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01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01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气体制取课,也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完整的了解气体制取的实验。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基础上,对本节课中涉及的药品,仪器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氧气的性质有了系统的了解,前期也有对基础实验的理论和技能的储备,加之对过氧化氢分解制氧的了解后,学生期待可以自己动手,制取氧气。

本节课是他们第一次系统的了解实验室气体制备的一般思路与过程,为了减少学生对实验的陌生感,提前安排了预习任务,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会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氧气的制取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感知制取氧气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境,初步体会运用化学方法制备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氧气的制取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氧气的制取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试管、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镊子、坩埚钳、烧杯、药匙、纸片、木条、棉花、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细铁丝、火柴、废液缸、污物杯、抹布。

学生准备:复习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回顾:1.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使用哪些药品?写出反应的表达式。

2.以上几个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其特征是什么?【设计意图】温故知新。

【探索新知】一、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观察思考】1.仔细观察图所示的装置,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观察思考】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分别选择哪套装置?依据是什么?【观察思考】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整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制取氧气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3.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存在与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索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3)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强调安全与规范,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氧气性质。
(4)分组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勇于尝试、克服困难。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火焰、燃烧的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同学们,我们经常看到火焰和燃烧的现象,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它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知识。
"很好,同学们的回答很准确。我们学习了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等方法制取氧气。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支持燃烧等。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非常重要。"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部分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教师的引导,帮助他们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1.请学生结合实验活动1的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过程,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要求字数在500字左右。
2.设计一道关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3.让学生收集有关氧气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实例,如医疗、消防等,分析氧气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等。
2.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
3.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等。
最后,我会强调学生在课后要加强复习,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关注化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讲授新知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介绍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等制氧气的方法,讲解反应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氧气的物理性质:讲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氧气的物理性质。
3.氧气的化学性质:讲解氧气的助燃性和氧化性,通过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设计-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设计-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大试管、集气瓶、水槽、单孔橡胶塞、乳胶管、玻璃导管、铁架台(带铁夹)、升降台、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细铁丝、木条、棉花。

【情境导入】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本节课,同学们将通过小组实验分工合作来真正体验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探究其性质的过程。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法【提出问题】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讨论交流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加热2·实验装置:3.收集方法:排水法收集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操作步骤:(1)査--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向试管中装入试剂;(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5)收--收集氧气;(6)离--将导气管撤离水槽;(7)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则证明是气。

6·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逸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氧气已集满。

探究点二氧气性质--实验法1. 如图2-19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到发红,插入以上实验收集的氧气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人),观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2. 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留少量水,如图2-20)。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内容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会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教学用具大试管、单孔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带铁夹的铁架台、酒精灯、玻璃片、燃烧匙、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二、本节课我们就要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学生看本节课的实验目的)三、(复习旧知识)与学生一起复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学生板演)2、实验用品有哪些?3、实验开始前,要怎样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实验装置是怎样的?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收集氧气的方法有哪些?适用范围和优点是什么?5、总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6、怎样知道收集好的氧气是满满一瓶呢?收集满的氧气怎样放置?7、做这个实验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四、复习氧气的性质(学生板演木炭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五、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六、小练习,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及动手实验,同学们要注重化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知道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填写实验报告。

八、布置作业:填写本节课的实验报告。

九、板书设计: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仪器3、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4、注意事项二、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章节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等,这为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基础。

然而,由于该章节涉及实验操作较多,且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安全问题也较为复杂,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部分学生在实验设计上可能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同时,由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此外,学生在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验证方法时,也需要教师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多媒体展示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包括其助燃性等化学性质。

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科学思维】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三、设计思路本教材章节内容详实,结构清晰,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材开篇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氧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逐步深入讲解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氧气制备方法和性质,巩固知识。
2.梳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强调安全意识。
3.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知识面。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时,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备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3.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4.突破重难点:针对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作用和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化解难点。
3.实验操作技能: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示范操作步骤,让学生了解实验规范。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氧气的性质展开讨论。
2.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探讨氧气制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a.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巩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性质。
b.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及解决方案。
c.查阅资料,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短文,展示氧气的实际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实验活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实验活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要求书写工整、清晰,保持作业整洁。
2.实验报告要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严禁抄袭。
3.研究性学习项目和小组成果展示要注重原创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5.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填空题:设计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3.问答题:设计问答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系统认识。
2.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环境,认识到化学知识在保护环境和人类福祉方面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增强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自信心。
4.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则,尊重科学事实,形成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5.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空气污染、氧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原子、分子、元素等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学习充满好奇。但由于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指导。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实验观察、问题分析等方面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5.知识拓展,提升素养:结合教材内容,拓展相关知识,如氧气的应用、环保等,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6.安全教育,强化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7.总结反思,巩固提高: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氧气在潜水、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氧气的重要性,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不同的实验室制氧方法实验。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培养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4.现象观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理解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实验室制取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如铁丝燃烧、木炭燃烧等,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5.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3.讲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仪器使用、数据处理等,为学生实验奠定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药品和装置?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装置选择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为学生实验提供参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装置以及操作步骤。
2.学生通过总结,加深对氧气性质的理解,提高对实验操作的认识。
3.教师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自我保护。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装置以及操作步骤,能够独立完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2.掌握氧气的性质,能够运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等实验室仪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能够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实验操作经验,提高实验技能。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
5.作业小结: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实验,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通过完成作业,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系列具有梯度的问题,如:“过氧化氢分解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加热高锰酸钾可以产生氧气?”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其原理。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化学观念。
3.注重团队合作,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交流、协作,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探究的信心。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实验过程中遵循实验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其原理。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本案例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间的交流与分享,也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掌握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等制氧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独立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2.学会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如分液漏斗、烧瓶、试管、酒精灯等,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过滤、收集气体等。
3.能够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等,了解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基本作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1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1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基础知识后,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探究的实验。

此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为后续学习有关气体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实验活动之前,已经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掌握不够,需要老师在实验前进行详细讲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2.观察氧气的性质,能用所学生理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实验操作步骤,氧气的性质。

2.教学难点:氧气的制取原理,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等。

2.实验试剂:氯酸钾、二氧化锰、水等。

3.课件:实验操作步骤、氧气性质的图片和视频等。

4.安全防护用品: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展示氧气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氧气性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表格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表格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后,是不是立即将酒精灯熄灭?为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不是,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可能会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小结】【课件展示】实验步骤歌诀一要检查气密性二装试剂试管中三把仪器固定好四再点燃酒精灯五用排水集气法六把导管撤离水最后熄灭酒精灯【过渡】我们完成了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揭下来,我们探究下氧气的性质。

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可以和木炭发生反应,今天我们做这个实验,并验证生成物是什么。

【实验操作】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提问】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回答。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提问】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回答。

如果开始将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产生二氧化碳,易使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而造成损失,会迅速使瓶中氧气的含量降低,影响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

【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回答。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思考】有的同学在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现象不明显,木炭燃烧不剧烈,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回答。

收集的氧气不纯净,含量少。

【提问】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如何书写?【学生活动】让同学们在黑板书写。

碳 + 氧气二氧化碳【过渡】氧气与木炭反应现象明显,与铁呢?【实验操作】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提问】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回答。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黑色固体。

【提问】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预先加入少量水?【学生活动】观察,与教师一起交流,回答。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其基本性质。

通过实验,学生能直观感受氧气的特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氧气的基本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

-学生能熟练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氧气性质的观察与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氧气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氧气的思考,提问:“宇航员在太空中为什么需要氧气?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重要作用呢?”引导学生回顾八年级所学的氧气的性质。

2. 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以此引入《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新知探究1. 理论学习:展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如高锰酸钾分解法),解释为何选择这种方法,并介绍实验装置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

2. 观察演示:教师进行氧气制取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如固体颜色变化、气泡产生等。

(三)、实践操作1. 安全指导:强调实验安全,如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避免接触化学药品等。

2.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实际操作。

3. 数据记录: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如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氧气的性质,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实验,一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二是氧气的性质实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上还不够规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还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能独立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

2.了解氧气的性质,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氧气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单孔塞、双孔塞、集气瓶、水槽、止水夹等。

2.实验试剂: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双氧水、铁丝、硫粉、碳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是怎样的?2.呈现(10分钟)展示氧气实验室制法的两个实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双氧水制取氧气。

同时,呈现氧气的性质实验,包括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完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

5.拓展(5分钟)讨论:为什么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氧气实验室制法和氧气的性质。

7.家庭作业(2分钟)完成课后练习,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4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4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等,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
2.提出问题:向学生提问:“我们知道,氧气是支持燃烧和呼吸的重要气体,那么在实验室里,我们该如何制取氧气呢?”引发学生对氧气制取方法的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及方法。
-熟悉氧气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相关反应。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难点:
-氧气制取过程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将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
1.导入:通过复习已学过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方法,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2.实验原理讲解:讲解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等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
3.实验操作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强调操作规范、注意事项。
4.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制取氧气,观察氧气的性质。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确保讨论效果。
(四)课堂练习
在小组讨论之后,进行以下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具有梯度性的实验任务,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实验中收获成功。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4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4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3.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适当指导,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2.难点:
(1)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操作要领,如何控制反应速率和收集纯净氧气。
(2)分析实验现象,理解氧气支持燃烧的原理。
(3)不同制氧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性质及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45页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潜水、登山等,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7.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课时安排】1课时【目的要求】1.学生掌握实验室制法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工业制法。

2.了解催化作用和催化剂的概念。

3.理解分解反应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教学重点】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2.实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教学用具】试管、导管、集气瓶、玻璃片、水、酒精灯、火柴、铁架台、试管夹、药匙、药品【教学方法】边讲边演示法【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2.举例说明什么叫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反应3.氧气有哪些用途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演示1-6 不加热H2O2演示1-7 稍加热H2O2演示1-8 在H2O2中加入MnO2比较以上三个实验得出结论:催化剂催化作用:二、边操作边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氢气+氧气H2O22MnOH2+O2操作步骤:1.安好装置检察气密性,2.装入药品3.收集气体分析:以上这个反应同上一节我们所学的反应类型有何不同分解反应:A B C D2.边操作边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文字表达式:氯酸钾——氯化钾+氧气KCO32MnOKC+O2三、氧气的工业制法空气液态空气氮气和氧气小结:氧气的性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氧气的一些主要用途。

3.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4.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的概念,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教学用具】燃烧匙、C.S、P、Fe、石灰水【教学方法】演示、讲述、练习【第一课时】复习引入:物质有哪两类不同的性质举例说明氧气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氧气,由学生归纳出其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氧气的化学性质演示1-2 碳+氧气——二氧化碳C O2点燃CO2现象:演示1-3硫氧气——二氧化硫S O2点燃SO2现象:空气中——氧气中——演示1-4磷氧气——五氧化二磷P O2点燃P2O5现象:空气中——氧气中——演示1-5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Fe O2点燃Fe3O4现象:以上四个反应的共同点:化合反应:A+B+C——D演示1-6蜡烛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这个反应同上面的几个反应有相同点吗有什么区别氧化反应:分析:为什么同一种物质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燃烧时现象有所不同【第二课时】复习提问: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归纳小结:氧气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许多物质都能与之发生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实验室制取氧气(重点)初步学会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2.氧气的化学性质(重点)初步学会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操作教学过程【实验用品】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提出问题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讨论交流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2.实验装置:(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用放棉花)3.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收集。

又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操作步骤: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⑤收——收集氧气;⑥离——将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妙语巧记:以上制氧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6.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了。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氧气已集满。

7.注意事项: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②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1/3处;③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④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⑤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⑥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氧气收集后,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在学生学习了课题3制取氧气后的实验活动,是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制法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亲身经历的一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使这些知识的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让学生操作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性质的验证等实验,培养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学法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学习热情很高。

学生通过课题2的学习,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加上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早已渴望能自己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本实验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制备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已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加深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的理解,能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知道实验需要的仪器、以及装置特点。

(3)初步学会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装置气密性检查、气体的收集以及氧气性质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并理解有关操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在边实验、边记录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动手实验,满足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五、实验准备
仪器:大试管、单孔橡皮塞、胶管、玻璃导管、集气瓶(3个)、玻璃片(3块)、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镊子、药匙、垃圾杯。

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用品:木条、棉花、火柴等。

六、教学过程
【课前回顾】课前请同学们完成2件事情,第一、我把今天上午的小测发给你们,请同学们自行改错,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第二、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投影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和用品)
加热 加热 【学生】第一、学生自行改错,小组长检查改错结果,针对组员的问题进行讨论。

准备课上老师的提问。

第二、检查实验用品,组长汇报。

第一环节:制取氧气
【教师】同学们,第二单元我们研究了氧气的性质、用途以及制法,老师在课堂上也做了演示实验,那大家想不想用高锰酸钾为原料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上一节实验活动课——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出示PPT 上的实验目标)
【教师】做实验前,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PPT 思考)同学们思考一下,请一个同学板演第1题,另一个同学画第2题图,其余题目同学们口答。

(复习仪器、收集方法、验满方法)
【学生展示】1.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2. (
学生的画图后,投影投影图2-17) 左边属于气体发生装置,右边属于气体收集装置。

3.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比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纯净。

4.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表明气体已集满。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教师】我们选好实验装置后按什么步骤进行实验呢?同学们回顾一下老师之前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

【学生】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固定装置;点燃酒精灯预热后加热;收集气体;撤离导管;熄灭酒精灯。

我们简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小测中出现的问题去看视频,思考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展示】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再把手移开,过一会,导管内形成一小段水柱。

体温使试管中的气体升温,体积膨胀使试管内气体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若气密性好,则会有气泡放出。

2. 在试管口要塞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给试管加热时先要预热,然后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

5. 等气泡连续、均匀才收集,因为一开始冒出的气泡是装置内的空气。

出现大气泡说明气体收集满了,然后正放在桌面。

6. 实验结束,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组装好仪器并完成第一步操作检查装置气密性,请个别同学上台展示组装的装置。

【学生实验】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教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学生】除了手握,还可以用酒精灯微热法或者是用热毛巾捂住试管等方法。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同学们装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后,固定装置,等组长检查。

【学生实验】装药品,固定装置。

【教师】接下来,我们点燃酒精灯,收集两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后(瓶中留少量水),重新连接导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

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收集完正放在桌面等组长检查。

【投影】注意事项
1.用排水法收集的一瓶氧气:瓶中需留少量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2.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离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3. 实验过程要注意安全:酒精灯的使用,用完即熄灭。

【学生实验】学生做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及时提醒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师点评】实验之后,教师根据观察之后的点评,总结。

第二环节:验证氧气的性质。

【教师】同学们刚才制取了两瓶氧气,下面我们就用这两瓶氧气做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先来看一段视频,了解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播放视频)
【教师提问】通过这段视频,请大家讨论,做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什么?(讲解实验操作及操作原理)
【学生展示】学生思考、交流,解决操作、操作原理的问题。

【投影】注意事项
1.先将木炭放在酒精灯上烧到红热后再由瓶口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
2.燃烧停止后,要盖上玻璃片,然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3.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需注意集气瓶底要铺一层细沙或留少量水,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烫裂瓶底。

4. 铁丝末端系一根火柴,用来引燃铁丝,待火柴杆快要燃尽时再伸入集气瓶,由上到下慢慢伸入,不要碰到集气瓶壁。

【教师】同学们注意,木炭燃烧用排空气法收集的那瓶氧气,铁丝燃烧用底部留水的那瓶。

下面同学们开始做这两个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如使用酒精灯,用完即熄灭等)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提醒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交流讨论】完成学案。

【教师点评】实验之后,教师根据观察进行的点评,总结。

【问题交流与整理】回顾整个实验,我们来思考以下二个问题。

1. 如果某同学制取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伸入?【学生展示】
1. 可能的原因如下:用排水集气时,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完全充满,还留有气泡;
点燃 点燃
加热 加热 开始收集气体时,没等装置中的空气排净便开始收集氧气;收集完气体后,玻璃片与集气瓶口之间密封不好。

2.如果开始便将红热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大量放热,易使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损失,会迅速使瓶中氧气的含量降低,影响实验现象。

【活动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一节实验活动课,你有哪些收获与感想?课后完成学案并谈谈实验体会。

附: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制取氧气
1.实验药品:高锰酸钾粉末
2.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3、实验装置:
4、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二、氧气的性质
1.碳+氧气 二氧化碳
2.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