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关系

2篇《Nature》揭⽰肠道菌群和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关系健康⼈的肠胃中寄居着很多微⽣物,这些微⽣物统称为肠道菌群,⼈体肠道微⽣物约有30个种属,300-500多种,是⼈体细胞总数的10倍。

主要包括细菌群、真菌群、古细菌群、病毒群及原⾍等,其中数量最多的细菌群,包括厌氧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近些年来,有关肠道菌群研究不断推进,为了让⼤家更加了解肠道菌群,在此,整理了2篇跟肠道菌群相关的⾼分⽂章,⼤家共同学习。

2篇⽂章都发表在2018年10⽉nature杂志上,都涉及到对“青少年糖尿病的环境决定因素(The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 of Diabetes in the Young, TEDDY)”的研究。

从研究⽅向上Temporal development⽂侧重于对同⼀群体、不同⽣长发育时期的肠道菌群的研究:The human⽂侧重于寻找疾病组和健康组间肠道菌群的差异。

下⾯⼀起来具体看⼀下:1、 Temporal development of the gut microbiome in early childhood from the TEDDY study.Nature , 2018(从TEDDY研究看⼉童早期肠道微⽣物群的发育)研究思路: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n=12005)和宏基因组测序(n=10867),对903名3-46个⽉⼉童纵向粪便样品进⾏分析,作为青少年糖尿病环境决定因素(TEDDY)研究的⼀部分。

研究结果:(1)将16S rRNA测序的结果分为10个cluster(见下图a),图b显⽰每个DMM集群alpha多样性(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在每个cluster⾥都是增加的,图c显⽰了早期肠道微⽣物群发育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发育期(第3-14个⽉)、过渡阶段(第15 -30个⽉)、稳定期(第31-46个⽉)(2)基于图a:16S rRNA基因测序数据的属级微⽣物组图谱(n = 4069);图b:宏基因组测序的微⽣物种⽔平(n = 3,843)和图c:功能宏基因组层⾯的相关性(n = 3,843),分析⼀些协变量与3-18个⽉婴⼉肠道细菌群落分布相关性,结果发现,细菌的代谢潜能与3⾄14个⽉婴⼉的母乳消耗有关。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最新研究成果-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最新研究成果-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最新研究成果-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关键词:氧化三甲胺; 肠道微生物; 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脏疾病; 糖尿病;肠道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功能被认为是疾病发展的一个促进因素, 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对宿主的生理、病理过程有重要影响。

氧化三甲胺(TMAO) 是肠道微生物重要代谢产物之一, 先由富含磷脂酰胆碱(PC) 和左旋肉碱的营养素在肠道微生物三甲胺(TMA) 裂解酶作用下分解为TMA, 后进入肝脏经黄素单氧酶(FMO) 3氧化而来[1]。

TMAO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如TMAO可调节渗透压和静水压以维持细胞正常容积[2]。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TMAO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就TMAO的化学结构性质、生物学特性、来源、代谢及其与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慢性肾脏疾病(CKD) 、糖尿病和癌症等]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1、TMAO的简介TMAO是一种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属于胺氧化物类, 化学式为(CH3) 3NO, 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 一般以二水合物的形式出现。

TMAO 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物学特性, 在稳定蛋白质结构、渗透调节、抗离子不稳定性、抗水压和理化因素的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2,3]。

TMAO作为一种天然、安全的饲料添加剂, 可促进肌肉组织生长, 广泛使用于鱼、禽等畜牧业养殖, 也是鱼类体内自然存在的内源性物质, 是鱼类新鲜度的生化指标[4]。

TMAO不仅是动物体内常见的物质, 还被发现存在于植物和真菌中[5]。

同时TMAO也在海洋中广泛存在, 是细菌的重要氮源[6]。

在人体中, TMAO是由肠道菌群代谢产物TMA进入肝脏氧化而成, 在摄取PC与左旋肉碱后在血液中浓度增加。

多项研究发现[7,8,9], 健康人血浆中TMAO浓度一般在3 mmol/L以内, 肾衰竭患者其血浆浓度常大于40 mmol/L。

肠道菌群与糖代谢异常相关性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糖代谢异常相关性研究进展

经验交流71肠道菌群与糖代谢异常相关性研究进展张琳,姬新才 (西安医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肠道菌群失调和糖代谢疾病具有密切关系。

肠道菌群失调和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肠道菌群失调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机制为产生短链脂肪酸,在释放肠道激素的同时能够减轻肠道免疫系统的破坏,并调节胆汁代谢。

肠道菌群、肠促胰素之间具有一定影响关系。

肠促胰素降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占有一定地位。

本文通过对糖代谢异常、肠道菌群二者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肠道菌群;糖代谢异常;研究进展肠道菌群包含病菌、细菌、真菌以及原生动物。

有研究表明,人体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的微生物群体。

目前2型糖尿病(T2DM ) 人数不断增多,伴随的并发症相比之前更为严重,加速人体血管以及微血管出现病变。

糖尿病防控工作的难度相比之前也明显增加,因此需要找到高效、安全的预防策略。

1肠道菌群和T2DM糖尿病作为当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症,主要是受血糖代谢异常的影响,从而导致出现身体异常。

从病因上可以分为1型、2型糖尿病。

根据近50年的调查数据,糖尿病发生率呈现明显升高。

1型糖尿病的增长人群在6岁以下,肥胖儿童相比之前明显增加。

当前人体肠道内存在约1000种菌群,这些菌群具有调节肠道淋巴系统、营养吸收等作用,同时与人体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明显相关。

人体的隐形器官即为肠道微生物,在疾病中发挥中重要作用 [1]。

肠道微生物失调和肥胖、糖尿病具有密切关系,主要以2型糖尿病为代表。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整体菌群浓度相对较高,在功能、结构上和正常人存在一定差异。

人肠道菌群中的大肠埃希菌、加氏乳杆菌、变形链球菌均为致病菌群。

肠道微生物影响糖代谢主要是通过脂肪代谢、调控能量从而产生激素调节相关机制。

2018年的研究表明,通过肠道菌群影响代谢的新机制—丙酸咪唑的作用,从而阻断胰岛素的影响 [2]。

经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和糖尿病的早期发病具有明显关系。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李琳琳;杨浩;王烨【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0)012【总页数】5页(P1517-1521)【作者】李琳琳;杨浩;王烨【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在许多国家,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估计,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到2030年将增加一倍,并且将成为全世界第七大死亡的原因[1]。

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导致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

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成为2型糖尿病机制研究中的重要环境因素。

几千年来,人类的宿主微生物在不断演化中,这种演化正在被环境改变[2]。

肠道菌群被认为是隐藏的器官。

人体的肠道中寄居着几十万亿的肠道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

人体的肠道微生物有1~2 kg,其包含比人体多150倍以上的基因数量[3]。

肠道菌群失调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目前可能的机制研究有短链脂肪酸学说、胆汁酸学说、内毒素学说、生长因子学说等[4]。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肠道微生物通过发酵膳食纤维而产生,其被认为是宿主肠道的重要能量来源,其中肠道中最主要的SCFAs有丁酸、丙酸和乙酸。

它们是由肠道中不同细菌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随即被宿主利用,发挥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

有研究显示肠道中SCFAs作用于肠内分泌L-细胞膜上的游离脂肪酸受体2/3(FFAR2/3)[或称为G蛋白偶联受体43/41(GPR43/41)受体]与2型糖尿病的改善有关,作为配体分子的SCFAs结合游离脂肪酸(FFAR)受体后,促进肠内分泌L-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肽-YY(PYY ),并且还对2型糖尿病相关的炎症反应进行调节。

肠道菌群与人体代谢疾病

肠道菌群与人体代谢疾病
短链脂肪酸受体
短链脂肪酸
饥饿诱导表达的脂肪因子基因 (fasting induced adiposefactor)
脂蛋白脂肪酶 (lipoprteinlipase,LPL)
肠道菌群致肥胖原理
肠道菌群
受饮食脂肪调节 脂多糖(LPS)增加
抑制禁食诱导脂肪因子(Fiaf) 增加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
耐量受损(IGT):糖耐量受损者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有1.5%~10%进展为糖尿病。荷兰一项调查表明50~75岁IGT者每年有13.8%演变为糖尿病。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报告,中国人IGT者向糖尿病转化危险居世界前列,达8%~11%/年。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糖耐量低下患者可以发展为糖尿病,经长时间随访观察发现,10年后10%~50%的糖耐量低下患者成为临床糖尿病病人。 糖耐量低下者可与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同时存在,并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肠道菌群移植:拟杆菌具有入侵性
(1肥+1瘦)双胞胎的肠道菌群移植给无菌小鼠 移植了肥者肠菌的成了肥鼠,而移植了瘦者肠菌的还是瘦鼠 把这两种肠菌不同的小鼠关在一个笼子里饲养,肥菌不能取代瘦菌,而瘦菌却能入侵肥菌 菌群分析显示,具有入侵性的瘦菌是拟杆菌
粪菌移植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
与肥胖的关系
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肥胖病一般被定义作为有 BMI 30 以上。
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据国际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约有10亿人体质量超标,全球人口的12%都属于肥胖范畴。 研究人员发现,与瘦志愿者相比: 肥胖者肠道内拟杆菌门比例降低,放线菌门比例升高。 肥胖志愿者75%肠道微生物基因来源于放线菌;而瘦志愿者42%的肠道微生物基因来源于拟杆菌门。 与正常个体比较,肥胖个体肠道中厚壁菌门比例较高;当肥胖个体体质量减轻时,其肠道微生物中厚壁菌门比例则与正常个体变得较为相似

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分析

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分析

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分析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众多患者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在人体内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一些研究人员也开始探究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与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肠道菌群和其代谢产物一直是引起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微生物群落之一。

肠道菌群可以分解人体中的复杂碳水化合物,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

然而,肠道菌群还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酪氨酸代谢产物和脂肪酸代谢产物等,这些代谢产物会对糖尿病患者的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

酪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可被肠道菌群分解成酪氨酸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包括肽类、芳香族化合物和酚类物质等。

研究表明,酪氨酸代谢产物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肥胖、糖尿病和心脏疾病等。

其中,糖尿病患者在代谢酪氨酸时会生成大量酚类物质,如4-羟基苯甲酸和3-羟基苯甲酸等。

这些物质会进一步参与葡萄糖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与酪氨酸代谢不同,脂肪酸代谢是一种被更多研究人员关注的代谢途径。

脂肪酸代谢也是肠道菌群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

此类代谢产物包含了一系列脂肪酸,如丙酸、丁酸、反式油酸和亚油酸等。

这些脂肪酸的数量和种类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一些脂肪酸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调节葡萄糖代谢、氧化磷酸化和胰岛素敏感性来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分析为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中某些代谢产物的含量异常高或异常低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分析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糖尿病诊断指标。

此外,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调节也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糖尿病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肠道菌群与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酪氨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是肠道菌群重要的代谢途径。

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分析为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来,肠道菌群与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也将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尤其是针对糖尿病这类代谢性疾病的治疗。

尿石素A对2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尿石素A对2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采用SPSS22.0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血 糖变化、多样性指数分析采用均数土标准差住士s) 表示,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 Mann-Wallis检验用于肠道菌群物种差异性分析, 检验水准a = 0.05。 2.结果 2.1尿石素A对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C)比较,糖尿病模型组(M)、尿 石素A1组(UA1)和尿石素A2组(UA2)小鼠空腹血 糖水平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糖尿病模型组(M)相比,两个尿石素A给药组 (UA1+ UA2)小鼠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以看出,尿石素 A治疗组小鼠空腹血糖值随给药时间的延长逐渐 下降,但给药末期药物治疗组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 尚不能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见表1。 2.2小鼠肠道菌群物种差异性分析 2.2.1模型组与对照组间肠道菌群差异性分析
而诱发胰岛素抵抗及血糖升高叫慢性炎症和氧化 应激是造成胰岛P细胞损伤、凋亡的关键诱因叫同 时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的首要因素。
隸花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石榴、板栗等果蔬及 余甘子、诃子等中药材中的天然多酚类抗氧剂叫尿 石素A(urolithin A)作为糅花酸的活性代谢产物,具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76076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7D01C204);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科研启 动基金(项目编号:2019-017)。
小鼠粪便样本干冰保存运输送至上海美吉生 物科技有限公司,特异性引物扩增粪便菌群基因组 的16SrDNA区域,每个样本均重复检测,以降低实 验产生的误差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针对高通量测 序结果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具体流程包括:(1)原 始测序数据过滤后获得Clean Data; (2 )根据overlap 关系对PE reads进行拼接,过滤和质控剔除多余嵌 合体,得到高质量16SrDNA序列;(3)OTU聚类; (4)PCA及Heatmap分析;(5 )Alpha多样性指数分 析;(6)根据样本菌群丰度数据,采用Mann-Wallis Test比较样本间物种差异性。 1.6统计学分析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_刘冬恋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_刘冬恋

·技术与方法·生物技术通报BIOTECHNOLOGY BULLETIN2016, 32(9):59-64近年来,肠道细菌与糖尿病的关系日渐被人关注,随着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普及,对在糖尿病状态下,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的研究已成为主流。

本文将一些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讨论宿主在糖尿病及治疗状态下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旨在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

1 高通量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实现了同时对几百万 DNA 分子测序的可能性,达到鉴定微生物的单一基因或全基因组的目的[1]。

目前第2代高通量测序平台主要有Roche 公司的454焦磷酸测序平台,Illumina 公司的Hiseq 和Miseq 测序平台,以及ABI 公司的Solid 4测序平台。

宏基因组(Metagenome)技术是指不经过微生物培养阶段,直接提取环境中总DNA,对微生物基因总和进行研究的技术。

在研究肠道细菌时采用宏基因组技术,可以了解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组成、进化历程和代谢特点,挖掘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基因[2]。

宏基因组技术主要包括16S rRNA 和全基因组两种测序技术。

16S rRNA 测序技术的基本流程是在提取肠道细菌基因组后,利用PCR 技术扩增16S rRNA 片段,收稿日期:2016-04-05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6ZB0291),成都医学院校基金项目(CYZ15-15)作者简介:刘冬恋,女,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E -mail :wushixian1992@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刘冬恋 廖梦玲 周欢(成都医学院药学院,成都 610083)摘 要: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状态下,宿主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

头孢曲松钠对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的影响

头孢曲松钠对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的影响

头孢曲松钠对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的影响于海宁;李冉;黄海勇;姚茹;单伟光【摘要】采用头孢曲松钠灌胃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研究抗生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的影响.通过宏基因组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质量分数;ELlSA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脂多糖浓度.抗生素灌胃后可引起小鼠粪便中厚壁菌门增加,拟杆菌门减少;乙酸、丙酸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质量分数下降;血清中脂多糖浓度升高.抗生素造成的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有害菌的丰度增加并抑制益生菌生长;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短链脂肪酸质量分数下降及脂多糖浓度升高,促进炎症的发生.【期刊名称】《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6)006【总页数】6页(P687-691,698)【关键词】头孢曲松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脂多糖【作者】于海宁;李冉;黄海勇;姚茹;单伟光【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4;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4;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4;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4;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3抗生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得到重视,除了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危害以外,环境中的抗生素、小剂量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1-3]。

肠道菌群是维系人体内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宿主共同维持微生态平衡,保护人体的健康。

当受到外界因素如饮食状况、心理压力、抗生素等影响时,肠道菌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目前,肠道菌群失调已被证明与多种疾病有关,如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癌症和2型糖尿病等[4-6]。

抗生素能够显著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从而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和肠道健康。

有研究表明:抗生素会影响小鼠体内的代谢平衡[7],多黏菌素E灌胃能够诱导肠道菌群失调,且导致肠屏障功能损伤和细菌易位[8]。

金柚幼果膳食纤维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肠道健康

金柚幼果膳食纤维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肠道健康
糖尿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之一 [2]。膳食纤维在营养学上被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营养 素[3]。膳食纤维可以有效延缓消化[4],对糖尿病患者调 节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胆固醇的排泄等有一定的作用 [5]。相关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以使肠道内容物体积 增大和水分含量升高,充盈肠胃腔[6]。膳食纤维经过 肠道微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肠道内 pH 值降低 可导致微生态环境的变化,改善有益菌的繁殖,同时 抑制肠道有害菌群的生长[7,8]。
在柚子种植中,有大量自然掉落的柚子幼果,该 幼果皮厚肉少,销售价值大幅下降,造成经济损失与 浪费。在之前的研究中[1],提取了金柚幼果中的三种膳 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分别是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与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IDF)。对它们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研究发现三种 膳食纤维的持水、持油和膨胀性均延缓了葡萄糖的扩 散,抑制了 α-淀粉酶的合成,影响了胆固醇胶束的形 成。通过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发现 金柚幼果的三种膳食纤维均可改善血糖浓度、降低血 脂水平,并有利于影响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引文格式: 黄妙如,宋海凤,陈子钧,等.金柚幼果膳食纤维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肠道健康[J].现代食品科技,2021,37(7):31-39 HUANG Miao-ru, SONG Hai-feng, CHEN Zi-jun, et al. The dietary fiber of pomelo fruitlets improves intestinal health of diabetic mice [J].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37(7): 31-39

2021年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相关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全文)

2021年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相关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全文)

2021年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相关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全文)17世纪中后期,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的Antoni van Leeuwenhoek 首次在从不刷牙老人的牙垢里发现了微生物,经过4个多世纪的研究发展,直至2008年全球启动人类元基因组计划,通过对人体内所有的微生物群落进行测序和功能分析,人们才渐渐揭开了微生物世界神秘的面纱。

人类肠道中存着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动态平衡的微生物群体,其数量约为100万亿,种类多达1000多种,人体中微生物总重量可达2 kg,肠道菌群包括细菌、古生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其中细菌在微生物群中占主导地位(99%)。

Rothschild等研究显示,饮食和生活方式是塑造微生物组组成的最主要因素,宿主遗传因素仅导致人与人之间微生物组差异的2%。

而肠道的深度测序研究微生物群落学揭示了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126个外源性和内源性宿主因素,包括12种疾病、31个内在因素、19个药物组、60个饮食因素、4个吸烟类别。

而早在肠道菌群作为疾病相关性因素走进人们视线之前,2型糖尿病(T2DM)就因发病率逐年增加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5年,糖尿病将从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至低收入国家,并成为全球第七大死因。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估计,至2040年,全世界被诊断患有T2DM的人数将从目前的4.15亿增至6.4亿。

除了T2DM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伴随的并发症更严重,T2DM会导致加速血管老化相关的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

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是心、脑、肾、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由此可见,我国糖尿病的防控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更进一步找到其发病机制及相应的高效、安全的预防或治疗策略。

01肠道菌群与T2DM随着人们研究微生物的手段、技术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肠道微生物作为人体不可缺少的“隐形器官”,其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肥胖、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均与胃肠道微生物失调密切相关,其中以T2DM为代表。

半夏泻心汤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宿主”代谢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

半夏泻心汤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宿主”代谢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

•优博专栏•半夏泻心汤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宿主”代谢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杨茂艺、胡志鹏、岳仁宋1,陈源 ' 张博荀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610072; 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053)摘要: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甶组、模型组、磷酸西格列汀组、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治疗4周_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胰腺和回肠H E染色镜下检查、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变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升高(户<〇.〇1),胰腺和回肠发生病理改变,肠道有益菌减少,致病菌增多,短链脂肪酸中的乙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和己酸含量显著减少/><〇.〇丨);半夏泻心汤给药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持续下降(p<〇.〇i),未发生低血糖事件,胰岛素抵抗指数M著下降(P c O.O l ),胰腺和回肠病理损伤修复.肠道菌群有益菌增多、致病菌减少、菌群多样性提高,乙酸、丁酸、戊酸和己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 P<0.01 )。

结论:半夏泻心汤可以有效调节血糖,改善胰岛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稳态有关。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基金资助:国家A然科学基金项目(N o.81774279 ), H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N〇.J D Z X2015215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N〇.2018S Z0068)Effects of B anxia Xiexin Decoction on insulin 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rats by regulating ‘intestinal flora-host’ metabolismYANG Mao-yi1,HU Zhi-peng1,YUE Ren-song',CHEN Yuan2,ZHANG Bo-xun3('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2, China;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anxi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712000, China;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Guang'anmen Hospital, China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3, China )A b s t r a c 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BXXXD) on insulinfunction in type 2 diatetes meillitus (T2DM). Methods: The rat model of T2DM was established by high-fat and high-sugarfeed combined with streptozotoci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normal group, control group,selegiline phosphate, high-dose and low-dose BXXXD group, 10 in each group, and were continuously treated for 4 weeks.Fasting blood glucose, serum insulin, pancreatic and ileal HE staining microscopy, intestinal flora and short-chain fatty acids (aceticacid, propionic acid, isobutyric acid, butyric acid, isovaleric acid, valeric acid, and hexanoic acid) were detected in each groupof rats,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was calcula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group, the fastingblood glucose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of rats in model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and there were pathologicalchanges in the pancreas and ileum, with fewer beneficial bacteria in the intestine and more pathogenic bacteria. The content ofacetic acid, butyric acid, isovaleric acid, valeric acid and caproic acid in short-chain fatty acids sy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P<0.01).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 continued to be decreased (^O.Ol), nohypoglycemia event occurred, the insulin resistance level decreased (P<0.01), the pathological damage of the pancreas and ileum通信作者:岳仁宋,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十二桥路39号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邮编:610072,电话:************E-mail:*****************was repaired, the beneficial bacteria of the intestinal flora increased,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decreased, and the flora diversity and the contents of acetic acid, butyric acid, valeric acid and caproic acid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P<0.01). Conclusion: BXXXD can effectively regulate blood glucose and improve insulin func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flora and restor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ical homeostasis.K e y W O rdsi Banxia Xiexin Deceptio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Insulin resistance (IR); Intestinal flora; Short-chain fatty acidsF u n d i n g: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81774279), Special Project of Business Constr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〇.JDZX2015215), Sich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N〇.2018SZ0068)2型糖尿病(type 2 diahetes melli丨u.s,T2D M)是 一种以持续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疾 病,中国的T2D M患病率为全球第一m。

菊粉对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小鼠维生素D的影响

菊粉对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小鼠维生素D的影响
糖尿病小鼠在菊粉干预前后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炎症因子和肠道菌群的
相关性。方法 采用4周龄自发性2型糖尿病雌性小鼠(db/db)为模型,共40只。行糖耐量试验,分为糖尿病前
期组(PDM组,20只)和糖尿病期组(DM组,20只),再从PDM组和DM组分别随机取出10只作为菊粉干预糖尿
P <0.05),与IL-10呈正相关性(=0. 5083 ,P <0.05) ;5 (OH) D3与产短链脂肪酸SCFAs的拟杆菌呈正相关性
(=0.7214,P <0.05),与黏螺菌和反刍螺菌_6呈负相关(=-0.7394、-0.4685,P <0.05)。结论 菊粉通过调
节肠道菌群增加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尤其是糖尿病前期小鼠的维生素D水平。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早期治疗
宁夏医学杂志 2021 年 6 月第 43 卷第 6 期 Ningxia Med J, Jun. 2021, Vol. 43 , No. 6
-491 -
Doi :10.13621/j. 1001 -5949.2021.06.0491
•论 著.
菊粉对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小鼠维生素D的影响
李 珂1,付文君1,李红梅】,于晶晶2,王 浩3
病前期组(INU/PDM组)和菊粉干预糖尿病期组(INU/DM组)。分别检测各组小鼠25 (OH) D3、IL -6、IL - 10、
TNF-a及LPS水平。结果 菊粉干预INU/PDM及INU/DM组与未干预组相比,25(OH)Ds水平显著升高,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6、TNF-a 及 LPS 与 25 (OH)Ds 呈负相关性(=-0. 5324、-0. 5401、-0. 7772,
[作者简介]李珂(1981-),女,满族,宁夏籍,硕士研究生,主治医 师,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专业。

从肠道微生态探析糖尿病便秘从脾虚论治机理

从肠道微生态探析糖尿病便秘从脾虚论治机理

从肠道微生态探析糖尿病便秘从脾虚论治机理高钰莹; 郇鹏飞; 崔龙; 张彦成【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年(卷),期】2019(036)006【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糖尿病便秘; 肠道微生态; 脾虚【作者】高钰莹; 郇鹏飞; 崔龙; 张彦成【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便秘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对于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常使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而中医则多应用一些具有泻下通便的药物,但是这些药物往往只能解决患者一时的症状,长期服用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临床从脾虚治疗糖尿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发现脾虚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1],而肠道菌群失调与糖尿病便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2]。

这为从脾虚论治糖尿病便秘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探讨糖尿病便秘、肠道菌群、脾虚三者的关系,阐述2型糖尿病从脾虚论治的机理。

1 糖尿病便秘发生机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人体肠道中生长着种类繁多的肠道菌群,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

糖尿病便秘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与长期高血糖造成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肠道菌群存在明显的失衡,糖尿病患者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粪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加[3]。

肠道菌群失调可以通过影响细菌代谢产物5-羟色胺(5-HT)、脂多糖(LPS)的含量从而影响肠道蠕动,最终对糖尿病便秘的发生产生影响。

5-HT是一种胃肠道重要的神经递质和旁分泌信使,对胃肠道的功能以及感知调节非常重要,与5-HT4受体相互作用有利于促进胃肠分泌及蠕动[4]。

刘响[5]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会造成小鼠肠道中5-HT水平下降。

Luo等[6]给予小鼠益生菌治疗后,5-HT紊乱的现象明显缓解。

陈嘉屿等[7]发现常用健脾药物白术可以纠正5-HT4受体水平的异常,通过增加其表达增加肠蠕动,从而治疗便秘。

肠道菌群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84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through sup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ts receptors[J].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2016,34:71-77.[27] Pope R M,Shahrara S.Possible roles of IL-12-family cytokinesin rheumatoid arthritis[J].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2012,9(4):252-256.[28]张传峰,苑海涛.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IL17、IL35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4,58(31):28-30.[29] Kempe S,Heinz P,Kokai E,et al.Epstein-Barr Virus-Induced Gene-3 Is Expressed in Human Atheroma Plaques[J].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2009,175(1):440-447.[30]修晶辉.白细胞介素35(IL-35)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及过表达IL-35改善小鼠哮喘症状的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31] Hu Y,Dong C,Yue Y,et al.In vivo delivery of interleukin-35relieves coxsackievirus-B3-induced viral myocarditis byinhibiting Th17 cells[J].Archives of Virology,2014,159(9):2411-2419.[32] Olson B M,Jankowska-Gan E,Becker J T,et al.Humanprostate tumor antigen-specific CD8+ regulatory T cells are inhibited by CTLA-4 or IL-35 blockade[J].Journal of Immunology,2012,189(12):5590.[33] Huang C,Li N,Li Z,et al.Tumour-derived Interleukin 35promotes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cell extravasation and metastasis by inducing ICAM1 expression[J].Nature Communications,2017,8:14035.[34] Jia Wang,Qianshan Tao,Huiping Wang,et al.Elevated IL-35 in bone marrow 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J].Human Immun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istocompatibility and Immunogenetics,2015,76(9):681-686.(收稿日期:2020-08-10) (本文编辑:张爽)*基金项目:山西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2018127)①长治医学院 山西 长治 046000②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通信作者:吴飞飞肠道菌群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郭鑫① 吴飞飞②【摘要】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常见疾病,随着患病率不断上升,其慢性并发症也给患者的生活、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肠道菌群和肠道脂质代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肠道菌群和肠道脂质代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肠道菌群和肠道脂质代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肠道菌群和肠道脂质代谢是人体内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肠道菌群是指寄居在我们肠道内的各类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不仅对我们的消化吸收、免疫调节和营养代谢等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与之相关的肠道脂质代谢则是指在我们的肠道内一系列脂质分解、合成和转运等代谢活动。

脂质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然而当脂质代谢失调时就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肥胖、高血脂症等。

因此,深入理解肠道菌群与肠道脂质代谢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机制,对于提高人体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肠道菌群与肠道脂质代谢之间的关联,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本篇文章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具体结构如下:1.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介绍了肠道菌群和肠道脂质代谢这两个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则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做出说明,说明了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最后,目的部分则是明确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主要小节:肠道菌群的重要性、肠道脂质代谢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与肠道脂质代谢的关联。

这部分将重点探讨肠道菌群和肠道脂质代谢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和关联。

3. 结论部分则包括总结肠道菌群和肠道脂质代谢关系、未来研究展望和结论三个小节。

总结部分将对前文所述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未来研究展望将探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研究方向,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总结和概括。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将全面展示肠道菌群和肠道脂质代谢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及其关联,为读者呈现一个清晰且有条理的研究内容。

1.3 目的肠道菌群和肠道脂质代谢是近年来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肠道菌群失调诱发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失调诱发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谢谢观看
三、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1、宏基因组学研究:通过分析大量样本的肠道宏基因组数据,科学家们正在 揭示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复杂关系。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具有特定肠道 菌群组成的人群在2型糖尿病的风险上存在显著差异。
三、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2、代谢产物研究:肠道菌群通过发酵食物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可 能对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敏感性产生影响。一项研究发现,一些特定的肠道代谢产 物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四、结论与展望
3)开发基于肠道菌群的治疗策略,用于预防或治疗2型糖尿病。
五、结论
五、结论
总的来说,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潜在 的治疗策略。然而,这个领域仍然有许多未知需要探索。未来的研究将可能为我 们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并可能为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二、肠道菌群失调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2、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肠 道菌群失调可以影响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改善视 网膜病变的进展。
二、肠道菌群失调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3、肾脏病变:肾脏病变也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肠道 菌群失调可以影响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降低肾脏病 变的风险。
3、肠道菌群失调对其他疾病的影响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肠道菌群失调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研究中仍存在一 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关于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糖脂代谢和免疫反应等方面,其具 体机制尚不明确。其次,虽然动物实验显示改
3、肠道菌群失调对其他疾病的影响
变肠道菌群结构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的症状,但人体研究的证据尚不充分。此 外,如何通过饮食、益生菌或其他治疗方法调节肠道菌群,以预防或治疗2型糖 尿病,仍需进一步探讨。

小鼠肠道菌群测序的高分sci文章

小鼠肠道菌群测序的高分sci文章

标题:小鼠肠道菌群测序的高分sci文章在当前科学研究领域中,肠道菌群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

在人类和动物的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对主人的健康和疾病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和测序分析,对于理解宿主与微生物共生关系以及其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 肠道菌群测序技术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肠道菌群测序技术经历了飞速发展。

早期的16S rRNA测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对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但其分辨率较低,无法对细菌亚种进行精细地鉴定。

而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Metagenomics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

2. 小鼠肠道菌群的重要性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在肠道菌群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鼠与人类在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和功能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小鼠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研究小鼠肠道菌群对于人类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高分辨率肠道菌群测序的应用对小鼠肠道菌群进行高分辨率测序,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鉴定其微生物组成,并了解肠道微生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小鼠肠道菌群的深度测序,还可以揭示微生物群落与宿主免疫系统、代谢功能及行为特征之间的关联。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小鼠肠道菌群测序的高分sci文章在当前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可以为人类肠道菌群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发,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总结小鼠肠道菌群测序的高分sci文章对于理解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其与宿主健康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对小鼠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将为人类肠道菌群研究开拓出新的领域,为人类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小鼠肠道菌群测序的高分sci文章在当前科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D-乳酸可能预示着肠道致病菌的增加,病
情的加重。
肠道通透性增加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糖尿病小鼠粪便中D-乳酸含量显著升高,一定程度上反映
出糖尿病小鼠肠道存在黏膜受损通透性增加的变化。 当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时血中D-乳酸及脂多糖均显著增组D-乳酸含量的上升是肠道功能受损的一种表现, 乙酸、丙酸和正丁酸含量的显著下降可能是引起肠道屏障功能
为肠粘膜细胞提供能量,促进细胞的代谢、生长;
降低结肠内环境pH值,减少有害菌的生长,防止肠道功能紊乱;
抑制抗炎因子的生成,对结肠炎症反应起到抑制作用;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控制原癌基因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 分化和凋亡,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动物分组、喂养 分组:正常、高脂、糖尿病、模型给药组
·小鼠粪便的采集、稀释混匀
·肠道菌群计数 采用平板计数法对样品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
取粪样均质液以10倍梯度稀释,分别接种到相应培养基上培养,
菌和产气荚膜梭菌计数。
指标的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和D-乳酸含量。
代谢产物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中代谢产物乙酸、
度相关,D-乳酸的量可间接反映肠道细菌的增殖情况。
由于D-乳酸的变化与血糖变化方向一致,提示D-乳酸可能是一个 病理性因素,其含量的上升,可能与致病菌的增加有关。
糖尿病动物及患者血浆中的D-乳酸含量显著升高。
D-乳酸正常情况下很少被吸收,且哺乳动物不具备将其快速降解 的酶系统。只有当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时,肠道中细菌产生的大量 D-乳酸才能通过受损黏膜入血,使血浆D-乳酸水平升高。由于血 浆D-乳酸来源于肠道,血浆D-乳酸含量升高反映了肠道D-乳酸的 高水平状态。
短链脂肪酸(SCFA)也称为挥发性酸,是由 1~6个碳原子组成
的有机脂肪酸,大多是由结肠内厌氧菌利用低聚糖、非淀粉多 糖、抗性淀粉等未消化碳水化合物发酵和蛋白质降解的主要产 物,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异 己酸和己酸。其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最高,
短链脂肪酸在结肠内作用:
丙酸和正丁酸的含量。
糖尿病组小鼠粪便中乙酸、丙酸和正丁酸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 组及高脂组。 可能存在着生成乙酸、丙酸和正丁酸的某些厌氧益生菌的缺失或 减少,致使肠道菌群对宿主代谢产生异常影响,引发代谢紊乱。 给药组的乙酸、丙酸和正丁酸的含量明显上升,给药后丙酸和正 丁酸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乙酸含量虽有所上升,但未能达到正
小鼠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糖尿病
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庞大的细菌菌群,在正常生 理状态下,肠道菌群中,结肠内含菌量多达1011~1012个,其 中厌氧菌如双歧杆菌、拟杆菌占绝对优势,占98%以上。 除了提供自身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外,对肠道内环境也起到一定 的作用。
肠内菌群在机体内能够参与食物的降解、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
常水平,可能生成乙酸的某些厌氧益生菌未能恢复正常水平。
糖尿病小鼠血糖升高时,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梭
菌的数量降低;
经二甲双胍处理后小鼠血糖降低,肠道益生菌、梭菌的数量恢复 到正常值 但某些条件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真菌等,在整个实 验里呈递增状态
D-乳酸是肠道细菌酵解的产物,其代谢变化与肠道细菌的增殖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