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版必修二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一单元《囚绿记》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一单元《囚绿记》Word版含答案.doc

《囚绿记》练习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地一组是()A.公寓(yù) 抑郁(yìyù) 涸辙(gù) 嵌玻璃(qiàn)B.婆娑(póshuō) 瞥见(piē) 纸糊(hú) 常青藤(téng)C.蕈菌(xùn) 猗郁(yī) 移徙(xǐ) 急不暇择(xiá)D.枯枝(gū) 淅沥(xīlì) 纤细(xiān) 揠苗助长(yà)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径枯枝。

B.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胳,嫩芽。

C.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D.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峰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2005年2月,朝鲜正式宣布拥有核武器,声明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自卫,同时宣布无限期参加六方会谈。

②西方国家元首习惯在圣诞新年期间对国民讲话,祝愿来年顺利。

不过,在春节这个中国的新年节日,他们同样会向华人拜年。

③他们强化招商引资,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全区已建成10个各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就地农民5万余人。

④由于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制度等基础建设薄弱,市场不完善,因而造成了近些年来股市下跌。

A.中止专诚吸收连续B.终止专程吸收持续C.中止专诚吸纳持续D.终止专程吸纳连续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上海男篮在CBA历史上曾经连续多次闯入总决赛,但仅仅获得过一次总冠军,他们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功亏一篑。

B.齐白石画册里的一幅画上,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长物,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真是一片“神境”。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学案设计(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学案设计(含答案)

《囚绿记》学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2.过程与方法: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二、导读1.简介作者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

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日,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暂露头角。

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译著有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2.解题绿是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囚绿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文体属于——记叙性的散文。

3.背景本文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奇耻大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株常春藤,民族危亡之际那株倔强的常春藤也便有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二、导思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我”为什么要“囚”绿?(用原文的句子回答)3.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理清全篇的思路,如能像“囚绿”那样用动宾结构的两个字概括。

4.这株常春藤在被囚前与被囚后各有着怎样的外形与特征?“囚绿”后,绿表现出怎样的特点?5.你如何看待作者的“囚绿”?6.作者为什么囚绿后又放绿?7.“绿”象征着什么?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人?四、导练[跟踪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涸辙gù淅沥xī揠苗助长yàB、婆娑 sha 流连lián 急不暇择xiáC、珍重zhēn 猗郁qī毫不犹豫yùD、蕈xùn菌囚系jì永不屈服yǒng2.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学案(附活页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学案(附活页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学案一、新知导学:(一)【学习目标】1.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从品读文章的关键句、优美语句入手,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3.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4.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二)【学习重点】1.紧扣文本,把握绿的象征意义。

2.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三)【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绿”的深刻内涵。

(四)【知识清单】1.字音辨识陆蠡.(lǐ)淅沥..(xīlì)移徙.(xǐ)婆娑..(pïsuō)涸辙..(hãzhã)猗.郁(yī)瞥.见(piē)葱茏..(cōng lïng)纤.细(xiān)急不暇.择(xiá)蕈菌..(xùn jùn)揠.苗助长(yà)2.词语释义。

了截:明了简单。

至宝:最珍贵的宝物。

繁茂:繁密茂盛。

安顿:指居住、安置下来。

留恋:不忍离开或舍弃。

缘引:攀缘,牵引。

抑郁:压抑忧郁的心情。

猗郁:茂盛的样子。

移徙:课文中指搬动、移动。

攀缘:指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还可指依附、投靠。

涸辙:课文中指的是干涸了的车辙。

涸,水干,枯竭,语出《庄子•外物》。

3.相关成语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作“拔苗助长”。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偃,拔。

急不暇择:比喻焦急的心情,等不及作仔细的选择。

4. 近义词辨析占据•占领“占据”指用强力保持或获得地域、场所。

例:敌人凭借占据的有利地形,企图负隅顽抗。

“占领”指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

例:我们要开拓和占领新的科技领域。

固执•顽固“固执”指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词义较轻。

例: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是不行的。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囚绿记一颗敏感的心,会因一颗露珠的滚落而战栗,因一朵小花的凋零而沮丧,因一声凄婉的雁鸣而无眠;更何况面对的是一个被囚禁了的生命、被战火包围着的旧都、被兵燹炙烤着的民族。

于是,有着“优美的性格黄金的心”的青年文学家陆蠡,借一枝不屈的常春藤,表达了自己和一个民族对生命的渴望及对光明的渴求。

让我们走近陆蠡,采一抹绿色,来感受那柔弱生命里坚强的震颤吧!1.走近作者生平经历陆蠡(1908—1942),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浙江天台人。

中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

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4年,陆蠡到上海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

1937年8月,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

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翌年仍回出版社。

几年间,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

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年仅34岁。

主要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小说《覆巢》《秋嫁》,译著《罗亭》《鲁宾逊漂流记》《寓言诗》《希腊神话》。

本文写于1938年。

当时,北平(今北京)沦陷,作者移居已成“孤岛”的上海,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陆蠡的这篇散文《囚绿记》,就是写作者在上海“孤岛”时期怀念在北平的生活:窗外的两枝碧绿的常春藤被自己牵进迎窗的案头,然而这“囚进”屋里的绿藤,尖端仍朝着窗外的阳光,颜色却一天天变黄,枝条也细瘦起来。

直到抗战爆发,作者被迫南回,才将这永不屈于黑暗的“囚人”释放,并真诚地祝福它繁茂苍绿。

本文虽写的是“囚绿”的故事,实际上“言在此而意在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档:第一单元 第3课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档:第一单元 第3课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囚绿记陆蠡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品味语言,鉴赏评价。

2.思维与审美:(1)把握文意,理解题目内涵;(2)鉴赏本文的结构、表现手法等艺术特色。

激趣导入著名作家巴金在回忆一位作家时曾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

这位作家就是陆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代表作《囚绿记》,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下面是本文的思想内容框架图,读完思考后面两个问题。

(1)文章以对“绿”的感情为线索,请根据图中内容,写出表现文章线索的五个动词(限用一个字),填在图中方框内。

(2)请在图中圆圈内,填写两个体现全文主旨的二字词语。

答案(1)①寻②赏③囚④释⑤思(2)光明自由微任务活动一把握文意,理解题目内涵1.本文题目为“囚绿记”,“绿”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囚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绿”指常春藤。

(2)“囚绿”是为了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让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2.被囚禁的常春藤有怎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固执,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

3.在第3段中,作者说:“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

”为什么还是“了截爽直”地选择了这个窗朝东的房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因是可以欣赏窗外的绿色。

从侧面写“绿”,表达了作者对“绿”的迷恋和喜爱。

4.作者在第9段插叙以前友人替他拔野草的小故事是否远离了眼前的写作对象,游离了文章主题?这样写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没有。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4:第3课 囚绿记(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4:第3课 囚绿记(含答案)

囚绿记学习目标1.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2.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

学习重点、难点1.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2.批注课前准备让学生查找陆蠡的有关资料。

学习过程知识链接: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

学生谈完后,教师强调本文中所蕴藏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但是不能照本宣读,回答精要,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

【课文梳理】学生整体阅读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归纳线索:【难点分析】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①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②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2.关于文章主题的理解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说出理由。

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③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重点分析】1.课文除运用托物抒情的手法以外,还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

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直接抒情的语句,圈点批注。

(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2)“我拿绿色来装饰……无声的歌唱”(3)“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4)“离开北平一年了。

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

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2.读书要读出文字的内涵,下面这段话,隐含着怎样的矛盾,你能说说吗?全文中这样的语句还有不少,再找出一两处品味一番。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一单元3囚绿记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一单元3囚绿记 Word版含解析

3*囚绿记绿色象征着希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也是渴望“绿”的,他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

巴金回忆说,陆蠡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美字体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囚绿记赏美文追怀陆蠡到平桥(节选)我一直在心底里追怀着陆蠡,时常跋涉到平桥寻访这位天台山水孕育的三十年代著名散文家的踪迹。

他的《海星》、《竹刀》、《囚绿记》如一块块明亮的丰碑,矗立于我的艺术生命程途。

我自始至终深受他笔下么难以寻觅吗?几度沉思,几度凝噎。

夕晖下,苍凉的陆蠡故居早已隐没无闻,如一艘沉没的不系之舟。

聊以欣慰的是,陆蠡的作品相继得到出版,先后被选入各种经典选本加以评价,并被各大中院校当作教材,许多专家学者评选百年百篇经典散文,都把他的《囚绿记》列在其中。

在港台乃至东南亚文学界,也有专门研究陆蠡散文的论著问世。

值得一提的是,台州作家蔡庆生积十数年苦功,广为搜罗陆蠡遗文旧事,编辑8万字《陆蠡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陆蠡渐渐为人所知,是值得庆幸的。

回头再凝望这陆蠡的旧居,我想若稍加修葺整理,可以改成纪念馆,作为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也是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为何要胡乱轻弃呢?我们怎能忍心它在风雨中倾圮湮没呢?萧飒的秋风吹动身边的苦楝,又回荡谁的伤怀谁的叹息呢?追怀陆蠡到平桥,我总不忍心多看他的故居一眼。

而光阴一点点地斜过,殁于西天的酡红。

我不得不告别了他,不知它是否安然无恙。

走在满畈秋稼的田野上,始终见不到一个收获的人,我想,倘若有一个先生手捧书本,紧随我行吟于黄昏之中,那不是别人,那是陆蠡的魂。

【课内挖掘】陆蠡巧妙地借爱恋绿色,抒写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还展示了人心灵中最真实、最永恒的一面,那就是和平安宁、优美诗意的生活才是人真正的需要,但当一种东西侮辱你的自由的时候,人会为了自由而反抗,甚至牺牲,正如那常春藤一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已审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已审阅)

一篇__________散文。

文章以__________为线索,情节跌宕多姿。

散文家翻译家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对绿的感情分钟满分:(4×答案:海里'竹刀'囚绿记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嵌.着(qiàn) 孔隙.(xì)瞥.见(piē) 揠.苗助长(yà)B.移徙.(xǐ) 蕈.菌(tán)淅沥..(xī lì) 偃.旗息鼓(yǎn)C.涸.辙(gù) 婆娑.(s uō)纤.绳(qiàn) 大笔如椽.(yuán)D.不禁.(jìn) 烽.烟(fēng)囚系.(xì) 急不暇.择(xiá)答案:A解析:B项,“蕈”应读“xùn”。

C项,“涸”应读“hé”,“椽”应读“chuán”。

D 项,“禁”应读“jīn”。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繁蜜困倦简陋毫不犹疑B.脉络绿州猗郁了截爽直C.攀缘珍重绳索繁茂苍绿D.葱笼公寓娇弱烽烟四逼答案:C解析:A项,蜜—密。

B项,州—洲。

D项,笼—茏。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当时身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在北京时,窗外的一棵常春藤。

B.陆蠡的《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文字清新纯朴,文中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沉思……等。

C.出版社被抄的时候,陆蠡完全可以从容趋避,但他为了负责,自愿向捕房“投案”,他的正直最终使他在苟活与成仁中选取了后一条艰难的路。

这就是陆蠡,一个淳朴,道地的山乡人!D.陆蠡在散文诗《黑夜》中,曾表示要“怀着无限的希望,从心灵一点的光辉中开始进取”。

答案:D解析:A项,“囚绿记”应加书名号。

B项,省略号与“等”不能连用,可删掉省略号。

人教版必修2课时优案1 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课时优案1 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对应学生用书P151.读准字音①淅沥..()③猗.郁()..()②葱茏④蕈.菌() ⑤折.叠() ⑥涸.辙()⑦婆娑.() ⑧揠.苗助长()答案①xī lì②cōnɡ lónɡ③yī④xùn⑤zhé⑥hé⑦suō⑧yà2.词语辨用(1)安顿·安置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给牧区带来了巨大灾难,当地政府立即出台办法,重点强调要把百姓的生活好。

(2)装饰·妆饰在一新的房子里,留着自然的马尾辫、有着完美的素颜的她,虽没有过多,但依旧那么美丽动人。

(3)留恋·流连人们忘返于武夷的山山水水之间,歌颂武夷,赞美武夷。

刘白羽先生的直抒情怀十分感人:“武夷收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

”多少人对武夷充满了之情,向往之情,赞美之情。

(4)未必·不必这件事是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嘛,你着急。

答案(1)安置安顿(2)装饰妆饰(3)流连留恋(4)未必不必解析(1)二者都有安排的意思。

安顿:着重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置:着重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事物的处置有个适宜的处所。

(2)①做动词时,“装饰”是指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妆饰”是打扮的意思,侧重指人。

②做名词时,“装饰”是指装饰品,而“妆饰”是打扮出来的样子。

(3)两者词义的侧重点和适用对象不一样。

“流连”指受吸引而不愿意返回,对象仅限于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可供游乐观赏的处所、环境。

“留恋”指心存依恋而不忍离去,对象通常指故乡、母校、亲人等与自己的经历有过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4)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

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

3.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以行政化思维主导高校发展,对于高等教育以“计划”的方式加以规划,和揠苗助长....一样,都是不尊重规律发展的典型做法,即使暂时没有废除,日后也终将消失。

2019-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2学案: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2学案: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囚绿记一张发黄的旧照片,记录着一个曾经鲜活但却永远定格在34岁的年轻的生命——陆蠡,那个时候的他衣着整洁,面貌清秀,眼睛、嘴角带着羞涩的微笑。

当年,陆蠡经常眺望山水,相对无言,除了陶醉,还有渴望在宁静中放飞心灵的憧憬。

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时,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奇迹;当一叶绿芽冲破障碍,破土而出时,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顽强。

而陆蠡也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写下了《囚绿记》,让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追求。

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

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

1933年开始散文创作,前后共出版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部散文集。

曾翻译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

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

抗战爆发后留守“孤岛”上海,在“受异族的侵凌,祖国蒙受极大的耻辱”的年代继续从事编辑、写作和翻译的工作。

1942年4月不幸被日伪宪兵拘捕,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久惨遭杀害,年仅34岁。

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诚、勇敢、文如其人的作家。

本文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留守在沦为“孤岛”的上海。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他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这使他感到“孤独”。

但作为一个永不屈服于黑暗,强烈追求光明的战士,他是不会感到“孤独”的。

他怀念起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株常春藤——固执地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这是我们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

作者在常春藤身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1.孤岛文学“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此时产生的文学作品被称为“孤岛文学”。

2.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手法。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3课+囚绿记+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3课+囚绿记+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囚绿记(一)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的无数朵浪花发出_____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当。

②严复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撰写发表一系列政论文章,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引介西方思想文化,_______,唤醒国人。

③意大利菜或许没有法国菜那样_______,但它讲究直接利用原料自身的鲜美味道,常用番茄酱、橄榄油、罗勒、番红花等调味,也别有风味。

A.如雷贯耳振聋发聩震耳欲聋B.震耳欲聋振聋发聩如雷贯耳C.振聋发聩震耳欲聋如雷贯耳D.震耳欲聋如雷贯耳振聋发聩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银行家群体一度是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然而这个曾经创造过辉煌的银行家群体不知何故很快便_______了。

②丰收的秋天远去,萧瑟的冬日降临了,曾经活跃在田野里的各种动物都已_________,雪花满天飞舞着,为大地披上了一身银白色的服装。

③正如伟人所说,一切稳固的东西都会______,一切神圣都将会遭到亵渎。

很多企业早已明白,在这个时代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生意。

A.烟消云散销声匿迹风流云散B.风流云散烟消云散销声匿迹C.风流云散销声匿迹烟消云散D.烟消云散风流云散销声匿迹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老师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B.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上百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使机体发生病变,会引发心血管、肺癌等严重疾病。

C.消费者建议,对一次性餐具要采取措施,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从而保证其质量合格,使用安全。

D.针对我国有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我们一定要吸取发达国家有过的经济教训,避免重蹈其覆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年来,政府在户籍管理、土地流转、劳动报酬等方面开始了有利于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境遇的改革,但从社会基本方面观察,国家现行体制还没有为进城务工人员平等的产业工人地位做好全面准备。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2):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2):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囚绿记绿1.春风吹拂着大地,万物复苏,带来绿色,带来了生机。

春天不能没有绿,春天放眼皆是绿。

在这个春风荡漾、桃花盛开的季节里,走出闹市,徜徉在田间小路上,扑入视野的是绿色无垠的麦田。

布谷鸟清脆的叫声在麦田上空和农田防护林里回荡,似一位舞蹈家在春的舞台上尽情表演。

麦苗正拔节长高,由嫩绿到翠绿到苍绿,在丰满,在成熟,在延续生命。

生活便在生命的延续里旋转起来,不断变幻着色彩,粉绿、苍绿……我知道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没有绿色就不会有生命,就没有梦想。

我感谢生命的绿色,是你博大的胸怀拥抱着整个大地,让生命的绿色在春天发芽。

2.伊人曰:生命失去绿意,便是一派寂寞。

我想,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绿色希望的延续,纵使寂寞将至,那也只是绿的另一种形式罢了。

曾经,在一灯如画的幽静里,我写下:生命有绿意,绿藤攀缘而上,便有无数的希望点缀其中,那份美丽,只能用花粉来形容。

信念之下,我似乎看见绿色的精灵扑打着她如纱的花翅,抚开了心泉的低语,在我的心灵深处植下了一颗微小却有着无数美丽的希望的种子。

于是我流着泪微笑,任凭窗外风声呼啸,因为我知道我重拾了曾经丢失的梦,那里荡漾着阳光与鲜草的交谈,弥散着嫦娥与桂树千年的企盼。

我想从那一刻起,我生命里绿的沉沦、绿的哀伤、绿的幽怨该是一去不复返了,我看见我的指缝甚至都流淌着温暖的绿意。

于是我想,我生命中的那份绿意该是何其珍贵,那份生命存在的高贵,该是无语言说的。

坚贞的爱国者——陆蠡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

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4年,陆蠡到上海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

1935年,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

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翌年返回出版社。

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

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2:第3课 囚绿记(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2:第3课 囚绿记(含答案)

《囚绿记》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

他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

代表作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和《囚绿记》。

背景连接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入侵租界为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

作者就是当时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

《囚绿记》就写于抗战前期(1938年)“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

因为文章所述之事发生在卢沟桥事变后,地点又是烽烟四逼中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到,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体味到作者祝福它“繁茂苍绿”中所包含的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念,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心情。

相关知识名家评陆蠡余光中:“感性散文写得最好的恐怕就是陆蠡了。

”“他的散文独创在于断然割舍繁文杂念,而全然投入单纯的情感,务求饱满的美感。

《贝舟》《囚绿记》《谶》等只从一丝萦念的线头,便会抽出一篇美丽而多情的绝妙小品来。

”“陆蠡是散文家中的纯艺术家。

”柯灵:“在文人传统中有宁静澹远的一路,圣泉正是这一类。

不趋时,不阿俗,切切实实,闭户劳作,劳作所得,殷勤地献与世人。

他是淳朴的,一个地道的山乡人。

这点淳朴使他在品格上显得高,见得厚,也正是他终于默然地为祖国献出生命根基。

”语言基础1.注音(1)镶嵌.( ) (2)瞥.见( ) (3)涸.辙( )(4)移徙.( ) (5)茎.叶( ) (6)嫩.叶( )(7)婆娑.( ) (8)猗.郁( ) (9)蕈.菌( )(10)揠.苗助长( )2.解释词义(1)猗郁:(2)瞥见:(3)急不暇择:3.辨析近义词(1)占据·占领[辨析]“占领”指用武装力量取得某个地方。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1单元+3 囚绿记+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1单元+3 囚绿记+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瞥.(piě)见涸.(hé)辙脉.(mài)络葱茏.(lóng) 蕈.(diàn)菌猗.(yī)郁镶嵌.(qiàn) 揠.(yǎn)苗折.(zhé)叠【答案】“瞥”读piē,“蕈”读xùn,“揠”读yà。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

②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湖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

③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锋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④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答案】①“度越”应为“渡越”,②“湖”应为“糊”,③“锋”应为“烽”。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________,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________,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_________,________,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A.脉络嫩叶卷须嫩芽B.卷须嫩芽脉络嫩叶C.卷须嫩叶脉络嫩芽D.嫩叶卷须嫩芽脉络【解析】要注意词语的选择依据语言环境而定。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让幼儿园的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的揠苗助长....式做法,已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批评。

B.据统计,全世界95%以上的员工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怎样才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C.如果你能听从老中医的劝告,增强自信心,抓住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坚持锻炼,不气馁,长此以往....,口吃的毛病一定能得到矫治。

D.演员张国立曾坦言,为某品牌的食品担任代言人后,数年内如坐针毡....,生怕该品牌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损害自己的形象,更损害消费者的健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9: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9: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囚绿记【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思路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解读具有象征意味的景物4.品读文章的优美语句【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在文中快速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2.解读具有象征意味的景物【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美【教学方法】启发法、课堂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绿”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绿”的散文《囚绿记》。

二、新授1.解题“囚绿记”记叙性散文记叙囚禁绿色的经过。

2.带着问题快速浏览文章(1)“绿”具体指什么?常春藤(2)运用“囚绿”相似的动宾短词来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遇绿→赏绿→囚绿→放绿→怀绿3.分组讨论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还是有更深层的寄寓?不是解析具有象征意味的景物时,我们可以:a、抓描写句,品特点b、抓抒情句,悟内涵c、联系背景,理解形象(一)描写句(1)“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嫩叶,渐渐变青,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盛。

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美丽(2)“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绿,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顽强(3)“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固执(4)“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不屈服总结:常春藤具有顽强、美丽、固执、不屈服(二)抒情句(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解析

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 囚绿记学案1 文本研读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镶嵌..( ) ②孔隙.( ) ③瞥.见( ) ④涸.辙( ) ⑤急不暇.择( ) ⑥移徙.( ) ⑦揠.苗助长( ) ⑧淅沥..( ) ⑨婆娑.( ) ⑩葱茏.( ) ○11嫩.绿( ) ○12猗.郁( ) ○13蕈.菌( ) (2)多音字①纤⎩⎪⎨⎪⎧ 纤.细( )纤.绳( ) ②禁⎩⎪⎨⎪⎧ 不禁.( )禁.令( )③度⎩⎪⎨⎪⎧度.假( )度.德量力( )④提⎩⎪⎨⎪⎧提.防( )提.醒( )2.辨形组词 ①⎩⎪⎨⎪⎧ 暇( )瑕( )遐( ) ②⎩⎪⎨⎪⎧ 揠( )偃( )堰( ) ③⎩⎪⎨⎪⎧ 猗( )漪( )绮( ) ④⎩⎪⎨⎪⎧瞥( )蹩( )弊( )蔽( )⑤⎩⎪⎨⎪⎧淅( )渐( )惭( )⑥⎩⎪⎨⎪⎧徙( )徒( )陡( )⑦⎩⎪⎨⎪⎧缘( )椽( )喙( )3.词语释义 ①涸辙的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急不暇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至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缘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揠苗助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淅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婆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抑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葱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猗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攀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留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烽烟四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留恋·留连“留恋”是动词,指不忍舍弃或离开。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囚绿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散文。

b.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明确对“绿”的感受和理解。

c.了解象征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
a.品味关键句,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

b.了解背景,明确作者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

3.情感目标
二、教学要点
品味关键句,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一、用《故都的秋》导入本文。

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刚刚欣赏了北国的秋色,在饱尝了故都的
秋味之后,大家一定意犹未尽,对于北方的风光,还恋
恋不舍,尤其对于北京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还有很多期待。

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同样是描绘北
平景色的文章──《囚绿记》,体会一下作者深沉的“爱
绿”之情。

二、出示关于“绿”的诗句和图片。

三、与陆蠡相识
课件展示:
思考对
“绿”的
感受,同
时积累
关于
“绿”的
诗句。

学生展
示课前
搜集的
有关作
创设情
境,感悟
诗词中
的绿意。

借助对
作者的
了解把
握文章
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囚绿记绿色之美我爱绿色,绿色对我的生活是一种补助,如果在某个夜晚,摘一片绿叶,倾听天穹和大地的声音,内心是多么笃定而恬静。

绿色蕴藏着生命的源泉,净化着空气的魂魄,多少生命依赖绿色而生存繁衍。

当春天来临时,所有的绿色植物,无论处在何方,哪怕是高山坡边、戈壁沙滩、石缝岩缝、树下草丛、田野乡径……都绽放着可爱的象征生命的绿叶,迎着料峭春寒,顽强地撑破束缚着它的芽苞,骄傲地昂着头,似乎在向人们展示它强劲的生命力,竭尽全力用自己的生命的本色装点着春天。

古朴的山村、荒凉的沙漠、一望无边的戈壁、雄伟的高山、幽静的湖泊……在绿色的热情渲染下,变得温馨而富有情趣。

因为绿“恩泽”人间,人类多了一些心灵藤萝的牵绊,多了一些情感的认同与默契。

我们可以像绿色一样轻松地蔓延着快乐、友善、惬意,像绿色那样欢乐地编织着美丽的梦想和期望,在平凡中展示美好的情怀。

大自然赋予绿色的神韵是神奇无限的,它是我们梦幻的天堂!绿色美在朴实无华的外表。

它没有表层的妩媚炫耀,而是透着骨子里的强硬和浩然正气!它天然去雕饰,素面朝天,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依然执着坚定;如清水出芙蓉,一如初装,淡雅的氤氲之气,如雾如露,一如仙尘;它不依恋繁华,也不需要衬托,不怕抛弃和遗忘,坚守着自己的家园和理想,坚守着一生与之共存的追求。

一、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2.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意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3.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连线大义凛然的爱国作家——陆蠡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字圣泉。

1931年大学毕业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1942年4月被捕,数月后惨遭杀害。

作品主要有散文诗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译著:《鲁宾逊漂流记》。

三、背景探寻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的一株常春藤。

这常春藤被自己牵进迎窗的案头,然而被“囚禁”的绿藤,尖端仍朝着窗外的阳光,颜色一天天变得萎黄,枝条也细瘦起来。

直至抗战爆发,作者被迫南归,才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释放,并祝福它繁茂苍绿。

这篇散文写的是“囚绿”的故事,实际上含不尽之意自在言外。

四、归纳整理1.字音①镶嵌.(qiàn) ②蕈.菌(xùn) ③移徙.(xǐ) ④猗.郁(yī) ⑤瞥.见(piē) ⑥涸辙..(hé zhé) ⑦闲暇.(xiá) ⑧淅沥..(xī lì) ⑨葱茏..(cōng lóng) ⑩婆娑..(pó suō) 2.字形⎩⎪⎨⎪⎧ 揠(yà)揠苗助长偃(yǎn )偃旗息鼓堰(yàn )堰塞湖 ⎩⎪⎨⎪⎧ 遐(xiá)遐想瑕(xiá)瑕疵暇(xiá)闲暇 ⎩⎪⎨⎪⎧ 猗(yī)猗郁涟(yī)涟漪绮(qǐ)绮丽⎩⎪⎨⎪⎧ 猝(cù)仓猝淬(cuì)淬火粹(cuì) 纯粹3.词语(1)固执·顽固【辨析】 二者都有“坚持、不肯改变”之意。

“固执”指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常形容人的性格、言语、行为等。

“顽固”为贬义词,程度比“固执”深:①指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②指在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③不易制伏或改变。

【运用】 ①为什么________皮肤病总在冬季复发,或是症状加重?②邓华德不是一位没有水平的教练,虽然有时________,但他对比赛的阅读能力毋庸置疑。

答案 ①顽固 ②固执(2)流连·留恋【辨析】 二者都有“不愿离开”的意思。

“流连”指受吸引而不愿返回,对象仅限于自然景色、名胜佳迹等可供游乐观赏的处所、环境。

“留恋”指心存依恋而不忍离去。

对象通常是故乡、母校、亲人等与自己的经历有过密切关系的人或事物。

【运用】 ①辞职后,她没有________大城市,而是毅然回到了嘉兴农村,和父母一起专心养起了生态鳖。

②喀纳斯景区冬游,景色让人十分陶醉,________忘返。

答案 ①留恋 ②流连4.成语(1)了截爽直:比喻做事情十分爽快、干脆。

(2)急不暇择:心情焦急而来不及选择。

暇,空闲。

(3)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4)揠苗助长: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揠,拔。

一、文本导学1.作者插叙以前友人替他拔草的小故事是否远离了眼前写作对象,游离了文章主题?这样写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没有。

床下无意长出的芽苗也是嫩绿色的,作者一样喜欢,不予清除。

这补充说明了作者对绿的一贯喜爱,切合文章爱绿的主题。

2.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又将“绿友”释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抗战爆发后,“我”被青藤那顽强的抗争、永向光明的执着精神感染,作者仿佛看见了呼唤光明和自由的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故珍重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

3.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

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4.课文既然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

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

5.常春藤到底是象征自己呢,还是象征整个中华民族?文章是表达自己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呢,还是“渴求民族解放的信念和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你认为呢?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一: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信念和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

观点二: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

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才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观点三: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二、归纳总结图解文章主旨探微本文通过写作者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描绘了常春藤的生命状态,赞美了“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也表达了对民族光明前景的诚挚祝愿和坚定信念,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愤慨情感。

一、百变素材1.热爱自由,追求光明热爱自由,追求光明的陆蠡,巧妙地借爱恋绿色——这生命的象征,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写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陆蠡在散文诗《黑夜》中曾表示要“怀着无限的希望,从心灵一点的光辉中开始进取”。

他确实是这样做的。

在长夜漫漫的旧中国,严肃、踏实、乐观地前进着,正如他笔下的这“绿”,有着永不屈服于黑暗的骨气和强烈追求光明的坚定信念。

海伦·凯勒说:“信念是命运的主宰。

”青春之程崎岖,命运之路坎坷,愿我们所有的青年人都坚定自己的信念,收获青春的梦想。

2.诗意生活“绿”是无法被囚禁的,优美与诗意同样如此。

对于“优美”与“诗意”的理解是不是只有优美的生活环境、美好的人际关系、自由放飞的心灵呢?其实不尽然!对事业、学业的坚持不懈的追求,这种追求本身就具有优美的诗意。

所以,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不管是成功还是失意,都可以是有诗意的,生活都可以是优美的。

关键在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关键是我们要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意志、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的每一个过程,这样,我们就能获得优美而诗意的生活。

二、技法学习象征手法《囚绿记》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他的眷恋,他的感叹,他的祈祝,完全寄寓在对常春藤的深情怀念里。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要注意和比喻的区别。

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

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但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