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讲座讲稿
国学经典演讲稿6篇
![国学经典演讲稿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deaf76a32d7375a517803a.png)
国学经典演讲稿6篇第一篇:《国学经典演讲稿》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弟子规》《三字经》《史记》??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这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便是——《论语》。
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仁礼之风。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
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
与之类似,《论语》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其实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随着自己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当回过头在看到以前的学过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有新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
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为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过细读《论语》中的仅两句话,我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国学经典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若我们一味读书而不勤于思辨,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学习的过程亦是味同嚼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
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张网捕风,一无所得。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不但诠释了学习过程中温习与思考的重要性,还提醒我们要重礼仪。
“不学礼,无以立。
”只有简单的六个字,却含义深刻。
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
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
两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这样教书育人,而我们,作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讲解国学演讲稿范文
![讲解国学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935d8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f.png)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永恒的主题——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和智慧结晶。
今天,我将从国学的历史渊源、核心思想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为大家做一次简要的讲解。
一、国学的历史渊源国学,顾名思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学问。
它起源于古代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历经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学问体系。
国学不仅包括经、史、子、集四部,还包括诗词、书画、音乐、建筑等艺术形式。
可以说,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总称,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二、国学的核心思想国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
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
道家则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和谐共生。
法家注重法治,主张“法治天下,以刑去刑”,强调法律的重要作用。
墨家则倡导“兼爱、非攻、节用”,强调平等、和平、节俭。
这些思想构成了国学的主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国学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国学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国学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国学的普及和传承,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其次,国学可以提升个人修养。
国学的智慧,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现代人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最后,国学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国学的道德规范,如仁、义、礼、智、信,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学们,国学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发扬国学的重任。
为了更好地传承国学,我们应该:1. 深入学习国学经典,了解国学的历史渊源和核心思想。
2. 将国学精神融入日常生活,践行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
3. 弘扬国学文化,传播国学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国学。
总之,国学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国学讲座即席发言稿范文
![国学讲座即席发言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996d75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6.png)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参与这场国学讲座。
今天,我们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国学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
在此,我想即兴发表几点感悟。
首先,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从《易经》的变易之道,到《论语》的仁义礼智信,再到《道德经》的道法自然,国学经典为我们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谛,为我们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
在我看来,国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诸多诱惑和挑战,而国学经典中的智慧,恰似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正如《大学》中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们应当将国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有担当的人。
其次,国学教育对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经典强调“立德、立言、立功”,注重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价值观扭曲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国学教育正是矫正这些不良风气的一剂良药。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培养出高尚的品格、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再次,国学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国学文化的优秀传统,使之与时俱进。
正如《中庸》所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我们要在传承国学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国学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讲座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国学经典的知识,更感受到了国学文化的魅力。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朋友都能从中汲取到精神力量,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总之,国学讲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传承和发扬国学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十篇
![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e1309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0.png)
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十篇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十篇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篇1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
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
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
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
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
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
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
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国学讲座主讲词
![国学讲座主讲词](https://img.taocdn.com/s3/m/6d9cac4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8.png)
国学讲座主讲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国学讲座的主要内容。
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传统。
通过参与国学讲座,我们将领略到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增进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身修养。
首先,我想强调国学讲座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普遍追求物质的享受,却忽略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许多人渴望一种宁静、深远的思考和寻找内心的平静。
而国学正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最佳途径之一。
国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弘扬传统美德,推崇中庸之道。
参与国学讲座可以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
其次,在国学讲座中,我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国学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多个方面,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藏有丰富的智慧和博大的哲理。
通过国学讲座,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学习到古人们的为人处世之道,从而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修养。
国学讲座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途径,更是提高我们人文关怀和共情能力的机会。
同时,国学讲座也具有实用性。
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人生哲学,对我们塑造个人品质和建立正确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学思想强调仁爱、忠诚、礼仪等传统美德,这些美德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参与国学讲座,我们可以借鉴古人们的智慧,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思维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最后,我想强调国学讲座对于塑造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意义重大。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真实的创造力。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通过国学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文化,进而巩固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自信。
同时,国学讲座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将这种传统的智慧和美德传承给后代,使我们的文化永存。
国学演讲稿三分钟软文范文
![国学演讲稿三分钟软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57d5a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e.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国学的智慧与魅力。
国学,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在此,我将用三分钟的时间,带领大家领略国学的风采。
一、国学之根:儒家文化国学之根,首当其冲的是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至今仍被广大国人奉为行为准则。
儒家文化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在历史长河中孕育出无数英雄豪杰。
二、国学之魂:道家思想国学之魂,当属道家思想。
道家创始人老子,其著作《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揭示了宇宙万物的规律,教导我们顺应自然,把握人生真谛。
道家思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国学之韵:诗词歌赋国学之韵,离不开诗词歌赋。
这些文学作品,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每一部作品都充满了浓厚的国学气息。
诗词歌赋不仅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更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国学之实:传统技艺国学之实,体现在传统技艺上。
我国传统技艺源远流长,如剪纸、刺绣、陶瓷、茶艺等,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这些技艺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传承和发扬传统技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五、国学之新:现代国学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现代国学强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使国学焕发出新的生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国学,学习国学,让国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总结: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在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国学,让国学成为我们走向世界的名片。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国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国学经典三分钟演讲稿(通用12篇)
![国学经典三分钟演讲稿(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1f6bb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b.png)
国学经典三分钟演讲稿〔通用12篇〕国学经典三分钟演讲稿〔通用12篇〕国学经典三分钟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争当有志青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悠久的岁月,积淀了深沉的文化底蕴。
漫长的历史,凝成了经久不蓑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演练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每当我们徜徉其中,感受国学的博大与精深,品味中华文化的优美时,我们都禁不住深深的陶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有岳飞的《满江红》,有曹操的《观沧海》,还有照的《夏日绝句》。
瞧,那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仍然唱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看哪,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还有那乱世漂泊的照,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了遥远的绝响!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老师,我肩负着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启迪祖国将来的重任。
工作中,我要把国学经典作为教学内容的一局部,每天早晨来到教室,面对天真的孩子们,我带着他们背一段三字经,演一段千字文,或者讲一段历史故事,让自己和孩子们伴随着清新的晨风在古书的海洋里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让国学经典拉近我们与古人的间隔,启迪我们的心灵,充实我们的思想。
老师们,让我们从今天做起,拂去历史的尘埃,共同翻开一本国学经典,用心去细细品味那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不生疏、高雅却不脱俗的国学经典吧!国学经典三分钟演讲稿篇2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弟子规》《三字经》《史记》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这其中,其实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便是——《论语》。
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导、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仁礼之风。
国学经典三分钟演讲稿(4篇)
![国学经典三分钟演讲稿(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d5fb0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5.png)
国学经典三分钟演讲稿(4篇)国学经典三分钟演讲稿(精选4篇)国学经典三分钟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在学习《弟子规》,同时观看了蔡老师讲解《弟子规》的电视讲座。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做人的根本,就是要有孝心和恭敬心。
蔡老师说:“百善孝为先”,他还讲了许多圣贤的小故事传说,比如《孟中哭竹》《闵子骞孝母》等……其中最让我感触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周朝能统治八百年,凭的就是孝和悌,周文王周武王都很孝顺父母,兄弟之间和睦,一家孝,一国就兴孝,他们的子民也都效仿,都很孝顺,很多的纷争就自然消失了,国运昌盛,真正做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和妈妈也在家中用心地去孝敬长辈。
因为奶奶喜欢听评书,家里又没有收音机,所以常常跑到邻居家去听,妈妈就为奶奶买了个收音机,奶奶高兴地合不拢嘴,看到她开心的样子,我和妈妈也很开心。
妈妈真正做到了“亲所好,力为具”,我应该向妈妈学习。
当我写字的时候,有时会离作业本很近,我想到“亲所恶,仅为去”,于是我立刻就把头抬高了,因为妈妈不希望我变成近视眼。
在生活中我要多替长辈干活,见人要有礼貌,要按弟子规的要求来对待他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孝心和恭敬心,学会礼让,多读圣贤书,掌握知识,我们的社会就会很和谐,世界也会很和平。
国学经典三分钟演讲稿篇2最近,我读一本书,它是《弟子规》。
我每天都会朗读两句,每天都会背两句,到期末,差不多整本就背下来了。
这本书很有意思,三个字三个字的成一句,就像顺口溜一样轻轻松松就能背下来。
这本《弟子规》的原名是《训蒙女》,是清朝康熙年间山西绛州秀才李毓秀所作。
我记忆深刻的一句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赖。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每次读着两句的时候,都不想在我妈妈面前读,因为,妈妈平常叫我做事或帮忙的时候,我总是慢慢地,懒懒地过去,妈妈很生气。
所以,一读到这句,就害怕妈妈又唠唠叨叨地没完。
还有一句: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小学教师国学讲座演讲稿
![小学教师国学讲座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8c269d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5.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国学这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国学,即“国故之学”,是指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以及诗词、书法、绘画、音乐、历史、地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让同学们从小接触、了解和热爱国学。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国学的魅力。
一、国学的历史渊源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各抒己见,相互较量,共同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到了汉代,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至今。
可以说,国学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国学的基本内涵国学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仁爱:儒家提倡“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
同学们,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2. 礼仪:礼仪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在生活中遵守规矩,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诚信: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我们要学会诚实守信,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4. 智慧: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如《易经》、《道德经》等经典著作,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哲理。
5. 文学:国学的文学成就举世闻名,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唐诗到宋词,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国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1. 传承民族精神: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2. 提高道德素养:国学强调道德修养,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3. 增强文化自信:学习国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民族,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4. 丰富人生阅历:国学中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
国学讲座发言稿
![国学讲座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fcff420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4.png)
国学讲座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首先,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各位共同探讨国学的话题。
国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关于如何传承和发扬国学的一些个人看法。
国学作为一门学问,从古至今一直贯穿着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包含了古代经典著作、经义学问、文学等多个方面。
传承国学,不仅仅是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和继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我认为,传承国学的首要任务是深入研读经典著作,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等。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除了研读经典著作,我们还需要注重实践与应用。
国学作为一种学问,必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我们可以将国学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引导我们的行为和思考。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去改善自身的品德修养,建立和谐家庭,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
只有将国学智慧付诸实践,才能真正使国学的魅力得到传承和发扬。
此外,与时俱进也是传承国学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并不意味着对现代文明的抗拒,相反,我们要善于将国学智慧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比如,在社会道德风气不够纯正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古代经典的伦理道德来提高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
又如,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国学智慧,推动科技与人文的结合,实现科技与人类共同进步。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传承国学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无论是教育界还是家庭,都应该给予国学的教育和传播更多的关注。
通过增加国学知识的普及和弘扬,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兴趣和热爱,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传承国学,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传承国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国学,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永远熠熠生辉!谢谢大家!。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c428b88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f.png)
国学的发展历程
01 起源
国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02 繁荣
在明清时期,国学达到了鼎盛,出现了许多著名 的学者和著作。
03 衰落
在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现代化进程 的加速,国学逐渐衰落。
国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文化传承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 宝,传承和弘扬国学有助 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 自信。
05
国学经典著作介绍
《论语》及其思想内涵
著作概述:《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著作,共20篇,包含了伦理、 道德、政治、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理念:孔子重视教育,提倡“有教 无类”,认为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 分贵贱贫富。
礼乐制度:孔子主张恢复周礼,认为礼 乐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 石。
思想内涵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论述了从个人到国家的治理路径。
其他经典著作介绍
《易经》
儒家经典之一,主要探讨 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包 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 智慧。
《孟子》
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论述 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人性 论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庸》
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中庸 之道,即处理事情要恰到 好处,不过度偏颇。
仁爱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即人与人之间的 关爱与尊重。
忠孝思想
儒家提倡忠孝,即对国家和家庭的忠诚与 孝顺。
礼制思想
儒家强调礼制,即以礼仪、规范来维护社 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中庸思想
儒家主张中庸之道,即处理事情要恰到好 处,不过分偏颇。
儒家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01
历史影响
国学讲座讲话稿
![国学讲座讲话稿](https://img.taocdn.com/s3/m/1a21923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c.png)
国学讲座讲话稿 1 恭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经典浸润童年,智慧点亮人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名篇佳赋,灿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一部又一部闪烁着光辉思想和深远智慧的篇章,这些经典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宝藏!为了宏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激发全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举行这次集吟诵、演唱、表演、背诵为一体的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就需要我们诵读经典诗文,在诵读中品悟,在品悟中传承。
阅读经典可以使我们心情愉悦,眼界宽广;可以使我们拨云见日,柳暗花明。
《论语》字字珠玑,教我们如何做谦谦君子;《弟子规》谆谆教诲,教我们学修身齐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诉我们怎样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诉我们如何尊老爱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告诉我们懂得怎样感恩。
一篇篇经典美文,一句句哲理结晶,不仅能让我们享受阅读的快乐,还能让我们悟出做人的道理,从而提高人格品位,提升精神境界,追求夸姣人生。
同学们,老师们!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是短暂的,但是,诵读的任务是延续的,是长久的。
爱中华,读经典,让每一个人,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参预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去。
在中华美德的滋养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阳光灿烂,我们诵读千古美文,在书声琅琅的氛围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举办经典诵读比赛,就是要让经典滋润我们的心田,伴着我们成长,使文明溢满校园。
最后,衷心地祝愿我们这次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国学讲座讲话稿 2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
《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 ??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辈子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
三分钟演讲稿:国学智慧
![三分钟演讲稿:国学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1e8a855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6.png)
三分钟演讲稿:国学智慧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讲的主题是国学智慧。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而智慧,则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思考的结晶。
国学智慧涵盖了诸多方面,比如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智慧,比如《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的思想智慧,比如《道德经》、《周易》中的道家智慧,以及佛家智慧等等。
国学智慧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行为准则。
在古代,我们的先贤们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提炼出了许多珍贵的智慧。
他们教导我们要像水一样宽容,要像山一样坚定,要像太阳一样光明正大。
这些智慧不仅适用于过去,也适用于现在,更是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前进的方向。
国学智慧还给我们提供了处世的准则。
我们学习国学智慧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自己能够变得聪明智慧,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扰。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压力和困惑。
而国学智慧则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沉稳,要抱着谦逊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困境,以及关心他人,善待他人。
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取得成功所必备的品质。
最后,我想说,国学智慧也是我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但我们不能丢失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
国学智慧是一种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只有通过学习和传承国学智慧,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的民族。
总而言之,国学智慧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指引。
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和传承国学智慧,让智慧的光芒照亮我们的未来!谢谢大家!。
国学大讲堂演讲稿范文
![国学大讲堂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563f4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6.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国学这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国学,顾名思义,即“国”之“学”,它涵盖了我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哲学思想。
今天,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国学的理解。
首先,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从《诗经》、《楚辞》到《论语》、《道德经》,从《史记》、《汉书》到《资治通鉴》,这些经典著作都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
其次,国学是修身齐家的法宝。
国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教导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影响到家庭、社会和国家。
在国学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关于道德、伦理、人生哲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再次,国学是民族复兴的基石。
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国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民族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弘扬国学精神,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国学的重要性:一、国学是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等。
这些智慧对于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处理人际关系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国学是道德的典范。
国学强调道德修养,倡导仁爱、诚信、孝顺等传统美德。
在现代社会,这些美德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
三、国学是文化的瑰宝。
国学不仅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还涵盖了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
这些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享受,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四、国学是教育的瑰宝。
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才能,有助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国学,我们应当:一、深入学习国学经典,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三分钟演讲稿:国学智慧5篇
![三分钟演讲稿:国学智慧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d485b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8.png)
三分钟演讲稿:国学智慧三分钟演讲稿:国学智慧精选5篇(一)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国学智慧。
国学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国学智慧源远流长,凝聚着传统文化的智慧精髓。
它的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也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国学智慧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它注重培养人的品德,讲求做人的道理,强调仁爱和正直的行为准则。
孔子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国学智慧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告诉我们要待人诚恳,善待他人,善待社会。
国学智慧还强调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我们可以从国学经典中学习到许多智慧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例如《论语》中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名言,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
只有积累了足够的知识,才能真正地有所作为。
同时,国学智慧还教导我们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琳琅满目的成语和古诗词都是我们宝贵的语言资源。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语言资源,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当今世界,国学智慧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追求物质享受和经济利益,容易忽视了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国学智慧告诉我们,我们要以人为本,注重真善美的实践,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社会的公正。
尊重传统文化,弘扬国学智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学会借鉴和传承国学智慧,培养自己的品德和能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国学智慧,成为有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断奋斗!谢谢大家!三分钟演讲稿:国学智慧精选5篇(二)尊敬的评委和观众们,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天气》。
天气这个词汇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并不陌生,因为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天气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活动和生活方式。
首先,天气对我们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
国学修身课讲座讲话稿
![国学修身课讲座讲话稿](https://img.taocdn.com/s3/m/497e56b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12.png)
国学修身课讲座讲话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做关于国学修身的讲座。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修身则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任务。
将国学与修身相结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个人品德的提升和完善。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国学是什么。
国学,顾名思义,即指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学问。
国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其中经书包括《大学》、《中庸》等经典之作,史书包括《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子书包括《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集书则是对历代文人墨客的文集汇编。
国学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研究,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的探讨。
国学强调天人合一、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我们民族的根本精神,积淀并延续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而修身则是国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修身,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
修身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健全的人格,修炼自己的性格。
修身需要不断自省,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然后积极改进和提升自己。
修身还需要坚守道德底线,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做一个有担当、正直、守信的人。
通过国学修身,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修养自己。
国学中弘扬的优秀品质和道德准则,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对我们的行为和抉择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国学也是一剂良药,可以治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焦虑、困惑和迷茫,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有目标和方向。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我们所面临的诱惑和挑战也日益增多。
这更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国学修身,保持一个清晰的心智和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坚定不移地去实践,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定力,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做到真正的独立思考与自我选择。
国学演讲稿
![国学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cd68611b700abb68a882fb57.png)
国学演讲稿国学讲演稿(一)敬重的各位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日讲演的标题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豪前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众多星空,人生的崎岖进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明的精力。
所以,千百年我国傲立于东方,前史长河金鲤化龙,众多的广宇群星明媚,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全国事,赢得生前死后名。
是辛稼轩呼吁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谭嗣同面对民族陵夷的浩然肝胆。
爸爸妈妈呼,应勿缓;爸爸妈妈命,行勿懒。
爸爸妈妈教,须敬听;爸爸妈妈责,须顺承。
这是《弟子规》里边的一段,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
它告知我尊重爸爸妈妈的道理。
它首要告知咱们在家里,爸爸妈妈呼喊咱们的时分,咱们有必要马上回应,绝不能不理不睬,或渐渐吞吞;爸爸妈妈有工作叮咛咱们时,咱们要马上举动,决不能呈现懒散的状况,爸爸妈妈教训咱们时,有必要洗耳恭听,当咱们犯错时,在爸爸妈妈面前要斗胆承认错。
做大事的人都知道,要做大事要先懂得尊重他人,而尊重他人有必要要从敬重爸爸妈妈开端啊!假如连敬重爸爸妈妈都不会,就会成为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一个失掉诚信的人怎样精干成一番大工作呢?所以,咱们不应该太小看此事。
国学经典是我国的珍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邦本的精力枢纽,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气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便皇帝糊涂,奸臣当道,却仍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魄!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便年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依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壮怀高歌!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前史的长河里,激起悠远的绝响!国学的经典,华夏的光辉,成果了巨人的永存,缔造了民族的兴盛。
国学文明,是华夏民族的魂灵,是炎黄子孙的精力脊柱!让咱们一同吟诵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华这条巨龙腾飞在国际东方!国学讲演稿(二)文/赵敏在触摸国学之前,我总以为那些四书、五经是前人的事,是他们考取功名的途径,是远离咱们几千年的过期的古思维,与咱们现代人没多大联系,何况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既看不懂也听不懂。
国学经典演讲稿
![国学经典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4e1f329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d.png)
国学经典演讲稿(精选10篇)一、国学的基本概念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详细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中国古代国学包括经、史、子、集等内容。
现“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炙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复原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假如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
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二、国学经典演讲稿(精选10篇)好的演讲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
在充溢活力,日益开放的今日,演讲稿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你知道演讲稿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国学经典演讲稿(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国学经典演讲稿1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今日我有幸站在这里为大家共享国学经典,感到无上荣耀!大家知道,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是老祖宗千百年留下来的精神食粮,我们应当珍爱它,把它应用到生活中方方面面,而不应当抛弃它,让它趋于消亡。
这里,我给大家共享的是《弟子规》里面的“泛爱众”篇。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这句话是说,人,不分凹凸贵贱贫富,不论是何身份,也不论贡献大小,都须要他人关爱,也都应当去关爱他人。
讲国学经典的演讲稿5篇
![讲国学经典的演讲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7595d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8.png)
讲国学经典的演讲稿5篇讲国学经典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正是在这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诵读国学经典致辞。
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琴棋书画到礼乐射御,从孝悌忠信到精忠报国,我们无不感受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文化基因,在我们血液里留下了中华民族烙樱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世世代代仁人志士薪火相传使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九隆实验小学从办学开始设立“国学经典诵读”课,我们立足乡村语文教学实际,结合我校精细化管理办学理念和实践,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到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在吟诵中继承和发扬中华精典文化精髓,使得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具体实践中,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我校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切入口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育人环境。
校园本来就是文化传承地方,国学经典所承载中华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核心正是我们需要弘扬和发展。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手段。
由于众所周知历史原因,我国教育中对于国学经典传承显得比较苍白,有些经典对于老师来说也比较陌生。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达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对国学经典认识和理解水平,从而提高教师思想道德修养,补充教师精神文化食粮,进一步培养广大教师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基矗随着师生语文素养发展,教学质量也会相应提升。
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职责,细化分工。
从诵读教材选择到诵读目标制定,从实施方案酝酿到课程落实检查都有专人负责。
三分钟演讲稿:国学智慧
![三分钟演讲稿:国学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9f4cb9f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d.png)
三分钟演讲稿:国学智慧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国学智慧。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智慧,这些智慧构成了我们中国人民的独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首先,国学智慧强调修身养性。
孔子曾经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先修身,才能使家庭和社会更加和谐。
修身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它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仁爱之心。
只有通过修身,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达到一个最佳的统一。
其次,国学智慧注重家庭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也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在家庭中,我们学会了尊重长辈、关心亲人、团结合作等价值观念和品质,这些都是我们人格形成的基础。
同时,国学智慧教导我们要保持家庭和睦的氛围,懂得与人为善、宽容他人的长处与不足。
只有在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最后,国学智慧倡导仁爱之心。
中国古代的圣贤们一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友善。
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与帮助,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以对他人的良好态度来要求自己。
只有心存仁爱之心,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懂得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人,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国学智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进行行为准则的指南。
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国学智慧,将其与现代价值观、科学知识相结合,使之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国学智慧中吸取力量,用智慧引领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友善,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知识讲座讲稿
一、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术
国学并不玄妙,它是“一国固有之学术”,即中国传统的学术简称,中国传统的学术主要凝聚在经史子集四部之中。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国学的主干是经史子集,其他的枝脉是由此而生发出来的。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学术的四个部类。
其中“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经”有“五经”、“九经”、“十三经”之说。
“五经”指的是先秦时代《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五种儒家经典。
“九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
南宋以后又逐步拓展为十三部儒家经典,简称“十三经”。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子”是指春秋战国以来诸子之学,包括哲学、宗教、科技、医、农、兵、法以及类书、杂著等诸多方面。
“史”是指历史典籍;“史部”包括哪些典籍?《四库全书》的“史部”将中国古代史类典籍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等11类,计7119种,275857卷。
主要可分为通史,断代史、政事史、制度史、方志、历史地理和地图几大类。
“集”是指古代诗文词赋的著作。
《四库全书》集部将其分为楚辞类、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共收历代作家总集、别集各种点校、集解本以及诗文评及计1282部,26757卷。
其中一些诗文评和笔记小说被收入子部的杂家和道家类别之中。
一般说来,经部、子部相当于现在的哲学学科,史部相当于历史学科,而集部接近于现代的文学学科。
国学的学术价值观与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是一种人文思想与价值体系,表现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的基本人生价值观念与思想方法。
它的主干是儒家的尊重先祖,进德修业,内圣外王,以及道家的逍遥独立、禅宗的心灵自由、屈原的浪漫热烈的精神气质,是一种多元与和谐的精神文化体系。
它的精神价值与思想方法是高度一致的,即讲究阴阳和合,对立统一,开放包容,能够吸收外来文化,新陈代谢,生生不息。
国学如果从完整的意义来说,乃是指运用现代立场与眼光来研究中国传统学术的一门学问。
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传统学术的内容;其二是用现代眼光来阐释与创新传统的学术。
因而振兴国学不仅是指光大传统,更主要是指激活国学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二、国学的兴衰沉浮
中国的学术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的情操。
这种文化情操在近代国学人物身上彰显得特别清晰。
从国学的历史来看,她与中华文明的兴衰起伏息息相关。
是中华民族面临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以来的动荡变化的命运遭际时的文化选择相关。
近代以来国学的兴起,正同中华文化在世纪之交的文化选择相关,可以大致分成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之前国学思潮的滥觞。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古老封建帝国的衰朽,以及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滞后与愚钝也显示出来,在西方科技文明与学术文明的影响下,中国人在呼唤政治改良的同时,也开始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更新,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从最早的林则徐到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严
复等人都体现出这种融合中西,寻求变法图强的学术精神。
国学思潮正是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百日维新的失败,使人们看清了封建顽固势力的衰朽与残忍,于是引起了辛亥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主义传入中国,西方学术长驱直入,导致了二十世纪初以来,人们在西方民主与科学影响下的文化思路,于是“五四”在猛烈批判中国传统学术与文化的同时,开始了对于西方政治体制与学术文化的全盘接受。
矫枉过正,走向文化的偏激也是在所难免的。
第二阶段,自1920年“五四”运动之后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学的昌盛。
这是国学研究最为辉煌的时期。
自“五四”之后,随着人们对于当时的国势以及文化选择的重新思考,于是中国固有之传统再度被人们所审视与反思,正是在这一反思意识之上,形成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的国学兴盛时期。
当时的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率先开办国学门等形式的国学教育。
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提出,国学研究要“寻出中国之魂”,即中国文化的精神,也是当时许多国学研究实体与人物的共同想法。
值得关注的是,开学那天,梁启超作了题为《旧日书院之情形》的学术演讲。
当时的国学人物提出“融会中外,博通古今”的口号,在充分吸收外来学术文化的前提下,重铸学术与教育之魂。
从宏观战略的高度上提出了中国传统学术的在重建中华文化与中华之魂时的意义。
足可以为今人借鉴。
当时的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以及中央研究院均为国学研究的重镇,尤其是清华国学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更是具有学术偶像的意义,至今仍然广受世人的感佩。
当时全国的高校纷纷创办国学教育,比如东南大学、厦门大学、无锡国专等。
鲁迅1926年经
厦门大学文科学长经林语堂的引荐,曾在厦大任国学院讲座教授,之后才到中山大学任教。
国学命运的第三阶段,是指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目前。
这是指建国后国学命运的沉浮。
建国后,国学作为一门系统研究与阐释中国传统学术的学问,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
基本上销声匿迹。
在“文革“中更是受到整体上的打压。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学才获得了复兴的条件。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学与国学教育在北京大学袁行霈等学者倡导下,有了长足的发展。
2005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正式成立,标志着新的国学高潮的兴起。
近年来,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国学全面复兴的时机已经成熟。
因此,国学的消长升降与中华文明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回顾百年孤独中的国学命运,我们可以看到国学是一种人文性与时代性极强的人文学术,是我们民族精神与民族命运的真实投射。
国学与中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脉,是中华文化之魂。
中华文化有着人文地理与文化人类学上的深厚根基。
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化传统是在洪荒年代艰苦卓绝的生存环境中萌生的,其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意蕴与历经沧桑而不泯的血脉,植根于这块黄河长江流淌滋润的农业文明大地之上。
《易传》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我们民族精神与中华之魂的写照,也是燃照今天的火炬。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根源
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于黄河、长江流域一带。
中华疆域东临太平洋,北靠茫茫戈壁,西濒高山雪峰与万里荒漠,西南则耸立着青藏高原。
处于这样一种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