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内科学痉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 临床表现: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角弓 反张,多突然起病。 2、发病特点: (1) 由外感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多有恶 寒发热,脉浮等表证。 (2) 由内伤而起,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多无恶 寒发热等表证。 3、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生化分析、脑脊液、 头颅CT、MRI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病因病机】
风寒 壅阻经络,阻碍气血津液运行,筋脉失养
外感 湿热 ---- 热盛阳明,耗伤津液,筋脉失养-- 痉
温热 ---- 热入营血,燔灼肝经,热盛动风----- 热入下焦,劫灼真阴,虚风内动--
素体气血两虚
内伤 误治损伤气血津液 气虚津亏血少 痉
失血产后汗出
无以荣养筋脉
气血耗伤,血行不畅或外伤所致瘀血内阻,筋脉失养而痉。
2.久病过劳 久病不愈,气血耗伤,气虚血行不畅,瘀血内阻,血虚 则不能濡养筋脉;久病脏腑功能失调,或脾虚不化水湿, 或肝火灼伤津液,或肺气不宣,蒸灼肺津等,皆能产生 痰浊,痰浊阻滞经脉,筋脉失养而致痉。先天禀赋不足, 操劳过度,情志不畅,久之致肝。肾阴虚,阴不制阳, 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亢阳化风而致痉。
【诊断】
痉证
中风
主症 昏迷
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或角弓 反张
无或有,有原发病的证候
半身不遂,言语蹇涩为主
有或无,多持续,醒后多有半身不遂 等
病程 相对较长,难以自然恢复
急,病程多持续
病机
外邪相侵,壅阻经络,热盛动风, 气血逆乱,风痰火瘀闭扰清窍,窜阻
阴虚血少,筋脉失于濡养
脉络
治法 祛邪通络,滋阴养血荣筋
【诊断】
痉证
厥证
主 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 症 或角弓反张
起 相对较缓,多有原发病在 病 先,可反复发作
病 程
相对较长,难以自然恢复
病 机
外邪相侵,壅阻经络,热 盛动风,阴虚血少,筋脉 失于濡养
治 法
祛邪通络,滋阴养血荣筋
突然昏倒,四肢厥冷,不伴四肢 抽搐
急,一般不反复发作
较短,移时苏醒
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 运行失常 顺气开郁、豁痰、活血、消食、 补气回阳、养血
【诊断】
(二)鉴别诊断
1、痫病 该病发作时有意识丧失。除四肢抽搐外,有突 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二目上视,或怪叫,移 时苏醒,一如常人。痉病无此证,且多无自然恢复者。
2、厥证 该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症, 甚至也有一厥不复而殆者,一般无四肢抽搐和项背强直 等表现。
3、中风病 该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不经昏仆而 渐进加重,即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为主。而痉病无此 见证。
【概说】
(四)范围
现代医学中的高热惊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 性乙型脑炎,继发于各种传染性病的脑炎、脑膜炎、 肝昏迷与尿毒症、低血钙等病出现痉病的临床表现 时,可按本篇进行辨证治疗。至于“破伤风”,因 与内科痉病的病因有别,故应属于外科范围。
【病因病机】
1、邪壅经脉 多因外在风寒湿邪,壅滞经络所致。若外感风邪,则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脉络失其精血津液的 濡养,拘挛病作;若寒邪外客,以寒为阴邪,主收引又 伤阳气,寒客脉道,经脉拘急失养而成痉;若感受湿邪, 湿性粘滞而困脾,继则中焦呆滞,气机不发,脏气壅闭, 脉道失养,演生痉病。以及外感热及温邪而发痉。外感 温热之邪,或寒邪郁而化热,邪热消灼津液,筋脉失于 濡养;或热病邪人营血,引动肝风,扰乱神明,而发为 痉证。
【病因病机】
综上所述,本病常以督脉为本,筋脉为标。邪壅经络, 伤津脱液,亡血失精,痰浊瘀血内阻为致病之因,阴阳失调, 阳动而阴不濡。终致督脉失养,筋脉拘急,
痉病的病因归纳为外感(风寒湿热诸邪),内伤(伤津脱液, 亡血失精,瘀血)。
病机:筋脉失养、热甚风动。 病位:筋脉。 病性:有虚实两方面,虚为脏腑虚损,阴阳、气血、津 液不足,实者为邪气盛。外感风、寒、湿、热致痉者,病理 性质以实为主。内伤久病、误治失治所致者病理性质以虚为 主。邪气往往伤正,常呈虚实夹杂。如热盛伤津,经脉失养, 瘀血痰浊,阻滞经脉,则多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证。
清热熄风化痰,祛瘀开窍通络
【诊断】
4、子痫 多发生在妊娠中后期,或围生期,突然出现 昏仆不省人事,四肢抽搐,牙关紧闭,两目上视,口吐涎 沫为特征,发作前常有眩晕、头痛、下肢浮肿、高血 压、蛋白尿等症状。
5、破伤风 外伤后创口不洁,感受风毒而成,常在外 伤后4-14天出现恶寒发热,苦笑面容,项背强急,四肢 抽搐,甚至角弓反张,此为典型的痉证。但由于有明 显的外伤史,本病常在外科学中介绍。
中医内科学痉病
【概说】ຫໍສະໝຸດ Baidu
(一)定义 痉证指由于筋脉失养或热甚风动引起的以
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 特征的病证。
【概说】
6.清·温病学说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痉证的病因 病机理论。其热盛伤津,肝风内动,引发本病的理 论及湿热致痉的理论,使痉证的病因学说渐臻完备。
《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木旺由于水亏,故 得引火生风,反焚其木,以至痉厥。”“湿热证, 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 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宜鲜地龙、秦艽、威灵仙、 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炒黄连等味。”
【病因病机】
3.误治或失治 误用或过用汗、吐、下法,如表证过汗及产后失血,风寒误 下,疮家误汗等,导致阴精耗散;汗证、血证、体虚等病证 失治,伤精损液,导致津伤液脱,亡血失精,筋脉失养,均 可致痉证发生。
4、瘀血内阻 多因病久入络,络血不畅而瘀,或外伤瘀血 内阻,新血不生,进而闭阻脉络,血不养筋而成。此外,临 床上因阳衰寒化所致者,亦不少见,即阳衰不能化精生血, 液涸寒燥,筋脉失荣,渐生痉病。
清·吴鞠通则进一步将痉证概括为虚、实、寒、 热四大纲领,他在《温病条辨·痉有寒热虚实 四大纲论》中说:“六淫致病,实证也;产 后亡血,病久致痉,风家误下,温病误汗, 疮家发汗者,虚痉也。风寒、风湿致痉者, 寒证也;风温、风热、风暑、燥火致痉者, 热痉也。”
王清任《医林改错》出了气虚血瘀可以致痉。
【诊断】
痉证
痫证
主症
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或 卒然昏仆,四肢抽搐,口吐
角弓反张
涎沫,喉有叫声
昏迷
无或有
有
病程 病机 治法
相对较长,难以自然恢复
外邪相侵,壅阻经络,热盛 动风,阴虚血少,筋脉失于 濡养
祛邪通络,滋阴养血荣筋
移时苏醒,醒后如常
气机逆乱,引动伏痰,闭塞 脑窍,壅塞经络
顺气豁痰开窍,熄风定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