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水土保持六项指标计算公式.docx

水土保持六项指标计算公式.docx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一、各项面积的概念(定义)和各项面积的相差关系
占地面积=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
1、扰动土地面积=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扰动土地整治率=(建筑广场道路硬化面积+水域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土地总面积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2、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3、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强度/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
4、拦渣率
拦渣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
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六项指标各项面积计算表

各项面积计算表
一、各项面积的概念(定义)和各项面积的相差关系
1、占地面积=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
2、扰动土地面积=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3、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4、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5、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6、植物措施面积=植草、植树和撒播草籽的面积
二、各项指标的计算表
1、扰动土地整治率
扰动土地整治率计算结果表单位hm2
2、项目区及各防治分区水土流失治理度计算表
拦渣率计算表
林草植被恢复率:在项目区内,林草植被面积占可恢复植被(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适宜于恢复林草植被)面积的百分比。
林草覆盖率:林草植被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百分比,项目区林草植被恢复和林草覆盖情况见下表。
项目区林草植被恢复和林草覆盖情况表。
水土保持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一、各项面积的概念(定义)和各项面积的相差关系
占地面积=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
1、扰动土地面积=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扰动土地整治率=(建筑广场道路硬化面积+水域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土地总面积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2、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3、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强度/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
4、拦渣率
拦渣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
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一、各项面积的概念(定义)和各项面积的相差关系
占地面积=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
1、扰动土地面积=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扰动土地整治率=(建筑广场道路硬化面积+水域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土地总面积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2、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
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3、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强度/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
度
4、拦渣率
拦渣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
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2018版-新标准-水保6项目指标计算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占地面积=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
扰动土地面积=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1、扰动土地整治率=(建筑广场道路硬化面积+水域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土地总面积。
2、水土流失治理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3、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强度/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
4、渣土防护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
5、表土保护率=表土剥离面积/可剥离表土的面积。
6、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7、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一、各项面积的概念(定义)和各项面积的相差关系
占地面积=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
1、扰动土地面积=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扰动土地整治率=(建筑广场道路硬化面积+水域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土地总面积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2、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
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扰动面积-建筑
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3、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强度/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4、拦渣率
拦渣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
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
-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新六项指标及土壤侵蚀模数计算方法

1、侵蚀沟量测法 2、测钎法
a
8
1.侵蚀沟量测法
a
9
2.测钎法
在重点样区内选择样地,钢钎直径 0.5cm、长 50cm, 按 2m×2m 呈方格网状排列,钢钎垂直打入地下,在钉 帽上涂上油漆,编写编号。钢钎呈品字形布设,并沿地表 给钢钎涂上红漆,编号登记入册。定期观测钉帽距地面的 高度,并在样地内取土样测得土壤容重,进而可计算出土 壤侵蚀模数。
A=ρZS /1000 cosθ A——土壤侵蚀量(t) ρ ——土壤容重(t/ m3) Z——侵蚀厚度(mm) S——水平投影面积(m2) θ——斜坡坡度值
a
10
a
5
4.表土保护率
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保护的表土数量 占可剥离表土总量的百分比
表土保护率=保护的表土数量/可剥离表土总量
a
6
5.林草植被恢复率 6.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恢复面积=水土 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区面积
a
7
二、监测方法
a
3
2.土壤流平均土壤流失量=土壤流失总量/项目区面积
a
4
3.渣土防护率
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采取措施实际 挡护的永久弃渣、临时堆土数量占永久弃渣
和临时堆土总量的百分比。 渣土防护率=采取措施实际挡护的永久弃渣、
临时堆土数量/永久弃渣、临时堆土总量
一、六项指标 二、监测方法
a
1
一、六项指标
1、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2、土壤流失控制比 3、渣土防护率 4、表土保护率 5、林草植被恢复率 6、林草覆盖率
a
2
1.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最新水土保持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水土保持六项指标计
算公式
------------------------------------------作者xxxx
------------------------------------------日期xxxx
水土保持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一、各项面积的概念(定义)和各项面积的相差关系
占地面积=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
1、扰动土地面积=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扰动土地整治率=(建筑广场道路硬化面积+水域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土地总面积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2、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3、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强度/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
4、拦渣率
拦渣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
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水保效益指标计算公式

水保措施防治面积+永久建筑物占压面积(建筑面积)1扰动土地治理率=—————―――———————――————(100%)扰动地表面积(规划)水保措施治理面积2治理度=———————————(100%)水土保持防治面积水土保持防治面积=防治责任范围面积-永久建筑物占压面积—水库淹没面积+库内弃渣场和土石料场占地面积水保措施防治面积=植物措施面积+工程措施面积+复耕措施面积注意需要工程措施面积3 控制比 (估计)4拦渣率从1997年开始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直至SL204-98出台(其实至少1999年才看到这个规范,那时的网络不发达),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试行)出台,拦渣率从无到有。
至GB50434-2008出台,拦渣率这个概念越来越清晰,下面就拦渣率谈一下个人看法。
最先看到这个指标时,因为凡是弃渣,在水保方案中都是采取了防护措施处理了的,所以计算拦渣率就是100%。
后来专家审查时主观的认为不可能达到100%,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也许是地方的专家没水平,因为我们是乙级资质,所以没去部里评审过,也没参加过部里组织的培训,省里也没组织),后来计算拦渣率就按防治标准随便超出一点,也没有专家细究这个问题。
后来,逐渐认识到既然是用防治标准提出这个概念,联想到水土流失预测这个部分的内容,一般就用弃渣总量减去弃渣部分的流失量作为拦渣率计算的依据,总算是有了一点依据,都是个人观点。
随着防治标准的正式出台(GB50434-2008),拦渣率有了这个的标准定义:项目建设区内采取措施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量与工程弃土(石、渣)总量的百分比.并在后面的说明中有这个的规定:6.0.6 表6.0.1-1和表6.0.1-2中山区丘陵区线型工程,拦渣率值可减少5;在高山峡谷地形复杂的地段,表中的拦渣率值可减少10。
而在降雨量修正说明中,没有提到拦渣率这个指标。
到此为止,个人认为,影响拦渣率指标计算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高山峡谷区的有些部分的开挖弃渣,例如一些水电站的前池及压力管道槽(隧道)的弃渣是不太可能采取措施进行拦护的。
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

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
水土流失是指水土物质从河流、湖泊、沟渠、地表或土壤中沉积或淤积,以及土地坡度变化所引起的水土流失现象。
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水土流失量的公式。
它由地质学家和农业学家共同研究和完善而成,结合实际情况,用于估算水土流失量。
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一般有两种:
1、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Q=KSLA×C×P,其中,Q表示水土流失量,KSLA表示每平方公里每小时的水土流失率,C表示土壤湿度修正系数,P表示每平方公里的地表覆盖率。
2、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Q=A×I×C×L,其中,Q表示水土流失量,A表示每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I表示地表斜度系数,C表示土壤湿度修正系数,L表示每平方公里的地表覆盖率。
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估算水土流失量,从而为水土保护提供有效的参考值,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首先,应该对潜在的水土流失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有效的水土保护措施。
其次,要定期对水土流失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水土流失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最后,还要定期对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进行审查和更新,以确保精确的水土流失量估算。
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是一种有效的用于估算水土流失量的工具,是
水土保护的重要参考。
要想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就必须正确使用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以便准确地预测水土流失量,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水保效益指标计算公式

水保措施防治面积+永久建筑物占压面积(建筑面积)1扰动土地治理率=—————―――———————――————(100%)扰动地表面积(规划)水保措施治理面积2治理度=———————————(100%)水土保持防治面积水土保持防治面积=防治责任范围面积-永久建筑物占压面积—水库淹没面积+库内弃渣场和土石料场占地面积水保措施防治面积=植物措施面积+工程措施面积+复耕措施面积注意需要工程措施面积3 控制比(估计)4拦渣率从1997年开始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直至SL204-98出台(其实至少1999年才看到这个规范,那时的网络不发达),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试行)出台,拦渣率从无到有。
至GB50434-2008出台,拦渣率这个概念越来越清晰,下面就拦渣率谈一下个人看法。
最先看到这个指标时,因为凡是弃渣,在水保方案中都是采取了防护措施处理了的,所以计算拦渣率就是100%。
后来专家审查时主观的认为不可能达到100%,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也许是地方的专家没水平,因为我们是乙级资质,所以没去部里评审过,也没参加过部里组织的培训,省里也没组织),后来计算拦渣率就按防治标准随便超出一点,也没有专家细究这个问题。
后来,逐渐认识到既然是用防治标准提出这个概念,联想到水土流失预测这个部分的内容,一般就用弃渣总量减去弃渣部分的流失量作为拦渣率计算的依据,总算是有了一点依据,都是个人观点。
随着防治标准的正式出台(GB50434-2008),拦渣率有了这个的标准定义:项目建设区内采取措施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量与工程弃土(石、渣)总量的百分比.并在后面的说明中有这个的规定:6.0.6 表6.0.1-1和表6.0.1-2中山区丘陵区线型工程,拦渣率值可减少5;在高山峡谷地形复杂的地段,表中的拦渣率值可减少10。
而在降雨量修正说明中,没有提到拦渣率这个指标。
到此为止,个人认为,影响拦渣率指标计算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高山峡谷区的有些部分的开挖弃渣,例如一些水电站的前池及压力管道槽(隧道)的弃渣是不太可能采取措施进行拦护的。
新六项指标与土壤侵蚀模数计算方法

一、六项指标
1、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2、土壤流失控制比 3、渣土防护率 4、表土保护率 5、林草植被恢复率 6、林草覆盖率
1.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及硬 化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面积-建筑及 硬化面积)
4.表土保护率
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保护的表土数量 占可剥离表土总量的百分比
表土保护率=保护的表土数量/可剥离表土总量
Hale Waihona Puke 5.林草植被恢复率 6.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恢复面积=水土 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区面积
二、监测方法
地面观测法
2.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量/治理后平 均土壤流失量
平均土壤流失量=土壤流失总量/项目区面积
3.渣土防护率
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采取措施实际 挡护的永久弃渣、临时堆土数量占永久弃渣
和临时堆土总量的百分比。 渣土防护率=采取措施实际挡护的永久弃渣、
临时堆土数量/永久弃渣、临时堆土总量
A=ρZS /1000 cosθ A——土壤侵蚀量(t) ρ ——土壤容重(t/ m3) Z——侵蚀厚度(mm) S——水平投影面积(m2) θ——斜坡坡度值
谢谢观看! 2020
1、侵蚀沟量测法 2、测钎法
1.侵蚀沟量测法
2.测钎法
在重点样区内选择样地,钢钎直径 0.5cm、长 50cm ,按 2m×2m 呈方格网状排列,钢钎垂直打入地下,在钉 帽上涂上油漆,编写编号。钢钎呈品字形布设,并沿地表 给钢钎涂上红漆,编号登记入册。定期观测钉帽距地面的 高度,并在样地内取土样测得土壤容重,进而可计算出土 壤侵蚀模数。
新六项指标及土壤侵蚀模数计算方法

1、侵蚀沟量测法 2、测钎法
1.侵蚀沟量测法
2.测钎法
在重点样区内选择样地,钢钎直径 0.5cm、长 50cm ,按 2m×2m 呈方格网状排列,钢钎垂直打入地下,在钉 帽上涂上油漆,编写编号。钢钎呈品字形布设,并沿地表 给钢钎涂上红漆,编号登记入册。定期观测钉帽距地面的 高度,并在样地内取土样测得土壤容重,进而可计算出土 壤侵蚀模数。
一、六项指标 二、监测方法
一、六项指标
1、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2、土壤流失控制比 3、渣土防护率 4、表土保护率 5、林草植被恢复率 6、林草覆盖率
1.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及硬化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面积-建筑及 硬化面积)
2.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量/治理后平 均土壤流失量
平均土壤流失量=土壤流失总量/项目区面积
3.渣土防护率
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采取措施实际 挡护的永久弃渣、临时堆土数量占永久弃渣
和临时堆土总量的百分比。 渣土防护率=采取措施实际挡护的永久弃渣、
临时堆土数量/永久弃渣、临时堆土总量
4.表土保护率
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保护的表土数量 占可剥离表土总量的百分比
表土保护率=保护的表土数量/可剥离表土总量
5.林草植被恢复率 6.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恢复面积=水土 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区面积
二、监测方法
地面观测法
新六项指标计算 公式

新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1、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道路
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面积-建筑道路
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2、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强度/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
平均土壤流失量=土壤流失总量/项目区面积
3、渣土防护率
拦渣率=实际挡护的弃土(石渣) /工程总弃土(石渣)
4、表土保护率
表土保护率=保护的表土数量/可剥离表土总量
5、林草植被恢复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6、林草覆盖率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水土保持六项指标计算公式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一、各项面积的概念(定义)和各项面积的相差关系
占地面积=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
1、扰动土地面积=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扰动土地整治率=(建筑广场道路硬化面积+水域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土地总面积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2、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3、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强度/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
4、拦渣率
拦渣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
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1。
水土保持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一、各项面积的概念(定义)和各项面积的相差关系
占地面积=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
1、扰动土地面积=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扰动土地整治率=(建筑广场道路硬化面积+水域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土地总面积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2、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3、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强度/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
4、拦渣率
拦渣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
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一、各项面积的概念(定义)和各项面积的相差关系
占地面积=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
1、扰动土地面积=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扰动土地整治率=(建筑广场道路硬化面积+水域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土地总面积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2、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
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面积-建筑
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3、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强度/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4、拦渣率
拦渣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
-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