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课件12光学综合题可直接用于上课.ppt

合集下载

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光学综合题PPT课件

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光学综合题PPT课件

A.从玻璃直角三棱镜BC面,射出的是白色光束
B.从玻璃直角三棱镜AC面,射出的是白色光束
C.从玻璃直角三棱镜AC面,射出的是彩色的不平
行光束
D.从玻璃直角三棱镜AC面,射出的是平行于入射
线的彩色光束
A
白光
2020年10月2日
5
B
C
盐城04年调研四12 如图示,用某种透光物质制成的三棱镜ABC
,∠B= ∠C =30°,在平行于BC的直线MN上插两枚大头针P1 、 P2,在AC边的右侧透过棱镜观察大头针P1 、P2像,调整视线方 向,直到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再在AC边的右侧先后插上两枚 大头针P3 、P4,使P3 挡住P1 、P2的像,P4 挡住P1 、P2的像和P3 ,记下P3 、P4的位置,移去大头针和三棱镜,发现4枚大头针的 位置正好在一条直线上,该直线过AB和AC边的中点。
光学综合题
2020年10月2日
1
03年上海高考8
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1所示。将 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 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 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 图2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⑴任意一条明条纹 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⑵任意相邻 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 1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
B
α1
α2
β1
11β2
例7. 如图示,某三棱镜的横截面积为直角三角形,且 ∠A=30°,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2 ,棱镜置于真空 中,有单色平行光射向整个AB面,其中一部分光经过 棱镜后垂直于BC面射出. (1)在图中画出一条这样的光路图,并求出此光线在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备考精品讲座优秀课件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备考精品讲座优秀课件

13
第1关——过好知识专题关 1、高考命题的三个重要依据——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高考命题的核心依据) (2)教材(基础支撑,精心品读) (3)课改理念(教材“旧”,试题“新”, 不能把新旧教材对立起来)
14
2、如何准确把握重要考点?——可从“微观-中观-宏观 ”循序渐进把握。 首先要把握每一个考点,从微观上弄清考点的内涵和外延 ;(第一轮考点过关解决此问题) 其次要把握主干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搞好专题复习, 从中观上构建知识体系;
12.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 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 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 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10年该商品 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 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 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 A.80,84 B.84,80 C 84.64 D 100
主权国家
多样性 义务
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 自卫权、管辖权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不侵犯别国、不干 涉他国内政等
中国与世界之文化及其社会发展(略)
24
5、适度关注新课改理念。
虽然还是使用大纲版教材,但在试题设问和答案设置上出现了新课程的观点,个别考题不 仅内容来自新课标教材,而且设问形式也体现了探究性特点。 ①使用新课程的语言。 【例】(10全国卷I,28)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 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 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 ,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 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④认识具有相对性 ,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考到了新课标内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②认识具有无限 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新课程必修4《生活与 哲学》中的知识点和表述,在大纲版教材中没有涉及到这一点,因此,在解答此题时考生 有一定困难。 ②采用新课程的设问形式。 【例】(10全国卷I,38(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家庭购买和使用 节能灯的主要因素。如果企业要生产节能灯,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12分)

巧用“图解法和模型建构法”突破植物的激素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巧用“图解法和模型建构法”突破植物的激素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取样部位
生长素含量
对照组
低锌组
①茎尖
12.5
3.3
②茎的上部
3.7
2.5
③瘤上方的茎部
4.8
2.9
④长瘤的茎部
7.9
3.7
⑤瘤
26.5
5.3
A.部位①与部位②的生长素运输方向有差异B.部位③含量较高的生长素会促进该部位侧芽生长C.因部位⑤的存在,部位④生长素含量高于部位③D.对照组生长素含量明显高于低锌组,表明锌有利于生长素合成
D
A.多效唑通过增强 活性直接参与细胞代谢B.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C.喷施赤霉素能促进石蒜植株的生长,提高鳞茎产量D.该实验设计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解析] 由题可知,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A错误;由题“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可知,对照组应使用等量的甲醇—清水稀释液处理,B错误;由题可知,赤霉素降低 的活性,进而抑制鳞茎中淀粉的积累,据“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可知,喷施赤霉素会使鳞茎产量减少,C错误;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称为“加法原理”,用外源激素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处理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D正确。
A.涂抹三碘苯甲酸和去除顶芽均可抑制生长素运输,促进侧芽萌发B.持续降低的内源生长素含量有利于该植株侧芽的萌发与生长C. 与 的比例可调控侧芽的萌发与生长,增大该比例有利于侧芽生长D.推断三碘苯甲酸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素从顶芽往侧芽运输的作用

[解析] 分析可知,涂抹三碘苯甲酸可抑制生长素运输,促进侧芽萌发,而去除顶芽可减少生长素的产生,A错误;分析图甲可知,植株体内第10天时的生长素含量比第6天的多,这说明侧芽生长需要的生长素增多,持续降低的内源生长素含量不利于该植株侧芽的萌发与生长,B错误;分析图甲、乙可知,侧芽萌发时, 含量降低, 含量增多, 的值比未萌发时小;侧芽快速生长时, 含量增多, 含量降低, 的值增大,因此 与 的比例可调控侧芽的萌发与生长,增大该比例有利于侧芽生长,C正确;分析图甲、乙可知,三碘苯甲酸可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从而降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增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但由题干信息和结果无法推断出三碘苯甲酸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素从顶芽往侧芽运输的作用,D错误。

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全套精品(共10个专题)

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全套精品(共10个专题)

全册教案导学案说课稿试题高三物理二轮总复习全册教学案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目录第1专题力与运动 (1)第2专题动量和能量 (46)第3专题圆周运动、航天与星体问题 (76)第4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94)第5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的分析 (120)第6专题振动与波、光学、执掌、原子物理 (150)第7专题高考物理实验 (177)第8专题 (202)第9专题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 (221)第10专题计算题的答题规范与解析技巧 (240)第1专题 力与运动知识网络考点预测本专题复习三个模块的内容:运动的描述、受力分析与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运动的描述与受力分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内容,它们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才能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运动的描述、受力平衡在近几年都有独立的命题出现在高考中但由于理综考试题量的局限以及课改趋势,独立考查前两模块的命题在2013年高考中出现的概率很小,大部分高考卷中应该都会出现同时考查三个模块知识的试题,而且占不少分值.在综合复习这三个模块内容的时候,应该把握以下几点:1.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其理论体系为用数学函数或图象的方法来描述、推断质点的运动规律,公式和推论众多.其中,平抛运动、追及问题、实际运动的描述应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2.无论是平衡问题,还是动力学问题,一般都需要进行受力分析,而正交分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相结合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思想方法,每年高考都会对其进行考查.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有关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题型有选择题、计算题等,趋向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实际问题.此外,它还经常与电场、磁场结合,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一、运动的描述 要点归纳(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和解题方法1.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t =v t 2. 2.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Δs 为恒量,且Δs =aT 2.3.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等的时间T 内连续通过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 n=1∶3∶5∶…∶(2n-1)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2-1)∶(3-2)∶…∶(n-n-1).4.竖直上抛运动(1)对称性: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具有时间和速度等方面的对称性.(2)可逆性:上升过程做匀减速运动,可逆向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来研究.(3)整体性:整个运动过程实质上是匀变速直线运动.5.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一些有用的推导公式直接解决.(2)比例法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其速度、位移和时间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灵活利用这些关系可使解题过程简化.(3)逆向过程处理法逆向过程处理法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倒过来进行研究的方法.(4)速度图象法速度图象法是力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将问题中的许多关系,特别是一些隐藏关系,在图象上明显地反映出来,从而得到正确、简捷的解题方法.(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小船渡河设水流的速度为v1,船的航行速度为v2,河的宽度为d.(1)过河时间t仅由v2沿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量v⊥决定,即t=dv⊥,与v1无关,所以当v2垂直于河岸时,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最短时间t min=dv2.(2)渡河的路程由小船实际运动轨迹的方向决定.当v1<v2时,最短路程s min=d;当v1>v2时,最短路程s min=v1v2 d,如图1-1 所示.图1-12.轻绳、轻杆两末端速度的关系(1)分解法把绳子(包括连杆)两端的速度都沿绳子的方向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分解,沿绳子方向的分运动相等(垂直方向的分运动不相关),即v 1cos θ1=v 2cos_θ2.(2)功率法通过轻绳(轻杆)连接物体时,往往力拉轻绳(轻杆)做功的功率等于轻绳(轻杆)对物体做功的功率.3.平抛运动如图1-2所示,物体从O 处以水平初速度v 0抛出,经时间t 到达P 点.图1-2(1)加速度⎩⎪⎨⎪⎧ 水平方向:a x =0竖直方向:a y=g (2)速度⎩⎪⎨⎪⎧水平方向:v x =v 0竖直方向:v y =gt合速度的大小v =v 2x +v 2y =v 20+g 2t 2设合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有:tan θ=v y v x =gt v 0,即θ=arctan gt v 0. (3)位移⎩⎪⎨⎪⎧ 水平方向:s x =v 0t 竖直方向:s y =12gt2 设合位移的大小s =s 2x +s 2y =(v 0t )2+(12gt 2)2 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有: tan α=s y s x =12gt 2v 0t =gt 2v 0,即α=arctan gt 2v 0要注意合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是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2倍,即θ≠2α,而是tan θ=2tan α.(4)时间:由s y =12gt 2得,t =2s y g,平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只由物体抛出时离地的高度s y 决定,而与抛出时的初速度v 0无关.(5)速度变化: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故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g =Δv Δt)相等,且必沿竖直方向,如图1-3所示.图1-3任意两时刻的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Δv 构成直角三角形,Δv 沿竖直方向.注意:平抛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并不均匀变化,而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6)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垂直进入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与平抛运动相似,出电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4所示.图1-4故有:y =(L ′+L 2)·tan α=(L ′+L 2)·qUL dm v 20. 热点、重点、难点(一)直线运动高考中对直线运动规律的考查一般以图象的应用或追及问题出现.这类题目侧重于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于追及问题,存在的困难在于选用哪些公式来列方程,作图求解,而熟记和运用好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例1 如图1-5甲所示,A 、B 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 车在A 车前s =84 m 处时,B 车的速度v B =4 m/s ,且正以a =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 车的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 车一直以v A =2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从最初相距84 m 时开始计时,经过t 0=12 s 后两车相遇.问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图1-5甲【解析】设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t ,相遇时A 车的位移为:s A =v A t 0B 车加速阶段的位移为:s B 1=v B t +12at 2 匀速阶段的速度v =v B +at ,匀速阶段的位移为:s B 2=v (t 0-t )相遇时,依题意有:s A =s B 1+s B 2+s联立以上各式得:t 2-2t 0t -2[(v B -v A )t 0+s ]a =0 将题中数据v A =20 m/s ,v B =4 m/s ,a =2 m/s 2,t 0=12 s ,代入上式有:t 2-24t +108=解得:t 1=6 s ,t 2=18 s(不合题意,舍去)因此,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 s .[答案] 6 s【点评】①出现不符合实际的解(t 2=18 s)的原因是方程“s B 2=v (t 0-t )”并不完全描述B 车的位移,还需加一定义域t ≤12 s .②解析后可以作出v A -t 、v B -t 图象加以验证.图1-5乙根据v -t 图象与t 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可得,t =12 s 时,Δs =[12×(16+4)×6+4×6] m =84 m .(二)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相当高,或出现于力学综合题中,如2008年北京、山东理综卷第24题;或出现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一类问题中,如2008年宁夏理综卷第24题、天津理综卷第23题;或出现于此知识点的单独命题中,如2009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第20题、广东物理卷第17(1)题、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14题.对于这一知识点的复习,除了要熟记两垂直方向上的分速度、分位移公式外,还要特别理解和运用好速度偏转角公式、位移偏转角公式以及两偏转角的关系式(即tan θ=2tan α).●例2 图1-6甲所示,m 为在水平传送带上被传送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A 为终端皮带轮.已知皮带轮的半径为r ,传送带与皮带轮间不会打滑.当m 可被水平抛出时,A 轮每秒的转数最少为( )图1-6甲A .12πg rB .g rC .grD .12πgr 【解析】解法一 m 到达皮带轮的顶端时,若m v 2r≥mg ,表示m 受到的重力小于(或等于)m 沿皮带轮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m 将离开皮带轮的外表面而做平抛运动又因为转数n =ω2π=v 2πr所以当v ≥gr ,即转数n ≥12πg r时,m 可被水平抛出,故选项A 正确. 解法二 建立如图1-6乙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当m 到达皮带轮的顶端有一速度时,若没有皮带轮在下面,m 将做平抛运动,根据速度的大小可以作出平抛运动的轨迹.若轨迹在皮带轮的下方,说明m 将被皮带轮挡住,先沿皮带轮下滑;若轨迹在皮带轮的上方,说明m 立即离开皮带轮做平抛运动.图1-6乙又因为皮带轮圆弧在坐标系中的函数为:当y 2+x 2=r 2初速度为v 的平抛运动在坐标系中的函数为:y =r -12g (x v )2 平抛运动的轨迹在皮带轮上方的条件为:当x >0时,平抛运动的轨迹上各点与O 点间的距离大于r ,即y 2+x 2>r 即[r -12g (x v )2]2+x 2>r 解得:v ≥gr又因皮带轮的转速n 与v 的关系为:n =v 2πr 可得:当n ≥12πg r时,m 可被水平抛出. [答案] A【点评】“解法一”应用动力学的方法分析求解;“解法二”应用运动学的方法(数学方法)求解,由于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Δv Δt ,而决定式为a =F m,故这两种方法殊途同归. ★同类拓展1 高台滑雪以其惊险刺激而闻名,运动员在空中的飞跃姿势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某滑雪轨道的完整结构可以简化成如图1-7所示的示意图.其中AB 段是助滑雪道,倾角α=30°,BC 段是水平起跳台,CD 段是着陆雪道,AB 段与BC 段圆滑相连,DE 段是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忽略),在D 、E 两点分别与CD 、EF 相切,EF 是减速雪道,倾角θ=37°.轨道各部分与滑雪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图中轨道最高点A 处的起滑台距起跳台BC 的竖直高度h =10 m .A 点与C 点的水平距离L 1=20 m ,C 点与D 点的距离为32.625 m .运动员连同滑雪板的总质量m =60 kg .滑雪运动员从A 点由静止开始起滑,通过起跳台从C 点水平飞出,在落到着陆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着陆雪道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外运动员均可视为质点,设运动员在全过程中不使用雪杖助滑,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1-7(1)运动员在C 点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大小.(2)运动员在着陆雪道CD 上的着陆位置与C 点的距离. (3)运动员滑过D 点时的速度大小.【解析】(1)滑雪运动员从A 到C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μmg cos αhsin α-μmg (L 1-h cot α)=12m v 2C解得:v C =10 m/s .(2)滑雪运动员从C 点水平飞出到落到着陆雪道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有: x =v C t y =12gt 2 yx=tan θ 着陆位置与C 点的距离s =x cos θ解得:s =18.75 m ,t =1.5 s .(3)着陆位置到D 点的距离s ′=13.875 m ,滑雪运动员在着陆雪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把平抛运动沿雪道和垂直雪道分解,可得着落后的初速度v 0=v C cos θ+gt sin θ加速度为:mg sin θ-μmg cos θ=ma运动到D 点的速度为:v 2D =v 20+2as ′ 解得:v D =20 m/s .[答案] (1)10 m/s (2)18.75 m (3)20 m/s 互动辨析 在斜面上的平抛问题较为常见,“位移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倾角”为着落条件.同学们还要能总结出距斜面最远的时刻以及这一距离.二、受力分析要点归纳(一)常见的五种性质的力(二)力的运算、物体的平衡1.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或力的三角形定则).2.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动力学条件是:F合=0或F x=0、F y=0、F z=0.注意:静止状态是指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的状态,如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不为零,因此不是平衡状态.3.平衡条件的推论(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任何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力的合力等大、反向.(2)物体在同一平面上的三个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组成一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如图1-8所示.图1-8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分析热点、重点、难点(一)正交分解法、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1.正交分解法是分析平衡状态物体受力时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即当F合=0时有:F x合=0,F y合=0,F z合=0.2.平行四边形法有时可巧妙用于定性分析物体受力的变化或确定相关几个力之比.●例3举重运动员在抓举比赛中为了减小杠铃上升的高度和发力,抓杠铃的两手间要有较大的距离.某运动员成功抓举杠铃时,测得两手臂间的夹角为120°,运动员的质量为75 kg,举起的杠铃的质量为125 kg,如图1-9甲所示.求该运动员每只手臂对杠铃的作用力的大小.(取g=10 m/s2)图1-9甲【分析】由手臂的肌肉、骨骼构造以及平时的用力习惯可知,伸直的手臂主要沿手臂方向发力.取手腕、手掌为研究对象,握杠的手掌对杠有竖直向上的弹力和沿杠向外的静摩擦力,其合力沿手臂方向,如图1-9乙所示.图1-9乙【解析】手臂对杠铃的作用力的方向沿手臂的方向,设该作用力的大小为F,则杠铃的受力情况如图1-9丙所示图1-9丙由平衡条件得:2F cos 60°=mg解得:F=1250 N.[答案] 1250 N●例4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用质量可忽略的刚性细杆相连放置在一个光滑的半球面内,如图1-10甲所示.已知小球a和b的质量之比为3,细杆长度是球面半径的 2 倍.两球处于平衡状态时,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θ是[2008年高考·四川延考区理综卷]()图1-10甲A.45°B.30°C.22.5°D.15°【解析】解法一设细杆对两球的弹力大小为T,小球a、b的受力情况如图1-10乙所示图1-10乙其中球面对两球的弹力方向指向圆心,即有: cos α=22R R =22解得:α=45°故F N a 的方向为向上偏右,即β1=π2-45°-θ=45°-θF N b 的方向为向上偏左,即β2=π2-(45°-θ)=45°+θ两球都受到重力、细杆的弹力和球面的弹力的作用,过O 作竖直线交ab 于c 点,设球面的半径为R ,由几何关系可得:m a g Oc =F N aR m b g Oc =F N bR解得:F N a =3F N b取a 、b 及细杆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 F N a ·sin β1=F N b ·sin β2 即 3F N b ·sin(45°-θ)=F N b ·sin(45°+θ) 解得:θ=15°.解法二 由几何关系及细杆的长度知,平衡时有: sin ∠Oab =22R R =22故∠Oab =∠Oba =45°再设两小球及细杆组成的整体重心位于c 点,由悬挂法的原理知c 点位于O 点的正下方,且ac bc =m am b= 3即R ·sin(45°-θ)∶R ·sin(45°+θ)=1∶ 3解得:θ=15°. [答案] D【点评】①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定则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在各类教辅中较常见.掌握好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深刻地理解好“在力的图示中,有向线段替代了力的矢量”.②在理论上,本题也可用隔离法分析小球a 、b 的受力情况,根据正交分解法分别列平衡方程进行求解,但是求解三角函数方程组时难度很大.③解法二较简便,但确定重心的公式ac bc =m am b=3超纲.(二)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平衡问题 在高考试题中,也常出现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受力平衡的物理情境,出现概率较大的是在正交的电场和磁场中的平衡问题及在电场和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在如图1-11所示的速度选择器中,选择的速度v =EB ;在如图1-12所示的电磁流量计中,流速v =u Bd ,流量Q =πdu 4B.图1-11 图1-12●例5 在地面附近的空间中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已知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带电油滴沿着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直线MN 运动,如图1-13所示.由此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13A .如果油滴带正电,则油滴从M 点运动到N 点B .如果油滴带正电,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C .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D .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左,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解析】油滴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电场力及洛伦兹力的作用,因洛伦兹力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大小随速度的改变而改变,而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是恒力,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因电场力一定在水平方向上,故洛伦兹力的方向是斜向上方的,因而当油滴带正电时,应该由M 点向N 点运动,故选项A 正确、B 错误.若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则油滴需带负电,此时斜向右上方与MN 垂直的洛伦兹力对应粒子从N 点运动到M 点,即选项C 正确.同理,电场方向水平向左时,油滴需带正电,油滴是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故选项D 错误.[答案] AC 【点评】对于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的问题要注意受力分析.因为洛伦兹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垂直,而且与磁场的方向、带电粒子的电性都有关,分析时更要注意.本题中重力和电场力均为恒力,要保证油滴做直线运动,两力的合力必须与洛伦兹力平衡,粒子的运动就只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同类拓展2 如图1-14甲所示,悬挂在O 点的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下端挂有一个带电荷量不变的小球A .在两次实验中,均缓慢移动另一带同种电荷的小球B .当B 到达悬点O 的正下方并与A 在同一水平线上,A 处于受力平衡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若两次实验中B 的电荷量分别为q 1和q 2,θ分别为30°和45°,则q 2q 1为 [2007年高考·重庆理综卷]( )图1-14甲A.2B.3C.23D.3 3【解析】对A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14 乙所示,图1-14乙由于绳子的拉力和点电荷间的斥力的合力与A球的重力平衡,故有:F电=mg tan θ,又F电=k qQ Ar2.设绳子的长度为L,则A、B两球之间的距离r=L sin θ,联立可得:q=mL2g tan θsin2θkQ A,由此可见,q与tan θsin 2θ成正比,即q2q1=tan 45°sin245°tan 30°sin230°=23,故选项C正确.[答案] C互动辨析本题为带电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的平衡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先根据小球的受力情况画出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示意图;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和几何关系列式,得出电荷量的通解表达式,进而分析求解.本题体现了新课标在知识考查中重视方法渗透的思想.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要点归纳(一)深刻理解牛顿第一、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③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牛顿第三定律(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可用公式表示为F=-F′.(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3)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是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物理情境、过程的解答,往往都需要应用这一定律.(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2.公式:F合=ma理解要点①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找出加速度的方向;(3)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尽可能多的力或加速度落在坐标轴上,并将其余的力或加速度分解到两坐标轴上;(4)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5)统一单位,计算数值.热点、重点、难点一、正交分解法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当物体受到多个方向的外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常要用到正交分解法.1.在适当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使需要分解的矢量尽可能少.2.F x合=ma x合,F y合=ma y合,F z合=ma z合.3.正交分解法对本章各类问题,甚至对整个高中物理来说都是一重要的思想方法.●例6如图1-15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足够长的细杆与水平面成θ=37°固定,质量m=1 kg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O点.现有水平向右的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 1=2 s 后停止,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 -t 图象如图1-15乙所示.试求:(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图1-15(1)小球在0~2 s 内的加速度a 1和2~4 s 内的加速度a 2.(2)风对小球的作用力F 的大小.【解析】(1)由图象可知,在0~2 s 内小球的加速度为:a 1=v 2-v 1t 1=20 m/s 2,方向沿杆向上 在2~4 s 内小球的加速度为:a 2=v 3-v 2t 2=-10 m/s 2,负号表示方向沿杆向下. (2)有风力时的上升过程,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1-15丙所示图1-15丙在y 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 N1=F sin θ+mg cos θ在x 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θ-mg sin θ-μF N1=ma1停风后上升阶段,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1-15丁所示图1-15丁在y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 N2=mg cos θ在x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F N2=ma2联立以上各式可得:F=60 N.【点评】①斜面(或类斜面)问题是高中最常出现的物理模型.②正交分解法是求解高中物理题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二、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高考卷中常出现涉及两个研究对象的动力学问题,其中又包含两种情况:一是两对象的速度相同需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两对象的加速度不同需分析各自的运动或受力.隔离(或与整体法相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处理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1.整体法是指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是指当研究对象涉及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若要求连接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把某个物体或某几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式求解的方法.3.当连接体中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或要求合外力时,优先考虑整体法;当连接体中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要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时,优先考虑隔离法.有时一个问题要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解决.●例7如图1-16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1、F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1>F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图1-16A .F 1-F 2kB .F 1-F 22kC .F 1+F 22kD .F 1+F 2k【解析】取A 、B 及弹簧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F 2=2ma取B 为研究对象:kx -F 2=ma(或取A 为研究对象:F 1-kx =ma )可解得:x =F 1+F 22k. [答案] C【点评】①解析中的三个方程任取两个求解都可以.②当地面粗糙时,只要两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A 、B 之间的拉力与地面光滑时相同.★同类拓展3 如图1-17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放在质量为M 的木板B 的左端,B 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右滑动,且A 、B 相对静止.某时刻撤去水平拉力,经过一段时间,B 在地面上滑行了一段距离x ,A 在B 上相对于B 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L (设木板B 足够长)后A 和B 都停了下来.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2>μ1,则x 的表达式应为( )图1-17A .x =M m LB .x =(M +m )L mC .x =μ1ML (μ2-μ1)(m +M )D .x =μ1ML (μ2+μ1)(m +M ) 【解析】设A 、B 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v ,撤去外力后至停止的过程中,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1=μ1mg其加速度大小a 1=f 1m=μ1g B 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μ2(m +M )g -μ1mg M由于μ2>μ1,所以a 2>μ2g >μ1g =a 1即木板B 先停止后,A 在木板上继续做匀减速运动,且其加速度大小不变对A 应用动能定理得:-f 1(L +x )=0-12m v 2 对B 应用动能定理得:μ1mgx -μ2(m +M )gx =0-12M v 2 解得:x =μ1ML (μ2-μ1)(m +M ). [答案] C【点评】①虽然使A 产生加速度的力由B 施加,但产生的加速度a 1=μ1g 是取大地为参照系的.加速度是相对速度而言的,所以加速度一定和速度取相同的参照系,与施力物体的速度无关.②动能定理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特别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两表达式很容易相互转换.三、临界问题●例8 如图1-18甲所示,滑块A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质量为M 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B .现对滑。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物理课件(新高考新教材):光学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物理课件(新高考新教材):光学

命题角度2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综合应用
(1)光从折射率为n的某种介质射向空气(真空)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
则 sin
1
C= 。

(2)利用好光路图中的临界光线,准确地判断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光路图是
解题的关键,且在作光路图时应尽量与实际相符。
深化拓展
求解光的折射、全反射问题的两个关键点
典例剖析
例1 (命题角度2)(2022湖南卷)如图所示,某种防窥屏由透明介质和对光完
答案 D
解析 米波是电磁波,能产生偏振现象,A错误;由c=λf可得米波的频率约为厘
米波频率的
1
,B错误;米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厘米波的传播速度,C错误;
100
雷达的分辨率是与其所使用的频率有着密切关系的,频率越高,分辨率也就
越高,所以常规雷达比米波雷达的分辨率更高,D正确。
2.(命题角度1)(2023山东泰安一模)利用薄膜干涉可以测量圆柱形金属丝的
C错误。当a光在PM面发生全反射时,设在PM面的入射角为α,在OM面的
入射角为θ,根据几何关系可得θ=2α-45°,可得当α<45°时,θ<α,故当a光在
PM面发生全反射时,存在从OM面出射的光,选项A正确,D错误。
2.(命题角度1)(2023全国乙卷)如图所示,一折射率为 2 的棱镜的横截面为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AB=AC=l,BC边所在底面上镀有一层反射膜。一细
隐形飞机的回波。而米波雷达采用波长为1~10 m的米波,与隐形飞机的外
形尺寸相匹配,从而发生谐振,大大增强了飞机回波信号的能量,从而使飞
机的隐形效果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米波不能产生偏振现象
B.米波的频率约为厘米波频率的10倍

《高三物理光学复习》课件

《高三物理光学复习》课件
高三物理光学复习
准备好复习光学了吗?这个PPT课件将帮助你扎实复习高三物理的光学知识! 从光的传播到光的成像,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
光的传播
直线传播
探索光是如何以直线传播的,这是光的基本特 性。
光的折射定律
学习光在介质中的折射规律,理解折射定律的 成因和应用。
光的反射定律
了解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行为,掌握反射定律 的原理和应用。
条纹宽度的计算方法
4
条纹,揭示干涉现象的原理。
学习通过计算方法确定条纹宽度的原理, 掌握计算技巧。
光的衍射和偏振
光的衍射现象
探索光通过细小孔径或物体边缘 时表现出的衍射行为,了解衍射 现象的奇妙性质。
偏振现象和偏振光的定义
偏振片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学习光的偏振现象以及什么是偏 振光,了解偏振光的特点和应用。
光的全反射现象
探索光在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交界面上的全反 射现象,了解其背后的原理。
光的色散和干涉
1
光的色散现象
揭开光通过透明介质时出现的色散现象
入射角和折射角对光的色散影响
2
的奥秘,发现光的多彩之美。
了解入射角和折射角对光在介质中的色
散行为产生的影响。
3
条纹和干涉现象
进一步学习光通过干理及修正方法
掌握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修正方法,深入了解它们的操作原理。
学习偏振片的工作原理,掌握其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
1
球面反射镜和球面折射镜的成像原理
深入理解球面反射镜和球面折射镜的成像规律,掌握成像原理和计算方法。
2
成像公式及计算方法
学习成像公式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光学成像的相关参数。

《高考物理复习讲座》 PPT课件 图文

《高考物理复习讲座》 PPT课件 图文

一、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2.重新研究自己以前做错的题 3.做题不求多,但求懂 4.化时间于对自己有效的问题 5.有计划复习非重点内容。 6.鼓励自己总结对自己有效的复习方法
二、专题复习,整体提高
以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专题。
以高考热点问题为专题。
v0
疑难问题,极板间的
例2(2001年全国,20)如图甲所示,轨道间距l=0.20m,
R=1.0Ω, B=0.5T ;有一导体杆静止地放在轨道上。现 用一外力沿轨道方向拉杆,使之做匀加速运动,测得力F 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杆的质量m和加速度a。
F/N
RB
F

6
5
4
3
2
1
t/s
O 4 8 12 16 20 24

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动量、机械能知识的应用; 机械波的传播。
三、概括总结,把握整体
从最基本的层次上 作概括,使学生对 物理知识及其应用 形成整体的认识。
《物理教学》 “万有引力定律” 的复习方案。
一、什么力提供向心力 二、几个圆周运动:1.近地卫星;2.一般卫星;
高考物理复习讲座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策略 ■物理实验复习
■高考第三轮复习策略
一、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二、专题复习,整体提高 三、概括总结,把握整体 四、精练详讲,注重实效 五、训练解题规范,提高得分率 六、调整心态,增强应试心理素质
一、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2.重新研究自己以前做错的题 3.做题不求多,但求懂
r2
r
T
有两种具体问题:

高三总复习光学PPT学习教案

高三总复习光学PPT学习教案

全反射棱镜
改 变 光 的 传 播方向 90°
全反射棱镜
改 变 光 的 传 播方向 180°
三棱镜
使 光 向 底 边 偏折像 向顶角 偏移
第16页/共27页
例:如图,a和b 都是厚度均匀的平玻璃板,
它们之间的夹角为φ,一细光束以入射角θ从P
点射入,θ > φ,已知此光束由红光和蓝光组
成,则当光束透过b板后( D)
a
xO
xO
xO
xO
x
A
B
C
D
分析:由空气刚进入材料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然 后,将光学材料沿y轴方向分成很多薄层,折射角逐
渐增大,直到发生全反射,再以相反的过程返回,因 此D图正确。
第15页/共27页
简单光学元件
平行玻璃砖
平 移 光 线 但 不改变 光的传 播方向
半圆玻璃砖
由 圆 心 入 射 使光线 发生一 次偏折
色散
偏折角: 折射率: 频率: 光子能量: 介质中光速: 临界角: 波长:
增大 减小
色散分析方法: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仅与光源有关; 同一介质中,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
第9页/共27页
由色散现象说明:
(1)当复色光入射同一介质时,波长越短频率
越大的光,偏折角越大,介质对该光的折射率
越大,该光在介质中的速度越小,临界角越小
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 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 相比将 ( 延后 )人们观察到的日落时刻 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将 (提前)
第23页/共27页
例.图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
bac 90, abc 60
。一平
行细光束从O点沿垂直于bc面的方向射入 棱镜。已知棱镜材料的折2射率n= ,若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实验与探究—— 教材基础实验与经典实验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实验与探究—— 教材基础实验与经典实验
溶解蛋白质,析出DNA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冲洗卡诺氏液
显微观察类实验
1.在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 )2.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 )3.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甲紫溶液染色。 (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使细胞保持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 )5.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 )6.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
C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2022·湖南)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为分裂后期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 B.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 C.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 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
A
(2021 ·辽宁)下列有关中学生物学实验中观察指标的描述,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选项
实验名称
观察指标
A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壁的位置变化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次序和宽窄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培养液的浑浊程度

高三物理光学复习.ppt

高三物理光学复习.ppt

习题
9、如图所示,一条长度为L=5.0m的光导纤维用折射率为n= 2
的材料制成。一细束激光由其左端的中心点以α= 45°的入射 角射入光导纤维内,经过一系列全反射后从右端射出。求:⑴ 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的速度v是多大?⑵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 传输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解题过程:
解: ⑴由n=c/v可得v=2.1×108m/s
30°,P是平行于ab的光屏。现有一束宽度为d的单色平行
光垂直射向ab面,结果在屏P上形成一宽度等于 d的光2带。
(1)画出对应的光路图(不考虑光线的反射)
3
(2)求该棱镜的折射率n.
a
α
P
d
b
c
解:先根据对称性作出AB的像A’B’,分别作出A点、 B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射到的范围,再找到 它们的公共区域(交集)。就是能看到完整像的范围。
习题
6、半径为R的透明介质半圆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圆
心为O,两条平行单色红光与底面垂直射向圆柱面,光
线1的入射点A为圆柱面的顶点,光线2的入射点为B,
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①法线垂直界面;
②法线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
③光路的可逆性;
④沿法线入射,光线原路返回。
(2)分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课件)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 练
(3)应用: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
是等大的、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关于 平面镜对称 。
(4)棱镜:
a、一般所说的棱镜都是用光密介质制作的。入射光线经三 棱镜两次折射后,射出方向与入射方向相比,向底边偏折。 (若棱镜的折射率比棱镜外介质小则结论相反。) b、作图时尽量利用对称性(把棱镜中的光线画成与底边平 行)。 c、由于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因此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 射后发生色散现象(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

高中物理大二轮物理复习专题目录

高中物理大二轮物理复习专题目录

二轮物理
选择题48分专练(一) 选择题48分专练(二) 实验题15分专练(一) 实验题15分专练(二) 计算题32分专练(一) 计算题32分专练(二) 选考题15分专练(一) 选考题15分专练(二)
第二部分 考前冲刺增分练
二轮物理
小卷冲刺抢分练(一)——(8+2实验) 小卷冲刺抢分练(二)——(8+2实验) 小卷冲刺抢分练(三)——(8+2计算) 小卷冲刺抢分练(四)——(8+2计算) 高考模拟标准练
大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物理
二轮物理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1讲 物体的平衡 考向一 力学中的平衡问题 考向二 电学中的平衡问题 考向三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第2讲 牛顿运动定律和直线运动 考向一 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考向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规律 考向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专题整合突破
二轮物理
第2讲 电学实验与创新 考向一 电表改装与读数、多用电表原理与使用 考向二 以伏安法测电阻为核心的实验 考向三 以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为核心的实验 考向四 电学创新设计实验
二轮物理
专题七 选考部分 第1讲 (选修3-3) 分子动理论、气体及热力学定律 考向一 热学基础知识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组合 考向二 热学基础知识、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定律的组合 第2讲 (选修3-4)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光 电磁波 考向一 振动(或波动)与光的折射、全反射的组合 考向二 光学基础知识与波动(或振动)的组合 考向三 电磁波、光学、波动(或振动)的组合
二轮物理
第三部分 一、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 (一)高中物理的重要物理学史 (二)高中物理的重要思想方法 二、高考必知的五大解题思想 (一)守恒的思想 (二)等效的思想 (三)分解的思想 (四)对称的思想 (五)数形结合的思想

高三二轮光学复习PPT

高三二轮光学复习PPT

1 大……………………………小 sin C n l 大……………………………小 x d
小……………………………大
E h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 全反射、临界角
光的折射
光导纤维、光的色散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 光学 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光子、爱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光的本性:光是电磁波、光谱和光谱分析、电磁波谱 激光的特性与应用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光的实验 用光的干涉测光的波长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是概率波
光的偏振的应用: 1. 在摄影镜头前加上偏振镜消除反光 。 2. 电子表的液晶显示器。 3. 使用偏振镜看立体电影
1887

人物:赫兹 事件:研究电磁波的实验中发现光电效应。 意义:证明光的粒子性
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现象有截止频率,只有光的频率 大于截止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流大小由光强决定。 3.光电效应现象中发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与入射光频率成线性关系。
1905
1921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
பைடு நூலகம்
人物:爱因斯坦 事件:提出了光量子(即光子),光电效 应方程 h 1 mv 2 A
2
Ek0
极限频率
ν
1772

人物:牛顿 事件:光的色散实验
介质对光的折射率越大,偏向角越大。
不同色光在同种介质中折射率不同。
色光



绿

靛、紫
冕牌玻璃 1.520 折射率
波长λ 大..........................................小
光从空气射入介质中:
sin i n sin r

信阳高中届高三第二轮复习工作计划PPT

信阳高中届高三第二轮复习工作计划PPT
信阳高中届高三第二 轮复习工作计划
REPORTING
• 引言 • 学科知识与能力回顾 • 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 • 学生自主学习与能力提升 • 教师辅导与答疑解惑 • 家长参与与支持工作
目录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复习背景与目的
背景
第一轮复习已结束,学生掌握了 基础知识,但存在知识点掌握不 牢固、运用能力欠缺等问题。
强化基础概念
针对基础概念进行重点复 习,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 的掌握。
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 解题效率。
难题解析与思维拓展
解析难题思路
针对难题进行解析,梳理解题思 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思维拓展训练
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方式 ,进行思维拓展训练,提高学生
的思维能力。
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因材施教。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PART 02
学科知识与能力回顾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语文:阅读与写作
阅读理解
通过精选文章和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主旨大意、细节理解、 推理判断等方面。
英语:词汇、语法与阅读理解
01
02
03
词汇积累
通过词汇分类、联想记忆 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高 考必备词汇。
语法知识
回顾英语语法基础知识, 包括时态、语态、虚拟语 气、定语从句、状语从句 等方面。
阅读理解
通过精选文章和篇章,提 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包括主旨大意、细节理解 、推理判断等方面。
物理/化学/生物: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

高三生物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练习显微镜和课本习题通用

高三生物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练习显微镜和课本习题通用

换兑市暧昧阳光实验学校专题练习---显微镜(一)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及知识拓展1、显微镜的结构2、显微镜的使用①取镜与安放a.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b.把显微镜放在台的前方稍偏左( 左眼观察,右眼绘图 )②对光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b.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③低倍镜观察a.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者的眼睛当看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

④高倍镜观察a.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移动到视野的。

b.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倍物镜。

(不用把镜筒抬高)c.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d.调节光圈,使视野光亮适。

3.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知识拓展①放大倍数:也称放大率。

物象的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叫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②视野及镜像亮度: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

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约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

镜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像的光亮程度。

它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在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标本时,必须移动标本才能看清其他部位,并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或增强光源,以改善视野亮度,而使物象明亮清晰。

③任何需要观察的标本都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原因是:a.低倍镜视野相对大,便于找目标;b.易调节防止镜头与镜片相撞。

④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⑤视野中物象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如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下方如何移到,将装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动,也就是同向移动。

原因是视野中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D )
A. 微波产生的微观机理是原子外层的电子受到激发
B. 微波的频率小于红外线的频率
C. 对于相同功率的微波和光波来说,微波每秒发出的
“光子”数较少
D. 实验中,微波比光波更容易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03年江苏高考10 如图,a和b 都是厚度均匀的平玻
璃板,它们之间的夹角为φ,一细光束以入射角θ从P 点射入,θ > φ,已知此光束由红光和蓝光组成,则
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 ( A )
A.变疏 C.不变
B.变密 D.消失



图1(俯视图)

图2
金陵中学04年模考4 一束复色光射到平行玻璃 砖的上表面,经过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如图示
,其中有三种色光刚好照射到三块相同的金属
板A、B、C上,发现金属板B上有光电子飞出
,则可知 ( A B )
A.出射的三种色光a、b、c一定互相平行
B. A板 一定有光电子飞出
C. C板一定有光电子飞出
D.传播过程中,a光比b、
c两种光更容易发生衍射。
ab c
提示:a光的偏折最大,折射率最大, 频率最高,波长最小。
ABC
例3、求证平行于全反射棱镜斜边的入射光线,通 过棱镜后的出射光线一定跟入射光线平行。
当光束透过b板后, ( )
A.传播方向相对于入射光方向向左偏转φ角
B.传播方向相对于入射光方向向右偏转φ角
C.红光在蓝光的左边 D.红光在蓝光的右边
左b

分析见下页
φφ aθP
解析: 光线通过平行玻璃砖后的出射光线和入射光 线平行且有侧向位移,所以从a板射出的光线,传播 方向与a板入射的光线平行,
A.从玻璃直角三棱镜BC面,射出的是白色光束
B.从玻璃直角三棱镜AC面,射出的是白色光束
C.从玻璃直角三棱镜AC面,射出的是彩色的不平
行光束
D.从玻璃直角三棱镜AC面,射出的是平行于入射
线的彩色光束
A
白光
B
C
盐城04年调研四12 如图示,用某种透光物质制成的三棱镜ABC
,∠B= ∠C =30°,在平行于BC的直线MN上插两枚大头针P1 、 P2,在AC边的右侧透过棱镜观察大头针P1 、P2像,调整视线方 向,直到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再在AC边的右侧先后插上两枚 大头针P3 、P4,使P3 挡住P1 、P2的像,P4 挡住P1 、P2的像和P3 ,记下P3 、P4的位置,移去大头针和三棱镜,发现4枚大头针的 位置正好在一条直线上,该直线过AB和AC边的中点。
通过b板射出的光线与b板入射的光线平行,所 以答案A、B都错。
同时,由于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小于蓝光的折射 率,所以,通过a板后,红光的折射角大,红光的侧 向位移大,应选D答案。
b
a
例6、 如图示是两个同种玻璃制成的棱镜,顶角α1略大 于α2 ,两束单色光A和B分别垂直射于三棱镜后,出射 光线与第二界面的夹角 β1= β2 , 则 ( A D)
光的范围(用长度AB表示)
解: (1) 光路图如图示
(2) 作CD∥EF 交AB于D点 C
F
不难看出∠CDB=60°
∴BD=CD/2=AD/2 ∴AD=2AB/3
B
D E 30° A
例8、 如图示,ABC是薄壁中空的三棱镜,现置于水
中,一束白光射到AB面上,则 ( A )
A. 光束向上偏折,紫光在光谱的上方 B.光束向上偏折,紫光在光谱的下方 C.光束向下偏折,紫光在光谱的上方 D.光束向下偏折,紫光在光谱的下方
证明:画出光路图如图示,
∠1 = α = 45°, ∠2+∠3=α ∠ 3= ∠ 4
∠4+∠5=α 2
1
n=sin ∠ 6/sin ∠ 5
2
6
∠6= ∠1= α = 45° α
α
3 4 5α
例4、 如图示,有一玻璃直角三棱镜ABC,其 临界角小于45°,一束平行于BC边的白光射到AB 面,在光束射在三棱镜是,(设光线在三棱镜内射 到BC边上) D ( )
(1)在图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2)该透光物质的折射率n为多少?
解: (1)光路图如图示.
(2) ND为ΔABD的斜边上的中线,
A
容易得到 i = 60 ° ∠1 = ∠2 = 30 °
n=sini /sin ∠1
M P1
B
P2 i N 30° 1 2 3 4
D
P3 P4 30°
C
=1.732
例5、如图示为一块透明的光学材料的剖面图 ,在其上建立直角坐标系xOy,设该光学材料的折 射率沿y轴方向均匀减小,现有一束单色光a 从原 点O以某一入射角θ由空气射入该材料内部,则单 色光a 在该材料内部可能的传播途径是下图中的:
光学综合题
03年上海高考8
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1所示。将 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 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 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 图2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⑴任意一条明条纹 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⑵任意相邻 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 1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
( D)
y
y
y
y
y
O
θ a
x
O A
xO B
x
O C
xO D
x
分析:将光学材料沿y轴方向分成很多薄层 ,由空气刚进入材料时,折射角减小,然后,折
射角逐渐增大,直到发生全反射,再以相反的过 程返回,因此D图正确,
苏州04年调研4 微波炉是一种利用微波的电磁能加热食物的新型炊 具,微波的电磁作用使食物内的分子高频率地运动而 产生热,并能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内的维生素。关于
A. A光束的频率比B光束的小
B. 在棱镜中A 光束的波长比B 光束的短
C. 在棱镜中B 光束的传播速度比A 光束的大
D. 把两束光由水中射向空气, 产生全反射,
A 光的临界角比B 的临界角大
解: n = cos β /sin α A ∵α1 > α2 ∴ n1 < n2 ∴频率ν1 < ν2 sinC=1/n ∴ C 1>C2
B
α1
α2
β1
β2
例7. 如图示,某三棱镜的横截面积为直角三角形,且 ∠A=30°,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2 ,棱镜置于真空 中,有单色平行光射向整个AB面,其中一部分光经过 棱镜后垂直于BC面射出. (1)在图中画出一条这样的光路图,并求出此光线在
AB面上的入射角 (2)求从BC面上垂直射出的光在AB面上对应的入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