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根火柴阅读指导课

合集下载

七根火柴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把握《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根火柴》。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七根火柴》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火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火柴的故事——《七根火柴》。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珍惜幸福生活。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反映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

(2)写一篇心得体会,阐述自己对革命先烈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根火柴》教案(正式)

《七根火柴》教案(正式)

《七根火柴》教案(正式)第一篇:《七根火柴》教案(正式)1、课文以“七根火柴”为题,根据题意,请说说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小说以“火柴”为线索,小说的情节轮廓是:卢进勇渴望火,无名战士需要火——生命垂危却不用火柴,交出火柴——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

可见故事情节是围绕这取火之物——火柴来安排的。

它是把小说各部分串联组织起来的,贯穿全篇的一条线;是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事物——这“火”由火柴点燃,因而火柴的意义和价值非同寻常,它是无名战士赤诚的心,是革命事业的象征。

2、根据线索,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段落?分别概括出每段的段意。

(理解)课文围绕“火柴”安排情节,组织材料,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l-5):通过写卢进勇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环境,表明了对火柴的渴望。

(开端)第二部分(6一22):无名战士托卢进勇将火柴带给大部队的感人情景。

(发展、高潮)第三部分(23-26):写无名战士奉献的火柴所起的作用,给部队带来的温暖。

含蓄地赞颂了无名战士的品质。

(结局)3、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⑴作者从哪些方面详写了无名战士的肖像?有什么作用?(第9段:从无名战士的姿态、脸色、头发、眼睛、嘴唇等方面对无名战士作了细致的描绘。

说明无名战士经过风雨冰雹的摧残、饥饿的袭击,再也没有力气前进了,已经到了垂危的地步。

)⑵ 无名战士是怎样献出火柴的?(14、15、20段,着重分析无名战士的语言、动作。

从这些语言、动作,我们可以看出,无名战士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珍藏火柴,献给部队,因为它关系到战士们的生死存亡。

这样,就充分表现了无名战士无限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

)⑶在描写无名战士献火柴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渲染献火柴的庄严气氛,揭示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作者运用了很多贴切生动的比喻句,请划出来,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主要的比喻句有三处:①“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簇火焰在跳。

”——揭示了无名战士崇高的精神世界,那跳动的火焰使人仿佛看到了无名战士那一颗跳动的红心。

课文七根火柴的教案一等奖3篇

课文七根火柴的教案一等奖3篇

1、课文七根火柴的教案一等奖《七根火柴》是初中语文(人教版试用修订本)第二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现就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位置及课文特点本单元课文包括《纪念白求恩》、《小橘灯》、《梅岭三章》、《七根火柴》和《勇气》,其中有三篇小说,《七根火柴》是第二篇。

它是一篇自读课文,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七根火柴的故事表现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它对训练学生学习欣赏小说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时应让学生重点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本课的教学目标①理解环境描写和线索对推动故事情节及表现主题的作用。

②理解外貌、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③学习无名战士的崇高精神,培养忠于党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进行联想和拓展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这四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其中①②是重点,②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所讲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

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

从这一点出发,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①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七根火柴》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七根火柴》优秀教学案例
《七根火柴》这篇课文以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展示了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坚定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本文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感受人物形象,从而激发他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关注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此外,本案例还注重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反思与评价,促进自我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巩固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回顾学习过程,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合理目标。同时,相互评价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5.融合德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本案例注重将语文学习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士的优秀品质,如勇敢、坚定、无私、奉献等。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珍视和平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课文《七根火柴》所描绘的情境中,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情景:
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状态。
2.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使学生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
3.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代入红军战士的角色,体验他们在困境中的心理变化和英勇行为。
2.强调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师:课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绘,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尝试运用这些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进行思考和探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故事的学习,培养对团结、互助和奉献精神的认同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七根火柴》是一篇讲述一位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护党的机密文件,最终与战友们团聚的故事。

2.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 讨论与分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4. 主题探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共同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拓展1. 文化背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加深对故事背景的理解。

2. 比较阅读:学生选择其他关于红军长征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比较其与《七根火柴》的不同之处。

《七根火柴》教案

《七根火柴》教案

《七根火柴》教案2021-05-28《七根火柴》教案教学目的1.明确本文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和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2.学习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

教学设想1.本文故事性感人,易于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因此,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时,要注意让他们把重点放在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理解上。

2.在提问时,要避免杂而碎,而应紧紧抓住人物形象的意义分析这条主线,从整体阅读出发,全面、准确地理解小说内容。

3.引导学生分析内容时,应抓住重点词语和词句,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4.充分利用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5.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解题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

“火柴”前面加上“七根”这样精确数字进行限定,给读者以非同寻常的感觉,因此而造成悬念。

标题既揭示了小说的内容,又提供了故事情节设置与展开的线索。

同时,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品质展现的依托。

读完小说,“七根火柴”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作者说:“它是从我的见闻和感受里来的。

在战争中,我多次看见过这样一个战士的手啊,握着枪的,攥着担架杆的,拉着战友的,抚摸在同志额角上的……。

如今,我已经不能确切地说出,在我握着笔写《七根火柴》的时候,到底是想起了记忆中的哪一件事、哪一只手。

但是,在这短短的两千字里,确实凝结了我在战争中直接获得的生活体验:关于人,关于人的手和心灵,关于战争中人和人的关系,以及战士的忠诚。

就连一个细节、一点感受、一星思绪,也得从真切的体验里得到。

”这段话告诉我们,标题是生活真实的高度概括,是作者切身体验的艺术再现,它所要表现的是“人”,“人的心灵”。

因此,标题有着深刻的内涵。

二、导入火柴的作用在于引火。

人类自从钻木取火以来,火就成为人类生活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伙伴,甚至有时会关系到人的生存。

这篇小说就讲了一个七根火柴的故事。

七根火柴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七根火柴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七根火柴》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主人公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领悟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七根火柴》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提问:你们听说过红军长征吗?这段历史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分析课文内容1.请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卢进勇的形象,讨论其忠诚、勇敢、舍己为人的品质。

四、讨论课文主题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现的红军长征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二、分析课文象征意义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火柴、火光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深入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主人公卢进勇的形象,挖掘其内心世界。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艺术特色。

二、分析课文艺术特色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简洁、生动、形象等。

三、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课后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英雄》。

2.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写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启示。

二、讨论课文启示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现的红军长征精神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

1.强调课文所表现的红军长征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2.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感悟作品中所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鲁迅《七根火柴》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象征意义的分析3. 教学难点: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刻理解,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七根火柴》;(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句问题;(3)学生总结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课堂拓展:(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红色文学作品,交流阅读感受;(2)教师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3)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文本,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2. 请谈谈自己对本课红色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和收获;3.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红色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2. 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阅读分享的质量。

七根火柴绘本故事教案中班

七根火柴绘本故事教案中班

七根火柴绘本故事教案中班教案标题:《七根火柴》绘本故事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绘本故事《七根火柴》的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进行艺术创作。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故事主题:“今天我们要一起读一本有趣的绘本故事《七根火柴》。

”-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你们知道火柴是什么吗?我们平时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火柴呢?”- 引发学生的兴趣:“你们猜一猜,这个故事会讲些什么呢?”2. 故事阅读(15分钟)- 读故事时,教师可以使用图画、肢体语言和声音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读完每一页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

3. 讨论与理解(10分钟)-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为什么要卖火柴?”-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4. 创作活动(15分钟)-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用纸板和彩笔制作一幅插图,展示故事中的场景或角色。

- 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简要介绍他们选择的场景或角色。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故事的重点和主题。

-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启示?你们学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评价和喜好。

教学资源:1. 绘本故事《七根火柴》2. 纸板、彩笔等绘画材料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讲述《七根火柴》的故事,或者编写一个类似的故事。

2. 给学生展示其他与火柴相关的绘本故事,让他们进行比较和讨论。

3. 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故事阅读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看是否能准确地表达故事情节和角色。

3. 收集学生对故事的总结和评价,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故事《七根火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象征手法的表现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通过描写、对话等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 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和人物性格的把握。

2. 象征手法的分析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象征手法的运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故事《七根火柴》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象征元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

(2)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深入剖析象征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互动。

5. 创意写作:(1)引导学生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展示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相关主题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包括象征手法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七根火柴》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分析课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革命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对比手法,理解课文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红军战士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幸福生活,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七根火柴》的主要内容。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革命精神。

2. 教学难点:(1)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七根火柴》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如红军战士、老乡等。

(2)学生对比课文中的不同情节,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革命精神。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感悟。

(2)教师总结,强调珍惜幸福生活,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红军长征的小故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内容与策略1. 教学内容:(1)深入学习课文《七根火柴》中的细节,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七根火柴》的八年级语文教案

《七根火柴》的八年级语文教案

《七根火柴》的八年级语文教案学习目的:1、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2、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3、品味精彩语句。

学习重点:品味精彩语句,弄清线索和文章结构学习难点: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教具:幻灯机学习过程:(课前布置预习)一、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疏通文意,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提示:本文层次比较清楚,疑难之处在于第一部分应断至“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还是“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

”这就看从“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到“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有没有描写无名战士,如果有,则归下;如果没有,则归上。

明确:(幻灯片投影)第一部分(1-5节)着重描写环境,补说昨夜的暴雨冰雹,描写雨后草地的景象。

第二部分(6-22节)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交给战友托他带给部队。

第三部分(22-26节)卢进勇赶上了部队,火柴发挥了作用,给红军战友士带来了光和热。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幻灯片投影)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就人物在体现中心的地位上看,卢进勇和无名战士相比,哪一个更高大?这样就不难理解无名战士是小说的主人公。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幻灯片投影)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以七根火柴为线索。

全文围绕“需要火柴”展开情节,先写暴雨,衣服湿透,引出第一次需要。

接着写无名战士衰竭的外貌,引出第二次需要。

后面的“指火柴”、“看火柴”、“数火柴”、“交火柴”、“用火柴”等情节都是紧扣线索来展开的。

(幻灯片投影)4、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主要表现在哪一方面?(幻灯片投影)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无限忠诚党的事业,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

二、本课时小结:(略)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后记:第二课时学习目的:1、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2、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3、品味精彩语句。

学习重点:品味精彩语句,弄清线索和文章结构学习难点: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2022年教学教材《拓展阅读七根火柴》优秀教案

2022年教学教材《拓展阅读七根火柴》优秀教案

七根火柴阅读提示: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突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

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

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

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

他苦恼地叹了口气。

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落伍了。

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

一阵凉风吹得他连打了几个寒颤。

他这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续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

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一不但是现在,就在他落伍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

他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袋里,意外地,手指触到了一点儿黏黏的东西。

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裤袋翻过来。

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

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

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们。

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儿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以忍受。

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

正要把它送到嘴边,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同志——〞这声音那么微弱、消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

他略微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

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

他倚着树权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是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

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

七根火柴绘本幼儿园教案

七根火柴绘本幼儿园教案

七根火柴绘本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数字1-7;能够辨识颜色。

2.能够通过故事,感受友情和分享,培养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内容《七根火柴》绘本故事。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了解故事背景向幼儿们介绍故事背景,简单讲解故事中出现的场景和人物,激发幼儿的兴趣。

步骤二:阅读故事老师向幼儿们阅读《七根火柴》绘本故事,过程中适时提问和点评,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步骤三:学习数字和颜色在故事中《七根火柴》的数量和颜色都有所涉及,故事读完后,老师可以通过练习巩固幼儿们对数字和颜色的认知。

步骤四:讨论故事情节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对故事情节进行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涉及到的友情和分享的主题,培养其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步骤五:创意绘画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对故事中场景和人物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同时通过绘画锻炼幼儿的手腕和手指灵活度,培养其艺术细胞。

四、教学时间分配本次教学时间为60分钟,具体分配如下:阅读故事:20分钟学习数字和颜色:10分钟讨论故事情节:10分钟创意绘画:20分钟五、教学评估1.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随时观察和评估幼儿对数字和颜色的认知能力,以及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

2.绘画环节,老师可以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估,评估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画作表现能力,以及是否能够符合主题要求。

六、教学工具与材料《七根火柴》绘本、彩色笔、彩色纸、剪刀。

七、教学反思通过《七根火柴》绘本,教师可以在故事情节中穿插数字和颜色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同时,在故事情节中涉及到的友情和分享的主题,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快速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七根火柴(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小说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1.揣摩文章的语言。

3.学习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目标1 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火柴,在我们今天看来,也许是毫不起眼的事物。

但谁又能想到,这小小的火柴在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会跟~个人甚至整支部队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呢?在红军长征时艰苦卓绝的生活里,这小小的火柴正折射出了红军英雄们伟大人格的光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七根火柴的故事。

三、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利用录音带朗读课。

前。

段,引导学。

进。

费。

情境。

(有条件的。

利。

多媒体播放电影小片段,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

)2.边默读课文,脑海中边再现课文中描述内容。

力求能深切体会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课文以"七根火柴"为题,是以什么为线索安排情节结构的?说明:结合课后练习一,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线索安排情节结构的方法。

可设计三张幻灯片:雨景图、献火图、省火图,引导学生在掌握文章线索的情况下,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结构。

四、揣摩课文,理解小说的主人公问题。

两人一组,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参加全班交流。

1.小说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自然环境?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用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人物、展开情节,是这篇小说的一个特色。

小说在客观描述了草地天气后,紧接着用卢进勇的眼光来观察暴雨后的草地。

这段描写不仅展示出人物活动的背景,而且烘托出"七根火柴"的重大意义,同时也为无名战士的出场和他的英雄行为作铺垫。

2.小说的主人公是卢进勇还是无名战士?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可让学生自己进行辨析,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得出无名战士才是小说的主人公的结论。

3.在得出结论后,可进一步追问:既然无名战士是主人公,那么贯穿全篇的卢进勇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卢进勇虽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对他的描写在推动情节发展,刻画无名战士的形象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使无名战士的形象他满而丰富。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根火柴》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根火柴》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根火柴》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主题。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领悟作品深刻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3.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梳理课文脉络。

(2)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中的人物关系。

4.领悟作品主题(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分析其作用。

(2)学生探讨作品主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5.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精彩段落。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领悟了作品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部分学生分享的学习收获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课后作业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找到文中最令你们印象深刻的情节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很好,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情节为什么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七根火柴》教学案

《七根火柴》教学案

《七根火柴》教学案《七根火柴》[三维目标]1. 培养仔细品读小说的习惯,学习理清小说的线索,概括故事梗概,初步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及环境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

2. 学习红军战士无限忠于革命事业,为集体不惜献出生命的崇高思想品质,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爱他人的人。

[预习引导]1. 目标点击(1)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学习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立志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2)认真品读小说,理清小说的线索,概括故事的梗概。

(3)初步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把握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 学法指导(1)通读课文,弄清小说的主人公。

(2)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景物描写的作用。

(3)运用小说中的情节和环境,分析人物形象。

[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王愿坚,现代作家。

1929年生,山东省诸城县人。

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

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报社编辑和记者等。

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

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

《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受到舆论赞扬。

1956年至1966年,他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之后陆续写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1976年又继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十篇短篇小说。

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

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

2. 背景资料王愿坚谈《七根火柴》的创作《七根火柴》,这篇小说的构思,说来有点奇特,它是从突然闯到面前的一个形象发端的。

深夜,灯前,我照例对着稿纸“神游”于长征路上。

忽然,眼前浮起了这样一幅景象:一队红军战士在白茫茫的雪山上迎着风暴走着,一个红军战士身子一仄歪,摔下雪坡。

几番挣扎,他被深雪埋住了。

随着战友们的视线望去,只见白雪上留着一只手,在这只手心里托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党证。

这就是《七根火柴》最初的胚芽……在《七根火柴》具体构思的过程中,顺着雪山上托着党证的那只手,我调动起生活和思想的积累去思索,慢慢地,透过现象进入了革命战争的纵深,看到了支配着那只手的战士的心。

初中语文《七根火柴》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七根火柴》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七根火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七根火柴》故事情节,理解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学会使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表达故事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填写表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责任感,并借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会使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表达故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七根火柴》故事2.教具:课件、黑板、电子白板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画,画中有七根火柴和几个数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根据火柴的排列和数字的位置回答问题:猜一猜这幅画的主题是什么?这些数字代表着什么?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选举一名代表发言。

4.引导代表发言,激发学生猜想并产生兴趣。

Step 2 阅读故事(30分钟)1.学生阅读《七根火柴》故事,大声朗读,并适当停顿。

2.教师辅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回答一些问题,例如: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的性格特征如何?他们分别做了什么选择?3.利用电子白板或黑板,呈现故事情节的要点,让学生填写故事的大纲表格,以帮助他们整理思路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Step 3 深层理解(35分钟)1.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探讨,问题如下:a)为什么小姑娘会去买火柴?b)小姑娘为什么没有生气?c)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选择?你认为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吗?d)故事背后的大意是什么?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辅助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3.教师进行总结:告诉学生该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初衷,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受他人的影响。

Step 4 学以致用(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节?你在类似的情况下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为什么?2.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根火柴》阅读指导课
腊口铁资中学教育集团范裕英
教学目标:
1.弘扬“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引导学生做有信仰、有抱负的21世纪的主人。

2.抓住感人的情节,引导学生把握细节,从细节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能结合文本产生一些独特的感受,发表独到的见解。

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强化阅读革命文学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走一段“红色阅读”之旅,正确面对人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红色经典作品的兴趣,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以及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能够站得高,看得远。

教学准备:
1.《七根火柴》资料每人一份
2、有关图片、文字材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欣赏图片,引出新课
同学们,不知你们在网络上有没有看过这么两句话:“今天你唱了吗?忽如一夜春风来,满地流行唱红歌。

”(播放PPT图片)然而能让红歌唱得如此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确是空前绝后的创举。

同时,全国中小学中开展“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的读书活动也显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

(PPT)为什么大家这么重视唱红歌、品红色经典呢?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篇文章《七根火柴》,作者是王愿坚。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相信同学们能从中找到更好的答案。

老师板书:《七根火柴》。

二、读书小窍门。

1、学生谈自己平常阅读形式
师:我知道课余时间同学们都读了不少书,读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收获。

那今天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读书成果。

平时你是怎样去读懂一篇文章?(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导学: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板书:情节,人物、环境。

三.感知情节
1.师:读一篇作品有很多方法,可以从了解写作背景开始。

请学生说说本篇文章的背景知识。

师适当补充: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经受了千难万险,克服了重重困难。

他们走过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越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原;途经了11个省,行走了二万五千里的路,创造了世界革命史上的奇迹。

但也有无数红军战士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也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七根火柴”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

2.请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后,说说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

(请2-3位学生概括)
四.读懂人物
师:一个好的故事之所以吸引人,离不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人物变得鲜活了,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文章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学生:那个同志(无名战士)、卢进勇、指导员
2.文章的主人公是卢进勇还是无名战士?(人物描写方法方面)
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可让学生自己进行辨析,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得出无名战士才是小说的主人公的结论。

(判断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应依据小说的主题而定。

小说的主人公是最能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最能表现小说主题的人物,而不是依笔墨的多少而定。

这篇小说表面上看,掉队后又赶上部队转交火柴的卢进勇用笔颇多,像是主要人物。

但从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性格来看,无名战士更能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在得出结论后,可进一步追问:既然无名战士是主人公,那么贯穿全篇的卢进勇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卢进勇只是为了更好地烘托无名战士而塑造的线索人物。

卢进勇虽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对他的描写在推动情节发展,刻画无名战士的形象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使无名战士的形象饱满而丰富。

3.主人公是无名战士,为什么没有名字?作者却给卢进勇名字吗?引导学生可以从描写人物的方法去分析人物形象。

(可以从文章描写无名战士的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抓住文中关键的段落)
4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的环境描写。

5.无名战士是一位怎样的战士?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后,要进一步深化火柴的意义和重要性。

师小结:读一篇小说是这样,读一本小说也是这样,读更多的课外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五.读出疑问
师: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1、先让学生提出疑问,相互讨论解决。

2、学情预设:
师:老师这里也有几个问题要想知道答案:(师生一起讨论)(PPT用链接)预设1:“记住,这,这是,大家的!”……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这里很多处用到逗号,而为什么不用顿号呢?
2.文章第21段,写到无名战士牺牲了,为什么卢进勇的“眼睛模糊了”又“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模糊”与“清晰”矛盾吗?
3.第15段写到:“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文章的结尾写到: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其余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又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在这两处里,为什么只数到“四”呢?
4.文章火柴的焦干与湿漉漉的战士?
六.读出感受
一个好的故事总能打动人的心弦,请你再次读故事,把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大声朗读出来,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为什么大家这么轰轰烈烈地唱红歌,品读红色经典了吗?
学生谈感受
师:《七根火柴》反映的是红军长征时的故事,故事赞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战争年代大放异彩。

那么现在21世纪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还需不需要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奉献自己生命的革命英雄?
学情预想:有的学生会说不需要,因为过去战争时期打仗要死人,要有革命烈士,现在和平时期不需要烈士,不要献身,所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不需要再提倡了。

教师引导,作者王愿坚创作的小说,其创作思想是:(PPT)“我们今天走着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的时期,革命英雄主义仍然需要。

只是这种需要应该转化形式了,只要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奉献自己的都是革命英雄主义,过去战争时期有革命烈士,现在和平时期,有杨立伟,有桑兰,甚至还有刘翔。

这些人都是为了国家奉献自己的典型。

老师小结:今后我们读一篇小说或一部小说,我们可以从小说的感知情节、读懂人物、读出疑问和读出感受等方面着手,相信同学们能做一名热爱阅读的人,热爱生活的人,用书打开我们那扇明亮的窗户,用书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七.布置作业:推荐红色经典作品:
《红岩》《青春之歌》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红色之旅已经启程,愿大家像饥饿的人扑在面
包上一样贪婪的去读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读书,与英雄人物为友,与红色经典同行,与革命精神为伴,扬帆起航铺就成功的人生之路,书写我们精彩的人生。

板书设计:
七根火柴
王愿坚
感知情节
读小说读懂人物读出疑问
了解环境读出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