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某一种或某些种类的资产转变为可进行交易和分散所有权的证券工具,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和流通。
资产证券化曾被认为是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且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风险分散。
在国外,资产证券化已经成熟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仍面临一些问题。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较为滞后,规模较小。
截至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发行数量较少。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累计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数量不足2000只,资产规模也不足1.5万亿。
尤其是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明显偏小。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多元化产品。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多集中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和企业应收账款等领域,产品种类缺乏多样性。
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市场上的流动性也相对较差,无法有效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监管仍需完善。
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存在审批程序繁琐、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够透明,投资者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导致市场不够规范。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风险管理仍需加强。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从风险的角度来重新配置资产和责任,然而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在风险管理方面尚存在不足,如信用风险管理、市场流动性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
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现状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促进其良性发展。
应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制定更加友好的政策和法规,简化审批和注册程序,促进市场发展。
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现状问题
1. 监管不足:我国对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监管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和有效执行,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2. 市场规模偏小:目前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发行的资产证券化
产品数量有限,交易活跃度较低,市场发展缓慢。
3. 风险评估不准确: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统一的风险评估标准和评估机构,导致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定价不准确,投资者对产品风险认知度不高。
4. 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不足: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差
异化产品,难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二、对策建议
2. 扩大市场规模:加大对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更加积极地进
行资产证券化,增加市场供给,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5. 加强信息披露与投资者教育:完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息披露机制,增加透明度,提高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知识和风险意识,降
低投资风险。
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面临着监管不足、市场规模偏小、风险评估不准确和产品创
新不足等问题。
为了促进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监管制度建设,扩大
市场规模,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加强产品创新,以及加强信息披露与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的
工作。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高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范化水平和健康发展。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从而实现融资和风险转移的一种金融创新方式。
我国自1997年开始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到目前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1.发展历程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始于1997年,在最初的几年里,只进行了少量的试点项目,并未形成规模。
2005年国家开始大力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发布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法规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和规范。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体系,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等多个领域。
2.发展成就在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过程中,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首先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我国已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并且良好的市场表现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逐渐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
其次是业务创新不断推进,除了传统的信贷、房地产等领域,还涉及到了农业、旅游、环保等新兴领域。
再次是市场主体不断增多,不仅有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参与,还有企业、科技公司等非金融机构投入资产证券化市场。
最后是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特别是2015年颁布的《资产支持证券管理办法》和2016年颁布的《资产证券化专项计划管理办法》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规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3.存在问题虽然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是市场参与主体不平衡,目前大部分资产证券化产品都是由金融机构主导,非金融企业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其次是标准化程度不高,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标准存在较大差异,这给市场参与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再次是信息披露不足,缺乏透明度成为阻碍投资者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中包括清算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相关机构的监管规定。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特定的资产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转化为流动性更高的资金工具。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经历了较快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和思考建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数量超过5000只,发行规模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
证券化产品的种类也逐渐丰富,包括资产支持证券、抵押支持证券、信用支持证券等。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包括信用评级体系、交易和结算机构等。
这些进展为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投资者群体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主要的资产证券化投资者仍以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为主,个人和散户投资者参与度较低。
这限制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也影响了市场定价的有效性。
其次是监管体系的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资产证券化相关法规和指导意见,但监管仍存在一些盲区和漏洞,如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不足、资产证券化风险的评估不够准确等。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和标准化程度仍有待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进一步优化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鼓励个人和散户投资者参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证券化基金或推出散户参与资产证券化的理财产品,降低投资门槛,提高市场流动性。
加强监管力度,并完善监管制度。
加强对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中介机构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加大对潜在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力度。
提高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规范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加强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防止市场出现无序竞争和投机行为。
加强市场自律和标准化建设。
推动行业协会和自律组织制定更加规范的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和信息披露监管,提高市场参与主体的自觉遵守。
鼓励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质量和风险控制水平。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具有一定价值和流动性的资产,通过资产支持证券化发行方案,转化为可供投资者交易的证券产品。
它能够帮助企业优化融资结构,拓展融资渠道,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总体发展较为缓慢。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产证券化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发展不平衡。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受到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影响。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较为滞后,更新慢,对于金融创新缺乏支持和规范,限制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也妨碍了市场的良性发展。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信息不透明。
投资者难以获取到真实、准确的资产信息,缺乏对资产质量的有效评估。
不透明的信息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抑制市场发展。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存在的风险暴露得也更加明显。
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投资者的风险承担能力较低,限制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为了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为资产证券化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建立健全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风险防范。
提高信息透明度。
建立统一的数据报告及披露制度,增加投资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
加强资产质量评估,增加投资者对资产的信心,促进市场的发展。
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加强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风险审查和评估,提高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
加强对风险投资者的监管,减少市场风险。
加强市场培育。
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培养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参与机构和投资者,提高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
积极推动跨境资产证券化,拓宽市场的发展空间。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现状尚待进一步提高。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风险管理和加强市场培育等对策来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如房地产、债权、汽车贷款等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产品,通过公开销售或私募,让投资者购买这些证券产品来分享资产收益。
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资本利用效率,降低风险,拓宽融资渠道,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开放,资产证券化也在我国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
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截至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总规模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市场基础相对薄弱。
为了扩大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提供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发行成本,增加投资者的参与意愿。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资产证券化基金,支持优质资产的证券化和发行。
二是加强市场宣传和培训。
资产证券化是一个相对新兴的金融工具,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的认知和理解。
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投资者和机构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投资能力和风险意识,同时加强市场宣传,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和参与资产证券化市场。
三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资产证券化市场需要有一个统一且透明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公正。
应该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市场主体的权益和义务,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风险较高。
资产证券化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资产筛选、证券产品设计、发行和交易等,在每个环节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由于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较晚,相关机构和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
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机构,加强市场准入和监管行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机构在发行和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时,应加强对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加大风险审查和尽调的力度,降低市场风险。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各种资产(如房地产、债权、租赁权等)转化为证券,通过发行证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金融工具。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下面将就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策进行分析。
1.发展速度较快:自2005年我国首次试点房地产证券化以来,资产证券化市场逐渐完善,发展速度较快。
目前已经涉及房地产、债权、信托、汽车金融等多个领域。
2.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截至2020年底,我国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超过4.5万亿元,远远超过了初期的试点阶段。
3.发展主体逐渐多样化:早期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主要由金融机构主导,如银行、信托公司等。
但近年来,企业和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市场主体逐渐多样化。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1.立法和监管不完善: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和监管体系来保障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和监管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机构的建设。
2.信息不对称问题:资产证券化涉及多个环节,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
尤其是在发行和评级过程中,信息披露不全面透明,投资者风险意识较低。
需要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高市场透明度。
3.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提升: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市场交易和结算等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4.风险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资产证券化市场风险较大,需要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技术支持。
需要强化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为了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
2.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意识。
3.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升市场运作效率和安全性。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文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文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然而,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阻碍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建议进行论述。
首先,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截至2020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行规模已经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10%左右。
证券化产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从简单的资产支持证券、收益权转让证券到复杂的资产支持计划、债权资产支持计划等。
资产证券化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优化了金融资源配置。
然而,与发展快速的同时,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也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信息披露不足,投资者对证券化产品的风险难以评估。
其次是资产质量问题。
部分资产证券化产品在缺乏必要审查程序的情况下上市,导致了信用风险的暴露。
此外,市场流动性不足、投资者结构单一以及监管缺位等问题也制约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加强对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完善准入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
同时,加强市场的自律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增强市场的公信力。
其次,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
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投资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
建立健全的投资者保护体系,完善投诉处理机制,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培育多层次的资产证券化市场。
发展多层次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引入各类投资者,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同时,加强市场的创新和研发,推动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第四,深化金融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推动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将各类资产通过特定方式打包成证券产品,发行给投资者,从而获得资金支持。
自1996年我国首次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以来,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现状与问题、原因和影响以及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较快,证券化产品类型也较为丰富。
主要包括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债券通等。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之处。
1. 业务规模相对较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相对较小。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行量和市场规模都远远落后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规模不足,限制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和资金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2. 产品类型单一。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以信贷资产为主,其他类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相对较少。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类型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这不利于满足投资者对不同类型产品的需求,也限制了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空间。
3. 监管政策不完善。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监管政策不够完善,存在一些监管漏洞和短板。
对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评估、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监管还不够到位,容易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风险。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也不利于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健康发展。
4. 投资者参与度较低。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的参与度较低。
这与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投资者结构等因素有关。
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度低,限制了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规模和深度发展。
二、问题原因和影响分析以上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并产生相应的影响。
1. 市场环境不完善。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环境相对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
缺乏成熟的资产交易市场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制约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如房地产、债券、抵押贷款等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并发行给投资者。
它可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分散风险、促进资金市场发展等。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本文将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扩大:自1997年我国首次推出地产股票发行以来,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已达数万亿元人民币。
债券类资产证券化占比最大。
2. 行业结构优化: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行业结构的优化。
过去,房地产领域资产证券化居主导地位,但近年来,汽车贷款、消费信贷等领域也开始加入。
3. 监管政策不断完善:为了规范资产证券化市场,我国监管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
银保监会于2013年颁布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创新业务管理办法》,规范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
二、问题1. 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尽管有一些针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政策,但仍存在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法律法规,缺乏对关键环节的明确规定等问题。
2. 业务模式单一: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其他领域的开展相对较少。
这导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多样性相对较弱。
3. 风险管控不足: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国目前在风险管控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对策2. 多元化发展:鼓励其他领域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如消费信贷、汽车贷款等。
通过多元化发展,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3. 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对信用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建立风险监测体系,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加大对装备、技术、监管手段等方面的投入,提高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
4. 加强信息披露: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进行分割、组合并转化为市场上可交易的证券产品的过程。
它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分散风险、培育新的金融产品等为目标,被广泛应用于全球金融市场。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发展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金融和国有资产等领域。
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是国内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7年开始,我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市场逐渐兴起,截至2021年底,已经发行了数千亿元人民币的住房租赁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
这些产品通过将租赁资产进行分散化投资,从而降低风险、提高流动性,并通过发行证券产品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租赁市场的发展。
金融资产证券化在我国也有较好的发展态势。
我国的金融机构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包括各类债权、债务等金融资产。
通过资产证券化,金融机构可以将这些资产进行分割和转化,将其转化为可以交易的证券产品,吸引投资者参与其中。
这样既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又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国有资产证券化在我国也存在较大的潜力和空间。
我国拥有众多的国有资产,包括国有企业的产权、股权等。
通过国有资产证券化,可以将这些国有资产进行分散投资和融资,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流动性,增加国有资产的价值。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法规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监管和流程规定。
这给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也容易导致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风险增加。
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严重。
由于资产证券化涉及到大量的信息交换和披露,如果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准确,就容易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产生负面影响。
市场参与主体相对较少。
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参与主体以金融机构为主,非金融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相对较少,导致整个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不足。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特定的资产转化为可以进行交易的证券,将资产流动起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价值。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与完善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扩大,产品种类丰富,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一)起步阶段1997年,我国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国内首个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公司收购的远东国际大厦产权权益证券化交易成功,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起步阶段。
在此之后,我国探索性地发展了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等多个领域,同时也积极引入国际经验和理念。
(二)发展阶段2005年,我国开始推动国债和不良资产证券化,进一步发展了资产证券化市场。
我国还通过设立股权分置改革基金、推动地方债券发行等途径,促进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三)完善阶段2012年,我国发布了《关于支持和规范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范围,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后,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强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引入了资产证券化机构,提高了市场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虽然相关政策文件对资产证券化的范围和要求进行了规定,但对于具体的操作和交易流程,仍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资产证券化交易产生的纠纷解决机制也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有效的仲裁和诉讼手段。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资产证券化需要充分的信息披露,但目前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尚未完善,信息披露不规范、不透明,导致信息不对称,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缺乏第三方评级机构,也导致投资者对于证券化产品的信用评估不准确。
(三)资产质量差异大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中,有些资产的质量较差,缺乏流动性和抵押品的价值,难以进行证券化。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业务模式,通过将具有一定流动性的资产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证券,从而实现资产的流动性、分散风险和提高融资效率等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发展速度较快,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创新,资产证券化业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发行规模不断扩大。
二是行业发展较为集中,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导致行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优质资产,缺乏对中小企业等非标资产的支持。
三是监管政策不够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政策相对滞后,缺乏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支持。
四是市场风险较大,市场风险的存在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困扰,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机制。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建立与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相适应的法律和制度。
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加强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的建设,完善市场运行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以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二是鼓励和支持创新业务,扩大资产证券化的应用范围。
加强对创新业务的监管和评估,促进业务创新的健康发展,提高创新业务的流动性和融资效率。
三是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引导,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
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理解和认知,促进投资者对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四是促进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加强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学习国际市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应的重视和改进。
通过加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完善,鼓励和支持创新业务的发展,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引导,以及促进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将得到更好的提升,并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不断增加的资产种类,资产证券化业务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行业环境变化:自2019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全球经济衰退,我国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金融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加剧。
在这样的环境下,难免会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2. 政策引导力度增大:国家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支持逐年增加,在政策层面逐渐建立规范化的标准和模式,并且促进了私募机构的快速发展。
3.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国内权威机构数据,2019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4万亿元,同比增长24.5%。
4.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易机制、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二、存在的问题1. 市场规模不够大:尽管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在逐年扩大,但与国际上已经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2. 模式单一: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基本以静态资产证券化为主,动态资产证券化仍处于尝试探索阶段。
3. 法律规范不够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法律适用环境还待完善,还存在法律法规、执法机构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4. 信息透明度有待提高: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交易中信息透明度还没有得到有效提升,需要在信息披露和数据标准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三、思考与建议1. 提高市场规模: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的过程中,适当降低进入门槛,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证券化业务中来,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
2. 多元化发展: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应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动态资产证券化产品,丰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种类和模式,提高市场的多元化和差异化,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将一国资产或债权进行规范化、批量化打包,由专业机构发行证券,通过证券市场交易进行融资和投资活动的业务。
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增长,不断提升了金融市场的活力和效率。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进一步思考与改进。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是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仍以传统的抵押贷款、债权转让为主,而欠发达的二级市场机制和不完善的法律制度都制约了创新产品的推出。
我们需要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信息披露不透明。
投资者在购买资产证券化产品时常常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以及评估风险和收益的能力。
我们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让投资者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并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还存在一些乱象,例如行业准入门槛不高,监管审批不严格等问题。
这不仅会影响市场的稳定运行,还会增加金融风险。
我国需要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制定更为严格的准入条件和监管措施,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还需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控制。
资产证券化业务本质上涉及风险的转移和分散,但如果风险管理和控制不到位,就会对金融稳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金融机构在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应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合理评估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风险避免和控制措施。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强监管力度,并注重风险管理和控制。
只有这样,资产证券化业务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的功能,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稳定和可持续的融资渠道。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各种债权资产转化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产品,并向投资者进行销售,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融资便利性。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但却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市场规模逐渐扩大:资产证券化市场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
2. 私募市场占主导地位:目前资产证券化主要以私募市场为主,公开市场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较少。
3. 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丰富多样:资产证券化产品已经覆盖了房地产、企业债务、金融债权、应收账款等各类资产。
4. 风险较大:由于资产证券化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导致市场风险较大。
在面对上述发展现状的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义务和责任,降低市场风险。
2. 拓宽市场渠道:积极发展公开市场,促进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
3. 提高市场透明度: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息披露的信用度,提高市场透明度,降低投资者风险。
4. 加强风险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应对市场风险。
5. 培育专业化服务机构: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专业化服务机构,提供包括信用评级、法律咨询、风险管理等一系列专业服务,提高市场的发展和运行水平。
6.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资本市场进行交流与合作,吸引外资进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提升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拓宽市场渠道,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风险管理措施,培育专业化服务机构,加强国际合作等。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相信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将能够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较快,资产证券化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一环。
据了解,2005年至今,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不仅在机构数量上有所增长,规模也有所扩大。
截至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10万亿元,并且在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占据了较大比重。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政府一直在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主要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企业融资需求,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市场。
我国的监管机构也对资产证券化市场进行了规范,并对相关的监管政策进行了调整。
尤其是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出现,对新兴产业的融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资产证券化也应运而生。
现在的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主要分为企业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资产证券化两大类。
企业资产证券化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工程承包商、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等领域;金融资产证券化主要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车辆贷款和房屋抵押贷款等。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尽管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参与者的理解和认识程度有待提高。
一些企业并不清楚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和优势,导致其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信心。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相关监管政策亟待完善,尤其是在产品设计、发行和交易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标准化产品,市场缺乏流动性。
我国金融机构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积极性还不高,资产证券化市场在融资环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及建议: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重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风险管理,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和市场规则,严格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强市场监管力度。
2. 加强市场宣传和教育,提高市场参与者的理解和认识。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将特定资产进行打包、切割并转化为证券形式,以便于投资者购买和交易的一种金融业务。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思考和建议,旨在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健康发展。
1、市场规模逐渐扩大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我国政府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鼓励企业利用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行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已达到数万亿元。
2、品种不断丰富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品种也在不断丰富,不仅有房地产、金融资产证券化,还有基础设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多种类型。
这种多样化的发展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灵活性和风险分散效果。
3、监管政策逐步完善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监管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加强了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和规范,有效地维护了投资者和市场的利益。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市场认知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认知度还不够高,投资者对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
这导致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较低,市场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2、风险管控需加强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协调与平衡,其风险管控工作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如信用风险、价格波动风险等,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控。
3、市场环境尚待改善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环境仍存在不少不完善之处,如信息披露制度不够规范、清算机制不够健全等。
这些问题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和市场稳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思考与建议1、加强市场宣传与推广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推广和发展,需要加强对市场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投资者对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具有一定市场和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证券交易,以便投资者通过资产支持证券(ABS)或抵押支持证券(MBS)等获得收益。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以加强投资者信心和市场稳定性。
本文将就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年度报告,2019年我国ABS市场总规模达到2.2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近20%。
2. 资产种类逐步丰富:目前我国ABS市场主要涵盖房地产、汽车、消费金融等领域。
同时,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也开始参与这一领域。
3. 政策支持不断加强: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例如《金融资产转让办法》的出台和加强ABS资产规范化管理。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1. 缺乏透明度: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关于基础资产质量、收益和风险等重要信息的披露还不够完善,导致投资者缺乏信心。
2. 题材单一: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仍以房地产ABS为主,其他领域的ABS产品缺乏投资者关注度。
3. 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制度较为薄弱,如何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是楼再推广资产证券化伙的重要问题之一。
1. 提高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包括初刊、交易和风险管理的全流程信息披露,并建立资产证券化信息中心,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
2. 拓宽投资品种:鼓励和规范其他领域ABS产品的创新和发行,满足不同投资需求。
3.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甄别、评估、定价、转移和化解的全流程监管制度,规范资产证券化的投资和交易行为,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4. 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加强投资者教育和知识普及,提高投资者自我保护能力,并建立健全客户投诉机制,保障投资者权益。
2024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资产证券化概述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市场的创新工具,其实质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通过特定结构安排转化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
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还有助于分散风险、优化资源配置。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逐渐成为了一种广泛应用的融资方式。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十分迅猛。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主要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形式。
其中,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最为主要的一种形式,涉及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转让。
企业资产证券化则主要涉及非金融机构的资产转让,如企业应收账款、租赁资产等。
不良资产证券化则主要针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等资产进行证券化操作。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方面,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始尝试通过资产证券化来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融资成本。
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投资者对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认识和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
然而,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参与者数量有限;市场结构不够合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监管套利和监管空白等。
三、主要问题及其成因(一)市场规模与市场参与者有限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参与者数量有限。
这主要是由于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认知度不足,很多潜在投资者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缺乏了解和信任。
此外,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也限制了市场参与者的数量。
(二)市场结构不合理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结构不够合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
一方面,市场中的产品类型和发行机构相对单一,主要以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主;另一方面,市场流动性不足,投资者主要集中在大型金融机构和少数专业投资者之间,普通投资者参与度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资产证券化最早创设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历了不到半个世纪的发展便成为金融市场中主流的直接融资工具,并于2005年在我国开始正式试点。
通过回顾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分析,将其从试点阶段到高速发展这十余年划分为四个阶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问题政策建议一、绪论资产证券化是指利用结构金融理论支持下的相关技术,对符合证券化要求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使其成为能够满足不同风险偏好者的投资需求并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流通的证券。
它主要是通过发行证券从而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实现直接融资。
更具体的来说,某些特定的资产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可以产生稳定的并且可被预见的现金流,通过过结构安排,将部分资产中的收益和风险要素重组与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将缺乏流动性但可以产生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转换成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的并且可以流通的有价证券的过程。
2005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开始正式试点,在这十余年间业务发展有过高速前进亦有停滞不前。
我国资产证券化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当前经济发展的不断创新与推进,必将迎来一轮新的机遇。
因而回顾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分析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建议。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一)探索阶段:20世纪末1992年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发行的以土地为标的物的“三亚地产投资券”为我国资产证券化探索先例。
在那之后,不良资产证券化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关注与肯定,资产证券化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但是,前期的探索阶段依然存在着许多漏洞,例如法律法规、信息披露等方面从根本上不能满足投资者的要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二)试点阶段:2005年2005年3月正式启动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第一次试点,试点以来的第一个规范化项目是由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第一期“开元”CLO项目。
该项目采用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优先级债券和在私募方式发行次级债券的两种发行方式。
之后,由中国建行牵头,委托中信信托有限公司,通过优先级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次级证券向建设银行定向发行为信用支持的MBS产品,成为我国我国第一例成功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的代表。
但因为2022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此为契机引发的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重重的挫败了资产证券化业务,使其失去了近三年的发展机会,但是相关主体对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仍在进行不断的探索。
(三)试点扩大阶段:2022年~2022年2022年后,我国资产证券化止步不前,陷入僵局。
2022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重新步入了正轨。
伴随着国家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支持,相关配套措施也逐步跟进,2022年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与银监会下发了文件《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紧接着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办法》与《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我国证券化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四)常规化发展阶段:2022年至今2022年,我国资产证券化业高速发展,全年共发行各类债券118749.8亿元,较2022超出约30000亿元,同比增长速度为27%。
继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文件后,盘活信贷存量可以算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支柱业务,2022年我国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数量为60余单,发行总规模约为2820亿元,和14年相比足足增加了一倍多,由此可见2022年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数量已肉眼可见的速度上升,发行数量远超上一年度,并且超出2倍之多。
关于参与证券市场的有关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是原有的主力机构外,城商行、农商行、资产管理公司也纷纷投入,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良好正是借助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从而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一)参与主体范围不断扩大各大金融机构自资产证券化新规发布后纷纷试水,包括中信、光大、华夏、浦发等27家银行也在不久前刚刚经过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批复获得了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发行者,已经从原有的城市商业银行,逐步扩大范围,其中包括了国家政策性发展银行、农商行、外资注入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还包括汽车消费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
不仅主要发行者数量日益增加,投资主体的结构也日益丰富。
拿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举例,在持有人结构整体上,国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集中程度高,其中近七成占比的为商业银行。
随着经济的逐年发展,参与投资的人们自身的创新意识也逐渐提高。
大型的财务管理公司、各类投资基金公司、城市与农村的信用合作社等等也一步一步的纳入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的考虑范围内。
(二)基础资产范围逐步扩大资产证券化投资依托于相应的金融产品,随着发展已经逐渐形成特有的基础资产池。
其基础资产池内包含的产品主要可以分成5个部分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一般中长期贷款和不良贷款。
《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是监管部门在12年中旬下发的用来鼓励选择多元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的相关政策,其中多元信贷资产包括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鼓励选择符合条件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等多种多样的信贷资产。
(三)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业务不断创新目前,我国较为重要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首先是指机构资质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主要负责发行的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其次是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它可以通俗的理解为管理机构为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具有为特定的资产管理服务的以此为依托的证券。
最后是资产支持票据,相应的管理机构则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從中不难看出,当前资产证券化产品日趋多元化,各行各业也有积极参与,其中不乏交通、证券、电力、房产、林业、银行、基金、保险等众多行业。
发散思维,踊跃创新也是当前业务发展的新常态。
如阿里巴巴与东方证券公司合作推出的以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业务—“阿里小贷”。
这是证券公司首次以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
2月6日在深交所挂牌转让的华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华夏苏宁云创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是首个房地产投资基金在资产证券化业务备案制后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
渣打中国作为国内首批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外资银行之一,发行的第一单信贷资产证券化商品为“臻骋2022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这开创了在华成功发行的先河。
诺亚财富与阿里小贷公司发行首只私募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由此可见,证券资产化产品种类日益丰富,资产证券化业务不断创新。
(四)发行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始正式实行。
其中,由建行和国开行负责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发行规模达到了约为7.2十亿人民币。
2006年后的两年间发行规模分别达到了11.58十亿人民币、17.808十亿人民币和30.201十亿人民币。
好景不长,全球范围的次贷危机与金融危机的相继爆发,致使我国的有关部门不得不重新调整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的步伐。
2022年初,创新型信贷资产证券化才由央行重新批准进行。
2022年中旬,有关于重新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并扩大进程的通知才由央行联合银监会、财政部、卫生部门发布。
一年后,发行总数与2022年相比多出5倍。
四、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一)专业人才缺失随着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逐步推广加深,相应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不断丰富,即使在前几年的起步阶段,其也因为自身所有的复杂结构和庞大数量,要求必须有相应的大量专业人才进行维护,而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产品与稀缺的人才不成正比,尤其在我国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技术经验的人才极度缺乏,人才储备量相当不足,并且相关参与方的人才储备量也相对不足。
(二)缺乏流动性的二级市场交易二级市场是有价证券的流通、交易场所,是可以进行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
换句话说,二级市场可交易任意的过去的金融商品,从而达到为投资者提供资金流动。
但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受制于其规模。
投资的主体大部分为银行,而银行间的互持现象往往十分严峻,银行持有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比例占八成以上。
截至12年中下旬,仍有50%以上。
(三)政府过度干预中国资产证券化的道路时间较短,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备。
资产证券化业务受各方面的影响例如相应政策不完善、监管不力、相应服务机构的公信力缺失等。
当今,关于如何促进资产证券化发展中国的商业银行缺乏一定的主动性。
首先,投资主体如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与发放贷款的业务可以依靠利率管制此项政策获得高额的利润;其次,银行难以将优质资产进行证券化的行为,有关机构一直严加控制。
(四)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缺失由于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一直依靠于法律法规的限制与监管,而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与相应的法律制定建设不相匹配,因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无法保证。
目前,《信托法》、《破产法》等是关于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法律法规,但是法律法规应该落实到细小之处,例如在规范此类行为方面的法规尚未完善。
五、促进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一)培养与发掘综合性人才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的一手推进,金融市场的组成多种多样,资产证券化市场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教育更应该落到实处、落到方方面面,不仅要落实专业知识也要关注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起心中的道德底线。
注重人才教育,不仅仅是在校人员或者是在职人员都要做到懂法守法。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高专业性的团队,多样化发展。
为挖掘综合性人才也可以从学校抓起,金融机构或有关部门可以和高效达成合作,提早制定培养计划、利用资源,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提前为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储备专业人才。
(二)健全资产证券化法律体系2005年开始正式试点至今已经过去了十余年,但是仍然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完备的体系对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我国一直存在的弊病是相关负责监管的部门因为数量庞大而导致的职能分散,虽然在这一段时间以来偶有一些相对应的法律规范制定与出台。
但是,注意力不能只放在完善其种类商,审批程序的简化也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此同时扩充业务范围。
(三)提高利率改革的速度,放开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为了将不良资产证券化是银行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第一目的,银行往往通过优良资产作为基础资产进行证券化从而获得利润,与优良资产相对应的不良资产也是银行基础资产的一部分,然而不良资产在长久来看会阻碍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进一步影响银行的获利,不利于长久的发展,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利率改革。
利率管制是我国目前一直实行的利率制度,这主要是指银行的收入可以由存款與贷款的利息差实现,降低对证券化业务的踊跃性,为了改善依赖于存款与贷款的利息差收入可以考虑取消利率管制,同时采取一定奖励措施鼓励银行将不良资产证券化,提高其业务的积极性,提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