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十六年前的回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文本分析

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关于父亲的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捕前到被捕后壮烈牺牲的过程,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整篇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开头回忆了父亲被害的日子,接着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叙述。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学习本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含糊、纷乱、僻静、恐怖、严峻、勉强”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梳理这篇回忆录主要记叙了哪些事。

3.理解文章内容,感受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4.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清文

章的写作顺序,了解文

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李

大钊同志的伟大精神

和可贵品质。

从对李大钊同志被捕

前后的语言、动作、神态

描写中,体会其精神品质;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

连贯的表达方法。

2课时

1.会写“稚、避、峻”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含糊、避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楚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

3.理清文章顺序,感知文章内容,初步感悟李大钊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顺序,感悟革命先烈的形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导语: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2.理解课题,简介人物。

(1)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明确: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2)了解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被捕以后遭受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同年4月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其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等。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语预习情况。同桌间互查,小组轮读。

(1)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读音,教师正音。

稚避峻啪瞪僻瞅靴魔刑哼绑啃袍执过渡:本课的生字比较多,在这些生字中,你认为哪个字在认读和书写时要提醒一下同学们?(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避”和“僻”字形相似,读音有别,声母分别是“b”和“p”;“瞅”和“执”是翘舌音;“瞪”“刑”“哼”“绑”是后鼻音;“瞅”的声调是三声。

(2)出示词语卡,学生朗读识记。

埋头整理书籍文件幼稚含糊避免组织警察局势

(3)理解词义。学生分组交流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难理解的词:

[被难]因灾祸或重大事故而牺牲生命。

[含糊]形容说话的意思不明确。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满脸横肉]脸上长着带有凶相的肌肉。形容相貌凶恶。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机智]头脑灵活,能够随机应变。

[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3.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顺。

预设:本课中有一些使用频率较低的字词,还有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反复认读,不仅要单独认字、认词,还要把词语和生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反复读句子,以求理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1)教师出示填空,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空白处做批注。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检查初读课文情况。

预设: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出现不同的答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解释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明确:课文除第一自然段,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主要写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被害后的情形。

教师小结:本文是作者李星华在父亲李大钊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的情形以及父亲被害后全家人的沉痛心情,表达了对父亲的崇

敬和怀念之情。文章在开头先直接交代父亲遇难的具体日子,接着按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了父亲遇难的经过,我们把这种叙述顺序叫做倒叙。

3.读第1自然段,了解倒叙及其作用。

(1)思考:第1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运用倒叙的叙述方式,开篇直接交代回忆的时间,具体到年、月、日,突出这件事留给“我”的深刻记忆和“我”的身份,语言简洁,直接引出作者要回忆的事情,并且照应文题。

(2)简单介绍倒叙及其作用。

倒叙的定义: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采用倒叙的作用:一是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突出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二是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采用倒叙的叙述方法时要注意: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衔接自然。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脉络不清。

4.全班交流,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划分文章层次。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忘不了父亲的被难日。(倒叙)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烧掉书籍和文件,拒绝离开北京。(被捕前)

第三部分(第8—18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第四部分(第19—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在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在法庭上)

第五部分(第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自读自悟,作业设计

1.自主阅读,圈点批注。李大钊说的哪些话,做的哪些事令你感受最深?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