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稿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崇州市集贤乡小学唐仲君教材简析:《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运动和力的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了力,本课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力是有大小的,并学会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在操作中掌握技能,启发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指导学生明白怎样做才不会超过测力计最大的测量值,熟悉并掌握力的单位“牛”。
本课有三个活动:1、认识弹簧测力计。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时提醒学生使用测力计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并填写好记录表。
3、对比实验(水平,垂直拉动文具盒)。
这个活动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来安排的。
4、课外拓展,做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策略:1. 多媒体辅助教学。
2.小组自主合作。
3.兴趣探究。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弹簧测力计。
2、技能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乐于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
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读和规范的测量操作。
三、教学准备:1、弹簧测力计、钩码、小车、面包、水果、橡皮筋测力计2、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出示拉力器,抽两生比赛。
让学生评出谁的力气大,说明原因。
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弹簧拉力器用力的大小,弹簧的变化。
明白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板书课题: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大屏幕出示几种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由那几部分构成?各个部分分别又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看书77页。
小组学习,学生汇报。
PPT展示(点击部位)师问生答。
2、认识力的单位和测量范围。
仔细观察刻度板,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内学习,汇报。
2024年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5.5怎样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力的大小可以测量。 2.知道人们利用弹簧制成测力计。
科学思维
运用观察的方法,认识弹簧制成测力计。
运用实践的方法,知道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
难点 力的单位。
教学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准备 学生:测力计,钩码;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环节
上课 教师自我介绍:
仪式 同学们好!
……
观察导入[材料准备:PPT]
一、聚
提问1:拉动木块需要多大的力?
焦(预
提问2: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测量呢?
发展,人们还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测力计。
三 、研讨 和交流 (预设
5分 钟)
1.提问: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2.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 3.提问:弹簧受到的力越大伸长越长吗?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 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 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 实证意识。
一、选择题
设5分
(预设:橡皮筋 弹簧……)
钟)
提问3:橡皮筋、弹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拉力 弹力)
二、探 索(预 设25分
钟)
1.观察测力计[材料准备:测力计,钩码,PPT] 提问1: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板书:弹簧 刻度盘 指针 挂钩 提环) 提问2: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
《测量力的大小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测量力的大小》作业设计方案
一、设计背景
在物理学中,力是一种基本的物理量,而测量力的大小则是物理实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测量力的大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牛顿定律以及力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设计目标
1. 理解力的观点,掌握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
2. 学会应用弹簧测力计和砝码组进行力的测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设计内容
1. 实验仪器:弹簧测力计、砝码组、实验台等;
2. 实验步骤:
(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实验台上;
(2)将待测力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3)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下来;
(4)逐步增加砝码,直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
(5)根据砝码的重量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计算出力的大小;
3. 实验要求:认真操作,准确记录数据,进行力的大小测量;
4.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四、设计评判
1. 实验数据准确性;
2. 实验操作规范性;
3. 实验报告的完备性和逻辑性。
五、设计拓展
1. 可以设计不同重量和形状的物体进行力的测量;
2. 可以设计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力的测量实验;
3. 可以引入其他测力仪器进行比较实验。
六、设计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还可以深入理解力的观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息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精选)

教师反思
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实验前的准 备和实验器材的维护,确保实 验的顺利进行。
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特别是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 分析能力。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 生的个性化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测量力的大小教 案(精选)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01
CATALOGUE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和 单位。
理解力的方向和大小 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 响。
了解测力计的原理及 构造。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 小。
实验导入
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实验,如用弹簧 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让学生直观 感受力的测量方法。
讲授新课
力的概念
教师讲解力的概念,强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为后续讲解力的测 量奠定基础。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即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外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师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如避免弹簧测 力计受到剧烈震动、避免超过量程等。
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学生在家中寻找 物品并进行力的测量,写出实验报告 。
05
CATALOGUE
教学评价
学生评价
学生对测量力的大小实验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
学生对力的单位和测量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力的大小与方向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力的大小与方向教案初中物理实验-力的大小与方向教案引言: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它既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又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了解力的大小与方向对于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力的大小与方向的概念,并培养他们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应能够:1. 掌握力的大小与方向的概念;2.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不同质量的物体(如小球、砖块等);3. 实验台。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并确保实验台平稳。
2.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实验台上。
3. 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录下所施加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分析记录的数据,观察力的大小与方向之间的关系,并总结规律。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力的大小与方向是密切相关的。
在本实验中,物体的质量增加时,所施加的力的大小也相应增加。
当物体向下受力时,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当物体向上受力时,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上的。
结论: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力的大小与所施加物体的质量有关;2. 力的方向与所施加的力的方向有关。
实验拓展: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力的大小与方向的理解,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拓展:1. 通过改变施力点的位置,观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的影响;2. 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重心的位置,观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的影响。
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时,要确保实验台的平稳以及实验器材的安全使用;2.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归位并保持实验台的整洁。
学生讨论与总结:在实验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力的大小与方向的特点,并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评估与反馈: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小组讨论的贡献和总结的结论,进行综合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通过本实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亲自进行实验观察,深入理解力的大小与方向的概念。
《测量力的大小作业设计方案》

《测量力的大小》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力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而测量力的大小也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实验内容。
通过测量力的大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观点和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设计这个实验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测量力的方法和技巧,加深对力的理解和认识。
二、设计目标:1.了解力的观点和性质;2.掌握测量力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1.实验仪器和材料:(1)弹簧测力计;(2)不同质量的物体;(3)实验台;(4)实验记录表。
2.实验步骤:(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实验台上;(2)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录下每个物体的质量和测得的力的数值;(3)根据测得的力的数值,计算每个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4)填写实验记录表,总结实验结果。
3.实验要求:(1)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注意安全;(2)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准确计算力的大小;(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
四、作业要求: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力与物体质量的干系图;2.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1)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何关系?(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3)如何提高测量力的准确度?3.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五、评分标准:1.实验数据记录准确性;2.实验结果分析深度;3.实验报告撰写规范性。
六、参考资料:1.《物理实验教程》;2.《力学实验指导书》;3.相关物理学教材。
七、总结:通过这个实验作业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的观点和性质,掌握测量力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完成实验,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知识,提高进修成绩。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执教:三岔小学刘洪明教学内容:《测量力的大小》背景和目标: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
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这一课让他们认识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弹力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提供了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第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个活动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教师可以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3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估计被测物体的重力。
教学准备:1、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长条形硬纸板、像皮筋圈、回形针。
2、教师准备: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
3、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课前准备)。
师:出示体育器材弹簧拉力器,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知道,这是弹簧拉力器。
师:谁想来玩一玩?生异口同声:我想玩。
师:请一名力气小的女生上来玩。
师:弹簧有什么变化?生齐声回答:弹簧被拉长了一点,放松后弹簧又还原了。
师:再请一名力气大的男生上来玩。
师:弹簧有什么变化?生齐声回答:弹簧被拉得很长,放松后弹簧又还原了。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为什么呢?生1、女生的力气小,男生的力气大。
生2、弹簧受的力小,拉得就短,弹簧受的力大,拉得就长。
《测量力的大小》的说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的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节物理课的说课稿,主题是《测量力的大小》。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以力学板块中“测量力的大小”作为主题进行教学的,所使用的教材为《物理》(必修2)的第3单元。
本单元介绍了力的定义、力的单位以及力的测量方法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了解力的概念和定义,掌握力的单位,了解力的测量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掌握力的单位的换算以及力的测量方法。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并且能够用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对力进行测量。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安排1. 导入环节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力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于力的认知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特点,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3. 单位转换讲解力的单位,包括牛顿、千克力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转换计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力的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4. 动手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力的测量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装置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自体验测量力大小的过程。
5. 实验数据处理引导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6.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和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测量力大小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整理归纳。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导入、讲解、实验、讨论和总结等。
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反思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进行评价。
实践活动: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实践活动:测量力的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使用万能测力计测量力的方法;3.了解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创新和合作的能力;5.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万能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
三、教学难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
四、教学内容:1.力的概念和种类◆定义:力是外力对物体的作用,是引起物体状态发生改变(包括形状、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的物理量。
◆种类:拉力、推力、重力、弹性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
2.万能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万能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仪器,可用于测量各类标准力。
① 形式和原理万能测力计的形式一般为拉力式和压力式两种。
拉力式的测力计包括两个主要零件:称重本体和显示装置。
一般称重本体为万能测力计,用于测量拉力,压力式为压力计,用于测量压力。
显示装置为刻度盘或数显。
② 测量方法使用万能测力计测力的具体方法:a.用正确的传感器。
b.如图将被测物体与传感器连接起来。
c.如图把万能测力计钩住被测物体上的挂绳。
d.如图用力拉,观察测量数值,松开,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力的大小的量纲为牛顿,它是由米、千克和秒三者复合而成。
力的单位称为牛(N),代表施加1N的力所产生的恒定加速度为1米/秒^2。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师生交流互动式教学法”,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的实践探究方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不断深化对力量规模的认知和理解,不断从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通过有趣的互动问答、图画、观影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
2.探究实验为了让学生对测力的大小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行实际的实验活动:使用万能测力计测量各种力的大小和记录实验数据。
3.理解分析让学生探究实验结果,总结出力的种类、力的量纲及单位等。
并带领学生讨论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和优化方案,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创新能力。
《测量力的大小作业设计方案》

《测量力的大小》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力的观点,掌握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力的观点和分类;2. 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3. 实验操作:应用弹簧测力计、吊钩测力计等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和弹簧弹力。
三、教学重难点:1. 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2. 实验操作中的误差分析和排除。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弹簧测力计、吊钩测力计、不同重量的物体等;2. 实验环境:安全的实验室环境;3. 实验指导书:包括实验目标、操作步骤和数据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或实际案例引入力的观点,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理论讲解:介绍力的观点、分类和大小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应用弹簧测力计和吊钩测力计进行力的大小的测量实验。
4. 数据记录和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思考力的测量方法的应用和意义。
六、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 实验数据分析:评判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操作技能:评判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室安全认识。
七、教学延伸:1. 拓展实验: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力的性质和应用。
2. 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平时生活和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认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学改进: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息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运动与力:5怎样测量力的大小》听课笔记

听课记录: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运动与力:5 怎样测量力的大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力的单位“牛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能力,以及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导入教师行为•展示一个苹果,提问:“这个苹果有多重?我们怎么知道它有多重呢?”•引出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力的大小,这就是弹簧测力计。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苹果,思考如何测量其重量。
•认真倾听教师的提问,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过程点评•通过生活中的实物(苹果)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1.认识弹簧测力计•展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包括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等部分。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受力大,伸长长”。
•介绍力的单位“牛顿”,并说明1牛顿约等于100克力。
2.使用弹簧测力计•演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强调使用前的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读数时的视线与指针平齐、以及不超过量程等注意事项。
•分发弹簧测力计和小物体,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3.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弹簧测力计,讨论其结构和作用。
•在教师指导下,尝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小组内交流测量结果,讨论可能出现的误差原因。
4.教师引导•巡视各组实验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引导学生分析测量数据,讨论如何减小误差。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直观的演示和清晰的讲解,使学生快速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通过分组实践,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组讨论环节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有助于他们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测量力的大小》作业设计方案

《测量力的大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的: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对力的大小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 知识点回顾:复习课堂上关于力的大小测量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力的大小的定义、单位和一般方法等。
2.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力的大小测量实验,要求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或者天平等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施加的力的大小,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学生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不同物体受力的大小,并将结果绘制成图表。
4. 实际应用: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力的大小测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例如汽车压力表的测量、电子秤的使用等。
三、作业要求:1.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并按照实验步骤逐步进行实验操作。
2. 要求学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测量结果、单位等,并进行数据分析。
3. 要求学生在报告中详细描述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可以配合实验数据表格、图片或图表。
4.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回答相关问题,展示对本次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大小测量知识点,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 展示实验器材,说明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
3.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老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绘制图表等。
5.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老师进行评阅和点评。
五、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分析和图表的准确性。
3. 对实验问题的理解和回答。
4.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效果。
六、作业设计意义: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可以巩固力的大小测量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力的大小测量实际应用的认识,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打下基础。
同时,作业设计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能力。
第二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测量力的大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测量力的大小》的教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有关《测量力的大小》的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三、教学难点认识力的单位“牛”,初步建立“牛”的大小的实际感受。
四、教学准备1、为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小物体若干、钩码一个。
2、教师准备: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一个苹果、钩码、钥匙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秋天送给我们的礼物——苹果。
如果现在我把手放掉,苹果会怎么样?生:掉下去师:为什么会掉下去?生:受到地球的吸引师:非常不错,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吸引产生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叫重力,那这个苹果的重力有多大?生:师:学习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知道。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
(板书)(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要测量力的大小,我们要来认识一种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2、出示3种弹簧测力计(条形盒测力计、平板式测力计、圆筒测力计)3、虽然这三种测力计外观不同,但是它们的组成部分是一样的.。
4、参照书本第77页,分组观察平板式测力计。
(小组观察教师巡视)5、学生汇报测力计的构造:(1)提环,(2)弹簧,(3)拉钩,(4)指针,(5)刻度板5、认识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当我用手慢慢拉动挂钩,弹簧会怎么样?当我用更大的力拉,弹簧会怎么样?这说明了弹簧有什么特性?是啊,弹簧受力大,伸长得就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6、投影出示刻度板:师:在刻度板上你有什么发现?有没在刻度板上发现力的单位?生:N(牛顿)、gf(克力)师: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
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1牛=100克力三、使用弹簧测力计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1、讨论制作方法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五、小结《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1、《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测量力的大小》导学案

《测量力的大小》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前导部分1.1 引入问题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力量来完成各种活动。
但是,你知道如何准确地测量力的大小吗?本次导学案将帮助你理解力的概念以及测量力大小的方法。
1.2 目标设定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力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掌握测量力大小的方法和工具;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核心内容2.1 力的概念力是一种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量,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比如使物体运动、停止或改变运动方向。
力的单位是牛顿(N),通常用箭头表示方向和大小。
2.2 测量力的方法测量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来完成。
测力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力的工具,通常由弹簧和刻度盘组成。
当受力作用在测力计上时,弹簧会发生变形,刻度盘上的读数就是力的大小。
2.3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数值计算得到。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可以表示为F=ma,其中F为力的大小,m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
在实际问题中,可以通过已知的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来计算力的大小。
三、拓展应用3.1 探究力的平衡通过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观察力的平衡状态。
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整不同力的大小来使系统达到平衡,从而理解力的平衡原理。
3.2 模拟实际问题设计一些模拟实际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力的大小问题。
比如,通过模拟施加不同力量的摩擦力,让学生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四、延伸讨论4.1 讨论力的方向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
在实际问题中,力的方向对物体的运动轨迹有重要影响。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力的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4.2 省思作业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应用。
比如,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非水平方向上的力的大小,或者分析力对物体的影响等。
五、学习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你应该对力的概念和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测量力大小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的知识。
四年级科学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3.认识刻度板。
(1)认识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2)认识最大测量值。
不同的弹簧测力计有不同的最大测量值,我们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时候,不能超过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
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就是它的量程。
(3)认识分度值。
弹簧测力计刻度板上一小格表示的力的数值,就是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①应该弄清刻度板上每一大格代表多大的力,每一小格代表多大的力。
②读数时,注意弹簧测力计刻度板上的刻度每一小格代表0.1N的力。
观看视频资料《认识弹簧测力计》、《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2.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一个量程为10N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笔袋,个空水杯,一串钥匙,一张记录单。
实验步骤:(1)用手拉一拉弹簧测力计,分别使指针指到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先估测一个物体对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记录下来,然后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实验记录:物体名称估测力的大小实测力的大小学生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
准备测量的物品。
强调先估测,再实测。
估测一个,实测一个。
议使用能看见弹簧伸长变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力的大小
教材说明
《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前三节内容学习了力是有方向和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和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以及力的使用单位,并初步学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为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其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前测
课前我对学生们进行前测,问同学们认为力是否有大小,如果有怎么测量。
同学们都认为力是有大小的,但是一问如何测量大部分同学们回答的是称。
而实际上称测量的重量而不是力。
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有二个活动: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让学生通过观察、认知实物,真实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应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技能,并完成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以及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2.掌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培养学生树立谨慎、细致观察和学习科学的态度。
4.培养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ﻫ教学难点:力的单位“牛顿”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东西,谁知道这是什么?这是一个拉力器,可以用来健身,也可以用来比力气的大小。
请两位同学上台,比比谁的力量大。
为什么说这个同学力量大?
生:X同学力气大,拉力器(的弹簧)更长。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根据弹簧受力大,伸的长的特点,发明了能够测量力的大小的测力计,引出课题。
】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过渡:要测量力的大小,有很多工具。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非常重要的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PPT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
1.师:(出示弹簧测力计PPT图片)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学生观察活动。
3.汇报、整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
4.同学们知道长度、温度都有自己的单位,那么力的单位是什么呢?仔细观察桌面上的测力计。
1(牛) =100(克力)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让学生了解测力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5.认识测力计上一大格是多大力,一小格是多大力,刻度板上最大能测量
多大的力。
读数练习。
6.慢慢拉弹簧用手感受1N,2N的力并测力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让学生认识测力计,学会读数,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将科学与数学结合的综合能力。
】
7.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记录单,并展示同学们的实验记录单。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让学生自己操作使用测力计,并在实际中读数。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
三、看看你都学到了什么(练习题)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知道了原来力的大小是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的,了解到弹簧测力计的组成、单位和使用方法。
五、板书
教学反思
《测量力的大小》是在学生经历了重力、拉力、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活动中,逐步建立了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的概念。
并从中体会了力是有大有小的,同时引出力是可测的,让学生知道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学习这课也是为后面的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奠定基础。
科学课的内容往往与日常生活习惯不同,比如本课测量重力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说物体的重量,然后说是多少克、多少千克,重量其实就是重力的大小,但这节课中我们不说重量,而只说重力,因此认识和熟悉一个新的单位——牛顿,因为陌生并且与生活习惯不同,所以让学生接受起来要有一个过程。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实验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弹簧“受力大,伸的长”。
同时引入弹簧测力计,通过物体重量以及弹簧“受力大、伸的长”的特征,使学生明白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组成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N”,引出力的单位“牛顿”。
并且了解了牛顿与克力的关系。
观察测力计的组成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序的观察习惯,同时知道测力计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操作使用的注意事项,也巧妙地让学生明白力的单位。
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受挫,使学生明白在科学研究中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细致地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以后,才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心中建立细致观察、细致实验的印象。
经过前面的酝酿,后面的操作实验水到渠成。
在分组实验中,学生合理分工,顺利地完成了实验。
课后,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课堂。
整节课从设计到课堂组织,我较多地考虑了如何落实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概念,整节的设计,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是以自己心中的预设为主线的,没有能够做到放开来让学生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