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瓢虫》微课教案
2024年可爱的瓢虫教案及反思
2024年可爱的瓢虫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六章“昆虫世界”的第二节“认识瓢虫”。
具体内容包括瓢虫的分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瓢虫的分类、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提高学生对瓢虫的认知。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让学生认识到瓢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瓢虫的分类及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瓢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瓢虫模型、图片、PPT、放大镜、观察盒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观察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瓢虫模型、图片和PPT,展示各种瓢虫,引导学生观察瓢虫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瓢虫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瓢虫的分类:介绍瓢虫的种类,如七星瓢虫、二十星瓢虫等。
(2)瓢虫的形态结构:讲解瓢虫的身体结构,如头部、胸部、腹部、鞘翅等。
(3)瓢虫的生活习性:介绍瓢虫的生活环境、食物、生长繁殖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七星瓢虫为例,讲解其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观察瓢虫模型,绘制瓢虫的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瓢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瓢虫。
六、板书设计1. 瓢虫的分类七星瓢虫二十星瓢虫2. 瓢虫的形态结构头部胸部腹部鞘翅3. 瓢虫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食物生长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瓢虫观察日记内容要求:记录一周内观察到的瓢虫活动,包括时间、地点、瓢虫的行为等。
2. 答案:(示例)2024年X月X日,星期X,晴。
今天我在学校的花坛边看到了一只七星瓢虫。
它在一片叶子上悠闲地爬行,时不时停下来休息。
我还发现它喜欢吃蚜虫,真是个捉虫高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瓢虫的分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知识。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瓢虫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瓢虫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昆虫》中的第二十三节《可爱的瓢虫》。
详细内容包括瓢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瓢虫的分类及瓢虫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瓢虫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同种类的瓢虫,提高观察和分类能力。
2. 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瓢虫的分类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瓢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保护瓢虫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瓢虫模型、图片、PPT、视频等。
学具:放大镜、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瓢虫模型,让学生观察瓢虫的外形特征,引导学生描述瓢虫的样子。
(2)播放瓢虫生活习性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瓢虫的生活环境。
2. 例题讲解(1)瓢虫的外形特征:让学生观察瓢虫模型,讲解瓢虫的身体结构、颜色、斑点等特征。
(2)瓢虫的分类:根据瓢虫的颜色、斑点等特点,将瓢虫分为不同种类,并进行分类练习。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瓢虫,描述其外形特征。
(2)分组进行瓢虫分类游戏,巩固分类知识。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瓢虫的外形特征:身体结构、颜色、斑点等。
2. 瓢虫的分类:种类、特点、分布等。
3. 保护瓢虫:人类与瓢虫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瓢虫,画一幅瓢虫画,并描述其特征。
2. 答案:学生完成的瓢虫画及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瓢虫的外形特征和分类方法,但对瓢虫生活习性的了解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对瓢虫生活习性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身边的瓢虫”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深入了解瓢虫,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提高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美术欣赏教案《可爱的瓢虫》 (2)5篇
幼儿园中班美术欣赏教案《可爱的瓢虫》 (2)幼儿园中班美术欣赏教案《可爱的瓢虫》 (2)精选5篇(一)教案标题:《可爱的瓢虫》美术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于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观察、比较和感受艺术作品的元素和特点,培养幼儿对于形态和色彩的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绘画和创作能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想法和情感。
教学准备:1. 《可爱的瓢虫》作品图片或书籍。
2. 彩色纸、彩笔、剪刀、胶水等美术材料。
3. PPT或白板、笔。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可爱的瓢虫》作品图片或书籍,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作品中的瓢虫形象。
2. 欣赏(10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可爱的瓢虫》作品,引导幼儿关注作品中的形态和色彩,并进行交流讨论,如:瓢虫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的颜色有哪些?它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3. 感受(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其他瓢虫的图片、玩具等,让幼儿拿出自己的瓢虫,观察并比较,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瓢虫。
引导幼儿感受瓢虫在大自然中的颜色如何显得鲜艳,如何适应自然环境。
4. 创作(1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使用彩色纸剪纸技巧创作瓢虫形象。
教师示范并引导幼儿使用彩色纸剪成瓢虫的身体和翅膀,然后使用胶水将它们粘在一起,再加上眼睛、触角等细节。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纸,添加自己喜欢的元素。
5. 分享(10分钟)让幼儿完成作品后,鼓励他们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瓢虫作品,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想法。
6. 结束(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幼儿多尝试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课后的游戏时间里,玩一些与瓢虫相关的游戏,如模拟瓢虫爬行、找出最多瓢虫的图片等。
2. 在艺术区设置一个展示墙,供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创作,鼓励他们创作更多的艺术作品,并相互欣赏。
3. 可以通过阅读其他与昆虫相关的绘本,如《蜻蜓船长》《小甲虫和三只小鱼》等,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和欣赏昆虫的美丽和多样性。
小班数学教案《可爱的瓢虫》
小班数学教案《可爱的瓢虫》教案:《可爱的瓢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6页,属于“数学乐园”板块。
该章节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数数瓢虫身上的圆点,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数清楚瓢虫身上的圆点,并能够用数词表达出来。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数、识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瓢虫身上的圆点,学会数数和识数。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瓢虫模型、卡片、PPT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瓢虫玩具、数数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瓢虫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瓢虫身上的圆点。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谁能数一数瓢虫身上的圆点有多少个?”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瓢虫图片,引导学生数一数瓢虫身上的圆点。
讲解数数的方法,如从头部开始数,一只脚一个圆点,数完所有脚再数身体上的圆点。
引导学生用数词表达出来。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数一数自己带来的瓢虫玩具身上的圆点。
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4. 操作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用数数卡片进行瓢虫身上的圆点数的交换,如甲组给乙组一个圆点,乙组给甲组一个圆点,各组数一数自己组内瓢虫身上的圆点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5. 交流分享(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可爱的瓢虫》板书内容:1. 观察瓢虫身上的圆点2. 数一数瓢虫身上的圆点3. 用数词表达瓢虫身上的圆点数4. 操作活动:交换瓢虫身上的圆点数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回家后,数一数家里的小动物(如小狗、小猫等)身上的圆点,并用数词表达出来。
答案:例如:小狗身上有5个圆点。
2. 观察身边的物体,如树叶、球等,数一数它们身上的圆点,并用数词表达出来。
中班《可爱的瓢虫》教案
中班《可爱的瓢虫》教案一、教学背景这节课是中班的语言表达课,本节课将以故事《可爱的瓢虫》为例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孩子通过故事的呈现,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故事表达;2.教学难点: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首先先通过师生互动为孩子们铺垫本节课的主题:可爱的瓢虫。
老师可以这样问孩子们:谁见过瓢虫?它长得什么样?在哪里可以见到它们?幼儿园的花园里是否也有瓢虫呢?2. 正文接下来,老师就可以讲述这个题目为《可爱的瓢虫》的故事:瓢虫妈妈告诉它的孩子:你们不能飞,因为这是天鹅、蜜蜂、蝴蝶的事。
瓢虫不高兴,因为它也想学飞。
它那么努力的尝试,可是怎么也飞不起来。
它像疯了一样地在地上试着飞。
心情非常郁闷,不想再玩耍了。
这时,蝌蚪妈妈准备把自己变成青蛙,并递给瓢虫相同的十字形耳环,给了瓢虫希望去做翅膀。
接下来瓢虫学会了飞翔。
老师可以在每个段落结束后和孩子们互动,了解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
接下来,老师可以借助故事内容进行一些活动,如下:•让孩子们模仿瓢虫想飞却做不到的表情,以及各种动物的样子。
•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孩子们模仿耐心地学习如何飞,比喻需要努力学习才能成功。
3. 课程设计的补充说明1.从“瓢虫妈妈说……”开始,这是本节故事的起点。
2.以“可是,它飞不起来,它不得不在地上狂奔。
它像疯了一样地奔跑努力飞。
”为内容的展开。
3.以“有一天,蝌蚪的妈妈准备把自己变成青蛙,当瓢虫来找他的时候,蝌蚪妈妈递给他一个耳环,并告诉他:这是属于你的翅膀。
”为结局。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孩子们可以了解如何表达正确地表达情感,增强朗读、阅读能力和文字的表达能力。
故事《可爱的瓢虫》是一个非常温馨、有趣的故事,它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并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同时,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耐心以及自信。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可爱的瓢虫》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可爱的瓢虫》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详细内容为“可爱的瓢虫”。
通过观察瓢虫身上的图案,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区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生活中几何图形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认识和区分各种基本几何图形。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生活中几何图形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瓢虫模型、几何图形卡片、磁性教具、挂图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瓢虫模型,引导幼儿观察瓢虫身上的图案,让幼儿说出自己发现的几何图形。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磁性教具,展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让幼儿认识和区分这些图形。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几何图形卡片,让幼儿进行配对游戏,找出相同的图形。
4.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瓢虫图案。
5. 小组合作(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合作完成一幅以瓢虫为主题的作品,要求作品中包含各种几何图形。
6. 展示评价(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表扬。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心中的瓢虫,并标注出瓢虫身上的几何图形。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在生活中寻找一个含有几何图形的物品,向家长介绍这个物品上的几何图形。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瓢虫身上的图案,让幼儿认识和掌握了基本几何图形。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户外寻找含有几何图形的物品,并记录下来,加深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瓢虫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瓢虫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认识昆虫》,详细内容为“可爱的瓢虫”。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幼儿将了解瓢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并学会区分不同种类的瓢虫。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瓢虫的分类、特征及生活习性,提高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瓢虫的分类、特征及生活习性的掌握。
2.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瓢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瓢虫、图片、PPT、观察盒等。
2. 学具:放大镜、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捕捉瓢虫,观察瓢虫的外观特征。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瓢虫长什么样子?瓢虫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瓢虫的图片,讲解瓢虫的分类、特征及生活习性。
(2)教师邀请幼儿观察实物瓢虫,描述瓢虫的外观特征,如颜色、斑点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观察盒,让幼儿分组观察、描述、比较不同种类的瓢虫。
(2)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笔、画纸制作瓢虫,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教师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小动物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可爱的瓢虫2. 内容:(1)瓢虫的分类:小红瓢虫、小红瓢虫、小红瓢虫等。
(2)瓢虫的特征:颜色、斑点、翅膀等。
(3)瓢虫的生活习性:捕食害虫、生活在植物上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瓢虫观察日记2. 作业内容: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下看到的瓢虫,并描述其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
答案示例:今天我在公园的树叶上看到了一只小红瓢虫,它有红色的身体,上面有七个黑色斑点,它的翅膀是透明的。
小红瓢虫是一种捕食害虫的瓢虫,生活在树叶上。
可爱的瓢虫 教案
可爱的瓢虫教案教案标题:可爱的瓢虫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有关瓢虫的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促进互动和交流。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瓢虫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瓢虫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知识探究: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瓢虫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例如:“瓢虫的生活习性是什么?”、“瓢虫的颜色有什么作用?”、“瓢虫的幼虫是什么样的?”等等。
4. 学生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调研,收集相关信息,并记录下来。
5.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答案。
实践活动:6. 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些瓢虫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用彩色纸和颜料等材料制作自己的瓢虫模型。
7.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瓢虫的颜色和花纹,并给瓢虫起一个有趣的名字。
8.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巩固练习:9. 分发一份瓢虫的填空题,让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和讨论填写答案。
10. 学生可以与同桌合作完成,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和交流。
11. 检查答案,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和解释正确答案。
总结反思:12.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关于瓢虫的知识,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1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瓢虫在生态系统中很重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瓢虫和其他昆虫?拓展活动:14.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校园中观察瓢虫,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15.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分享他们的观察成果。
评估方式:- 学生小组的调研报告和汇报情况。
- 学生制作的瓢虫模型和展示的创意。
- 学生填空题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
- 学生对于保护瓢虫和其他昆虫的思考和表达。
教案特色:1. 引入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可爱的瓢虫教案(精选6篇)
可爱的瓢虫教案(精选6篇)可爱的瓢虫篇1活动目标:1、能手口一致点数1—5,并说出总数。
2、练习按数量对应匹配、等量归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幼儿围坐成大半圆。
2、画有点子1—5的瓢虫教师一份,幼儿人手一只(用双面胶贴在椅子背上)3、背面有少许双面胶的小虫若干⒋树叶房子,上面有1—5的数字码。
活动过程:一、游戏:这是几星瓢虫——手口一致点数1—5,并说出总数。
1、出示一星瓢虫)师:看,谁来了?这只瓢虫背上有什么?(点子)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它身上有几个点子?是几星瓢虫?(一星瓢虫)。
2、手口一致点数2,并说出总数。
(出示二星瓢虫)师:又来了一只瓢虫,这回来的是几星瓢虫?你怎么知道的?3、手口一致点数3—5,并说出总数。
(出示三星、四星、五星瓢虫)师:哎呀,来了这么多瓢虫,它们又是几星瓢虫呀?为什么?我们来数一数,看是不是七星瓢虫。
(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二、游戏:瓢虫抓害虫——点子与实物数量匹配1、师:我们班还来了许多的瓢虫呢,找找它们躲在哪里?把你的小瓢虫找出来贴在手上,你就是小瓢虫啦。
2、讨论游戏规则师:你是几星瓢虫?谁也是七星瓢虫,拍拍你的小翅膀。
七星瓢虫在哪里,走到中间来抱一抱。
(请1—2个幼儿回答)3、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小瓢虫最喜欢吃虫子,可是要吃多少虫子吗?原来呀,七星瓢虫就吃几条虫子,那我们就按照他们的办法去捉虫子。
(将篮子里的虫子分散放在地上)师:害虫来啦,小瓢虫们,快来抓虫子吧。
4、评议师:你是几星瓢虫,捉了几条害虫?为什么?三、游戏:送瓢虫宝宝回家——按数量对应匹配、等量归类1、出示树叶房子师:瓢虫要回家了,看看它们的家在哪里?树叶房子上有什么?数字5会是几星瓢虫的家呢?2、幼儿送瓢虫回家。
师:你是几星瓢虫?家在哪里?我们送瓢虫回家吧,别忘了把抓到的虫子也带回家。
(幼儿送瓢虫和虫子到相应的房子里,教师观察指导。
幼儿园中班美术欣赏教案《可爱的瓢虫》
幼儿园中班美术欣赏教案《可爱的瓢虫》教案名称:《可爱的瓢虫》美术欣赏教案适用年龄:幼儿园中班(3-4岁)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1. PPT幻灯片或图片:瓢虫相关的图片、艺术品、植物等。
2. 画纸、彩色笔、颜料、画笔、牛奶盒(或塑料瓶)等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用PPT或图片展示一幅描绘瓢虫的艺术品,引起幼儿的兴趣。
2.询问幼儿对瓢虫的了解以及瓢虫的形象特点,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探究:1.用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瓢虫,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不同瓢虫的颜色、斑纹、形状等特点。
2.教师讲解瓢虫的基本形态和特征,并重点强调瓢虫身上的斑纹。
3.鼓励幼儿通过提问或讨论的形式,激发幼儿发现瓢虫的美之处。
创作:1.邀请幼儿用彩色笔或颜料在画纸上画出一个瓢虫的轮廓,老师可以提供模板或引导示范。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观察,使用不同的颜色和斑纹为瓢虫涂色,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3.鼓励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画笔和绘画技巧,如点、线、涂等,让瓢虫更加生动、可爱。
展示与分享:1.组织幼儿逐个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幼儿和老师一起观察和欣赏。
2.让幼儿分享自己创作时的思考和感受,鼓励他们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总结: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简单概括瓢虫的形态特点和美感。
2.强调美术是一种表达和欣赏的方式,激发幼儿对美的热爱和兴趣。
拓展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和寻找瓢虫的踪迹,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组织幼儿制作瓢虫造型的手工艺品,如牛奶盒瓢虫或塑料瓶瓢虫等。
评估方式:1.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2.记录幼儿在创作中展示的绘画技巧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可爱的瓢虫》微课教案
《可爱的瓢虫》微课教案《可爱的瓢虫》微课教案一、微课作品介绍本微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美工活动《可爱的瓢虫》。
其来源于班级正在进行的《春天》主题活动。
幼儿对春天里的植物和动物充满的好奇和了解的愿望。
其次,幼儿最近观看了一部《昆虫总动员》的电影,对里面瓢虫的形象印象深刻,也非常喜爱,都说“我也想有一个瓢虫朋友”。
于是,我便想到了,让孩子们自己亲手制作一个瓢虫,满足幼儿的需要。
运用本微课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并是幼儿直观的了解制作过程,为幼儿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加上教师运用的一些半成品材料,如:泡沫球、假眼睛等,这样既能出效果又能降低一点幼儿制作的难度,使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本活动需要幼儿前期对瓢虫有所认识,在电视、书本上见过瓢虫,大体知道瓢虫的外形特征。
另外需要幼儿有一定的手工制作经验,会使用毛笔、颜料、双面胶、毛根等材料。
二、学习内容分析本微课主要对瓢虫的制作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讲解,通过示范法和讲解法帮助幼儿理解、掌握制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用颜料涂色、使用双面胶、折毛根等技能的操作要领,帮助幼儿巩固了这些美工技能的使用方法。
为幼儿以后美术方面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尝试手工制作瓢虫。
2. 能综合运用涂色、剪纸、粘贴等技能进行制作,发展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 对美工活动感兴趣,体验制作成功的快乐。
目标分析:本活动以美工活动为主,科学认知部分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进行制作,所以本活动只要求幼儿初步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
本活动综合运用了画、剪、贴以及折毛根等技能,能方面的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
制作完成后可以加上一些小工具,将其变成实用的瓢虫夹子、瓢虫别针、瓢虫挂坠等,让幼儿体验到制作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设计1.观看视频,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瓢虫吗?见过瓢虫吗?瓢虫长什么样子?”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讲述。
2024版小班数学教案《可爱的瓢虫》
生态环境
瓢虫通常生活在植物丰富、 环境湿润的地方,如花园、 草坪、树林等。
12
2024/1/30
03
数学概念引入
13
数与量的对应
通过瓢虫身上的斑点数量,引入数的概念,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数量的概念。
利用瓢虫模型或图片,让孩子们数出瓢虫身上的斑点数量,并与相应的数字进行对 应。
2024/1/30
21
观察真实瓢虫或模型
准备不同种类和颜色 的瓢虫模型或真实瓢 虫,让幼儿近距离观 察。
让幼儿尝试描述瓢虫 的特点,培养他们的 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024/1/30
引导幼儿观察瓢虫的 外形特征,如颜色、 斑点数量、大小等。
22
制作瓢胶水、剪刀等,让幼儿制 作瓢虫手工制品。
2024/1/30
26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观察身边的昆虫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 察身边的昆虫,尝试用所 学知识描述它们的特征。
2024/1/30
数数和比较
在购物、游戏等场景中, 鼓励幼儿运用数数和比较 的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 力。
创意手工制作
提供画纸、颜料等材料, 鼓励幼儿创作与瓢虫相关 的手工作品,激发创意和 想象力。
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或活动,如“数数瓢虫有几只脚”、“找找有几个斑点的瓢虫” 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14
形状与空间的认知
通过观察瓢虫的外形特征, 引导孩子们认识圆形、椭 圆形等基本形状。
2024/1/30
让孩子们动手制作瓢虫模 型或画出瓢虫的轮廓,帮 助他们加深对形状的认知 和理解。
2. 逐一出示“家”卡片,让幼儿根据 瓢虫的特征找到对应的“家”。
3. 引导幼儿思考并归纳出瓢虫与“家” 之间的匹配规律。
中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瓢虫》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瓢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认识昆虫》,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可爱的瓢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瓢虫的基本特征,学会区分不同种类的瓢虫,并掌握简单的瓢虫观察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瓢虫的基本特征,如瓢虫的身体结构、颜色、斑点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瓢虫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瓢虫的分类及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瓢虫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瓢虫标本、图片、PPT、观察盒、放大镜等。
学具:彩笔、画纸、记录表、学习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瓢虫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瓢虫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1)观察瓢虫标本,让学生了解瓢虫的身体结构、颜色、斑点等基本特征。
(2)分组讨论,让学生描述瓢虫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3)讲解瓢虫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瓢虫的生活环境。
3. 实践:(1)带领学生到户外寻找瓢虫,进行实地观察。
(2)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瓢虫,记录观察结果。
5. 随堂练习:发放学习单,让学生完成瓢虫分类和描述任务。
六、板书设计1. 《可爱的瓢虫》2. 内容:(1)瓢虫的基本特征:身体结构、颜色、斑点等。
(2)瓢虫的分类:按颜色、斑点等分类。
(3)瓢虫的观察方法:放大镜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瓢虫,描述其特点,并进行分类。
2. 答案:(1)描述瓢虫的特点:瓢虫的身体呈半球形,有红、黑、黄等颜色,身上有大小不一的斑点。
(2)分类:按颜色分为红色、黑色、黄色等;按斑点数量分为7个、8个、9个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瓢虫的基本特征和观察方法。
但在瓢虫分类环节,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昆虫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分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可爱的瓢虫》
小班数学教案《可爱的瓢虫》一、教案背景和目标1.1 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小班数学课程,以《可爱的瓢虫》作为教学材料。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1.2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瓢虫的外部特征和基本形状;•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1.瓢虫的外部特征和基本形状;2.数数活动:数一数瓢虫的斑点;3.观察和描述:描述瓢虫的颜色、大小、形状等。
2.2 教学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和真实的瓢虫,帮助学生了解瓢虫的外部特征和基本形状;•数数法:通过数一数瓢虫的斑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数的概念;•描述法:通过观察和描述瓢虫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瓢虫的兴趣,通过简单的问答互动,让学生表达对瓢虫的感受和了解。
3.2 观察瓢虫的外部特征和基本形状1.呈现瓢虫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瓢虫的外部特征,例如:身体颜色、斑点数量、斑点分布等。
2.提问学生:“瓢虫的形状是什么?”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瓢虫的形状。
3.3 数一数瓢虫的斑点1.让学生数一数瓢虫身上的斑点数量,引导学生注意每个斑点的位置。
2.引导学生将斑点数量与实际数数相对应,明确每个斑点的数目。
3.4 观察和描述瓢虫的颜色、大小、形状等1.引导学生观察瓢虫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瓢虫的特征。
2.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描述交流彼此的观察结果,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瓢虫的外部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数的概念,培养了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准确描述事物的能力,避免过于主观或模糊。
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时,可以通过引导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描述细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可爱的瓢虫》教案附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可爱的瓢虫》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瓢虫,了解瓢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瓢虫,了解其特征和习性。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瓢虫图片、模型或实物。
2.瓢虫生活环境的图片或视频。
3.教学卡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瓢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2.认知瓢虫(1)教师简要介绍瓢虫的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教师展示瓢虫的生活环境图片,让幼儿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
3.观察讨论(1)教师将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瓢虫模型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讨论。
(2)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并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4.情境体验(1)教师创设一个模拟瓢虫生活的环境,让幼儿扮演瓢虫,体验瓢虫的生活。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瓢虫在草地上吃什么?它们怎样寻找食物?”(2)教师强调关爱小动物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
6.活动延伸(1)教师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周围的瓢虫,记录下来并与同伴分享。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我最喜欢的瓢虫”绘画活动。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情境体验等方式,让幼儿对瓢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瓢虫的颜色、形状等特征非常感兴趣,能够在观察中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2.在情境体验环节,幼儿扮演瓢虫,体验了瓢虫的生活,进一步加深了对瓢虫的理解。
同时,这也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合作精神。
3.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关注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4.在活动延伸环节,幼儿回家后观察瓢虫,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幼儿容易理解。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瓢虫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瓢虫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材第四章《认识昆虫》,详细内容为“可爱的瓢虫”。
通过本章的学习,幼儿将了解瓢虫的基本结构、生活习性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瓢虫,了解瓢虫的特征、生活习性及分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昆虫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瓢虫的特征、生活习性及分类。
难点:瓢虫的分类以及与其他昆虫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瓢虫模型、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放大镜、观察盒、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瓢虫,让幼儿观察瓢虫的外观特征,引导幼儿对瓢虫产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瓢虫模型、图片和PPT,详细讲解瓢虫的特征、生活习性和分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瓢虫,描述瓢虫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练习。
4. 小组讨论(5分钟)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幼儿画一幅瓢虫的画,并标注瓢虫的特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可爱的瓢虫2. 内容:瓢虫的特征:圆形身体、红色翅膀、黑色斑点等。
瓢虫的生活习性:吃害虫、生活在植物上等。
瓢虫的分类:按斑点数量和颜色分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瓢虫的画,并标注瓢虫的特征。
2. 答案:幼儿需完成一幅瓢虫画作,标注瓢虫的特征,如圆形身体、红色翅膀、黑色斑点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其他昆虫,让幼儿了解不同昆虫的特征,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同时,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昆虫,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教学难点与重点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确保幼儿能观察到瓢虫。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瓢虫》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瓢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三单元《有趣的昆虫》中的第5课《可爱的瓢虫》。
详细内容包括:瓢虫的特征、瓢虫的分类、瓢虫的生活习性以及如何关爱和保护瓢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瓢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增强对昆虫的兴趣和认识。
2. 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瓢虫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瓢虫的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关爱和保护瓢虫,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瓢虫模型、图片、视频、PPT等。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1 教师出示瓢虫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瓢虫的特征。
1.2 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瓢虫的认识。
2. 瓢虫的特征与分类(10分钟)2.1 教师通过PPT展示瓢虫的特征,如:斑点、翅膀、触角等。
2.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瓢虫模型,进行分类游戏,巩固瓢虫的分类知识。
3. 瓢虫的生活习性(10分钟)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4.1 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如何关爱和保护瓢虫。
4.2 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实践(10分钟)5.1 学生分组,利用观察盒、放大镜观察瓢虫。
5.2 学生用画纸和彩笔记录观察到的瓢虫特征。
6.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可爱的瓢虫》2. 内容:2.1 瓢虫的特征:斑点、翅膀、触角等。
2.2 瓢虫的分类:按照斑点数量和颜色等。
2.3 瓢虫的生活习性:食物、生活环境等。
2.4 关爱和保护瓢虫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瓢虫的特征和分类。
2. 答案:2.1 瓢虫的特征:斑点、翅膀、触角等。
2.2 瓢虫的分类:按照斑点数量和颜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了解瓢虫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瓢虫》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瓢虫》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可爱的瓢虫》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瓢虫的外貌特征,如颜色、斑点等;2. 学生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如喜欢吃什么;3. 学生通过观察瓢虫的生活习性,加深对昆虫的认知。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瓢虫模型;2. 瓢虫的食物(如小昆虫);3. 绘本《可爱的瓢虫》;4. 黑板、白板或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引入:1. 让学生看一张瓢虫的图片或实物瓢虫模型,问学生这是什么动物。
2. 引导学生说出瓢虫的特点,如红色、黑色斑点等。
探究:1. 教师给学生讲解瓢虫的生命周期和生活习性,以及为什么叫“瓢虫”。
2. 分发绘本《可爱的瓢虫》,带领学生一起阅读。
3.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瓢虫主要吃什么,以及喜欢在哪些地方生活。
实践:1. 给学生展示瓢虫的食物,如小昆虫。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模仿瓢虫捕捉食物的动作。
3. 可以将小昆虫放在容器中,让学生亲自喂食瓢虫,让学生亲身体验瓢虫的饮食习性。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问学生瓢虫的生活习性、食物等。
2. 教师总结介绍瓢虫的作用,如吃掉有害的昆虫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瓢虫这种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通过绘本的阅读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观察瓢虫的外貌特征以及食物。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瓢虫的饮食习性,并加深对瓢虫的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瓢虫的特点,并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反馈,学生对瓢虫的认识得到了巩固。
值得改进的地方是,下次教学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引导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爱的瓢虫》微课教案
一、微课作品介绍
本微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美工活动《可爱的瓢虫》。
其来源于班级正在进行的《春天》主题活动。
幼儿对春天里的植物和动物充满的好奇和了解的愿望。
其次,幼儿最近观看了一部《昆虫总动员》的电影,对里面瓢虫的形象印象深刻,也非常喜爱,都说“我也想有一个瓢虫朋友”。
于是,我便想到了,让孩子们自己亲手制作一个瓢虫,满足幼儿的需要。
运用本微课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并是幼儿直观的了解制作过程,为幼儿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加上教师运用的一些半成品材料,如:泡沫球、假眼睛等,这样既能出效果又能降低一点幼儿制作的难度,使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本活动需要幼儿前期对瓢虫有所认识,在电视、书本上见过瓢虫,大体知道瓢虫的外形特征。
另外需要幼儿有一定的手工制作经验,会使用毛笔、颜料、双面胶、毛根等材料。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微课主要对瓢虫的制作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讲解,通过示范法和讲解法帮助幼儿理解、掌握制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用颜料涂色、使用双面胶、折毛根等技能的操作要领,帮助幼儿巩固了这些美工技能的使用方法。
为幼儿以后美术方面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活动目标:1. 初步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尝试手工制作瓢虫。
2. 能综合运用涂色、剪纸、粘贴等技能进行制作,发展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 对美工活动感兴趣,体验制作成功的快乐。
目标分析:本活动以美工活动为主,科学认知部分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进行制作,所以本活动只要求幼儿初步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
本活动综合运用了画、剪、贴以及折毛根等技能,能方面的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
制作完成后可以加上一些小工具,将其变成实用的瓢虫夹子、瓢虫别针、瓢虫挂坠等,让幼儿体验到制作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设计
1.观看视频,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瓢虫吗?见过瓢虫吗?瓢虫长什么样子?”
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讲述。
(2)教师:“我们一起来通过视频看看瓢虫是什么样子的。
”
师幼共同总结瓢虫的外形特征:瓢虫有一个红色的圆圆的身体,身体上有黑色的圆点,两个翅膀可以打开。
有一个小小圆圆的头,头上有两个眼睛,还有两个触角。
2.观看视频,了解制作方法。
(1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可爱的小瓢虫吧。
你觉得瓢虫可以怎样做?”
幼儿自由讲述。
(2)认识制作材料。
教师:“我们今天要用哪些材料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
幼儿观看视频,了解制作材料。
(3)了解制作方法。
教师:“我们要怎么用这些材料来制作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
教师:“都看清楚了吗我们要怎么做第一步干嘛第二步呢......”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清制作顺序,熟悉制作过程。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介绍制作要求。
教师:“小朋友们涂颜色的时候要涂均匀一点,涂完后将毛笔放回相应颜色的调色盘里。
剪刀用完后要将盖子盖起来,将没用的纸和撕下的双面胶带放进篓子里。
”
(2)幼儿制作,教师关注指导。
帮助能力尚欠的幼儿做出瓢虫的大体结构。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在涂色和剪纸时细致一点,将瓢虫的外形特征表现的更形象。
4,欣赏,评价。
(1)教师:“你们每个人都做了一个瓢虫,高兴吗?你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觉得哪里可以做的更好一点?”
(2)教师:“今天我们是这样制作瓢虫的,之前小朋友们还说了很多其他的制作方法,我们以后都可以去试一试。
”
学习指导
请在幼儿制作瓢虫前使用本视频,以帮助幼儿清楚的了解制作过程。
在使用本视频前教师了带领幼儿观察一些大的瓢虫图片,或请幼儿外出时注意观察,增加幼儿的认知经验。
五、制作技术介绍
本课件主要使用了Camtasia工作室,PPT等软件。
制作流程:1,在网上收集瓢虫图片,视频以及音乐等素材。
2.用PPT进行制作,录制课件的前半段。
3.加入将事前录制好的制作过程。
4.为整个微课录音,然后插入。
5.合成。
王轶南。