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目标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标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摘要】目标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帮助班级设定清晰的目标,并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执行来实现这些目标。
本文从目标管理的概念及原理入手,探讨了它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然后介绍了目标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它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和在提升效率中的作用。
结合现实案例,展望了目标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并总结了目标管理对高校班级管理的启示。
强调了目标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持续发展,为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目标管理、高校、班级管理、应用、探讨、概念、原理、重要性、具体实施方法、影响、效率、前景、启示、持续发展1. 引言1.1 目标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目标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通过设立清晰明确的目标,并采取相应的计划、执行和评估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
目标管理可以帮助班主任和教师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目标管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定具体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及时评估执行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目标管理,班主任和教师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班级的团结与进步,提升教学效果,实现班级管理的持续优化和提升。
目标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值得深入探讨和实践。
将为我们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助力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 正文2.1 目标管理的概念及原理目标管理是指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通过有效地监控和评估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
其核心原则是明确和可衡量的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制定计划,并持续监测和调整以确保目标的完成。
在目标管理中,目标的设定应当具有普遍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的特点。
目标应当具有挑战性,同时也要符合实际可行的条件。
目标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协调一致的,确保每个目标的完成都能够对整体目标的达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一、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指通过制定目标、评估目标实现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组织和员工能够实现其目标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具有可操作性强、实施过程清晰、便于评估和反馈等特点。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目标管理可以被看作是制定和实现学生个人和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工具和方法。
1. 设定学生个人目标目标管理可以帮助学校管理人员在学生入学以前就设定学生个人目标,包括专业成绩、学科竞赛成绩、社团活动表现等方面。
这些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定期的评估以及给予奖励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同时,通过目标管理的实施,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努力的方向,增强了学习动力。
2. 确定学校整体发展目标通过目标管理,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可以确定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制定明确的发展计划和措施。
例如,制定未来三年内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多少的目标,并制定具体的毕业生就业计划和措施来实现这个目标。
同时,各个部门也能够设定自己的目标,并根据学校整体发展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
3. 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目标管理,可以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
学校可以设定每学期、每学年的考试成绩等目标,并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对于超出目标的学生,可以给予奖励和表彰,鼓励他们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对于未达成目标的学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
4. 效果评估和反馈目标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评估和反馈来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学校可以了解到学习情况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学生们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进步情况,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
三、结论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目标管理,学校可以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并通过评估和反馈来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努力方向,提高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试析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试析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学生素质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应用十分重要,它能够使学生有规划地进行学习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首先,目标管理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发自我认知能力。
学生在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时,可以通过目标管理有针对性地获取和处理有价值的信息,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加深自身的认知,从而实现自我学习的能力。
其次,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
学生应当在学习过程中制定可行的计划、提出可行的目标,并根据计划和目标对课程进行有效率、有条理的学习。
如此一来,这些行动会在学生自己主动努力的基础上,以目标管理作为引导,更加有效地发挥出色的作用,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最后,目标管理可以促进学生的终身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表现,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挑战。
这样的学习经历会促使学生较快地解决学习难题,克服挫折,拓展自我,这样就能够培养出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
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能力,提高行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浅谈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引言目标管理理论是一种基于目标设定、监控和调整的管理方法,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和管理任务的复杂化,如何有效地管理高校学生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1. 目标管理理论概述目标管理理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管理中的管理方法。
它强调将管理的重点放在目标的设定和实现上,通过明确的目标来驱动个人或团队的行动,并实时监控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目标管理理论可以帮助学校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提升学生管理的效果。
例如,学校可以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为目标,通过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
2. 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2.1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管理理论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定期自我评估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2.2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目标管理理论可以帮助学校建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目标和努力程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己。
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高学生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2.3 设计个性化的发展计划目标管理理论可以帮助学校为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发展计划。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目标,为其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并通过目标管理方法监控学生发展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确保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 目标管理理论的优势和局限性3.1 优势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具有以下优势:•明确目标: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和发展方向,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监控与调整:通过实时监控目标的执行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标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的管理方法之一,它以目标为导向,通过制定具体的目标,组织、分配和管理资源,使组织在更高效、更有效地运作过程中达到目标。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目标管理使学生的行为和活动更加明确,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首先,目标管理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
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客户和用户,学生的需求和要求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通过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高职院校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要求,为学生提供更为具体、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此外,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目标管理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在目标管理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
通过制定全面的学习目标和计划,高职院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制定比较严格和科学的考核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管理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助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们应该认真研究目标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的思路和方式,全力以赴地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升级,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和学生的个人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目标管理方式在学生管理的意义论文
目标管理方式在学生管理的意义论文目标管理方式在学生管理的意义论文【摘要】随着近年来高校在自身教学管理上的改革不断的推进,目标管理成为了高校现阶段管理的重要方式。
高校的目标管理就是高校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上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计划,并通过目标管理的方式将其分配到各个单位和个人,使其朝着一个整体的方向进行工作的安排和划分,提高高校在校园管理上的质量。
【关键词】目标管理;高校;学生管理一、目标管理与高校学生管理(一)目标管理的特点目标管理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所提出的,经过西方一些学者的深入研究后,对目标管理进行了深度的解读:第一点,目标管理注重人的管理,人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强调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各方对于计划执行的主动性,使其更好的完成任务;第二点,目标管理并不会将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进行分离,而是利用人们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将其连接在一起,促成目标完成的最优效果;第三点,领导者在目标管理中主要负责的是协调的工作,而是对目标的完成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组织的目标更好的达成。
(二)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意义目标管理理论已经在企业中得到了较好的执行,近几年也开始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过程一般是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计划、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等几个步骤。
高校的目标管理就是学校的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发展计划制定总体的管理方针政策,并将其下发到各个机构。
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运用目标管理法,可以最大化的调动各方的管理潜能,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更好的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
高校的目标管理一方面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为各部门在开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一方面就是以结果为核心,使得组织各部门共同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努力,提高高校在学生管理上面的科学性。
目标管理还可以有效的锻炼干部队伍,加快干部队伍的建设。
在目标管理中,由于目标是由学校各级单位共同制定,可以有效的树立干部的全局意识,在具体的执行上面又可以让其分清主次,理清思路,把握好工作的轻重缓急,有条不紊的完成计划的任务。
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摘要】将目标管理的概念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将管理学的先进方法和理念与用于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之中,以高校管理者为主体,引导师生共同以管理目标为前提,确定自上而下的总体目标,明确权责,在学校整体资源的配置下积极主动的自我管理,为实现承诺而共同努力奋斗的管理方式。
本文将重点分析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目标管理;学生管理;引导在高校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将学生的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变得十分必要,多数高校积极进行改革,与时俱进,是每一个学生管理者都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高校教育目的的实现,就要有一定的科学管理方式为保证,经事实证明,高校在积极的引入目标管理法,在新时期的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上有了新的突破,是学生管理的的有力手段。
一、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学生管理内涵及意义目标管理就是利用目标的预期性和激励性,运用管理手段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管理思想。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哲学,它的主要思想是把管理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进行管理,而对高校大学生实施目标管理则是把系统科学的理论渗透到大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通过确定一定的目标,使管理者和大学生自觉地朝着预定目标努力,以实现管理目的的一种工作方法。
它包括确定目标,实施目标,评估效果等几个环节。
对高校学生实施目标管理旨在把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单向灌输旧体制转变为管理者与学生双向交流的新体制。
引人目标管理,使管理者与大学生共同制定学生发展目标,加强大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参与性和对目标的认同感,使发展目标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指南,这样大学生就会在目标的指引下努力学习和工作,积极配合管理者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冈目标管理的实质是运用整分合原理将整体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目标进行分解,再将分解的小目标进行综合,使之发挥大于整体目标的教育效果,使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
实施目标管理,发挥目标对学生行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学生确立与本人成才期望和社会要求相一致的目标,并围绕学生目标的实现开展活动建设、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学生就会在目标的指引下,制度的约束下,在参与各类有益的集体、个人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的基本品质也会得到某种程度的培养和完善。
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目标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和实现他们的目标。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目标管理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具体、可操作的方案,以确保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取得成功。
本文将探讨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目标管理的基本概念目标管理是将管理工作中心转向目标设置和实现的管理模式。
它是建立在目标导向的基础上,以实际结果为导向,通过对目标制定、监测和控制,达到组织目标的最佳实现。
目标管理包括五个基本阶段:目标制定、任务分解、计划制定、执行控制和修正完善。
1、制定目标:通过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方向,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和行动。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包括成绩目标、职业目标、个人成长目标等。
2、任务分解:将学习目标分解成具体的步骤和任务,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如何做,以及需要达到的时间表。
在任务分解的过程中,还可以评估学生的现有技能和知识水平,并确定需要提高的方面,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帮助。
3、计划制定: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来助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学习计划可以包括时间表、学习资料、学习方法等内容。
学校可以通过推荐学习资料或者授课老师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4、执行控制:执行控制是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监控学生实施计划的过程,并检查学生的进度。
在执行控制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如果学生出现了困难,可以及时向学校或老师求助,以便及时纠正学习方向。
5、修正完善:需要对过去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和反思,随着学生学习进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修正学习计划,完善学习方法,确保目标的实现。
1、个性化目标制定:由于不同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差异较大,因此学校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目标制定,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虽然有一些研究探讨了目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但对于其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以及效果尚未有系统研究。
有必要对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提供更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目标管理理论来提升学生管理质量和水平。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探讨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揭示其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分析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必要性,探讨其带来的益处和改进之处;三是总结目标管理的具体应用方法,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实用指导;四是探讨目标管理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影响,分析其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学校管理效率的促进作用;五是探讨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管理水平和质量,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首先, 通过对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可以深入探讨目标管理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和质量。
其次, 研究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可以为高职院校相关教育管理工作者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从而有助于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再次, 通过研究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的目标意识和学习动力, 帮助他们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总之, 研究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和培养学生成才的综合素质, 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1954年首先提出,之后经过乔治·欧恩等人的发展,逐渐完善。
发展到今天,目标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
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把目标管理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不失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运用目标管理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目标管理就是根据组织发展的战略决策,提出明确有工作目标,通过编制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控制和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等一系列工作,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由此可见,目标管理体现了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思想,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开展目标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标管理具有统一行动的功能从理论上来讲,管理系统的目标明确以后,各子系统便可围绕这一目标,采取统一行动,并根据共同的目标,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案。
以我校九三企管班为例,通过四年的目标管理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先进团支部”、“山西省先进班集体”等。
(二)目标管理具有激励群众的功能管理的动力来源于激励,一个先进的,代表广大群众利益的,可望而可即的目标,往往能起到调动群众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作用,从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九三企管班实施目标管理后,很多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在学校生活中,我懂得了做事需要目标。
现在我已用于实践,发觉效果非同一般,目标,叫我少走弯路,目标促使我不懈奋斗,目标使我取得成功。
”同时,也可培养锻炼他们的自立能力,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毅力。
(三)目标管理具有协调关系的能力如果没有共同目标的制约,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干,势必出现各自顾各自的现象,有时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管理混乱。
而确立了共同的目标之后,各小组之间由于相互了解彼此的目标就容易形成一种协调配合的局面。
即使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情况,也可能把是否有利于班级总目标的实现作为更新协调的基础。
当然,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同时辅之以其他手段,配套进行。
二、学生管理工作中目标的确立目标的确立针对目标的实现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它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正确合理。
试论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学院政法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二班年级09级姓名耿雅论文题目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杜拉克的目标管理理论对当前高校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把目标管理理论科学地运用在学生管理中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阐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源起于美国企业的目标管理理论,要在学生管理运用中使目标管理理论,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步骤原则,克服目标管理模式中的一些局限。
关键词:目标管理;高校学生;学生管理Abstract:Goal of Drucker management the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work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Scientifically objective management theory applied in student management is necessary. Through elaborate main problems of student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ed with the origin in United States Enterprise objective management theory, to the target in the student manage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theory,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we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a step in the right, to overcome some limitations of target management model.Keywords:Target management;college student;student management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工作,并把它提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其顺应时代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是每一位学生工作者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教育目的的实现,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管理为保证,而科学有效的管理必须立足于调动每一个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把目标管理理论与高校学生工作有机结合是一种尝试、一种创新,也是新时期学生工作迈上新台阶的有力手段。
一、目标管理理论目标管理简称MBO,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专家杜拉克创立的一种新的管理制度。
杜拉克认为,企事业本身必须明确目标,而企事业的目标必须为每个领域制定努力的方向。
同时他又指出,企事业的各项目标能否完成,完全取决于经营管理者如何进行管理。
企事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事业管理人员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而每个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分目标就是企事业总目标对他们的要求,完成这些分目标就是他们对总目标的责任和贡献。
各级管理人员要根据分目标对下级进行考核,最后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和取得成绩的大小进行评价和奖励。
这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一方面把工作与人综合起来,通过自我控制去实现各自的目标,保证了总目标的实现,使“工作”与“人性”得到较好的统一和协调;另一方面,它通过目标分解、层层落实,实现了组织内部相互协调和综合。
目标管理被称作“管理中的管理”与传统管理相比,有下列特点:第一,重视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
上下级都参与目标的制定,强调自我控制,即员工在控制自我行为中带有主动性,而不是被迫或者压制着去控制,因而也更具有创造性和工作激情。
第二,建立目标体系。
当组织的最高层管理者确立了总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把目标变成各个部门以及个人的分目标,从而建立以组织总目标为中心的、上下左右紧密衔接和协调一致的目标体系。
第三,注重结果。
目标管理是一种以工作成果来评价员工的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第11卷第23期黑龙江科学V1 11 2020 年 12 月HEILONGJIANGSCIENCE D ec. 2020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马宪涛,袁修军,郭言杰,李侬柱(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德州253034)摘要: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可以量化学生的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管理效率。
分析了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 意义,阐述了目标管理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可行性,并提出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目标管理;高校;学生管理;应用策略中图分类号%+647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 -8646(2020)23 -0126 -02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by Objecti'^es in Student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a Xiantao,Yuan Xiujun,Guo Y an jie,Li Nongzhu(Shandong Huay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ezhou,253034,China)Abstract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in student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 student management work,and improve the student management efficiency.We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expound the feasibility,and propose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in student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3Key words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 management;Application strategy目标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方法,也被称为结果管理,通过以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基础,使其通过自我管理达到预定目标。
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有效培养和管理的必要手段。
本文将分析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1.指导学生制定目标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有明确的目标才会有方向感,才会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意愿。
目标管理是通过指导学生制定明确目标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都能够做出自己的规划,并追求更高的目标。
通过制定目标,学生可以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未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意愿。
2.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在学生制定目标后,他们需要在一定的周期内,按照一定的规划方法去实现目标,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通过目标管理,及时跟进学生的行动,并督促学生完成自己的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并锻炼自己的自制力和自律意识。
3.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目标管理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学生需要通过制定目标,找到自己的方向,并利用各种资源去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计划、组织、控制和调整,提高自身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更加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4.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目标管理是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等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涉及到生活和社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只有通过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二、目标管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生产技能时,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和提高技能。
通过目标管理,学生可以制定实现自己技能提升的目标,按照目标的要求,通过不断地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及可实践技能的应用。
3.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探究学术问题的能力。
通过目标管理,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探究意识,通过不断地涉猎学术前沿,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应用文-浅谈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浅谈目标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一目标管理理论简述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简称MBO)是美国著名管者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于1954年提出来的一种管理理论,是指及其全体成员制定出期望达到的目标后,由各部门和全体成员根据组织总目标的要求,采取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间,以及平行各部门间相互配合的方式,协商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且将这种目标贯穿到组织的各部门及各单位的员工中,同时在目标执行过程中实行逐级的充分授权,各员工自主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二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实施目标管理的必要性将目标管理引入高校学生,能使高校院系的各项管理制度量化分解、确切具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顺利地达到学校目标所要求的水平,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高校学生工作主要涉及学生的教育管理内容、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及控制、教育目标的评价体系等。
从目标管理的角度看,高校学生工作的内容、学生培养过程、培养目标与目标管理所具有的特征具有一致性。
一是学生工作的内容具有确定性;二是对学生工作效果的评价具有成果性;三是教育者对学生教育的行为指导和过程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操作具有智能性。
因此,高校学生工作的整个过程符合目标管理理论要求、内容操作要求、控制特征和目标定位的要求,从目标定位到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都具备其理论指导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并且也符合从整体上架构和把握高校学生工作的目标标准、评价体系和操作程式对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由此可见,将目标管理引用到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做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实施目标管理的步骤在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目标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来开展,即目标的制定阶段,目标管理的实施阶段和目标成果的评价阶段。
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
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现如今,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招生规模不断膨胀、办学效益日渐提升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对高等教育而言既是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其中也暗含着一定程度的挑战和危机。
在这一情形下,如何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何最大限度为办学效益的不断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撑成为了摆在校方管理部门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以达成一定的预期目标为前提和努力方向的,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办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将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这一概念与学生管理相结合的理念,既是利用跨学科的视野来审视当前的学生管理工作,同时更是一种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突破和创新,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1] 。
一、目标管理的渊源、内涵和特点顾名思义,“目标管理”这一概念最早源自于管理学,由美国人杜拉克最早提出,其最初目的是为了管理企业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但现如今,随着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全球化对不同领域的加速融合,使得这一概念逐渐应用到了高校管理领域中来,并取得了一些列的显著成效。
目标管理其最核心的内涵莫过于为管理人员设定了一系列相对固定、明确、清晰的预期目标,然后相应成员各司其职,分别完成各自岗位上的相应目标,最终为整体目标的完成和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到某一项管理问题上来说,首先要为整个任务的完成设定一个完善、固定的整体目标,然后再分门别类地根据整体框架的各个结构予以拆分,因地制宜地将整体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具体而又明确的细微目标、微观目标,然后再将这些目标予以科学地分配和考量,最终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上面。
然后,领受目标的责任人或责任单位尽全力完成自己接受的目标,最终将所有完成的分类目标予以整合,来完成整体性目标[2] 。
就目标管理与高校学生管理相结合的角度来看,这一管理方式能有助于最大限度发挥和实现其对教师、学生的激励和督促作用,借助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预期的既定目标,其优点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实现“人性”的解放,在目标管理的既定概念下,充分考虑到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中分别充当的不同的角色,在设定目标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置换,合理的目标设置有助于把教师和学生在管理中的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也有助于相应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保证了总体目标得以顺利完成的情况下,也最大限度上解放了工作对人性的束缚和制约,极具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在目标管理的宏观理念指引下,经过层层分解、并经由每个成员才能够落实的每一项具体目标的设定和规划都充分体现了合力的作用和人性化的设计,对于整体目标的实现和最大化功能的体现也都具有一定作用。
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目标管理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工作或学习中的目标进行设定、分解、安排和控制的过程。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目标管理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往往面临课业繁重的情况。
通过目标管理,学生可以将学习目标设定为完成作业、通过考试等,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长期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制定出每周、每天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
目标管理可以衡量学习成果。
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通过目标管理的方法进行进度控制和评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学生还可以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与所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目标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着更加自由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逐渐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培养起自我管理的能力。
通过目标管理的方法,学生可以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并进行规划和控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目标管理的应用研究,学生可以针对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发展需求,设定相应的职业目标,并进行规划和控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设定其他方面的目标,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术竞赛等,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综合素质。
这些努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和就业竞争力。
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目标管理,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衡量学习成果,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目标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目标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方法,以目标为导向、结果为基础,强调通过自我管理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目标管理由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因其可有效提升工作实效性而被企业广泛应用。
高校学生管理虽与企业管理存在一定差异,但学生管理也属于管理实践工作,所以,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也具有较强应用性,可有效强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鉴于此,高校应深入研究目标管理理论,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析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策略,确保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1 目标管理理论1.1 目标管理的特征目标管理是指使组织内部群体与个体均设定自身目标,并监控目标是否完成;科学合理的目标可推动群体与个体切实担负起自身责任,同时获取相应自由;实施目标管理可提高管理效率、简化管理过程,并且,目标管理相较于其他管理方式来说具有部分明显特征,如:其一,目标是管理的核心内容。
在正式开展管理工作之前根据目标确定工作计划、进行部门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并将目标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核心点,最终使组织内部的群体或个体均锁定同一目标,为实现该目标贡献力量[1]。
目标管理强调组织内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与个人利益为一个整体,依托推动组织全面发展为组织内个体提供优质发展平台;反之,组织全面发展离不开组织内个体的努力,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其二,目标管理重点为整体管理与成果管理。
组织内的个体都肩负着不同职责,其均在目标管理体系下,所以,目标管理强调按层次负责,并要求权利与责任的统一,即个体承担责任的同时赋予个体一定的权利,为完成目标夯实基础。
目标管理重点强调工作联系,即组织内各群体、个体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使组织内各群体与个体共同发挥力量。
在设定目标时应精细明确其内容,将预期达到的结果详细呈现,并通过评估目标完成程度对组织内群体与个体进行奖励与惩罚,提高组织内群体与个体对结果的重视程度。
其三,人性化管理。
在目标管理中,人性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上,强调人是管理工作的核心,与传统管理工作将物或事看作管理对象有所差别。
目标管理强调使组织内每个个体都参与到管理中,并综合上下级意见确立最终目标。
目标管理通过将具体任务转化为目标体系对其实施,强调推动组织内个体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以此调动组织内个体的积极性,帮助个体树立主人翁意识。
1.2 目标管理的理论要求目标管理是新形势下的管理理论,研究其与传统管理方式的差别可明晰目标管理有以下要求:其一,强调人的主体地位,管理模式以民主性与参与性理念为核心,并在规划目标时要求全员参与其中,强调自我控制与各主体自愿。
其二,建立完善的目标体系,即在确立目标之后将整体目标分解为各群体或个体目标,打造围绕整体目标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的整体目标体系。
其三,重视最终成果[2]。
在目标管理中,应通过评价最终工作成果对各群体或个体进行评价,提高各群体与个体对最终成果的重视程度,调动各群体与个体完成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目标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在管理实践中逐步发展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能够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当前,目标管理不仅为我国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与参考,还被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可充分调动学生顺利实现学习目标的内在驱动力,提升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为高校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思路。
2 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2.1 确保学生管理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首先应立足本校实际发展情况、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与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订目标,避免目标出现脱离实际或缺乏挑战性等问题。
并且,在确定目标时首先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基本目标,在完成基本目标后再向更高目标推进,做到总体目标与个体目标、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统一,实现目标的层层递进。
目标设置还应做到简明易懂,避免出现因错误理解目标内容或目标过于复杂无法执行的情况。
除此之外,高校应明确目标管理时间期限,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截止日期,为检验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效果夯实基础。
2.2 把控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过程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生对自身思想行为等进行管理、实现学生管理目标。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多个部门工作人员协同开展相关工作,所以,高校应统一各部门管理方向,打造完整、健全的工作体系。
首先,明确各目标负责人与工作职责。
高校应安排各部门领导负责总体目标,再由各部门领导将目标层层分解,分配给各部门工作人员,由其根据分层目标制订详细工作内容。
通过细化各部门工作人员自身工作责任分解学生管理整体目标,确保高效科学开展学生管理工作[3]。
其次,推动各部门工作人员相互配合,打造工作合力。
高校应引导各部门工作人员在职责权利范围内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价值,协助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切实落实。
最后,强化监督检查。
高校应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反馈体系,引导各部门工作人员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工作成果反馈给上一级,最终由各部门管理人员总结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管理工作各项内容落实情况,并明确阻碍学生管理整体目标实现的因素,为高校调整学生管理工作计划提供重要参考,确保学生管理工作收获理想效果。
2.3 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目标管理视域下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应始终牢记“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立足学生实际需求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尊重学生,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高校可使学生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主体,推动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
首先,调整学生管理工作组织结构。
一方面,高校应为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创造条件,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4]。
另一方面,高校应面向学生开展咨询、指导、服务等工作,设置学生事务管理中心、学生生活服务中心、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咨询、指导服务,多维度帮助学生积蓄发展之势。
其次,调整管理制度。
高校应进一步拓展学生管理内容,扩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覆盖面,为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并且高校应体现学生管理权的层次性,由浅至深推动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
初级层次应为学生对管理内容的知情权、工作监督权与建议权;中级层次应为咨询权与评议权;高级层次应为投票权、决策权与表决权等。
2.4 打造专业工作队伍在目标管理视域下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需改革落实现有管理体系,所以,高校应积极打造专业工作队伍。
首先,高校应强化决策层责任感,改变传统决策层依托个人经验与主观判断制订工作目标与内容的思维方式,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其次,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选聘制度,构建高素质工作队伍。
高校应积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并合理设置工作岗位与薪资待遇,在提高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学生管理工作中。
最后,高校应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5]。
高校应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各类型培训活动,并邀请学生管理专家面向工作人员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工作人员了解管理理念与管理技巧,拓宽工作人员工作视野,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养。
并且高校应引导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听取学生意见,立足学生角度开展相关工作,为学生更好地提供服务,打破学生与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界限感,为工作人员了解学生动态夯实基础,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具指向性。
除此之外,高校应完善相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考察工作人员是否完成自身学生管理工作目标与其在培训工作中是否收获理想学习效果,对顺利达成学生管理目标、在培训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加以奖励,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积极性,推动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专业化发展。
2.5 构建完善的目标测评体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通常采取以学年或学期为一周期的周期性管理模式,每个管理周期都有不同的学生管理工作目标与内容,所以,高校应对每周期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将其与该周期学生管理目标进行比较,明晰各周期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其他周期学生管理工作的差距,为实现学生管理总体目标筑牢根基。
并且高校应定期组织学生管理工作领导者检查各级工作部门工作完成情况,根据各级部门学生管理工作目标达成情况给予奖励或惩罚;领导人员在指出各级部门工作不足之处的同时还应帮助各级部门明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督导促进各级部门及时整改不到位的工作,推动各部门实现各层次学生管理工作目标,为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整体目标夯实基础[6]。
除此之外,高校应根据目标测评结果分析学生管理整体目标与各层次目标的不足之处,对其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学生管理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一个周期内测评工作的结束意味着新周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即将开始,并且,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通常在传统工作计划与新工作目标相结合下开展,所以,高校应对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周期性检查,记录各阶段学生管理工作目标是否达成,对其进行量化,为工作人员调整工作开展方式提供重要参考,确保学生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3 结语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诸多不足,直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所以,高校应主动创新学生管理工作。
目标管理为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高校应积极从科学合理设定学生管理目标、把控学生管理工作目标过程、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专业工作队伍、构建完善的目标测评体系等方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目标管理,推动学生与教职工共同为实现学生管理整体目标努力,在提升学生管理工作开展质量与科学性的同时确保学生管理工作始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高校高质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