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案例分析及德育创新案例

合集下载

《变废为宝》德育活动案例特色德育活动案例

《变废为宝》德育活动案例特色德育活动案例

《变废为宝》教育案例一、活动简介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才干。

2.培养学生展示成果、获得体验的才干。

3.加强节俭教育,在学生中树立“节约资,物尽其用”的观念,增强学生的节省意识。

课前准备1.搜集变废为宝的资料。

2.利用搜集材料制作变废为宝作品活动形式展示变废为宝作品活动过程〔一〕课前导入1.班主任开篇:艰辛朴素、节俭节约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传统美德。

变废为宝是建立节约型校园、营造节约型社会的方法之一,犹太商人说过“没有真正的垃圾,惟独放错地方的资。

”对看似无用的“垃圾”发展回收利用,既减少了污染,又节约了能,真可谓一举两得。

2.图片展示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变废为宝的主题班会,理解了变废为宝的作用,如今我们来回顾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被再利用的废弃品呢?〔出示 ppt〕上节课教师分组布置了任务,如今我把时间交给主持人,看看大家的学习成果吧!〔二〕变废为宝作品展示1.导入主持人:刚刚教师带着我们回顾了生活中可以被利用的废品,如今分组对自己变废为宝的作品发展展示,展示内容包括:作品名称、灵感来、制作材料、作品作用、心得感受,下面首先有请创新组为我们展示—2.小组代表成果展示〔1〕创新组:毛毛虫玩具毛毛虫汽车玩具制作材料:两个易拉罐,四个矿泉水瓶盖,两根木棍,一张绿色卡纸,一根麻绳,胶,黑笔,剪刀灵感:废旧的饮料瓶要末乱扔,要末卖到二手市场,非常可惜,而易拉罐的瓶身是圆柱形的,很像小朋友玩的玩具。

制作过程:首先把易拉罐的一侧放在红色的卡纸上,做一个和易拉罐的一边同样大小的圆,作为毛毛虫的脸,并用黑笔给它做眼睛和嘴巴。

然后又用这个易拉罐做毛毛虫汽车的身体,外面用绿色的彩纸包裹起来,在他的身体上绑了废旧的麻绳。

接着用剪刀从第二个易拉罐身上剪出两根长条并把它弯曲,作为毛毛虫的触须。

最后用两根木棍作为它的车轴,四个塑料瓶的盖子作为毛毛虫汽车的车轱轳。

体验感受:这样不仅做到废物利用,为父母节约了买玩具的钱,而且弟弟妹妹看到也非常的喜欢。

德育课教育案例(3篇)

德育课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中学德育课,针对当前青少年在关爱他人、传递温暖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一堂以“关爱他人,传递温暖”为主题的德育课。

该课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关爱他人、传递温暖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二、案例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首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关爱他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和温暖。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关爱他人意味着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关爱他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主题讲解(1)关爱他人的意义教师通过讲解关爱他人的内涵,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关爱他人可以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

(2)关爱他人的方法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介绍关爱他人的具体方法,如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关爱他人。

3.实践环节(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讨论并分享一个关爱他人的故事。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的经历,激发了关爱他人的热情。

(2)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生活中关爱他人的场景。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深刻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和温暖。

4.总结环节教师对本次德育课进行总结,强调关爱他人、传递温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的美德。

三、案例效果1.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意义,树立了关爱他人的理念。

2.学生掌握了关爱他人的方法,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关爱他人。

3.学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道德品质。

4.班级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四、案例反思1.德育课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关爱他人的意义。

2.德育课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德育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的美德。

4.德育课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4篇

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4篇

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4篇案例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背景某职业学校的班主任面临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

这是因为现代社会对于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方法班主任采取了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她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种创新活动,如科技比赛和创业实践。

其次,她促使学生们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小组项目和合作研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班主任还邀请了成功创业者和创新领域的专家来给学生讲座,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效果通过班主任的努力,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生们不仅在各种创新项目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还积极参与科创团队和创业企业。

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锻炼。

案例二: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背景另一位班主任在职业学校中面临着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的任务。

他意识到,作为未来职场人士的学生,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方法班主任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首先,他组织了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行为。

其次,他给学生提供了实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职场生活,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

此外,班主任还采取了个案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正确应对职业道德问题。

效果通过班主任的努力,学生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

他们对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职业行为中表现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和自律性。

案例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背景另一位职业学校班主任关注的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他意识到团队合作在职场中的重要性。

方法班主任采取了一系列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首先,他引入了团队项目作业,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其次,他组织了团队合作训练营,通过各种团队挑战和合作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此外,班主任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和学生组织,培养他们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效果通过班主任的努力,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显著提升。

初中班主任德育创新教育案例4篇

初中班主任德育创新教育案例4篇

初中班主任德育创新教育案例按教材定制 / 提高备课效率 /内容可编辑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初中班主任德育创新教育案例4篇初中班主任德育创新教育案例第1篇曾钱,男,湖北人,期年级学生,先前一直在湖北老家读书,去年跟着做生意的妈妈来到石柱,托熟人就读于双庆小学五年级。

由于成绩差,老师经常当着家长和学生的面羞辱他,而他只是低着头,忍受着……第二学期,老师宁愿不要500元保证金也不要他在本班读书了,家长迫于无奈又托熟人转到我班。

原来,他上期期末测试成绩只有可怜的十七分。

细细观察,他平时沉默寡言,说话声音不但小还爹声爹气,没有男子汉的底气;走路小心谨慎,飘飘然;目光游离,手脚无措,遇到老师,怯生生的,没有一点自信心。

可他喜欢微笑,可见他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一、原因分析1、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给予什么,再加上父母忙于生意,只给钱不给力,吃好的穿好的,条件给得过于优裕,导致孩子学习不努力,成绩一直不好。

2、教育方法不当。

他父母小学文化,从小也是成绩不好,一直希望孩子能“青出于蓝胜于蓝”,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在面对成绩逐渐下滑的孩子,家长在失望中由原来的溺爱开始变得简单粗暴,经常使用一些如:“莽鸡巴”、“捶草棒”,“傻儿”等伤自尊的话语刺激孩子。

家长在少有的辅导中,动不动就吼、骂,孩子在恐惧中脑海更是一片空白,长期这样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糟糕。

在学校,老师也时常讽刺,挖苦他,还特意编到后排以凸显孩子成绩差的程度、来标榜教师的威望。

孩子在家里得不到理解,在学校也得不到老师的鼓励和关爱,更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同,成绩越来越差!3、性格孤僻,不合群。

因为老师和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当,导致孩子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偶尔说句话也是小声小气,连走路都是那么地小心谨慎,与人说话不敢正视,手脚不自然,深怕哪儿不对会招来“横祸”。

别的孩子在操坝开心地嬉戏,可他独自一人站着,木讷地沉思着,偶尔也跟着笑一笑,就是不参与。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郭霞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郭霞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郭霞德育工作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品质和人格品质,使他们能够成为品德高尚、有责任感和社会公民意识的人。

在这个背景下,郭霞老师在德育工作中做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探索。

下面是她在德育工作中的一些案例:一、开展德育主题班会郭霞老师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很多,但在德育方面的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却相对较少。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她决定开展德育主题班会。

每周一次,她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一个德育主题,例如友谊、守时、拾金不昧等,然后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最后,她会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使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和实践德育知识。

二、组织德育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德育知识,郭霞老师积极组织德育实践活动。

例如,她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养老院,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此外,她还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活动,让他们亲自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建立德育档案郭霞老师认识到,德育工作需要长期的持续性实施,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两次的活动中。

为了更好地跟踪学生的德育发展,她建立了德育档案。

在每年的开学期间,她会定期向学生发放德育考核表,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同时,她还会根据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优秀,将其记录在学生的德育档案中,以便学生和家长随时查阅。

通过这些创新探索,郭霞老师在德育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学生们的道德品质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变得更加乐于助人、尊重他人,并且具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总之,郭霞老师在德育工作中的创新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希望我们能从她的创新案例中受到启发,在自己的德育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8.3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8.3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8.3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案例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案例分析吕宗英一、案例内容今年,我任教的七(5)班班主任,我班有这样一名男生周某某(化名),父母都为安徽人,在市场买菜,家中有一个姐姐,初三刚毕业。

这名学生行为习惯比较散漫,上课喜欢乱插话,学习上回家作业按时完成很少,作业完成质量极差,对于教师的主动劝说,就当耳边风,多名任课老师为此比较头痛。

为此,本学期电话与其家长联系8次,多次进行沟通了解。

我也专门抽时间进行了家访一次,其情况主要有三点:1、小学养成的行为习惯比较差;2、上课他经常无故发呆,神情恍惚,作业质量大幅下降,成绩也逐渐下滑;3、由于父母均比较忙,现在主要由姐姐来管,也可能导致学习情况更加恶化。

二、案例分析针对周某某的种种表现,我多次与其深入的交谈,并和其他课任老师一起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导致周某某行为习惯的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 1、家庭情况父母均为生计,对于他督促比较疏忽,姐姐管时,对其有抵促心理,自己在家里有点放松,比较喜欢玩游戏,看电视。

2、自身原因自己有放弃的心理,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不肯主动问老师问题。

三、案例诊断经过原因分析,我初步设定了一个方案,打算从两方面入手帮助他。

1、家庭从吴晓亮家庭入手,我主要采取了两个手段。

(一)与其家长保持经常联系;随时把握他的最新情况,并以这些情况作为方案事实的依据。

他的每一次改变,予以及时的表扬。

(二)对其父母进行引导;逐渐增加他们对孩子的希望。

2、教师在请求课任教师帮助时,我提出三个建议:适当的多对他进行提问;尽量多对他进行表扬。

当然,对他的转变工作也少不了我的疏导,我通过当面沟通、周记指导、同学了解等方式及时的把握住他的每一丝动态,并给予他相应的指导,让他感觉到我完完全全是为他的发展着想,是他难得一见的真心朋友。

四、案例反思1 、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较多地存在于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学生群体中,如父母离异、单亲、收养家庭、三代同堂家庭(容易出现隔代溺爱),有巨大变故的家庭以及家长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家庭。

德育创新案例

德育创新案例

道酬勤”读书会天和小学钮云华一、案例背景:天和小学校是一所为开发区企业和拆迁农户服务的义务教育公办小学,学生40% 是农村拆迁户子女,60%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中途转学生。

这样的生源,客观上造成了部分学生纪律差、成绩差、行为差的“三差”学生群体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不要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地‘拉一把’,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正好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朱永新教授也曾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从中,天和小学找到了改变“三差”学生的“钥匙”: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通过阅读从精神层面丰富学生,引导学生,改变学生。

为此,天和小学成立“天道酬勤”读书会。

二、案例简介“天道酬勤”学生读书会的成员,由班主任推荐,条件是:班级中成绩最差、行为有问题、不爱读书的1-2名学生。

经过筛选一共有36名同学参加了读书会,读书会的“指导教师”由校长、分管德育副校长和德育主任担任;整合家庭、学校,读书会、班集体等教育资源,以师生共读一本书为活动载体;每周二中午集中活动一小时。

三、具体做法:为了改善36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习惯,天和小学“家长、任课老师、读书会指导教师”三位一体、协同教育,“‘天道酬勤’学生读书会”组建前期,将家长培训、班主任联谊、师生共读一本书,作为读书会的主要项目进行策划。

1.改变家长,让孩子在温馨的家庭中健康成长。

问题的学生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或问题家长。

各个班级将36名学生推荐出来后,天和小学第一个动作是组建“学生家长培训班”,请优秀学生家长介绍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校长做了《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的家教辅导报告,从实践和理论层面阐述了良好家庭教育的模式和家长行为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德育的内涵定位于"价值",价值是无法灌输的,它只能由个体在自我发展,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如何实现,如何渗透灌输,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实践。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学生学会知识.以为这样老师就做到尽心尽责了.但当我步入教师这个行业以后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 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要比逼着孩子多背一个单词,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教书是教师的职责,而育人更是重中之重。

班主任工作是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学生虽然小,但还是很重感情的。

在班主任工作中,情感工作相当重要的。

你的角色在这里就不仅是一个老师或班主任了,而更像是学生的“父母”、“朋友”。

在学校组织的一些大型活动中,或班级组织的活动中,班主任就要和学生站在一起,这样有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也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威信。

换句话说就要像孩子们一样,去玩,去体验。

下雪的时候,和学生一起堆一个雪人;运动会的时候,为学生加油呐喊;联欢会时,和学生一起表演节目……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他们也会更亲近你,愿意和你交流,你也就很容易积极发现他们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总之,德育工作是常抓不懈的,在校园班级中是无处不在的,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丰厚的收获,当我看到自己所带的班级朝气蓬勃,秩序井然的向前发展,当我看到在我的试验田里不久的将来会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累累的硕果时,我是欣慰的,那时所有的辛勤汗水,如一场春雨滋润心田,如一股甘甜汇成更大的力量促使我更加努力的工作。

案例一:我班的一位男生,平时沉默寡言,各科成绩均不及格,很少与同学们一起活动,上课走神,对每一个学科都不感兴趣。

在同学的眼中他就是拉后腿的。

还有一次学校集体搞活动,由于他的失误,班内总分没能取得冠军。

小学德育工作案例_共10篇

小学德育工作案例_共10篇

★小学德育工作案例_共10篇范文一: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德育工作在**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学生学会知识。

以为这样老师就做到尽心尽责了。

但当我步入教师这个行业以后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

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

因为这些远比逼着孩子去背一个单词,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

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案例一随着经济和时代进步,离婚的家庭也与日俱增。

单亲孩子的增多,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诚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何等重要。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

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

一、基本情况刘某,8岁,是一年级的学生,单亲家庭,是我班的学困生。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差.三、原因分析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刘某的父母在她六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她和母亲一起过,母亲在她小的时候出车祸把头部撞坏了,导致大脑有问题。

平时对孩子关心方式不对。

总是和老师交流孩子在校情况,但很少有实际行动去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这也就让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的主要原因,也就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

四、辅导策略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接触中我发现刘某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名好学生,她的贪玩只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

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刘某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刘某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

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案例4篇

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案例4篇

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案例4篇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_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案例4篇一、案例:(一)产生背景:近年来,随着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员子女的数量逐年攀升,他们的云涌而入,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教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校“外籍孩子”的比例已超过百分之四十,由于居住环境、文化意识、经济条件以及家庭中诸多的特殊性与不均衡性,使得这部分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同学缺少良好的研究习惯与生活习惯.学校在转化学生思想,规范养成教育及落实文明礼仪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学年内,结合课题研究,我们养成教育的着重点在于贫困生、学困生的扶助与转化工作.(二)案例内容:这是校园内真实而常见的一幕:学生午餐后,听见几位学生在向班主任老师汇报:“小a今天语文课上又不认真了,他写字的速度实在太慢,课堂作业没来得及完成”.再看班主任老师,并没有当面批评这位男生,而是微笑着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俯身在他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句话,只见该同学慢慢地点了点头,师生之间的默契可见一斑.小a同学是一个几乎令所有老师都摇头的孩子,就连家长都曾经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我们的班主任和主要任课教师却时刻关注着他,每天都在为他创造机会,采取旁敲侧击,鼓励为主的方式默默地关爱着他,班级同学也自愿成立帮困小组,陪伴他一起进步.(三)具体做法:这样的“外籍孩子”在我们每个班级中都有,被老师们称为“学困生”,他们是每个老师最关注、倾注心血最多的学生,也是最令班主任老师头疼的学生.另外,学校还有小部分的贫穷生,有的以至是“双困生”.如何走近这些特殊的孩子,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帮助和最有效的指点是让他们摆脱困境的最佳途径.通过问卷查询拜访和实地家访,了解“外籍孩子”和学困生的现状,阐发其研究困难的原因,确定研讨对象,研讨教育教学计策,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转化事情的力度.在各年级段都开展了帮困举动,介入面广,举动开展一般、有序,中、高年级段的效果尤其明显.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落实:1、树立研究心.我们平常所指的学困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绝对学困生”,另一类是“相对学困生”,即先天智力一般,但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因为外部身分的影响,没有达到教学所规定的程度.在我校中插班生不少,且多数是“相对学困生”,大多因为缺少优秀的研究情况和研究习惯所致.无论是学困生或贫穷生,在他们身上几乎看不到自傲.学校从上而下,都十分关心他们,从党支部、校行政到工会,都向学生伸出了援助之手,全体党员分别与学校的贫穷生“一帮一”结对,全体教师与“学困生”结对,从生活上、研究上双管齐下,让他们体会到浓浓的关爱.师爱是一种强大无比的感召力和教育力.教师倾注的爱像春雨般滋润着他们枯槁的心田,给他们带来肉体上的满足,增强了他们的自傲心.2、激发研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粘稠的师爱叩启了后进生的心扉,而要想改变他们的研究现状,首先就要从激发研究兴趣入手.在学科扶植中,各科任教师起到了关键紧张,他们立足各自的课堂实践,给予学困生出格的关照.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即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过程分层、评价分层等方面入手,大胆测验考试,不断深思,及时总结得失,一直以激发学困生的兴趣为宗旨,充分变更他们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他们满身心的投入到研究中去.3、开展研究辅导.在加强课堂扶植,弥补学生之间小差异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熟悉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大差异,这是造成他们落后的最直接的原因.为此,学校要求教师进行计策研讨,各主要学科根据摸底情况,制定跟踪打算,开设兴趣班举动.既有校级的学科兴趣小组,也有年级组的举动小组.根据学科出格,结合学生实际,在每周安排各项举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指点,此项事情得到所有老师的理解与支持,曾经步入正轨.4、密切家校联系.学校在改革课堂教学、加强课外辅导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校学生的生源决定了家教工作的薄弱,但教师能正视客观差距,理解家长的困难,努力探求切实可行的三结合教育途径.充分利用网校资源密切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各年级的家长学校活动都能有目标、按计划地进行,并能及时反馈息,总结经验,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此项活动.除常规工作外,家长们对学校的帮教措施也十分支持,能配合做好班中帮教对象的督促工作,各科老师能及时联系部分家长,以便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进步情况和研究近况.在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少孩子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的努力有时会让老师们“大吃一惊”,让同伴们“刮目相看”,更让他们自己“沾沾自喜”.(四)基本成效:通过多方努力,目前我校贫困生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学困生的研究有了不少起色.全校上下群策群力,师生之间坦诚相见,形成了有效沟通.特别是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其重要意义得到了全体教师的认同,正确对待学困生,努力转化学困生也是面向全体教育理念的生动表现.正是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自主研究、不断探索、注重深思,以不懈的努力去实践教育新理念.(五)社会反响:一年多来,学校对教师帮困活动进行了调查、反馈和总结.主要通过四个途径进行:一是通过政风行风评议;二是利用家长学校活动;三是在学生中开展调查;四是通过各类节日教育和德育主题活动.从调查、反馈的总体情况看,广大家长及社会人士对学校开展的帮困工作都持支持态度,对此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肯定,尤其是家长朋友们,他们希望学校能更加坚实地把帮困工作推广下去、深入发展下去.本学期,我校语文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在本校成功举行.让一些成功的做法在市内部分学校深入下去,在取得阶段成果后将在全市推广.班主任德育事情创新案例第2篇案例背景众所周知,只要有学生班级的存在就会有优等生和后进生之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小学班级德育项目创新案例

小学班级德育项目创新案例

小学班级德育项目创新案例案例背景本案例主要介绍了某小学班级在德育项目上的创新做法。

该小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素养,为了提高德育项目的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班级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做法。

创新做法一:德育主题活动为了深入贯彻德育教育,班级组织了一系列德育主题活动。

每个主题活动以一个具体的道德价值观为中心,通过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相关的道德问题。

比如,在一个主题活动中,班级选择了“友爱”作为主题,通过小组合作、互助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友爱的重要性,并将这种行为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创新做法二:德育实践项目班级还开展了一些德育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培养品德和道德素养。

比如,班级组织了一次社区义工活动,学生们参与了社区清洁、老人陪伴等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感受到了奉献和关爱的重要性。

这些实践项目不仅让学生了解社会责任,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创新做法三:德育互动展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分享和展示德育研究成果,班级开展了德育互动展示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海报、演讲、视频等方式,展示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感悟和成长。

通过互动展示,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表达能力,还激发了彼此的研究兴趣和互相研究的动力。

创新做法四:德育师生互动班级注重师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德育的引路人和榜样。

教师经常进行德育讲座、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行为。

同时,教师也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个别辅导、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德育方面的问题。

创新做法五:德育家校合作班级积极与家长进行德育方面的合作。

班级定期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来。

通过家校合作,班级与家庭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使得德育教育能够贯穿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效果更为明显。

案例总结通过以上创新做法,班级在德育项目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学生们在活动中增强了道德意识和品德修养,体验到了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的意义,形成了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案例大学生(3篇)

德育教育案例大学生(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素质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现实教育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提高大学生的德育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某高校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教育活动,以下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二、案例描述(一)案例背景小李,女,20岁,某高校大一学生。

进入大学后,小李发现自己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了诸多困难。

一方面,她来自农村,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她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导致她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障碍。

在心理压力和困境的影响下,小李出现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德育教育活动开展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小李的心理问题,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为她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

在辅导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帮助她认识自己的问题,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

同时,学校组织了一系列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四个自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通过这些活动,小李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激发了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3.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学校组织了生活自理能力培训,教授学生如何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基本生活技能。

小李通过参加培训,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减轻了家庭负担。

4.开展团队协作活动学校组织了各类团队协作活动,如篮球赛、拔河比赛等。

在活动中,小李学会了与人沟通、协作,增强了团队意识。

5.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环保等。

小李参加了支教活动,为农村孩子们传授知识,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三)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德育教育活动,小李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生活自理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她变得自信、乐观,与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同时,她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为学校和社会做出了贡献。

德育创新案例

德育创新案例

德育创新案例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德育不仅仅是传授学生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创新案例是指在德育教育中,通过创新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德育创新案例,了解一下在德育教育中的创新实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校园文明的德育创新案例。

某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文明礼仪月”活动,通过举办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班会、组织文明礼仪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礼仪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这个活动中,学校还邀请了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和成功人士来做文明礼仪方面的讲座,让学生们从多方面了解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对文明礼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校园的文明程度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志愿服务的德育创新案例。

某中学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到农村地区开展支教、开展文艺演出、开展生活物资捐赠等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实际行动,将自己的爱心传递给了需要帮助的人群,培养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留守儿童带来了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关于道德实践的德育创新案例。

某小学开展了“诚实守信”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开展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诚实守信意识。

在活动中,学校还特意设置了“诚实之星”、“守信之星”等荣誉称号,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诚实守信的好习惯,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通过以上的德育创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数学老师德育故事或案例三篇

小学数学老师德育故事或案例三篇

小学数学老师德育故事或案例三篇故事一:李老师的奇妙数学课李老师是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他热爱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也非常关注。

他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一天,李老师上课讲解几何知识,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设计了一个特别的活动。

李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些彩色软木棍和橡皮筋,并要求他们利用这些材料组装出一个立体图形。

学生们兴奋地开始动手,通过讨论和合作,他们互相帮助,创造出了各种立体图形,如立方体、长方体、金字塔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复习了几何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老师通过这个活动,成功地将德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故事二:王老师的关怀与鼓励王老师是一位细心而受学生喜欢的小学数学老师。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重视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

有一次,一位学生小明因为个人问题表现得郁郁寡欢,成绩也有所下降。

王老师并没有责怪小明,相反,他主动找到小明,关切地询问他的情况,并提供帮助。

王老师鼓励小明积极面对困难,相信他的潜力,并给予他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他每天和小明交流,倾听他的心声,帮助他排解压力,并耐心地解答他的问题。

通过王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小明逐渐摆脱了困境,恢复了自信,成绩也逐渐提升。

而且,王老师还鼓励小明主动参与学校的公益活动,培养他的社会责任感。

小明在王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关爱下,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一致赞誉。

故事三:张老师的生活实践教育张老师是一位富有创意和思想活跃的小学数学教师,他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他设计了一系列生活实践教育活动。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张老师组织学生们参观了一家面包店。

学生们亲自体验面包的制作过程,学习如何将整个面团分割成相等的份额,了解分数的实际运用。

这样的活动既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分数的概念,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班级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班级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班级德育工作创新案例为了解决XXX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我放下架子,亲近他,与他建立起信任关系。

我给他机会,给他时间,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我深入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找到他的兴趣点,帮助他发掘自己的潜力。

我通过耐心的引导和教育,让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帮助他制定改进计划。

最终,XXX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成为了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学生。

案例二:对于像XXX这样的学生,我采用了“动之于情,XXX于理”的方法。

我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温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

我通过与他的交流和沟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思考如何改正。

同时,我也对他进行了必要的批评和教育,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最终,XXX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成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结论:爱心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德育工作方式,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用爱心去感化和引导他们。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让孩子一个都不少”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责任心的人。

我们班级有一个学生名叫XXX。

初一上学期,他不做作业,上课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总是喜欢说话,打扰其他同学上课和做作业。

下课时,他也会狂奔乱跳,同学之间经常闹矛盾,还经常与班干部顶撞,说脏话,扰乱课堂秩序。

甚至有一次,他把女生的鞋带解了拴在课桌上,弄得全班哄堂大笑,老师也无法上课。

这些行为和表现令全班同学都为之头疼,我也曾想过让他转校。

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向我反映他的问题,这也是全班同学以及科任老师的心愿。

我曾经给他一定的警告,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我告诉他,坏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规定了一个时间,希望他能够一次比一次有所进步,以研究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然而,尽管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进展。

3.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3.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以“真正”为原则抓好农村住校生的养成教育摘要:我校地处农村,有一半学生是住校生,单亲孩子、留守儿童占了很大的比率,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我校提倡全体教师以“真正”为原则,即用“真心、真爱、正言、正行”真实地去教育、陶冶每一个孩子,力争让孩子们做到富有爱心,言行举止端庄大方;真正做到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完成成才先成人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住校生真心、真爱、正言、正行养成教育成才先成人一、以“真正”为原则实施养成教育的简单背景20xx年秋季,我校在农村率先成立寄宿制学校,凭借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周边乡镇和邻县的一些学生家长慕名而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住校生也越来越多,一时间,学校可以说“人满为患”,学生多了,问题也就接踵而来,住校生中单亲孩子、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一些其他学校的“问题学生”也以各种让人同情的理由被家长“全托”了进来。

随便走进每一个班级,这样的孩子都可以占到全班住校孩子的一半左右,最突出的问题就在这一部分孩子身上凸显了出来:养成教育极差,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基本上一片空白,这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让这些孩子能顺利地从这里走向更高的学堂,真正做到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我校亟待解决的难题,学校领导班子群策群力,发扬集体的智慧,依靠全体教师的不懈的努力,终于走出一条坎坷的道路,即要求全体教师以“真正”为原则,用“真心、真爱、正言、正行”真实地去教育、陶冶每一个孩子,各班主任更要身体力行,力争让孩子们做到富有爱心,言行举止端庄大方,真正做到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落实成才先成人的目标。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守得云开见月明,风雨过后现彩虹,我校的养成教育取得了令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具体实施案例案例一用真心去感化2022年下学期,我校转来一个叫马慧阳的学生,这是一个少言寡语的男孩,每节课后,他总是一个人来去匆匆,显得落落寡欢,单薄的身影晃来晃去,很快的引起了数学老师李向军的注意,一次,借着送作业本的机会,李老师叫住了马慧阳同学,李老师趁着办公室没人的机会,询问了马慧阳同学的家庭情况,经过交谈,李老师得知马慧阳同学的爸爸因病刚刚去世,妈妈为了让马慧阳和两个姐姐上学,不得不外出打工,把马慧阳送到了我们学校,看到慧阳身上单薄的衣服,李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初中德育管理创新案例

初中德育管理创新案例

初中德育管理创新案例引言初中德育管理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的效果,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德育管理的创新案例,以供借鉴。

案例一:班级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在某初中,为了加强班级德育管理,学校引入了班级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在这个机制下,每个班级成立了德育委员会,由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组成。

德育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班级的德育工作,制定相关规定和计划。

同时,班级还建立了奖惩制度,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对违规学生进行惩罚。

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有效地提高了班级德育管理的效果,营造了和谐的班级氛围。

案例二:品德成绩单在另一所初中,学校实行了品德成绩单的制度。

除了学习成绩外,学生还需要每学期填写一份品德表现评价表,评价内容包括课堂表现、团队合作、社会实践等方面。

根据评价表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品德成绩进行评定,并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计入学生档案。

这种品德成绩单的制度激励了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案例三:学生自治管理某初中在德育管理中实行了学生自治管理的制度,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根据班级规章制度和学校规定,自行管理班级内的事务。

每个班级设立了班委会,由学生自行选举产生,主要负责班级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学生自治管理的制度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热情,促进了班级的和谐稳定。

结论初中德育管理的创新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引入班级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品德成绩单和学生自治管理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初中德育管理的效果,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希望学校和教育者可以不断探索创新,在德育管理工作中不断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德育教育案例内容分析(3篇)

德育教育案例内容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一代,学校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本文以某中学开展的一次德育教育案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案例概述某中学为了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组织了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宣传发动、实践活动和总结表彰。

1. 宣传发动阶段:学校通过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海报、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诚信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2. 实践活动阶段:学校组织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包括诚信签名、诚信征文、诚信演讲、诚信问卷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诚信的价值。

3. 总结表彰阶段:学校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并邀请优秀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诚信故事,激励其他学生向优秀看齐。

三、案例内容分析1. 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本次德育教育活动的主题是“诚信”,旨在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将诚信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

2.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内容涵盖了诚信的各个方面,既有理论知识的普及,又有实践活动的体验。

形式多样,包括宣传发动、实践活动和总结表彰,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的道德素养。

3. 注重实践,提升实效本次德育教育活动注重实践,通过诚信签名、诚信征文、诚信演讲、诚信问卷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诚信的价值,提高道德素养。

4. 融入日常,形成长效学校将诚信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形成长效机制。

5. 师生互动,共同成长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与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诚信的内涵。

同时,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诚信故事,激励其他同学,共同成长。

四、案例启示1. 德育教育要注重主题鲜明,目标明确。

只有明确教育目标,才能确保德育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小学德育教育创新案例

小学德育教育创新案例

小学德育教育创新案例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德育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

下面将就小学德育教育领域的创新案例进行探讨。

案例一:德育游戏教具的应用在某小学,教师们结合游戏化教育的思想创新开发了一批德育游戏教具。

这些教具涵盖了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有效地传递德育教育的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将游戏教具引入教学中,以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方式进行德育活动。

比如,他们设计了一个“道德小侦探”游戏,学生们分组进行小组对决,通过解决道德难题来获取高分。

这样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又锻炼了他们的道德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另一所小学在德育教育方面进行了一次主题活动——“文明礼仪周”。

在这一周里,学校组织了一系列与文明礼仪相关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和良好行为。

教师们与学生齐心协力,参与到各项活动中。

他们组织了文明乘车、讲述好人好事的故事、制作文明礼仪手抄报等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参与,加深了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学生们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形成了浓厚的文明氛围。

同时,学校也将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教育,提高了教育效果。

案例三:德育社区实践活动有一所小学通过与社区合作,开展了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道德讲堂、文明交通等活动,让他们在社区中实践和体验德育教育。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们到社区中帮助老人、清洁公共环境等,通过亲身参与,增强了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同时,学校教师还利用道德讲堂的形式,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们传递正能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与社区的互动,学生们不仅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德育素质,还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

以上三个案例展示了小学德育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德育案例分析一、案例:徐子萱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可就是不爱和小朋友分享东西。

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自由活动时总是一个人默默的玩玩具、看书、画画等,别的小朋友走过去想和她一起玩时,她总是撅着小嘴不肯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东西。

通过她的家长我了解到,徐子萱现在各方面能力比以前有了一定的进步,唯独分享的表现没有改变,在家里自己的东西从来不让别人碰,更别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东西了,最后徐子萱的家长请求我们帮帮徐子萱改正一下。

二、案例分析与措施: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徐子萱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她长期的百依百顺造成了她强烈的占有欲,最终导致了她不爱和别人分享东西。

针对徐子萱的这种情况,我们从以下五方面对徐子萱进行了帮助:1、为幼儿减轻压力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需要生动、活泼。

为了帮助徐子萱,我们为幼儿营造了轻松的活动环境,使徐子萱心情放松、无压力。

在一次谈话活动中,我拿出徐子萱妈妈带来的照片,上面是徐子萱和妹妹游玩时分给妹妹玩具的景象,我遮住照片上孩子的脸,对全体小朋友说:“这是咱们班一个小朋友分给妹妹玩具的照片,大家猜猜她是谁?”小朋友开始猜,我看了看徐子萱,她也正在努力的猜,当我把照片亮出时,小朋友都愣住了,徐子萱也愣住了,我大声的说道:“徐子萱把玩具分给妹妹来玩,小朋友说她做的好不好?”“好”,小朋友大声的说道,我回过头看着徐子萱,只见徐子萱眼中噙着泪花,“做的好,徐子萱,以后也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和你喜欢的东西,好吗?”徐子萱使劲的点了点头,我知道,徐子萱的心开始融化了。

2、正面引导、鼓励幼儿《纲要》中指出,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点滴进步,并给予正面的引导和鼓励,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等,使他们感受并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从那以后,我时时关注徐子萱的表现。

如:在她分给小朋友水果时,我适时的表扬她真有爱心;当她把本子借给小朋友用时,我肯定她是一个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当她和小朋友修补图书时,我及时的赞扬她真有同情心等等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全班小朋友也发现了徐子萱的优点并愿意和她玩,和她一起分享自己的东西,每当这时,徐子萱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可以看得出她非常的开心,脸上总带着幸福的微笑。

现在,我们时时都能看到她和小朋友分享东西快乐的一幕。

3、创造分享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很多。

如在晨间活动中请徐子萱和小朋友一起操作、绘画、玩娃娃家、搭积木、看图书等,给徐子萱创造与同伴分享物品的机会,让她在实践中学会分享;在午间活动中,尽可能的让她把自己拿手的歌曲、舞蹈、诗歌、谜语、故事、笑话等分享给其他幼儿;在教室中开放一个分享角,来摆放她从家里带来的玩具、图书、食品等与其他幼儿分享。

针对物质分享,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王鹏想玩徐子萱的玩具该怎么办?孩子们通过讨论后了解了可以相互商量,互相交换。

如:“王鹏、徐子萱,你们商量着玩好吗?”“一本书如果两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在以后类似的活动中,徐子萱与同伴多次实践,逐渐地掌握了正确而恰当的方法,同时也学会了礼貌用语,和小朋友的关系亲密了许多。

有了物质分享自然还需要精神分享,我们还要用欣喜的口吻赞扬徐子萱的进步,请徐子萱讲述自己的快乐、悲伤与愤怒,使她初步了解及感受分享快乐与悲伤等情感。

通过多种方法与机会,徐子萱逐渐的在活动中学会了分享。

4、及时奖励幼儿《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在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促进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弥补、改正她的不足。

在以后的生活中,每当发现徐子萱和别的小朋友分享东西,我都会及时的奖励她,送给她掌声或是小红花,慢慢的,徐子萱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整个人也变得活泼起来。

5、体验分享的积极后果幼儿的分享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这对巩固、强化分享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分享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通过比较成功的分享使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是非常必要的。

于是我在活动过程中,用赞许的目光和对徐子萱的抚摩、简单肯定的手势等来肯定徐子萱的行为,进而使她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而徐子萱有了进一步强化分享的动机。

三、案例反思分享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活动,分享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思维特征,有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分享教育,我要继续地探索,让孩子们都感受分享的快乐、学会分享、乐意分享,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附件2XX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2014年度)申报单位:XX县第四中学项目名称:营造氛围,解决学生身心健康问题项目带头人:2014年9月营造氛围,解决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XX县第四中学申利永一、案例我班有这样一名学生:雷佳,女,十二岁。

她性格特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

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下课后也是一个人玩耍,碰见老师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老是低着头走过去。

班里大多数孩子们见到老师都是热情主动地招呼,甚至还主动拉着老师的手说一些溢美之词,小小年纪都隐约懂得了“社交”,似乎知道和老师搞好关系的重要性。

从本能的角度讲,这些大方活泼,经常在老师们面前露脸的孩子,自然会给科任老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这些孩子们的行为与雷佳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班上,雷佳也被视为另类,同学们不爱和她一起活动,还嘲笑她,因此她更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

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

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

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雷佳的母亲和奶奶都已去世了,其爸爸一直在外打工,她一直和爷爷生活在一起。

爷爷不识字,根本就不能指导她的学习。

由于长期得不到关爱,孩子一直没有安全感,看着别的同学每天都是父母接送,这样的不平衡使她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雷佳的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我经常会对她进行家访,偶尔还会向他们的邻居打听一些问题。

通过一些询问我了解到雷佳的爷爷没有文化。

从雷佳出生的那一天起,他就没有好好疼爱过这个孙女。

儿子和媳妇在家的时候还有所收敛,可是当他们不在时,他就时常贬低孙女儿。

因为长期活在恐惧中,所以雷佳的性格变得越来越胆小自闭。

要改变老人家的观念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我也没有忘记对爷爷进行开导。

也许是因为整个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爷爷对作为老师的我很是尊敬,所以他的行为还是有一些改变,对孙女儿的态度也温和了许多。

我知道这远远不够,小学阶段父母的爱对孩子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经常与雷佳的爷爷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她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不要只顾着赚钱,要多和孩子沟通。

有时间一定要回家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一起互动,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

并且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爷爷。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雷佳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逐渐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

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家长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为了去除雷佳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雷佳同学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雷佳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

”在评价中,雷佳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雷佳同学学习进步得非常快……”渐渐的,雷佳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有一次放学碰见我,她也没有躲避,还鼓起勇气和我打招呼。

虽然声音小得像蚊子,而且我发现她的脸都红了,但是我还是微笑着回应她:“雷佳好乖,好有礼貌!”随着时间的推移,雷佳心中的恐惧也消失了,她从我对她微笑的回应中得到了快乐。

以后每次在课余时间碰到我,她都会主动地叫我:“老师您好!”声音一次比一次洪亮,表情和语言也越来越丰富。

因为作为班主任的我常常对雷佳赞美,在我的潜移默化下,班里的同学也开始重新认识她了。

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对她的进步同学们常常报以甜美的微笑和热烈的掌声。

下课后,班里的孩子们也开始主动找她玩。

刚开始,雷佳的目光有些闪烁,显然她还是担心同学们对她依然是过低的评价。

可是这些天真无邪、热情大方的孩子们主动解开了雷佳心中的疑虑。

现在,每当我下课路过班级外边的长廊时,我都可以看见雷佳和他们一起唱呀跳呀。

这个曾经那么自卑孤独的孩子,现在终于融入到集体中了,想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心中既有甜蜜也有感动。

二、问题及对策1、如何与问题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同教师一样,学生也有着人所具备的一切尊严和品格。

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人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社会意义上的人,而不能只把学生视为未来的驯服的工具、恭敬顺从的奴仆或“后备的机器”。

长期以来,由于受以“礼”、“仁”为核心的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中小学中的师生关系大多属于比较典型的主仆型关系,唯师独尊,唯师独从,而学生最基本的人格却得不到尊重。

当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相当普遍,在经济、文化、教育欠发达地区更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体罚'包括罚站、罚跑、罚干(、打骂、讽刺和挖苦。

对学习上、生理上有缺陷,或服饰贫酸的学生漠不关心,甚至予以冷落,其实质也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忽视与权力的侵犯。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现代师生关系也就无从谈起。

教师是师生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而自然在建立民主、平等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为此,教师要做好下列工作: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第二,要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建立正确的学生观。

关于学生观,要明确下列观点:1.学生渴望独立与自主;2.学生主动发展的心愿是强烈的;3.承认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大小之分,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够完成正常学业;4.学生具备自我教育与主动发展的能力;5.学生的个性倾向、心理特征及其特长各有所别;6.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容器,更不是消极的听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