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改造的基本条件
(1)土地改革的完成。 (2)国民经济的恢复。
2、过渡时期总路线 3、第一个五年计划 (1)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精力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 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5)、评价 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 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弊:在改造后期,改造工作过于急躁和粗 糙,也给社会发展遗留下了许多弊端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改造的基本条件 2、过渡时期总路线 3、第一个五年计划 4、三大改造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
1、正确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改造的基本条件
(1)土地改革的完成。 ①时间: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措施: 为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农民利益,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为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采取保护富农的措施。 ③结果及其意义: A、到1952年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结束了延续 二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 转创造了条件; C、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D、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 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过渡时期总路线 3、第一个五年计划 (1)基本任务: (2)成就: 4、三大改造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过渡形式 加工订货 经销代销 公私合营

第8讲--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第8讲--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的计划经济体制
文化上
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 Nhomakorabea受政治运动影
响较大,教训深刻;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
社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
生活上 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历史二轮复习
【主干知识】
这一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
开放前)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开始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社会主义 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历史二轮复习
4.社会生活上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生
活水平总体较低。与此同时,新中国的交通、通讯工具 及大众传媒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 影响较大,呈现明显的时代特色。
历史二轮复习
【隐性知识】
中外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16~18世纪的西方各国不谋而合地选择了重商主义道路,迅速 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体制转型,先后成为世界强国。重商主义 具有国家干预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军事扩张主义、殖民主义、 鼓励人口增长等政策特征。 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 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 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 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 程。 ——何正斌《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

严重阻碍生产力 所有制,实行 为农业发展开
发展
农民土地所有 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 1953~1956 小农经济难以满 把土地等主要 进一步提高了

足国民经济发展 生产资料由私 农业生产力
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Biblioteka • ••• •
•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探索 政治 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文革。外交政策及基本方针;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70年代外交成就。 经济 土地改革;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建设起 步(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1956-1976经济曲折发展(八大、建设总路线、大跃 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文革中的调整与整 顿)。 文化 毛泽东思想新发展;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胰 岛素;双百方针;教育。 社会生活 习俗、生活水平;铁路、公路;电视
• • •
• • •
• •
•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探索 政治 新中国初期,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革时 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严重破坏。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际地位提高。 经济 1956年底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19561976经济发展出现曲折。逐渐形成计划经济体制。 文化 与军事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受政治运 动影响大;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主干整合
3.法制建设
专题十二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 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 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 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中苏建交:1949 年,中苏建交;第二年初签订了《中 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 年,周恩来提出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问题探讨
【问题探究】 材料一 阅读下列材料:
专题十二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 是这个民族不能
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 “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 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 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 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明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材料二 新中国的建立, 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 建专制政治、 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 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现代化从此进 入一个新纪元。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专题十二
专题十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
【考点导图】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主干整合
专题十二
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 年) (一)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 1.新中国成立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 历史的新纪元。 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建立: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 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三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共21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三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共21张PPT)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社会 主义 过渡 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 的探索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49年 1956年
1978年
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
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
两年徘徊时期:1977年---1978年
2、八大对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3、由此,中共八大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2、重大失误
(1)表现: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浮夸风”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浮夸风”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的关系,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发展 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三改造
三大改造(1953--1956)
对象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 农业、手工业开展合作化运动,走合作化道
路;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材料三,一五计划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内容回答: (3) 一五计划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
的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巩固政权的需要;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专题8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 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
【通史重组】 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 1.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 元。 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 相监督”的方针。
2.交通事业的进步 (1)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 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2)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 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 3.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深化透析】
三、20世纪50~70年代党的“左”倾错误的表现 1.政治上 主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 ,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 2.经济上 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公有化59~1961年 严重的经济困难。 3.学术上 将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批判,破坏了“双百”方针,严重阻碍了 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
6.教育事业的发展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 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 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三、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1)习俗: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 风尚的主流。 (2)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②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标志)
(3)实质:“左”倾冒进错误

(4)影响: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极大破坏 ②导致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不同
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 及生产关系方面。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 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 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 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大跃进”的发动, 反映了党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 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
【感悟历史人】民公社人时民期的公“社共好产风” (1958年)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什么是人民公社的特点? 1958年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 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 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一切财 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 行绝对平均主义和部分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 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这些实际上都是 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 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并严重挫伤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①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②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③经济建设要注意综合平衡,稳步发展,不 能急于求成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 相适应
……



产 总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概述(PPT 33页)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概述(PPT 33页)
步一发汽展车制打造下厂了、良沈好阳的第基一机础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巩固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奠定基础) 2、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3、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4、进行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
项目
措施
农业
参加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 体化道路。
2、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3、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制定依据? (2)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3)基本任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1957年
观察图片,了解“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取得 的成就,并思考:“一五”计划重点发展哪一行业?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这一行业?
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八字”方针(1960年)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成效: 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4、十年建设成就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庆油田
成功试验第一 颗原子弹
包头钢铁基地 包兰铁路
兰新铁路
人工合成结晶 牛胰素岛
武汉钢铁基地
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
曲折发展的十年(56-66)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
手工业
手工业者纷纷 参加手工业生 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 资本主义工商

业掀起全行业
公私合营的高
潮。
影响
存在问题
三大改造的基本 三大改造也 完成,实现了生 存在一些缺 产资料的私有制 点:过急、 向社会主义公有 过快、单一。 制的转变,是中 国历史上最深刻 的社会变革;它 标志着社会主义 制度在我国基本 建立;也标志着 我国开始进入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 2、如何看待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
三、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三路、2的0 世实纪践50~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社会主义 建
“一五” 计划
设的起步 三大改造
建设社会 主义道路 的探索与 失误
正确探索 失误
1953~1957 年,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 步基础
①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②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③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3.(2013·湖北孝感一模)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 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 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不学他们”突出表现在采取( ) A.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初步确 立:1949 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正式确立: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但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 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③发展到新阶段: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 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 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B )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7.民歌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不同时代特征。这是中国民间一首典 型民谣:“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 太阳吸袋烟。”下列关于这首民谣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这首民谣最早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B.这是新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带来的丰硕成果 C.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业丰收的喜人面貌 D.违背农业发展规律,是浮夸风的真实写照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课件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课件

国家所有,按资本家的股金发给年息百分之五的股
息,共领10年。
2021
19
历史再现:“亏了我一个,幸福全国人” ——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2021
20
互助组
农业 初级生产合作社
三 大
高级生产合作社 小组
改 手工业 供销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加工订货
资本主义 工商业 经销代销
和平赎买 公私合营
2021

质:
25
(一)成功的探索
1、《论十大关系》 1956年
2、中共八大 1956年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2)内容:
①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人民内部矛盾)
②主要任务: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③方针:反保守、反冒进,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3)地位:路线正确,良好开端
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思想还不够成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背景: 建国初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措施: A.土地改革(农民私有)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废除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 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土改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把官僚资本企业比较完整地转为社会主义企业, 恢复发展生产。同时接受了帝国主义在华资产。
到1956年底,全国手
工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
10万多个,占总数近 92%,基本上实现了对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天” ——兴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北京市手工业者登记入社
2021
18
(3)三大改造(1953-1956) 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前(55张ppt)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前(55张ppt)

(5)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6.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
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 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问题》: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
C.“万隆精神”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选 D 本题考查学生对建国初期我国外交理念不 断走向成熟的准确概括和归纳能力。材料体现了建国初 期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即主张所有国家能够超越社会
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和平
共处。但D项与这一概念的主题不符,故选D项。
3.(2012·皖南联考)2012年是中美关系 开始正常化40周年,阅读右图漫画,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最主要信息是 ( )
失误
2.民主政治的挫折 “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社会秩序 混乱。 3.外交突破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
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
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
题有两个方面的内容要求,一是涉及中美关系,二是涉及 台湾问题。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不涉及台湾问题的解决, 可排除①;尼克松访华和中美正式建交都承认了一个中国 原则,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②③符合题意; 邓小平访美不符合“突破性进展”这一限定条件。因此答 案为C项。
[答案]
C
[拓展归纳]
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1.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使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 对象,在外交上处于被动的屈辱地位。 2.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 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3.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美苏争霸的 态势互换,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先后同日本、美国建立起 正常的友好关系。

高三历史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 第7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 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课件

高三历史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 第7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 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课件

视角一 [例1]
[点击 命题角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2012·广东高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
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
解析:选 A
“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突出的是中国
当代政治制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材料试图说明政治协商 制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产物。
2.在印尼的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内,一块展板上摘录了周恩
来当年的发言:“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
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 结。”建国初期体现这一外交理念的不包括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 )
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
系正常化。
4.文化教育的得与失
(1)科技成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2)“双百”方针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新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 业的蓬勃发展,后期遭到破坏。 (3)教育事业的发展: 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 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 设人才。 ②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 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 下降。
)
[解析]
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课件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课件
实施情况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使中国逐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工商业改造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为基 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制度确立
三大改造完成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其中,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 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THANKS
感谢观看
农业科技进步和粮食生产增长
01
02
03
农业科技推广
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 适用技术,提高了农业生 产效率和粮食产量。
农田水利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 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粮食生产增长
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实现 了粮食自给自足,为国家 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04
改革开放前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工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工业布局优化
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工业建设,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合 理的状况,提高了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工业门类齐全
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研制成功“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提升了国家地位和国防实 力。
经济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低。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没收 官僚资本、建立国有经济、进行土地改革等,为国民经济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调整
冷战格局下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处于冷战格局下,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为了维护国 家安全和利益,政府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1949年至1976年(课件)(共40张)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1949年至1976年(课件)(共40张)
3.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 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 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建 立起来。
(三)思想的发展与教育的奠基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 《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 准备。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D
【解析】由时间“1954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在 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 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故俄文书刊借阅书增 加显著,故选D;当时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所以我国科 学研究难以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科教兴国始 于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B;由我国借阅苏联书 刊大幅增加来看,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 成风,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1956年毛泽东《论十 大关系》的发表,排除C。
(2017新课标全国卷III)图5为1954年某画 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1月,中央 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扫盲标准、毕 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扫盲工作成为农村 工作内容之一,很多农村妇女都去夜校学习,所 以画家是依据该史实进行的艺术创作,并不是作 者的艺术想象,它是有现实依据的,故答案为C项, D项错误。传统的文人画多为山水画,注重写意, 其特点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材料中的 画不具备这个特点,所以A项错误。20世纪五六十 年代西方流行画派是抽象派,表现为二战的伤痛, 多用变形的表现手法,与题干内容不符合。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及阶段特征 ppt课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及阶段特征 ppt课件
1.政策调整: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 体制改革的决定》,会议要求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 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分 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国营企 业改变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1987年80℅的国营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 负责制。
(三)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 (1)内容: ①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 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②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2)影响: 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 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四)中共十五大(1997年): (1)内容: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考点搜索: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4、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5、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含义、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沿海 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浦东的开发、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4)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
建立
(5)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由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
为主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的曲折历程及阶段特征
21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 (1)背景: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进 (2)内容: 入一个关键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干整合 专题十二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建立: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 ,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②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建立:1949 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 ②完善: 1954 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 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制建设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 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问题探讨 专题十二 主题一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的时段特征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曲折探索时期。如何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成了该时期的 主题。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就,也有挫折、失误,即在探索中 曲折前进。 1.政治上: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 权遭到践踏。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中国被动、 屈辱、不平等的外交局面,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经济上: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 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 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文化上: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 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深刻;毛泽东 思想得到发展。4.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 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 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问题探讨 主题二 建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
专题十二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革命实践中,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 物。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 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利,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 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 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共产党领 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这一政党制度 的显著特征。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效解决我国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它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问题探讨 专题十二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 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 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 容意识的缺乏。……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 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 中国文明转型的艰难。——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材料二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 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 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现代化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文明转型艰难的 (1)原因:政治上专制制度的阻碍;经济上资本主 主要原因。 (2)表现:政治上,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 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传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现代化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民 统思想文化的制约和禁锢。 进入新纪元”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主政治制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经济上,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了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
主干整合
专题十二
2.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①习俗:从 20 世纪 50~70 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 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②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 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2)交通事业的进步 ①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 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②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 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 (3)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 年,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主干整合
专题十二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起炉 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方针。 (2)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交;第二年初签订了《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 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主干整合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76 年) (一)民主政治的挫折和外交突破 1.民主政治的挫折
专题十二
“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 社会秩序混 乱。 2.外交突破 (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 年,第 26 届联合 国大会通过决议,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 联合公报》 ;1978 年,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1979 年 1 月,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 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主干整合
专题十二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1956 年) 1.1952 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工业化建设:1957 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 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 社会主义改造: 从 1953 年起, 国家进行三大改造。 到 1956 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 基本建立起来。
问题探讨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专题十二
材料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 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 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 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 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 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 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 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 (1)特点:较为公开透明;具有包容性或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 的。 ……20世纪 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 上。举例: 195470 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 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 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2)改革开放后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多边外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交奠定了基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趋 (1) 根据材料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 于缓和(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 (2)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 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专题十二
专题十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
【考点导图】
主干整合
专题十二
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 年) (一)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 1.新中国成立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 历史的新纪元。 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建立: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 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②发展: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 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主干整合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成功 探索 和主要任务; ②1960 年,提出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③1962 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发展 ①1958 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 失误 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 坏,严重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②“文革”使国民经济遭受劫难
度。 它的基本特点是, 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问题探讨 专题十二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 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 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 断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 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 (2) 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 “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 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 的关注和讨论……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 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创新: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 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 法》,扩大基层民主。 变……2008年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一篇文章说:“中国定 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 级民主。” —— 中国新闻网 (1) 1949~1956 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2)据材料归纳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指出新时期我 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