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
心理学考点之感觉的一般规律
心理学考点之感觉的一般规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心理学考点之感觉的一般规律感觉的一般规律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在做题时常常会混淆这里面的一些知识点,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对比学习一下这部分的内容。
《普通心理学》:感觉的规律
⼀、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依从性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我们⽣活的这个环境存在许多刺激,但并不是所有刺激都能引起我们的感觉。
例如落在我们⽪肤表⾯的灰尘、频率⾼于20 000赫兹的声⾳、0级静风(风速⼩于0.3⽶/秒)、专注听课时旁边同学轻微的翻书声、菜市场⾥两个陌⽣⼈的低语等,我们觉察不到。
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其强度必须是适宜的。
感觉强度依赖于刺激度,⼼理学⽤感受性、感觉阈限来说明⼆者的关系。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
感受性⼀般⽤感觉阈限来度量。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
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感受性越弱,感觉阈限越⼤。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例关系。
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刺激强度的能⼒。
绝对域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可以⽤绝对阈限来衡量。
绝对阈限的值越⼩,则绝对感受性越⼤;绝对阈限的值越⼤,则绝对感受性越⼩。
⽤公式表⽰为:E=1/R其中,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感觉阈限。
不同感觉的绝对阈限是不同的,同⼀感觉的绝对阈限也会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有所不同。
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差异量的能⼒叫做差别感受性。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差别量叫做差别阈限。
差别感受性可以⽤差别阈限来衡量。
差别阈限的值越⼩,则差别感受性越⼤;差别阈限的值越⼤,则差别感受性越⼩。
1830年,德国⽣理学家韦伯(E.H.Weber)研究差别阈发现,差别阈限值与原有刺激量之间的⽐值在很⼤范围内是稳定的,即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对两个刺激物之间的差别感觉,不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来决定的,⽽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值来决定。
这就是韦伯定律。
例如,对于50克的重物,如果其差别阈限是l克,那么该重物必须增加到51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些;对于100克的重物,则必须增加到102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些。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归因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A、韦纳B、塞利格曼C、罗特D、海德正确答案:D2、社会认知理论的提出者是:A、罗杰斯B、斯金纳C、凯利D、班杜拉正确答案:D3、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特点的人格特质是:A、中心特质B、重要特质C、首要特质D、核心特质正确答案:C4、关于心理实质,不正确的是()A、心理是脑的功能B、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C、心理活动的内容是人脑主观产生的D、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的源泉正确答案:C5、某中学生边寄自行车,边思考问题,不料从马路边跑出一小孩,他一下子慌了神,差点从车上摔上来。
请问这位中学生此时的所产生的发生的情绪状态是()A、心境B、应激C、热情D、激情正确答案:B6、动机产生的基础是:A、诱因B、需要C、兴趣D、目标正确答案:B7、创造力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 )A、气质因素B、智力因素C、认知因素D、人格因素正确答案:A8、儿童几岁后才能分辨左右方位?( )A、2岁B、5岁C、4岁D、3岁正确答案:B9、有关人际关系、人际互动、团体的动力与特征、个体社会化等方面的心理现象称为()A、心理过程B、社会心理C、社会活动D、典型心理正确答案:B10、多元智力理论是由( )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
A、英国B、美国C、奥地利D、德国正确答案:B11、以下关于小学儿童智力发展的表述中,哪种是不正确的?( )A、逻辑思维占主导B、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都在不断发展C、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D、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成分正确答案:A1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处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生理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C、安全需要D、尊重的需要正确答案:B13、意志品质的首要品质是( )A、坚持性B、自制性C、自觉性D、果断性正确答案:C14、生态发展观的代表人物是:A、皮亚杰B、布朗芬布伦纳C、斯金纳D、班杜拉正确答案:B15、采用“三山实验”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弗拉维尔C、班杜拉D、华生正确答案:A16、国外有关EQ的内容描述中不包含下列哪项()A、情绪控制能力B、自我认识情绪的能力C、人际关系管理能力D、挫折承受能力正确答案:D17、遗忘的规律是()A、先慢后快B、逐渐遗忘C、先快后慢D、难以遗忘正确答案:C18、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是知觉的哪种特性?(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正确答案:D19、以下哪种智力测验不受语言、文化等因素的限制?( )A、中国比纳测验B、瑞文推理测验C、斯担福--比纳量表D、美国陆军测验正确答案:B20、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指():A、价值B、动机C、兴趣D、需要正确答案:D21、聚合型—发散型认知风格是()提出来的。
教师招聘教综必考的感知觉规律
教师招聘教综必考的感知觉规律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⑴感觉适应内涵: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典例:①暗适应(明→暗)从外面进入电影院,需要适应一会儿才能看清里面的东西。
②明适应(暗→明)刚从电影院里出来,觉得外面的阳光很刺眼。
③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⑵感觉对比内涵: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典例:①月明星稀(同时对比)②吃过糖之后吃橘子觉得很酸(继时对比)⑶感觉后效(感觉后像)内涵: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典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⑴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内涵:一种感受器的感受性因其他感受器的影响而有所变化典例:感冒鼻子不通气,吃不出食物的香味⑵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内涵:某种感觉系统的不足由其他感觉系统弥补典例:盲人的听觉很灵敏⑶联觉内涵: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典例:①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②欢快的歌曲///知觉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内涵:面对众多客体,自觉区分出对象和背景影响因素及典例:①强度律—安静时突然一声巨响②差异律—鹤立鸡群③活动律—老师上课时边走边动边做手势④新颖奇特性—儿童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⑤组合律—知觉对图形的组织原则2.知觉的理解性内涵: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用词语进行说明的加工过程。
影响因素:知觉者过去的知识经验典例:①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3.知觉的整体性内涵:以知识经验为基础,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影响因素:①知觉对象的特点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③各部分的结构关系④知觉者的主观意识与经验典例:①一叶知秋②窥一斑而知全豹4.知觉的恒常性内涵:客观事物本身不变,条件变化,知觉映像仍不变。
影响因素:视觉线索典例:颜色、亮度、形状、大小、声音、方位恒常///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1.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
感觉和知觉的变化规律
6.外国客人用英语与服务员交谈时,英语程度高的服务员 能很快明白客人的意思,而英语程度低的服务员却听得很 吃力,这是因为知觉的理解性。
LOGO
1.有人研究发现,在绿光下人的听觉会提高,在红光下听 觉会降低,这是因为感觉有适应作用。(09高考)
2.一个人换了不同的发型或衣服后,他的亲友仍能认出他 ,这是由于知觉的整体性变化规律引起的。
3.一般来说,性格开朗的人喜欢颜色鲜艳、款式新奇的 服装,性格内向的人则喜欢朴素一点的服饰。
4.熟练的制茶工人凭嗅觉就能判断茶的品质,这是因为感 觉的生活实践作用。
整体的整体性可以保持客观事物一些关键的、相对稳定的属性 和联系,这样即使事物的某些非根本属性改变了,我们仍然可 以准确地反映该事物,从而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一首乐曲只要旋律不变,无论用什么乐曲演奏,我们都会 把它知觉成同一首曲子;一个人换了不同的衣服或发型后,他的 亲友仍然能认识他。
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的程中,人总是借助已经获得的 有关知识经验,对当前感知的事物进行 加工处理,并通过概念的形式把它们标 示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二、感觉与知觉的变化规律
LOGO
(一)感觉的变化规律
1、感觉的适应作用
当某一事物以固定的强度持续地刺激感受器官 时,人对这一事物的感觉能力会发生一定的变 化,这种变化就是感觉的适应作用。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事 情能用感觉的适应作用 来解释的?
例如:
视觉:明适应和暗适应。
听觉:对强烈的刺激很难适应。
觉的
A.相互作用 B.整体作用 C.适应作用 D.生活实践
作用
3.在宴席中,客人吃过甜点后,应先上一道茶,然后再上水果,
感觉和知觉
*错觉和幻想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表象,本来并不存
在的某种事物,个体却感知它的存在。
第四节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
皮肤表面温度有摄氏1度之差即可觉察
嗅 触
觉 觉
温冷觉
(二)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将一个剌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所需
的最小差别量,叫差别阈限。
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
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在数值上也
成反比例。
二、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剌激量叫绝对感 受阈限; 而个体对最小剌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 感受性。 绝对感受阈限与绝对感受性在数值上成 反比例。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感觉类别 视 绝对阈限 觉 晴朗的夜空中可以见到30英里外的烛光
听
味
觉
觉
安静条件下可以听见20英尺外一只闹钟 的滴答声 一茶匙糖溶于2加仑水中可以辨别出甜味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个房间的香味 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颊
任何感觉的产生,都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
感觉的产生是整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分析器是有机体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神经
装置,由感受器(感觉器官中接受刺激产生 兴奋的神经装置)、传导神经及相应的神经 中枢组成。
刺激物→感受器→传导神经→大脑皮层的感
觉中枢→感觉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与旅游
3、旅游者对旅游巴士的知觉:车窗的宽敞程度,座椅 旅游者对旅游巴士的知觉:车窗的宽敞程度,
的舒适性,车上减震装置的性能,车上视听系统的效果如 的舒适性,车上减震装置的性能, 车上是否配有导游员,导游员是否提供优质服务, 何,车上是否配有导游员,导游员是否提供优质服务,等 等。
(四)、对旅游风险的知觉
颜色与联想
颜色 白色 象征 少女、清纯、神圣、 少女、清纯、神圣、死亡 距离感 远 温度 冷 兴奋度 低 主要联想 清洁、诚实、 清洁、诚实、神圣
灰色
朴质、 朴质、温和
近
温
中
平易近人、稳重、 平易近人、稳重、和气
黑色 黄色 紫色 青色 红色
夜晚、罪恶、压抑、 夜晚、罪恶、压抑、死亡 黄金、高贵、 黄金、高贵、富裕 威严、优雅 威严、 鬼火、恐怖、 鬼火、恐怖、怪异 血、喜庆、恐怖、活力 喜庆、恐怖、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触觉 • 味觉
(二)、感觉规律 )、感觉规律
1、相互作用:鲜艳包装—喜庆;淡蓝色、乳 相互作用:鲜艳包装—喜庆;淡蓝色、 白色包装—清洁;油污工作服—味道不好; 白色包装—清洁;油污工作服—味道不好; 青山绿水—心旷神怡 青山绿水— 2、适应性:审美疲劳 适应性: 3、对比性:景区布置 对比性:
课后思考题
1、如何理解游客知觉过程中的选择性注意和 选择性理解? 2、游客常在哪些情况下会知觉到风险?如何 减除这些风险?
(二)、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一)距离对旅游心理的阻止作用 所有的旅客都知道,旅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 包括时间、金钱、体力和情感等。旅游距离越远, 付出的代价越大。这些代价往往使一部分游客产 生畏惧的心理。 (二)距离对旅游心理的吸引 作用 远距离的目的地则无形中有一种特殊的吸引 力,能使游客产生一种神秘感。 (三)距离在旅游知觉中的曲解 由于旅游者对生活方式、文化和气候的知觉 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离某地较远的目的地往往被 看成与其实际距离不相符的位置上。
感知觉规律的运用(教案)
备注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导入,让大家思考以下问题,引出感知觉规律的
运用。
讲授新课:
一、感觉的规律及运用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即人的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同等强度
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是不一样的。
生活中有些人可以听到一般人听不到的声
音,专业厨师能够通过品尝菜肴知道里面放了哪些调料。
这些现象都是人
的感受性不同的体现。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
小的刺激量。
感觉性和感觉阈限是成反比的关系。
感受性越强的人,感觉
阈限就越小。
人的各种感受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内外条件的影响;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刺激物的感受也是有差别的。
(二)感觉规律的具体表现及运用
感觉的规律有四条,分别是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
比,还有敏感化。
感知觉的规律及其应用
精选ppt
14
2、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 续作用,从而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 象。
视觉中的明适应和暗适应
听觉的适应
肤觉的适应
味觉的适应
嗅觉的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 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精选ppt
15
3、感觉的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它 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2、掌握与教学有密切联系的感觉和知 觉规律,学会运用这些规律指导自己的 学习,并了解感知觉在其他领域中的应 用。
精选ppt
2
第一节 感觉的概念与分类
一、什么是感觉 (一)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
用于其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 的反映。
精选ppt
3
(二)对感觉的理解
第一,感觉是个体认识世界的一种活动,是 脑的功能。
10
第二节 感觉的一般规律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 能力,它是感觉系统功能的基本指标。 感觉阈限:是指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 小的指标,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 感觉阈限。
精选ppt
11
(一)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个体对最小刺激量 的感觉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 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呈反比 关系。
精选ppt
19
(二)对知觉的理解
第一,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 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性反映形式, 反映事物的外部特性,是人类认识 的初级阶段。
第二,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第三,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版
心理学简答题整理感觉的特性(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1。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感觉的现象.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以发生相互影响.(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某种感觉缺失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增强而起到部分弥补作用的现象。
(3)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帮你记:十对猴,连起来,影子长知觉的特性1。
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有限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2.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3。
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
4.恒常性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是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
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教学帮你记:参观三方四园观察力的培养1。
让学生明确观察活动中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2。
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3。
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学会做观察记录。
6.观察后的归纳、总结。
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
遗忘的规律1.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2.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减慢。
这说明,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呈负加速趋势,并且遗忘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1。
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
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3.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把它系统化4。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五节—感知觉)
(4)方位知觉
方位知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
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上下、前 后、左右、东南西北中的知觉。 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 孩子出生后就有听觉定位能力。
空间关系的掌握
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
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2~3岁的幼儿能辨别 上下。4岁幼儿开始能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 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 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感受性与感觉阀限呈反比关系,感受性越强,感觉阀限越小;感受性越弱,感觉 阀限越大。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阀限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绝对限阀: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阀限 差别感受性: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差别阀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味觉和嗅觉
(1)胎儿自4个月开始已经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出生时味觉一
发育得很好;味觉在婴儿和幼儿时期最发达,以后逐渐衰退。 (2)胎儿在7、8个月时已有了初步的嗅觉反应能力;新生儿已能 对各种气味做出相应的典型反映。
触觉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 时,知觉映像却表持相对不变。
构成视知觉恒常性的主要成分有四种,即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 性、大小恒常性。
(三)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1、幼儿感觉发展的特点 视觉 (1)视敏度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
段。
(1)视触觉的协调 视触协调主要表现为眼手探索活动的协调。眼手协调活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梳理-记忆与认知规律
教育综合知识梳理-记忆与认知规律记忆一、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品质:敏捷性(记忆的速度和效率)持久性(记忆的保持)准确性(记忆的正确和精确)准备性(记忆的提取和应用)二、记忆的分类1、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3、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程度,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4、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记忆的生理机制:巴甫洛夫用暂时神经联系来解释记忆。
三、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包括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一)识记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
1、分类:(1)有无目的性: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记忆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2、识记的规律(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2)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3)活动任务的性质(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5)识记的方法(二)保持与遗忘1、保持及其规律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环节。
规律:(1)保持在数量上的变化:1)表现为识记的内容随着时间的延长进程呈减少的趋势,甚至遗忘。
2)记忆恢复:是指识记某种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
(2)保持在质的方面的变化:1)记忆内容中不重要的细节部分趋于消失,主要内容及特征能较好的保持,使记忆内容简洁、概括和合理。
2)记忆内容中的某些特点和线索有选择地被保留下来,同时增添某些特征,使记忆内容成为较易理解的“事物”。
2、遗忘及其规律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心理过程,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
感觉的规律和知觉的基本特征
感觉的规律和知觉的基本特征通过最新吉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8年吉林教师资格考试内容、考试时间、招聘条件,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为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幼儿:《综合素质》、《保教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感觉的规律和知觉的基本特征这部分知识在教师资格考试的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属于常考点,比较重要而且容易混淆。
我们在备考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不仅要进行准确识记,更要结合例子去理解知识点,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该部分知识点一般以单选题为主。
下面我们就对这两部分知识点进行辨析。
知识点一:感觉的规律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一个感觉器官对应一种感觉能力。
要想产生感觉,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感觉能力,另一个是外界的刺激。
例如,产生听觉,一方面听力要好,就是我们说的感觉能力;另一方面要有足够大的音量,就是我们说的客观刺激。
在心理学上把感觉能力称之为感受性,把客观刺激的大小\量值或范围称之为感觉阈限。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是反比的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性则越差;感觉阈限越小,感受性则越好。
用例子来理解:我们在体检测视力的时候,视力越好的人,对于越小的字符看的越清楚,而视力差的人只能看清楚大的字符。
视力就是感受性,测视力字符的大小就是感觉阈限,所以两者之间是反比的关系。
绝对感受性是感觉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例如,某人在一杯水中添加2g糖刚刚能尝出甜味,那么刚刚尝出甜味的能力是绝对感受性,而2g糖则是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是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例如,10人的合唱团加进去4个人后,刚刚感觉到合唱音量变大,刚刚感觉出音量变大的感觉能力是差别感受性,音量变大的量值就是差别感觉阈限。
心理学 第一章 感觉和知觉
三 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中总是用过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
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 如:“盲人摸象”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1 知识经验:有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其知觉就 越深刻、丰富、精确。如一目十行 2 言语的指导作用。指引思考的方向和知觉的内 容。 3 实践活动的任务。知觉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 实践任务不同,知觉的效果也不同。
四 知觉的分类 知觉由多种感官联合活动而产生的,故有多种分
类法。 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 等。 按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 空间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 时间知觉处理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等 按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正确的知觉,错误 的知觉(错觉)
光刺激,使感受性迅速降低的现象。 暗适应: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由于一系列的弱 光刺激,导致感受性不断提高的现象。 一般暗适应较慢(几分—十几分种),明适应较 快(几秒种)。 2 嗅觉的适应:较明显。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鲍鱼之肆,久 而不闻其臭。” 3 皮肤觉的适应: 4 听觉和痛觉较难适应。
四 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的时候,知觉的
映象仍然保持不变的现象。 在视知觉领域研究比较多。主要有: 1 颜色恒常性:在不同照明下,人的颜色知觉映 象仍然相对稳定。 2 大小恒常性: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距离的不 同而改变。 3 形状恒常性。物体的形状不因位置的变化而变 化。 知觉的恒常性是知识经验对知觉效果的一种调节。 在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
错觉的种类
1 2 3 4 5 6 7
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 大小错觉 方位错觉 时间错觉 运动错觉 颜色错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
感觉相互作用规律是指人类在感知和体验外界事物时的一种定律,
通常涉及心理、情感、认知等方面。
其本质是人类与外界事物之间的
交互作用,是人际交往、感官体验、认知思维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感觉相互作用规律的一些常见表现:
一、共情效应
共情是指感受到别人的情感、感觉、思想等,从而自己也产生相应的
情感和感受。
共情效应是非常普遍的,它让人们更加理解和关心他人,增强人际交往中的情感联结。
二、注意力焦点效应
人类在感知外界事物时,往往会自然而然的选择某些事物作为注意力
的焦点。
这种注意力焦点效应是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它决定了
人类在感觉世界的过程中注意力的方向和集中程度。
三、视觉谐振效应
视觉谐振效应是指当某些视觉元素呈现出某种规律性时,人类的大脑
往往会产生出视觉上的共振效应,这种效应可以产生出一种视觉上的
美感和愉悦感。
四、情感共鸣效应
情感共鸣效应是指当人类在接触别人的情感时,自身产生共鸣情感的
现象。
这种效应揭示了人类情感同步的本质,同时也是人际交往和情
感表达的基础。
综上所述,感觉相互作用规律是影响人类感知和体验世界的一种重要规律,其表现形式非常多样,但都反映出人类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了解感觉相互作用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感官、情感和认知的运作方式,从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