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研发进展_仇是胜

合集下载

氟吡菌酰胺——性能独特的SDHI类抑制剂

氟吡菌酰胺——性能独特的SDHI类抑制剂

氟吡菌酰胺(Fluopyram)是由拜耳发现、开发和生产的一款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

自2012年上市以来,拜耳联合巴斯夫等多家公司共同参与市场开发,上市3年便成长为过亿美元的杀菌剂产品,化合物专利将于2023年8月到期,作为一款优秀的杀菌剂兼具杀线虫剂,值得关注。

01SDHI抑制剂类发展情况及作用机理近些年,SDHI类杀菌剂熠熠生辉,势不可挡,逐渐从小众类型产品蹿升至杀菌剂市场前三强,与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合力形成三驾马车,推动着杀菌剂的蓬勃发展。

目前,全球上市的SDHI类杀菌剂有20余个,2021年销售额合计23亿美元,其中,销售额过亿美元的产品有6个,即氟唑菌酰胺、苯并烯氟菌唑、啶酰菌胺、联苯吡菌胺、氟吡菌酰胺、氟唑环菌胺。

据IHS Markit预测,2025年SDHI类杀菌剂的销售额将突破30亿美元。

氟吡菌酰胺同其他SDHI类杀菌剂一样,是病原菌呼吸作用抑制剂,通过结合呼吸电子传递链复合体Ⅱ,催化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酸成为延胡索酸,抑制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从而阻碍三羧酸循环,使氨基酸、糖缺失,阻碍了病原菌的能量源ATP的合成,干扰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而使菌体死亡。

虽然氟吡菌酰胺与同类型杀菌剂的作用机理相似,但是有研究发现,在某些瓜类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原菌的某些突变基因型中,氟吡菌酰胺与啶酰菌胺、萎锈灵之间并无交互抗性,这是归功于氟吡菌酰胺具有独特的柔性活性链,从而使其突破了与琥珀酸脱氢酶固有的结合模式,有效降低与同类型产品产生交叉抗性的风险。

药与病菌就像钥匙与锁的关系,如果锁生锈了,产生抗性了,药便无效,而氟吡菌酰胺就像一把智能钥匙,从而产生作用。

02产品特点及应用发展氟吡菌酰胺是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应用领域广泛,既可用作叶面处理,也可种子处理,还可用作土壤处理。

作为杀菌剂时,可用于高效防治包括葡萄、马铃薯、仁果、蔬菜和大田作物等在内的70 多种作物上的灰霉病、白粉病、菌核病和褐腐病、香蕉叶斑病等,除了防治农作物真菌病害,氟吡菌酰胺还被拜耳开发成一款优秀的杀线虫剂,应用于番茄、黄瓜、香蕉等经济作物,防治根结线虫、根腐线虫、腐烂茎线虫等多种线虫,它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杀线虫剂,留在土壤表层或是和水一起移出根际土壤层,而是能缓慢均匀地分布在根际土壤层,促进根系持续的健康生长,防治线虫的持效期可长达30天左右。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四大类杀菌剂市场概况及前景展望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四大类杀菌剂市场概况及前景展望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四大类杀菌剂市场概况及前景展望严明;柏亚罗【摘要】概述了三唑类、其他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及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等四大类重要杀菌剂的市场概况,近来年的发展走势及未来的前景展望,并对各类杀菌剂中市场份额较大或(和)市场增长较快的品种分别进行了介绍。

%Market overview, develop trend and prospect outlook on four fungicide sectors, including triazole, other azole, methoxyacrylate (strobilurin) and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 fungicides, were summarized. Some of important fungicides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s. These products had larger market shares or (and) faster increase.【期刊名称】《现代农药》【年(卷),期】2016(015)006【总页数】9页(P1-8,11)【关键词】三唑类杀菌剂;其他唑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市场;应用;前景展望【作者】严明;柏亚罗【作者单位】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上海 201100;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552014年,全球杀菌剂实现销售额163.65亿美元,占632.12亿美元全球农药总市场的25.9%,同比增长4.4%。

西欧、日本和北美等发达市场是杀菌剂增长的先锋。

2014年,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以37.43亿美元的销售额超越了三唑类杀菌剂,成为全球第一大杀菌剂产品类型,三唑类杀菌剂位列第二。

近几年,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杀菌剂的增长最快,其2009—201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以2014年为基年)为26.8%;包括丙硫菌唑在内的“其他唑类杀菌剂”近几年也增长不俗,其2009—201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5%[1]。

值得重点关注的农药专利到期产品

值得重点关注的农药专利到期产品

近3年值得重点关注的农药专利到期产品日本大冢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酰基乙腈类杀螨剂丁氟螨酯化合物专利于 2021 年 8 月到期。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开发的新型吡唑类杀螨剂腈吡螨酯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CN1227229C)于 2017 年 4 月已到期, 2023 年 5 月过新农药保护期。

巴斯夫研发的拥有独特化学结构和新颖作用机理的苄基醚类除草剂环庚草醚化合物专利于2022 年到期。

拜耳公司开发的 SDHI 类杀菌剂氟唑菌苯胺化合物专利期已于 2022 年 7 月 11 日到期。

先正达第二大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苯并烯氟菌唑化合物专利于 2023 年10月13日到期。

先正达研发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吡唑萘菌胺中国专利 CN100448876C (ZL200380101626.1),于 2023 年10 月13 日到期。

先正达研发的首款专用种子处理剂氟唑环菌胺中国专利CN1293058C (ZL03805172.9)于2023 年 2 月 20 日到期。

拜耳研发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杀线虫剂氟吡菌酰胺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CN1319946C 于 2023 年 8 月到期。

拜耳公司研发的纤维素生物合成的高效抑制剂(CBI)茚嗪氟草胺于 2024 年 1-2 月专利到期。

2023 年 8 月 13 日,富美实氯虫苯甲酰胺专利化合物正式到期。

2024 年 1 月 20 日,富美实溴氰虫酰胺到期。

杀虫 / 杀螨剂杀虫、杀螨剂领域值得关注的有腈吡螨酯、丁氟螨酯、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

腈吡螨酯:与现有杀螨剂无交互抗性的优秀杀螨剂腈吡螨酯是 21 世纪初由日产化学株式会社开发的新型吡唑类、触杀型杀螨剂,作用机理主要是与去酯化烯醇的活化代谢有关,通过破坏呼吸电子传递链中的复合物 II(琥珀酸脱氢酶)来抑制线粒的功能,具有低毒、低用量和杀螨谱广等特点。

腈吡螨酯的国内化合物专利(CN1227229C)已于 2017 年 4 月到期, 2023 年5 月过了新农药保护期。

植物病原菌对SDHI类杀菌剂抗性研究进展

植物病原菌对SDHI类杀菌剂抗性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Resistance of Plant Pathogens
to SDHI Fungicides
作者: 李培谦[1];杨瑾[1];冯宝珍[1]
作者机构: [1]运城学院生命科学系,山西运城044000
出版物刊名: 运城学院学报
页码: 1-6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6期
主题词: 植物病原真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抗药性;突变;适合度
摘要: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作用于病原真菌呼吸链琥珀酸脱氢酶,阻断电子传递干扰真菌能量代谢而起到杀菌作用。

新一代的SDHI类杀菌剂由于作用位点单一、杀菌谱广,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然而,由于广泛高频使用,田间已经出现了抗药菌株,这最终可能导致大范围抗药性的产生及药效降低。

植物病原菌对SDHI类杀菌剂的抗性是由复合体II基因突变引起的,抗性突变体检测的方法包括生物测定法和分子诊断方法。

杀菌剂的使用方式是影响病原菌适合度代价的重要因素。

测定菌体适合度可以预测整个种群的抗性发展状况。

SDHI杀菌剂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但同一杀菌剂对同一种群的病原菌交互抗性模式存在差
异。

SDHI类杀菌剂

SDHI类杀菌剂

年增长率为2.7%;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均将有所增长,2015?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2.6%、2.4%、3.4%。

其中,杀菌剂的增长最快。

转基因作物也将处于增长的态势中,2015?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2.5%。

2 国内外农药创制现状新农药创制依然是一个艰难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资金投入,都是一个不菲的数据。

先正达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市一个新农药平均耗时9年,筛选14万个化合物,总投资2.60亿美元;巴斯夫的统计数据表明,成功上市一个新化合物,平均要筛选14万个化合物,耗时10年,需资2.00亿欧元。

而Phillips McDougall公司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新农药的研发成本进一步增至2.86亿美元,平均要筛选16万个化合物,历时11.3年。

总之,新农药的创制难度越来越大。

尤其是到了后期的毒理学试验阶段,会淘汰掉相当多的前期筛选的化合物。

刘教授将新农药创制分成了6个层次:①从已知化合物和已知中间体出发的新用途创新;②专利范围内化合物的选择性发明(me too或me better);③专利范围外化合物的创制??me too;④专利范围外化合物的创制??me better;⑤全新结构化合物的创制??me first/first in class;⑥全新作用机理化合物的创制??first in class。

他认为,国内的农药创制虽其他层次也有涉及,但大多处于第2层次;而跨国公司往往做专利范围外的化合物创制、全新结构和全新作用机理的化合物创制,从而难度很大。

总之,创制一个新化合物,投资越来越大,当然性价比和市场也会更好。

这也许就是新农药创制的魅力所在。

目前我国创制的农药品种约为50个,其中,杀菌剂20个,杀虫杀螨剂17个,除草剂7个,植物生长调节剂4个,抗病毒剂1个。

创制队伍不仅包括科研院校,还有“术有专攻”的农药公司,如沈阳化工研究院、南开大学、湖南化工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江苏扬农等。

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

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

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2006-12-13世界需要粮食,农业需要农药.要保证农作物的增产丰收,除杀虫、除草、灭鼠外,对病害的防治也是重要手段.杀菌剂与杀虫剂和除草剂相比,其市场额和品种相对较少,并且杀菌剂市场波动较大.但是,80年代以来,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仍取得很大进展,如三唑类、酰胺类、嘧啶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现将近20年来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介绍如下:一、开发进展及特点1. 三唑类自1973年拜耳公司推出第一个商品化具有手性碳的杀菌剂三唑酮之后,三唑类杀菌剂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其发展之快,数量之多,是以往任何杀菌剂所无法比拟的.目前,这类杀菌剂已有约40个品种商品化,其中近年来开发的品种有7个.近期开发的化合物特点是除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等有活性外,对网斑病、灰霉病、眼纹病等多种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持效期长.另一特点是与常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较大,且大多含氟.环氧菌唑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病害如立枯病、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使用剂量为75~125g/hm2.氟喹唑主要用于防治由担子菌钢、半知菌类和子囊菌纲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可有效地防治苹果上的主要病害如苹果黑病和苹果白粉病,对白粉病菌、链核盘菌、尾孢霉属、茎点霉属、壳针孢属、埋核盘菌属、柄锈菌属、驼孢锈菌属和核盘菌属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使用剂量为100~400g/hm2.意大利Isagro公司开发的氟醚唑属第二代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优良的广谱活性,持效期长达4~6周,使用剂量低,通常为25~100g/hm2.硅氟唑是由日本三共化学公司开发的含硅、含氟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很广的杀菌谱,其对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及众多不完全菌类均有很高的抗菌活性.使用剂量为50~100g/hm2,商品名为Mongazit、Patchikoron、Sanlit.羟菌唑是由美国氰胺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兼具优良的保护及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虽与其它三唑类杀菌剂一样,但活性谱则差别较大.主要用于禾谷作物防治矮形锈病、叶锈病、黄锈病、冠锈病、白粉病、颖枯病以及壳针孢、穗镰刀菌等引起的病害.既可茎叶处理又可作种子处理,商品名为Caramba.茎叶处理30~90g/hm2,持效期5~6周.种子处理:~7.5g/100kg种子.罗纳普朗克公司开发的环菌唑对种传病害有特效.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玉米、豆科、果树等作物中镰孢酶属、柄锈菌属、麦类核腔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白粉菌属、圆核腔菌、壳针孢属、柱隔孢属等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网斑病、灰霉病等.可种子处理、也可茎叶喷雾,持效期长达4~6周.种子处理时用量为2.5g/100kg种子,茎叶喷雾时用量为60g/hm2.从化学结构上看,环菌唑加氢即得羟菌唑.丙硫菌唑是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制的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效,还能防治油菜和花生的土传病害以及主要叶面病害.使用剂量为200g/hm2,在此剂量下,活性优于或等于常规杀菌剂如氟环唑、戊唑醇、嘧菌环胺等,且对作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商品名为Proline、Input.三唑类杀菌剂与其他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它通过阻碍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影响真菌细胞壁的形成,对危害作物生长的多数真菌病害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多数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长效、强内吸性以及立体选择性等活性特点.三唑类杀菌剂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如多效唑、抑芽唑和烯效唑等,它通过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消除植物顶端优势,具有增产、早熟、抗倒、抗逆等多种功能.另一方面,三唑类杀菌剂是内吸治疗型杀菌剂,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单一,长期频繁的使用,病害已产生了较严重的抗药性,不少品种由于抗性问题已失去了原有的高效性.如三唑酮防治草莓白粉病,用量少防效低,用量大则易产生药害,抑制草莓生长,导致减产.此外,三唑类杀菌剂只对真菌起作用,对细菌及病毒无活性.植物病害往往是多种病害同时发生,因此使用三唑类杀菌剂需要配合其它杀菌剂或防病毒剂才能有良好的综合防效.近年来,三唑类杀菌剂由于自身的抗性和活性问题已开始受到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强烈冲击,但这类杀菌剂在世界农药工业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如戊唑醇、氟硅唑和丙环唑1999年的销售额分别达到、和亿美元,戊唑醇和环氧菌唑2002年的销售额分别为和亿美元.2. 酰胺类杀菌剂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今已有30多个品种商品化,其中80年代以后开发的占一半以上.下面主要介绍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罗门哈斯公司开发的噻氟酰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即在菌三羧酸循环中抑制琥珀酸酯脱氢酶的合成.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和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有活性.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立枯病等有特效.既可用于水稻、禾谷类作物和草坪等的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125~250g/hm2,又可用于禾谷类作物和非禾谷类作物拌种处理7~30g/100kg种子,商品名为Greatam、Pulsor、Beton.日本拜耳公司开发的环丙酰菌胺是一种环丙烷羧酰胺内吸性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与现有杀菌剂不同,无杀菌活性,不抑制病原菌丝的生长,以预防为主,治疗活性较弱.主要用于稻田防治稻瘟病,用药量为75~400g/hm2,商品名为Win、Winadmire、Solazas、Arcado、Protega.环酰菌胺是拜耳公司开发的另一个保护性杀菌剂,由于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对授粉昆虫和动物无毒害作用,已被美国环保局划为减少危害农药.该品种主要用于防治葡萄、桔柑、桃树、草莓和蔬菜等作物上的各种灰霉病及念株菌引起的病害,且与已有杀菌剂苯并咪唑类、酰亚胺类、三唑类、嘧啶胺类、N-苯基氨基甲酸酯类等无交互抗性.用药量为370~1000g/hm2,商品名为Teldor、Password、Elevate.呋吡菌胺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其抑制真菌线粒体中的琥珀酸的氧化作用,从而避免立枯丝核菌丝体分离,而对真菌线粒体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氧化作用无影响,其具有优异的预防治疗效果,对担子菌纲的大多数病菌绢病等有特效.大田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剂量为450~600g/hm2,商品名为Limber.噻唑菌胺是由韩国LG生命科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噻唑酰胺类杀菌剂,能有效地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体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害,使用剂量为200~250g/hm2,它的可湿性粉剂25%WP已在韩国上市,商品名为Guardian.硅噻菌胺是由孟山都公司开发的含硅的噻酚酰胺类杀菌剂.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与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作用机理不同,研究表明其是能量抑制剂,可能是ATP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残效期长.主要作种子处理,用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使用剂量为5~40g/kg种子.氰菌胺是由日本农药株式会社与巴斯夫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新颖内吸性杀菌剂,属于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对水稻稻瘟病防效优异,且持效期较长.茎叶处理用量为200~400g/hm2,灌施剂量为2100~2800g/hm2,商品名为Achieve、Achi-Bu、Helmet.此外,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双氯氰菌胺、安万特公司开发的氟酰菌胺、捷利康公司开发的环啶菌胺、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penthiopyrad等品种也属于酰胺类杀菌剂.酰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许多品种之间互不相同.酰胺类杀菌剂在世界杀菌剂市场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甲霜灵、恶霜灵、苯霜灵和甲呋酰胺等苯酰胺类杀菌剂中,仅高效甲霜灵2002的销售额就达到亿美元.它们作为防治霜霉目真菌的专用药剂,具有显着的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广泛应用于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的防治.然而,由于苯酰胺类杀菌剂对病菌作用位点单一只对卵菌类有高效,一旦作用位点发生突变,药剂即不能在其位点发挥作用,因而导致病菌易产生抗药性.据报道,由于抗药性产生而导致药效降低的事例已屡见不鲜.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酰胺类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成功,使这类杀菌剂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3. 嘧啶胺类嘧啶胺类化合物是90年代初开发的一类重要杀菌剂,对灰葡萄孢菌所致的各种病害有特效.目前有4个品种商品化:甲基嘧菌胺、嘧菌胺、环丙嘧菌胺和氟嘧菌胺.艾格福公司开发的甲基嘧菌胺具有保护、叶片穿透及根部内吸活性,在田间药效试验中,对葡萄、草霉、番茄、洋葱、菜豆、豌豆、黄瓜、茄子及观赏作物的灰霉病以及苹果黑星病有优异的防效,使用剂量为200~800g/hm2.日本组合化学工业公司和石原化学工业公司共同开发的嘧菌胺对苹果和梨上黑星病菌,黄瓜、葡萄、草莓和番茄上的灰葡萄孢菌有很好的防效,使用剂量为~1.0kg/hm2,商品名为Frupica.诺华公司开发的环丙嘧菌胺主要用于大麦、小麦、葡萄、草莓、果树、蔬菜、观赏作物等防治灰霉病、白粉病、黑星病、网斑病、颖枯病以及小麦眼纹病等.叶面喷雾或种子处理,也可作大麦种衣剂用药.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和日产公司共同开发的氟嘧菌胺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大麦和观赏作物的白粉病和锈病等.嘧啶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独特,该类药剂在离体条件下对病菌的抗菌性很弱,但用于寄主植物上却表现很好的防治效果,该类药剂能抑制病菌甲硫氨酸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壁降解酶的分泌,从而影响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如甲基嘧菌胺和嘧菌胺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分泌,包括降低一些水解酶水平,据推测这些酶与病原菌进入寄主植物并引起寄主组织的坏死有关.环丙嘧菌胺是蛋氨酸生物合成的抑制剂,同三唑类、咪唑类、吗啉类、二羧酰亚类、苯基吡咯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敏感或抗性病原菌均有优异的活性.4.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杀菌剂来源于具有杀菌活性的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 A,自1969年Mugikek等发现其杀菌活性.经过二十多年的结构优化,终使此类杀菌剂开发成功,在杀菌剂开发史上树立了继三唑类杀菌剂之后又一个新的里程碑.strobilurin类杀菌剂首例上市时间为1996年,到目前为止已有8个品种商品化: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苯氧菌胺、啶氧菌酯、唑菌胺酯、氟嘧菌酯和烯肟菌酯.捷利康公司开发的嘧菌酯是第一个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钢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使用剂量为25~400g/hm2,商品名为Abound、Amistar、Heritage、Quadris、Admire.巴斯夫公司开发的醚菌酯具有广谱、持效期长等特点,主要用于蔬菜、小麦、水稻、马铃薯、苹果、梨、南瓜、葡萄、棉花及观赏植物等,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纲等致病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都有良好的活性.使用剂量为50~400g/hm2,商品名为Discus、Candit、Allegro、Mentor、Stroby、Cygnus、Sovran.诺华公司开发的肟菌酯不仅杀菌谱广,而且具有优良的保护、治疗、渗透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除对白粉病、叶斑病有特效外,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星病有良好的活性.主要用于麦类作物小麦、大麦、黑麦和黑小麦及葡萄、苹果、花生、香蕉、蔬菜、水稻等,使用剂量为50~200g/hm2,商品名为Flint、Compass、Stratego、Swifh、Zest、Sphere.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开发的苯氧菌胺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除对稻瘟病有特效外,对白粉病、霜霉病等亦有良好的活性.适宜作物如水稻、小麦、果树和蔬菜等,使用剂量为150~200g/hm2,商品名为Oribright.啶氧菌酯是Zeneca公司继嘧菌酯之后,开发的又一个strobilurin类杀菌剂,具有良好的保护及治疗活性,且持效期长,对环境友好、安全.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大麦、燕麦及黑麦中的叶面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与现有strobilurin 类杀菌剂相比,对小麦叶枯病、网斑病和云纹病有更强的治疗效果.该化合物既具有木质内吸性又具有蒸发活性,因而施药后,有效成份能有效再分配及充分传递.使用剂量为250g/hm2,商品名Acanto.唑菌胺酯是BASF公司以N-对氯苯基吡唑基替换了醚菌酯分子结构中的邻甲基苯基,而开发的又一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广谱杀菌剂.通过叶面喷洒,它能控制子襄菌纲、担纲菌纲、半知菌纲、卵菌纲等大多数病害.对孢子萌发及叶内菌丝体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具有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被广泛用于小麦、水稻、花生、葡萄、蔬菜、香蕉、柠檬及草坪的病害防治,用于农作物的使用剂量为50~250g/hm2,用于草坪的剂量为280~560g200g200g恶咪唑类恶咪唑类杀菌剂是目前国外公司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有三个品种报道:商品化的恶唑菌酮和氰唑磺菌胺以及在开发中的咪唑菌酮.恶唑菌酮是由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恶唑啉二酮类、高效、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主要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禾谷类作物中的重要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晚疫病等.商品名为Equation、Famoxate、Charisma、Tanos.氰唑磺菌胺是由日本石原产业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咪唑类杀菌剂.是细胞色素bc1中Qi抑制剂,不同于β-甲氧基丙烯酸酯是细胞色素bc1中Qo抑制剂.对卵菌所有生长阶段均有作用.可用于马铃薯、葡萄、番茄、蔬菜黄瓜、白菜、洋葱、莴苣、草坪中防治霜霉病、疫病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番茄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具有很好的保护活性,持效期长,且耐雨水冲刷.即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防治草坪和白菜病害,商品名为Ranman、Docious、Mildicut.咪唑菌酮是由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咪唑酮类杀菌剂.具有触杀、渗透、内吸活性,又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活性.除对卵菌纲类真菌引起的霜霉病、疫病包括早疫病和晚疫病等有良好的活性外,对果树黑斑病亦有很好的活性.主要用于莴苣、葡萄、马铃薯、西红柿等作物,使用剂量为75~150g/hm2,商品名为Reason、Fenomen、Sereno、Sagaie.恶咪唑类杀菌剂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如甲霜灵无交互抗性,均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但不同于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6. 吡咯类吡咯类杀菌剂来源于天然产物硝吡咯菌素,是非内吸性的广谱菌剂,对灰霉病有特效.主要品种有两个:拌种咯和氟咯菌腈,均由瑞士诺华公司开发.拌种咯和氟咯菌腈的活性谱相似,前者主要作种子处理用,后者既可作为叶面杀菌剂,也可作为种子处理剂,且活性高于前者.适宜作物如小麦、大麦、玉米、豌豆、油菜、水稻、观赏作物、硬果、蔬菜、葡萄和草坪等.作为叶面杀菌剂用于防治雪腐镰孢菌、小麦网腥黑腐菌、立枯病菌等,对灰霉病有特效;作为种子处理剂:主要用于谷物和非谷物类作物中防治种传和土传病菌如链格孢属、壳二孢属、曲霉属、镰孢菌属、长蠕孢属、丝核菌属及青霉属菌等.吡咯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因其作用机理独特,故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7.氨基酸类氨基酸类杀菌剂因其对人类、环境安全,目前亦是世界农药公司研究的热点之一,已有二个品种商品化.苯噻菌胺是日本组合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氨基酸类杀菌剂,主要用于葡萄、马铃薯、蔬菜等防治霜霉病、疫病等,使用剂量为25~75g/hm2.拜耳公司开发的异丙菌胺主要用于葡萄、马铃薯、番茄、黄瓜、柑枯、烟草等作物中防治霜霉病、疫病等.其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防治土传病害.使用剂量为100~300g/hm2.具体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其影响氨基酸的代谢,且与已知杀菌剂作用机理不同,与甲霜灵、霜脲氰等无交互抗性.它是通过抑制孢子囊胚芽管的生长、菌丝体的生长和芽孢形成而发挥对作物的保护、治疗作用.8. 肉桂酸衍生物早在1970年Staples等已报道肉桂酸衍生物3,4-二甲氧基肉桂酸甲酯具有杀菌活性,其中顺式cis-异构体在日本作为农药使用,反式几乎没有活性.20世纪80年代Shell公司在此基础上,成功地研制了杀菌剂烯酰吗琳,同样是顺式有活性,但顺反异构体在光照下可以相互转化,总有效体为80%.虽然文献报道烯酰吗啉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活性,但实际上治疗活性很差.90年代初,刘长令用氟原子取代烯酰吗啉分子中苯环上的氯原子,发现了活性尤其是治疗活性明显优于烯酰吗啉的新杀菌剂氟吗啉,其顺反异构体均有活性.氟吗啉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创制的农用杀菌剂、是首次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的农用创制杀菌剂.具有良好的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对卵菌亚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霜霉病、晚疫病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疫病、辣椒疫病、烟草疫病等有优异的活性.施用浓度为50~200mg/L.作为保护剂使用,浓度为50~100mg/L;作为治疗剂使用,浓度100~200mg/L.氟吗啉于1999年11月投产,中试规模为年产原药20吨.现已列为“十五”攻关项目,进一步进行工艺优化研究、制剂与剂型研究、应用和市场推广研究.“十五”攻关完成后,将实现年产氟吗啉原药200吨的规模化生产.除了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外,还有很多类似物,但无商品化品种再出现.烯酰吗啉和氟吗啉都属于肉桂酸衍生物,同时其分子结构中均含吗啉环结构,但它们与一般吗啉类杀菌剂十三吗啉、吗菌啉、丁苯吗啉不同.一般吗啉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由大、小麦白粉病、叶锈病和网惺黑穗病等引起的病害,其作用机制基本上都是抑制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烯酰吗啉和氟吗啉的作用机制是干扰细胞壁的形成及抑制孢子萌发,对霜霉属、疫霉属等卵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对麦类白粉病等没有作用效果,说明这两种杀菌剂的主要作用基团并非吗啉环,而是结构中的其它基团发挥作用.9. 其它类其它类品种主要包括:啶菌恶唑、活化酯、螺环菌胺、苯氧喹啉等.啶菌恶唑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另一个新杀菌剂品种,属于甾醇合成抑制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广谱杀菌活性,且同时具有保护治疗作用,有良好的内吸性,通过根部和叶茎吸收能有效控制叶部病害的发生和危害.该化合物对番茄、黄瓜、葡萄灰霉病,小麦、黄瓜白粉病,黄瓜黑星病,水稻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使用剂量为200~400g/hm2.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活化酯是诺华公司开发的苯并噻二唑羧酸酯类杀菌剂.它是植物抗病活化剂,几乎没有杀菌活性.多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可激活植物自身的防卫反应即“系统活化抗性”,从而使植物对多种真菌和细菌产生自我保护作用.其可在水稻、小麦、蔬菜、香蕉、烟草等中作为保护剂使用.主要用于预防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等,使用剂量为12~30g/hm2,商品名为Bion、Unix Bion.螺环菌胺是拜耳公司开发的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主要抑制C-14脱甲基化酶的合成.它是一种新型、内吸性的叶面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和各种锈病;大麦云纹病和条纹病,对白粉病特别有效.作用速度快且持效期长,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使用剂量为500~750g/hm2.苯氧喹啉是道农业科学公司开发的喹啉类内吸性杀菌剂.它是一个保护性杀菌剂,没有治疗作用,因此必须在可见症状出现前使用.该杀菌剂对谷物类、葡萄、蛇麻和樱桃等作物的白粉病及灰霉病和稻瘟病防治有特效,叶面施药后,药剂可迅速地渗入到植株组织中,并向顶转移,持效期长达70d.使用剂量为125~250g/hm2,商品名为Fortress、Legend、Arius、Helios.二、发展趋势农作物能否健康生长,除受虫、草害影响外,对病害的防治亦很重要.随着环保观念的加强和可持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效、低毒、高活性、低残留已成为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展望21世纪的杀菌剂工业,将呈现以下特点:1. 作用机理独特、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已成为国际上近期的开发重点近年来国外开发的杀菌剂品种主要是内吸性及选择性较好的,大多具有杂环结构,有些引入氟原子以增加杀菌活性.特别是作用机理独特、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已成为国际上近期的开发重点,总体有三个方向:①针对病原菌抗性开发的新型杀菌剂,如乙霉威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病害灰霉病有特效;②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新型杀菌剂,如吡咯类和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等不仅活性高,且与已知杀菌剂无交互抗性;③为增强作物自身对病害免疫能力的植物激活剂是近年来发展的,具有全新作用机理的一类新颖农药,如新一代植物防病激活剂活化酯具有“系统自动抗病性”.2. 非内吸性杀菌剂在国内外市场上仍将占据较大份额由于内吸性杀菌剂作用点较单一,病原菌的繁殖速度较快,因此抗性产生较快.同除草剂、杀虫剂相比,内吸性杀菌剂的寿命较短;又由于短时期内农业上的转基因技术对杀菌剂工业影响最小对除草剂工业影响最大,因此,新杀菌剂的创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预计新型的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的内吸广谱杀菌剂的应用会逐渐扩大.但从长远看,由于硫制剂、铜制剂、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等非内吸性杀菌剂具有成本低、广谱和不易产生抗性的特点,它们在市场上仍将经久不衰,并占据较大份额,如代森锰锌、硫磺和百菌清2002年的销售额分别为、和亿美元.此外,在病害防治中,内吸和非内吸杀菌剂的混用制剂将会占据主力位置,植物活化剂的使用量亦将上升.。

SDHI类杀菌剂抗性问题日益突出-治理策略到底又该如何?

SDHI类杀菌剂抗性问题日益突出-治理策略到底又该如何?

20世纪60年代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首次被开发,代表品种为萎锈灵(carboxin)。

最早开发的SDHI类杀菌剂只对担子菌如锈菌具有较高活性,杀菌谱较窄,因此使用范围也受到了很大限制。

21世纪,随着新农药研究的深入和合成技术的不断改进,开发了新型的SDHI类杀菌剂,拓宽了杀菌谱,被广泛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真菌病害,如甲呋酰胺(ofurace)、啶酰菌胺(boscalid)、噻呋酰胺(thifluzamide)、氟吡菌酰胺(fluopyram)和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等。

SDHI类杀菌剂可有效对抗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抗性问题,但由于该类杀菌剂作用位点单一,抗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多项研究证实还出现了多重抗药性。

据文献报道,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对啶酰菌胺和吡噻菌胺的抗性频率已经高达90%以上。

因此,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RAC)将该类杀菌剂归为中等至高抗性风险。

SDHI类杀菌剂开发与应用现状近年来,SDHI类杀菌剂市场增长迅速,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2019年,该类杀菌剂的全球销售额为23.11亿美元,占当年杀菌剂市场的12.7%,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5%,市场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类杀菌剂。

1966年,有利来路(现科聚亚)公司的萎锈灵上市,用作种子处理剂,随后开发了氧化萎锈灵,但最开始上市的这类药剂防治谱较窄,随着深入研究及新农药品种创制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开发的SDHI类杀菌剂具有结构新颖、高活性和杀菌谱广的特点,有的品种还能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的作用,从而使SDHI类杀菌剂在全球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异军突起。

各大公司对此类杀菌剂的发展寄予厚望。

如巴斯夫对氟唑菌酰胺寄予的销售峰值高达6亿欧元,2019年销售额达到4.91亿美元,位于SDHI类杀菌剂销售额第一。

先正达则预测苯并烯氟菌唑的年峰值销售额将超过5亿美元,2019年已达到4.19亿美元。

19种杀菌剂新产品特点分析

19种杀菌剂新产品特点分析

必看!19种杀菌剂新产品特点分析2019-08-27 19:252015年以来,共有500余家企业的1600余个杀菌剂产品开展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总体来看,我国杀菌剂市场持续升温,企业对杀菌剂产品登记的热度不减,且对新药剂的开发力度有所提升。

在开展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的产品中,含新有效成分的产品19个,试验对象涉及19种作物、34种病害。

其中琥铂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新产品5个,占化学农药新产品总数的38.5%。

从试验结果来看,这些杀菌剂产品大都表现出防效高、对作物安全性高、杀菌谱广等特点。

本文对部分新产品的田间药效试验情况进行了分类汇总,以期为杀菌剂产品的开发和登记提供帮助。

01新有效成分1.1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1.1.1 氟唑菌苯胺氟唑菌苯胺可防治担子菌和子囊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兼具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持效期长,主要用于种子处理。

由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开发的240g/L 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小麦纹枯病,有效量14.4~24g/100kg种子,防效75%~80%;防治水稻恶苗病,有效量100~300g/100kg种子,防效75%~85%。

播种时种子处理。

1.1.2 吡噻菌胺吡噻菌胺持效期久,杀菌谱广,可防治由白粉菌属、葡萄孢属、链格孢属、壳二孢属、丝核菌属和黑星菌属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

日本三井化学农业株式会社开发的20%吡噻菌胺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有效量100g/hm2,防效80%左右;防治葡萄灰霉病有效量90~133.45mg/kg,防效80%~90%。

适宜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喷雾,间隔7~10d,施药2~3次。

1.1.3 氟唑菌酰羟胺氟唑菌酰羟胺对难防治病害如葡萄孢菌、核盘菌和棒孢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高效;对谷物上由镰刀菌引起的赤霉病,对叶斑病、白粉病活性也较高。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开发的200g/L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有效量150~200g/hm2,防效85%~90%。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杀菌原理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杀菌原理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杀菌原理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是一种有效的杀菌剂,能够防止细菌在必需的代谢路径中产生能量。

它是一种选择性毒性剂,可以杀死细胞而不会对宿主组织造成伤害。

下面,我们将分步骤地介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杀菌原理。

第一步,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细菌需要通过氧化代谢产生能量,而氧化代谢的过程中,琥珀酸脱氢酶是一个关键的酶。

它将琥珀酸转换为丙酮酸和CO2,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能量。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能通过阻碍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抑制细菌的能量产生,从而杀死细菌。

第二步,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种类。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有两种类型:苯二甲酰肼和氟喹诺酮类。

苯二甲酰肼是一种杀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抑制剂。

而氟喹诺酮类则是一种杀革兰氏阴性细菌和某些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抑制剂。

第三步,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应用范围。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在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药领域,它常被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在食品领域,它可以用来保护食品,防止腐败;在农业领域,它可以用来控制植物病害。

第四步,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副作用。

尽管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是一种有效的杀菌剂,但它也有一些副作用。

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甚至会引起一些严重的过敏反应。

总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是一种有效的杀菌剂,可以在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正确地使用它将有助于控制细菌感染和保护食品。

然而,使用前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实验报告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实验报告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对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抑制剂对琥珀酸脱氢酶反应速率的影响,确定其抑制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能显著降低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为进一步研究琥珀酸脱氢酶的底物特异性提供了依据。

引言:琥珀酸脱氢酶是催化琥珀酸脱氢反应的关键酶,参与细胞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三羧酸循环。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作为一类能够抑制该酶活性的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中。

本实验将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抑制剂对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评估其抑制效果。

材料与方法:1.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琥珀酸脱氢酶底物、缓冲液等。

2. 实验步骤:a. 准备不同浓度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溶液。

b. 将一定量的琥珀酸脱氢酶溶液加入含有底物的试管中。

c. 在不同时间段内测定琥珀酸脱氢酶反应的吸光度。

d. 计算反应速率并与不加抑制剂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与讨论:通过测定实验数据,得到不同浓度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对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加,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在最高浓度的抑制剂下,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几乎被完全抑制。

这表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对琥珀酸脱氢酶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进一步分析发现,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抑制效果呈浓度依赖性。

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加,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下降的幅度逐渐增大。

这可能是由于抑制剂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形成复合物,阻碍了底物的结合和催化反应的进行。

本实验结果提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为进一步研究琥珀酸脱氢酶的底物特异性提供了依据。

通过进一步研究不同底物与琥珀酸脱氢酶的结合能力,可以揭示底物识别机制和催化机理,为开发新型药物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本实验研究了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对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能够显著降低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

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我国科研人员首次以2CO 为原料合成了葡萄糖和长链脂肪酸,这项突破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技术。

合成路线如下:2CO −−−→电解①CO −−−→电解②3CH COOH −−−−→酿酒酵母葡萄糖、脂肪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过程①、②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羟基C .3CH COOH 和713C H COOH 互为同系物D .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A .HClO 的电子式:B .中子数为1的氢原子:21HC .NaCl 的晶胞:D .反-2-丁烯的结构简式:3.34Se 和S 均属于VIA 族元素。

下列关于Se 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 .第一电离能:33Se As >B .原子半径:Se<As C .还原性:22H Se H S>D .沸点:22H Se H S>4.我国科学家预言的T-碳已被合成。

T-碳的晶体结构可看做将金刚石中的碳原子用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所得,T-碳和金刚石的晶胞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碳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B .T-碳与金刚石均属于共价晶体C .T-碳与金刚石中键角均为10928'︒D .T-碳晶胞中平均含有32个碳原子5.下列关于铜腐蚀的说法及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铜在潮湿空气中被腐蚀:()2222322Cu O H O CO Cu OH CO +++=B .铜在3NH 环境中被腐蚀:223232Cu O 2NH H O 2Cu2NH 4OH +++⋅=++C .3HNO 浓度越大,腐蚀反应()33223Cu 8HNO 3Cu NO 2NO 4H +=+↑+D .利用3FeCl 对铜的腐蚀制作印刷线路板:323Cu 2Fe 2Fe 3Cu ++++=6.用圆底烧瓶收集3NH 后进行喷泉实验。

新型吡唑乙酰胺类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抑菌活性

新型吡唑乙酰胺类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抑菌活性

新型吡唑乙酰胺类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抑菌活性王晓斌;董雪;王瑞颖;张娟;王濛琪;张宗群;杨婷玉;许梦寒【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年(卷),期】2024(45)2【摘要】为开发出新型杀菌剂候选分子,通过柔性改造吡唑甲酰胺杀菌剂结构中的二元酰胺键得到了一系列潜在靶向真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新型吡唑乙酰胺分子.借助菌丝生长速率法发现了其中具有广谱抑菌特性的二苯醚联吡唑乙酰胺分子(6l),其在药剂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噁霉灵.化合物6l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值)为19.92μg/mL,抑菌活性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噁霉灵和氟吡菌酰胺(EC_(50)分别为76.74和40.36μg/mL).SDH酶活力测试结果表明,真菌体内的SDH是化合物6l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的潜在作用靶标.分子对接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6l分子结构中的二苯醚单元能以多种方式与靶标口袋的关键残基结合,对分子发挥抑菌活性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二苯醚联吡唑乙酰胺分子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其结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优化和改造有望得到可有效防控植物病原真菌的新型杀菌剂候选分子.【总页数】9页(P54-62)【作者】王晓斌;董雪;王瑞颖;张娟;王濛琪;张宗群;杨婷玉;许梦寒【作者单位】江苏海洋大学药学院;江苏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5.42【相关文献】1.新型N1-取代-1,8-萘啶-3-甲酰胺类ASBT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2.生物合理设计光系统Ⅱ抑制剂研究(Ⅴ)——取代苯甲酰胺基丙烯酸乙酯和新型嘧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Hill反应抑制活性3.1-甲基-3-二氟甲基-4-吡唑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4.两种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抑菌活性比较5.新型吡唑联噻吩甲酰胺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DHIs和QoIs杀菌剂抗性研究进展

SDHIs和QoIs杀菌剂抗性研究进展

SDHIs和QoIs杀菌剂抗性研究进展
高静;周明国
【期刊名称】《现代农药》
【年(卷),期】2022(21)5
【摘要】使用选择性杀菌剂防治农作物重大病害是保证农产品高产、稳产和优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s)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QoIs)杀菌剂是当前用量较大的杀菌剂,但是随着用药年限延长、用药量增加和用药范围的不断扩大,田间开始出现杀菌剂抗性问题,时常突发性暴发造成防治失败,使农业安全生产面临了严峻挑战。

本文从抗性现状、抗性机制、抗性监测和抗性治理等4个方面概述了SDHIs和QoIs 2类杀菌剂的抗性研究进展,旨在为有害生物的可持续高效防控、抗药性治理及延长药剂使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7页(P7-12)
【作者】高静;周明国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55
【相关文献】
1.SDHI类杀菌剂将成为全球杀菌剂市场主体之必然
2.几种QoIs和DMIs杀菌剂对山东不同地区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差异及年度间的防效变化
3.QoI类杀菌剂环
境风险浅析4.植物病原菌对SDHI类杀菌剂抗性研究进展5.江苏丘陵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QoIs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DHI类杀菌剂检测进展研究

SDHI类杀菌剂检测进展研究
1986
6
fenfuram
甲呋酰胺
呋喃酰胺类
壳牌(现拜耳作物科学)
7
furametpyr
呋吡菌胺
吡唑酰胺类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1997
8
thifluzamide
噻呋酰胺
噻唑酰胺类
孟山都
1997
9
boscalid
啶酰菌胺
吡啶酰胺类
巴斯夫
2003
10
penthiopyrad
吡噻菌胺
吡唑酰胺类
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16
fluopyram
氟吡菌酰胺
吡啶乙基苯甲酰胺类
拜耳作物科学
2012
17
benzovindiflupyr
苯并烯氟菌唑
吡唑酰胺类
先正达
2013(估计)
18
isofetamid
噻吩酰胺类
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
即将上市
SDHI类杀菌剂检测进展研究
一、SDHI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目前已知的SDHIs类杀菌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研发进展,现代农药,2014.12)
表1目前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
序号
英文通用名
中文通用名
结构carboxin
萎锈灵
氧硫杂环己二烯酰胺类
2009
11
isopyrazam
吡唑萘菌胺
吡唑酰胺类
先正达
2010
12
fluxapyroxad
氟唑菌酰胺
吡唑酰胺类
巴斯夫
2011
13
bixafen
联苯吡菌胺
吡唑酰胺类
拜耳作物科学
2011

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防治效果的综合评价

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防治效果的综合评价

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防治效果的综合评价唐明;晋知文;谢学文;柴阿丽;石延霞;李宝聚【摘要】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6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6种药剂的抗性背景,发现它们对啶酰菌胺具有不同水平的抗性.同时结合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评价了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具有低等抗性的2株灰葡萄孢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3.49%和53.04%,对3株高等抗性的灰葡萄孢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16%、51.67%和32.24%.说明灰葡萄孢的抗性发展已经严重影响了啶酰菌胺的杀菌活性.2013年和2014年的田间试验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施药量为375 g·(667 m2)-1时,防治效果分别为94.34%和90.39%.在施药量为300 g·(667 m2)-1时,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与对照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都很显著.综上所述,现阶段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仍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期刊名称】《中国蔬菜》【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黄瓜;灰霉病菌;啶酰菌胺;防治效果【作者】唐明;晋知文;谢学文;柴阿丽;石延霞;李宝聚【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辽宁沈阳110866;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唐明,男,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农药学,E-mail:********************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主要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且寄主十分广泛,可对果树、花卉、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造成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卷第1期现代农药V ol.14 No.1专论与综述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研发进展(Ⅱ)仇是胜1,柏亚罗2(1. 江苏嘉隆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徐州 221112;2.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0024)摘要: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 (SDHI) 杀菌剂历经3代,有18个品种上市或即将上市。

尤其是第3代8个吡唑酰胺类杀菌剂的问世,有力地带动了SDHI类杀菌剂市场的迅速发展。

介绍了SDHI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构效关系和专利概况,逐个陈述了它们的应用与市场,总结了该类产品的抗性情况及产生机理,并展望了SDHI类杀菌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酰胺类杀菌剂;研究开发;应用;市场;抗性中图分类号:TQ 455.4+9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284.2015.01.001Progress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 Fungicides (Ⅱ)QIU Shi-sheng1, BAI Ya-luo2(1. Jiangsu Jialo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Jiangsu Xuzhou 221112, China; 2. Jiangsu Pesticide Research InstituteCo., Ltd., Nanjing 210024, China)Abstract: Eighteen fungicides of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 (SDHI) have launched or will launch soon through three-generation-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sales of eight carboxamide fungicides in the 3rd generation, promoted significantly the market development of SDHIs.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 and patent profiles of SDHIs. The uses and markets of the all active ingredients were described, their resistance and resistant mechanisms were summaried, and the futures of SDHIs were also prospected.Key words: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 (SDHI); carboxamide fungicide; R&D; use; market; resistance(续上期)5.4 呋喃酰胺类 (furan-carboxamides,1个)甲呋酰胺 (fenfuram) 是由壳牌公司发现、安万特(现拜耳作物科学) 公司开发[2]。

甲呋酰胺是替代汞制剂、具内吸性的拌种剂[9],可防治谷物上的腥黑穗病和黑粉病(Tilletia和Ustilago spp.)[2]。

甲呋酰胺的主要剂型有:DS和LS[2]。

其开发代号为:WL 22361;主要商品名为:Pano-ram[2]。

截至2014年10月11日,甲呋酰胺尚未在欧盟、美国和中国登记[23-25]。

5.5 氧硫杂环己二烯酰胺类 (oxathiincar- boxamides,2个)5.5.1 萎锈灵 (carboxin)萎锈灵由美国有利来路(现科聚亚) 公司1966年报道,1969年引入市场[2]。

萎锈灵为内吸性杀菌剂,种子处理可用于大麦、小麦和燕麦等作物,防治黑粉病、腥黑粉病[特别是散黑穗病、黑穗病(Ustilago spp.)],用药量为每100 kg种子50~200 g;还用于大麦、小麦、燕麦、水稻、棉花、花生、大豆、油菜、蔬菜、玉米、高粱和其他作物上防治种子和幼苗上的病害,如黑穗病、腐烂病和疫病等,特别是丝核菌(Rhizoctonia spp.) 引起的病害。

萎锈灵不能与强碱或强酸性农药混配[2]。

萎锈灵可采用闷种、拌种和浸种等方法施用,亦可叶面喷雾防治小麦、豆类、梨等的锈病。

其对作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使小麦增产[9]。

萎锈灵的主要剂型有:FS、SC、WP和WS等[2]。

萎锈灵的开发代号为:D 735;其单剂产品的收稿日期:2014–10–13;修回日期:2014–10–18作者简介:仇是胜 (1967—),男,江苏省徐州市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药及有机合成工作。

Tel:0516–85038670;E–mail:qiuss001@2 现代农药第14卷第1期商品名有:Sunboxin、Vitavax、Hiltavax和Vitavax 34等。

科聚亚、拜耳作物科学、Agro-Chemie、Azot、Sundat、Helena和Hindustan等多家公司参与萎锈灵的市场开发,开发了大量含萎锈灵的复配产品,如Agrosild (+多菌灵),Anchor、Kemikar T、Oxatin、Pro-Gro、Provax、Vitaflo 280、Vitavax 200FF、Vitavax 2000、Vitavax CT、Vitavax M、Zaprawa Oxafun T (+福美双),Crown (+噻菌灵),Kernal Guard Supreme、KickStart VP (+氯菊酯),Allerax、Stiletto (+甲霜灵+福美双),Enhance、Vitavax M DC (+克菌丹),Gaucho CS (+吡虫啉+福美双),Kick Start (+二嗪磷+gamma-HCH),Latitude (+吡虫啉+甲霜灵),Prevail (+甲霜灵+五氯硝基苯),Prosper (+甲霜灵+福美双+噻虫胺),Vitavax PC (+克菌丹+五氯硝基苯),以及Rancona RS (+种菌唑) 等[2]。

萎锈灵是第1个SDHI类杀菌剂,至今仍服务于农业生产,在美国、中国和欧盟18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登记和上市[23-25]。

2011年,萎锈灵的全球销售额为0.75亿美元[31]。

近年来,萎锈灵的全球市场基本稳定在这一水平上[4]。

5.5.2 氧化萎锈灵 (oxycarboxin)氧化萎锈灵由美国有利来路(现科聚亚) 公司1966年报道,1975年引入市场[2]。

氧化萎锈灵为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叶面,但也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

其用于观赏植物(特别是天竺葵、菊花、康乃馨和玫瑰) 上防治锈病,用药量为200~1500 g/hm2。

其不能与杀虫剂、杀螨剂混用,因为植物可能会产生药害[2]。

氧化萎锈灵的主要剂型有:EC和WP等[2]。

其开发代号为:F 461;主要商品名为:Plantvax[2]。

氧化萎锈灵已在美国等国登记和上市,但迄今未在欧盟和中国登记[23-24]。

5.6 噻唑酰胺类 (thiazolecarboxamides,1个)噻呋酰胺 (thifluzamide) 已几易其主。

1992年在英国布赖顿植保会议上报道,最初由孟山都公司开发,1994年卖给了罗姆-哈斯(现陶氏益农) 公司,2010年1月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收购了噻呋酰胺的全球业务,陶氏益农和日产化学生产[2]。

噻呋酰胺为噻唑酰胺类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叶面喷雾或土壤浇灌施用,可被植物的根部和叶面快速吸收,并经木质部和非原质体传导至整个植株。

其主要用于防治由担子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水稻、马铃薯、玉米和草坪上由丝核菌(Rhizoctonia spp.) 引起的病害。

水稻上叶面处理的用药量为50~150 g/hm2,可防治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引起的纹枯病;用于水稻苗床处理时,应用剂量为200~300 g/hm2[2];用于禾谷类作物和草坪等的茎叶处理时,用药量为125~250 g/hm2;用于禾谷类和非禾谷类作物拌种处理时,用药量为每100 kg种子7~30 g[32]。

240 g/L噻呋酰胺SC (商品名:满穗) 具有良好的内吸传导性,对水稻纹枯病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持效期长达30 d。

其一般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初期施药1次,就能控制田间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而且对水稻安全性好,并能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后期秆青籽黄。

噻呋酰胺的主要剂型为:FS、GR、SC、WG 和WP等[2]。

噻呋酰胺的开发代号为:MON 24000、RH-130 753;其单剂的主要商品有:Greatam G、Pulsor、Ikaruga、满穗;主要复配产品有:Shario (+异噻菌胺+多杀霉素+吡虫啉,用于育苗箱)[2]。

噻呋酰胺现已在日本、中国、韩国、越南、中国台湾省、哥伦比亚、巴拿马和委内瑞拉等登记用于水稻,在日本和韩国登记用于草坪,在墨西哥和巴西登记用于马铃薯,在委内瑞拉登记用于玉米,在巴西登记用于咖啡,在韩国登记用于草莓[2]。

噻呋酰胺亦已在印度上市。

1997年,噻呋酰胺首先在韩国上市。

2011年,其全球销售额为0.45亿美元[3]。

5.7 吡唑-4-酰胺类 (pyrazole-4-carboxa- mides,8个)5.7.1 苯并烯氟菌唑 (benzovindiflupyr)苯并烯氟菌唑是先正达发现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现由先正达和杜邦[31]共同开发,先正达生产[2]。

苯并烯氟菌唑在小麦、玉米和特种作物等许多作物上都展现了对主要病害的杰出防效。

该产品对小麦叶枯病、花生黑斑病、小麦全蚀病及小麦基腐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小麦白粉病、玉米小斑病及灰霉病有特效[21],对亚洲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zi) 具有杰出防效。

据称,苯并烯氟菌唑与嘧菌酯的复配产品Elatus是10年来对巴西亚洲大豆锈病防效最好的产品。

该产品持效期长,可与多种杀菌剂复配,与市售的其他类型杀菌剂无交互抗性[21]。

苯并烯氟菌唑的开发代号为:SYN545192[21];2015年2月仇是胜,等: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研发进展(Ⅱ) 3其主要单剂产品有:Aprovia、Solatenol[5];主要复配产品有:Aprovia Top (+苯醚甲环唑)、Elatus (+嘧菌酯)、Trivapro (+嘧菌酯+丙环唑)[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