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京剧的心得与体会
2024年京剧鉴赏的心得总结(2篇)

2024年京剧鉴赏的心得总结最近,我有幸参加了2024年京剧鉴赏活动,并观看了几场精彩的京剧演出。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京剧的艺术魅力和深厚内涵。
下面是我对2024年京剧鉴赏的心得总结。
首先,京剧的表演形式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综合性表演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唱腔和表演等多种元素。
这种综合性的表演形式使京剧成为一种高难度的表演艺术,要求演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表演技巧。
在京剧演出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唱、念、做、打等表演技巧,将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其次,京剧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但京剧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传统韵味和艺术特色。
从舞台布置、服饰设计到唱腔演唱,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瑰丽和精髓。
同时,京剧也积极吸纳现代元素,注入新的艺术创新和表现方式,使得京剧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此外,京剧的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神话、传说、战争等多个领域。
在鉴赏过程中,我观看了不同题材的京剧演出,如《赵氏孤儿》、《白蛇传》、《霸王别姬》等,每一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京剧的表演,我了解到了一些历史事件和故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此外,京剧的演员们是京剧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独特的表演风格,将戏剧人物塑造得生动形象。
他们不仅要有出色的唱功、舞功和演技,还要有较高的音乐修养和文化背景。
他们通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将自己打磨成一颗颗闪耀的艺术之星,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最后,京剧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审美特点。
京剧以其宏伟壮观的舞台表现形式、优美动听的唱腔以及高度抽象化的表演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规范。
京剧不但强调舞台形式的华丽和唯美,还追求角色形象的高度概括和夸张表现,使得京剧演出充满了艺术的张力和魅力。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2024年京剧鉴赏活动,我对京剧的了解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2024年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模版(二篇)

2024年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模版戏曲是我国的国粹,戏曲频道弘扬了传统的戏曲艺术,宣传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国粹文化。
星期天,原本对戏曲知识一无所知的我在妈妈的带领下观看了央视十一套的节目。
打开电视,很巧,播放的正是京剧《赵氏孤儿》,只见里面的人物个个都画了一张大花脸,不由得让我吓了一大跳。
“大花脸”中最凶神恶煞的应该是屠岸贾了,只见他瞪着牛一般大小的铜铃眼,凶相毕露的大声询问程婴:“赵氏孤儿在哪里?快快交出”饰演程婴的演员说道“不知大人此话何来,我年过五旬,何来婴儿?”……虽然里面的人儿个个演的活灵活现、唱的字正腔圆绘声绘色,可我一点都不想看,心里转满了动画片。
看看时间,才____分钟!心里立刻冒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看动画片时时间过得那么快,而看戏曲时间却过得那么慢呢?在前十分钟里,我几乎是盯着钟过的,我何尝不想在分针上加个火箭推进器呢!“哈欠”!瞧,我都打哈欠了,上眼皮似乎变成了铁,不停地与下眼皮打架。
最后下眼皮招架不住,不仅投降,还让瞌睡虫爬上了身。
一直处于半睡半醒状态的我,不知过了多久一个激灵醒过来,不行,还要写作文呢!我抬起头,这时程婴的妻子出场了。
她上来唱了一段,然后询问程婴“孩子呢”?程婴一时语塞,屠岸贾大叫“拉下去”。
这时剧情似乎更加曲折,我也逐渐被这曲折的剧情给吸引住了,双目也紧紧地、聚精会神的盯着电视屏幕,比看我最喜欢的动画片还要认真几倍呢。
我在心里默默的想:真没想到,我竟然会喜欢上看戏,甚至连喜怒哀乐都和剧中人物们连在了一起。
当看到白发老人公孙杵为保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残忍杀害的那一段,我的心陡然一紧,为这位正直善良的老人被杀害而感到一阵悲哀。
很快,一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我恋恋不舍的关掉电视,心想,有机会还要再好好领会领会戏曲博大精深的内涵哇!小小的戏曲舞台,却能演绎出无数精彩的故事,更为广大的戏迷们带来了精彩的艺术享受和精神需求!戏曲,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啊!2024年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模版(二)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2023年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

2023年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2023年京剧鉴赏心得体会作为2023年的一位京剧爱好者, 我有幸参加了多场精彩纷呈的京剧演出。
在这些演出中, 我深深感受到京剧的独特魅力, 也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
在接下来的____字里, 我将分享我对2023年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
首先, 京剧的舞台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京剧中融合了歌唱、舞蹈、音乐和表演等多种形式, 通过精妙的动作、婉转的旋律和丰富的表情来传达情感。
在观看演出时, 我不仅仅聆听到了悠扬的唱腔, 还看到了演员们流畅而有力的肢体语言。
他们的舞蹈动作表达了角色的情绪和心情, 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同时, 京剧的表演也极富戏剧性, 演员们能通过精准的演技塑造出生动的角色形象, 让观众们深入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冲击力。
其次, 京剧的剧情和故事情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京剧的故事多以历史故事和传说故事为主, 经过改编和加工后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2023年的鉴赏中, 我观看了《红楼梦》、《长生殿》等经典京剧, 每一部作品都引人入胜。
其中,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展现了贾府荣衰兴替的历程;《长生殿》则以唐代宰相杨贵妃的生死之恋为故事核心, 展现了人类永恒的爱情追求。
这些剧情丰富多样、动人心弦, 给观众带来了深入思考的空间。
通过京剧的舞台演绎, 这些经典故事得到了更加生动和具体的诠释, 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触动和共鸣。
同时, 京剧的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京剧的音乐采用中国传统的宫廷音乐为基础, 融合了戏曲音乐的特点。
在演出中, 我听到了锣鼓喧天的声音, 感受到了音乐所带来的震撼力。
京剧的音乐以高亢激昂、热烈奔放为主, 通过旋律的起伏变化和韵律的错落有致来展现不同情绪的表达。
当演员们高唱起来的时候, 整个剧场仿佛都被音乐的力量所感染, 让人沉浸其中。
京剧的音乐不仅是故事的一部分, 更是京剧艺术的灵魂所在, 它能够让观众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戏剧的情感内涵。
初中生鉴赏京剧心得感想

初中生鉴赏京剧心得感想京剧是我国传统的古典戏曲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对剧目的观看和学习,我能够感受到京剧独特的魅力和艺术风格。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我参加了一些京剧鉴赏的活动,并写下了以下的感受和心得。
首先,我发现京剧的音乐非常独特。
京剧配乐的音色丰富多样,有锣鼓、板胡等传统乐器的演奏,还有高亢激昂的唱腔和歌曲的伴奏。
京剧音乐的特点是高亢激昂、嘹亮铿锵、节奏明快,让人耳目一新。
京剧的音乐韵律独特,节奏明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通过欣赏京剧的音乐,我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也让我对传统音乐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次,京剧的表演形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京剧的表演方式以舞台表演为主,通过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声音来展现剧情。
京剧演员的表演非常规范,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手势、眼神和气息的变化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京剧的表演非常精彩,演员在表演中展现了他们的身手和技艺。
通过观看京剧的演出,我不仅感受到了演员们的精湛技艺,也对他们在表演中所融入的情感和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
再次,京剧的剧情和故事情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京剧的剧情往往以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为题材,通过演员们的表演来展示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转折。
京剧的剧情往往是复杂而曲折的,有时会有意料之外的发展和结局。
通过观看京剧的剧情,我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发展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最后,京剧的文化内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京剧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中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和佛教思想等。
通过欣赏京剧,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也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总体而言,通过对京剧的鉴赏和了解,我对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京剧的音乐、表演、剧情和文化内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大的兴趣。
通过欣赏京剧,我也更加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2024年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范文戏曲艺术,作为我国的瑰宝,各具特色,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跨越时空,引人入胜。
我曾年少轻狂,误以为戏曲是过时的,对父母的热爱嗤之以鼻。
然而,古人云:“欲知梨味,须亲口尝。
”当我真正沉浸于戏曲的博大精深中,我深感震撼,始知中华戏曲的非凡魅力。
我承认,我曾是那只井底之蛙,忽视了我们祖先留下的无价之宝。
戏曲,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精髓,其艺术价值无法估量,远非外族所能比拟。
难怪,老一辈的人对戏曲抱有炽热的热爱,对戏曲充满敬仰。
如今,我们这些年轻人,更多地被流行文化所吸引,戏曲等传统艺术似乎被淡忘。
然而,戏曲犹如一部部生动的历史,只有深入欣赏,才能领略其中蕴含的历史深度,仿佛穿越时空,置身历史长河之中,让人深感敬畏。
我们决不能忽视戏曲的艺术魅力,而应积极地去欣赏、去关注、去挖掘这份民族的遗产。
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是我们的国粹,是我们的国剧,我们有责任让它永远闪耀,让它代代相传。
因此,让我们重拾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让戏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让它的魅力在世世代代中永续流传。
2024年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范文(二)戏曲作为我国的国粹,其频道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戏曲艺术,传播深厚悠久的国粹文化。
在周日,我有幸在母亲的引导下,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第十一频道的戏曲节目。
电视屏幕开启,恰好播放的是京剧《赵氏孤儿》。
剧中人物均以独特的花脸妆容呈现,使我初时感到惊讶。
“大花脸”中最为凶悍的当属屠岸贾,他瞪着如牛般的眼睛,恶狠狠地质问程婴关于赵氏孤儿的下落。
扮演程婴的演员则冷静回应,表示自己年事已高,无从谈起婴儿之事……尽管演员们的表演生动逼真,唱腔准确饱满,但我却无法投入,心中满是对动画片的期待。
瞥了一眼时间,仅仅过去了__分钟。
我突然疑惑,为何观看动画时时间飞逝,而欣赏戏曲时却显得漫长?我几乎是在数着分针度过了前十个分钟,甚至幻想能在分针上安装火箭推进器。
“呵欠”!我打了个哈欠,眼皮仿佛变得沉重,不断与下眼皮抗争。
初中生鉴赏京剧心得感想

初中生鉴赏京剧心得感想鉴赏京剧初中生心得感想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有幸参观了一场精彩的京剧演出,并在观赏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京剧独特的魅力。
下面就是我对京剧的一些心得感想,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京剧的艺术是非常高深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技巧。
京剧表演的四种基本功——唱、念、做、打,需要演员具备高超的技巧才能完成。
唱腔的音调变化、声音的高低起伏,都需要演员有出色的嗓音和准确的节奏感;念白的语言表达要求演员清晰准确、感情逼真;做表演则要求演员的动作、眼神、面部表情协调一致,富有戏剧性;打既包括舞剑、舞狮等激烈的身体动作,也包括表现情感的对手戏。
京剧演员要同时掌握这四种技巧,才能将角色的形神兼备、性格特点和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其次,京剧的剧情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各个方面。
在观赏京剧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的事迹,还感受到了京剧对于人性的深刻剖析和思考。
京剧中的主要人物塑造都非常丰满,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情感。
例如,红色经典《王熙凤三进荣府》中的王熙凤形象鲜明,才智过人,爱清高,但也是个心机深重、权术高手;而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纠葛也充满了人性的喜怒哀乐,令人动容。
京剧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其精美绝伦的戏服和道具。
演员们穿着色彩鲜艳、富有华丽装饰的戏服,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而各种细致精美的道具也使舞台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我看到的一场《白蛇传》中,白娘子展翅飞翔之时,仙家的羽衣翩翩起舞,宛如天女下凡;而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故事则通过一对对手工精致的人物木偶表演得十分逼真。
经过这次京剧鉴赏,我对京剧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京剧不仅仅是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通过音乐、舞蹈、唱腔等各种艺术手段,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展现出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美学理想。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度逐渐降低。
京剧鉴赏的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京剧鉴赏的心得体会范文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种集歌舞、演技、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京剧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占有重要位置。
通过近期的京剧鉴赏活动,我对京剧的艺术内涵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也对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首先,京剧的表演技巧独具匠心。
京剧表演中的唱、念、做、打等技巧要求演员具备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身体控制能力。
尤其是他们那种精准的身体动作、准确的节奏掌握以及饱满的表情和眼神交流,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京剧的腔调和唱腔,以及一些特殊的表演技巧,如虎跳、鹰击、雁行、燕子扇翅等。
这些独特的表演技巧不仅展示了演员深厚的功底和稳定的身体控制能力,也向观众传达了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演绎。
其次,京剧的音乐和乐器演奏也是其独特之处。
京剧音乐以梆子为主,梆子是一种高亢激昂的唱腔,凭借其独特的音调和高亢激昂的演唱方式,往往能激起观众心中的情感共鸣。
在观看京剧表演时,我曾被那高亢激昂的唱腔所震撼,仿佛能听到演员的内心情感的流露。
此外,京剧伴奏所使用的乐器也是其特色之一,其中包括京胡、马头琴、板胡、二胡等。
这些乐器的演奏既是对京剧表演的伴奏,也是对情节发展的提示和情感的传达。
京剧的音乐和乐器演奏如此高水平和精湛,让我在鉴赏中对其艺术美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此外,京剧的舞美设计也为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增添了无穷魅力。
京剧的舞台背景和道具设计非常讲究,能够精准地营造出不同情景和场景。
通过巧妙的布景、光影以及服饰的搭配,能够使观众进一步沉浸到故事情节之中。
京剧所采用的凤冠、宽袖、蟒袍等唐代古装也独具特色,展现了中国古代的风貌和历史文化。
尤其在京剧的脸谱设计上,属于戏装上的重要元素,不仅从颜色上点缀了舞台效果,更加丰富了演员角色的内涵。
最后,京剧作为一种传统的戏剧形式,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表达方式。
鉴赏京剧心得体会

鉴赏京剧心得体会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鉴赏京剧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鉴赏京剧心得体会 1现在的年轻朋友不太喜欢京剧,但我对京剧很感兴趣。
我对京剧的兴趣是受爷爷奶奶影响的。
他们爱京剧,只要电视上有京剧节目,比如《九州戏苑》,他们就一直想看。
久而久之,我也被感染了。
我发现京剧中有很多传统文化的精髓。
说实话,我对京剧了解很少,只知道京剧讲究“唱、读、演”,京剧分“生、净、末丑”五个行业。
我经常把“郑丹”和“花旦”混淆,有时甚至统称为“肖丹”。
我只看过三部完整的`剧:《秦香莲》,《九江口》,《九道本》。
现在艺术节目或者综艺节目里演的京剧,大部分都是名剧,我看过很多这样的小段子。
最喜欢的是《锁麟囊》的《春秋亭》,《徐策跑城》的《詹湛青田》,《玉堂春》的《苏三离开洪洞县》。
有人认为京剧慢,不耐烦听。
其实京剧节奏感很强,速度有快有慢,但要看剧情。
快,快得连你都听不到。
不知什么意思,已经唱过了。
像《秦香莲》里的一段,“徐烨在看它近”,多快啊!电视屏幕不放字幕,根本听不清楚。
为什么这么快?这是为了表达包公的愤怒之情和让陈世美认出秦香莲的渴望。
慢,慢到可以拖半分钟一个字。
《贵妃醉酒》杨贵妃的歌词有多慢,就是为了体现杨贵妃优雅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
总之,京剧的艺术是很有魅力的,仔细欣赏就会发现无穷的美。
我会继续观看和学习京剧,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了解和热爱京剧。
鉴赏京剧心得体会 2几季夏花开,几度秋叶落。
一段绚丽的传奇在战火中飘渺,一部壮丽的史诗在美国国旗的50颗星星中闪烁。
这是一个发生在南北战争中的故事。
以年轻的女主角斯佳丽的婚姻感情线为主轴,描写了一个战火中的普通家庭的生活经历。
斯佳丽三次结婚,两次守寡,在十六岁的豆蔻年华,饱受家庭与爱情的动荡的折磨。
继婚后,一连串的打击接踵而来——母亲过世,父亲精神恍惚,两个妹妹染病在床……就连最爱她的男人也因她的无理取闹而心灰意冷地转身离去,她这才幡然醒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京剧的心得与体会————————————————————————————————作者:————————————————————————————————日期:23 浅谈欣赏京剧的心得与体会------魏锡流京剧从形成到现在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京剧汇集和融合了各地方剧种的艺术精华,博采众长,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成为我国近世纪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剧种。
我国戏曲从宋代后期产生开始,经历了南宋戏与元杂剧、明昆曲的两次高潮,又经过几百年的不断演变发展,可以说至京剧的产生,形成了我国戏曲及戏曲音乐历史上的第三次高潮。
1、 京剧的形成和名称的由来。
1、 胚胎期:京剧唱腔其本身来源是多元化的,它集南北腔调之大成,而形成为近代以来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被称为皮黄戏。
即说明它的腔调主要成份就是西皮和二黄腔调。
这两种腔调都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西皮出自**的西琴腔,以胡琴为主、月琴副之。
西秦腔的扩散大概分为两路:一路走的是黄河以北、由西向东的路线。
帮现在一般认为西秦腔最早演变成的梆子支系。
如:河南梆子、**梆子、山东梆子等。
形成我国北方戏曲最大宗的梆子腔系统;另一路是从**向南,进入四川后向江南地区和南方诸省扩散。
在湖北的秦腔衍变为湖广调,这就是西皮腔。
它是湖北艺人的创造,当时也称楚调。
京剧中的二黄腔是来自于徽剧中的二黄调。
关于二黄调的起源说法颇多,但其地域大致不出湖北、**等省。
有人说是产生于湖北的**、黄岗,故称二黄;又有人说是出自于**的安庆地区,安庆旧有**腔,后名石牌腔,即吹腔。
由于用竹制的两笛伴奏而称二黄;另外还有人认为是出自江西的**腔,由于语音之讹而称二黄。
总之,认为出自湖北之东、**之南、江西之北等地区。
京剧形成之前京城已有京腔在演唱,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魏长生率领的秦腔班子自四川入京,使京腔繁盛的局面改观,秦腔在京城风靡一时,之后由于清朝廷认为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一度被禁止演出。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正值乾隆帝八十寿辰,北京城里正准备盛大庆典,**的徽籍大盐商江鹤亭组织了一个名叫三庆班的徽戏班子,由当时著名的表演艺人高朗亭率领进京参加祝寿演出。
当时的祝寿演出规模十分盛大,在繁华街区每隔百步就设一个戏台,弦歌高唱、鼓乐阵阵;南腔北调荟萃争艳,吸引了众多戏众。
第一次进京的三庆班崭露头角,引人注目。
三庆班集中了众多具有极高艺术水平的艺人,其中领班高朗亭最为出色,分当时处仅16岁,技艺精湛,以男子之身饰演旦角,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和女子无异。
不但没有半分勉强,反而更加富有韵味。
观众对他的表演大加赞赏。
三庆班也因此大出风头。
继三庆班之后,徽籍戏班陆续进京,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他们和三庆班一起被称为四大徽班。
从此拉开了京剧形成的序幕。
由于短短几天徽调的崛起,致使大量的京腔、秦腔赏加入徽班,于是期空调也就渐渐地被融合进徽调之中,形成以徽、秦两调为主的合流局面。
虽未能以二黄调独当一面,但实际上已经以二黄调的名义兼唱其他的腔调。
因此现在论及京剧的产生,均以在二黄调基础上兼收并蓄了昆腔、梆子腔、吹腔、罗罗、拔子以及其他的一些民间小调而逐步形成的。
然而那时徽、秦合流的二黄调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京剧腔调,只能说是京剧腔调的胚胎。
2、 发育生长期:经过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衍变发展,道光中期湖北楚调的进京,促成徽汉的合流,进一步强化了以后京剧中二黄与西皮两调的结合,成为京剧胚胎发育的关键期。
此时西皮与二黄被称为皮黄戏。
道光后期,京师梨园的风气为之一变,以生角为主,当以生腔为主后,马上就出现了程长庚的徽派、余三胜的汉派、张二奎的京派。
此三人被称为三杰。
这三位演员在皮黄戏过渡到京剧的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著名老生赏余三胜。
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在念白上他以自己的汉调语音为基础,吸收了京音、徽音语言因素,创造了一种既能使京城观众听得懂又非常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声调。
这种新颖的戏剧用语后来被称为湖广音。
湖广音的戏剧用语把我国千百年来汉语的声调等特点加以充分的展示,并把它推向极致!可以说后来我国几乎所有戏曲、曲艺中均被广泛吸收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余三胜还把这种语音用于演唱上,使腔调唱词的四声分明,曲调也更为抑扬顿4 挫、悦耳动听了。
后来一代宗师谭金培就是遵循其路子,并把它发扬光大,创造出一种细腻、婉转的新唱腔。
成为近代京剧老生唱腔的最主要流派-------谭派。
除了演唱和念白外,统一伴奏乐器对皮黄戏过渡到京剧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京剧形成之前,大概自明代重用吹奏乐器笛以来,特别是笛成为昆曲的主奏乐器,南方的戏曲及民间音乐也以笛为主。
徽调中的主要腔调二黄及吹腔等都是以笛为主伴奏的。
大约到了同治、光绪年间,皮黄腔真正脱胎为京剧时,各皮黄班才出现了胡琴替代笛成为伴奏的主奏乐器。
以胡琴代替笛不仅统一了各腔调的调性功能,而且在更深层次上使不同腔调的调式风格更突出、更富有特点。
总而言之,经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充实、提高,使皮黄戏走上了规范化道路,为京剧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鼎盛期:继三杰之后又出现了汪桂芬、孙菊仙、谭金培三位杰出人物,时称三鼎甲。
经过几代宗师吸收全国南北各剧种之精华,结合自身的优势、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精心设计、改革创新形成了完整的京剧腔调体系,统一了它们伴奏乐器。
大约到了同治、光绪年间皮黄腔开始真正脱胎换骨为京剧。
此时人才辈出,流派纷呈,剧目繁多,在京城几乎一统天下,最为突出的演员有:余淑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时称前四大须生。
20世纪30年代末,余淑岩、言菊朋、高庆奎先后退出舞台,马连良遂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四大须生即后四大须生。
19世纪末通常被认为是京剧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期。
当时不但民间戏曲演出很繁盛、皇宫内戏曲演出也非常多。
光绪九年(1883年)慈禧太后50寿辰,皇宫精心挑选了张其林等18人入宫,除了表演唱戏还兼当京剧教习,专门成立一个升平署掌管演出事务。
截至宣统三年(1911年)计有150余人入宫当差。
20世纪20至40年代是京剧发展的第二个鼎盛期。
不同流派的代表备受推崇,活跃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舞台上。
当时最著名的赏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即:梅派、尚派、程派、荀派。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因四人技艺杰出而荣获四大名旦的称号。
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标志。
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巧柔媚。
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角为主的格局。
京剧大师王瑶卿是这样评价这四位后起之秀的独到之处:梅兰芳的样儿、程砚秋的唱儿、尚小云的棒儿、荀慧生的浪儿。
所谓样儿是指梅兰芳的艺术造诣全面,要什么有什么;所谓唱儿是指程砚秋的以行腔之新颖动听为能;所谓的棒儿指尚小云的刀马功底深厚;所谓的浪儿指荀慧生的柔媚多姿、风情万种。
在京剧发展的这一鼎盛时期,京剧还走出了国门,向世界展示了它的独特魅力。
1919年梅兰芳率团赴日本演出,这是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1930年梅兰芳又率团到美国访问演出,取得很大成功;1934年他应邀去欧洲访问,受到了欧洲戏剧界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后又访问了朝鲜、日本、苏联等国。
此后世界各国开始把京剧看成是中国的演剧学派;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表演体系、中国的梅兰芳表演体系)。
4、京剧一词的由来实创于上海。
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的皮黄戏接踵来到上海演出,开始时被称为京调,以示和上海本地流行的徽班皮黄调相区别。
至民国以后上海的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城来的皮黄戏为京戏。
而对于戏剧一词,南方人都称戏、北方人都称剧。
1872年2月7日上海《申报》上首次出现京剧一词,由此推断供稿人可能是北方人。
可见京剧名称的出现是一种地域概念。
大概自京剧后就较多改用地域概念来命名剧种了。
如:川剧、粤剧、沪剧、**剧。
等。
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许多名称,如:乱弹、黄调、二黄等,折射出它的多源特性。
而京黄、大戏、京戏等名,则体现出了京剧在京都整合而成并且超越所有地方剧种的特殊地位。
二、京剧的艺术特征: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集大成者,经过长期的锤炼与磨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与世界上其他戏剧艺术迥然不同的特征。
就是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化。
这三大特征通过舞台的表演,形成了京剧独特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5 1、 综合性:京剧具有诗一般的语言,几乎每一句念白都讲究抑扬顿挫、平仄分明、朗朗上口;每一句唱词都注重诗词格律,或七言、或十言,而且讲究合辙押韵、文理对仗。
同时,京剧作为一个艺术整体还包含了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雕塑和武打技艺等多种艺术因素在内。
2、 虚拟性:京剧的虚拟性是指演员用象征性的表演,把生活的原型进行美化、夸张、变形。
主要靠演员的五法(口、眼、手、身、步)进行演绎、暗示,把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表现出来。
虚拟性表演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动作必须有生活依据;第二,空间和时间的变换是自由的。
但是表演是严格的,感觉是真实的,不能有一点随意的地方;第三,动作和眼神是源于生活的但不是生活的照搬,一举一动都要舞蹈化、程式化。
3、 程式化:京剧的大量剧目都是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而当时的社会生活一直遵从着儒学的礼制,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不同阶级、阶层和不同范围人们的行为和人际关系,如言辞、容貌、面色、坐立、礼节、穿衣、饮食、婚嫁、丧事等都要按照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去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
4、 京剧流派纷呈、人才辈出、曲调丰富、板式多样、剧目繁多:三杰指的是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三鼎甲指的是汪桂芬、孙菊仙、谭金培前四大须生指的是余淑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后四大须生指的是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马连良时称南麒北马指的是南方麒派:周信芳;北方马派:马连良四大名旦指的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小名旦指的是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各行当都有它流派和杰出名角:武生:杨小楼、盖叫天小生:姜妙香、叶盛叶伍生:王鸿寿、李洪春生行名家:李少春、唐韵笙、尚和玉、谭元寿、孟小冬老旦名角:李多奎、卧云居士(满族正黄旗人,名:玉铭,字:静尘,号:卧云居士) 旦行名家:言慧珠、杜近芳净行流派: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裘盛戎净行名家:哀世海、方荣翔丑行流派:莆长华、叶盛章丑行名家:张春华除了上面谈及的一些行当、流派的创始人和名家以外,还有很多的著名演员,他们有的已经故去,有的至今仍然活跃在京剧舞台上。
他们是:刘秀荣、孙毓敏、张学津、李世济、叶少兰、宋长荣、刘长瑜、李万春、李 康、梅葆玖、迟小秋、王蓉蓉、杜镇杰、张建国、李佩红、孟广禄。
等75名。
全国还有很多优秀京剧演员,更是举不胜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