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肌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咀嚼肌的名称、位置与作用。
2.颈阔肌、胸锁乳突肌与斜角肌的位置与作用。
3.斜方肌、背阔肌与竖脊肌的位置与作用。
4.胸上肢肌的名称、位置与作用;膈的三个裂孔的位置及通行结构。
5.上肢带肌的名称、位置、作用;肌腱袖的概念;臂肌的分群与作用。
6.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与梨状肌的位置与作用;大腿肌的分群、位置与作用。
二、熟悉
1.肌的辅助装置。
2.面肌。
3.颈肌的分层与分群;舌骨上、下肌群的位置与作用。
4.胸固有肌的名称、层次与作用;膈的位置、形态与作用。
5.手肌的分群、位置与作用;拇收肌、蚓状肌与骨间肌的作用。
6.腹肌的分群、层次、位置、肌群的作用;腹前外侧群各肌的纤维方向。
7.前臂肌的分群、排列与作用。
8.小腿肌的分群、位置与作用。
9.体表的肌性标志。
三、了解
1.肌的形态与构造,肌的起止、配布与作用,肌的命名法,肌的血管、淋巴管与神经支配。
2.深层背肌的位置与作用;腰背筋膜的位置、分层与作用。
3.腱划、腹直肌鞘、半环线、白线、腹股沟管与腹股沟三角的概念。
4.其余髋肌的名称、位置与作用;足肌的分群与位置。
5.上肢的局部记载。
6.下肢的局部记载。
第一节总论
肌的构造:由肌性部与腱性部构成。肌性部又称肌腹muscle belly,主要由横纹肌纤维组成,有收缩能力;腱性部主要由胶原纤维束构成,无收缩能力,呈索条状的称肌腱tendon,呈
扁平膜状的称腱膜aponeurosis。
肌的起止:肌肉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起点,多附于身体的正中线或肢体的近侧。肌肉
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止点,多附于身体远离正中线或肢体的远侧。肌肉的起、止点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相互置换。
肌的辅助装置:包括筋膜、滑膜囊与腱鞘。
1.筋膜:分浅筋膜与深筋膜。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 即皮下脂肪组织或称皮下筋膜,含有浅血管、皮神经与淋巴管等。深筋膜deep fascia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在四肢,深筋膜深入肌群之间,形成肌间隔;肌间隔、深筋膜及骨膜共同围成筋膜鞘,以保证各肌能单独活动。在关节周围深筋膜增厚形成支持带,起约束肌腱的作用。深筋膜包绕血管神经形成血管神经鞘。深筋膜为肌肉提供附着点。
2.滑膜囊synovial bursa:就是位于肌腱与骨面接触处的结缔组织囊,以减少两者间的摩擦。有的滑膜囊在关节附近与关节腔相通,有的不相通。
3.腱鞘tendinous sheath: 套在长腱表面的鞘管,有固定及减少摩擦的作用,由内层的腱滑液鞘synovial sheath of tendon与外层的腱纤维鞘fibrous sheath of tendon构成。前者又分为脏、壁两层,两层相互移行处构成腱系膜,有供应肌腱的血管通过。
第二节头肌
头肌:分面肌(或称面部表情肌)与咀嚼肌两部分。
(一)面肌:属于皮肌,位于浅筋膜内;起自面颅,止于皮肤,呈环形、辐射形,分布于面部裂孔的周围。面肌收缩时,可牵引皮肤,使皮肤出现皱折,改变眼裂、口裂的形状以表达感情,并参与语言与咀嚼等活动。
1.颅顶肌epicranius 由前部的额腹frontal belly、后部的枕腹occipital belly及两者间的帽状腱膜gelea aponeurotica构成。额腹可提眉并使额部皮肤出现额纹,枕腹可向后牵拉帽状腱膜。
2.眼轮匝肌orbicularis oculi 位于眶周围。收缩时可闭合睑裂,并可扩张泪囊,促进泪液
的排泄。
3.口周围肌包括辐射状肌与环形肌。辐射状肌位于口唇的上、下方,可提上唇、降
下唇以及拉口角向上、向下或向外。颊肌buccinator位于面颊深部,使唇、颊紧贴牙齿,帮
助咀嚼与吸吮,辅助鼓腮或吹口哨等。口轮匝肌orbicularis oris环绕口裂周围,收缩时可闭口。
(二)咀嚼肌:配布在颞下颌关节周围,共有四对,即颞肌temporalis、咬肌masseter、翼
内肌medial pterygoid、翼外肌lateral pterygoid。
1.颞肌:位于颞窝内,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的冠突,作用为上提下颌骨,后部肌束收缩可使下颌骨后退。
2.咬肌:位于下颌支外侧面,起自颧弓,止于咬肌粗隆。有上提下颌骨的作用。
3.翼内肌medial pterygoid:位于颞下窝内,起自翼突窝,止于下颌骨的翼肌粗隆。有上提下颌骨并使其向前的作用。
4.翼外肌lateral pterygoid:位于颞下窝内,起自翼突外侧板与蝶骨大翼下面,止于下颌颈。一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对侧运动,两侧收缩使下颔骨向前下(张口)。
(三)咀嚼运动:为下颌骨的上提、下降、向前、向后及侧向运动的复合。上提下颌骨(闭口)的肌有颞肌、咬肌、翼内肌。下降下颌骨(张口)的肌有翼外肌、舌骨上肌群。使下颌骨
向前的肌有翼内肌、翼外肌。使下颌骨向后的肌有颞肌后部肌束。使下颌骨侧向的肌有一
侧翼内肌、翼外肌收缩使下颌向对侧运动。
第三节颈肌
颈肌按其所在位置分为颈浅肌与颈外侧肌、颈前肌、颈深肌三组。
一、颈浅肌与颈外侧肌
颈阔肌platysma:位于颈部浅筋膜内,属皮肌,起自胸大肌与三角肌表面的筋膜,跨过下
颌骨止于口角。收缩时可紧张颈部皮肤,拉口角向下。
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为颈外侧肌,起自胸骨柄及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一侧病变使该肌痉挛时,可引起斜颈。
二、颈前肌
舌骨上肌群:位于舌骨与下颌骨、颅骨之间,包括二腹肌digastric、茎突舌骨肌stylohyoid、下颌舌骨肌mylohyoid、颏舌骨肌geniohyoid。当下颌骨固定时,有上提舌骨、协助吞咽的作用;当舌骨固定时,有降下颌(张口)作用。
舌骨下肌群:在颈部中线的两旁,喉、气管与甲状腺的前方,包括浅层的胸骨舌骨肌sternohyoid、肩胛舌骨肌omohyoid与深层的胸骨甲状肌sternothyroid、甲状舌骨肌thyrohyoid。有下降舌骨与喉的作用;当舌骨固定时,可助深吸气。
三、颈深肌
内侧群:位于颈椎前方,有头长肌与颈长肌,两者合称椎前肌。有屈头、屈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