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消费税白酒四年之痛
白酒企业消费税税负及避税行为分析——以沪深15家白酒上市公司为例

白酒企业消费税税负及避税行为分析———以沪深15家白酒上市公司为例危素玉(厦门大学,福建361005)内容提要:相比其他轻工业,我国对白酒企业实行较为严厉的税收政策,在征收增值税基础上加征消费税,消费税支出约占其全部税款支出的一半。
但从沪深15家白酒上市公司2011年-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大部分白酒企业消费税税负偏低。
白酒企业长期存在各种规避消费税的行为,我国白酒消费税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白酒企业消费税税负避税关联销售公司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544(2018)03-0087-05〔收稿日期〕2017-07-08〔作者简介〕危素玉,经济学硕士,嘉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税收政策与税制改革。
白酒生产行业属于我国的传统产业,是轻工业的重要组成。
我国酿造白酒的历史非常悠久,也有着独特的酿酒技术。
但是,酿造白酒会大量消耗粮食,过度饮用白酒会对国民身体造成伤害,饮用白酒还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酒驾、酗酒等。
因此,我国对白酒的生产和销售总体上是实行限制的,其中重要的手段就是对其课征较重的税。
根据目前的税法,白酒企业除了和其他轻工业企业缴纳一样的税种外,还需额外缴纳消费税。
白酒企业缴纳的消费税约占其全部税款支出的一半,并成为其较沉重的负担之一。
白酒企业利用消费税税收政策的漏洞进行避税的行为也是长期存在的,主要的手段是通过设立关联销售公司,实行转让定价。
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避税行为,我国在2009年7月出台了最重要的反避税措施,开始对白酒消费税计税价格实行核定管理。
这一反避税措施已实施多年,白酒企业消费税税负水平究竟如何,白酒企业是否出现了一些新的避税手段,本文对此展开研究,并就完善白酒消费税政策及征管提供建议。
一、白酒企业适用的消费税主要政策我国于1994年开始,对白酒企业生产销售白酒课征消费税,并经过多次调整和改革后,目前,其适用的消费税税收政策主要有:(一)白酒消费税基本政策我国对白酒从生产到最终零售实施单一环节征税,即设在生产或委托加工或进口环节,而在之后的批发、零售等流通环节不再征税。
白酒行业的税收筹划策略

白酒行业的税收筹划策略作者:张倩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2年第20期摘要:白酒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
但白酒的酿造需要消耗大量的高粱和小麦,并且过度饮酒将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国家并不鼓励白酒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白酒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以及新冠疫情对白酒线下销售的影响,白酒行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如何通过纳税筹划为白酒企业减轻税负压力,并在长期竞争中获得稳定收益显得十分重要。
文章通过对白酒行业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分析和探究,设计相应的税收筹划策略。
关键词:白酒行业;增值税;消费税;税收筹划一、白酒行业纳税现状白酒行业的税收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据重要比例,其税收负担较其他行业而言也处于较高水平。
目前白酒行业的主要税种为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其中纳税占比较大的主要是消费税和增值税。
2019年白酒行业18家上市公司共纳税费900.92亿元,同比增长19.14%,超过营业收入16.24%的增长,高于当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1%的增长。
总体上看,白酒行业营业收入的增速不抵税费的增速,白酒行业的纳税负担较重,因而如何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成为当下白酒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对白酒企业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进行纳税筹划。
二、增值税筹划策略(一)纳税人身份的选择我国税法中增值税纳税人的身份有两种,分别是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一般按照13%的税率缴纳增值税,而小规模纳税人按照3%的征收率计征增值税。
根据税负平衡点理论,纳税人可以通过对自身纳税人身份的选择来降低税负。
该理论中,假设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承担的税负相同,按照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计算出二者税负相等时的增值率点,即税负平衡点,若实际增值率大于税负平衡点,则企业应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缴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可以通过设置几个独立核算的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来达成;若实际增值率小于税负平衡点,则企业应该选择仍作为一般纳税人企业。
白酒行业消费税纳税筹划——以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白酒行业消费税纳税筹划——以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摘要:白酒行业特有的制造工艺以及产品特点导致了其在生产销售过程中需要缴纳多个税种,我国白酒行业除了需要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还要按照从价税率和从量税率缴纳消费税,这给白酒类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税负压力。
为了帮助白酒类企业减少经济利益流出,本文将以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重点探讨企业的消费税筹划,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纳税筹划;白酒;消费税;泸州老窖一、白酒行业税务环境分析白酒行业市场化程度高,且竞争激烈,属于完全竞争市场。
全国性和区域性知名酒企挤占了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间,白酒类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取一席之地,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价格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竞争因素。
白酒行业的特点是毛利率高、税负重,白酒属于消费品,其销售收入的多少通常由其受欢迎的程度决定。
我国白酒企业要缴纳的税费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其中,消费税所占税负金额比重最高。
根据多个酒企公布的年报数据来看,白酒类企业的消费税普遍占税金及附加的七成左右,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可见,白酒类企业消费税税负压力很大,因此,对白酒类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有其必要性。
二、泸州老窖涉税情况2020年泸州老窖公司消费税为105,944.53万元,在税金及附加一项中占比80%。
可见消费税在企业税负中占比很大,白酒企业的消费税作为巨大的税负成本积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因此,要想在行业中赢得竞争力,泸州老窖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转变主体税负。
对泸州老窖进行消费税纳税筹划是有其紧迫性和必要性的。
三、泸州老窖公司消费税纳税筹划方案设计1、泸州老窖生产环节消费税纳税筹划白酒企业通常选用的生产方式有自产和委托加工。
在企业自产情况下,企业自己生产的计税依据是消费品的实际销售价格,委托加工方式下的计税依据是组成计税价格或者企业生产该类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两种方式下的计税依据不同,消费税的纳税额也会随之变化,因此不同的加工方式适用不同的纳税筹划方案。
2002中国白酒盘点

“酒文化的引导者”湘酒鬼在历经了多次高层换血、市场盘整的小幅震动之后,2002年9月最终变身,被湖南当地成功和涌金联合控股。有人说,湘酒鬼变身,突现了白酒业的困局。酒鬼、郎酒尚且如此,一些中小企业更是变动频繁。剑兰春、丰谷以及他们后面看不见的资本的手,在运筹帷幄;伊川杜康破产了,河南宝丰被收购了,破产、收购、转组、改制几乎一时间成了业内的一大主题。且不论业内如何,众多业外资本和知名企业的强力介入,使白酒行业充满了异样的味道。与此同时,亟带待规范的贴牌经营的大肆兴起,更使酒业市场混战不断,险象环生。
整合重组伴随而来的必然是剧烈而深刻的震荡,事实也证明如此。2001年上半年,郎酒集团蓦然发现,其销售额同比大幅下滑。2001年5月,在郎酒集团苦干了两年,其经营策略和思路被许多商家认可的职业经理人王兴泰无奈交出了郎酒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的“帅印”,同时由原玛氏集团中国区的培训总监阎爱杰继任。闫爱杰大刀阔斧豪气干云的一番改革,最终无果而终。2001年10月,民营企业家汪俊林和民营企业宝光的入主以及闫爱杰、付志明等人的黯然出局,让人们猜测和怀疑宝光的魔力能量的同时,再一次体味郎酒动荡的深刻恐慌。2002年3月10日,宝光集团正式宣告全面入主郎酒,郎酒改制也在诸多疑惑声中尘埃落定。改制后的郎酒情况如何?从企业统计的数据我们看到一片大好形势,而从市场的综合表现看,郎酒沉寂了,品牌依旧在不尴不尬的战略轨迹上前行。
白酒消费税征收税额怎么计算?

⽩酒消费税征收税额怎么计算?⽩酒消费税是是按照20%的从价税率和0.5元/⽄的从量税计算的。
税费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销售额×⽐例税率+销售数量×定额税率。
⽣产销售粮⾷⽩酒、薯类⽩酒,从量定额计税办法的计税依据为粮⾷⽩酒、薯类⽩酒的实际销售数量。
⼀、⽩酒征收税额怎么计算?⽩酒消费税是属于复合计征的,⽩酒消费税定额税率为0.5元/⽄,⽐例税率为20%。
税费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销售额×⽐例税率+销售数量×定额税率。
⼆、⽩酒消费税的核定标准1、⽩酒⽣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酒,⽣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含70%)以上的,税务机关暂不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
2、⽩酒⽣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酒,⽣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以下的,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由税务机关根据⽣产规模、⽩酒品牌、利润⽔平等情况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50%⾄70%范围内⾃⾏核定。
其中⽣产规模较⼤、利润⽔平较⾼的企业⽣产的需要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的⽩酒,税务机关核价幅度原则上应选择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60%⾄70%范围内三、还有哪些商品要被征收消费税?现⾏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主要包括:烟,酒,鞭炮,焰⽕,化妆品,成品油,贵重⾸饰及珠宝⽟⽯,⾼尔夫球及球具,⾼档⼿表,游艇,⽊制⼀次性筷⼦,实⽊地板,摩托车,⼩汽车,电池,涂料等税⽬,有的税⽬还进⼀步划分若⼲⼦⽬。
四、消费税的计税⽅法:按照现⾏消费税法的基本规定,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分为实⾏从价定率、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算三种⽅法。
1、从价定率:在从价定率计算⽅法下,应纳税额的计算取决于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和适⽤的税率两个因素。
基本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额×适⽤税率2、从量定额:在从量定额计算⽅法下,应纳税额的计算取决于消费品的应税数量和单位税额两个因素。
基本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数量×适⽤税额标准3、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算:现⾏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中,只有卷烟、粮⾷⽩酒、薯类⽩酒采⽤复合计算⽅法。
浅析关于对白酒消费税的税制分析及改革建议

( 1 ) 对} 1 会 低 收 入消 赞群 体 的影 响
溅虽非 人民, 舌的 必 须 r 铺,
却具柑舒筋活 I 消 除 疲 劳 等 功 效 。广 大城 乡劳动者 在从 事 紧 张繁 蕊 的劳
费 的 力 度 ( 四 ) 白 酒从 量 定额 征 税 存 在 逆 向调 节 作 用 ,不 利 于优 化 产 业 结 构
定 额税 产 生 了 “ 逆 向 凋 ” 不 作 J t ] - ,定 额 税 的 施 行 ,J J 1 . 藏 了 低 梢t l 的 税 收 负 掘 ,而对 离 梢 白酒 利 润 影 响不 大 。 ( 五 ) 定额 税 政 策 的调 整 ,不 仅 对 以 生 产 低 价 位 的 大 众 消 费 品 为 主
一
、
一
,
无法做到因势利导。
f I 洒虽然不是人 们生活的必需 - 但 吏十 会, I t i 活r 『 1 离不7 : t 。 E,I ' I 洒仍是 F j 前I f l 同 居 民 活 l l f J 必不 可少 的食 I - I 种 :类 之 一 , 老 百 姓 i 活 密
切 艚1 哭 门洒 产 鼓 主 要 产 区 和 企 业 ,依 据 自淄 产 一 r艺 和 质 餐 的 要求 , r f J 低 梢 酒 产 饿 比例 占丰 H 大 的 比例 。 高 利 润 的 高价 址 自 洒 、 的m 路 ,迫使 不得不停 I L ; I - . 产或少生产低档消 , 一 定程 度 1 : 影响 _ 『市 场 的供 需 不 平 衡 ,发 展 不 全 嘶。 二 、现 行 白酒 消 费 税 政 策 及 征 管 中 存 在 矛 蜃 , “ 政” “ 实 ” 不符 、
消费税的纳税筹划——以白酒企业A公司为例

来 说 ,A公 司可 以通过 纳税 筹划 方法 来 降低税 收负 担 ,帮 助企 (元 )
业 更好 地 发展
方案 2:A公 司设立 独 立核 算 的运 输 部 门后 ,酒 的 价格 可
根据 2009年 1月 1日我国正式颁布的《消费税暂行条例》 定在 9000元 每吨 。
列 “税 收金 额 ”根 据 税 法 规 定允 许 在 所 工 福 利 费 数 额 之 和 ;第 5列 “纳 税调 整 目,贷记“应付职T薪酬—— 职工福利
得税 前扣 除 的职 工福 利 费金额 填 报 ,金 金 额 ”填 报 第 1列 “账 载 金 额 ”减 第 4列 费 ”科 目。
额等 于本 年 度 “应 付职 工薪 酬— —职 工 “税 收金 额 ”的差额 数额 ,正数 表 现为 多
上 述所 称 企业 职工 福利 费 的计提 、
福利 费 ”的借方 发 生额 中实 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放 本年 提 ,应予 调 出 ,借记 和红字 贷记 “应付 职 支 付 、调 整 、补 提 ,均 指对 汇算 清缴 年 度
行业 就 在消 费税 的征 收范 围 内 ,而且 其 消 费税 的税 负 整体来 设 立 自己 的运 输 车 队 ,设 立 独 立 核算 的运 输 部 门 ,经 过 这 样
说 比较重 。本 文 主要 以 白酒 企业 A公 司为例 探讨 消费 税 的纳 的操作 ,所 出售 商 品的 成本 会减 少 ,商 品 的定 价 会相 应减 少 ,
税筹 划 ,在生 产 、销 售 过 程 中 ,成功 的 消费税 纳税 筹 划 不仅 可 从 而达 到降低 消费 税 的 目的。
以帮 助 企业 减 少 税 负 成本 ,向利 润 最大 化 的 财 务 目标 靠 近 ,
白酒行业涉税风险分析

一、白酒行业税收政策调整过程及生产工艺流程、涉税业务(一)、税收政策调整过程1994年以前,省级税务机关对税率有一定的调整权。
1985年以前粮食白酒的税率定为60%,个别地区规定交给商业部门收购的定为40%税率,“三精一水”兑制的定为30%税率。
1985年将白酒的工商税改为产品税,税率为50%,其中用议价粮酿制的减按30%税率征收。
同时,各省为维护酒类企业白酒的生产,由全额征税改为扣包装征税,一般每吨粮食白酒扣除400元左右,优质酒扣的更多。
1992年税收征管法颁布后,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集中的中央(国务院),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对白酒同时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消费税税率为25%,增值税税率17%,实际税负为8%左右,合计33%,大体与原议价粮白酒30%税率相同,但不准扣除包装,价外费用也开始征税,粮食白酒净增值税、消费税税负实际要高于33%,但允许外购已税白酒和酒精抵扣在上一生产环节已纳的消费税。
1995年10月18日,国税发[1995]192号文件规定:对销售除啤酒、黄酒外的其他酒类产品而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并入当期销售额征税。
1998年3月4日,财税[1998]45号文件和2006年5月16日颁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从1998年1月1日起,对粮食类白酒(含薯类白酒)的广告宣传费一律不得在税前扣除。
2001年5月11日,财税[2001]84号文件规定:对粮食白酒、薯类白酒在原按25%、15%征收消费税的同时再按实际销售量每斤(500克)征收0.5元的定额消费税,同时停止执行外购或委托加工已税酒和酒精生产的酒抵扣上一生产环节已纳消费税的政策。
2002年8月26日,国税发[2002]109号文件提出了酒厂利用关联企业关联交易行为规避消费税问题,要求各地按《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五十四条规定的计税价格调整方法调整酒类产品消费税计税收入额,补缴消费税。
同时提出对“品牌使用费”征税问题2006年3月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和完善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33号)规定:粮食白酒、薯类白酒的比例税率统一调整为20%.粮食白酒降5%、薯类白酒提高5%.(二)、白酒生产1、白酒的主要生产方法(1)酿制:通过发酵、蒸馏生产原浆白酒。
【老会计经验】白酒行业消费税的税收筹划

【老会计经验】白酒行业消费税的税收筹划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 白酒行业的实际税负越来越重。
国税发[2000]84号文件规定, 粮食类白酒广告费用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财税[2001]84号文件规定, 从2001年5月1日起, 停止执行生产领用外购酒和酒精已纳消费税税款准予扣除政策;国税发[2002]109号文件规定, 对粮食类白酒征收25%的比例税率(消费税)的同时, 还要从量征收每斤0.5元的消费税。
另一方面,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白酒类行业商业博弈成本也在加大。
促销方式的层出不穷, 广告费、招商费、支付给经销商返点、进店费、开瓶费、促销品、兑奖费等费用名堂五花八门, 博弈的结果是产品的单位价格在上升, 增值税、消费税等税负在不断增加, 生产厂家的收益在不断下降, 秦池等一些白酒类企业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纷纷落马。
面对当前的经济环境, 白酒类企业除了加强战略管理, 降低自身产品的生产成本外, 做好税收筹划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下文以我的税收筹划经历为例, 重点刨析白酒类企业消费税的筹划思路。
去年 11月, 我受托到A公司做销售方案可行性分析, A公司是一家从国有企业改制的白酒生产企业, 由于酒的质量和口感好, 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因国有经营的保守性, 在企业改制前很少有促销费用的投入, 所以, 长年来销售一般, 但尝过此酒的人, 都觉得口感好。
新销售经理认为, 只要投入一定量的广告宣传, 年销售量可达到8000万元, 但是, 实施销售方案的费用是1300万元。
董事会对企业的盈利情况比较担忧, 有人说, 投入1300万的销售费用, 能实现8000万的销售打开市场, 能保持不亏损还是划算的;有人认为, 往年3000万的收入, 亏损额才700万, 投入1300万元要亏损超过700万, 就不必瞎折腾!通过了解 A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账务核算体系情况, 我们计算出新方案(方案二)预计利润情况如下:从计算可以看出, (方案二)的预计利润为-1309万元, 比企业改制前多亏损602万元。
白酒企业消费税纳税筹划方法

节 约税款的关系等。 总之 ,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应建立在综合分析 企业 的内外部经营环境 和发展战略基础上 ,在税法允许范 围内
运用纳税筹划方法和技术 , 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执行外购或 委托加工 已税酒和酒精 生产 白酒 , 已纳税 款或代收 代交的税款 准予抵扣政策 , 即外购酒或酒精生产 的 白酒在销售
委托加工应税 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应依法缴纳消费税 ,
委托加工 的应税消费 品, 由受托方在 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收代缴
税款。 如果企业把 委托加工 的或外购的粮食 白酒用于企业连续 生产应税消费 品, 这批粮食 白酒 就要缴纳两道 消费税 , 即在委
托加工或 生产环节交一次税 , 然后在企业 委托加工收 回后再加 工或购进后用 于加工生产 , 再销售 时还要再交一次消费税 。可 见, 委托加工和购进 白酒显然要 比 自制 白酒 的税 负重 。
销售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 , 企业合 同约定 的时间应该在收款时
间 之 后 或 同步 , 量避 免 提 前 开 票 , 免 在 未 收 到包 含 税 款 的 尽 以
总价款之前纳税 , 形成提前垫付税款 的损失 。
3 调 整 产 品 结构 和产 业链 。白酒 企 业 的消 费 税 实行 按 从 价 .
时还要按销售价格缴纳消费税 。
( 作者单位: 河南机 电高等专科 学校 )
81
当然 , 对不同酒 类企业在进行 纳税筹划 时应综合考虑相关
确认销售 , 因此在货物未发 出以前 , 包含税款 的总价款 已经收 妥, 实际上取得 了税款部分的资金时间价值 。 对于一些实力强 、
信用好 的经销商 , 有时从增加销 售 的角度考 虑 , 需要 适 当地给
消费税政策调整对白酒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消费税政策调整对白酒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陈天翔
【期刊名称】《山东税务纵横》
【年(卷),期】2001(000)008
【摘要】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最近发出通知(财税[2001]84号文),决定调整对白酒产品消费税政策,主要内容为:对白酒实行从价和从量相结合的复合计税方法,即在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在维持现行按出厂价依照25%和15%的税率从价征收消费税办法不变的前提下,再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按0.5元/斤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取消现行的以外购酒勾总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酒已交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陈天翔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82
【相关文献】
1.消费税政策调整给卷烟商业企业带来的影响及其对策 [J], 王瑞
2.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对烟草公司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J], 荣红霞
3.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对烟草商业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J], 李敏;黄爱华
4.消费税政策调整给卷烟商业企业带来的影响及其对策 [J], 王瑞;
5.消费税后移对白酒行业的影响分析 [J], 杨春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强白酒消费税征管的建议

M正税类<5------征管广角-^如果某白酒生产企业将委托加工的白酒收回后,以不高于受托方的计税价格出售给销售单位,但出售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的70%.,在这种情况下,按财法[2012 ]8号规定是不需要再缴纳消费税的,但按总局公告2015年第37号规定,应对该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进行核定,并补缴消费税,财法字与总局文件存在矛盾。
3.税收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带来的涉税风险。
一是与增值税管理相比,消费税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比如从申报环节看,增值税 早已在申报环节实行了“票表比对”,可通过技术手段监控增值税申 报数据,提高了申报数据的质量,同时将税收管理人员从繁重的人工核 对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税收管 理效率。
而消费税管理P前还没有 建立起一整套的信息化监控机制,税务机关监管信息化程度不高,申报环节还没有实现“票表比对”,申报数据缺少自动化的审核监控,消费税申报环节存在较大管理漏洞。
二是白酒生产企业制酒流程复杂且 专业程度高.即使生产同一种产品,受设备状况、工艺流程、发酵期限等黎涛加强白酒消费税征管的建议白酒是消费税税目的重要部分,一些知名酒企多是当地的重点税源,白酒消费税也成为当地消费税收入的重要来源。
但是,白酒消费税一直是消费税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深人分析白酒消费税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提高白酒消费税管理水平的建议。
_、白酒消费税管理面临的涉税风险白酒消费税实行的是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复合征收方式,为防止税款流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卩丨酒消费税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白酒消费税管理仍面临•些问题.1.企业经营多样化带来的涉税风险。
一是设立多级销售 公司偷逃消费税。
白酒产品是生产企业在生产销售环节缴纳消费税,为逃避缴纳消费税,少数白酒生产企业纷纷设立销售公将内酒低价卖给销售公司,然后销售公司再加价销售,有的生产企业甚至设立二级销售公司或多级销售公司。
二是成立关联企业通过委托加工少缴消费税。
制止侵蚀白酒消费税税基蔓延

悬殊更大。以4 度特曲为例,平均单位 4 生产成本4 5元/ 出售给销售公司的 0 斤,
出厂价 为32 元 / 每销售 1 .5 斤, 斤赔12 .5
大有愈演 愈烈之 势。 白酒行业 的这一 问
题已不是 个别企 业的 问题 ,而 是具有行 业性 的问题 。 希望 国家有关部 门以国家利益 为重, 促成 白酒核价办 法早 曰出台 。 时, 实 同 切
维普资讯
T RIND FTHEHE HE F E 0 AD
文/ 刘忠庆
的。 据调查 , 近几年来, 白酒企业 利用消 费税 在生产环 节征收 的特 点, 普遍 存在 利 用关联交 易偷逃 税款 问题。 主要做法
白酒企 业压低 白酒 出厂价 格,侵 蚀
及调整包装物价 格来转移定价 , “ 合理 ” 避税。 但实际上, 这一政策 执行近5 年来 , 其经济和税收调 控的 目的均 未达到 。从 税收角度看 , 在税 负增加之后 , 一些企业 更加关注通 过转移定价来避 税, 造成税
收的大量流失。
元。 而销售公司则以62 斤的高价对 . 元/
业环节税 收。以某 酒业 公司 2 0 年生产 04
乱 了 白酒 生产秩序 ,造成 了国家税 款的
大量 流失 。 中华 人 民共 和国消费税 暂行 《
条例 》 针对卷烟 、 白酒等 行业存在 的这一 避税 方式 , 出 了“ 作 纳税人 应税消 费品的 计税 价格 明显偏低 又无正 当理 由的, 由 主 管税务机 关核定其 计税价格 ” 的规 定。
的销售公司的出厂价只有35 元/ 每 .5 斤, 售1 斤赔1 销售公司则以64 元/ 元。 .5 斤 的价格对外出售, 购销差价达29 斤, .元/
相 当干 出厂价 格 的8% 个 别产 品的价格 2。
关于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的改革探讨

摘要:在消费新一轮改革背景下,我国明确了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和收入下划地方的改革方向,提出部分品目先行改革试点,逐步推动。
本文选择卷烟和白酒消费品作为消费税后移征收环节的研究对象,分析了消费税后移对行业带来的影响,如引发地区间收入不均、增加税收征管成本、加重行业整体税负等,并作了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的改革展望。
关键词:消费税;卷烟;白酒;征收环节后移一、概述自1994年设立以来,为了更好地发挥消费税的调节功能,我国消费税历经多次调整,其征税范围不断变化。
2019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印发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21号)(以下简称《方案》)拉开了新一轮消费税改革的序幕,明确了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收入稳步下划地方。
2019年12月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基本采取了制度平移的做法,旨在维持消费税行业税负稳定,推动消费税改革立法。
目前,我国消费税征税对象包含15个税目,采用包括从量定额、从价定率和复合计征三种不同方式的计税方法,纳税环节主要聚集在生产(进口)环节。
我国消费税设立之初之所以选择在生产环节征收主要与当时的征管水平有关,比起直接面对零散、数量庞大的零售商,从消费税生产环节源头入手,税收征管效率更高。
但与此同时,生产环节征收消费税也带来很多消极影响,如无法发挥消费税的调节职能、大众对消费品含税价格理解不直观、引发纳税人逃漏税现象等。
因此,在消费新一轮改革背景下,《方案》明确了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和收入下划地方的改革方向,提出对高档手表等条件成熟的品目先行改革,对其他品目逐步试点。
据2019年中国税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税务部门组织实现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收入约11 536亿元,约占整体税收收入的7%,消费税收入逐年小幅度增加。
实现国内消费税收入约10 8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89%,占整个消费税收入的93.61%。
古井贡酒纳税筹划分析

1 白酒行业分析1.1 白酒行业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酒类品牌较为单一,绝大部分市场均为白酒饮品产品占据。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由于税负成本低加之消费者理念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国内的啤酒、葡萄酒等其他酒类制造业发展迅速。
白酒行业作为我国古老传统的行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酒文化。
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白酒行业一直以来是我国限制类发展行业。
这种产业政策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体现在税收政策上。
1.2 白酒类企业税收负担酒类生产企业一般涉及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
通过比较酒类上市公司年报中营业税金及附加与营业收入的比率, 并与全国上市公司税负水平相比,我们可以看出酒类税负压力。
古井贡酒2017年税收总额1,136,317,983.99元,销售收入总额7,041,950,513.29元,税收占销售收入的比率达到了16%,相比较于其他行业,万科税负比例为5%,格力、东方园林以及云南白药税负比率均为1%左右。
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白酒行业的税负要远超其他行业,甚至是其他行业的十几倍,由此看来,对于白酒类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十分有必要的。
2 古井贡酒集团概况2.1 古井贡酒集团简介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酒业、酒店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制药业、高科技等产业为一体的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白酒的生产与销售,主营产品包括“古井贡”牌、“古井”牌及其系列浓香型白酒,形成了以“年份原浆”系列古井贡酒为核心主导产品,以传统古井贡酒系列、“淡雅”古井酒系列等为互补的产品体系。
2.2 古井贡酒主要税种及税率增值税:应税收入按 17%、6%的税率计算销项税,并按扣除当期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后的差额计缴增值税。
消费税:对销售的白酒按每公斤或每 1000ml 人民币 1 元计缴从量消费税,按应税销售额的 20%计缴从价消费税。
营业税:按应税营业额的 5%计缴营业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按实际缴纳的流转税的 1%、5%、7%计缴。
教育费附加:按实际缴纳的流转税的 3%计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不同意采用“白酒贴标”的手段。大部分代表认为实行“白酒贴标”的办法,既不能彻底根治偷税漏税,又给企业增加人力和物力的负担,操作性不强,不是迫切之举。如要试点,应选择既有大中型企业又有众多小酒厂生产企业的地区,不分企业大小,所有产品一律贴标,统一竞争起跑线。以避免每出台一次政策均压在大中型企业身上的弊病,同时也可真实检验其实际可操作性。
一、税收法定主义是税收立法的最高原则。该原则要求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构成要素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征纳税主体的权利(力)义务只能以法律为依据,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无权决定征税或减免税收。税收法定主义是伴随着市民阶级反对封建君主恣意征税的运动而确立的。在“无代表则无税”的思潮下,形成了征税须经国民同意,如不以国民代表议会制定的法律为依据则不能征税的宪法原则。
一、一个并不能使人满意的《草案》
2005年4月26日,受财政部税政司委托,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召集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洋河股份有限公司等13个酿酒骨干企业财务负责人,在北京召开了“白酒产品消费税政策座谈会”,就财政部办公厅草拟的《关于白酒消费税政策调整意见》进行了讨论。当财政部税政司王刚处长对财政部草拟的《关于白酒消费税政策调整意见》作了简要的说明后,企业代表反映强烈。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财政部提出的草案与企业所期待的相差很远,特别是对白酒业影响巨大持理解,不满意,所提出的四点意见中,除同意合并粮食、薯类白酒的消费税税率外,对综合治理、白酒贴标、从量消费税维持不变等措施都有不同程度异议。
之后,白酒界业内人士认为白酒企业原本就承担着较高的税负压力。白酒生产企业增值税、消费税和相关附加税费的税负总和已达40%以上。在原有税项基础上增加了从量税,白酒企业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
“在这种税收情况下,全国没有一家酒厂能够全部照章纳税,不漏税、不欠税,如果全部纳税,白酒企业根本不可能存在,只有倒闭!”某大型白酒老总说。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亟须一部国家酒法的出台。”双沟酒业董事长陈长风大声疾呼。
不少企业认为国家对白酒征税没有与其它行业一视同仁,白酒行业缺少“国民待遇”。一些大企业呼吁国家应在税收政策上鼓励出口,一方面抑制洋酒对国内市场的大肆侵蚀,一方面促使国粹白酒走出国门,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对白酒从量消费税的施行深层次思考
一项影响白酒行业发展四年之久的从量消费税,从一出台就受到业内的强烈反对,要求取消之声不绝于耳。据有关方面透露,出台84号文件财政部内部就有不同意见,税政司坚决要求出台,认为可以增收,治理酒乱;而以财科所为代表的研究人士则反对出台,认为造成酒乱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统一的管理法规的严格管理,出台酒法才是治本之方。一项税收法规,在内部尚有不同意见,行业协会及广大企业都持有异议的情况下,匆忙出台,更让人不解的是,在从量消费税施实的四年中,弊端越来越明显,国家税收没有明显增加,大多数企业陷于绝境,白酒市场混乱现象依旧,而作为始作俑者的从量消费税却迟迟得不到解决,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第三,与会代表一致要求取消每瓶五毛的从量消费税。大家认为,评价一项政策的成功与否,出发点是重要的,但最终应是看执行效果。2001年国家出台白酒每瓶五毛的从量消费税,初衷是通过税收杠杆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际反而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给规范守法白酒企业造成种种困难。从量消费税经过3年多的实践,不仅不能扶优限劣,扶大限小,反而加重了骨干企业的负担,助长了违法小酒厂的泛滥,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应该取消。
其次,从量消费税使企业不得已减少微利或可能亏损的低档产品,而主推高价产品,这使得白酒企业在获得效益增长的同时,造成了产品的结构性失衡。一些骨干企业由此不得不放弃经营多年、需求广泛的知名中低档产品,致使中低档白酒总量锐减,市场萎缩。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从生产总量上看,2004年全国白酒行业主产区四川、贵州、安徽、山东等在内的14个省区出现了白酒产量的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黑龙江省达到27.21%。而2004年国内排行产量前10位的大型骨干酿酒企业,有5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量下滑;中国白酒企业100强中,有近30%的企业产量同比下降,其中最高降幅纪录为43%。增加从量税,使许多大型骨干企业从2001年开始逐年压缩中低价名牌白酒产量:2004年,五粮液、泸州老窖、四川全兴、北京红星(二锅头)、山东兰陵、安徽古井贡、河南仰韶等近30家大型骨干企业中低价名牌白酒产量同比均有下降,个别企业低价位白酒减产过万吨。为避免亏损,四川全兴生产的传统名酒“全兴大曲”系列酒中低档品种已由原来的5万多吨直线下降到目前的4700吨。
从“84号文件”实施到2004年末,白酒行业税收增幅分别为:3.10%、6.90%、-1.75%、7.95%。仅从增加税收的目的来说,加征从量税并没有实现预期效果。
3、税收作为一种分配工具,在调节收入分配、缓解分配不公、加强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扶持政策,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低收入的农民和工薪阶层还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是低价白酒的主要消费者,消费税更应该体现对高消费人群的征税力度,一瓶普通二锅头北京市场销价4.2元,五毛钱从量税占到12%,一瓶并不算太高档300元的五粮液,从量税只占到0.167%,白酒从量消费税显然没有体现这一原则。
2、国家推出“84号文件”的目的是增加白酒税收,同时利用税收政策“扶优限劣”,规范白酒行业生产经营秩序。但四年来的实践表明,实施这一办法没能有效促进国家财政增收。
全国986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2004年共生产白酒311.68万千升,仅比2003年同比增长1.98%。却实现销售收入613亿元,同比增长15.17%;实现利润58.66亿元,同比增长38.79%;完成税收100.08亿元,同比增长7.95%。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实现利税的增幅,同产量增长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突出。中国白酒企业以较低产量的高价位产品博取较高利润的迹象进一步显露,对白酒业课以高额税负,正导致白酒行业产量增长与利税增长比例失调。以规模以上企业的税收情况为例,2000年税收总额为84.25亿元;2004年为100.10亿元,增收不足26亿元。而如果全部照章纳税,白酒业应缴税额大约在240亿元。2004年,就是把全行业58.66亿元的利润全部作为税金上缴,也只有160亿元,远远不能弥补现行税制规定的应纳税额。
从目前我国税收立法的现实情况看,实际的税收法规是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甚至是其中的某一个部门来代行国务院乃至全国人大来立法。从白酒从量消费税制定到施行的四年来,暴露了其严重的缺陷。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执行税收立法权包括了多项内容,其中的征税权,既是税收立法权的核心,同时也是国家主权的组成部分,按民主宪政的通例,有关国家主权的立法事项理应是单一制国家中最高代表机关和联邦制国家中联邦代议机关不可推卸、不得转让的最重要的专有立法事项。它是不能被授予其他主体代为行使的。如果把诸如此类的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可以想见,既是税法制定者,又是税法执行者的行政机关,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将有可能不合理地扩大其税收权力而造成公众税收负担的加重。这不仅根本上违背了税收法定主义的要求,也背离民主政治的原则。”(注1)
白酒企业因减产而被迫减员,造成企业和社会不稳定因素逐年增长。比如,由于低价酒减产,沱牌公司原12000多名从业人员中已有65%离岗;河南仰韶集团95%以上都是中低档产品,其中每瓶1.9元的产品在农村销路很好,但从量消费税出台后,新增税收占价格的26%,原本一瓶酒的利润不足一毛钱,现在是销得越多,亏损的越多。而减产后,该公司过去有员工8500多人,现在只剩下几百人。
也许有人会认为,白酒市场综合治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取缔那些非法生产的小酒厂不就万事大吉了吗?实际并不这么简单,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成熟完善的市场监管体制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多部门的综合治理只能是一时的,带有突击性,一些小酒厂白天不干夜里干,来人不干人走干,风声紧收手,风头一过大干,多如牛毛的小酒厂不可能在短时间根除。再有白酒是一个门槛极低的行业,从大型企业到家庭作坊都可生产,酿酒已经成为农村一项比较普遍的家庭副业,笔者在河北见到一些采用生料酿酒的制酒专业村,几乎普及到家家户户。山东一些甘薯大县,甘薯淀粉做粉条粉丝,农户普遍用粉渣酿酒,川黔边远农村,一些农户家徒四壁,无以为计便酿些酒到到集市上去卖。只要有利润的存在,这些小酒厂酒作坊就会存在,只有缩小利润空间(消灭是不可能的)才能限制它们的生存,取消从量消费税,让有品牌和生产规模优势的大中型白酒企业低档产品回到市场,平衡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低档白酒生产空缺的落差,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财政部主要调整措施是,“健全白酒生产经营的法律法规,依法对白酒业实行综合治理;继续对白酒业进行专项整治;采取白酒贴标等有效手段,控制生产企业的产销量;保留白酒消费税复合计税方式,统一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比例税率,税率水平按现行税赋水平设计;白酒消费税的定额税率暂维持每斤0.5元不变;对白酒关联交易制定具体的计税办法,规范消费税税基”。并说明“调整意见”已经向国家有关部委和7个产酒大省征求意见,现在听取企业方面的意见,以便政策出台后更切实可行。 对财政部《关于白酒消费税政策调整意见》的主要内容,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后认为:
第一,这次调整白酒消费税政策应以解决税收流失为出发点,以实现公平税赋,减少和消除地方保护为原则,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防止盲目投资、低水平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的。制定政策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家管理能力,做到切实可行,令行禁止,收到实效。
第二,同意合并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消费税税率,建议税率定在10%-15%为宜。
针对白酒税收政策,与会代表还提出许多建议和意见:建议取消外购白酒连续生产不许抵扣消费税政策和白酒类产品广告宣传费所得税前完全不予扣除的政策;建议把消费税的征收由生产企业代收代缴改为直接向消费者征收;建议在增值税计算中,把农产品采购进项税按13%抵扣,改为按17%抵扣,以解决白酒产品与其他产品纳税不均衡的矛盾等,希望得到国家的关注和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