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西师大版(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西师大版(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经历小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计算小数加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知道当得数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
不写,使小数的书写更简洁。
3、情感目标: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景,灵活地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弄清“小数末尾去0简写”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回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整数的加减法)。
835+78=532-65=2、口算下面各题(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1.5+0.4=5.9-3.2=6.9+4.5=8.5-7.9=(二)创设情境,小班合作探究 1、小数加法的算法:玩具:小牛53.58元小猪 58.6元①让学生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一个加法的数学问题,并列式。
(学生回答:两个玩具一共多少元?53.8+58.6=)②让学生小班讨论,在草稿本上进行竖式计算,并思考: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③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书写,并抽学生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④老师补充学生没有说到且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是:先把相同数位对齐 (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 ,再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别忘点上小数点,小数点应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2、小数减法的算法:生活用品:熨斗98.8元闹钟 58.79元①让学生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一个减法的数学问题,并列式。
(学生回答:熨斗比闹钟多多少元?98.8-58.79=)②让学生小班讨论,在草稿本上进行竖式计算,并思考: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③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书写,并抽学生总结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2.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3. 小数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运算技巧。
2.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运算过程中小数点的处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整数加法和减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小数加法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小数加法的特点,尝试计算。
b. 讲解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先将各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c. 学生练习,巩固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2)小数减法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小数减法的特点,尝试计算。
b. 讲解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先将各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c. 学生练习,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4页“练一练”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一”第1、2题。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要注重小数点对齐和运算过程中小数点的处理。
五、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一”第3、4题。
六、板书设计1. 小数加法(1)小数点上下对齐(2)按照整数加法法则计算(3)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2. 小数减法(1)小数点上下对齐(2)按照整数减法法则计算(3)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西师大版(5)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西师大版(5)教案编号:7.1教材版本: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 能够进行有整数位和小数位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3. 掌握小数加减法运算中的口诀和技巧。
教学重点:1. 小数加法运算。
2. 小数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 小数减法运算的借位和退位。
教学准备:1. 教材P57-P58的课本和教师书。
2. 黑板、彩色粉笔、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带有小数点的数,让学生将其读出来,引出小数的概念。
2. 教师简单解释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后每一位数字的含义。
二、小组合作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讨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整体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单讲解小数的加法运算规则,比如个位相加、十位相加。
2. 教师详细讲解小数的减法运算规则,比如个位相减、十位相减,借位和退位。
四、示范演练(1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列一些小数加法和减法的例题,要求学生依次计算出结果。
2.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演练,教师巡视指导。
五、练习巩固(10分钟)1. 学生用练习纸上完成P57-P58的课后练习题。
2. 教师收集学生的练习纸,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进行总结。
2. 学生发言,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
七、课后作业完成课本上P59的练习题。
拓展延伸: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小数加减法的题目,并互相交换来进行计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减法》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减法》︳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2)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通过对比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2.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的方法,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卡;3. 小组合作学习所需的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商品价格,提出问题:“如何计算这些商品的总价?”由此引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问题。
2. 自主探究(10分钟)学生尝试计算小数的加、减法,观察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同桌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3.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总结出小数点对齐的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计算法则。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通过课件演示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法则。
5. 巩固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卡,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批改并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7. 课后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西师大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即能发展估算意识。
3、培养小数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小数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连。
教学重点:掌握小学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计算0.8+7.5= 4.2-1.3=
(二人板演、全班齐练,指名学生谈谈你是怎样算的)
2、引入
师: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计算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今天我们进行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探索新知
例1: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计多少元?应付水费24.83元,天然气费51.6元。
先估算后计算,指名小数交流,引导列算式:
24.83+51.6= (元)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算出结果后,同桌交流并板演。
24.83+51.6=76.43(元)
24.83
+51.6
76.43
答:水费和天然气费共付76.43元。
请板演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为什么6不与3对齐?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对齐。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2. 难点:小数点对齐的问题以及计算中的进位和借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计算工具。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计算器(可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导入:复习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发现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
2. 情境导入: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找零,引入小数加减法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教材例题,尝试自己解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并讲解进位和借位的操作。
三、实践与应用(15分钟)1.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2. 小组竞赛:分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竞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小数加减法知识,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强调小数加减法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作业布置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1-5。
2. 提高题:自主设计一个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并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导入、自主探究、实践应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数点对齐的问题以及计算中的进位和借位”。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2.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3.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2. 教学难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 小数加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找零,让学生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
(2) 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以购物找零为例,让学生尝试计算,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3) 小数减法的意义通过实际情境,如测量长度、重量等,让学生理解小数减法的意义。
(4) 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以测量长度为例,让学生尝试计算,总结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提高计算准确性。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情况,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3.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应用【教学重点】1.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2.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应用【教学难点】1.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2.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题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教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回顾整数加法和减法的方法。
2. 学生分享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 教师出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学生分享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评价并总结计算方法。
四、应用拓展(15分钟)1. 教师出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评价并总结解题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题和应用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做好复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2.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3.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
2. 教学难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规律。
2. 探究新知(1)小数的加法a. 出示例题:计算 2.35 4.67b.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c. 讲解计算法则:将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开始相加,满十进一d. 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题(2)小数的减法a. 出示例题:计算 8.25 - 3.47b.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c. 讲解计算法则:将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开始相减,不够减时向高位借一当十d. 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题3. 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题(2)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3)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4.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小数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2)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5.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练习题(2)预习下节课内容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针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要注重讲解和练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运算方法。
3. 在课堂小结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 课后作业要适量,既要巩固所学知识,又要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特别是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的讲解和练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2.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
3.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
2.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的问题,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引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问题。
2. 讲授新课(1)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首先让学生观察例题,发现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然后讲解计算法则:① 相同数位对齐,即把小数点对齐;② 从低位算起;③ 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哪一位相加满十向上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从上一位借一当十,加上原来的数再减。
(2)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发现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①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② 减法的性质:a - b - c = a - (b c)。
3. 巩固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小数点对齐不准确、运算性质运用不灵活等问题。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六、课后拓展1.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特别是小数点对齐的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西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一节内容,主要涉及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也能够将这些运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难点是如何将这些规则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练习题。
学生们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的内容和进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3.5元,他买了一支铅笔花了0.8元,他还剩下多少钱?”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展示一个具体的小数加减法的例题,比如:“2.3 + 1.5 = ?”,并解释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 随堂练习:接着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进行计算,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4. 教学互动:在学生们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后,我会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他们相互之间进行练习和讨论,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一些关键的步骤。
我会用清晰的文字和符号来展示运算过程,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1.2 + 0.7 = ?b) 2.5 + 1.8 = ?c) 3.4 + 0.6 = ?a) 4.7 1.2 = ?b) 3.6 0.8 = ?c) 2.9 1.5 = ?答案:1. a) 1.9 b) 4.3 c) 4.02. a)3.5 b) 2.8 c) 1.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课后拓展,我建议学生们可以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问题,并能够将这些运算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和找零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西师大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教材112页例4以及113页课堂活动113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教学目标:1.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景,灵活地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感受运算律的普遍适用性。
3.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24.52+21.6 10+12.71 13.68+24.426.5-25.35 25.35-18.5 31-4.72二、课堂探究:1.教学112页例4:(出示情景图)(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理解题意:王伯伯和他的儿子来到了种子展销现场。
他们在现场都了解到哪些信息?他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仔细观察,交流信息,合作交流怎样才能知道他们买种子一共花了多少钱?5.5+2.76+14.5(4)这个算式怎样计算?全班汇报。
5.5+2.76+14.5 5.5+2.76+14.5=====(5)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第二种计算方法是怎样计算的?你有什么发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a+b=b+a (a+b)+c=a+(b+c)说明:整数加法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说说小数连加法要注意什么?观察数据特征,简便运算,小数点对齐。
四、课堂检测:1.教材(112页)课堂活动第1题2.练习二十四第1题独立完成五、拓展延伸:夺红旗用简便方法计算3.68+0.6+0.4 33.8+6.2+12.4。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知识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第78~81页,例1、例2,议一议,算一算,课堂活动1,练习二十二1,2,3。
◆教学提示小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此可见,本课的教学有着坚实的旧知基础。
所以老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熟练程度,以便设计符合学情的三维教学目标。
学好小数加减法,掌握计算方法,对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要将“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为什么要将相同数位对齐相加,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所以,要把“不同数位小数加减法,即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因此在教学中我建议:1.重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重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在小数加减法中的迁移和拓展。
课伊始,要直接利用复习导入,充分唤醒学生已有的旧知,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以旧知促进新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2.重视情景的创设,采取愉快教学法,可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奥运会比赛获奖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计算的内需。
3.教师要大胆放手,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
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同数位小数加减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由于教材中的例1只是相同小数位数的加减法,例2是总结计算方法,没有编排不同数位小数加减法的例题。
为了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设计不但要特别注意运用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类比、迁移到两位小数加减法,注重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还要补充特殊的例题练习-------不同小数位数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西师大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当得数的末尾有0时,结果的简便记法。
3.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清楚“用0占位”和“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
教学准备:课件,题单,奖品。
课前交流:我姓刘,孩子们叫我刘老师。
今天刘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看视频,(看完后)你同意小朋友的说法吗?(1个和1箱,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教学过程:一、复习(一)复习整数加减法1.这是我们学过的整数加减法(ppt呈现),还会做吗?(会)请拿出1号学习单,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竖式计算475+265= 320-265=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把竖式贴在黑板左下角)2.谁来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整数笔算需要注意的事项:(1)相同位数要对齐,从低位算起。
(2)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3)相减不够时,向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二)复习小数的基本性质整数的计算,大家掌握得很不错。
那大家小数的知识学得怎么样呢?(1)9.83的“8”在()位上,表示8个(),“3”在()位上,表示()个()。
(2)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12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3)小数0.800可化简为()。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三)引出课题:同学们对小数的知识也掌握得很好,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
(板书)二、自主探索,获得算法(一)课题质疑,引入新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1:小数加减法是怎么计算的?生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一样?生3:……这些问题都问得很好,我们就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老师刚才给回答问题精彩的孩子发了奖品。
出示:奖品图(价格标在文具上)请拿到蜡笔的同学说说它的价格(4.75元),笔记本?(3.4元),直尺?(2.65元)(ppt呈现:你能提出1个用一步加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1、根据信息,提出用加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减法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减法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2. 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3. 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计算过程中的进位与借位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小数加法的算式特点。
(2)学生尝试计算,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3)教师讲解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进行示范计算。
3. 探究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小数减法的算式特点。
(2)学生尝试计算,总结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3)教师讲解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进行示范计算。
4.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5. 小数加减法的应用(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应用。
7.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尝试计算,使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在小数加减法的应用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原理,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2.学生能够应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和学科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原理、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的运算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3.1 思维导入通过与学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了解小数的升级过程,理解小数相加、相减的本质,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3.2 新知讲解3.2.1 小数的加法原理1.小数的加法法则:对应单数位相加,进位。
2.教师示范演示小数的加法运算,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指导学生灵活应用。
3.2.2 小数的减法原理1.小数的减法法则:借位,对应单数位相减,退位。
2.教师示范演示小数的减法运算,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指导学生灵活应用。
3.3 练习与巩固3.3.1 小组合作练习1.根据教师手册中给出的小数运算题,学生自行组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寻求问题解决方案。
3.3.2 教师集中点拨1.教师收集组内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全班讲解,指导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4 拓展应用通过实际生活问题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数学运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出题、作业、课堂质询以及基于考试试卷试卷等多种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教师关注并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题和差错情况,并针对性地开展帮助和辅导。
3.教师与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馈和交流,建立互动与合作的教学关系,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法减法》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法减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加法2. 小数的减法3.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小数加减法的区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价格标签,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会计算这些商品的总价吗?”由此引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 探究新知(1)小数的加法①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②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小数加法题目,巩固计算法则。
(2)小数的减法①同样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②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小数减法题目,巩固计算法则。
(3)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①让学生观察一些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例子,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法则。
②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巩固计算法则。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
5.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题(2)预习下节课内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探究过程。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对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在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加法的意义:把两个小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小数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原因,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整数加法和减法,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小数加法的运算过程。
(2)引导学生观察小数加法的运算过程,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3)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小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总之,本节课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版本:西师大版年级:四年级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组成和大小比较。
2.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那么小数可以用来进行计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讲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
2. 示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
3. 练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方法进行练习。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拓展提高(5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
2. 学生讨论并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六、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拓展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小数加减法》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 西师大版《小数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地识别小数,并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2.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白小数是大于1或小于1的数,学会简单直接地用小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材: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2.工具:教学PPT、练习册、小班板报。
四、教学环节1. 游戏导入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小数加减法,你们知道小数是什么吗?(等待学生回答)学:我们已经学过分数,小数是不是比分数更加详细了呢?师:正确。
小数是指1个整数后面跟上一位或多位小于1的数的数式。
比如,1.5、2.36,等等。
下面我会给你们展示一个游戏,请大家参与一下。
学:好的。
游戏:使用计算器,两人进行PK。
每一道题量都是计算机随机生成。
正确的学生得一分。
比赛结束后,每位学生将得到相应的学分。
我们第一个计算一个小数加法:4.2+3.3=?(等待学生答案)师:正确答案为7.5。
注意小数点的位置,这样你们就可以正确地计算出答案。
2. 相互交流师:请同桌之间交换练习册,然后计算下列问题,并记录下相应的答案。
你们准备好了吗?学:好的。
1) 23.8-9.5=?2) 64.34+23.7=?3) 16.2-8.9-4.6=?4) 12.73+5.1-6.89=?学:我们可以开始计算了。
3. 教学展示师:我将会在PPT上展示一个小数加法的例子,请跟着我一步一步完成。
(展示如下)7.25+ 2.33= 9.58师:指导学生使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实践操作。
4. 巩固练习师:请同学们将练习册打开,完成练习册第七页上的小数加减法板块,下课之前,我将随机抽取两到三位学生来进行抽查。
大家准备好了吗?学:好的。
5. 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非常重要。
请大家记住小数点的位置,并牢记加减法公式。
下面我来问一下,你们都学会了吗?学:(齐声说)学会了!师: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7.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知识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第78~81页,例1、例2,议一议,算一算,课堂活动1,练习二十二1,2,3。
◆教学提示小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此可见,本课的教学有着坚实的旧知基础。
所以老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熟练程度,以便设计符合学情的三维教学目标。
学好小数加减法,掌握计算方法,对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要将“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为什么要将相同数位对齐相加,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所以,要把“不同数位小数加减法,即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因此在教学中我建议:1.重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重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在小数加减法中的迁移和拓展。
课伊始,要直接利用复习导入,充分唤醒学生已有的旧知,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以旧知促进新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2.重视情景的创设,采取愉快教学法,可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奥运会比赛获奖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计算的内需。
3.教师要大胆放手,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
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同数位小数加减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由于教材中的例1只是相同小数位数的加减法,例2是总结计算方法,没有编排不同数位小数加减法的例题。
为了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设计不但要特别注意运用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类比、迁移到两位小数加减法,注重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还要补充特殊的例题练习-------不同小数位数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5.要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注意发挥口算、估算在小数加减法中的作用。
6.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手段展示例题、练习等,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发展估算意识。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2.5 + 0.9 = 17.5 + 0.5= 1.2–0.5 = 1.4 - 1.4 =2.用竖式计算。
5元 + 4.8元= 5.3元—4.8元=要求:(1)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
(2)师:4.8元是几元几角?提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师:同学们对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如果改成两位小数加减法,会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设计意图: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对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复习,唤醒学生的旧知,以旧促新。
使原有知识、经验对学习的新知达到正迁移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1.迁移旧知,探索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创设情境,引出小数加减法。
①我们每天的生活都要用到水和电,大家知道自己家的水费和电费是多少吗?②正南街一号这个月水费和电费是多少?(出示教材第78页,情景图)③你能提出什么一个加法的数学问题吗?(出示教材第79页,例1情景图)设计意图:出示日常生活的场面,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根据给出的信息,估算一下正南街一号的水电费大约需要多少元?(3)尝试列横式、竖式算一算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逐步将信息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自主提问,并让学生在估算中运用小数的近似数等相关问题,进行解决,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和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2.自主探索,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3)指两名学生上台分别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
生板演: 24.83 + 51.6 =73.43(元)21.83+ 51.673.433.观察比较,归纳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观察比较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笔算过程,进一步感知小数加法的算法。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这道小数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数点对齐。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用红色粉笔突显出各题的小数点。
)师:在竖式中的“8”和“6”为什么要对齐?“1”和“1”又为什么要对齐呢?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利用归纳的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解决教材第79页,算一算,6.27+28.93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6.27+28.93=35.26.27+ 28.9335.20师:计算结果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怎么办?是否可以去掉。
根据是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蓝色粉笔把竖式中的计算结果“35.20”末尾的“0”分别划上斜线,并把横式中的计算结果“35.2”末尾的“0”分别擦掉。
(3)理解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根据汇报,归纳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①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②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③得数的小数点,要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④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并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编成顺口溜:点对点,位对位,小数整数方法同,得数对点要化简。
(出示顺口溜)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法和一位小数加法的知识做铺垫,因此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两位小数加法,进一步感悟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接着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归纳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编成顺口溜,朗朗上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更便于学生应用方法指导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4.探索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所计算的都是小数加法问题。
现在请看一道小数减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例2情境图)(学生尝试计算)生板演:49.5—32.48=17.02(吨)49.5- 32.4817.02(1)探究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①师:在竖式中被减数中谁和减数中8对齐相减呢?请你想出理由说给同桌听听。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②师:“49.5”百分位上的数是几?添“0”的依据是什么?③师:49.50—32.48计算中,百分位上怎么减?小结:当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相减,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
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在位数少的小数末尾添“0”,使相减的小数的位数相同。
(2)探究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①请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教材第79页,算一算31—4.27=,你发现了什么?被减数是什么数?汇报交流:在计算中,你们又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②在竖式中为什么要把“1”和“4”对齐相加呢?在31的后面先加什么? 再添什么? 34的末尾为什么要添两个0?③小结方法:当被减数是整数,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先在这个整数右下角先添上小数点,再在末尾添“0”。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了两个特殊的“例题”,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营造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尝试与探究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和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同时也很好的突破小数位数不同的两个数相减以及整数减小数这一教学难点。
(三)巩固新知:教材第80页,课堂活动1。
师生示范,然后分小组活动。
(四)达标反馈习题:1.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5.76+3.686.85+2.7 3.07+2.932.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4.28-1.38 8-2.59 8.03-6.98答案:1.9.44;9.55;6。
2.2.9;5.41;1.05。
(五)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愿意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吗?2.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布置作业第1课时:1.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71.45+38.6 16.3+63.83 45.49+16.92.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88.7-21.38 41.25-28.6 30.1-12.773.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答案:1.110.05;80.13;62.39。
2.67.32;12.65;17.33。
3.5.91平方米。
《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的教学有着坚实的旧知基础,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因此,教学设计以类比、迁移,自主探索为主。
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复习引入,顺向迁移——自主探索,感悟算法——总结顺口提炼方法——搭建平台,突破难点——分层练习促进应用——内外衔接,学有价值。
一、复习引入,顺向迁移。
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而小数的加减法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十分密切。
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课前复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和注意的问题,接着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实现顺向迁移。
二、自主探索,感悟算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标准》也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减少机械的训练。
例1的教学,当学生在众多问题中选取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进行解决。
在这里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鼓励学生尝试计算、自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