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第10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主要内容:
常见症状护理
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癫痫病人的护理
急性感染性多神经炎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常见症状护理
一、头痛的护理
(一)头痛的病因分颅内因素和颅外因素。
1.颅内因素:感染、血管病变、占位性病变、脑外伤等。
2.颅外因素:包括颅脑附近器官或组织病变(五官、颈椎、颈肌)以及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高热、缺氧、中毒、肾衰竭、神经衰弱等。
(二)头痛的临床表现
疼痛特点:
1.高血压性头痛、偏头痛及发热性头痛:搏动性跳痛。
2.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产生剧烈的头痛,并伴有频繁呕吐。
3.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面部阵发性电击样短促剧痛;疼痛部位浅表者,多由眼、鼻、鼻窦、牙齿等病变部位引起。
加重特点:
1.高血压头痛晨起重。
2.眼病性头痛常见午后加重。
3.颅内压增高的头痛多夜间加重。
4.颅内占位性头痛多为晨间加剧且进行性加重,给镇痛药无效。
5.由体位变动而加重的头痛有腰穿后头痛、外伤性头痛、颅内压增高性头痛。
6.头痛的同时伴有呕吐多见于脑膜刺激性头痛、偏头痛和颅内压增高。
7.由于劳累和精神紧张引起的头痛经休息后可缓解。
(三)头痛的护理措施
1.观察头痛性质、强度的变化:当颅内压增高病人出现瞳孔不等大、意识变化、呼吸不规则等脑疝先兆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快速滴入20%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
2.脑梗死病人头部禁用冷敷及冰袋,以免影响脑部供血。脑出血病人可头部降温,起到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作用。
3.颅内压增高者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禁止灌肠。
二、感觉障碍的护理
(一)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
1.感觉障碍:
(1)末梢型感觉障碍:四肢远端呈手套或袜套型感觉障碍。
(2)节段性带状分布的感觉障碍:脊髓后根受压。
2.脊髓病变:脊髓不同高度的双侧损害造成躯体及四肢节段性全部感觉缺失或减退并伴有截瘫或四肢瘫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3.分离性感觉障碍:一侧肢体深感觉障碍而浅感觉(痛觉、温度觉)正常。
4.交叉性感觉障碍:延髓外侧病变是一侧面部感觉障碍,对侧肢体痛觉、温度觉障碍。
5.“三偏征”:内囊病变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同时伴有对侧偏瘫和对侧同向偏盲。
(二)感觉障碍的护理措施
1.由于病人对损伤无保护性反应,因此对病人要防止烫伤,对有感觉障碍者患肢不使用暖水袋保暖。
2.衣服应柔软宽松以减少对皮肤刺激。
3.深感觉障碍者外出行走特别是在晚间要有人陪伴及搀扶。
4.对偏瘫有感觉障碍的病人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防止压疮的发生。
三、瘫痪的护理
(一)瘫痪的性质
瘫痪可分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中枢性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周围性瘫痪)。
1.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无肌萎缩。
2.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有明显肌萎缩。
3.运动障碍。
评估有否瘫痪,按0~5级划分: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
5级:正常肌力。
例题
某下肢瘫痪患者,经查肢体能在床面上滑动但不能自行抬起,此肌力应判为
A.0级
B.1级
C.2级
D.3级
E.4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肌力2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不能抬起。
(二)瘫痪的病变部位
1.内囊病变:表现为一侧上下肢瘫痪,称为偏瘫。
2.一侧脑干病变:是一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对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称为交叉瘫。
3.脊髓横贯性损伤:表现双下肢瘫痪,称截瘫。颈段脊髓横贯性损伤,是双侧上下肢均瘫痪称四肢瘫。
4.肌肉病变:是单肌或一组肌肉瘫痪,称肌肉性瘫痪。
(三)瘫痪的护理措施
1.患侧肢体应放置功能位置。
2.急性期后(约发病1周左右):肌张力开始增强,患肢出现屈曲痉挛,应尽早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运动及按摩,可促进自主神经的恢复,改善面部血循环及营养状况,被动运动还可对病人大脑形成反馈刺激;患肢肌肉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应及时协助病人离床行走,逐步锻炼直到恢复运动功能。
四、昏迷的护理
(一)昏迷的病因
可分脑部病变及全身性病变两大类。
1.脑部病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如脑炎、脑膜炎、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脑梗死;大脑占位病变如脑肿瘤、颅内血肿。
2.全身性疾病:包括中毒性肺炎、败血症;心血管病如高血压脑病、肺性脑病、阿-斯综合征;内分泌及代谢病如糖尿病昏迷、肝性脑病、尿毒症;理化因素所致如CO中毒、中暑、农药中毒、巴比妥等中毒。
(二)昏迷的程度
1.浅昏迷:随意运动消失,对声、光等刺激毫无反应,但强刺激,病人可有痛苦表情、呻吟及下肢防御反射等。
2.深昏迷: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各种反射消失,意识全部丧失。
(三)昏迷伴随的症状及体征
1.呼吸异常:鼾声呼吸并伴有一侧面肌瘫痪,提示脑出血;颅内压增高呼吸减慢。
2.脉搏慢而洪大:常见于脑出血、乙醇中毒。
3.偏瘫:脑血管病。
4.颈强直:是各种脑膜炎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体征。
5.瞳孔变化:脑疝病人可出现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消失。癫痫发作时,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四)昏迷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昏迷程度,瞳孔有无变化。
2.确保呼吸道通畅。
3.对尿失禁病人勤换尿布,防止泌尿系感染及压疮的发生。
4.昏迷病人如有不安表情及轻微躁动应考虑有便意,可提供便器。如便秘3天可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以防病人排便用力时导致颅内压高。
5.预防呼吸道感染,去除义齿,每日清洁口腔2次。
补充内容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一)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1.脑:脑又分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
(1)大脑:表面为大脑皮质所覆盖。
(2)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连接脑干与大脑半球。
(3)小脑:与运动的平衡、协调有关。
(4)脑干:由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
2.脊髓:脊髓位于椎管内,是脑干向下的延伸部分,上端与延髓相连,下端以终丝终止于第一尾椎的骨膜。发出31对脊神经,是四肢和躯干的初级反射中枢,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