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33T1165-2019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33T1165-2019](https://img.taocdn.com/s3/m/37cc71e889eb172dec63b713.png)
·1DB 备案号:正在报建设部备案之中DB33/T1165-2019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Standard for assessment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2019-03-19发布2019-08-01实施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前言为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规范装配式建筑评价,受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浙建省标准设计站会同有关单位开展了本标准编制工作。
标准编制组通过广泛调研,认真总结装配式建筑的实践经验,遵循国家现行标准,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5章。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装配率计算和评价等级划分等。
本标准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送浙江省标准设计站(杭州市下城区安吉路20号,邮编:310006),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浙江省标准设计站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宝业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鸿翔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钢结构行业协会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宝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杭州三丰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兆弟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耀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临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长松建设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赵宇宏李志飚陈力张金星李一凡王荣标肖志斌章雪峰曾宪纯贾华琴徐国军邬涛蒋金生王文广马小平朱鸿寅金健陈勇敢陈静姚金满刘玉涛陈丽锋郭丽周海泉管乃彦吴映栋褚航叶向荣胡凌华钱卫军魏强金伟彦周兆弟郭义弘崔暘楼红阳江雷马健杨新杨文领李蓉樱主要审查人:钱晓倩施祖元李宏伟叶基福胡晓晖王建民胡正华目次1 总则 (x)2 术语 (x)3 基本规定 (x)4 装配率计算 (x)5 评价等级划分 (x)本标准用词说明 (xx)附:条文说明 (xx)1 总则1.0.1为统一装配率计算,规范装配式建筑评价,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制定本标准。
装配式建筑评价
![装配式建筑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79ae5d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0.png)
装配式建筑评价1 总则1.0.1 为促进山东省装配式建筑发展,规范装配式建筑评价,制定本标准。
【条文说明】2017年1月1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贯彻国发办[2016]71号文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7]28号),山东省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
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点发展地区,为推进山东省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体现山东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具体要求和特点,亟需构建一套适合本省发展实际的装配式建筑评价体系,对其实施科学、统一、规范的评价,同时也对山东省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导向功能。
1.0.2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民用建筑的装配化程度评价,工业建筑的装配化程度评价参照执行。
1.0.3 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化程度由装配率来衡量。
1.0.4 装配式建筑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装配式建筑prefabricated building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2.0.2 装配率prefabrication ratio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2.0.3 全装修decoration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
2.0.4 集成厨房integrated kitchen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2.0.5 集成卫生间integrated bathroom地面、吊顶、墙面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完成的卫生间。
2.0.6 干式工法non-wet construction采用干作业施工的建造方法。
2.0.7 高精度模板high precision template是指由工厂定制,可在施工现场拼装,多次周转使用且100%回收使用的绿色无污染模板,如钢模、铝模等。
“必收藏”《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必收藏”《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292517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a.png)
“必收藏”《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是针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标准,包括预制率和装配率等指标的计算。
本文将介绍《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的内容,以及预制率和装配率的计算方法。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是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规范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下面将介绍该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预制率评价预制率是指装配式建筑中所采用的预制构件的重量或体积占总体重量或总体积的比例。
预制率的提高可以减少现场施工时间,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根据《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预制率的评价分为四个等级:较低、中等、较高和高。
预制率评价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计算:1.预制构件的总重量或体积。
计算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预制构件的总重量或体积,并记录。
2.总体的总重量或体积。
计算装配式建筑的总体的总重量或体积,并记录。
3.预制率的计算。
根据以上两个指标,可以计算预制率的百分比。
预制率=(预制构件的总重量或体积/总体的总重量或体积)×100%。
根据预制率的百分比,可以得出预制率的等级评价。
较低等级的预制率一般在20%以下,中等等级在20%~40%,较高等级在40%~60%,高等级在60%以上。
二、装配率评价装配率是指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与总体之间的装配程度。
装配率的提高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提高施工质量和进度。
根据《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装配率的评价分为三个等级:低、中和高。
装配率评价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计算:1.预制构件的数量。
计算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预制构件的数量,并记录。
2.装配后构件的数量。
计算装配后实际使用的构件数量,并记录。
3.装配率的计算。
根据以上两个指标,可以计算装配率的百分比。
装配率=(装配后构件的数量/预制构件的数量)×100%。
根据装配率的百分比,可以得出装配率的等级评价。
低等级的装配率一般在50%以下,中等等级在50%~80%,高等级在80%以上。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初步设计部分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初步设计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796c7c933186bceb19e8bbea.png)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初步设计部分)2016年11月3 初步设计3.1 一般要求3.1.1初步设计文件。
1 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
对于涉及建筑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人防、装配式建筑等,其设计说明应有相应的专项内容;2 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3 主要设备或材料表;4工程概算书;5有关专业计算书(计算书不属于必须交付的设计文件,但应按本规定相关条款的要求编制)。
3.1.2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3 设计文件目录;4 设计说明书;5 设计图纸(可单独成册);6 概算书(应单独成册)。
3.2 设计总说明3.2.1 工程设计依据。
1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批文,如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立项报告、方案设计文件等审批文件的文号和名称;2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3 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4 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5 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6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3.2.2 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2 分期建设的情况;3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2.3总指标。
1 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和反映建筑功能规模的技术指标;2 其他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
3.2.4设计要点综述。
1简述各专业的设计特点和系统组成;1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当项目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建设时,简述采用的装配式建筑技术要点。
3.2.5 提请在设计审批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1 有关城市规划、红线、拆迁和水、电、蒸汽或高温水、燃料及充电桩等供应的协作问题;2总建筑面积、总概算(投资)存在的问题;3设计选用标准方面的问题;4主要设计基础资料和施工条件落实情况等影响设计进度的因素;5 明确需要进行专项研究的内容。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668aaa4aaea998fcd220e3e.png)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一、标准特点:一个概念:装配率,综合反映建筑的装配化程度两种评价方式: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两种评价方法:预评价与项目评价设计阶段宜进行预评价,并应按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
项目评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并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率和确定评价等级。
(详见3.0.2)装配率评价体系三大评价指标: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
四大基本标准:装配率---综合评价≥50%;主体结构—最低得分≥20分;围护墙和内隔墙---最低得分≥10分;全装修—全面实施100%五类结构:混凝土、钢、木、组合、混合十分差值: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之间至少存在十分差值。
满足四大基本标准且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时,可进行等级评价。
二、标准细则标准包括以下几部分的计算:1.竖向承重构件:详见4.0.2与4.0.3节2.水平构件:详见4.0.4与4.0.5节3.围护墙和内隔墙非砌筑:详见4.0.6与4.0.8节4.围护墙和内隔墙集成:详见4.0.7与4.0.9节5.全装修和装配化装修:详见4.0.10与4.0.13节6.集成厨房和集成卫生间:详见4.0.11与4.0.12节三、术语集合(1)以下术语释义来自于本标准1.装配式建筑: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厂装配而成的建筑。
2.装配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3.全装修: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
4.集成厨房: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当采用干式工法应用比例大于70%时,应认定为采用了集成厨房;当比例大于90%时,可认定为集成式厨房。
5.集成卫生间:地面、吊顶、墙面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33T1165-2019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33T1165-2019](https://img.taocdn.com/s3/m/24a9e6e71eb91a37f0115c72.png)
1DB 备案号:正在报建设部备案之中DB33/T1165-2019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Standard for assessment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2019-03-19发布2019-08-01 实施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前言为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规范装配式建筑评价,受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浙建省标准设计站会同有关单位开展了本标准编制工作。
标准编制组通过广泛调研,认真总结装配式建筑的实践经验,遵循国家现行标准,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 5 章。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装配率计算和评价等级划分等。
本标准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送浙江省标准设计站(杭州市下城区安吉路20 号,邮编:310006),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浙江省标准设计站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宝业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鸿翔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钢结构行业协会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宝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杭州三丰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兆弟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耀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临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长松建设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赵宇宏李志飚陈力张金星李一凡王荣标肖志斌章雪峰曾宪纯贾华琴徐国军邬涛蒋金生王文广马小平朱鸿寅金健陈勇敢陈静姚金满刘玉涛陈丽锋郭丽周海泉管乃彦吴映栋褚航叶向荣胡凌华钱卫军魏强金伟彦周兆弟郭义弘崔暘楼红阳江雷马健杨新杨文领李蓉樱主要审查人:钱晓倩施祖元李宏伟叶基福胡晓晖王建民胡正华目次1 总则 (x)2 术语 (x)3 基本规定 (x)4 装配率计算 (x)5 评价等级划分 (x)本标准用词说明 (xx)附:条文说明 (xx)1 总则1.0.1 为统一装配率计算,规范装配式建筑评价,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制定本标准。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内容浅析 PPT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内容浅析 PPT](https://img.taocdn.com/s3/m/d8e69a1aa58da0116d17498c.png)
4. 装配率计算
4.0.5 预制装配式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可包括:1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技影面积;
金属楼承板包括压型钢板、钢筋衍架楼承板等在施工现场免支模的楼(屋)盖体系,是钢结构建筑中最常 用的楼板类型。
4.0.6 非砌筑类型墙体包括各种中大型板材、幕墙、木骨架或轻钢骨架复合墙体等;非砌筑类型墙体的特 征有工厂生产、现场安装、以“干法”施工为主,适合产品集成。
THANK YOU
绿建研发部
4.0.7 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强调的是“集成性”,通过集成,满足结构、保温、隔 热、装饰要求。同时还强调了从设计阶段需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实现多功能一体的“围护墙系统”。
4.0.9 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强调的是“集成性”。内隔墙从设计阶段就需进行一体化集成 设计,在管线综合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墙体与管线的集成以及土建与装修的一体化,从而形成“内隔墙系 统”。
5. 评价等级划分
5.0.1当评价项目满足本标准第3 . 0 .3条规定,且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 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时,可进行装配 式建筑等级评价。 5. 0. 2装配式建筑评价等级应划分为A级、AA级、AAA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装配率为60%~75%时,评价为A级装配式建筑; 2装配率为76%~90%时,评价为AA级装配式建筑; 3装配率为9 1%及以上时,评价为AAA级装配式建筑。
计算和评价单元。 3.0.2 装配式建筑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阶段宜进行预评价,并应按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 2 项目评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并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率和确定评价等级。 3.0.3 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基本条件 1 主体结构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20分; 2 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10分; 3 采用全装修; 4 装配率不低于50%。 3.0.4装配式建筑宜采用装配化装修。配化装修是将工厂生产的部品部件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的装修方式, 主要包括干式工法楼(地)面、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管线分离等方面的内容。
GB-T-51129-2017-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析及案例分享[1]
![GB-T-51129-2017-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析及案例分享[1]](https://img.taocdn.com/s3/m/29cfb00b6529647d26285240.png)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析[1]标准编制背景、编制过程和标准适用范围、原则和特点一.编制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2016年2月6日),提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2016年9月27日),明确了装配式建筑的定义、主要目标和任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2016年9月27日),明确提出“八项重点任务”,其中“健全标准规范体系”是八项重点任务之首。
可以说,编制“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是落实《意见》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部标准定额司《关于请开展<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的函》、《关于同意修改<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内容框架的函》启动了标准编制工作。
在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部标准定额司的指导下,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牵头组织行业专家以及相关单位成立编制组,开展《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二.编制过程自2016年9月26日启动编制工作,至2017年3月20日《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开始征求意见,历时近180天,经过近20次标准编制组工作会的讨论和修改完成。
三.适用范围、原则和特点1.适用范围适用于民用建筑装配化程度评价。
工业化建筑可参照执行。
2.编制原则立足当前实际,适度面向发展,简化评价操作。
1)充分结合各地装配式建筑实际发展情况;2)充分体现近年来各地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成果;3)充分体现标准的正向引导性。
3.特点1)装配率作为评价指标之前对装配式建筑的评价,多采用预制率、装配率两个评价指标。
本标准简化评价指标,仅选择装配率一项指标对装配化建造水平进行评价,使评价工作更加简洁明确和易于操作。
2)拓展指标范围本标准拓展了装配率计算指标范围,装配率计算方式与传统的预制率计算有较大的不同:----评价指标既包含承重结构构件和非承重构件。
装配式建筑评价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装配式建筑评价技术规范-条文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5df857a6294dd88d0d26b98.png)
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技术规范条文说明目次1 总则............................. ........... .... . (18)2 术语................................. ........... .. (19)3 基本规定.................................. (20)4装配率计算 (21)5评价方法................................. .. (25)1 总则1.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通知》(皖政办秘[2016]240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意见》(皖政[2020]21号)明确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为推进安徽省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构建一套适合安徽省发展实际的装配式建筑评价体系,对其实施科学、统一、规范的评价。
本规范总体遵守了国家现行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的编制原则和评价方法,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突出了安徽省的发展特点和需求。
调整了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系统中各评价项的分值及评价,为鼓励发展新技术、绿色材料的应用和新型管理模式增加了鼓励项。
总之,本规范的制定充分考虑了目前安徽省装配式建筑整体发展水平,兼顾了远期发展目标,设定的评价指标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
1.0.2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装配方式建造的民用建筑评价,对于一些与民用建筑相似的单层和多层厂房等工业建筑,当符合本规范的评价原则时,可参照执行。
1.0.4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是装配式建筑评价的前提条件。
《装配式建筑评价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安徽
![《装配式建筑评价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安徽](https://img.taocdn.com/s3/m/a4667e93a76e58fafbb0032e.png)
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技术规范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 (18)2术语 (19)3基本规定 (20)4装配率计算 (21)5评价方法 (25)1总则1.0.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通知》(皖政办秘[2016]240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意见》(皖政[2020]21号)明确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为推进安徽省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构建一套适合安徽省发展实际的装配式建筑评价体系,对其实施科学、统一、规范的评价。
本规范总体遵守了国家现行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的编制原则和评价方法,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突出了安徽省的发展特点和需求。
调整了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系统中各评价项的分值及评价,为鼓励发展新技术、绿色材料的应用和新型管理模式增加了鼓励项。
总之,本规范的制定充分考虑了目前安徽省装配式建筑整体发展水平,兼顾了远期发展目标,设定的评价指标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
1.0.2本规范适用于采用装配方式建造的民用建筑评价,对于一些与民用建筑相似的单层和多层厂房等工业建筑,当符合本规范的评价原则时,可参照执行。
1.0.4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是装配式建筑评价的前提条件。
本规范主要针对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化程度和水平进行评价,涉及规划、设计、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还应符合国家和安徽省现行有关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装配式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将预制部品部件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在工地装配,实现建筑主体结构构件预制,非承重围护墙和内隔墙非砌筑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及装配式混合结构建筑等。
“必收藏”《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必收藏”《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3a14c4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6.png)
“必收藏”《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标准文件,对于评估和指导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一份超过1200字的简介,对这一标准的内容和作用进行阐述。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并发布的,旨在规范和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水平,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一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规程、评价方法和不合格处理等。
首先,标准对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明确和界定,为标准文件的理解和适用提供了准确的概念。
例如,标准明确定义了“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即由标准化构件和标准化构件组合构成的建筑物。
这样的明确界定可以避免对装配式建筑的误解和模糊认识。
其次,标准对装配式建筑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技术要求包括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标准规定了装配式建筑的抗震要求、隔热性能、气密性能等。
这些要求旨在保证装配式建筑在安全、舒适和高效等方面具备优秀的性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标准明确了试验方法和规程,为装配式建筑的性能测试和验证提供了依据。
试验方法包括结构强度试验、保温性能试验、声学性能试验等。
这些试验方法能够全面评估装配式建筑的各项性能指标,对于产品质量的检验和验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标准还提供了装配式建筑的评价方法和不合格处理措施。
评价方法包括外观质量评价、结构性能评价、施工质量评价等。
这些评价方法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装配式建筑的品质和性能,为用户选择和使用装配式建筑提供了参考依据。
同时,标准还明确了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和要求,如不合格产品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或替换。
“必收藏”《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必收藏”《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b20045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16.png)
“必收藏”《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精确。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一、总体评价
1、节能率:考察技术水平是否符合当前节能标准,是否达到节能要求。
3、品质:考察装配式建筑材料、安装质量、设计水平、工程施工水平,以及施工后的使用效果,避免出现建筑物缺陷造成的隐患,实现质量
控制。
4、效率:考察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施工周期、施工质量、人力、
物力、时间等效率,以确保施工效率。
二、装配率
1、定义:装配率是指装配式建筑物中可装配成品、可应用技术工程、可延伸模块以及低碳新型建筑材料的比例。
2、要求:装配率应达到90%以上,尽可能采用环保、节能的装配式
新型建筑材料,同时考虑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抗震性。
三、预制率
1、定义:预制率是指装配式建筑物中采用预制技术的结构构件和装
甲及各种配件的比例。
2、要求:预制率应达到90%以上,既保证建筑物施工效率,又可减
少施工后的维护费用。
四、建筑抗震性
1、定义:建筑抗震性是指建筑物对地震灾害的能力,是考察建筑物的坚固度和抗震性能的指标。
2、要求:装配式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应达到相应的规。
国家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发布实施
![国家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发布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37b171a5aa00b52acfc7cae4.png)
产企 业 和应用 企 业 为主联合 组 建 年在关 键领 域建 立 20家左 右新材 测试评 价问题得到基 本解 决 。
商标核准注册后直接寄证
品 禁
寄 发领取通知书。通过商标代理机 构及地 力爱 理点提交 商标 申请 的,
本:FiJi. ̄ T商 总局商标 局 日 理 点接受 的商 标注 册 申请 ),该 商 其 商标 注 册证 继 续 由代 理机 构和
本刊讯 1月16日,工信部 、 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吸 体系。建设具备统筹协调 、资源共
财政部印发了《国家新材料生产应 收产业链相关单位,衔接已有国家 享和认证服务等功能的主中心。
用示 范平 台建设 方案 》《国家新材 科 技创 新 基 地 ,打破 技 术 与 行业 在 先 进 基 础材 料 、关 键 战 略材 料
标准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 米时,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 算,即由主体结构 (50分 )、围护
T51129—2015同时废 止 。
组 团作为计 算和评 价单元 。
墙和 内隔墙 (2O分 )、装 修和设
《标准 》主要包括总则 、术
装配 式 建 筑评 价应符 合下列 备 管 线 (30分 )3个 指标 中参 与评
料测试 评价平 台建设 方案 》。
壁 垒 ,实 现 新 材 料 与 终端 产 品协 和 前 沿 新 材料 等 领域 ,建 成 若 干
《国家 新材料 生 产应 用示 范 同联动。围绕 《新材料产业发 展指 个行业中心。根据 产业集聚现状 ,
平台建设 方案 》提 出,以新材料 生 南 》明确 的十大重 点 ,力争到 2020 布局一批 区域 中心。重点 新材料的
语 、基 本 规 定 、装 配 率 计 算 、评 规定 :设 计 阶段 宜 进 行 预 评 价 , 分 的项 目实 际 得分之 和 与参 与评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范本模板】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c7ef1d45727a5e9846a611b.png)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一、标准特点:一个概念:装配率,综合反映建筑的装配化程度两种评价方式: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两种评价方法:预评价与项目评价设计阶段宜进行预评价,并应按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
项目评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并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率和确定评价等级。
(详见3.0.2)装配率评价体系三大评价指标: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
四大基本标准:装配率—-—综合评价50%;主体结构—最低得分20分;围护墙和内隔墙——-最低得分10分;全装修—全面实施100%五类结构:混凝土、钢、木、组合、混合十分差值: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之间至少存在十分差值。
满足四大基本标准且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时,可进行等级评价。
二、标准细则标准包括以下几部分的计算:1.竖向承重构件:详见4.0.2与4。
0.3节2.水平构件:详见4.0.4与4.0.5节3.围护墙和内隔墙非砌筑:详见4.0.6与4.0。
8节4.围护墙和内隔墙集成:详见4.0.7与4。
0.9节5.全装修和装配化装修:详见4。
0。
10与4。
0。
13节6.集成厨房和集成卫生间:详见4.0.11与4。
0.12节三、术语集合(1)以下术语释义来自于本标准1.装配式建筑: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厂装配而成的建筑。
2。
装配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3。
全装修: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
4。
集成厨房: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当采用干式工法应用比例大于70%时,应认定为采用了集成厨房;当比例大于90%时,可认定为集成式厨房。
5.集成卫生间:地面、吊顶、墙面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当采用干式工法应用比例大于70%时,应认定为采用了集成卫生间;当比例大于90%时,可认定为集成式卫生间。
建质函[2016]247号: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
![建质函[2016]247号: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2b28c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f.png)
建质函[2016]247号:建筑⼯程设计⽂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建筑⼯程设计⽂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11⽉前⾔本规定依据《建设⼯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程设计⽂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成。
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主要变化如下:——新增绿⾊建筑技术应⽤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程超限设计可⾏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程项⽬在审批、施⼯等⽅⾯对设计⽂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于⽬前的⼯程项⽬设计,尤其是民⽤建筑⼯程项⽬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总负责⼈:李霆总则、⼀般要求部分:刘炳清建筑、总平⾯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建筑电⽓部分:杜毅威、熊江给⽔排⽔部分:⾦鹏、涂正纯供暖通风与空⽓调节、热能动⼒部分:郑⼩梅、杨允⽴、吴光林、马友才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基坑⼯程部分:陈义平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樊则森、李⽂、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1 总则 (1)2 ⽅案设计 (2)2.1 ⼀般要求 (2)2.2 设计说明书 (2)2.3 设计图纸 (6)3 初步设计 (8)3.1 ⼀般要求 (8)3.2 设计总说明 (8)3.3 总平⾯ (9)3.4 建筑 (11)3.5 结构 (14)3.6 建筑电⽓ (17)3.7 给⽔排⽔ (20)3.8 供暖通风与空⽓调节 (24)3.9 热能动⼒ (26)3.10 概算 (28)4 施⼯图设计 (30)4.1 ⼀般要求 (30)4.2 总平⾯ (30)4.3 建筑 (32)4.4 结构 (36)4.5 建筑电⽓ (43)4.6 给⽔排⽔ (46)4.7 供暖通风与空⽓调节 (50)4.8 热能动⼒ (53)4.9 预算 (57)5专项设计 (58)5.1 建筑幕墙 (58)5.2 基坑⼯程 (61)5.3 建筑智能化 (64)5.4 预制混凝⼟构件加⼯图设计 (69)条⽂说明 (74)1.0.1 为加强对建筑⼯程设计⽂件编制⼯作的管理, 保证各阶段设计⽂件的质量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规定。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发布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5166a2f43c1ec5da51e2700a.png)
国 内 动 态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 2/2019383月19日,浙江省住建厅批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为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号为DB33/T1165-2019,自2019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建设发〔2016〕32号)同时废止。
2018年8月1日后出让(或者划拨)的国有建设用地上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按该标准执行。
---------------基本规定------------------------------装配率计算---------------装配率计算公式式中:P——装配率;Q1——主体结构指标实际评价分值,按装配式建筑评分表确定;Q2——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评价分值,按装配式建筑评分表确定;Q3——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实际评价分值,按装配式建筑评分表确定;Q4——评价项目中缺少的评价项评价分值总和。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 2/2019 国内 动 态39装配式建筑评分表-----------------------------------评价-----------------------------------1 装配式建筑评价包括装配式建筑确定和装配式建筑等级划分。
评价时应先对评价单元进行装配式建筑确定,再进行装配式建筑等级划分。
2 评价单元满足下列要求可确定为装配式建筑 主体结构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20分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10分 实施全装修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体现标准化设计公共建筑的装配率不低于60%,居住建筑的装配率不低于50%3 当评价单元已确定为装配式建筑,且主体结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进行装配式建筑等级划分: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或木结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墙)混合结构的主体结构竖向构件评价分值为 25分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件应用比例不低于35% 。
4 装配式建筑评价等级划分为A 级、 AA 级、 AAA 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装配率为60%~75%时,评价为A 级装配式建筑;装配率为76%~90%时,评价为AA 级装配式建筑装配率为91%及以上时,评价为AAA 级装配式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8月5日组织召开了专家讨论会,编制研究承担单位介绍条文初步内容及试算情况,与会专家对条文内容进行讨论并提出很多建设性建议,为省标立项做好充分准备。
(2)申请立项
2019年8月7日申请安徽省地方标准并获准立项,经专家组讨论将申请的项目名称由《安徽省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改为《装配式建筑评价技术规范》,专家组一致认为,编制该标准是当务之急。
(4)专家论证
2020年4月8日,省住建厅组织召开《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专家论证会。因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用了网络视频会的方式。专家组首先听取了编制组的汇报并以电子文件的方式查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对标准化设计、装配率计算、等级划分等提出很好的意见。针对网络视频会的专家意见,编制组成员进行了集体讨论,对专家的意见进行了积极地采纳,并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
4、有利于政府管理部门规范装配式建筑市场,丰富适合安徽省地区装配式建筑评价体系,同时也能为有关部门制定装配式建筑评价的政策规定提供参考。
2020年3月8日,编制组列出了在编制过程中大家讨论或关注较多的重点条款发给安徽省5个地市的专家进行了函审,针对函审的专家意见编制组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了讨论和修改。
在整个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成员多次电话交流、邮件交流等形式,并到多个项目现场和生产企业交流,同时把《规范》文本发给相关省市专家,请他们提出意见,广泛听取他们的建议,为《规范》的顺利编制积累了很多第一手的资料。
(3)组织编制
2019年8月9日,编制组赴阜阳晶宫绿建集团阜阳生产车间、富煌钢构抱龙安置区产业化工程进行调研,通过交流和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参观,为标准的编制打开思路,使之更符合实际。
2019年10月29日,组织召开了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技术规范)》编制内容讨论会,与会专家审阅了相关资料,经专家组质询与讨论,认为《规范》编制是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制定的,编制目标明确,章节划分合理,符合《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大纲在结合安徽省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实践的基础上,依据现行的国家、安徽省的相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借鉴国内先进的应用经验,通过广泛调研形成的。《规范》涵盖了总则,术语,一般规定,装配率计算等章节,增加了装配式建筑Q5项新技术应用,体现我省特色,可操作性强。专家组提出了很多建议,并要求编制组根据专家提出的具体意见修改完善。
参加起草单位
见下表
标准起草人
序号
姓 名
单位
职 务
职 称
1
刘继朝
安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2
何夕平
安徽建筑大学
教授
3
张璐
安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科长
高级工程师
4
王琰
安徽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
工程师
5
杨启安
安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工程师
6
任禄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高级工程师
7
沈路
安徽筑砼装配式建筑研究院
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通过对全国各省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与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知各省市都是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水平,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的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与评价方法,安徽省装配式建筑评价技术规范的制订已迫在眉睫,其主要原因如下:
1、国标已经颁布,全国多省市在国标的基础上编制了适合本地区的导则或标准,然而安徽省仅合肥编制了《合肥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标准编制已滞后国内多省市。
标准名称
装配式建筑评价技术规范
任务来源
(项目计划号)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皖市监函〔2019〕510号),项目计划号:2019-1-197
负责起草单位
安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安徽建筑大学
号单位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紫云路996号、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856号
高级工程师
8
何靖南
安徽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
工程师
9
徐敏
安徽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
工程师
10
刘亮
安徽承宇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11
束永才
安徽科创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1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姚守涛
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13
吴所畏
合肥中民筑友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14
郑磊
中建八局合肥公司
工程师
15
齐华伟
中建国际安徽海龙建筑公司有限公司
工程师
16
罗朝行
安徽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编制情况
1、编制过程简介
(1)立项前期
2019年7月2日,编制组部分成员商讨了研究内容和方法,标准编制大纲草案;
2019年7月16日组织召开了编制组内部会议,编制研究承担单位介绍研究的依据、思路、研究的技术路线、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内容、编制进度安排、与任务分工及预期成果等,并商讨了下一步研究的计划与安排;
2、安徽省装配式建筑发展速度和质量已走在全国前列,尤其合肥、阜阳等地区更是如此,然而由于标准未编制,已经严重影响了安徽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3、安徽建筑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的建筑特征,尤其在皖南地区,如何结合安徽省的地域特点、经济水平、建筑特征、消费水平、生活习惯、自然资源等情况编制安徽省《装配式建筑评价技术规范》,为安徽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起引导作用。
2019年11月7日,邀请了编制组成员和部分地市的专家(阜阳、滁州、六安、淮北、合肥、淮南、安庆等)对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技术规范)》进行内部研讨,与会专家审阅了相关资料,提出了很多建议,如:关键岗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建议取消,同时应明确哪些岗位是关键岗位,培训合格即可;表4.0.1装配式建筑评分表中“Q5a标准化户型应用”建议细化;表4.0.1装配式建筑评分表中“消能减振、隔振技术应用”不明确;表4.0.1装配式建筑评分表中“BIM技术应用”深度未明确;5.0.3中第一条“装配率在60%—75%时,评价为一级”是否合理,是否可设置基本级;绿色建筑星级与绿色建筑的概念应明确;“栏板”改为“预制栏板”;“ PC构件”改为“预制混凝土部品”;以及很多表述的规范性等方面作了很多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