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自然地理)复习思维导图(按考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在光照图或变形的光照图的判读中,常以“三条线”“三类点”为突
破口,快速、高效地解题。 (1)“三条线”——晨线、昏线和赤道。 ①晨(昏)线。 晨(昏)线是地球上太阳高度为0°的点的集合,在该线上可见日出
(日落)现象,除了春分、秋分日该线与经线重合外,其余各日与经线 斜交(北半球冬半年,晨线在地球上呈东北—西南向分布,昏线呈西 北—东南向分布;北半球夏半年相反),且离春、秋分日越远,夹角越 大。到冬至、夏至日时,该线与经线圈的夹角达最大值——23°26', 故该夹角的大小是判断季节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的重要依据。
专题
【例题】 图Ⅰ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Ⅱ是“海洋表层 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 示洋流流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Ⅰ
图Ⅱ
专题
(1)图Ⅰ甲处的洋流与图Ⅱ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解析:甲处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西岸,洋流流向南方,性质为 暖流。所以海水等温线如④图所示。甲处洋流的性质为暖流,可使 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答案:(1)D (2)C
专题一 专题二
(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
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全套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高中地理选修六目录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 其特点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 想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 害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 题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 利用对策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与保护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第三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及其防治途径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第三节 公众参与
高中世界地理目录
第一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第三节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第二章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一节 东亚与日本 第二节 东南亚 第三节 南亚与印度 第四节 中亚 第五节 西亚 第六节 非洲与埃及 第七节 欧洲西部与德国 第八节 北美与美国 第九节 拉丁美洲 第十节 大洋洲 第十一节 两极地区
高中中国地理目录
第一章 中国地理概况 第一节 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二节 人口和民族 第三节 中国地形 第四节 气候 第五节 河流和湖泊 第六节 自然资源 第七节 农业 第八节 工业 第九节 交通运输业 第十节 城市 第二章 中国地理分区 第一节 北方地区 第二节 南方地区 第三节 西北地区 第四节 青藏地区 第五节 港澳台地区 第三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 第二节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第三节 资源跨地区调配 第四节 区域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选修五目录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分布 第三节 影响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救
必修一(自然地理)复习思维导图(按考点归纳)
14、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
1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keep保持keptkept16、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7、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
hang挂hunghung18、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19、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20、自然灾害
say说saidsaid7、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feel触摸feltfelt8、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6.含有元音字母o / i的词,将o / i变成a。如:sing—sang, give—gave, sit—sat, drink—drank9、大气受热过程
roved / proven12、水循环
必修一(自然地理)复习思维导图(按考点归纳)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stick坚持;伸出;粘住stuckstuck3、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forget忘记forgotforgot / forgotten5、四季更替
strike敲击struckstruck6、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思维导图
地方时的产生与计算公式 时区和区时
产生 时差
特别的计时方法 世界标准时间 日期变更线
概念
产生地转 规律
偏向力
影响
思维导图
地球的公 转运动
概念 方向 周期 轨道 速度 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 的计算及应用
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产生昼夜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交替现象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昼夜长短 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思维导图
宇宙的概念 可见宇宙
认识宇宙的过程
认识 宇宙
宇宙中 的地球
天体与天 体系统
天体 天体系统
概念 级别层次
主要天体系 统的比较
太阳系八大行星
地球的普通 性与特殊性
普通性 特殊性
生命产生 的条件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气候 大气层结构 表现形式 极光 自然灾害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思维导图
地球的自 转运动
地球的 运动
概念
黄赤交角
数值
影响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 转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20个考点解析
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20个考点解析
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20个考点解析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5、四季更替
【主题分享】地理高考/气候专题/风景专题/环境专题/教育教学/地理纵横/成长导航/家庭教育/教师主题/最新资讯/新浪推荐/加入圈子/加关注/更多高考/更多教育/高考软着陆
6、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
7、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8、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9、大气受热过程
10、气压带与风带
11、天气系统
12、水循环
13、洋流
14、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
1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主题分享】地理高考/气候专题/风景专题/环境专题/教育教学/地理纵横/成长导航/家庭教育
/教师主题/最新资讯/新浪推荐/加入圈子/加关注/更多高考/更多教育/高考软着陆
16、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7、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
18、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19、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20、自然灾害。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板块运动
褶皱
断层
交
通
山系、海沟、
分
岛弧等
布
裂谷、海洋等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
河谷的发 育
冲积平原 的形成
“V”型河谷
槽型河谷
聚
落
分
山前冲积平原
布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地壳运动
常见天气系统
岩浆活动
大
变质作用
气
的
运
动
地壳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差 异
原
地方性分异
理
在水圈中的地位 影响
河流与湖泊 河流与地下水 河流域冰川积雪
第二节 洋流
影响 河流与湖泊 河流与地下水 河流域冰川积雪
分表
环
布层
境
规洋
影
律流
响
气候
河流与湖泊 河流与地下水 河流域冰川积雪
海洋生物分布
渔场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全球 水热 平衡
陆地水 洋流
一 般 表 现
海-气相 互作用
区 域 异 常
气
压 带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
风
候
带
与
对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自
气
然
候
景
的
观
影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
响
制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 水的运动
陆地水 洋流
陆地水体类型 水体相互关系
分布规律 地理意义
全球水热平衡
影
海
响
干货丨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附重要知识点详细梳理!
干货丨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附重要知识点详细梳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梳理(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汇总(必修1、必修2、必修3)
必修 1 部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章 大 气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四章 地表形态塑造
第五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修 2 部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八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必修 3 部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经济发展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思维导图1:自然地理
黑子:高速旋转的气体涡旋,温度相对较低,带电荷,能产生磁场,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为11年
日 色 光太 冕 球 球阳 层 层 层内 需要 日 肉 部 用特 全 眼 殊仪 食 观 器观 观 测 测的 测 到 太阳 到 的
的太 太阳 阳
对气候的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乔木年轮存在11年为周期的疏密变化 对极端天气的影响:太阳活动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反之则减少(激烈天气发生地区不定) 对农业的影响:太阳活动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反之则歉收的概率更高一点。
石灰岩:(浅海)化学沉积
高原:地壳抬升
溶蚀
景观:溶蚀沉积
石林 地下暗河 溶洞、天坑
钟乳石
沉积 石笋
陷 落 沉
冲积 平原
地壳下陷 流水沉积
华北平原 渭河平原 宁夏平原
石柱
积 型
地壳下陷 贝加尔湖
构造湖
死海
积水成湖 马拉维湖
大气 的垂 直分 层
高 层 大 气
50 平 流 层
12
对 流 层
0
高度(km)
固结成岩
类型
风力:多出现于干旱、半干旱区 流水:多出现于湿润、半湿润区
冰川:多出现于
高寒:高纬、高山、高原 高寒期:冰期、寒冷期
海浪:多出现于滨海地区
地壳抬升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V形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
抬
流水侵蚀 金沙江“水拍云崖”
升 侵
黄土
黄土:风力沉积
蚀 高原 高原:地壳抬升
型
沟壑:流水侵蚀
峰林
喀斯特 地貌
地核:铁镍核心
内核:固态
名称
特性
传播速度
可通过的介质 破坏力
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整体结构和思维导图(复习用)
地球和地图行星地球地球上地大气地球上地水地表形态地塑造自然地理环境地整体性与差异性1.地球地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地相关概念.3.经纬线和经纬度.4.经纬网.5.比例尺.6.方向.7.图例和注记.8.等高线地形图. 9.其他等值线图. 10.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专题地图. 1.地球地宇宙环境.2.地球地普遍性与特殊性.3.太阳.4.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地影响.5.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地影响.6.地球自转地基本特征.7.地球自转地地理意义.8.地球公转地基本特征.9.地球公转地地理意义.10.地球自转与公转地关系.11.地球地圈层结构.12.地球地内部圈层.13.地球地外部圈层.1.大气地组成和垂直分层.2.大气地受热过程.3.热力环流.4.大气地水平运动风.5.气压带和风带地形成.6.海陆分布对地面气压带地影响.7.季风环流.8.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地影响.9.锋面系统与天气.10.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1.锋面气旋与天气.12.全球1.相互联系地水体.2.水循环地过程和意义.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地影响.4.洋流.5.世界洋流地分布规律.6.洋流对地理环境地影响.7.水资源及其分布.8.水资源与人类社会.9.合理利用水资源.1.内力作用.2.外力作用.3.岩石圈地物质循环.4.褶皱与褶皱山.5.断层与断块山.6.火山.7.山地对交通运输地影响.8.河流侵蚀地貌.9.河流堆积地貌.10.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地影响.1.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因素.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地表现.3.自然地理环境地差异性.4.自然带.5.地理环境地地域分异规律.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3.气候变暖地原因及影响. 14.应对气候变化地措施.人类活动对气候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