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3节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
使用介质:在接触表面之间添加介质可以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 增大摩擦力。例如,在冰面上撒沙子可以增加摩擦力
使用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使用静摩擦力可以 防止它们相对运动。例如,在攀岩时,使用安全带和鞋子之间的静摩擦力 可以防止身体下滑
-
谢谢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
目录
CONTENTS
-
01 摩擦力的定义 02 摩擦力的类型 03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04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05 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第1节摩擦力的定义 Nhomakorabea摩擦力的定义
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时 ,它们之间会产生摩擦力
第2节
摩擦力的类型
摩擦力的类型
摩擦力可以根据产生的原因和阻碍的方向不同分为多种类型
摩擦力的类型
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在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 间产生的摩擦力,它发生在两个物体 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例如,当 你推一个箱子但没推动时,箱子和地 面之间就有静摩擦力
摩擦力的类型
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是当一 个物体在另一个物 体上滑动时产生的 摩擦力。例如,当 你在冰面上滑冰时 ,冰刀和冰之间产 生的摩擦就是滑动 摩擦力
第4节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正压力
正压力是垂直于接触表面的 力,它会使接触表面的分子 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 增加相互之间的吸引力,进 而增加摩擦力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指接触表面的纹理和不规则程度。表面越粗糙,接触表面的分子 就越容易相互嵌合,从而增加相互之间的吸引力,进而增加摩擦力
高中物理 第八章 第三节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第2课时)课件
三、克拉珀龙方程
三、克拉珀龙方程
pV nRT
或
pV m RT M
三、克拉珀龙方程
pV nRT
或
pV m RT M
克拉珀龙方程是任意质量的理想气体的 状态方程,它联系着某一确定状态下,各物 理量的关系。
三、克拉珀龙方程
pV nRT
或
pV m RT M
克拉珀龙方程是任意质量的理想气体的 状态方程,它联系着某一确定状态下,各物 理量的关系。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一.理想气体
假设有这样一种气体,它在任何温度和任何 压强下都能严格地遵从气体实验定律,我们把这样 的气体叫做“理想气体”。
一.理想气体
假设有这样一种气体,它在任何温度和任何 压强下都能严格地遵从气体实验定律,我们把这样 的气体叫做“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具有那些特点呢?
一.理想气体
5、气体密度式:
P1
1T1
P2
2T2
5、气体密度式:
P1
1T1
P2
2T2
以1mol的某种理想气体为研究对象,它在标准状态
5、气体密度式:
P1
1T1
P2
2T2
以1mol的某种理想气体为研究对象,它在标准状态
p0 1atm,V0 22.4L/mol ,T0 273K
常量,叫做摩尔气体常量.
6、摩尔气体常量:
设 R p0V0 为1mol理想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 T0
常量,叫做摩尔气体常量.
注意:R的数值与单位的对应
5、摩尔气体常量:
设 R p0V0 为1mol理想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 T0
常量,叫做摩尔气体常量.
第8章第3节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演变理论
从全球范围的区域发展来看, 点轴式空间结构具有普遍性,尤其 在城市带等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 这一特征更为显著。
东京 横滨
大阪
名古屋 京都
冈山
神户
图8-16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的点轴式空间结构
一般经济轴线主要有4种:
沿交通干线分布的经济轴线; 沿大江(河)分布的经济轴线; 海岸经济轴线; 山地与平原交接处的经济轴线
19
(三)网络式空间结构
◆ 网络的形成过程:点轴系统发展过程中,轴线上不同等级的点之间的联系增强,一个 点与周围多个点发生联系,相应建设多个联系通道,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结点(极 核)是网络的心脏。
◆ 各种流通网络,对产业布局影响最大的是交通网络。网络开发模式一般应用于经 济发达地区。新区的开发一般采取点轴开发模式。当新、老点轴逐渐扩散和交织, 就会在空间上形成网络结构。
在较高水平上达到“平衡状态”。 34
【考研真题】
【考研真题】
❖名词:
1. 双核模式
❖简答 1. 中心—外围理论(兰大2019,10分) 2. 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模式及弗里德曼
的空间结构演变理论(西南大学,15分)
第八章 区域空间结构
第一节 区域空间结构概述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第三节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演变
第三节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
极核式空间结构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
点轴式空间结构 网络式空间结构
区域城市对称分布
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理论
弗里德曼核心-边缘理论【①前工业化阶段、②过渡阶段、③工业化阶段、④后工业化阶段】
图8-22 怀化周边城市分布关系
➢ 赣州位于长沙、南 昌、厦门、广州、 深圳等大城市所构 成圆形区域的几何 中心位置。
第8章 第3节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2020-2021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课件
返回导航
第八章 气体
证明:由题图可知 1→3 是气体等压过程, 据盖·吕萨克定律有: VT11=VT2① 3→2 是等容过程,据查理定律有: pT1=Tp22② 由①②式合并消去 T 可得pT1V1 1=pT2V2 2。
返回导航
第八章 气体
归纳总结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各种图象
类别 图线
特点
p-V
返回导航
第八章 气体
末状态: p2=p-743 mmHg V2=(738+80)S mm3-743S mm3=75Smm3 T2=273 K+(-3) K=270 K 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T1V1 1=pT2V2 2得 20×30800S=p-742370×75S 解得:p=762.2 mmHg 答案:762.2 mmHg
返回导航
第八章 气体
(1)若将气缸缓慢转动,直到气缸竖直如图乙所示,稳定后A、B两部分气体 体积之比变为3∶1,整个过程不漏气,求此时B部分气体的压强。
(2)将丙图中B的底端加一绝热层,对B部分气体缓慢加热,使A、B两部分 气体体积再次相等,求此时B部分气体的温度T。
答案:(1)32mSg
7 (2)3T0
返回导航
第八章 气体
解析: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TV=恒量可得:从 A 到 B,因体积不变,压 强减小,所以温度降低,即 TA>TB;从 B 到 C,压强不变,体积增大,故温度 升高,即 TB<TC,故 ABD 错误,C 正确。
返回导航
第八章 气体
『想一想』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吸管吹出一球形肥皂泡,开始时,气体在口腔中的温 度为37 ℃,压强为1.1标准大气压,吹出后的肥皂泡体积为0.5 L,温度为0 ℃, 压强近似等于1标准大气压。则这部分气体在口腔内的体积是多少呢? 解析:T1=273+37 K=310 K,T2=273 K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T1V1 1=pT2V2 2 V1=pp2V1T2T2 1=1×1.10×.5×273310 L=0.52 L 答案:0.52 L
第八章 第三节、磁罗经自差原理
δB
'
δB与罗经航向成正弦函数关系, δB称为半圆自差(航向每变化半个圆 自差变号一次), B '称为半圆自差系数。
cZ P B '= H
δB
180
'
270
0
90
因地磁力 Z,H随磁纬变化而变化, 故δB随纬度发生变化。
第三节、磁罗经自差原理
自差:指罗北偏离磁北的角度δ。 自差产生的原因:由船磁力(硬铁船磁力 和软铁船磁力)产生。 一、波松方程 二、船舶正平时自差 三、倾斜自差
一、泊松方程
1.坐标系(右手直角坐标系): ox:向船首为正; x oy:向右舷为正; oz:向下为正。
2.地磁场对罗经的作用力:
地磁力在罗经三个坐标轴上投 影力为: ox:X=Hcos
o by x
OX:bY ; OY:eY ;y OZ:hY ;
ey
hy
z my
3) 垂直方向软铁杆对罗经的作用
船上所有垂直向软铁杆被Z力磁化后, 对罗经产生的总作用力为nZ,其在三个 坐标轴上投影为:
o cz x
OX:cZ ; fz OY:fZ ; y OZ:kZ ;
z
kz nz
4).柏松方程: X´=X+aX+bY+cZ+P Y´=Y+dX+eY+fZ+Q Z´ =Z+gX+hY+kZ+R
2) A'λH 力
•
•
A 'λH力作用方向垂直于磁子午线,与 航向无关; A' > 0, A'λH指向东;A' < 0, A'λH指向 西。 A 'λH力大小和方向不 Nm 变,故产生恒定自差δA A’H tgδA= A'λH / λH =A' A'-恒定自差系数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课件王洪梅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鞋底、轮 减小压力 胎上有凸凹不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平的花纹等。 用滚动代替滑动 使两个相互接触表面隔开 加润滑油
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
利用气垫
六、自选超市
选择你喜欢的两道题,大展身手吧!
一.填空: 压力 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 和接 触面的_______ 有关,一个重90N的铁块放 粗糙程度 在水平桌面上,小红用30N的水平拉力使 它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铁块受到的摩擦力 左 如果拉力变大,摩擦 30 等于___N, 方向向___, 力不变 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 小”)。
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
。
(3)比较2、3两次实验可知: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
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由实验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接触面粗糙程度 压力
2.小明为了测定一个木块和桌面之间摩擦 力的大小,他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 在桌面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若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5N,则实验 得出的摩擦力为 3.5 N。实验所用的原 理是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做匀速直 线 运动。
1、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答案: 增大摩擦的有: 轮胎表面有花纹、刹车闸上用橡胶、 脚蹬表面有花纹、车把套有花纹、 链条与齿轮有凹凸相咬合。
原理:
二力平衡的条件
步骤: 1、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 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1;
木板
2、在木块上放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 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2;
木板
3、在木板上固定好棉布,放上木块,用弹簧 测力计拉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3
毛巾
分析数据:
实验 次数
接触面粗 糙程度
第八章 第三节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第八章 第3节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编号:25 制作人:高二物理组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 日期:2017.4 学习目标:1.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并知道实际气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成理想气体.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内容和表达式,并能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预习导航:一、理想气体1.定义: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都严格遵从 的气体.2.实际气体在压强 (相对大气压)、温度 (相对室温)时可当成理想气体处理.3.理想气体是一种 的模型,是对实际气体的 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内容:一定 的某种理想气体,在从一个状态(p 1、V 1、T 1)变化到另一个状态(p 2、V 2、T 2)时,尽管p 、V 、T 都可能改变,但是 跟体积的乘积与 的比值保持不变.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表达式: 或 =C (常量).3.推导方法:(1)控制变量法.(2)选定状态变化法.4.成立条件:质量一定的理想气体.新课探究:合作探究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 理想气体(1)理解(2)特点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气体实验定律3.应用状态方程解题的一般步骤例题1:一水银气压计中混进了空气,因而在27 ℃、外界大气压为758 mmHg 时,这个水银气压计的读数为738 mmHg ,此时管中水银面距管顶80 mm ,当温度降至-3 ℃时,这个气压计的读数为743 mmHg ,求此时的实际大气压值为多少mmHg?发散练习1:内径均匀的L 形直角细玻璃管,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竖直向上,用水银柱将一定质量空气封存在封闭端内,空气柱长4 cm ,水银柱高58 cm ,进入封闭端长2 cm ,如图1所示,温度是87 ℃,大气压强为75 cmHg ,求: (1)在图示位置空气柱的压强p 1;(2)在图示位置,要使空气柱的长度变为3 cm ,温度必须降低到多少度?发散练习2: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状态变化中可能实现的是( )A.使气体体积增加而同时温度降低B.使气体温度升高,体积不变、压强减小C.使气体温度不变,而压强、体积同时增大D.使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发散练习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始状态为p 、V 、T ,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压强仍为p ,则下列过程中可以实现的是( )A.先等温膨胀,再等容降温B.先等温压缩,再等容降温C.先等容升温,再等温压缩D.先等容降温,再等温压缩合作探究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气体图象1.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各种图象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一般状态变化图象例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p-t 图象如图3所示,在从状态A 变到状态B 的过程中,体积( ) A.一定不变 B.一定减小 C.一定增大 D.不能判定怎样变化发散练习4:如图4所示,A 、B 两点代表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两个不同的状态,状态A 的温度为T A ,状态B 的温度为T B .由图可知( ) A.T A =2T B B.T B =4T A C.T B =6T A D.T B =8T A发散练习5:如图5所示,在p-T 坐标系中的a 、b 两点,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两个状态,设气体在状态a时的体积为V a ,密度为ρa ,在状态b 时的体积为V b ,密度为ρb ,则( ) A.V a >V b ,ρa >ρb B.V a <V b ,ρa <ρb C.V a >V b ,ρa <ρb D.V a <V b ,ρa >ρb课堂小结: 作业:。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课后小结
大气压随高度上升而减小
大气压是变化的
证明了
大气压 存在且
马德堡半球实验
非常大
大
气 压
测量出了
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强 的值
强
一标准大气压
1.013×105Pa
气压计
1.水银气压计
2=p0S=1105Pa45m2
= 4.5 105N。
由于房顶上、下表面都受到相等的 大气压力的作用,上、下的压力互 相平衡,所以不会把房顶压塌。
例题2 一个大气压大约能支持多高的水?
解:由P=ρgh得
P
h= g
105 Pa = 103 kg / m3 10 N / kg
=10m
三、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强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
管式弹簧压强计中的空心弹簧管的一端与所测 的气体相通,而另一端封闭,并连接杠杆、齿 轮和指针等。当空心弹簧内的压强增大时,管 就趋向伸直,也就是弯度变小,这样形状的变 化,由杠杆和齿轮带动指针,指出所测气体的 压强。
例题1:屋顶的面积是45m2,大气对屋顶的压 力有多大?这么大的压力为什么没有把屋顶 压塌呢?
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 那里的大气压值就越小。
2、一般认为海拔高度每升高12m,大气压强的值降 低1mm(133Pa)汞柱。
3、如果我们知道了某地的海拔高度,通过对照就知道这 一高度的气压值是多少;反过来只要我们测出某一地点的 大气压值,我们也可以知道这一地点的大致高度。
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珠穆朗玛峰
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高度越 高,大气压的值越小。
320hPa 470hPa
人们通常把760mm 汞柱所产生的压强叫 1个标准大气压,
第八章 第三节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课件(共58张PPT)
第三节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栏目一 知识·分步落实 栏目二 考点·分类突破 栏目三 微专题系列
栏目导引
课程标准
考向预测
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
出发,借助长方体,通过直观感知, 考情分析: 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
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 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仍会是高考
所以 A1G 綊 EB,所以四边形 A1EBG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A1E∥GB. 因为 A1E⊄平面 BCHG,GB⊂平面 BCHG, 所以 A1E∥平面 BCHG. 又因为 A1E∩EF=E,所以平面 EFA1∥平面 BCHG.
1.如图,平面 α∥平面 β,△PAB 所在的平面与 α,β分别交于 CD,AB,
平行命题的判断 (1)解决与平行相关命题的判断问题,以与平行相关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 理为依据,注意定理中相关条件的检验,必须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 (2)如果判断某个命题错误,则往往利用正方体或其他几何体作为模型构 造反例说明.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角度一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如图所示,斜三棱柱 ABC-A1B1C1 中,点 D,D1 分别为 AC,A1C1 的中点.求证:
BC∥平面ADF
BC⊂平面BCPQ
⇒BC∥PQ.
平面BCPQ∩平面ADF=PQ
PQ∥BC
PQ⊄平面ABCD PQ∥平面 ABCD.
BC⊂平面ABCD
应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关键是确定交线的位置,有时 需要经过已知直线作辅助平面来确定交线.该定理的作用是由线面平行转化 为线线平行.
1.(2020·深圳市统一测试)如图,在直四棱柱 ABCD-A1B1C1D1 中,底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点 M,
第八章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第八章压强第三节空气的“力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说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强的大小。
(3)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大气压强的实验测定方法、大气压高度变化的规律,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2.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及大气压变化的不均匀的理解。
三、教具:马德堡半球实验、刻度尺、空盒气压计、汽水两瓶、橡皮塞、吸管、塑料瓶、热水、玻璃杯、硬纸片、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吸盘挂钩多个。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讨论。
五、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和大气压的应用。
其中大气压的存在及大气压的大小是教学重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及大气压变化的不均匀的理解是教学难点。
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易感觉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因此本节课采用学生探究实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使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实验引入法)比赛吸汽水,看谁吸得快?道具:两瓶饮料,一瓶带橡皮塞,一瓶不带塞。
(从生活中常见事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新课讲授:(实验探究法)1.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引导学生做好两个实验,教师做好两个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⑴.塑料瓶为什么会变形?(P144图8-31)⑵.是谁托住了纸片?(覆杯实验)⑶.是谁把小试管推上去的?(小试管上升)⑷.鸡蛋为什么会掉下来?(瓶吞鸡蛋实验)学生讨论后教师对每个实验进行分析引导,最后得出结论:以上几个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证明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
第八章第三节土地分类
二、土地分类的原则
综合性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 实用性原则
三、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 1、步骤
(1)确定分类的对象 (2)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
2、方法
(1)顺序法 :就是按照科、属、种的分类顺序直接列出土地 分类系统。 (2)两列指标法 :两列指标网络法主要用于相的分类。以纵 列(坐标)表示地貌形态,横列表示土壤和植被类型。 (3)路线考察法 : 在研究区内选择几条代表性路线,进行实 地考察 ①首先要在室内选取剖面线的位置 ②剖面线要尽可能地短,但又要尽可能包括当地的全部土地类 型 ③将所确定的剖面用直线或折线正确地标绘在地形图或航片上。 ④确定综合剖面的比例尺,包括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⑤定点观测
2、目的 ①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既生产更多的物质财富又保持良 好的自然环境。 ②查清各类土地的数良,评价土地质量; ③阐明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发展潜力,为国土开发、整治规划提 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3、要求 对土地资源进行评等工作,应回答以下问题:
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有多大,目前达到的水平; 土地的适宜性,即经营什么能得到最好的经济效果; 土地有哪些限制因素影响潜力的发挥; 目前的土地利用是否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不利后果; 改变环境条件或改良经营品种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可能性。
第三节 土地分类
一、土地分类的概念
土地分类是指土地单位的类型划分。 在土地分类工作中,必须分清土地的个体单位和类型单位。 所谓个体单位是指单独的具体的土地地域,前述土地分级单位都是 土地个体单位,如相,限区和地方以及自然区,都是根据它们各自 的性质划分出来的,各自占有完全确定的具体位置,具有空间的连 续性和区域的完整性。 类型单位是根据那些土地个体单位在发生上的共同性和基本特征的 相似性归纳出来的。因此必须省略去许多个性而保留它们的共性。 也就是说,类型单位是抽象的、概括的、不是具体的。这种类型单 位在实际地面上和地图上都是呈斑点状重复出现的,空间上是不连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课件
黑种人的故乡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人口、粮食与环境
黑种人的故乡
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撒哈拉以南非洲行政区划图
1 4
5 3
2
非洲现有53 个独立的国家。 在地理上,习惯 把非洲按地理方 位分成北非、东 非、南非、西非、 中非五个部分。
东非裂 谷带
乞 力 ▲ 马 扎 罗 山
东 非 大 裂 谷
东非大裂谷景观 东非大裂谷卫星图片
非洲居民原居住地和外来移民
英国人
?
几内亚湾 沿岸、刚 果盆地和 海拔较低 的高原地 区
法国人
西班 牙人
殖民主义
P69—2—(1)(2)
(1)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几内亚湾沿 岸,刚果盆地和海拔比较低的高原地区,这些地区的 自然环境与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相比要优越 一些——气候既不太干燥,海拔又不太高。 (2)这里的外来移民主要是欧洲的英国人、法国人、 西班牙人。还有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国人、东南亚 人。
河流穿过高原峡谷时,形成许 多瀑布,水力资源丰富。东南部 的赞比西河上游的莫西奥图尼亚 瀑布,驰名世界。
乞力马扎罗山
乞 力 马 扎 罗 山 景 观
东非裂谷带
成因: 由于地壳运动造成断裂而成。
起止: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穿过 东非高原,经红海一直延伸到亚洲 的死海附近。
特征:裂谷带两岸悬崖壁立,并有 许多火山分布。非洲的最高峰乞力 马扎罗山(死火山),海拔5895 米。在裂谷带的底部有许多狭长深 邃的湖泊,坦噶尼喀湖是非洲最深 而狭长的湖泊。东非高原西部有著 名的维多利亚湖,它是盆地凹陷而 成,为非洲最大的湖泊。
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
阅读材料,以加纳为例,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努力摆脱 全球“原料仓库”境遇的原因
加纳位于几内亚湾北岸,南濒大西洋。 这里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 工业基础薄弱。
图8.32 加纳的地理位置
2008年出口额约52.5亿美元,进口额约102.4亿美元。 长期以来,近90%的外汇收入来自可可、黄金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 进口产品包括燃料、化学物品、交通设备及机械等工业制成品。
非洲气候
热带沙漠景观
热带草原景观
热带雨林景观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居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广布,分析图8.28,,以乍得首都恩贾梅纳为 例,说说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气候特点:全年高 温,分干湿两季。 每年5—10月为湿 季。11月—次年4 月为旱季。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居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很多国家,努力改变经济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生产 的情况,使经济稳步增长。例如,尼日利亚、安哥拉等产油国发展了化学工 业、机械工业,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肯尼亚发展花卉业和旅游业,成为 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
阅读材料
充满希望的土地
由于经济的良好表现,再加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在的巨大 市场,撒哈拉以南非洲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印度等发 展中国家的重视。 截至2010年,中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累计投资110亿美元,涉 及采矿、金融、制造、建筑、农林牧渔等多个行业;为撒哈拉以南 非洲提供贷款672亿美元,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撒哈 拉以南非洲的直接投资和贷款对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产生了积极影 响。 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正挖掘发展潜力,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空 间,逐步解决就业和贫困问题,努力探索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第八章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酸性 ___
___7 <
弱酸强 CH3COONa、 碱盐 Na2CO3
是 ___
CH3COO 、 ____________
- CO2 _____ 3
-
碱性 ___
> ___7
5.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一般要求
+ + NH + H O NH · H O + H 如 NH4Cl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2 3 2
(2)三种类型的盐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①多元弱酸盐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
2 CO HCO3 +OH 、 如 Na2CO3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H2O
- - -
HCO H2CO3+O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H2O
(2)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如 NaHSO3
- 溶液中: HSO3
- - H++SO2 ( 主要 ) , HSO 3 3 +H2O
H2SO3
+OH (次要)。
-
题点
二
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cNH+ 4 (1)(2016· 全国卷Ⅲ)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 - cCl >1 ( × )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1
2
目 录
CONTENTS
考点(一) 盐类的水解及其影响因素
考点(二) 盐类水解的应用
考点(三) 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3 4
课时跟踪检测
考点(一)
盐类的水解及其影响因素
【点多面广精细研】
第八章3节脚手架工程
一、脚手架工程基本概念 简介: 脚手架( 简介 : 脚手架 ( scaffold) 指施工现场 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 各种支架。建筑界的通用术语, 各种支架 。 建筑界的通用术语 , 建筑工地上 用在外墙、 用在外墙 、 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 工的地方。 工的地方 。 主要为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 安全网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 安全网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 , 说白了就是 搭架子,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 搭架子 , 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 : 竹 、 木 、 钢管或合成材料等。 钢管或合成材料等 。 有些工程也用脚手架当 模板使用,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 模板使用 , 此外在广告业 、 市政、 交通路桥 、 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 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
例:下图是某公园框架结构绿化连廊花架(无墙和顶板) 下图是某公园框架结构绿化连廊花架(无墙和顶板) 平面及立面图,请计算框架柱和框架梁脚手架的工程。 平面及立面图,请计算框架柱和框架梁脚手架的工程。
(三) 装饰工程脚手架的工程量 1、满堂脚手架的工程量,按室内主墙间净面积计算。 满堂脚手架的工程量,按室内主墙间净面积计算。 的工程量 满堂脚手架基本层:搭设高度在3 满堂脚手架基本层:搭设高度在3.6~5.2m之间 其高度超过5 后每超过1 按一个增加层计算, 其高度超过 5.2m 后每超过 1.2m 按一个增加层计算 , 超 过高度不 不计算增加层。但超过高度虽不足1 而大于0 足0.6m的,不计算增加层。但超过高度虽不足1.2m而大于0.6m, 并应计算增加层。 并应计算增加层。
B、建筑物内墙脚手架:凡设计室内坪至顶板下表面 建筑物内墙脚手架: 或山墙高度的1/2 1/2处 砌筑高度在3.6m以下的( 3.6m以下的 (或山墙高度的1/2处)的砌筑高度在3.6m以下的(含 3.6m),按里脚手架计算;砌筑高度超过3.6m以上时, ),按里脚手架计算 3.6m以上时 3.6m),按里脚手架计算;砌筑高度超过3.6m以上时, 按单排脚手架计算。 按单排脚手架计算。 C、石砌墙体,凡砌筑高度超过1.0m以上时,按外脚手 石砌墙体, 砌筑高度超过1.0m以上时, 1.0m以上时 架计算。 架计算。 计算内、外墙脚手架时,均不扣除门、窗洞口、 D、计算内、外墙脚手架时,均不扣除门、窗洞口、空 圈洞口等所占的面积。 圈洞口等所占的面积。 E、同一建筑物高度不同时,应按不同高度分别计算。 同一建筑物高度不同时,应按不同高度分别计算。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柱、 按双排脚手架计算。 F、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梁按双排脚手架计算。 围墙脚手架:凡室外自然地坪至围墙顶面的砌筑高 G、围墙脚手架:凡室外自然地坪至围墙顶面的砌筑高 度在3.6m以下的,按里脚手脚计算; 3.6m以下的 度在3.6m以下的,按里脚手脚计算;砌筑高度超过 3.6m以上时,按单排脚手架计算。 3.6m以上时,按单排脚手架计算。 以上时
第八章 第三节、磁罗经自差原理
A' ,B',C' ,D',E' 称为准确自差系数
软硬铁自差力大小比较
B' λH C' λH A' λH > D' λH > E' λH
2、各自差力作用方向及其产生的自
差与航向和船磁纬度之间的关系:
1)指北力λH
由在磁子午线和垂直于磁子午线上 的投影公式: H´COS δ = λh H´Sinδ = 0
+2 λH C´ λHCOS(MC +900)
Nm
sin C sin(90 ' ) C ' H H
当δc较小时: δc=C 'cos '
C'λH λH δc ' +90° H'
o
4) C 'λH力
C ' > 0, C ' λH指向右舷, C ' < 0, C 'λH 指向左舷。 C 'λH产生自差δc sin C sin(90 ' ) C ' H H
( H´ )2= ( λ H´ )2+( B´ λ H´ )2
Nm λH B'λH H'
+2 λHB´ λH COSMC
δB
MC '
3) B‘λH力
•
B 'λH指向磁航向, B '>0, B'λH指向船首。 B '<0, B'λH指向船尾。 B'λH产生自差δB
Nm λH
B'λH
H'
sin B sin ' B' H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 看法。 学生实验。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 首 先观察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和 反射光线。 当光从玻璃射向介质时, 在界 面上同时发生了折射和反射 现象。
通过光的 全反射的 实验,理 解光的全 反射。
通 过 实 验, 观察、
行物理概念 教学过程设 计?请以某 一个概念为 例, 设计该概 念教学的过 程。 6. 请 以下 列选题之一, 写一篇完整 的物理概念 教学设计。 在 教学设计中, 要突出物理 概念学习的 认知过程和 教学策略 (可 供的选题有: 质点和位移、 速度、加速 度、 弹力、 摩 擦力、 力的合 成与分解、 功、电场强 度、电势能、 简谐运动、 单 摆) 。 ①让光线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 上,可以观察到一部分光线 部分光线 。 ,另一
【基本概念】
2/8
1. 物 理 概 念; 2. 概 念形 成; 3. 概 念同 化; 4. 概 念转 变; 5. 物 理概 念教学策略; 6. 物 理概 念教学设计 过程模型; 7. 前 科学 概念;
开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习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演示全发射实验
学生实验、记录现象,归纳、总结
【重点难点】
授课对象 讲授方式 使用教材
师范生(物理专业本科) 课堂讲授
《中学物理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王较过 小 班
职称 学时
教授 1 学时
第三节 物理概念教学设计实例及评析
1. 《全反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选 修 3-4) 》第 13 章第 2 节“全反射”。教材从光的折射入手,探讨了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以及全反射 的相关应用。第一部分讨论全反射的概念及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通过演示 实验,结合折射定律分析了全反射现象及其条件。因此,做好并分析演示实验是本节课教学的核 心。第二部分是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材中介绍了全反射棱镜和光导纤维,不但对其原理,而且 对其在反射光和传递信息方面的优越性进行了说明。教材注重将物理知识和学生生活、科技发展 以及社会进步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有关知识,知道反射和折射定律,有折射率的概念,为学 习光的全反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有较强的几何作图能力,会用光路图表示光线和研究光学 规律,对新事物尤其是实验和技术领域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中一定要做好演示实验,用课件展示全反射现象在高技术领域的应用,使学生了解物理 和生活,社会的互动影响。 本节课教学采用归纳法。紧承前一节课折射率的学习,建立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概念。首 先提出问题,研究光由玻璃射向空气时发生什么现象?演示光沿着玻璃砖的半径射向直边时的现 象,改变入射角,让学生观察到全反射现象。为了丰富感性认识,将实验中的玻璃砖换成水重复 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提出全发射的概念,引导学生得出发生全发射的条件, 利用折射定律计算出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作为全反射现象的应用,让学 生通过演示观察全反射棱镜是如何改变光路的,并且对全反射棱镜在反射光时的优点进行分析。 分别演示水流导光和有机玻璃导光实验,分析其原理。展示光纤的发展过程,介绍光导纤维的结 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利用光导纤维演示仪演示光导纤维不仅可以导光,还可以传输图像和声音信 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8
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 情境激发 学生好奇 心和求知 欲。
方法进行分 类。 * 2. 教学中 要让学生知 道为什么要 引入新的概 念, 请以某一 个或几个物 理概念为例, 说明为什么 要建立这一 个或几个物 理概念? * 3. 请根据 自己学习物 理学的经验, 思考自己在 学习力学和 电磁学之前 有哪些前科 学概念, 这些 前科学概念 是如何影响 你的物理学 习的? 4. 建 立物 理概念的科 学思维方法 有哪些?如 何给一个物 理概念下定 义?请举例 说明。 * 5. 如何进 全反 射现 象
(6)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全反射现象; (2)讨论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研究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条件,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1)通过全反射棱镜的学习,体验物理知识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光导纤维知识的学习,体验光纤技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影响。 【教学重点】 光的全反射及发生条件 【教学难点】 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教学资源】 半圆形水槽、激光笔、半圆形玻璃砖,全反射棱镜,有孔的大水瓶,光导纤维演示器。 【教学流程】
环节 2: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投影几种介质的折射率: 介质 空气 冰 水晶 翡翠 n 1.00029 1.309 1.54 1.57 介质 水 酒精 玻璃
金刚石
通过比较 不同介质 阅读几种介质折射率的表格, 的 折 射
n 1.33 1.36 1.5-1.8 2.42
发现不同介质折射率不同, 有 的介质折射率大,有的小。
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课程教学教案
课程 教师 理论课
【学习目标】 1. 了 解物 理概念的含 义和特点, 能 按一定的标 准对物理量 进行分类; 2. 理 解物 理概念形成 的认知过程, 能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概 念形成的认 知过程; 3. 掌 握物 理概念教学 的策略, 知道 概念转变的 基本途径, 能 根据不同物 理概念选择 不同的策略 进行教学; 4. 了 解并 能在物理概 念教学设计 中应用物理 概念教学设 计的过程模 型; 5. 会 利用 物理概念教 学设计的理 论知识评价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第八章 第 3 节
②得出随着入射角的增大, 折 射角也增大的结论。 以及光线 强弱变化的情况。 ③观察全反射现象。
分 析 归 纳、总结 全反射现 象及其产 生条件,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当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 同时 发生折射和反射。 如果入射角 逐渐增大,折射角也增大,折 射光线越来越弱, 反射光却越 来越强。 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 角度,使折射角达到 90° 时, 折射光线突然消失, 只剩下反
5/8
象,只不过折射光线消失时, 入射角不同。
光都是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 介质。
知道全反 射现象发 生 的 条 件,能判 断是否发 生 全 反 射,并能 解决有关
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 质; ②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 学生利用学案中给出的“思考 与讨论”的情景,利用光路的
环节 8:临界角和折射率的关系 (问题 8)上述两个实验,发生全反射时的 临界角不同, 说明临界角与介质的折射率有 关系。大家能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计算一下 光从介质射入空气(真空)时临界角和折射 率的关系?
4/8
以不同介质为例, 说明二者的 区分是相对而言的。 比如水晶 相对于水是光密介质, 相对于 金刚石是光疏介质。
光密介质 和光疏介 质。
回顾实验现象: 同时发生反射 和折射,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增大。 学生思考问题 1,利用折射定 律得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积极思考问题 2,有可能折射 角达到 90° , 而入射角小于 90° 的情形。
1/8
物理概念教 学设计的案 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不同介质的折射率,知道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分辨光密
【授课方式】 网络多媒 体课件 讲授式
介质和光疏介质; (2)通过光的全反射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 (3)应用光的折射定律和光路的可逆性计算临界角,理解临界角的概念; (4)知道全反射现象发生的条件,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 (5)知道全反射棱镜及其应用;
可逆性,得出结论:
问题。
sin C
1 n
应用光的 折 射 定 律,理解 临界角的 概念。
给出不同介质对真空的临界角: 金刚石 24.4° 玻璃 30-42° 酒精 47° 水 48.7°
顺便解释玻璃因制作工艺不同发生全反射 时的临界角不同。 环节 8:全反射棱镜 学生观察、思考。 出示全反射棱镜,引导学生观察其截面形 状,并告知这是一块全反射棱镜。 知道全反 射棱镜以
率,知道 什么是光 密介质和
学习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光 疏 介 质,并能 在具体情 境中分辨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 直接 给出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概念: 折射率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 折射率较 大的介质叫光密介质。 引导学生认识到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 对而言的,且与物质的密度无关。 环节 3:研究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的 情形。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光由空气射入玻璃砖 时的实验现象。 (问题 1)如果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会不会 发生相同的现象? (问题 2)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什么现象 呢?大家猜想一下。 接着学生的思考展开: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也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 角会增大到 90° 。 (问题 3)如果继续增大入射角,会出现什 么情况? 环节 4:观察全反射现象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注 意观察折射光和反射光强弱的变化, 以及入 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 光路如图:
① 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及应用, ②无论光从哪个面垂直射入, 体会物理
全反 射棱 镜
(问题 9)为什么把这样的棱镜称之为全反 都发生全反射,能改变光路。 知识和生 射棱镜?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观察光线的反射情况, 并 产生活的 演示实验, 将激光分别沿着垂直于直角边和 且对原因进行解释。 联系。 斜边射入全反射棱镜,观察光路。 (问题 10)全反射棱镜在反光上有什么优 点? 介绍全反射棱镜的应用。 ③反射率高,失真小。
【基本要求】 1. 理 解物 理概念的含 义及其特点; 2. 理 解 形成物理的 认知过程; 3. 知 道 概念转变的 基本途径, 能 根据不同物 理概念选择 不同的策略 进行教学; 4. 了 解物 理概念教学 设计的过程, 能够独立进 行物理概念 教学设计; 5. 掌 握物 理概念教学 设计的相关 理论知识; 6.会应用 物理概念教 学的相关理 论知识评价 物理概念教 学设计的案全发射棱镜及其应用 理概念学习 的认知过程; 2. 中 学物 演示光导纤维实验,介绍光纤通讯 理概念转变 的理论与实 践; 小结、结束 3. 物 理概 念教学设计 的基本方法; 4. 中 学物 理概念教学 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 5. 中 学物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理概念教学 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策略的设计。 学生观看图片, 引起注意和思 用 ppt 打出三张图片,分别为浪花,钻石和 维。 认识到这几种现象和光学 【思考练习】 引入 光纤,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图片标题。如为什 有关。准备学习新课。 新课 (*号为作业 么海浪看上去时白色的?为什么精心打磨 题) 的钻石熠熠发光?为什么光纤可以把信息 1. 试 将中 传递到千家万户? 学物理中的 物理量按照 本章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