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18课时
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整理和复习(课件)

13 + 5 = 18
20 - 5 = 15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 也可以用画图法。
再过13年小象多少岁?
我今年4岁啦!
13 + 4 = 17(岁)
8.
爸爸在网上给我买了故
小力 事书,4天后就能收到。
小力 11 月 18 日能收到故事书。
小力收到故事书那天是星期 六 。
变式训练
明明和乐乐之间有( 5 )人。 我排第11。
我排第17。
明明
乐乐
17 - 11 - 1 = 5 (人)
思维训练
每种水果各代表几?
(1) + =20
- =2
=( 10) 10+10=20
2.算一算。
10+1=11 4+12= 16 12-2= 10 8+12=20 16-5=11 19-7= 12 15-3= 12 7+11=18 17-1=16 4+10= 14 15-4= 11 16-9=7
3.小鸭子回家。(连线)
15
10
18
12
10+8
12+3
17-5
16-6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认识了11~20,会读、会写它们 了,还知道了它们的顺序。
十位
1
个位
3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20各数都是用两个数字来表示。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计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时,10加几得十几, 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一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数的正确理解和运用;(2)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3)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认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2)运用游戏、操作活动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数的认识第1课时:认识1-10第2课时:数的比较第二单元:加减法第3课时:10以内的加法第4课时:10以内的减法第三单元:几何图形第5课时:认识圆形第6课时:认识正方形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复习数的认识;(2)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3)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数的认识,引导学生掌握数的读写和比较;(2)讲解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律;(3)讲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图形。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点评练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5. 游戏互动:(1)组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2)学生分组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度、回答问题、合作交流等;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正确率、书写规范等;3.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第四单元:简单应用题第7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第8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七、第五单元:认识时间第9课时:认识钟表第10课时:认识时钟八、第六单元:认识空间第11课时:上下第12课时:前后九、第七单元:认识货币第13课时:认识人民币第14课时:学习计算钱数十、第八单元:总复习第15课时:复习数的认识第16课时:复习加减法第17课时:复习几何图形第18课时:综合练习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2)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钟表和时钟。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画图解决问题练习-1教案

第四单元第18课时:画图解决问题练习年级:一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背景简述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经历过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审清题意、解决问题、检验答案,并且初步接触了如何审题,如何运用画图、分析数的组成、操作学具等帮助思考解题的策略,在检验时学生也理解了不同的检验方法。
但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多样,解决问题的策略众多,学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领悟与掌握。
本节练习课,就是在学生初步了解解决问题全过程的基础上,对解题策略与方法进行巩固与强化,同时通过问题分析提高学生观察、抽象、推理的数学能力,继续加深学生对画图解决问题、数数或数的组成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等方法的学习,同时将数与形相结合,培养学生数感。
二、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将“数”与“图形”紧密结合,发展数感。
2.在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一)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1.同学们,上节课结束时,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实践活动:说一说,下面的问题该怎样解决?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我们的思考是从读懂题目开始的,读题时就想“我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在思考怎样解答时要先计划一下: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可以用圈一圈、画一画图的方法;也可以摆一摆学具来研究;还可以写一写数表示出题目中这些数之间的关系。
计划好了,就可以才动手解答了。
老师相信你已经做出答案了:“能装满8袋,并且知道还剩2块饼干不能装进袋子里。
”答案做出来之后还要问自己:我的解答正确吗?也就是对答案进行检验,我们学到了多种检验的方法:可以把问题用原来的方法重新做一遍;也可以换一种方法再做一遍;还可以用得到的答案“能装满8袋,还剩下2块饼干”算一算,看看是不是一共有82块饼干。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去研究新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2024)一年级上册4.2 11~20的认识课件(共22张PPT)

1个十
探究新知
11 十一
12 十二
13 十三
14 十四
16 十六
17 十七
18 十八
15 十五
19 十九
探究新知
20 19
读作:二十 十九
19 十九
探究新知
2
十位 个位
11
探究新知
十位 个位
17
探究新知
十位 个位
2
0
探究新知
十位 个位
在写数时一定要分清数位,有几个 十就在十位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 写几。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 位上的数,从高位写起。
基础练习 【书本P78做一做】
3 按顺序填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拓展练习
猜一猜,填一填。
我的年龄比较接近小 冰的年龄,在下面三 个数中,你猜我会是 多少岁?(12、5、15)
小丽
我的年龄比10大而比12小。
我比小冰小1岁。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11~20的认识
情景导入
在生活中你见到哪些 的十几的数吗?
探究新知
1 抓一把 ,数一数有多少根。
可以怎么数?
数出十根小棒,捆成 一捆 , 接着数下去。
探究新知
先数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10个一
1个十
10个一是1个十。
探究新知
再接着数一数,摆一摆。
1个一 11 读作:十一
有了十位和个位,就可 以用0~9表示更多的数。
探究新知
3 把0~20按顺序排一排。
14比13大。 小朋友们,动手摆一摆吧!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8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8课时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方法。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读写练习。
2. 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练习。
3.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练习。
4.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顺序和大小比较,以及加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100以内数的读写、顺序和大小比较,以及加减法计算。
2. 练习(15分钟)(1)100以内数的读写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 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方法,以及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同时,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
五、作业布置1. 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1. 100以内数的读写、顺序和大小比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课件(共8课时)60-18

课件PPT
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时,先数出这 幅图的两部分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再把这两个 数相加,然后交换位置相加;列两道减法算式时, 数出总数,先让总数减去左边的个数等于右边 的个数,或者让总数减去右边的个数等于左边 的个数。
典题精讲
正确解答:
5+4= 9 4+5= 9 9 - 5= 4 9 - 4= 5
课件PPT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件PPT
3 8和9的认识
学习目标
课件PPT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会 读、写,并掌握8、9的组成。 2.掌握9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比较。
3.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景导入1
老师和同学们正在浇水。
课件PPT
图中哪些物 体的数量是8, 哪些物体的数 量是9?
求总数做加 法,求部分做 减法。
1.根据6和7的组成的知识能很快算出得数是6或7 的加法及6或7减几的减法。
2.列“一图两式”时,一定要弄清楚是列两个加法 算式还是减法算式。如果求两部分的和,列加法算 式;如果表示去掉总数中的一部分,列减法算式。
3.看图列式时,如果两部分的数量不相等,可以列两 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如果两部分数量相等 ,可以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典题精讲
正确解答:
课件PPT
6 <8
典题精讲
2. 分一分。
课件PPT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课件PPT
利用数的组成来解答此题。8分解成 2个数后,其中一个数要和6分解出来的 一个数合成9,另一个数再分解。6分解 的另一个数也要分解。答案不唯一。
典题精讲
正确解答: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1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 教学课件

16. 你能按2、4、6、8、2、4、6、8 …… 的顺序从入口走到出口吗?【课本110页第16题】
四、课堂小结
数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们有哪些收获?
备选练习
二、填一填。
1.
8
12 15 18
(1)上面的数中,最接近20的数是( 18),这个数里面有 ( 1)个十和( 8)个一,它再添( 2)个一是20。
6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
读一读这些数
12345
6 7 8 9 10
小组讨论:还有比10更大的数吗?
想一想: 这个数是多少呢? 1个十和5个一
数一数:正方体有多少个呢?
先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10个一,就是 1个十 。 举手发言:你知道是多少吗?
1个十 1个一
11 读作:十一
的 认
18 20
14
识
数的顺序
分与合
比较大小
摆一摆 拨一拨
16
1个10,6个1组成
仔细观察下表,完成表后的问题。
【课本105页第1题】
(1)14前面一个数
是( 13),14后面 一个数是(15)。
仔细观察下表,完成表后的问题。
【课本105页第1题】
(2)第9行,从左边
数第7个数是( 15), 它是由( 1 )个十和 ( 5 )个一组成的。
(2)从10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到20,一共数了( 11)个数。 (3)大于10小于20的数一共有( 9 )个。
2.
10 4
10 8 3
1~20各数的认识
这学期学习了什么?
这学期学习了什么?
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图形的拼组 很有趣。
人教版(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6.4 应用提升、练一练课件(共28张PPT).ppt

2.
(1)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 )。 (2)15里面有( 1 )个十和(5 )个一。 (3)20里面有( 2 )个十。
3. 长方体(1 )个 正方体(1 )个 球(4 )个 圆柱(9 )个
4.
8+7=15 8-6= 2 9+4= 13 9-7= 2
6+9= 15 7-3= 4 2+8= 10 4+8= 12
第10行 10 12 14 16
出口
入口
第1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5行
234 345 45 6 5 67 678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12(3)填写空格中的数,你能
7 8 9 10 11 12 13
按1~19的顺序从入口
8 9 10 11 12 13 14 9 10 11 12 13 14 15
5+5 5+6 5+7 5+8 5+9 5+10
6+0
6+2 6+3 6+4 6+5
6+7
6+9 6+10
7+0 7+1
7+3
7+5 7+6
7+8
7+10
8+0 8+1 8+2
8+4 8+5 8+6 8+7
8+9 8+10
9+0 9+1
9+3 9+4
9+6 9+7 9+8 9+9 9+10
福田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8课时《可爱的小猫》说课稿

福田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8课时《可爱的小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可爱的小猫》这一课时,主要讲述了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8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小猫,了解小猫的数量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可爱的动物充满好奇和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小猫的图片和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小猫,了解小猫的数量和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小猫,了解小猫的数量和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小猫的数量和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操作法、交流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小猫的图片和实物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出示可爱的小猫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初步认识小猫。
2.新课导入: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他们说一说小猫的数量和特征。
然后我会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小猫的数量和特征。
3.观察操作:我会让学生观察小猫的图片,让他们数一数小猫的数量,说一说小猫的特征。
4.交流讨论:我会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数小猫的数量和说小猫的特征的经历。
5.总结提升:我会对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进行总结,让他们用数学语言描述小猫的数量和特征。
6.练习巩固: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量:__ 只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巩固的情况进行评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8课时 复习(1)|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8课时复习(1)|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8课时复习(1)|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第8单元的知识点,包括认识加法和减法,以及它们的应用。
教材中的相关章节有:8.1加法,8.2减法,8.3加减法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正确选择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老师拿出一堆苹果,告诉学生有5个苹果,然后又拿出一堆苹果,告诉学生有3个苹果。
问学生,两堆苹果一共有几个?2. 例题讲解:老师用课件展示一个例题:2 + 3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老师讲解加法的运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跟着一起计算。
3. 随堂练习:老师出示一些加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3 +4 = ?,4 +5 = ?等。
4. 教学内容拓展: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要计算2个苹果减去1个苹果,应该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
5. 板书设计: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一些典型的题目。
6. 作业设计:题目1:3 + 4 = ?题目2:4 + 5 = ?题目3:2 1 = ?答案:题目1:7题目2:9题目3:1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学生对加法和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完成一些基本的运算题目。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不能正确选择运算方法,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课后拓展: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如:模拟超市购物,让学生计算总价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福田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8课时《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福田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8课时《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可爱的小猫》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小猫,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直观的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小猫,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小猫,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有趣的游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小猫的图片和实物模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10以内的数字卡片,用于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3.准备小猫的游戏道具,用于进行游戏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小猫的图片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小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呈现小猫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
让学生观察故事中的小猫,发现小猫的数量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种变化。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练习,使用10以内的数字卡片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猫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教师观察学生的游戏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拓展(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加减法知识,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实用18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实用18篇)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认识整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看,他来了。
(大屏幕上跳出一个小熊:嘿,大家好,今天我准备帮我叔叔照看一下钟表店,跟我来看看吧!)大街上的店可真多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个店是小熊叔叔的钟表店呢?(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你真聪明,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因为钟表店里有好多钟表。
)小朋友们都是在哪儿见到过钟表呢?(相互交流)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钟,钟的作用可大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1、(出示钟表店门上的一个钟),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让学生充分说一说)(长针、短针、数字、方格)我们把长针叫做分针,短针叫做时针(板书)2、你能在学具钟上找出时针和分针吗?(同桌相互指一指,再让学生指出老师模型钟上的分针和时针。
)认识整时钟面上用时针和分针来表示时刻,那么这个钟面表示的是几时呢?有谁知道?(出示7时整钟),再点击出示一组钟(1时、4时、)让学生认,学生快速认出后,哎呀,你们真聪明啊!怎么一下子就认出这些时间呢?是啊,小朋友们是怎么认出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的呢?把你的方法向其他同学介绍介绍吧。
(一起来交流认识整时的方法。
)小熊: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知道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板书)那下面的钟面各表示几时呢?配场景的钟8:00(升国旗)11:00(放学)4:00(体育活动)(中的时针和分针在转动)学生认一认,并强调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数学上说8时,生活中一般说成8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 第18课时 复习(1)|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8课时复习(1)|苏教版教学目标1. 巩固和加深对第一学期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和计数:复习1-10的数字认识,以及基本的计数方法。
2. 加法和减法:复习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认识图形:复习基本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4. 测量:复习基本的长度和重量单位,如厘米、米、克、千克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的认识和计数,加法和减法运算,图形的认识,基本的测量单位。
2. 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应用,图形的识别和分类,测量单位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数器,计算器,各种图形模型,测量工具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复习:通过讲解和练习,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
3.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4.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记忆。
板书设计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8课时复习(1)|苏教版2.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 提高练习: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如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练习: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如制作数学图形,进行数学游戏等。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的反馈,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反思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内容:反思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是否清晰,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改进措施:根据课后反思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人教版(2024)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8课时 练一练》精品教案

《练一练》精品教案【课题名称】第18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1页~62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并掌握填写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的方法。
2.会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应用正确的方法填写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精品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了解连加的含义。
教师:你能说说这幅图什么意思并写出算式并计算吗?同桌相互交流,写出算式,集体订正。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结合图的意思来表达,明确两小题都是要求一共有多少,就是要把三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2.了解连减的含义。
教师:你能说说这幅图什么意思并写出算式并计算吗?同桌相互交流,写出算式,集体订正。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结合图的意思来表达,明确两小题都是要求还剩多少,就是要从整体中减去其中的两部分,用减法计算。
3.加、减混合教师:加、减混合的算式你会计算吗?预设:先加后减的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加法,然后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减法,然后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二、跟进练习1.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教师:请你观察,每组算式的连加算式与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连加算式的第一步计算是第一个算式,第二步计算是第二个算式,连加算式就是把上面两个算式合在一起了。
2.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图,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并解答。
学生思考并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时要求学生完整叙述图意并说出计算过程。
3.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3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18课时 互联网的普及

第六单元百分数第18课时互联网的普及教学内容:课本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实际,通过调查、整理数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百分率的认识。
2、让学生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整个统计过程,体会选取样本进行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再利用样本的统计资料分析整体状况的统计思想。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阅读与讨论1、师:同学们,你们了解互联网吗?谁上过网,利用互联网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全班交流。
说明: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学习、工作、经商、娱乐等等,互联网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2、出示P110表格。
问:你能读懂这个表格吗?互联网普及率是表示什么意思?2002年互联网普及率是多少?表示什么?2004年呢?2010年呢?追问:你知道2002年互联网普及率是4.6%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吗?为什么用上网人数除以人口总数?看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
二、统计与分析1、调查方案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上过网吗?在哪里上的?要想知道我们班同学中互联网的普及情况可以从哪方面了解这个问题?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要知道我们班学生互联网的普及率就要知道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上网的有多少人。
追问:如果老师想知道我们六(2)班学生家庭互联网的普及率,又需要我们事先做怎样的调查呢?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2、数据统计。
(1)分组设计统计表。
要求:自己设计统计表,统计出本小组接入互联网家庭户数、上网学生数及同学家庭成员上网人数。
小组之间交流设计统计表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评选出最佳统计表。
(2)学生分组统计。
利用刚才评选出的最佳统计表统计本小组的情况,并在全班交流。
(3)全班情况统计。
讨论:怎样在小组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接入互联网户数、全班上网学生数、及全班同学家庭成员上网人数统计?汇总全班统计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时
教学内容:分类(不同的标准)教学重、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具准备:衣服、鞋子、篮子、书及作业本、瓶子、小熊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每6---7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2)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板书:小管家
问:你知道管家是做什么的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开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赛,看看哪能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能把东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齐、最美观。
二、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先把杂的进行整体划分。
师问:
(1)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2)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不安全的现象呢?
(3)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
2、整理桌面的东西(不同的标准分类)
师:(1)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这样就算收拾好了吗?
(2)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更便于我们在生活中使用它们吗?
(学生操作,学习小组汇报)
(3)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4)这样收拾有什么好处?
师: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了,真好。
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认为哪能一组整理的最好?可以当选“小管家”的称号?你们对别人的整理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
(学生提出建议,师问被提建议的组是否接受这个建议?)
(5)老师想请一位能干的同学们帮助他们,谁来?
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这样分一外,还能怎么分?请你们试一试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每一组学生重新汇报后,学生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三、活动
问:想一想,你们组里的人可以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然后学生汇报情况。
问:(1)你们是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
(2)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
(3)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分的吗?
四、小结
问:(1)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2)平时,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
(学生自由发言)
五、布置课外活动
1、请小朋友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事理好。
2、主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当地的某大超市、商场的设计家或管理人员,你将怎么摆放物品和划分商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