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微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模板【第1篇】《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计算、对比、猜测、验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并能解释为什么成立。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探索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并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一些简便运算,并会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导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和运用。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定律,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习加法的运算定律,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这两种运算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教学课件、学生作业展示五、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单元我们探索了一些有趣的算式,体会到了数学的神奇,今天我们继续探索一些有趣的算式,看看你有哪些发现呢?这节课我们将探索加法和乘法交换后的神奇结果《(板书: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二)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1师:观察下面的算式,请你照样子再写一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仿写。
讨论、交流。
生:我发现了这几组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和不变。
2.师: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3.出示主题图2师:观察下面的算式,请你照样子再写一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仿写。
讨论、交流。
生:我发现了乘法算式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他们的积不变。
4.师: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精选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精选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篇一教学目标1.能从实际例子中,观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2.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呈现事实,形成问题1.出示准备题:27+73 73+2758+37 37+58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是否任意一个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都会出现和不变的现象?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二)验证猜想,形成结论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 96+237男生完成:76+3024 237+96学生汇报答案。
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1)口答列式:476+518 518+476为什么这样列式?(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为什么会相等呢?固为根据加法的意义,这两个算式都是把两个相同的部分数合并起来,所不同的只是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
所以,在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5.学生自学书本、质疑。
6.小结:(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2)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
板书:a+b=b+a(三)应用成果,巩固新知1.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
问:验算加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2.“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简便运算(加法交换律)说教学目标1.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2.归纳并抽象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提升观察、概括和数学表达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归纳并抽象出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过程通过例题导入(教材第17页例1。
并用课件上的背景图)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 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让学生自己找图中的已知信息,并问学生用什么法计算?答:把40千米和60千米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2. 正确列式解答列式:40+56=96(km)此时请学生自主探究,是否还能用另种算式计算?答:也可以用下午骑行的路程加上午骑行的路程,列式为56+40=96(km),所以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96Km。
3.观察对比算式,发现其中规律(1)对比算式40+56=96和56+40=96(2)再多举几个这样的例子15+16=31和16+15=31325+458=783和458+325=783……(3)发现规律从上面这些算式中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4. 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式(1)请同学们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可以用符号、字母等等表示,试试看。
(2)举例展示归纳总结,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5. 拓展提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任意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也不变。
例如:137+56+63=137+63+56。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 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600=600+()()+65=65+3578+()=43+()a +12=12+()2.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56+89307+348 425+480118+274 38+456 123+28473. 拓展练习137+56+63【课堂小结,课外延伸】1. 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是否还存在疑问?2. 布置课后作业。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优秀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第【1】篇〗我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
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观察,能用语言表达、概括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在第一单元我们学过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究四则运算中的运算定律。
现在就让我们开启探索之旅吧。
板书课题:3.运算定律二、教学新知。
1.故事引入,建立感知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吗?下面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故事。
(播放视频)这个故事有趣吗?哪里有趣,请你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想法。
生:小猴子们始终都是得到了七个橡子,总数没有变他们的开心没有道理。
师:同学们你能用你的数学知识,列出算式来向小猴子们说明这个道理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算式:4+3=7,3+4=7。
既然他们的和相等,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等式吗?3+4=4+3。
为了表示和相等,可以把和写在算式下面。
2.展示例题,理解含义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李叔叔是一个骑行爱好者,今天他做出一个决定,请看大屏幕,请两位同学将图中的信息找出读给同学们听。
例1: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要求一共骑行多少千米,该怎样列示呢?请同学们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汇报:40+56=96(千米)。
还有不一样的算式吗?56+40=96(千米)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结合加法的含义理解,说一说为什么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他们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师:为了帮助理解,借助线段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
线段图演示:这段代表56千米(黄色条)这段表示40千米(蓝色条),请你指出96千米在哪里?老师用红色线段代表总长。
微课人教版四年级《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微课人教版四年级《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微课人教版四年级《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加法交换律的探究过程。
2、让学生感受不完全归纳法在学习中的运用。
学习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
学习方法:不完全归纳法。
设计者:牛店镇宝泉小学李松峰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感受方法
1、叙述目标
2、感受方法
()×()=()+(),必须填入相同的数,你知道填什幺数吗?在数学上,只要找到1个反例,就能说明一个结论是不成立的,这叫不完全归纳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小明家到公园1km,从公园到学校2km1、小明上学需走多少千米?1+2=3(千米)2、小明放学回家需走多少千米?2+1=3(千米)1+2=2+1
三、运用新知,建立模型
1+2=2+1这样的式子还有那些?请把你写出来的和全班分享一下,好吗?3+9=9+311+2=2+11543+4=4+5434100+3100=3100+4100等这些算式能写完吗?那幺这些式子有什幺特征?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四、回顾反思,验证结论
难道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吗?我们怎幺检验一。
2024最新-人教版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优秀13篇】
人教版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优秀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飞白帮大家收集的13篇人教版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能力目标:参与学习活动,经历10加几,十几加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养成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教学媒体: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等。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情境创设师谈话引入:创设一个小博士摆小棒的情景: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
今天,他带来了许多玩具想和大家一起玩。
(出示课件(《20以内的加法》(一))出示小博士摆出的小棒图:先出示10根,再出示2根)。
现在,你也像小博士那样摆出自己的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并说一说怎样摆的。
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与体验1、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小组内说,再汇报。
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的,并板书:10+2=12。
师引导学生汇报,并肯定这两种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师:小博士又给我们提出了摆小棒的要求:(第二幅图的'内容)2、师:小博士不仅带来了小棒还带来了机器猫。
出示钟表图,看图,说出图意,再提出问题,并列式。
师:如果不看图,怎样想12+3等于几?生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问并解答。
左边摆了10根,右边摆了2根,一共摆了多少根?列式:10 +2=1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①1个十和2个一是12。
②从10接着数11、12。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运算定律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运用,能够熟练解决两个数的加法运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两个数的加法运算。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运算定律”的概念,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学习新知识1.引导学生探究加法交换律的内容。
提问:你们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回答:“2 + 3”和“3 + 2”结果一样,都等于5。
2.让学生进行练习。
练习1:有一个小车,你打算用2次5分钟的时间来载人,你的目的地是A地点,然后开回来载人去B地点,请你分别写出这两个过程你应该怎样载人?练习2:“9 + 2 = ?”,请你用交换律算出它的答案。
3.引导学生总结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师问:你们能总结出加法交换律的规律吗?学生回答:“两个数相加,把加数的顺序颠倒过来,和不变。
”3. 拓展练习1.综合练习练习1:13 + 7 = (20);10 + 22 = (32);26 + 5 = (31);9 + 27 = (36);练习2:请你设计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交换律的实践运用。
2.挑战练习练习:一共有10个小球,你可以用5 + 5的方式分别装进两个篮子里,请你设计出不重复的装法。
(提示:用列表列举出所有的组合)4. 归纳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当两个数相加,如果交换它们的顺序,和不变的规律,并巩固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5. 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和挑战题。
2.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化解问题,找出加法交换律的实践运用情境,并整理到数学小议文中。
五、板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加法交换律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加法交换律六、教学反思加法交换律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掌握,但是想要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个知识点,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应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优秀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优秀5篇《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灵活运用。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一、诱趣激学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小动画1·动画片《朝三暮四》2·引发思考,感知规律看完这个动画片,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如果学生们笑了,就借机问问学生们笑什么?)引导说出:4+3=7(个)3+4=7(个)课件出示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得数都等于7,都表示猴子一天吃的桃子)。
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数学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课件演示:4+3=3+4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1、解决问题,发现规律谈话: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会骑自行吗?(会),李叔叔也会骑车,他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帮忙解决一下。
课件出示骑车主题图。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呢?(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问: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能)请在草稿本上做,老师下去找到需要的答案,板书黑板。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问:观察这两个同学的列式,你们发现呢什么?两个算式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课件出示40+56=96(千米)56+40=96(千米)40+56=56+402、举例猜想,概括规律课件出示4+3=3+440+56=56+40观察这两组算式,都是两边计算的结果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列子吗?同桌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把学生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
同学们真聪明,举了这么多的列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总结板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问:你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吗?(加法交换律)我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老师这里有几组算式课件出示讲解过程①30+20 两位数加上两位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是不变②100+30 三位数加上两位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也是不变③1000+200 四位数加上三位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还是不变刚才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发现了不管这两个加数是什么,只要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加法交换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上的教案是关于加法交换律的,这是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将会使用教材的第67页,这一页详细介绍了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能够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学生们需要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能够自己发现并应用它,这是教学的重点。
而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应用加法交换律,则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材,学生们需要准备的是他们的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我会先用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说:“如果你有3个苹果,你的朋友给了你2个苹果,那么你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学生们可以很容易地回答出这个问题。
然后我会引入加法交换律的概念,我会讲解一下,然后给出一个例题:“如果你有3个苹果,你的朋友给了你2个苹果,那么你现在有多少个苹果?”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尝试用加法交换律来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我会给出答案,并解释一下为什么答案是这样的。
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自己尝试用加法交换律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上加法交换律的公式,并且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它。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加法交换律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回家自己去解决。
我会给出一些答案,让学生们自己去验证一下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一下我今天的教学,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我也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机会,比如说,让他们去查找一些有关加法交换律的应用,或者去解决一些更难的数学问题。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能够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引入加法交换律时,我选择了一个实践情景,即苹果的例子。
这个例子简单易懂,能够帮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2024年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的教案(5篇)
2024年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的教案(5篇)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的教案篇一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会应用解答实际问题.2.进一步认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明确0在加法中的特殊性.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这一定律进行验算.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的建立,加法交换律的概括及对它们的理解、掌握.学生对加法意义、加法交换律运用.1、口算.44+56 37+23 180+20 42+8+1012+0 0+一qi 386+124 124+2352、导入:以前我们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掌握加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一)教学加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1)例1 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一三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提问:这题怎样解答?(因为已知北京到天津铁路长是一三7千米,又知道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是357千米,要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就是把一三7与357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教师提示:把一三7与357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呢?(板书: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就叫加法)教师明确:这就叫加法的意义.(板书:加法的意义)(2)练习:小强有125枚邮票,小明有75枚邮票.小强和小明一共有多少枚邮票?说明理由:已知小强与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与小明共有多少张邮票,就是把两人的邮票数合并起来.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2、加法等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在一三7+357=494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板书:加数加数和)3、有关0的加法.教师提问: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与加数比较会怎样呢?有关0的加法可有哪几种情况呢?小结: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二)教学加法交换律1、教师谈话: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加法的意义,加法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有关0的加法的特殊性.除此之外,关于加法的运算还有一些基本性质,它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将起到很大的作用.2、教师提问:一三7+357=494(千米),表示求的是什么?如果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357+一三7=494(千米)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教师板书:一三7+357=357+一三4、出示例2,引导学生归纳规律.18+一qi○一qi+18124+235○235+1240+25○25+0规律:①每个等式中,每组算式中有两个加数,而且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和相等.教师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强调:我们要看一些等式哪些符号不符合加法交换律就须看两个加数的位置变不变,它们的和变不变.当然前提是等号两边的两个加数须相同.5、练习:判断:下面各等式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对吗?为什么?9+7=7+9 10+1=10+120+8=2+26 2+0=0+2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指出:以上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并运用它做了练习,这一定律若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教师强调:用字母表示这一运算定律更简单清楚.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注意:a、b是拉丁字母),在这我们读作ei和bi,(教师领读几遍,提醒学生不要按汉语拼音来读)教师板书:a+b=b+a提醒注意:a与b可以表示0、1、2、3、中任意整数,如1+2=2+1,9+20=20+9等,所以a+b=b+a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效的位置,和不变.而像这些(指其中的等式)一个用数字表示的等式只能表示两个具体的数,交换位置,和不变.a+b=b+a 这一公式表示的一类所有符合条件的式子,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7、学生分组自由举例说明加法交换律.8、学习、掌握了加法的交换律,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实际上,在以前我们早就应用它解决计算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在哪些计算中都用了加法交换律呢?(验算)9、练习:运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766+589=589+□ 257+□=474+257 a+壹五=壹五+□1、填空.(1)把()数合并成()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一个数加0,还得().如12+0=().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230+370=380+220 30+50+40=50+30+40a+10=100+a 230+420=430+220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谁能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填上适当的数.48+□=72+□ 29+35=□+29a+38=□+□ □+55=55+422、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91+89+11 85+41+壹五+59168+250+32 282+53+37+18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例1、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一三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一三7+357=494(千米)357+一三7=494(千米)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千米.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7+0=7 0+7=7 0+0=0例2 加法交换律:一三7+357=357+一三718+一qi=一qi+1824+235=235+24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的教案篇二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我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
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观察,能用语言表达、概括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在第一单元我们学过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究四则运算中的运算定律。
现在就让我们开启探索之旅吧。
板书课题:3.运算定律二、教学新知。
1.故事引入,建立感知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吗?下面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故事。
(播放视频)这个故事有趣吗?哪里有趣,请你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想法。
生:小猴子们始终都是得到了七个橡子,总数没有变他们的开心没有道理。
师:同学们你能用你的数学知识,列出算式来向小猴子们说明这个道理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算式:4+3=7,3+4=7。
既然他们的和相等,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等式吗?3+4=4+3。
为了表示和相等,可以把和写在算式下面。
2.展示例题,理解含义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李叔叔是一个骑行爱好者,今天他做出一个决定,请看大屏幕,请两位同学将图中的信息找出读给同学们听。
例1: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要求一共骑行多少千米,该怎样列示呢?请同学们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汇报:40+56=96(千米)。
还有不一样的算式吗?56+40=96(千米)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结合加法的含义理解,说一说为什么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他们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师:为了帮助理解,借助线段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
线段图演示:这段代表56千米(黄色条)这段表示40千米(蓝色条),请你指出96千米在哪里?老师用红色线段代表总长。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第【1】篇〗加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定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
教材安排两个运算定律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新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组成等式,再列举类似的等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
学情分析《加法交换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定律,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习加法的运算定律,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看一段动画片。
(师生观看动画片:朝三暮四)师:动画片看完了,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问题?(生:大笑。
师:你们为什么笑)(生:我发现猴子们其实每天吃到的栗子是一样多的)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3+4=7(个) 4+3=7(个) 3+4=4+3师:对,两种吃法虽然不同,但是结果每天吃到的栗子的总数量是同样多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模板第【1】篇〗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56-57例题,完成p58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吧?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2)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b、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c、男生跳绳和女生踢毽子的有多少人?d、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1)要求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2)还可怎么列式?板书:17+28=45(人)(3)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在哪里?(引导学生说出: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师: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都是求的跳绳的总人数。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连接这两道算式?(等号)板书:28+17=17+28 这是一个等式,读一读。
(4)你能照样子说出一个这样的等式吗?试试看。
(指名学生回答说,教师把学生说的等式有序地板书在黑板上)。
(5)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6)从这些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7)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们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第【1】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设计(新授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7【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在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和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这样安排不仅是让学生能发现加法运算定律,懂得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更简便;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通过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步骤的体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在学生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加法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体会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使学生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体会探索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理解运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推导过程与运用。
【教学方法】在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充分分析后,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学习法、谈话法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式有:自主探索、操作练习。
在例子中发现规律,并通过自主验证,来总结规律是本节课的特点,所以自主探索成了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与学生间、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是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在概括规律建立模型后,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练习,让所学得到巩固加深。
【教、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
【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引人新知(预设3-5分钟)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谁能用字母分别表示一下?预设:a×b=b×a,(a×b)×c=a×(b×c)[评价]看来同学们已经记住了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希望你们也能运用自如。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19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19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说明1、教学内容。
“加法交换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 —28页的内容。
主题图呈现的是李叔叔骑车去旅游,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
问: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列出40+56=96(千米) 或56+40=96(千米)两个算式,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得数相等,可以用“=”连接,然后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而发现加法交换律,再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2.加法交换律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研究数地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
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就是“运算定律”,可见,运算定律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数学大厦的基石”,而“加法交换律”可能更是基石中的基石。
加法交换律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过浅显的认知基础,只是没有明确的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要将学生以前比较零散的感性认识经过整理、明晰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
但是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难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从研究确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比较抽象,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更多的想的是,如何让学生自然地经历由用数到用字母表示的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中感受字母表示的优越性,从而为后面的其他运算定律的教学,以及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有了上面的想法,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使学生体验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加法交换律经过逐步符号化、形式化后,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用字母表达运算规律的优越性,培养他们的符号感和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经历“形成猜想、举例验证”的完整、真实的过程,感悟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说课稿第【1】篇〗加法交换律[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定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
教材安排两个运算定律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新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组成等式,再列举类似的等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
学情分析《加法交换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定律,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习加法的运算定律,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说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看一段动画片。
(师生观看动画片:朝三暮四)师:动画片看完了,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问题?(生:大笑。
师:你们为什么笑)(生:我发现猴子们其实每天吃到的栗子是一样多的)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3+4=7(个) 4+3=7(个) 3+4=4+3师:对,两种吃法虽然不同,但是结果每天吃到的栗子的总数量是同样多的。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简析加法交换律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意义,积累了大量的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呈现“李叔叔骑车旅行”的生活化情境,并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借助已有的加法知识提出用不同的列式解答方法,引导学生从解决情境图的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再引导学生验证这个规律,最后应用规律来解决一些问题。
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自觉调动已有认知经验解决问题,使新知的学习植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因此,本节课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
注重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借助归纳和演绎推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加法交换律。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班级人数问题,探索学会加法交换律,能运用定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猜想、验证、概括等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通过用文字、图形、字母表示定律来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探索学会加法交换律,能运用定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用文字、图形、字母表示定律,用准确语言表达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唤醒认知1.同学们,你们听故事吗?出示动画视频(朝三暮四),你发现了什么?(3+4=7 4+3=7两种吃法不同,但每天吃的总数是相同的)。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加法交换律 (课题)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一)导语:四(4)班有男生38人,女生17人,由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课件出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1)独立解决,汇报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引:谁来汇报(生汇报,教师板书)(2)引导学生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比较这两种算法。
引: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2. 初步感知(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关系 38+17 =17+38。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模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模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模板第【1】篇〗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56-57例题,完成p58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吧?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2)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b、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c、男生跳绳和女生踢毽子的有多少人?d、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1)要求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2)还可怎么列式?板书:17+28=45(人)(3)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在哪里?(引导学生说出: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师: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都是求的跳绳的总人数。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连接这两道算式?(等号)板书:28+17=17+28 这是一个等式,读一读。
(4)你能照样子说出一个这样的等式吗?试试看。
(指名学生回答说,教师把学生说的等式有序地板书在黑板上)。
(5)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6)从这些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7)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们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a+b=b+a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符号表示:(△+☆)+○=△+(☆+○)教师板书:(a+b)+c=a+(b+c)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P31/4、1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业:P31/3板书设计:加法的运算定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0+56=96(千米)56+40=96(千米)88+104+96104+96+88=192+96=200+88=288(千米)=288(千米)40+56=56+40(88+104)+96=88+(104+96)┆(学生举例)(69+172)+28=69+(172+28)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微课教案尚无数据
学习内容: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
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加法交换律的探究过程。
2、让学生感受不完全归纳法在学习中的运用。
学习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
学习方法:不完全归纳法。
设计者:牛店镇宝泉小学李松峰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感受方法
1、叙述目标
2、感受方法
()()=()+(),必须填入相同的数,你知道填什么数吗?在数学上,只要找到1个反例,就能说明一个结论是不成立的,这叫不完全归纳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小明家到公园1KM,从公园到学校2KM1、小明上学需走多少千米?1+2=3(千米)2、小明放学回家需走多少千米?2+1=3(千米)1+2=2+1
三、运用新知,建立模型
1+2=2+1这样的式子还有那些?请把你写出来的和全班分享一下,好吗?3+9=9+311+2=2+11543+4=4+5434100+3100=3100+4100等这些算式能写完吗?那么这些式子有什么特征?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四、回顾反思,验证结论
难道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吗?我们怎么检验一下,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呢?
找反例,好办法
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五、录课后的反思:
取得的成就
1、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化。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严重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均与调和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
2、找到生活的原型。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实质是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这种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到处存在。
本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用辨证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然后采撷生活数学的实例。
3、反思探索过程,体验胜利情感。
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我们是怎样来解决的?从中提炼出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用策略,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