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根火柴》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把握《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根火柴》。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七根火柴》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火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火柴的故事——《七根火柴》。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珍惜幸福生活。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反映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
(2)写一篇心得体会,阐述自己对革命先烈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沪教版(五四学制)10七根火柴教学设计
10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感受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和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2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形象。
感受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和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3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检查预习
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红军长征的时间、伤亡情况以及长征途中所遇到的困难。
活动2【导入】由课题直接导入
活动3【活动】梳理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
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几次写到了火和火柴,圈划文中提到“火”和“火柴”的语句。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描写出现在哪几段中,有什么作用?
(补充有关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背景资料)
2.小组合作学习
①圈划文中描写无名战士的语句,简要摘抄简并做批注。
②这些句子我们应该怎样读呢?请试着读一读。
(3)小结无名战士形象
活动4【活动】拓展
文中的“无名战士”有没有名字?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为什么最终没有写明他的名字?
活动5【作业】延伸
回到部队后,倍受鼓励的卢进勇打算把无名战士的事迹作为部队的宣传材料,请你替卢进勇设计一份小报。
七根火柴-教学教案[合集5篇]
七根火柴-教学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七根火柴-教学教案一、关于题目的内涵《七根火柴》这个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
“火柴”前面加上“七根”这样精确数字进行限定,给读者以非同寻常的感觉,因此而造成悬念。
标题既揭示了小说的内容,又提供了故事情节设置与展开的线索。
同时,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品质展现的依托。
读完小说,“七根火柴”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二、段落层次以“七根火柴”为线索来划分段落层次:第一部分开头(1-8段):对火柴的渴望。
第二部分发展、高潮(9-22段):献火柴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结尾(23-26段):火柴发挥了作用。
三、课文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用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人物、展开情节,是这篇小说的一个特色。
小说一开始就叙述了草地上忽雨忽晴,雨中夹杂着冰雹的坏天气,紧接着又用卢进勇的眼光来观察暴雨后的草地:“看不见人影,听不见人声”“荒草躺倒在烂泥里”“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
这些描写不仅展示出人物活动动的背景——艰苦的长征途中,而且烘托出“火”对于长征、对于革命的重要作用,暗示“七根火柴”的重大意义。
另一方面,卢进勇活动的环境也是无名战士活动的环境,所以这段自然环境的描他是为无名战士的出场和他的英雄行为做铺垫。
四、以“火”为线索组织材料这篇小说有关“火”的文字多次出现且贯穿始终。
第一次出现是描写卢进勇暴雨下追赶部队,又冻又饿,渴望有火的情形。
第二次出现则强调部队断火三天,卢进勇希望落空。
两次描写,火的重要性已经显而易见。
这时,卢进勇遇到无名战士,面对饥寒交加,生命危在旦夕的战友,卢进勇自然而然又生出对火的渴望。
“火”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强调。
而这一次他居然见到了火柴——无名战士不惜用生命来保存的火柴。
文章至此之后,“火”的字眼接二连三地出现,并随着主题的升华、情节的发展而变为簇簇火焰,熊熊篝火。
“火”在实质上已经成为无名战士的精神的形象写照。
小说最后描写“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篝火烧起来了”,“在闪闪跳动的火光下”,卢进勇转交无名战士保存下的六根火柴。
七根火柴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七根火柴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3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课文与其他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3.2培养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1.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暗示意义。
2.2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战争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年代的生活。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战争年代的生活是怎样的吗?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是如何生活的?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根据阅读感受,分享自己认为最感人的情节或人物。
3.合作讨论3.1.1文中的主人公卢进勇具有哪些品质?3.1.2文中卢进勇与战友之间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3.1.3课文中的七根火柴具有什么象征意义?4.比较阅读4.1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其他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比较与本文的异同。
5.精讲课文5.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象征手法、暗示意义等。
5.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卢进勇的人物分析。
2.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战争年代生活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比较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战争年代的生活。
2.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了课文中的难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作业布置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写作能力。
课文七根火柴的教案一等奖3篇
1、课文七根火柴的教案一等奖《七根火柴》是初中语文(人教版试用修订本)第二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现就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位置及课文特点本单元课文包括《纪念白求恩》、《小橘灯》、《梅岭三章》、《七根火柴》和《勇气》,其中有三篇小说,《七根火柴》是第二篇。
它是一篇自读课文,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七根火柴的故事表现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它对训练学生学习欣赏小说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时应让学生重点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本课的教学目标①理解环境描写和线索对推动故事情节及表现主题的作用。
②理解外貌、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③学习无名战士的崇高精神,培养忠于党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进行联想和拓展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这四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其中①②是重点,②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所讲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
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
从这一点出发,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①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目标: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七根火柴的限制条件,引导孩子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1.引入问题:孩子们,你们知道如何利用七根火柴来创造不同的图形和形状吗?2.鼓励思考:请大家自由发挥,尝试寻找解决方法。
我们将不受任何其他限制,只使用七根火柴来完成任务。
活动一:创造各种形状1.介绍七根火柴的使用限制:只允许使用七根火柴,不能折断或组合。
可以在平面上进行操作。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七根火柴。
3.寻找解决方案:鼓励孩子们运用创新思维,用七根火柴创造各种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4.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或多种形状来展示他们的成果。
活动二: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尝试用七根火柴来解决一个问题,如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2.小组合作:将学生重新分组,每个小组面对一个问题,鼓励他们协作并通过辩论提出最佳解决方案。
3.演示解决方案: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让孩子们评估和比较各种不同方法的优劣势。
活动三:创造故事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尝试用七根火柴来创造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场景。
2.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用七根火柴构造一个故事或场景,并设计好故事的开始、发展和结尾。
3.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故事,并通过讲述的方式让其他同学参与进来。
鼓励其他同学提出改进建议或类似的故事情节。
总结:1.总结学生的成果:回顾所有活动,总结同学们在使用七根火柴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上的进步和体会。
2.引导思考:请学生思考如何将这种创造性和问题解决能力应用于其他方面,如在学习或日常生活中。
3.鼓励延伸:学生可在家继续探索使用七根火柴创造图形和解决问题,或者用其他限制条件来进行类似的活动。
这个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七根火柴的限制条件,引导孩子们解决问题和发展创造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学生不仅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还可以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七根火柴》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关注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此外,本案例还注重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反思与评价,促进自我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巩固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回顾学习过程,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合理目标。同时,相互评价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5.融合德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本案例注重将语文学习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士的优秀品质,如勇敢、坚定、无私、奉献等。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珍视和平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课文《七根火柴》所描绘的情境中,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情景:
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状态。
2.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使学生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
3.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代入红军战士的角色,体验他们在困境中的心理变化和英勇行为。
2.强调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师:课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绘,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尝试运用这些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七根火柴教案幼儿园
七根火柴教案幼儿园
1. 教学目标
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让幼儿了解火柴的基本知识。
2.能够使用七根火柴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3.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注意力。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七根火柴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幼儿进行具体的操作指导。
3. 教学准备
1.火柴七根一份(每份为10支火柴)。
2.白纸、黑板、彩笔等。
4. 教学内容
4.1 火柴基础知识
1.让幼儿自由摆放火柴,了解火柴的基本形态。
2.游戏扩展:让幼儿利用火柴进行组合拼图游戏。
4.2 七根火柴进行加法和减法计算
1.初步教学:将七根火柴分为三根和四根两组,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示例:3 + 4 = ?
2.进一步教学:引入进位和借位的概念,进行更加复杂的加减法计算。
–示例:8 + 5 = ?
3.让幼儿自主进行计算,提高其计算能力。
4.3 火柴拼图
1.提供一些火柴拼图的范例,让幼儿自行拼图,增强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注意力。
5. 教学方法
1.讲解法:对于七根火柴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
2.示范法:通过示范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七根火柴的计算方法和火柴拼图。
3.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幼儿对七根火柴计算和操作的认识。
6. 教学评估
通过对幼儿进行操作测试,包括对于七根火柴进行计算和火柴拼图。
7.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幼儿进行更加细致的操作指导,以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需要不断探索更加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进行思考和探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故事的学习,培养对团结、互助和奉献精神的认同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七根火柴》是一篇讲述一位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护党的机密文件,最终与战友们团聚的故事。
2.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 讨论与分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4. 主题探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共同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拓展1. 文化背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加深对故事背景的理解。
2. 比较阅读:学生选择其他关于红军长征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比较其与《七根火柴》的不同之处。
七根火柴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七根火柴》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主人公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领悟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七根火柴》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提问:你们听说过红军长征吗?这段历史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分析课文内容1.请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卢进勇的形象,讨论其忠诚、勇敢、舍己为人的品质。
四、讨论课文主题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现的红军长征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二、分析课文象征意义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火柴、火光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深入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主人公卢进勇的形象,挖掘其内心世界。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艺术特色。
二、分析课文艺术特色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简洁、生动、形象等。
三、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课后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英雄》。
2.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写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启示。
二、讨论课文启示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现的红军长征精神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
1.强调课文所表现的红军长征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2.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感悟作品中所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鲁迅《七根火柴》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象征意义的分析3. 教学难点: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刻理解,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七根火柴》;(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句问题;(3)学生总结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课堂拓展:(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红色文学作品,交流阅读感受;(2)教师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3)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文本,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2. 请谈谈自己对本课红色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和收获;3.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红色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2. 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阅读分享的质量。
《七根火柴》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七根火柴》教案设计-教学教案学习目的:1、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2、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3、品味精彩语句。
学习重点:品味精彩语句,弄清线索和文章结构学习难点: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教具:幻灯机学习过程:(课前布置预习)一、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疏通文意,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提示:本文层次比较清楚,疑难之处在于第一部分应断至“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还是“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
”这就看从“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到“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有没有描写无名战士,如果有,则归下;如果没有,则归上。
明确:(幻灯片投影)第一部分(1-5节)着重描写环境,补说昨夜的暴雨冰雹,描写雨后草地的景象。
第二部分(6-22节)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交给战友托他带给部队。
第三部分(22-26节)卢进勇赶上了部队,火柴发挥了作用,给红军战友士带来了光和热。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幻灯片投影)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就人物在体现中心的地位上看,卢进勇和无名战士相比,哪一个更高大?这样就不难理解无名战士是小说的主人公。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幻灯片投影)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以七根火柴为线索。
全文围绕“需要火柴”展开情节,先写暴雨,衣服湿透,引出第一次需要。
接着写无名战士衰竭的外貌,引出第二次需要。
后面的“指火柴”、“看火柴”、“数火柴”、“交火柴”、“用火柴”等情节都是紧扣线索来展开的。
(幻灯片投影)4、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主要表现在哪一方面?(幻灯片投影)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无限忠诚党的事业,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
二、本课时小结:(略)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后记:第二课时学习目的:1、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2、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3、品味精彩语句。
学习重点:品味精彩语句,弄清线索和文章结构学习难点: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七根火柴教学建议_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学建议_教案教学设计一、故事背景《七根火柴》是丹麦文学家安徒生的一部著名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根火柴在漫长的冬夜里燃烧完毕后,终于得到了解脱和幸福的故事。
这个故事展现了火柴在困境中坚强生存的精神,同时也传达了温暖、爱心和善良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七根火柴》这个童话故事的内容和主题。
2.培养学生对于困境中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
3.培养学生对于同情、善良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4.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故事《七根火柴》的文本。
2.火柴模型或图片。
3.课件PPT。
4.课堂小组合作指导手册。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七根火柴》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导入问题:你知道《七根火柴》的故事是关于什么的?你对故事的主题有什么想法?第二节:讲解故事1.教师利用PPT展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发展。
2.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3.提问:为什么小女孩会在雪地中冻僵?火柴为什么可以给小女孩带来温暖?第三节: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合故事内容进行讨论。
2.提问: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会怎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第四节:口头表达1.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选取代表进行口头表达。
2.老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和引导,帮助他们提升表达能力。
第五节:展示和总结1.鼓励学生利用火柴模型或图片展示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故事的主题,并提醒学生要时刻保持善良和帮助他人的心。
第六节: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的帮助他人的经历,并总结自己的感悟。
2.教师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作业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七根火柴》这个经典童话故事,通过讲解、讨论、口头表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激发他们的创新和想象力,使课堂更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故事《七根火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象征手法的表现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通过描写、对话等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 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和人物性格的把握。
2. 象征手法的分析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象征手法的运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故事《七根火柴》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象征元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
(2)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深入剖析象征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互动。
5. 创意写作:(1)引导学生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展示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相关主题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包括象征手法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七根火柴》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分析课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革命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对比手法,理解课文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红军战士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幸福生活,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七根火柴》的主要内容。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革命精神。
2. 教学难点:(1)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七根火柴》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如红军战士、老乡等。
(2)学生对比课文中的不同情节,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革命精神。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感悟。
(2)教师总结,强调珍惜幸福生活,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红军长征的小故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内容与策略1. 教学内容:(1)深入学习课文《七根火柴》中的细节,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七根火柴》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案教学设计《《七根火柴》教案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及重点:1、学习以下基础知识:1、注音:腭下翕动偎依一瘸一拐小心翼翼蓦地2、辨析形似字:2、学习战士为了革命,3公而忘私的精神品质和献身精神,5、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6、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7、了解自然环境的烘托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教师饱含深情地讲述)1935年,由于我们党内某些领导人的失误,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长征。
历经一万多里的路程,红军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追随革命作家王愿坚同志一起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月,回到茫茫草地,去聆听一个关于“七根火柴”的.故事。
(板书:七根火柴王愿坚)2、教学新课:(1) 明确学习目标(2) 与重点:(3) 整体感知:S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全文基调:深沉、自豪、激动,在点拨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有条件的话,可进行录音范读,但注意要有一定的配音效果,最好采用画面加配音的方式)。
(4) 重点学习与训练:1、注音:2、学习课文内容:]⑴师:本文体裁为一小说,包括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通过读课文,你能否有简单的话语向我们介绍这一个故事呢?(意在锻炼学生的说话的概括能力,注意本题中还需涉及的问题就是记叙的要素。
)[⑵师(评价学生讲的故事概括,并作恰当的补充和删节):你能否根据我们同学所讲的故事来划分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呢?(提示:小说的高潮部分很明显应是无名战士献出七根火柴那一部分)*生明确:小说的开端只提到了卢进勇,并没有涉及到无名战士的出场,是文章的第1自然段至文章第5自然段。
发展是从第6段开始至13段,写卢进勇发现无名战士。
高潮是从第14段至第22段,写无名战士献出自己精心保存的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绘本幼儿园教案
七根火柴绘本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数字1-7;能够辨识颜色。
2.能够通过故事,感受友情和分享,培养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内容《七根火柴》绘本故事。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了解故事背景向幼儿们介绍故事背景,简单讲解故事中出现的场景和人物,激发幼儿的兴趣。
步骤二:阅读故事老师向幼儿们阅读《七根火柴》绘本故事,过程中适时提问和点评,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步骤三:学习数字和颜色在故事中《七根火柴》的数量和颜色都有所涉及,故事读完后,老师可以通过练习巩固幼儿们对数字和颜色的认知。
步骤四:讨论故事情节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对故事情节进行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涉及到的友情和分享的主题,培养其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步骤五:创意绘画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对故事中场景和人物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同时通过绘画锻炼幼儿的手腕和手指灵活度,培养其艺术细胞。
四、教学时间分配本次教学时间为60分钟,具体分配如下:阅读故事:20分钟学习数字和颜色:10分钟讨论故事情节:10分钟创意绘画:20分钟五、教学评估1.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随时观察和评估幼儿对数字和颜色的认知能力,以及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
2.绘画环节,老师可以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估,评估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画作表现能力,以及是否能够符合主题要求。
六、教学工具与材料《七根火柴》绘本、彩色笔、彩色纸、剪刀。
七、教学反思通过《七根火柴》绘本,教师可以在故事情节中穿插数字和颜色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同时,在故事情节中涉及到的友情和分享的主题,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快速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根火柴》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根火柴》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主题。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领悟作品深刻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3.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梳理课文脉络。
(2)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中的人物关系。
4.领悟作品主题(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分析其作用。
(2)学生探讨作品主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5.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精彩段落。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领悟了作品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部分学生分享的学习收获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课后作业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找到文中最令你们印象深刻的情节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很好,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情节为什么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七根火柴》教学案
《七根火柴》教学案《七根火柴》[三维目标]1. 培养仔细品读小说的习惯,学习理清小说的线索,概括故事梗概,初步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及环境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
2. 学习红军战士无限忠于革命事业,为集体不惜献出生命的崇高思想品质,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爱他人的人。
[预习引导]1. 目标点击(1)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学习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立志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2)认真品读小说,理清小说的线索,概括故事的梗概。
(3)初步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把握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 学法指导(1)通读课文,弄清小说的主人公。
(2)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景物描写的作用。
(3)运用小说中的情节和环境,分析人物形象。
[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王愿坚,现代作家。
1929年生,山东省诸城县人。
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
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报社编辑和记者等。
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
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
《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受到舆论赞扬。
1956年至1966年,他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之后陆续写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1976年又继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十篇短篇小说。
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
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
2. 背景资料王愿坚谈《七根火柴》的创作《七根火柴》,这篇小说的构思,说来有点奇特,它是从突然闯到面前的一个形象发端的。
深夜,灯前,我照例对着稿纸“神游”于长征路上。
忽然,眼前浮起了这样一幅景象:一队红军战士在白茫茫的雪山上迎着风暴走着,一个红军战士身子一仄歪,摔下雪坡。
几番挣扎,他被深雪埋住了。
随着战友们的视线望去,只见白雪上留着一只手,在这只手心里托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党证。
这就是《七根火柴》最初的胚芽……在《七根火柴》具体构思的过程中,顺着雪山上托着党证的那只手,我调动起生活和思想的积累去思索,慢慢地,透过现象进入了革命战争的纵深,看到了支配着那只手的战士的心。
初中语文《七根火柴》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七根火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七根火柴》故事情节,理解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学会使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表达故事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填写表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责任感,并借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会使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表达故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七根火柴》故事2.教具:课件、黑板、电子白板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画,画中有七根火柴和几个数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根据火柴的排列和数字的位置回答问题:猜一猜这幅画的主题是什么?这些数字代表着什么?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选举一名代表发言。
4.引导代表发言,激发学生猜想并产生兴趣。
Step 2 阅读故事(30分钟)1.学生阅读《七根火柴》故事,大声朗读,并适当停顿。
2.教师辅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回答一些问题,例如: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的性格特征如何?他们分别做了什么选择?3.利用电子白板或黑板,呈现故事情节的要点,让学生填写故事的大纲表格,以帮助他们整理思路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Step 3 深层理解(35分钟)1.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探讨,问题如下:a)为什么小姑娘会去买火柴?b)小姑娘为什么没有生气?c)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选择?你认为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吗?d)故事背后的大意是什么?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辅助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3.教师进行总结:告诉学生该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初衷,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受他人的影响。
Step 4 学以致用(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节?你在类似的情况下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为什么?2.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根火柴》教案设计
学习目的:
1、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2、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3、品味精彩语句。
学习重点:品味精彩语句,弄清线索和文章结构
学习难点: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疏通文意,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第一部分(1-5节)着重描写环境,补说昨夜的暴雨冰雹,描写雨后草地的景象。
第二部分(6-22节)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交给战友托他带给部队。
第三部分(22-26节)卢进勇赶上了部队,火柴发挥了作用,给红军战友士带来了光和热。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就人物在体现中心的地位上看,卢进勇和无名战士相比,哪一个更高大?
这样就不难理解无名战士是小说的主人公。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以七根火柴为线索。
全文围绕“需要火柴”展开情节,先写暴雨,衣服湿透,引出第一次需要。
接着写无名战士衰竭的外貌,引出第二次需要。
后面的“指火柴”、“看火柴”、“数火柴”、“交火柴”、“用火柴”等情节都是紧扣线索来展开的。
(幻灯片投影)
4、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主要表现在哪一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无限忠诚党的事业,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
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
1、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2、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3、品味精彩语句。
学习重点:品味精彩语句,弄清线索和文章结构
学习难点: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教具:幻灯机
学习过程:
一、品味语句
1、指名学生朗读1-5节课文,(注意:朗读时前面
的语调较平缓,中间要读出焦躁的语气,后面要有期盼的语气。
)
比较品味:下面的文字是根据课文1-3节而改写的,请读一读,思考:是原文写得好,还是改写的文字好?为什么?
(卢进勇从梦乡里醒来时,早已是彩霞满天,一轮火红的朝阳正喷薄而出。
他回想着昨天晚上的情景:他躺在毛茸茸地草地上,头枕双手,望着深邃的天空,湛蓝的天幕上月朗星稀,阵阵微风轻轻吹拂着他的面颊,耳边不时传来各种不知名的虫子鸣叫声,就像是一支支优美悦耳的小夜曲。
卢进勇此时正想着,今晚美美地睡一觉,明天就可以赶上部队啦,心理不由得一阵高兴。
)
提示:让学生从环境描写的作用与火柴的关系上去思考。
明确: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突出了“火柴”的重大意义,卢进勇、无名战士及整个连队都迫切地需要火。
2、指名朗读14-15节课文(朗读时要表现无名战士身体的衰竭,后面要读出既艰难又急切的语气。
)
提问:无名战士想嘱托什么呢?(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唯愿将七根火柴交同志带给部队。
提示:课文写因为珍藏,所以火柴“干燥”。
这与“湿漉漉的衣服”,“冰冷的胸口,脸上的雨滴”,“身子底下一汪汪浑浊的污水”形成鲜明的对照。
3、指名朗读第22节(前面的语调要缓慢,语气要沉重,后面要读得激越、高昂)
提问:本段使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提示:比喻和对比。
突出了无名战士高大的形象。
提问:句中。
“路标”的含义是什么?(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提示:无名战士崇高的精神和品格是人生道路的路标,指引前进的方向。
提问:段末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提示:余意未尽,意味深长。
二、比较阅读
作业:1。
将文中你认为精彩的语段摘抄下来,并背诵。
2.阅读训练。
(打印后油印发给学生练习)
丰碑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去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只冰坨,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
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
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大了。
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
他浑身都了雪,可以看出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
雪打熄。
他微微向前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们……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
了一下。
蓦然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吞没了他的话。
他着眼睛,像一
头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了。
他怔怔地
了足有一分钟。
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脸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了一口气,缓缓地右
手,齐眉处。
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
者
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
把下列词语填入“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一段中恰当的空白处。
①伸②夹③落满④借火⑤镇定自然⑥打熄
2、把下列词语填入“将军的脸上顿时……”一段中恰当的空白处。
①转过②发怒③抽动④红⑤阴云密布⑥吼道
3、把下列词语填入“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一段中恰当的空白处。
①举至②伫立③敬④呼出⑤停住⑥举起
4、联系全文内容,
(1)表示将军愤怒心情的语句是:
(2)表示将军敬仰心情的语句是:
5、本文故事情节的高潮是:
6、小说反复描写风雪的作用是:
7、本文末尾处应填入的文字是()
A、“这支队伍为什么不怕困难呢?
B、“这样的队伍真是不可思议!”
C、“看来狂风可能征服不了这支队伍。
”
D、“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8、概括这篇小说中心思想:
9、给小说找一个恰当的标题。
10、(1)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2)试简略陈述确定小说主人公的理由。
参考答案
1、③⑤②⑥①④
2、⑤③①⑥④②
3、⑤①④⑥①③
4、(1)、八段、十段(2)、十二段
5、有人告诉将军牺牲者就是军需处长。
6、反衬红军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7、D 8、赞颂军需处长所代表的红军战士无私无畏的崇高品质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9、《碑》10、(1)军需处长。
(2)一是小说的文题入手进行分析。
二是从情节上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由明暗两条线构成,军需处长虽是暗线中的人物,但小题是由他表现的
课外作业:
1、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几处语言来欣赏品味。
2、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学习,出示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