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强化训练: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含解析

2020新教材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强化训练: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含解析
2020新教材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强化训练: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含解析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从北京到柏林经过的自然地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沿途自然地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气候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

C.地方性分异规律—地热

—水分

解析第1题,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哈萨克斯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土耳其为地中海气候,柏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自然地带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2题,从北京到柏林是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反映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水分。

答案1.C 2.D

读我国某大地形单元自然地带变化图,完成第3~4题。

3.导致图中自然地带A~E更替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差异

B.热量差异

C.降水差异

D.河流分布

4.图中A地植被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阔叶混交林

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可以判断本区为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来自海洋的水汽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这是造成自然地带更替的主要原因。第4题,A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附近,地势较低,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

答案3.C 4.A

读世界某著名山地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第5~7题。

5.该山可能位于()

A.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

D.欧洲

6.该山两坡基带植被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

B.南坡为向阳坡,气温高

C.北坡为背阴坡,蒸发量较小

D.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

7.甲的植被类型及随着纬度的升高该植被类型在山地分布海拔的变化的组合,正确的是()

A.针叶林—逐渐降低

B.常绿阔叶林—逐渐降低

C.针叶林—逐渐升高

—逐渐升高

解析第5题,该山地基带分布有热带雨林、热带疏林草原,因此可判断该山位于赤道附近,且海拔接近6000米,最可能为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第6题,由图可知,该山南北两坡基带植被均为热带植被,故两坡热量条件差距不大;南坡基带为热带雨林,且雪线较低,说明该坡降水较多,为迎风坡。第7题,甲自然地带海拔比热带疏林草原高,比落叶阔叶林低,因此应为常绿阔叶林;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该植被类型在山地分布海拔也应降低。

答案5.A 6.D7.B

8.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地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自然地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地带?该自然地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3)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把

带(图中自然地带)作为夏季牧场。

解析第(1)题,该图为同一座山脉随着海拔的不同而分布不同的自然地带,故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是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能量交换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处森林带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气温较低,且位于山地草原之上,故为针叶林。据图可知该森林带南坡海拔较高,且分布较为狭窄,而北坡分布海拔较低且分布较宽,可推出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第(3)题,夏季,气温较高,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也可以作为牧场放牧,而海拔较低的山地牧场可以休养生息,到了冬季,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因为气温低而不能放牧,只能在海拔较低的山地草原牧场放牧,所以把高山草甸作为夏季牧场可以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答案(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产生原因: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能量交换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

(2)针叶林带。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

(3)高山草甸

素养提升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某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第1~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解析第1题,由题中日期“3月25日”和“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知该地植被在冬季时树木落叶,春季时长出新叶,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当地的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独有的植被,我国无地中海气候分布;针叶林分布于较高纬度地区,不符合题意。第2题,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则会制约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答案1.B 2.A

读沿某半岛甲、乙两地所做的自然环境剖面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③植被带形成的原因是()

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B.位于山脉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

4.图中①植被带的分布反映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第3题,③植被带主要位于山脉(西高止山)东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为热带

草原带。第4题,①植被带所处纬度较低,距海近且位于山脉西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是地方性分异规律的表现。

答案3.B 4.D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地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6.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地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解析第5题,读图,根据图中冰雪带的海拔判断,该山地可能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排除A、B两项;根据材料,山地北坡是暖温荒漠带,海拔1000—1500米,位于第二级阶梯,可能是昆仑山,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北坡海拔约4000米,D项错误。第6题,根据材料,图示山坡为北坡,属于背阴坡,有林地分布。光照、热量条件较南坡差,植被类型变化大致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草原—草甸,所以影响垂直自然地带的类型的主导因素是水分,B项正确。

答案5.C 6.B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植被生长期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植被生长的时间。植被生长期因纬度、海拔和植物种类而异。泰加林一般以日均温连续5天≥10℃的天数计算其生长期。泰加林原是指西西伯利亚带有沼泽化的针叶林,现泛指亚寒带针叶林。泰加林的分布(如下图所示)从大陆的东海岸一直到西海岸,形成壮观的茫茫林海,几乎跨了半个地球。

(1)根据泰加林分布的纬度位置,指出其生长习性。

(2)泰加林横贯沿海和内陆,平原、高原与山地,其分布几乎跨越半个地球,请分析其形成原因。

(3)解释泰加林分布在大陆西岸纬度较高,而大陆东岸则纬度较低的原因。

,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泰加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部分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所以其生长习性应耐寒;暖季生长快,冬季休眠;因冻土广布,根系较浅,向四周发育较多。第(2)题,泰加林分布大致沿纬线呈东西走向,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主要是水分,说明北半球中高纬度沿海和内陆的水分条件相差不大,因为纬度较高,整体降水较少,蒸发量小,且有积雪融水,所以其水分条件对泰加林的影响较小;平原、高原与山地都有分布,说明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其分布影响较小,北半球中高纬度冻土广布,土壤贫瘠,其生长需要的养分主要来源于分解枯枝落叶;根据材料泰加林一般以日均温连续5天≥10℃的天数计算其生长期,且泰加林沿纬度分布,说明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第(3)题,由上题可知,影响泰加林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热量,大陆西岸有暖流流经,热量条件相对较好,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故西岸分布纬度较高,东岸分布纬度较低。第(4)题,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影响泰加林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热量。结合材料“日均温连续5天≥10℃的天数计算其生长期”可知,其最热月气温应达到其生长期的最低温度。答案(1)由于高纬地区和部分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所以泰加林具有耐寒特点;极夜和低温期间,有较长的休眠期;有冻土现象,根系有横向生长的特点;夏季短促,有可以利用短暂的夏季和极昼现象快速生长的特点。

(2)气候严寒,降水虽然少,但蒸发更弱;冬季积雪量大和冻土现象,使泰加林地带水分条件较充足,因而水分对泰加林分布影响较小。泰加林地带土壤发育深受冻土和沼泽影响,土质贫瘠,树木通过自身分解枯枝落叶提供养分,因而泰加林地带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其分布影响较小。泰加林地带对树林生长的限制因素是热量条件,因而其分布沿纬线延伸。

(3)大陆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使其分布纬度较高;大陆东岸有寒流流经,降温使其分布纬度较低。

(4)热量;其生长期一般以日均温连续5天≥10 ℃的天数计算,因此最热月日均温≥10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作业本答案(202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作业本答案(2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准确的。请将准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依次填在下面答题栏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8 19 20 答案 1.下列一些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变化现象 C.昼夜现象 D.昼夜交替现象 2.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的界线是 A.南回归线和北极圈 B.北极圈和南极圈 C.北回归线和南极圈 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3.下面是同样图幅的地图,你若采用比例尺的地图是 A.建平县行政图 B.朝阳市行政图 C.辽宁省行政图 D.中国行政图 4.下列山脉为两个大洲分界线的是 A.阿尔卑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乌拉尔山脉 D.大分水岭 5.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 B.20°E和160°W之间 C.20°W以西到160°E D.20°W以东到160 °E

6.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说法,准确的是 A.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B.南半球陆地多于北半球 C.西半球陆地多于东半球 D.陆半球陆地多于海洋 7.地球上,海洋所占的比例是: A.71% B.29% C.50% D.39% 8.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A.风和日丽 B.长夏无冬 C.四季如春 D.常年湿润 10.如果你爸爸今天要到南非出差(南半球),你将会建议带 A.春装 B.夏装 C.秋装 D.冬装 11.2004年8月13日台风“查理”袭击美国,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台风的是: 12.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位置 13.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A.沿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

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

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 ——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

(0686)《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686)《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 案 1:第一次 2:第二次 3:第三次 4:第四次 5:第五次 6:第六次 7:第七次 1:[填空题] 衡量地震的指标是___、___。 参考答案: 2:[填空题] 完整的气候系统由、、、、五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 3:[填空题] 风化作用分为、、。 参考答案: 4:[论述题]论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填空题] 飞机起飞拔高后一般都要进入,因为这个高度空气能见度好。 参考答案: 2:[填空题] 河流根据地理―地质特征划分为河源、、、、五段。 参考答案: 3:[论述题] 以降水补给河流为例,说明径流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4:[填空题]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量

密度减小。 参考答案: 5:[填空题] 地理环境可分为、和,而自然环境又包括和。 参考答案: 1:[论述题] 名词解释 生态平衡2、气旋3、滑坡 参考答案: 2:[论述题] 土壤基本属性和本质特点是具有,土壤四个肥力因素是、、、。 参考答案: 3:[论述题] 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E气之差值,称为。 参考答案: 1:[填空题]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从地表到地心将地球划分为、、 。其间有两个分界面,分别为、。 参考答案: 2:[论述题] 论述气压带和三圈环流的形成 参考答案: 3:[论述题]简述三大岩类的区别和联系。 参考答案: 1:[多选题]由于褶皱形成的地貌有 A:单面山 B:构造盆地 C:一山三岭两槽 D:方山 E:地堑

参考答案:BC 2:[单选题]某地经度指该地所在经线与()角距 A:赤道面 B:地心 C:极点 D:本初子午线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从水量平衡方程中可知,海洋蒸发量()降水量A:大于 B:小于 C:等于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在北半球的气旋中,气流的运动方向为 A:从中心向四周作顺时针旋转 B:从中心向四周作反时针旋转 C:从四周向中心作顺时针旋转 D:从四周向中心作反时针旋转 参考答案:D 5:[多选题]自由大气中空气作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有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惯性离心力 D:摩擦力 参考答案:AB 6:[单选题]片流作用的产物称为 A:洪积物 B:坡积物

地理: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 课题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2课时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的分析,理解地理环境要素 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由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 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3.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湖泊的演化过程的分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统一的变化过程。 4.结合东北森林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修建水库利弊的辩论,理解某一地理要 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对水库建设的辩论,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 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体会自然的和谐美,养成善待环境,热爱自 然,尊重自然的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以土壤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难点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随笔 情景导入【投影图片】泰宁金湖景区风光、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长江三角洲的景观图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学生讨论】图片上反映出自然环境是有哪些地理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有无相互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这些要素,他们之间是彼此孤立的吗?(不是)那么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举例说明图中地理要素间如何相互联系?【教师小结】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气候→生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物种丰富; 气候→水文:降水丰富,河流众多; 植被→地貌: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等。 水文→地貌:流水的侵蚀使黄土高原的地表变得千沟万壑。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B) A. 整体性 B. 综合性 C. 相关性 D. 区域性 2、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发生统一性原则的是:(A ) A. 古地理法 B. 顺序划分法 C. 主导标志法 D. 合并法 3、贯彻区域共轭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B ) A. 部门区划叠置法 B. 类型制图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主导标志法 4、下面四种动物:①兔子;②鱼;③恐龙;④章鱼。按照动物进化过程,顺序正确的是:(B)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5、原始大气中没有:(D) A. H2O B. CO2 C. N2 D. O3 6、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 A. 《汉书?地理志》 B. 《管子?地员篇》 C. 《梦溪笔谈》 D. 《禹贡》 二、多项选择题 7、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是:(BC ) A. 地貌 B. 气候 C. 水文 D. 生物 8、地球内能释放的主要形式有:(ABCD) A. 火山 B. 地震 C. 热水活动 D. 构造运动 9、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BCD) A. 景观圈 B. 自然综合体 C. 自然地理环境 D. 地球表层 10、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相对一致性的是:(BD) A. 古地理法 B. 顺序划分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合并法 11、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C) A. 部门区划叠置法 B. 类型制图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主导标志法 12、下列分异规律属区域规模尺度的分异是:(AB) A. 带段性 B. 省性 C. 干湿度地带性 D. 热力分带性 13、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是:(BC) A. 地貌 B. 气候 C. 水文 D. 生物 14、根据风化发育阶段学说,土壤形成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物理风化阶段;②富钙阶段;③富硅铝阶段;④富铝阶段。下列顺序正确的是:(A)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④③② 15、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ABCD) A. 综合性 B. 整体性 C. 地域性 D. 相关性 16、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C) A. 《汉书地理志》 B. 《管子地员篇》 C. 《禹贡》 D. 《梦溪笔谈》 17、地球内能释放的主要形式有: A. 火山 B. 地震 C. 热水活动 D. 构造运动 18、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分哪几种形式:(BC) A. 采集渔猎、农业社会 B. 依附自然、顺应自然 C. 征服自然、与自然共生 D. 工业化、人地协调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总结【考纲】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名称与分布规律。 2.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 因。 3.学会分析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相关性。 【知识点】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的形成(带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地域分异 1.水平地域分异 (1)由赤道到两极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形成基础:热量 分布规律: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 北方向更替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方向延伸

影响因素:降水 形成基础:水分 分布规律: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 更替 2.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纬 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成因:主要是山地随海拔的增加,水分条件、热量 状况及其, 组合的垂直变化)) 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问题思考】 1.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能否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不同区域物质、能量分布及其组 合状况是不同的,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 在的。 2.想一想:是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 答案: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 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

出现。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3.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会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答案: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A.洪堡德 B.道库恰耶C.伊萨钦科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 C.PRED系统 3.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是。A.贝尔B.索恰瓦C.帕萨格 4.冷湿的森林沼泽环境的标型元素是。A.Fe+B.Fe++ C.Ca++ 5.《21世纪议程》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A.1972B.1987C.1992 6.坚持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人是。A.孟德斯鸠B.道库恰耶夫C.白吕纳 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美国八等制基本上属于。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8.按照道库恰耶夫的理解,是自然地理综合体的一面镜子。A.植被B.土壤C.气候 9.美国八等制的土地潜力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A.土壤B.适宜性C.限制性 10.土地评价因素的选取原则主要是。A.因评价用途的不同而不同B.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C.A和B D.因评价者的理论水平差异而不同 1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A.道库恰耶夫B.洪堡德C.伊萨钦科 1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C.PRED系统 13.景观学的创始人是。A.贝尔格B.索恰瓦C.帕萨格 14.干旱草原环境的标型元素是。A.Fe++ B.Fe+++ C.Ca++ 1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首次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A.1972B.1987C.1992 16.或然论的创始人是。A.维达尔·白吕纳B.罗士培C.拉采 1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FAO土地评价纲要基本上属于。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18.按照狭义理解,属于地带性规律。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水平地带性 19.FAO土地评价纲要的土地适宜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A.适宜性类别B.适宜性程度C.限制性因素 20.地理系统(自然地理系统)是由首先提出的。A.贝尔格B.索恰C.帕萨格 21.湿热环境的标型元素是。A.Fe++ B.Fe+++和Al+++C.Ca++ 2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在中提出的。 A.《我们共有一个地球》 B.《我们共同的未来》C.《21世纪议程》 23.协调论的思想是由提出的。A.罗士培B.维达尔·白吕纳C.拉采尔 24.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评价系统基本上属于。A.潜力评价 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25.按照广义理解,属于地带性规律。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水平地带性D.A、B、C 26、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A.简单B.复杂C.不变 27.下列区划方案中属于交叉单列系统的是。 A.罗开富的区划方案 B.任美锷的区划方案C.黄秉维的区划方案 28.坚持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学者是。A.拉采尔B.罗士培C.维达尔·白吕纳 29.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的评价系统基本上属于。 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30.下列区划方案中属于统一单列系统的是。A.黄秉维的区划方案B.席承藩的区划方案C.任美锷的区划方案 二.填空题 1.近代地理学早期萌发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集中反映在的著作中,在他的著作中,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活页作业(十九)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到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但无论结果如何,建设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生产性特征B.平衡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D.整体性特征 2.材料中所说的是哪一要素的变化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 A.气候B.土壤 C.水文D.生物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往往伴随着其他要素的变化。三峡库区地理环境的演化就是一个统一的演化过程,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如下图所示: 答案:1.D 2.C 3.下列选项中,与下图所示内容相符的是() A.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各要素相互独立、相互分离 D.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 解析:该图显示了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B

4.能使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向恶性方向发展的是() A.植树种草B.修建水库 C.围海造陆D.围湖造田 解析: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而且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答案:D 地球表面四大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下图,完成5~7题。 5.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但不规则 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由坚硬岩石组成 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的主要环节是() A.降水B.水汽输送 C.蒸发D.地表径流 7.④圈层中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的主要过程是() A.搬运、沉积过程B.侵蚀、搬运过程 C.风化、侵蚀过程D.变质、沉积过程 解析:由图分析,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水圈中的水进入大气圈要通过蒸发环节。岩石圈中的矿物质进入到水圈中,要通过侵蚀、搬运等过程。 答案:5.A 6.C7.B 8.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如今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高达4 000多米,形成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阅读并分析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圈层结构 (1) 一、天体及太阳系 (1) 二、地球的普通性 (2)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 四、航天基地的选址 (8) 五、地球的圈层结构 (9) 六、地球运动 (11) 时间计算专题 (15) 晨昏线专题 (21) 一、晨昏线重点 (22) 二、晨昏线——三种投影、应用 (23) 三、晨昏线应用 (24) 四、日照图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28) 地球公转专题 (30) 一、地球公转特征、太阳方位问题 (30)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问题 (33) 三、昼长问题 (34) 四、日出、日落问题、地理现象题 (36) 大气专题 (38) 一、大气垂直分层、逆温现象、大气的升温现象 (38) 二、日较差以及年较差 (42) 三、温室效应、热力环流 (43) 气候专题 (47) 一、单圈环流 (47) 二、三圈环流、北半球气压中心 (47) 三、季风环流 (51) 四、全球气候 (54) 五、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54) 六、气候判别及热带气候判别 (56) 七、气候判别(2)亚热带气候 (58) 八、气候判别(3)温带寒带气候 (60) 九、气候的描述和比较 (62) 天气系统专题 (63) 一、天气系统专题(1)锋面系统及气旋与反气旋 (63) 二、天气系统专题(2)伏旱与锋面气旋 (69) 全球气候变暖专题 (75) 水的专题 (77) 一、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永久性冰川融水 (77) 二、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 (80) 三、水循环、盐湖的形成、水循环的意义 (83) 四、河流的特征、水资源短缺及对应 (86) 五、地下潜水、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88) 洋流专题 (91)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自然地理1作业和答案

1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以下各种三角洲中属于鸟足状三角洲的是() A.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B. 黄河三角洲 C. 尼罗河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2. 石海属于() A. 重力地貌 B. 冻土地貌 C. 风沙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满分:3 分 3. 河床向上游的加长主要是由()造成的 A. B. 下蚀作用 C. 侧蚀作用 D. 磨蚀作用 E. 溯源侵蚀作用 满分:3 分 4. 河流侵蚀最强烈是()处 A. 海平面以下 B. 海平面附近 C. 中游水库 D. 上游源头地区

满分:3 分 5. 戴维斯侵蚀循环学说认为()阶段地表起伏最大。 A. 萌芽期 B. 幼年期 C. 壮年期 D. 老年期 满分:3 分 6. 某山地海拔高度4185m,它属于() A. 低山 B. 中山 C. 高山 D. 极高山 满分:3 分 7. 属于冰蚀地貌的是() A. 蛇形丘 B. 冰斗 C. 终碛堤 D. 鼓丘 满分:3 分 8. 某谷地走向较为顺直,横剖面呈梯形,谷坡陡峻,纵剖面崎岖不平,没有恒定的纵比 降,谷底组成物质为沙或基岩,这个谷地应当是() A. 溶蚀谷 B. 河谷 C. 风蚀谷 D. 冰川谷 满分:3 分 9. 当外海的波浪进入深度小于()波长的浅水区时,波浪开始变形 A. 1/2

B. 1倍 C. 2倍 D. 4倍 满分:3 分 10. 理论上,当波浪入射角与岸线成()角时,沿岸泥沙流的搬运量最大。 A. 0° B. 15° C. 45° D. 75°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以下为干旱区常见的地貌有() A. 风蚀残丘 B. 峰丛 C. 洪积扇 D. 溶蚀谷 满分:3 分 2. 以下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有() A. 溶沟 B. 溶斗 C. 石芽 D. 石柱 满分:3 分 3. 以下属于冰水堆积的有() A. 冰砾阜 B. 蛇形丘

自然地理学--课后复习题

成都理工大学精品课程 自然地理学 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为什么说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轨迹等与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有什么关联?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有哪些地理意义?如果没有自转和公转,地球会变成怎样? 第四节地理坐标 1.什么是地理坐标?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1.地球的内部和外部构造分别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1.地表都有哪些基本的形态和特征? 第二章地壳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 1.谈谈对矿物的科学认识 2.举例比较矿物的类质同象和同质多象 3.比较石墨和金刚石形态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地壳运动极其构造行迹 1.地壳运动与变形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如何认识板块的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 第三节关于大地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是如何形成的? 2.什么是转换断层?其研究有什么作用? 3.浅谈有关板块驱动力的基本模式。 第四节火山与地震 1.火山和地震产生原因? 2.中国地震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 第五节地壳的演变 1.相对年代法与绝对年代法的区别是什么?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1.什么是气压?气压的垂直分布有什么特点?水平气压场不同区域对应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2.大气如何分层?为什么对流层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3.大气热量的来源有哪些? 4.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都有哪些特点?逆温层是如何产生的?

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 1.湿度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空间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2.降水的类型有哪几种?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都有哪些? 第三节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1.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2.行星风系是如何产生和划分的? 3.什么是三圈环流? 4.季风环流和局地环流产生的原因分布是什么? 5.锋的形成原因与分类是什么?每种类型的锋对应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6.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 第四节气候的形成 1.气候形成的不同因子有哪些? 2.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有什么区别?地中海型气候又有什么不同?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海洋沉积最重要的区域()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滨海区 2. B. 浅海区 3. C. 半深海区 4. D. 深海区 2、在北半球的反气旋中,气流的运动方向为 √此题回答正确 1. A. 从中心向四周作顺时针旋转 2. B. 从中心向四周作反时针旋转 3. C. 从四周向中心作顺时针旋转 4. D. 从四周向中心作反时针旋转 有关地球形状的正确叙述是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正圆球体 2. B. 扁球体 3. C. 南北半球对称的球体 4. D. 两级略扁的椭球体 洪流作用的产物称为 √此题回答正确 1. A. 坡积物 2. B. 冲积物 3. C. 残积物 4. D. 洪积物 5. E. 风积物 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 √此题回答正确 1. A. 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 2. B. 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植物 3. C.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4. D. 旱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 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光直射 √此题回答正确 1. A. 北回归线 2. B. 南回归线 3. C. 赤道 4. D. 南极圈 、除两极外,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可以有经纬线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无数条 2. B. 各一条 3. C. 一条 4. D. 各两条 某地经度指该地所在经线与()角距 √此题回答正确 1. A. 赤道面 2. B. 极点 3. C. 本初子午线 4. D. 地心 从水量平衡方程中可知,海洋蒸发量()降水量√此题回答正确 1. A. 大于 2. B. 小于 3. C. 等于 在北半球的气旋中,气流的运动方向为 √此题回答正确 1. A. 从中心向四周作顺时针旋转 2. B. 从中心向四周作反时针旋转 3. C. 从四周向中心作顺时针旋转 4. D. 从四周向中心作反时针旋转 下列属于河流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洪积扇 2. B. 自然堤 3. C. 牛轭湖 4. D. 泥石流 5. E. 沙嘴 6. F. 河漫滩 12、莫霍面是 √此题回答正确 1. A. 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地球 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 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 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 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 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 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 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P6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P15-16 答: 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 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 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 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 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 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 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地理意义:(1)产生四季更替;(2)产生五带 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P21-24 答:地球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外部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外部构造) 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① 大气圈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水文特点 、地貌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类型。 ② 水圈参与和改变地球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 ③ 生物圈改变大气和地壳的物质成分;参与岩石的破坏和建设作用; ④ 参加土壤的形成发育。推动地球和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8.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P27 ① 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太阳辐射) ②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 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相态) ③ 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地貌) ④ 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能量流动) ⑤ 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异质性) ⑥ 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人类场所)

《中国旅游地理》作业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1191 学年学季: 20182 单项选择题 1、()年代以来,中国的现代人造景观相继问世。 . . . . 20 世纪 80 年代20 世纪 70 年代20 世纪 60 年代20 世纪 50 年代 2、下列哪个水利工程是李冰父子主持建筑的呢? . . . . 都江堰 灵渠 京杭大运河坎儿井 3、下列哪个因素()不是早期人类选择自己的政治中心的原因? . . . 自然条件优越区位良好 交通便利 . 百姓生活的要求 4、滇池、抚仙湖属于哪种湖泊。()

. 河迹湖

. . . 构造湖堰塞湖海迹湖 5、湖南武陵源属于下列哪种地质地貌?() . . . . 花岗岩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景观流纹岩地貌景观熔岩地貌景观 6、除了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之外,还属于我国三大瀑布的有哪个?() . . . 吊水楼瀑布大龙湫瀑布海螺沟瀑布 . 从化温泉 7、滑竿、轿子、溜索、羊皮筏、牛皮船、桦皮船、乌篷船等属于下列哪种旅游交通? . . . . 民俗型特种交通工具原始型特种交通工具仿古型特种交通工具现代型特种交通工具 8、导致旅游外汇收入的相当大的部分倒流了回去是旅游发展的哪个时期()

. 旅游业发展期

. . . 旅游业成熟期 旅游业萌动期 旅游业发展的衰落期 9、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引发的生态灾难,如气象、地质等灾害带来的旅游危机属于下列哪个危机?() . . . . 自然生态危机 社会危机 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政治危机 10、工业旅游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个地区()? . . . 德国鲁尔矿区及法国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澳大利亚造币厂 美国废弃的金矿 . 日本汽车制造厂 11、湖南武陵源是哪类地质地貌的典型区域()。 . . . . 丹霞地貌景观花岗岩地貌景观熔岩地貌景观湿地地貌景观 判断题

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和木之间。类型: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特点: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最主要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和耀斑,耀斑是最剧烈的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2 对地球的影响:◆ ⑴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⑵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 ⑶影响地球的天气和气候。 ⑷高纬地区产生极光。 1.3 地球的运动◆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云语地球 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 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九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 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 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 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 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 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P6 答:(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P15-16 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 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地理意义:(1)产生四季更替;(2)产生五带 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P21-24 答:地球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外部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外部构造) 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① 大气圈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水文特点 、地貌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类型。 ② 水圈参与和改变地球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 ③ 生物圈改变大气和地壳的物质成分;参与岩石的破坏和建设作用; ④ 参加土壤的形成发育。推动地球和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然地理一 第一次在线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下列关于地貌成因的论述,错误的是() A. 构造运动是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B.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作用是形成地貌的主导外动力 C. 地貌发育是纯自然过程,人类活动无法改变地貌的发育 D. 岩石的硬度、胶结程度、是理性质和结构等都会对地貌的发育产生影响 满分:3 分 2. 坎儿井常建在()上 A. 冲积平原 B. 三角洲 C. 洪积扇 D. 坡立谷 满分:3 分 3. 我国一般规定()坡为农业耕作上限 A. 5° B. 10° C. 15° D. 25° 满分:3 分 4. 盾形火山锥一般由()岩浆组成 A. 酸性 B. 强酸性 C. 基性 D. SiO2 满分:3 分 5. 两侧都受断层控制,中部抬升形成的是()

A. 地垒式断块山 B. 地堑式断块山 C. 掀斜式断块山 D. 褶皱山 满分:3 分 6. 某山地海拔高度4185m,它属于() A. 低山 B. 中山 C. 高山 D. 极高山 满分:3 分 7. 风力搬运以()方式为主 A. 推移 B. 跃移 C. 悬移 D. 蠕移 满分:3 分 8. 在沟谷发育过程中,哪一阶段沟谷侵蚀最强烈?() A. B. 细沟 C. 切沟 D. 冲沟 E. 坳沟 满分:3 分 9. 理论上,当波浪入射角与岸线成()角时,沿岸泥沙流的搬运量最大。 A. 0°

B. 15° C. 45° D. 75° 满分:3 分 10. 根据实验,泥沙的起动流速与泥沙粒径()成正比 A. 平方 B. 平方根 C. 立方 D. 立方根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以下属于流水堆积的有() A. 坡积裙 B. 洪积扇 C. 倒石堆 D. 冲积扇 满分:3 分 2. 关于河流阶地叙述正确的有() A. 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都是河流阶地 B. 河流阶地常常在河流两侧分布不连续 C. 河流阶地的最主要成因是构造运动 D. 河流阶地的组成一定都有河流冲积物 满分:3 分 3. 关于海岸地貌说法正确的有() A. 当外海的波浪进入深度小于1/2波长的浅水区时,波浪开始变形

人教版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教案 一、内容分析 1.设计思路 这段内容要讲清晰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差异的空间尺度”和“差异的变化规律”。教材内容也 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不管在自然地理过程上,依旧在自然地理特点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从哲学的角度看,差异是绝对的,而统一是相对的。建立那个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关心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 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要紧受纬度因素阻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要紧受海陆因素阻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要紧受海拔阻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侧重分析了不同的景观特点。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建立对地域差异的感知,并通过景观图片和有目的的启发式提问、探究式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域分异的规律及成因,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贴图游戏来关心学生树立地域差异的空间概念。 2.“活动1”和“活动2“的设计意图 这两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正确地利用地域分异规律。活动1的问题本身是比较开放的,结论也无对错之分,关键是通过研讨,使学生明白得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如此才能更科学地建设和爱护环境。西北地区生态建设问题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因此对那个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研讨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给出的限定条件:西北地区。因此要考虑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并参考那个地点给出的小资料,然后再进行分析。活动2的问题是关于旅行线路设计的问题,那个问题能够看作一个虚拟的问题,因为实际中是专门难做到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加深对垂直带 谱的明白得。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能够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 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不多特点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表达的。本节课要紧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差异; 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⑶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⑷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