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XXX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雪窦山XXX,XXX不得进,XXX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XXX,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选自XXX 《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不类城府: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
④越:过。
信宿:连住两夜。
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⑥畦(qí)、陇:园田间的长条土埂。
陇,通“垄”。
⑦联络:连接。
⑧牧竖:牧童。
征逐:追逐。
⑨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⑨⑥⑦⑧④⑤①②③是()A.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B.若仿佛若有光皆若空游无所依C.才通人卿今者才略D.阡陌交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语段【甲】第一自然段描写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4.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精选精练 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自是.数年之后()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2)安用重法邪?译句: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3分)(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练习 专题测试卷七 文言文阅读(对比、课外)【含答案】
专题测试卷七 文言文阅读(对比、课外)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一、文言文对比阅读(44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3)或请重法以禁之(4)自是数年之后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问所从来,具答之B.民之所以为盗者C.上哂之曰D.或请重法以禁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4.桃花源是个美好的地方,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文中的话来说,是因为那里没有 和 。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地方的目的是什么?(4分)(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15分)[甲]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对比阅读期中21课《与朱元思书》(一)【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
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③梅花为寒所勒勒:④山岚设色之妙设: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A.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①猿则百叫无绝B.②月景尤为清绝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C.②皆在朝日始出①梅花为寒所勒D.②歌吹为风2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23、甲、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选自《五柳先生传》)(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醉翁亭记》)1、解释加点字词。
①造.饮辄尽造:到、往②环堵.萧然堵:墙壁③翼然..临于泉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④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2、翻译句子。
①因以为号焉因而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3、用文中句子填空.①《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环滁皆山也。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①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忘怀得失)②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表达与民同乐情怀。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题一、《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①,恐妖伪事起②,非有住持者,悉逐之。
客僧惧逐,多权③窜山谷。
有法朗④者,深入雁门山。
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
朗多赍⑤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
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
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
”妇人笑云:“宁⑥有人形骸⑦如此?”僧曰:“我事⑧佛。
佛须摈落⑨形骸,故尔。
”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
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
称善数四。
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⑩秦人,随蒙恬筑长城。
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⑪逃窜至此。
初食草根,得以不死。
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
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 下学期 文言文桃花源记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对比阅读练习题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甲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陶渊明,乙文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描写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淳朴的社会风尚。
B.(乙)文交代了滁州地理环境后,由远及近,逐步推出主景醉翁亭。
C.(甲)文是作者被贬时的作品;(乙)文是作者被提拔担任滁州太守时的作品。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意外发现的美景,都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4.(甲)(乙)两段选文都提到的“乐”,含义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
【答案】1.东晋欧阳修2.一眼望去,树木茂盛而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3.B4.不一样。
甲文是指桃花源中的人对于宁静、幸福的生活感到快乐。
乙文是指作者寄情山水的快乐。
【分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练习题
《马说》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桓公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威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乃夜举火而爵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选自《刘子·妄瑕》)[注]宁戚,春秋卫国人,齐国的大夫。
爵:大摆筵席。
一匡:安定统一。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_________(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__________(3)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4)患.其有小恶者患: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运用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寄寓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乙]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了齐桓公“_________”(用原文词语填空)的形象。
(2分)4、[甲]中的“千里马”和[乙]文中“宁戚”各有怎样的命运?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说说。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十五、阅读陶渊明《桃花源记》,完成1~4题。
(15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 )之,复前行,欲穷( )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 )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
黄发( )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 )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 )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 )路,处处志( )之。
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往。
未果,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 )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停数日,辞去/成礼而去D.既出,得其船/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把“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渔人进出桃花源是文章的线索,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一线贯穿,平铺直叙。
B.渔人从山上的小口进入桃花源以后,发现那里桃林美艳,土地平整,房屋整齐。
C.渔人后来“寻向所志”、“不复得路”使人觉得桃花源真真假假,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D.“皆叹惋”这细节描写,写出了桃源人忧叹自己和平安宁的生活被外人破坏了的情态。
部编版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专题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专题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参考答案)(一)【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通“垄”。
⑤牧竖:牧童。
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阡陌交通.._________ ②此中人语.云__________③寺负.紫芝山④率.十问仅得二三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2分)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3分)(二)【甲】《桃花源记》略【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
乡人以公名德,传②共饴③之。
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后并得存,同过江。
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注】①永嘉:晋怀帝年号。
②传:轮流。
③饴:同“饲”,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2)郗公值永嘉丧乱2.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问所从来战则请从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C.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及下船D.席苫于公灵床头行者休于树3.翻译下列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文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表现了桃花源中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乡人“传共饴之”,是因为郗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最新部编版八下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汇总(含答案)
漳州立人学校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桃源源记》第一篇:【甲】《桃源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并怡然自乐()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D.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以刀劈狼首B.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一犬坐于前C.余顾而慕之结友而别D.盖江北之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文中的第二段和【乙】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
(4分)第二篇:【甲】林尽水源……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害;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和译文)
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答案和译文)第一课《桃源源记》第一篇:【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并怡然自乐()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第三单元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第三单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含答案)第三单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袁宏道《观第五泄①记》(节选))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旅游胜地。
②罅(xià):缝隙,裂隙。
③掉:摇动。
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⑤掣折:转折。
⑥欹(qī):斜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日光下澈(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疾趋度石罅( )____________ (4)山行之极观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3.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1)《小石潭记》:(2)《观第五泄记》:4.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B.本文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C.本文引用记载怪异之事的《齐谐》一书,对表现大鹏的形象意义不大,可以删去。
D.本文作者通过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命名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表判断D.《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不知其/几千里也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翻译画线句子。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5)结合本文说说《庄子》散文的特色。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二)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屋舍俨然()②阡陌交通()③咸来问讯()(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纯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专题12: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部编版)(解析版)
专题12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有删改)[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加点的词(1)渔人甚异.之(2)阡陌交通..(3)博学善.属文(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答案】(1)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2)交错相通(3)擅长,善于(4)停止【解析】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如:交通,交错相通。
2.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答案】(1)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2)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又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解析】答题时要注意文中的重点词语: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怡然,高兴的样子。
但,只要。
趣,乐趣。
3.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答案】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真题专项练习卷 文言文阅读试题试卷及答案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_________ (4)尘网牵缠卒.未休 卒:
_________
1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2.两文都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北冥有鱼》中,“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也”运用了____________手法;《放言五首》(其二)中的“祸福回还车轮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
【乙】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①。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②。遇用 事者③得罪,例出④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⑤,益自刻苦,务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 帝①置酒洛阳南宫,曰:“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
起、王陵对曰: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 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 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②;给饷馈③,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 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 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1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日光下澈.( ) (4)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4)便要.还家( )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皆出酒食..,鸡犬相闻.. B.阡陌交通C.率妻子..魏晋..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怒.而飞( )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去以六月息.者也( ) (4)其.正色邪(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选自荀子《礼论》)【注释】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女有归.( ) (2)矜、寡、孤.、独、废疾者( )(3)故.制礼义以分之( ) (4)以.养人之欲(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
②安事:何用。
③捐:花费。
④期年:满一年。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 ) (2)其.真无马邪( )(3)臣闻.古之君人( ) (4)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A.潭西南而.望 B.中峨冠而.多髯者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学而.时习之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两文中的“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核舟记【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核舟记》)【乙】谢太傅云:“顾长康①画,有苍生来所无。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
人问其故,顾曰:“裴楷②俊朗有识具③,正此是其识具。
”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
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此子宜置丘壑中。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④。
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⑤,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⑥中。
”顾长康道:“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选自《世说新语•巧艺》,有删改)【注释】①顾长康:东晋画家顾恺之,字长康。
②裴楷:字叔则,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的大臣、名士。
③识具:见地,才略。
④目精:眼珠。
⑤妍蚩(chī):也作“妍媸”,美和丑。
⑥阿堵:这个,此处指眼珠。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能以.径寸之木( ) (2)清风徐.来( )(3)或.数年不点目精( ) (4)人问其故.(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高可二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子宜置丘壑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甲】【乙】文段所写的王叔远、顾长康都有精湛的技艺,但其技艺又各具特色。
【甲】文段写王叔远在雕刻时,讲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段写顾长康在绘画时,讲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