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学知识点.docx
工程水文学知识点总结

工程水文学知识点总结
工程水文学是一门研究水文工程中的水文学现象、水文过程、地下水运动、水资源管理和水文水文工程的科学。
以下是工程水文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1. 基础概念:水文学是研究水文过程和水文水资源的学科,包括地下水、地表水、河流湖泊、海洋等水文水资源。
工程水文学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和研究的学科,主要包括水文工程、水资源管理、水文水文工程等。
2. 水文过程:水文过程是指水流、降水、蒸发、土壤的水分输移和分布等过程。
这些过程会影响水文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研究。
3. 地下水运动:地下水是指水下的地质水,包括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地下径流、地下水的输移和分布等。
地下水运动是工程水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地下水是水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种工程的基础。
4. 地表水和河流湖泊:地表水和河流湖泊也是工程水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地表水和河流湖泊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等水文现象是工程水文学的研究内容。
5. 水文水文工程:水文水文工程是指进行水文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各种工程,包括水文站、水文预报、水文监测、水资源论证、河道治理、泵站建设等。
这些工程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6. 数值模拟:工程水文学中的数值模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数值模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模拟各种水文过程和水文水资源的变化,进而进行分析和预测。
7. 应用:工程水文学的应用包括水文预报、水资源管理、水文站设置、河道治理、泵站建设等。
这些应用对于工程水文学的研究和应用至关重要。
(完整word版)工程水文学知识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13.降水量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用降落在地面上相应的水层深度表示,mm计
14.对流层内与降水有关的主要气象因素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蒸发。
15.我国降雨量特征:三个不均:地区分布不均、年际分布不均、年内分布不均。
16.降水量地理分布:全国大致可分为十分湿润的、湿润带、半湿润带、半干旱带、干旱带。
4.测站的水位与流量之间呈良好的稳定关系(单一关系),该关系往往受一断面或一个河段的水力因素控制,前者称为断面控制,后者称为河槽控制。
5.水文测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比降断面。基线通常与测流断面垂直,起点在测流断面线上,基线长度一般应为0.6B;水准点分为基本水准点和校核水准点,均应设在基岩或稳定的永久建筑物上;测流断面应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且与断面平均流向垂直;浮标测流断面有上中下3个断面;比降断面设立比降水尺,观测河流水面比降和分析河床的糙率。
18.水文分析计算中,相关分析的先决条件是两变量在物理成因上确有联系
19.无偏估值是指无穷多个同容量样本参数的数学期望值等于总体的同名参数值
20.用样本的无偏估值公式计算统计参数时,则计算出的统计参数近似等于相应总体的统计参数
21.皮尔逊III型频率曲线的三个统计参数x、Cv、Cs值中,为无偏估计值的参数是x
5.资料可靠性审查:(1)水位资料的审查(2)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审查(3)水量平衡的审查。
3.水资源是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是陆地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和地下淡水水体的动态水。通常用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描述/地球表面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称为水资源。
工程水文学

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名词解释水文学(Hydrology):研究水存在于地球上的大气层中和地球表面以及地壳内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
包括水体的形成、循环和分布,水体的化学成分,生物、物理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效应等。
陆地水文学(Land Hydrology):研究陆地上水的分布、运动、转化,化学、生物、物理性质以及水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一、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自然界中的水文现象受到上界面的气象要素(降雨、气温、湿度、太阳辐射和风力)、下垫面因素(地形、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表现为1)周期性(2)随机性:(3)地区性二、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根据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按不同的条件和要求,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可分为三类: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理综合法。
本章重点名词解释地表水(Surface water):分别存在于河流、湖库、沼泽、冰川和冰盖等水体中水分的总称。
地下水(Ground water):狭义指埋藏于地面以下岩土孔隙、裂隙、溶隙饱和层中的重力水,广义指地面以下各种形式的水。
降水(Precipitation):大气中的水分凝结后以液态水或固态水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蒸发(Evaporation):水分子从水面、冰雪面或其他含水物质表面以水气形式逸出的现象。
径流(Runoff):陆地上的降水汇流到河流、湖库、沼泽、海洋、含水层或沙漠的水流。
水位(Stage):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
流速(Velocity):水的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沿流程移动的距离。
流量(Discharge):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渠或管道某一过水断面的水体体积输沙率(Sediment discharge):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渠某一过水断面的干沙质量。
水质(Water quality):水中物理、化学、生物方面诸因素所决定的水是性质。
下垫面(Underlying surface):承受降水的流域表面的自然地理和河系特征,如地势、地貌、水文地质、土壤、植被、水面等特征水文情势(Hydrologic regime):水文要素在时空变化的态势和趋势。
史上最全工程水文学知识点归纳

工程水文学第一章绪论工程水文学: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工程水文学基本内容:①水文资料收集、整理、刊布;②水文分析与计算——推求设计值;③水文预报——预报预见期内发生的预报预见期内发生的水文现象。
水资源:①狭义上: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②广义的:水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简言之,水资源是一种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可恢复的动态资源。
在确定水资源定义时,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可恢复的动态资源,②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③地球水圈中可以利用并且利用的具有资源价值的水。
水资源的复杂性表现为:①水的类型繁多,具有运动性;②用途广泛;③量与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④开发利用受经济技术条件、社会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制约。
水资源的特点:①水利和水害的两重性;②综合利用;③水资源的再生性;④水流的随机可变性;⑤水利资源的地区性和整体性;⑥某些意义的不可取代性。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①总量不算少,但人均水量低;②地区上分布极不均匀;③与耕地、人口的分布不相匹配;④年内、年际变化大。
这些对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不利的。
水文研究的基本方法:①成因分析法;②数理统计法;③地理综合法。
第二章径流及径流形成过程径流:降水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流。
径流形成过程:在流域中,从降水到达地面至水流汇集于流域出口断面的物理过程。
3为产流过程,后2为汇流过程)产流过程:降雨扣除损失成为净雨的过程。
净雨:降雨扣除损失后的雨量称为净雨,净雨和它形成的径流在数量上是相等的。
但二者的过程却完全不同,汇流阶段:净雨通过坡地、河网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可细分为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
坡地汇流:坡面漫流+表层流径流+坡地地下汇流河网汇流:从支流到干流,从上游到下游,到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第三章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测站:在流域内一定地点(或断面)按统一标准对所需要的水文要素作系统观测,以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为即时观测信息,这些指定的地点称为水文测站。
工程水文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1.水文学中使用的方法?在认识和掌握这些随机现象的规律以及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进程时,通常需要应用概率论和梳理统计的方法来来进行研究。
我们要学会运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认识”这一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去收集、整理、分析和统计各种水文现象,以便使我们的估计比较切合实际,尽量减少它与实际可能性之间的差异。
2.学习《工程水文学》的目的?了解水文现象的历史和预测其未来,因此必须冲跟认识到现场调查和收集积累资料的意义,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的重要性。
第二章:河川水文基础知识1.河流的形成:降水扣除损失以后剩余的水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经地面与地下沿着一定方向和路径流动,最初水流侵蚀地面,冲成沟壑,形成小溪。
许多小溪汇集呈小河,若干小河有汇合成大的江河,最后流入海洋或者内陆湖泊。
2.河流的分段:一般天然河流,按照河谷和河床情况,冲淤程度,水情变化等特点,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河源是河流最初具有水流的地方,它可能是溪涧、泉水、冰川、湖泊或沼泽等。
上游是紧接河源的河段上段,多处于深山峡谷中,坡陡流急,河谷下切强烈,流浪小而水位涨落急剧,常有急滩或瀑布,河底纵断面多呈梯形。
中游是河流的中间段,两岸多丘陵,常有滩地,河床坡度较平缓,冲淤不明显。
下游是河流的下段,一般处于平原区,河槽宽阔,流量大,流速小,坡底缓,淤积明显,浅滩和河湾较多。
河口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的河段。
3.河流的基本特征:河流的基本特征一般用河流断面、河流长度及河流比降来描述。
4、流域: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径流,被高地、山岭分割而汇集到不同的河流中,汇集水流的同一区域成为某河流的流域。
概况地说,流域就是河流的集水区域。
流域特征:1)几何特征:主要指流域面积和流域形状。
2)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指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5、分水线:分隔水流的高地、山岭的山脊线,就是相邻流域的分界线,呈分水线(或分水岭)。
《工程水文学》复习资料

1.地面径流:落到地面的水体,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相当部分经过地面和表土层汇集如河流。
2.流动水,水文循环:大量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经河川流入海洋,组成地球上的部分水体从海洋到大气在回到海洋的循环运动,这部分水体称为流动水,这种水循环体系则称为水文循环.3.水文学:探讨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存在、循环和分布,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水文学: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水文学.应用范围:水利水电、交通航运、农业灌溉、城市建设、核能利用海上油气勘探与开发、渔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水文学研究方法:成因方法,数理统计方法4.河谷:许多小溪汇集成小河,河水流经得谷地.河床:河谷底部有水流的部分.水系:脉络相通的大小河流所构成的系统.干流:水系中直接流入海洋或湖泊的河流部分.一级支流:汇入干流的河流.天然河流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河流横断面: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水位:横断面内,自由水面用某一水准基面的高层标定.大断面:遭遇设计标准洪水时的过水断面.河槽:泄洪与输沙的主要通道.河滩、边滩:河槽中沿两岸较高的、可移动的泥沙堆积体.中部经常行水的称为主槽.只有河槽而无河滩的断面称为单式断面,有河槽又有河滩的断面称为复式断面.河流中沿水流方向各横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称为中泓线,沿沿河流中泓线的断面称为河流纵断面.从河源到河口的距离称为河流长度.单位长度河段的落差称为河段比降.5.山区河流:流经地势高峻、地形复杂的山区.平原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6.流域: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径流,被高地、山岭分隔而汇集到不同的河流中,汇集水流的同一区域.分水线:分隔水流的高地、山岭的山脊线,就是相邻流域的分界线.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相重合的流域.非闭合流域:地面与水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流域几何特征:主要指流域面积和流域形状.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是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7.径流:流域内的降水,扣除损失后一部分形成地面水流,一部分渗入地表土壤,在含水层内形成地下水流,两者汇集到河网并沿河槽流出流域的出口断面.径流形成过程:由降水开始到水流流经流域出口断面的全部物理过程.形成过程的四个阶段:降水过程,流域蓄渗过程,坡面漫流过程和河槽集流过程。
精选工程水文学资料

W QT
y
Q T F 106
103
Q T 1000F
(mm)
第二章 河川水文基础知识 → (3) 河川水文情势
2/3
径流模数(M):单位流域面积上所产生的流量。(L / s km2 )
M Q 103 F
径流系数(α ):某时段降雨量x所形成径流深y的比例数
y
x
因为降雨总是会有损失,所以一般α 只能小于1。
第二章 河川水文基础知识 → (3) 河川水文情势
3/3
第三章 水文测验与水 文资料的收集
1)水文测站 2)水位观测 3)流量测验 4)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第三章 河川水文测验
水文站分类
按目的和性质分类
基本站
实验站
专用站
第三章 河川水文测验 → (1) 水文测站
渔业
我国的河川和海洋都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有待于我们去综合 开发和利用。所有的这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都需要我们进行相 应的工程建设,工程水文学是我们利用地球丰富资源的基础。
第一章 绪论 → (2)河川和海洋资源
1/1
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水文学称为工程水文学,包
括有关控制或利用河川和海洋资源所建造的工程,
6/10
3)山区与平原河流的一般特性
山区河流 流经地势高峻、地形复杂的山区。 受水流不断的纵向切割和横向拓宽,河谷断面形成发育 不完全的“V”字和“U”字形。
第二章 河川水文基础知识 → (1) 河流与流域 → a)河流
7/10
平原河流 流经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 河谷多为发育完全的河漫滩形态。
1/2
水位观测设备及其布置 水面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程称为水位。
工程水文学-总复习(提纲版)

《工程水文学》总复习第1章 绪论1、水文学概念;2、水资源包括哪几方面内容?3、工程水文学包括哪几方面内容?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1、概念:水文循环,水文小循环,水文大循环,水量平衡原理,水系,流域,闭合流域,非闭合流域,流域面积,流域长度,降水,降水强度,土壤含水量,下渗,下渗率,下渗能力,蒸发,蒸发率,径流,净雨,日降雨量。
2、计算:水量平衡方程;河道纵比降;3、径流的表示方法及其表示单位:径流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简答或者计算)4、河流沿水流方向,可分为哪几段?5、我国降水及径流自东南向西北有什么样的特点?6、流域总蒸发包括哪几种蒸发面的蒸发?7、河川径流有哪三个特性?第3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1、概念:水位,输沙率,含沙量2、水文站观测项目有哪些?3、根据测站的性质,河流水文站可以分为哪两种?4、日平均水位计算方法?5、流速仪法测算断面流量的步骤?6、浮标法测流,测得的流量要经过怎么样处理得到实际流量?第4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1、降雨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2、降雨强度过程线,降雨量累积过程线,降雨强度~历时曲线3、降雨强度过程线与累积雨量有什么样的关系?4、流域平均降雨量的计算(重点掌握垂直平分法,也就是泰森多边形法)5、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 :公式、消退系数计算、计算出t a P ,大于流域蓄水容量时,前期影响雨量应如何选取?、起算值如何确定?6、已知降雨径流相关图时,会由降雨推求径流。
7、流域修建水库时,流域蒸发如何改变,流域径流又如何改变?那么围垦湖泊时,流域蒸发及径流是如何变化?第6章 水文统计1、概念:事件,概率,频率,随机变量,适线法2、概率和频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统计参数的计算:包括均值x ,均方差σ,变差系数xCv σ=,偏态系数(一般选取nCv Cs =),统计参数对频率曲线的影响:均值,Cv ,Cs 4、频率与重现期的关系:5、经验频率曲线的绘制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和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冷凝降落、下渗,形成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
外因:太阳辐射、地球重力以及地形地貌等下垫面因素。
内因:水具有固液气三态相互转化的物理性质2.在太阳辐射下,不断地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并随气流输送到各地,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降水回到地球表面,其中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和土壤储蓄,通过蒸散发返回大气,另一部分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形式汇入江河湖库,最终回归大海。
在水循环过程中,太阳辐射强度、大气环流机制和海陆分布决定了水汽的运行规律。
3.水资源是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是陆地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和地下淡水水体的动态水。
通常用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描述/地球表面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称为水资源。
4.我国水资源分布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空间分布十分悬殊。
5.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水文循环过程。
使水具有再生性6.工程水文学任务三个阶段:(1)规划设计阶段,主要任务:确定工程的规模,根据工程的特性和规划设计要求,预测和预估未来工程使用期限的水文情势,提供用于确定工程规模的设计洪水或设计径流。
(2)施工建设阶段,主要任务:将规划设计的工程付诸实施用于预估临时性水工建筑物设计洪水,并为施工期的防洪安全提供短期洪水预报。
(3)运用管理阶段,主要任务:在于使建成的工程充分发挥效能。
通过水文预报,预报来水量大小和过程,以便进行合理调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同时,还需不断进行水文复核修正原来预估的水文情势数据,改进调度方案或对工程实行扩建、改建,使得工程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7.工程水文学内容(1)水文信息采集和处理(2)降雨径流关系分析揭示流域径流的形成规律,描述流域产汇流计算方法和数学模型。
(3)水文分析与计算揭示水文现象的成因规律与统计规律,研究水文要素与地理因素之间的联系及时空分布特征,预估未来(很长时期内)水文情势的方法和途径(4)水文预报:短期预报方法,预计水文变量在预见期内的大小和时刻变化。
(预见期内)8.水文现象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9.三个规律: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地理分布规律10.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补 11.水循环重要环节:降水、下渗、蒸散发、径流第二章1.径流是指降水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处流动的水流。
2.沿着地面流动的水流称为地面径流或地表径流、沿着土壤、岩石孔隙流动的水流称为地下径流、水流汇集到河流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河道流动的水流称为河川径流。
3.河川径流的来源是大气降水。
降水分为降雨和降雪两种形式,所以河川径流又分为降雨和融雪径流4.降水、下渗、蒸发是地球上水文循环中最活跃的因子,也是径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5.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高向低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河源是和河流的发源地6.河流长度指的是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距离。
7.河流断面:( 1)横断面:垂直水流方向的剖面称为河流的横断面(2)纵断面:沿中泓线的剖面称为河流的纵断面河槽中沿水流方向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称为中泓线或溪线8.河流纵比降: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河道纵比降9.流域: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区域称为流域(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也就是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10.当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河网四周最高点的连线)相重合,称为闭合流域,否则为不闭合流域。
在闭合流域中,流域蓄水变量的多年平均值近似为 0,径流系数小于 1在石灰岩地区溶洞发育,常为非闭合流域。
11.流域基本特征(1)流域面积:流域分水线包围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2)河网密度:流域内河流干支流的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为河网密度。
(3)流域的平均宽度: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的比值(4)流域形状系数:流域平均宽度与流域的长度的比值(5)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流域的地理位置以流域所处的经纬度表示,反应流域所处的气候带。
流域的气候特征包括降水、蒸发、湿度、气温、气压、风,它们是河流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流域下垫面条件:指流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壤和岩石性质、植被、湖泊、沼泽等情况。
12.降水是液态或固态水汽凝结物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13.降水量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用降落在地面上相应的水层深度表示,mm 计14.对流层内与降水有关的主要气象因素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蒸发。
15.我国降雨量特征:三个不均:地区分布不均、年际分布不均、年内分布不均。
16.降水量地理分布:全国大致可分为十分湿润的、湿润带、半湿润带、半干旱带、干旱带。
17蒸散发是发生在具有水分子的物体表面上的一种水分子运动现象。
18蒸散发分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截留蒸发和植物散发(水面蒸发、陆面蒸发)。
19径流分为产流和汇流。
产流:流域产流过程实际上是降雨扣除损失的过程,降雨量扣除损失后的雨量就是净雨量,净雨和它形成的径流在数量上是相等的,即净雨量等于径流量。
净雨是径流的来源,径流则是净雨汇流的结果。
20.汇流包括: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一般河网汇流比坡地汇流快21.径流量:时段T 内通过某一段面的总水量22.径流深:将径流量W 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 F 上所得的水层深度23.流量模数:流域出口断面流量Q 与流域面积 F 的比值24.径流系数某时段径流深R 与形成该径流深相应的流域平均降水量P 的比值25.流域总蒸发主要取决于土壤蒸发和植物蒸散发26.下渗指降落到地面的雨水从地表渗入到土壤中的运动过程27下渗三个阶段: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1.测站按其主要观测项目而分别称水位站、流量站(水文站)、雨量站、蒸发站。
2.根据测站的性质,河流水文测站又可分为基本站、专用站两大类。
3.水文测站的设立主要考虑选择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面。
4.测站的水位与流量之间呈良好的稳定关系(单一关系),该关系往往受一断面或一个河段的水力因素控制,前者称为断面控制,后者称为河槽控制。
5.水文测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比降断面。
基线通常与测流断面垂直,起点在测流断面线上,基线长度一般应为;水准点分为基本水准点和校核水准点,均应设在基岩或稳定的永久建筑物上;测流断面应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且与断面平均流向垂直;浮标测流断面有上中下 3 个断面;比降断面设立比降水尺,观测河流水面比降和分析河床的糙率。
6.收集水文信息基本途径:驻测、巡测、间测及水文调查相结合的方式7.驻测:在河流或流域内的固定点上对水文要素所进行的观测。
8.水文调查目的:提高水文资料系列代表性。
m 计9.水位,是指河流、湖泊、水库及海洋等水体的自由水面离开固定基面的高程。
以10.目前全国统一采用黄海基面。
11.流量测验:测流实质上是测量横断面及流速两部分工作。
12.断面测量,是在断面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测深垂线,施测各条测深垂线的起点距和水深并观测水位。
用施测时的水位减去水深,即得各测深垂线处的河底高程。
13.起点距是指该测深垂线至基线上的起点桩之间的水平距离中小河流断面索法;大河上测角交汇法水深一般用测深杆、测深锤或测深铅鱼,超声波回声测声仪。
14.流速测量:天然河道中一般采用流速仪法测定水流的流速,实际上是测出流速仪在该点的转数。
流速仪法测定可分为积点法、积深法、积宽法15.水深大于 1m 可用五点法测流:、、、、16.为了消除流速的脉动影响,个测点的测速历时可在60-100s 之间选用。
17.河流中的泥沙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悬移质、推移质、河床质。
18.描述河流中悬移质的情况,常用的两个指标是含沙量和输沙率。
19.输沙率测验是由含沙量测定与流量测验两部分工作组成。
20.单位水样含量与单位断纱关系:当断面比较稳定、主流摆动不大时断面平均含沙量与断面上某以垂线平均含沙量之间有稳定关系21.水道断面面积包括过水断面面积和死水面积22.水文测验中断面流量的确定,关键是测点流速的施测1.产流阶段是指降雨经植物截留、填洼、下渗的损失过程。
降雨扣除这些损失剩余部分为净雨。
净雨在数量上等于它所形成的径流量,净雨量的计算称为产流计算2.汇流阶段是指净雨沿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并经过河网汇集形成流域出口断面流量的过程。
由净雨推求流域出口断面过程称为汇流计算。
汇流两个阶段坡面汇流和河网汇流3.流域蓄水量的消退过程线称为退水曲线4.蓄满产流是以降雨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为产流的控制条件。
5.产流计算公式、土壤含水量递推公式以及流域蒸发公式,构成蓄满产流模型的主题。
6.超渗产流是以 _降雨强度大于土壤下渗率 _为产流控制条件。
7.何谓超渗产流,何谓蓄满产流,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不管当地的土壤含水量是否达田间持水量,只要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产生地表径流,称此为超渗产流。
蓄满产流则是指一次降雨过程中,仅当包气带的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后才产流,且以后的有效降雨全部变为径流。
可见这两种产流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蓄满产流以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即蓄满)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超渗产流则以降雨强度大过于当地的下渗能力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不管蓄满与否。
第六章1.水文现象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2.随机变量分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性随机变量。
3.南方河流水量充沛,丰水年和枯水年的年径流相对来说变化较小,所以南方河流Cv 一般较小。
4.对于一个统计系列,当 Cs= 0 时称为正态分布;当 Cs﹥ 0 时称为正偏态分布;当Cs﹤ 0 时称负偏态分布5.从总体分布的密度曲线来看,曲线下的面积以均值为界,对Cs= 0,左边等于右边, Cs﹥0,左边大于右边; Cs﹤ 0 左边小于右边。
6.正态频率曲线中包含的两个统计参数分别是均值x 和均方差σ7.皮尔逊III 型密度曲线中包含的三个统计参数分别是均值x,离势系数 Cv,偏态系数 Cs8.皮尔逊III 型密度曲线的形状主要取决于偏态系数Cs9我国工程水文计算中通常采用适线法10. 对于我国大多数地区,频率分析中配线时选定的线型为皮尔逊III 型分布11.识图:皮尔逊 III 型频率曲线,当 Cv、Cs 不变,均值 X 大的频率曲线越陡, X 大位与 X 小之上。
皮尔逊 III 型频率曲线,当 X、 Cs 不变,Cv 越大频率曲线偏离程度增大且越陡皮尔逊 III 型频率曲线,当 x、 Cv 不变, Cs越大,曲线上段越陡,下端越平缓 Cs减小时,中部上抬两端下降12.正态频率曲线绘在频率格纸上为一条直线13,重现期是指事件的平均重现间隔时间,即平均间隔多少时间出现一次14.设计频率是指洪水或暴雨超过和等于其设计值的出现机会设计保证率是指供水或供电得到保证的程度15.水文上研究样本系列的目的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来估计总体的概率分布16.相关分析中 , 两变量的关系有完全相关,零相关,统计相关三种情况17.在水文分析计算中 , 相关分析的目的是插补延长系列18.水文分析计算中 , 相关分析的先决条件是两变量在物理成因上确有联系19.无偏估值是指无穷多个同容量样本参数的数学期望值等于总体的同名参数值20.用样本的无偏估值公式计算统计参数时,则计算出的统计参数近似等于相应总体的统计参数21.皮尔逊 III 型频率曲线的三个统计参数 x、 Cv、Cs 值中,为无偏估计值的参数是 x22.用配线法进行频率计算时,判断配线是否良好所遵循的原则是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频率点据配合好的原则第七章设计年径流分析1.水文计算任务: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