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与地基的概念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地基与基础

第七章 地基与基础

(4)黏性土:是指含黏土粒较多,透水性较小的土。压实 后水稳性好,强度较高,毛细作用小。用作建筑物地基 的粘性土,其承载力取决于它的天然稠度状态。根据其 在天然状态下的软硬程度可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 塑和流塑五种不同的状态。
(5)粉土:是指塑性小于黏性土, 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不超过总重50%的土。粉土介于 砂土和黏性土之间,工程性质通 常较差。
柔性基础:柔性基础是指用抗拉、抗压、抗弯、抗剪性能 均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做的能承受一定弯曲变形的基础 (不受刚性角的限制)。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差、上部荷载 较大、设有地下室且基础埋深较大的建筑。
有筋柔性扩展基础主要包括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 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这种基础抗弯和抗剪性能良好,特 别适用于“宽基浅埋”或有地下水时。 由于扩展基础有较好的抗弯能力,通常被看作柔性基础。 这种基础能发挥钢筋的抗弯性能及混凝土抗压性能,适用范 围广。
3.2按构造分不同可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片筏基础、 箱形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等 独立基础——配臵于上部设备之下的无筋或有筋的整体基
础形式。可分为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独立基础。
柱下独立基础
墙下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指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 按上部结构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 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土的承载力较低时,采用无筋扩 展基础或有筋扩展基础往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的要 求。为增加基础刚度,防止由于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上 部结构的开裂和损坏,常采用柱下条形基础。
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 组成的,形成中空箱体的整体结构,共同来承受上部结构 的荷载。箱形基础整体空间刚度大,基础底部附加应力小 ,可以显著地提高地基的稳定性,降低基础沉降量。一般 适用于高层建筑或在软弱地基上造的上部荷载较大的建筑 物。当基础的中空部分尺寸较大时,可用作地下室。

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基础沉降缝构造
基础沉降缝目的:为了消除基础不均匀沉降,应按要求设
计基础沉降缝。
沉降缝采用的做法: 1 双墙式(p195)
高层主体
2 悬挑式
裙房
设沉降缝
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
a重锤夯实 b机械碾压 c灰土井桩 d振动冲水
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
e换土垫层 f振动压实 g灰土密桩 h砂桩
压实法:用各种机械对土层进行夯打、碾压、振动来压实松散土的方法。 换土法:当地基土比较软弱或部分土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
地基的要求时,可将软弱土层全部挖去,换成其他较坚硬的土层。
一、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
(一)天然地基: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需进行人工加固,可直 接在其上建造房屋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地基土分类 : (1)岩石 : 根据 软、硬程度和风华程度分类 (2)碎石土 :粒径≧2mm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漂石、块
石、卵石、碎石、砾石)
承 载
粗力
减 小

(3)砂土 :粒径≧2mm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 粒径≦0.075mm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砾砂、
地基基础的设计要求:
基础位于建筑物底最底部,是建筑物承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建筑物的安全起着根本性的作用;而地基虽然不是建筑物 的组成部分,但它直接支撑着整个建筑,对整个建筑的安全使用 起着保证作用。因此,基础本身应该具有足够的承担能力来承受 和传递整个建筑物的载荷,而地基则应该具有足够的地耐力和良 好的稳定性,并保证整个建筑物的均匀沉降。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3、冻结深度与基础埋深的关系
冻土线: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为冻土线。 地基土冻结后,有冻胀现象,房屋上拱,土层解冻,基础下沉。冻融叫错,建 筑不稳定,开裂、门窗开启困难等 粉砂,粉土和黏土中,基础埋深在冰冻线以下200mm

基础工程简答题

基础工程简答题

基础工程简答题1、简述地基、基础的概念?地基变形的类型?答:地基:建筑物下方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维持建筑物稳定的岩土体。

基础:建筑物最下端与地基直接接触并经过了特殊处理的结构部件。

地基变形的常见类型有: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等。

2、解释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冲切破坏?答:在局部或集中荷载作用下,当钢筋混凝土板內斜截面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将产生斜拉破坏,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也会发生类似的破坏现象,称为冲切破坏。

3、确定浅基础埋深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应主要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答:遵循原则:1)满足基础最小埋深的要求,保证基础不受地表不稳定土的影响、季节性冻账的影响。

河流冲刷的影响。

2)选择力学性质较好的持力层。

3)尽量将基础置于地下水位以上,降低施工难度。

考虑因素:1)建筑物的结构条件和场地环境条件;2)地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3)季节性冻土地基的最小埋深。

4、解释文克勒地基模型的含义以及该模型的适用范围?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含义?两者相比各自的优缺点?答:该地基模型是由捷克工程师文克勒(Winkler)于1867年提出的,该模型认为地基表面上任一点的的竖向变形s与该点的压力p成正比,地基可用一系列互相独立的弹簧来模拟,即:p=ks ,式中k为基床系数或称地基系数。

当地基土的抗剪强度相当低或地基的压缩层厚度比地基尺寸小得多,一般不超过基底短边尺寸的一半时,采用文克勒地基模型比较适合。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是把地基视为均质、连续、各向同性的半空间弹性体,在基地压力作用下,地基表面任一点的变形都与整个基底的压力有关。

文克勒地基模型特点:土体中无剪应力;基底变形只发生在基底范围以内;地基反力分布图的形状与地基表面的竖向变形图相似;形式简单、便与分析。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能反映地基应力和变形向基底周围扩散的连续性,但扩散范围往往超过地基的实际情况,计算所得的竖向变形及地表的变形范围常大于实际观测结果,此外,E和v两个参数,特别是v不容易准确测定。

地基与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基与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基与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1. 地基。

-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地基承受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它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 根据地基是否经过人工处理,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天然地基是指在基础建造时未经加固处理就能满足要求的地基;人工地基则是天然地基不能满足承载能力要求时,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形成的地基。

2. 基础。

- 基础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自重一起传给地基。

- 基础按构造形式可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

独立基础常用于柱下,当柱子的荷载较大且地基承载力较高时适用;条形基础一般用于墙下,能将墙的荷载较均匀地传给地基;筏形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的情况,它就像一个“筏子”一样把建筑物“托”起来;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的,整体空间刚度大,适用于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桩基础是通过桩将荷载传递到深层较坚硬的土层或岩石上,当浅层地基承载力不足时采用。

二、地基土的工程性质。

1.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 土的三相组成:土由固相(颗粒)、液相(水)和气相(空气)组成。

- 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土的密度ρ:单位体积土的质量,ρ = (m)/(V)(m为土的质量,V为土的体积)。

- 土粒比重G_s:土粒质量与同体积的4^∘C时纯水的质量之比,G_s=(m_s)/(V_s)ρ_w(m_s为土粒质量,V_s为土粒体积,ρ_w为水的密度)。

- 土的含水量w: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w=(m_w)/(m_s)×100%(m_w为土中水的质量)。

- 其他物理性质指标:如孔隙比e、孔隙率n、饱和度S_r等,它们可以通过基本物理性质指标计算得出,并且这些指标对地基土的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

2. 土的力学性质。

- 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工程管理概论简述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工程管理概论简述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工程管理概论简述地基与基础的关系说到工程管理,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建造过程。

事实上,建设工程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有结构的,都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的。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过程必然是不能少的。

在工程管理中,建设工程与其他事物之间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就像两座山一样。

地基与基础也不例外。

地基决定了基础;而基础决定了地基。

地基是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基础所在。

一、地基与基础的定义地基的基本性质是承载力,基础的基本性质是稳定性,所以也就要求地基具有一定的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大小和作用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实现的;而且不同于基础,任何建筑物均是有基础的。

而基础是由各种土体组成的。

土体可以是地基或其他土体,也可以是基础部分或全部土体。

它一般具有承载力、稳定性和承载力三个方面,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其中稳定性指地基对建筑物本身和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及周围环境所起的作用;稳定性指地基对建筑物本身和构筑物自身所起的作用;承载力指地基承载力大小和作用于其上的载荷所起的作用。

简单来说就是地基能够承载多少人,建筑材料能否稳定住地基就能达到多少人的需求,所以这也就要求建设单位对基础的承载力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一般来说土体在施工过程中会有变化,会出现变形、孔隙等现象,在施工时要及时对这种变化做出处理和预防措施如采用水泥加固就是其中一个有效措施了。

二、地基建筑工程中,有许多地方是没有墙的,而要砌筑墙,则必须经过地基的工作。

地基也是一个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

这里有一个简单知识就是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往往与基础(即基础与地基)并列。

如果将地基看作一个整体的话,那么在这个整体中又包含哪些要素呢?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00-2006)关于“基础施工”和“地基处理”术语的定义,房屋建筑地基分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包括建筑主体、承重结构、装饰装修、屋面等工程部分,主体结构工程包括基础、结构、基础上部和下部部分。

地基和基础区分,常用地基处理方式

地基和基础区分,常用地基处理方式

地基和基础区分,常用地基处理方式一、区分一下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建筑物由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三部分组成。

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均由其下的地层来承担。

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

所以地基是指基础底面以下,承受基础传递过来的建筑物荷载而产生应力和应变的土壤层。

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是建筑物的墙或柱埋在地下的扩大部分,是建筑物的“脚”。

作用是承受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把它传给地基。

二、地基分类三、地基的处理方式(一)天然地基天然地基是指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

天然地基土分为四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二)人工地基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不能承受基础传递的全部荷载,需经人工处理后作为地基的土体称为人工地基。

处理的方法有: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砂石桩法、石灰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土挤密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含深层搅拌法、粉体喷搅法、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单液规划法、碱液法等。

1、换填法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垫层法来处理软弱土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深度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高的砂、碎石或灰土等,并夯至密实。

实践证明:换土垫层可以有效地处理某些荷载不大的建筑物地基问题。

换土垫层按其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垫层、碎石垫层、灰土垫层等。

垫层的主要作用:1)提高地基承载力;2)减少沉降量;3)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4)防止冻胀;5)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换填法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等。

换填法还适用于一些地域性特殊土的处理,例如在西安地区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用于山区地基可处理岩面倾斜、破碎、高低差,软硬不匀以及岩溶等,用于季节性冻土地基可消除冻胀力和防止冻胀损坏等。

2、强夯法强夯法是用几吨至几十吨的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地面,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

地基与基础的区分及常用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与基础的区分及常用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与基础的区分及常用地基处理方法一、区分一下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建筑物由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三部分组成。

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均由其下的地层来承担。

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

所以地基是指基础底面以下,承受基础传递过来的建筑物荷载而产生应力和应变的土壤层。

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是建筑物的墙或柱埋在地下的扩大部分,是建筑物的“脚”。

作用是承受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把它传给地基。

二、地基分类三、地基的处理方式(一)天然地基天然地基是指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

天然地基土分为四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二)人工地基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不能承受基础传递的全部荷载,需经人工处理后作为地基的土体称为人工地基。

处理的方法有: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砂石桩法、石灰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土挤密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含深层搅拌法、粉体喷搅法、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单液规划法、碱液法等。

1、换填法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垫层法来处理软弱土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深度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高的砂、碎石或灰土等,并夯至密实。

实践证明:换土垫层可以有效地处理某些荷载不大的建筑物地基问题。

换土垫层按其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垫层、碎石垫层、灰土垫层等。

垫层的主要作用:1)提高地基承载力;2)减少沉降量;3)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4)防止冻胀;5)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换填法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等。

换填法还适用于一些地域性特殊土的处理,例如在西安地区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用于山区地基可处理岩面倾斜、破碎、高低差,软硬不匀以及岩溶等,用于季节性冻土地基可消除冻胀力和防止冻胀损坏等。

2、强夯法强夯法是用几吨至几十吨的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地面,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

基础工程重点总结

基础工程重点总结

1。

基础与地基的概念: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性,需要将建筑物与地层接触部分的断面尺寸适当地扩大,以减小接触面上的应力分布,建筑物地步扩大的那一部分称为基础,而受建筑物荷载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2。

持力层与下卧层:当地基由多层土组成时,直接与基础底面相接触且承受主要荷载的那部分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一下的部分称为下卧层3.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统称基础工程. 研究内容:研究在各种可能荷载作用下以及各种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基础问题.4.基础的分类:浅基础和深基础地基的分类: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浅基础:通常埋置深度小于5m,只需经过简单的挖槽、排水等施工工序就可以建造起来。

深基础:基础埋置深度较深,要借助于特殊的施工方法才能建造的。

天然地基:不加处理就能满足设计要求、可直接在上面进行修建的天然土层。

人工地基:是经过处理后才满足要求的土层)5。

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a 强度要求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b 变形要求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 c 上部基本结构的其他要求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6.地基基础设计包括地基设计和基础设计两部分7。

基础工程特点:隐蔽性复杂性风险性时效性综合性8。

浅基础设计内容:a 基础材料类型的选择b 基础的平面布置c 持力层(基础埋深)的选择d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e 确定基础底面尺寸,按规范要求进行必要的变形和稳定性验算f 进行基础的结构设计g 绘制施工图纸9。

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的比较:刚性基础具有就地取材,造价不高,设计简单,不需要复杂内力分析计算等优点。

缺点:强度不高,截面尺寸较大,埋深受限制和载荷较大时难以采用,某些材料的耐久性较差。

柔性基础:由于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材料,其抗弯和抗剪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可在竖向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不高,有水平力和力矩等情况下发挥其特点,并能适应基础埋深受限时对截面高度的限制要求.10。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地基是建筑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物理方式把建筑物与土质连接起来。

换句话说,地基是把建筑稳固在土壤中、抵御地质带来的重要措施。

而基础则是将建筑物支撑于地基之上,如砌筑、混凝土等等,抵抗建筑物的重量,抗拔力,以及抵抗外力。

建筑工程中,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石,通常情况下,要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可以在建筑前对土壤进行分析,以此衡量地基的承载力,以此来决定建筑形式,同时避免建筑简陋而受到未来的破坏。

在建造地基的时候,可以采用不同的防护技术,如抗溃性膨胀剂、抗滑技术等,使更加健康、牢固;同时,合理设计地基深度,根据地质层次分类,以保证地基更加牢固耐用。

基础处理,有十分重要,是将建筑物支撑于地基之上的重要工程,其基础得当也是确保建筑物结构的坚固性的前提。

基础的类型有圆基、框基、桩基、带基等,选择正确的基础类型,可以减少搅拌土所带来的地基偏差、地震冲击等不良机制对建筑结构安全性、施工效率等的影响。

地基与基础不但在建筑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

以地基为例,可以运用数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地基的受力特性,以及地基可能诱发的弯曲应力等;基础层将空中的地震波量化,可以用来监测地震的预测、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研究、地区的资源利用等多领域,让我们在面对灾害时能够更加有效的防范准备。

总之,地基与基础是建筑学、地质学、地震学等多学科的基本概念,其中地基与基础处理是确保每一DNA建筑物牢固安全的重要措施,同时它们也是进行深入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地基和基础的概念

地基和基础的概念

地基和基础的概念地基和基础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对于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基和基础的定义、分类、选型和施工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地基和基础的定义地基是指建筑物所处的地面部分,包括地面的土壤、岩石和水等。

而基础则是指承受建筑物重量的结构部分,通常是建筑物下面的一层结构,包括基础底座、基础柱、基础梁和基础板等。

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寿命。

二、地基和基础的分类根据地基的类型,可以将地基分为自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

自然地基是指自然形成的地面土壤、岩石和水等,由于地质构造、地貌等原因,自然地基的性质和稳定性各不相同。

人工地基则是指经过人工处理的地基,如填土地基、深基础和基础加固等。

根据基础的类型,可以将基础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类。

浅基础是指基础底座直接放置在地面上的基础,通常适用于较小的建筑物和轻型结构。

深基础则是指基础柱、基础梁和基础板等深入地下的基础,通常适用于大型建筑物和重型结构。

三、地基和基础的选型在选型地基和基础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建筑物类型、地质条件、土壤性质、地下水位、气候条件和建筑物使用寿命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和不同地质和土壤条件,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基和基础。

例如,在软土地区,需要选择深基础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而在坚硬岩石地区,则可以选择浅基础来节省成本。

四、地基和基础的施工地基和基础的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地基和基础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勘察和分析,了解地质和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和基础类型。

2. 在地基和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 在地基和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环保问题,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不良影响。

4. 在地基和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地基和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避免后续使用中发生安全事故。

一、基础和地基的基本概念

一、基础和地基的基本概念

一一、、基基础础和和地地基基的的基基本本概概念念1 基础和地基的基本概念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

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

而地基则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只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壤层。

其中,具有一定的地耐力,直接支承基础,持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

地基土层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到了一定深度则可忽略不计(如图)。

2 基础的作用和地基土的分类基础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处在建筑物地面以下,属于隐蔽工程。

基础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问题。

建筑设计中合理地选择基础极为重要。

地基按土层性质不同,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

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须经人工改良或加固,可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天然地基。

当建筑物上部的荷载较大或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较弱,缺乏足够的稳定性,须预先对土壤进行人工加固后才能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人工地基。

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化学加固法和打桩法。

二、基础的类型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1、刚性基础由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一般指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较低的材料就称为刚性材料。

常用的有砖、灰土、混凝土、三合土、毛石等。

为满足地基容许承载力的要求,基底宽B一般大于上部墙宽,为了保证基础不被拉力、剪力而破坏,基础必须具有相应的高度。

通常按刚性材料的受力状况,基础在传力时只能在材料的允许范围内控制,这个控制范围的夹角称为刚性角,用α表示。

砖、石基础的刚性角控制在(1:1.25)~(1:1. 50) (26o~33o) 以内,混凝土基础刚性角控制在1:1(45o)以内。

[刚性基础的受力、传力特点如图]刚性基础的受力、传力特点2、非刚性基础当建筑物的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较小时,基础底面B必须加宽,如果仍采用混凝土材料做基础,势必加大基础的深度,这样很不经济。

基础和地基的概念

基础和地基的概念

地基是指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而基础则是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在地面以下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上部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荷载传递到地基上。

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天然地基为未经加固处理或扰动的地基,当天然地基承载力不够时,用换土夯实有机或无机结合稳定等方法,加固处理以提高承载力,这种加固处理后的地基称为人工或加固地基。

基础有刚性基础扩展基础,箱形基础、筏板基础、壳体基础和桩基础等,所有的建(构)筑物基础无不以土体或岩体为地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的工程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第二章、地基与基础2016

第二章、地基与基础2016

三、设备管线对基础的影响
(1)设备管线穿越基础需在基础上预 留孔槽
(2)基础沉降不得将设备管线剪断
第四节、常用刚性基础构造 一、砖基础 砖基础取材容易、价格较低、施工 简便,是常用的类型之一。但由于强度、 耐久性、抗冻性较差,多用于干燥而温暖 地区的中小型建筑,在建筑物防潮层以下 部分,砖的等级不得低于MU10;非承重空 心砖、硅酸盐砖和硅酸盐砌块,不得用于 做基础材料。
当建筑 设有地下 室,且基 础埋深较 大时,可 将地下室 做成整浇 的钢筋混 凝土箱形 基础,它 能承受很 大的弯矩, 可用于特 大荷载的 建筑。
片筏基础
箱形基础
(二)按基础的传力情况不同可分为:刚性基础 和柔性基础两种。 1、刚性基础(无筋扩展基础) 由于地基承载力在一般情况下低于墙或柱 等上部结构的抗压强度,故基础底面宽度要大 于墙或柱的宽度,当宽度很大时,往往挑出部 分也很大,从基础的受力方面分析,挑出的基 础相当于一悬臂梁,它的底面将受拉,当拉应 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基础底面将出现裂 缝,以至破坏。
桩 基
按桩柱的材料不同 可分:混凝土桩、钢筋 混凝土桩、土桩、木桩、 砂桩等。较多的为钢筋 混凝土桩。 钢筋混凝土桩,按 施工方法不同又分为: 预制桩(断面200350mm,长<12m)、灌 注桩和爆扩桩(φ300400mm)三种。
第三节 基础
一、基础的埋臵深度 (一)概念: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叫基础的埋臵深度。 基础的埋深小于等于5m者为浅基础,大于 5m者为深基础。单从经济条件看,基础的埋臵 深度愈小,工程造价愈低,如基础没有足够的 土层包围,基础底面的土层受到压力后会把基 础四周的土挤出,基础将产生滑移而失去稳定; 同时,基础埋臵过浅,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损坏, 所以基础的埋臵深度一般不应小于500mm。另 外基础顶面应低于室外地面100mm以上,避免 基础外露,遭到破坏。

地基处理基础知识

地基处理基础知识

二、土力学常识
• • • 土的生成 1、什么是土 土的定义:地球表面30~80KM厚的范围是地壳。地壳 中原来整体坚硬的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 成固体矿物、水和气体的集合体称为土。(风化作用—— 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 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 的全过程。侵蚀作用——包括岩石和矿物经由媒介如水、 冰、风及重力等引起其移动与瓦解。搬运作用——是指地 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 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 风化作 用伴有化学变化且不移动,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都是物理 变化,且都会移动。两者区别在于,侵蚀作用会使物体瓦 解,而搬运作用,只是移动而已。)
砂(砂石)桩挤密法、振动水冲法、干振碎石桩法, 经振冲处理后地基土较为均匀 一般适用于杂填土和松散砂土,对于软土地基经试 验证明加固有效时方可使用土桩、灰土桩、二灰桩 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容易保证、经处理后土性质 挤密法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深度为 5~10m 的 较为均匀,造价经济,适 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填土石灰桩适用于软弱粘性土 和杂填土 需要有预压的时间和荷载条件,及土石方搬运机械 对于真空预压,预压压力达 80Kpa 不够时,可同时 加上土石方堆载,真空泵需长时间抽气,耗电较大 降水预压法无需堆载,效果取决于降低水位的深 度,需长时间抽水,耗电较大
• •
• • •
• •
• •
2、风化作用的概念、分类 由于外动力作用,使地表岩石或矿物在原地发 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叫风化作用。 不同的风化作用,形成不同性质的土,风化 作用有下列三种: 1)物理风化 岩石受风、霜、雨、雪的侵蚀,温度、湿度变 化,不均匀膨胀与收缩,使岩石产生裂隙,崩 解为碎块。这种风化作用,只改变颗粒形状及 大小,不改变矿物成分,称为物理风化。由物 理风化生成的为粗颗粒土,如碎石、卵石、砾 石、砂土等。呈松散状态,总称无粘性土。 2)化学风化 岩石碎屑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接触, 使岩石碎屑发生了化学变化,改变了原来组成 矿物的成分,产生了一种新的成分——次生矿 物,土的颗粒变的很细,具粘结力,如粘土、 粉质粘土,总称为粘性土。 3)生物风化 由动、植物和人类活动对岩体的破坏,称生物 风化,例如开山、打隧道等活动形成的土,其 矿物成分没有变化。

_地基与基础

_地基与基础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建筑物使用要求、上部荷载
的大小和性质 一般高层建筑的基础埋 置深度为地面以上建筑物总高度的 1/l0。当建筑物设置地下室、设备 基础或地下设施时,基础埋深应满 足其使用要求;高层建筑基础埋深 随建筑高度增加适当加大;荷载的 大小和性质也影响基础埋深,一般 荷载较大时应加大埋深;受向上拔 力的基础应有较大埋深以满足抗拔 要求。
一 地基、基础及其与 荷载的关系
基础:建筑物向地 基传递荷载的下部 结构。它直接与土
层相接触,承受建筑 物的全部荷载,并将 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 给地基。
地基:指支承建筑物荷 载的那一部分土层 (或岩层)。
持力层:直接与基 础底面相接触的 岩层 下卧层:持力层以 下的土层
建筑物的全部荷载用N表示。 地基在保持稳定的条件下,每平方米所能承受的最大 垂直压力称为地基的承载力(或地耐力),用R表示。 由于地基的承载力一般小于建筑物地上部分的强度, 所以基础底面需要宽出上部结构(底面宽为B),基 础底面积用A表示。 三者的关系式: R ≥ N / A 成立时,说明建筑物传给基础 底面的平均压力不超过地基承载力,地基就能够保 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建筑总荷载越大,基础底面积也要求越大。或当建筑 物总荷载不变时,地基承载力越小,基础底面积越 大。
2.3 基础的类型
基础的类型较多,划分方法也较多 1按材料分: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 石混凝土基础、灰土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基础中是否有钢筋分 无筋扩展基础: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 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制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 独立基础
扩展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柱下独立基础和墙 下条形基础 2按构造形式分: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井格基础、 筏式基础、箱形基础和桩基础等

地基、基础的概念

地基、基础的概念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基、基础的概念地基是指承托建筑物基础的这一部分范围很小的场地。

也就是说承受由基础传来荷载的土层(或岩)称为地基。

位于基础底面下第一层称为持力层,在其以下的土层统称为下卧层。

我国土地辽阔、幅员广大、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土质各异、地质条件区域性较强,因而使地基基础这门学科特别复杂。

随着当前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不仅事先要选择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场地从事建设,而且有时也不得不在地质条件不好的场地进行建设,为此必须对地基进行地基处理。

建筑物的地基所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四方面:1、地基承载力及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及稳定性是指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包括静、动荷载的各种组合)作用下能否保持稳定,若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在建(构)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将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严重的会引起建(构)筑物的破坏。

天然地基承载力主要与土的抗剪强度有关,也与基础型式和埋深有关。

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以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2、沉降、水平位移及不均匀沉降.在建(构)筑物的荷载(包括静、动荷载的各种组合)作用下,地基沉降,或水平位移,或不均匀沉降会超过相应的允许值。

若地基变形超过允许值,将会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严重的会引起建(构)筑的破坏。

天然地基变形主要与荷载大小和土的变形特性有关,也与基础型式有关。

若天然地基变形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以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变形的要求。

3、渗漏.渗漏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堤坝蓄水构筑物地基渗流量超过其允许值时,其后果是造成较大水量损失;另一类是地基中水力比降超过其允许值时,地基土会潜蚀和管涌产生破坏而导致建(构)筑物破坏造成工程事故。

天然地基渗漏问题主要与土的渗透性有关。

若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则需对地基进行改良,减小土的渗透性,或在地基中设置止水帷幕,阻截渗流。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2.1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2.1.1 地基与基础
基 础:建筑物上部承重结构向下的延伸和扩大, 它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 连同本身的重量一起传到地基上。
地 基:承受由基础传来荷载的土层,不是建筑物 的组成部分。其中: 持力层:具有一定的地耐力,直接承受建 筑荷载, 并需进行力学计算的土层。 下卧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图2.1)
2.2.4 桩基础
当建筑物的荷载较大,而地基的弱土层较厚, 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采取其他措施又 不经济时,可采用桩基础。
桩基础由承台和桩柱组成(图2.13)。
独立基础常用的断面形式有阶梯形、锥形、 杯形等,如图2.11所示。
2.2.3 整片基础
整片基础包括片筏基础和箱形基础。 片筏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或地基土质很差, 承载能力小,采用独立基础或井格基础不能满足 要求时,可采用片筏基础。图2.12(a)、(b)。 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是一种刚度很大的整体基础,它是 由钢筋混凝土顶板、底板和纵、横墙组成的,如 图2.12(c)所示。
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的埋深 (图2.2)。埋深大于等于5m为深基础,小 于5m为浅基础。
2.1.2.2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土层构造情况 地下水位(图2.3) 冻结深度(图2.4) 相邻建筑物基础 按材料分: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 毛石混凝土基础、灰土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构造形式分: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井格基 础、筏式基础、箱形基础和桩基础等
无筋扩展基础: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 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制成的墙下条形基 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扩展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柱下独立基础 和墙下条形基础
2.2.1 条形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与地基的概念
基础和地基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基础一般指建筑物所依托的承重构件,地基则是指建筑物直接放置在地下的土层或岩石上的部分。

基础是建筑物最底部的结构,承载着整个建筑物的重量,并将重力传递到地基上。

基础的主要作用是分散建筑物的重量,确保建筑物能够稳定地承载荷载,抵抗地震、风等外部力量的作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基础的设计取决于建筑物的荷载大小、地质条件、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及用途等因素。

常见的基础形式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

浅基础是指将建筑物的重量直接传递到地表上的基础结构。

浅基础的特点是基础的埋深相对较浅,一般在地上数米至十几米之间。

浅基础常见的形式有基础块和地下连续墙。

基础块是指将建筑物的承重墙、柱等集中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整体的基础结构,用于承受建筑物的重量或集中荷载。

地下连续墙是指将建筑物的承重墙延伸至地下,形成一道连续的墙体,从而将建筑物的荷载分散到较大的土层上。

浅基础适用于土层较好、地震力较小的地区,常见于住宅、商业建筑等建筑物中。

深基础是指将建筑物的荷载通过基础结构传递到较深的土层或岩石层中的基础
形式。

深基础的特点是基础的埋深较深,一般超过十几米,甚至数十米。

深基础常见的形式有桩基和板桩基。

桩基是通过钻孔、灌注或冲击等方式将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桩嵌入地下,通过桩与土层的摩擦力或桩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承受建筑
物的荷载。

板桩基是将钢板或混凝土板嵌入地下,通过垂直于板桩面的桩与土层的摩擦力或桩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分担建筑物的荷载。

深基础适用于土层较差、地下水位高、地震力较大的地区,常见于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等工程中。

地基是建筑物直接放置在地下土层或岩石上的部分。

地基的主要作用是为基础提供良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地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地基可分为岩石地基和土质地基。

岩石地基是指建筑物直接放置在坚硬的岩石上的地基形式。

岩石地基具有高度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大型建筑物或重要的工程项目。

土质地基是指建筑物直接放置在土层上的地基形式。

土质地基的特点是承载能力较低,可能存在沉降和变形的风险。

为了提高土质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常采取加固措施,如土石填筑、加固桩等。

总之,基础和地基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概念。

基础是承载整个建筑物重量的结构,起着分散荷载、抵抗外部力量、保证建筑物安全的作用;而地基是建筑物直接放置在地下的土层或岩石上的部分,为基础提供良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基础和地基的设计需考虑荷载、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